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二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1/07 成绩:
班级:石工(理科)1202学号:12090413姓名:李佳教师:
同组者:韩秀虹、张鑫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由丙烯酰胺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加聚反应。
2.熟悉聚丙烯酰胺在碱溶液中的水解反应。
二、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可在过硫酸铵的引发下由丙烯酰胺合成:
由于反应过程中无新的低分子物质产生,所以高分子的化学组成与起始单体相同,因此这一合成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随着加聚反应的进行,分子链增长。当分子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纠缠形成网络结构,使溶液的粘度明显增加。
聚丙烯酰胺可以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有氨放出并产生带负电的链节。由于带负电的链节相互排斥,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有较伸直的构象,因而对水的稠化能力增加。
聚丙烯酰胺在钻井和采油中有许多用途。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仪器
恒温水浴,沸水浴,烧杯,量筒,搅拌棒,电子天平。
2.药品
丙烯酰胺(化学纯),过硫酸铵(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
四、实验操作步骤
1.丙烯酰胺的加聚反应
(1)用台秤称取烧杯和搅拌棒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加入2g丙烯酰胺和18ml水,配成10%的丙烯酰胺溶液。
(2)在恒温水浴中,将10%丙烯酰胺加热到80℃,然后加入 15滴10%过硫酸铵溶液,引发丙烯酰胺加聚。
(3)在加聚过程中,慢慢搅拌,注意观察溶液粘度的变化。
(4)10分钟后,停止加热,产物为聚丙烯酰胺。
2.聚丙烯酰胺的的水解
(1)称量制得的聚丙烯酰胺,计算要补充加多少水,可配成5%聚丙烯酰胺的溶液。
(2)在聚丙烯酰胺中加入所需补加的水,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高分子的溶解情况。
(3)称取 20g 5%聚丙烯酰胺溶液(剩下的留作比较)加入 2ml 10%氢氧化钠,放入沸水浴中,升温至90℃以上进行水解。
(4)在水解过程中,慢慢搅拌,观察粘度变化,并检查氨气的放出(用湿的广泛pH试纸)。
(5)半小时后,将烧杯从沸水浴中取出,产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6)称取产物质量,补加蒸发损失的水量,制得5%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比较水解前后5%溶液的粘度。
(7)将制得的聚丙烯酰胺倒入回收瓶中。
五、实验数据处理
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
表1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数据表
实验现象解释:
现象1、2:由于过硫酸铵引发小分子的丙烯酰胺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链增长,溶液由低分子溶液变成高分子溶液。因此,随着加聚反应的进行,聚合物分子链的增长。当分子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有些互相缠绕形成网络结构,使溶液粘度明显增加。
现象3:聚丙烯酰胺是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溶于水,使分子舒展,纠缠程度下降,导致溶液的粘度降低。
现象4、5:聚丙烯酰胺可以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有氨放出并产生带负电的链节。放出的NH3气体能使得湿润pH试纸变蓝。
由于带负电的链节相互排斥,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有较伸直的构象,因而对水的稠化能力增加。理论上加入NaOH后会看到溶液明显变粘稠,但我们并未观察到该现象,只是感觉溶液略微变粘,与水解后产物差别不明显。可能是由于丙烯酰胺样品潮解再加上NaOH溶液放置时间过长浓度变稀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六、思考题
1.过硫酸铵用量对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有何影响?
答:过硫酸铵在反应中作为引发剂,过硫酸根可以分解为硫酸根自由基,抢得丙烯的一个电子后变成硫酸根,使丙烯变成丙烯自由基,发动聚合反应过硫酸铵催化丙烯酰胺分子的加聚。
过硫酸铵用量增大,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增大。若用量过多会导致溶液过于粘稠,即使加水稀释后,粘度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使得加入NaOH增稠的对比效果不明显;若用量过少,导致加聚反现象比较不明显,即使加水稀释后也无法观察到溶液的稀释现象。
2.为什么聚丙烯酰胺合成时,要将温度升到 60℃?
答:60℃为促进聚丙烯酰胺合成的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使过硫酸根快速分解为硫酸根自由基,从而更有利于聚丙烯酰胺的生成,增加生成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若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聚丙烯酰胺;如果水温
低于六十摄氏度,即使生成聚丙烯酰胺,也不会溶解,把水温升到六十摄氏度,可使生成的聚丙烯酰胺溶解。
3.试分析影响部分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部分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因素有:丙烯酰胺的浓度、过硫酸铵的用量、加热时的温度、搅拌速率、加聚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的浓度以及用量等。六、小结
本次实验操作步骤较为复杂,操作过程中难免有操作步骤上的疏漏之处,例如在计算水解后补水量时,由于之前忘记了称量烧杯质量,在水解后补水时无法计算补水量,便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另一个已知质量的烧杯中,将水量加至净重20g,由于所转移的溶液有一定的粘度,并不能完全转移。用蒸馏水清洗烧杯和玻璃棒上残余的溶液至20g时,仍有小部分溶液为转移干净,造成实验上的误差。但由于补充的水量较少,且本实验为定性实验。只需要对比出与稀释溶液后粘度的变化即可,因此,对现象的实验观察上影响不大。
在加入NaOH后,溶液虽然出现了理论上的粘度变大现象,但结果并不明显。可能是升温至90C
︒后,温度还为稳定便将溶液放入其中进行加热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有可能超过93C
︒,使得生成的聚丙烯酰胺链节发生断裂,分子链减小,粘度变化不明显,甚至出现溶液变稀的现象。
本实验重在掌握聚丙烯酰胺合成与水解的相关理论,并对与理论不符的地方作出合理的解释,总的来说,实验结果还是能够符合理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