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
浅谈程朱理学的正统化实现及其历史命运
浅谈程朱理学的正统化实现及其历史命运作者:彭小涵来源:《祖国》2018年第01期摘要:程朱理学是我国著名的理学流派之一,其可以认为是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带有明显前瞻性和突破性的飞跃。
基于此,本文试分析程朱理学的正统化实现及其历史命运。
笔者在高中学习中就这一部分内容与同学展开过讨论,并请教了教师、查阅了相关数据,略有心得,希望能为同龄高中生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程朱理学正统化历史命运笔者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偶然接触到程朱理学,鲁迅站在民国思想的立场上,斥之为“吃人的礼教”,笔者则以现代治学精神、学习态度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程朱理学起自北宋,其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以及李侗等人,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元朝时成为正统思想,自清代衰败,分析其正统化实现和历史命运,有利于对其进行初步了解和后续研究。
一、程朱理学的正统化实现(一)程朱理学的出现和完善笔者在高中学习中曾读到一个故事,程颢程颐兄弟应邀到友人家喝酒,席间有伶人献舞,舞姿妖娆,程颐以袖遮面,程颢饮食自若。
次日,程颐就此事询问兄长,程颢回答:“昨天座中有妓,吾心中却无妓。
今日斋中无妓,汝心中却有妓。
”程颐听闻此言,十分惭愧。
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正是程朱理学开端的“心学论”,以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该理念经过杨时等人的不断完善,到南宋朱熹时,又进一步演化为“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天理”取代了“命运”成为当时哲学界重要的一次变革。
元灭宋后,为使其统治“合法化”,以“天理”论麻痹百姓,正式奉程朱理学为正统,程朱理学也在此时基本完善。
(二)程朱理学的正统化笔者在高中历史学习中了解到,我国元朝时期,程朱理学成为正统思想。
蒙古灭南宋后,各地反抗斗争不断,为争取早日实现天下太平,元朝统治者选取程朱理学“天理”大于“人欲”的思想,作为正朔,打击其他思想,使当时的百姓、学者在思想界达成一致,即元朝的统治是“天理”,应当遵循,随着民众的抗争被镇压,这一思想也终于被渐渐接受。
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
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程朱理学简介
程朱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人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
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程朱理学在南宋并没有多少优越的地位,自元朝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定为官学兴盛以后,程朱理学在日本朝鲜琉球越南影响也颇大。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人物小传-朱熹
人物小传-朱熹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南宋时期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宋儒第一人"。
他出生在今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朱熹自幼聪明好学,精通儒学经典和哲学思想。
他早期在家乡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培养了深厚的学识和思想基础。
随后,他前往宋朝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朱熹在大学期间广泛研读古代经典,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有着独到的见解。
朱熹的主要贡献是系统总结和解释了宋代以来的程朱理学,从而对后世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心学,认为"知行合一"是实现人格完善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他还提倡"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来了解其中的道理。
朱熹主张发掘个体的潜能,并通过道德修养和实践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朱熹的学术成就远不仅限于理论研究,他还开创了"文化教育"的新理念,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朱熹的教育观念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
朱熹虽然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他的学说受到了后来儒家学者的批评和质疑,尤其是在治学方法和文化理念上。
然而,无论如何,朱熹对于中国文化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文化遗产仍然为后世所推崇和研究。
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深度发展,弘扬了儒家思想,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他的思想和精神鼓舞了无数后来的学者和爱国主义者,他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崇高的道德风范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高中历史
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高中历史
“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发展中的一种学说,由程朱理学上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
这种学说在高中历史课中也受到了重视,可以说它对我们的思维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从学说本身来看,程朱理学充满了东方伦理智慧,它主张以“恭”、“敬”、“礼”和“仁义”为基础,来指导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它的基本思想是“以仁义为中心,尊重礼仪;以德治世,操守信用”。
这些思想被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程朱理学在高中历史课中也得到了重视。
我们可以在教科书中看到,历史老师讲授程朱理学的理论,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它的核心思想。
比如有些历史老师会讨论道德的理论,引领学生们思考社会公德和道德准则,还会教育学生们重视道德观念,为建设一个文明的社会做出贡献。
程朱理学的理论也对我们思维有着巨大的影响。
它认为,仁义是人类交往的基础,让我们懂得去尊重弱小,以诚实为本,以“让”为基础,让普通人能够追求自身的利益,通过礼仪礼貌去调整个人关系。
同时,程朱理学也倡导以智慧去认识自然,并实践道德准则,让我们懂得去爱护大自然,关心他人,坚持正义。
综上所述,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它的思想不仅包括学习,更多的是实践,让我们建立健全的社会关系,尊重他人,追求自身的利益,实现和谐与美好的生活。
因此,程朱理学对高中历
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术知识,更是精神智慧。
闽学文化之程朱理学
因此,人类应该要克制自己过分的欲望,不可过分地向自然索取,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 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 2、国家公职人员应恪守本职,不可贪图私欲
闽学文化之程朱理学
-
01 何为"天理",何为"人欲"
02
标题
"天理人欲同行异情"
03 那么,朱熹为何要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呢?
04 "存天理,灭人欲"对当代社会的启迪
闽学文化之程朱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就太太熟悉了,但是也都只是听说过,但是并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什 么意思,那么这句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呢?是否和我 们想的那样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以前来分析揭秘学习看看吧!
1、"天理"即合规律、合道理
过去,一般人往往会把"天理"解释为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不错,"天理"的确包含着 "三纲五常",但"天理"绝不等同于"三纲五常"!
闽学文化之程朱理学
"天理"包含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理之义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朱熹认为,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它的规律的。事物运行的常理; 为人处世的道理;家庭生活的伦理……这些无外不是"天理"
闽学文化之程朱理学
何为"天理",何为"人欲"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程朱理学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以程颐、朱熹为主要代表,影响深远。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包括五行哲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五行哲学五行哲学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根据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认为世界万物具有五行之性。
程朱将五行哲学引入哲学范畴,认为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了宇宙万物的运行之中。
因此,了解五行的规律,才能够深入洞察世界的本质。
这种认识方式,让程朱哲学在当时成为了国学教育的核心。
格物致知程朱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了解事物的本质。
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即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真理和智慧。
这种认识方式,强调了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培养了人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程朱哲学的又一重要思想,强调了理性和实践的统一。
程朱认为,知道和实践应该相互促进,通过实践来不断推进自己的认识,进而提高智慧和素质。
这种思想,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影响程朱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强调了人性的价值,崇尚中庸之道,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程朱理学的思想概念深入人心,赋予了中国人对生命、道德和文化的深究与探索。
此外,程朱理学在教育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当时国学教育的核心思想。
在文化传承上,程朱理学将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深层次地注入了中国文化之中。
总之,程朱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了人性的价值,注重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提高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程朱理学的观点
程朱理学的观点
说到程朱理学,信任学过历史的小伙伴们都不陌生,程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那么,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程朱理学的主要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表达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标准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对孔孟,董仲舒等儒学的开展都成认理的存在都是唯心主义思想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不同点:朱成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的方法来把握理,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创造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积极: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来稳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将儒学提升到哲学的思辨高度,使它更加地精巧完备。
消极:但它过分提高三纲五常,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压制人的个性自由和特长开展,是历代帝王维护专制总揽的思想工具。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概述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
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的流派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
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
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他还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
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1。
程朱理学
阳眀的“致知”是“致良知”,从这个意义上他不反对致知,反对的只是像朱子那样于“事事物物”上“穷理”致知,因为在阳眀看来,“良知不假外求”,为自家所本有。
朱子的于事事物物上穷理致知,把天理当成了一物,外求是支离,也求不到天理,因为天理是“自家体贴出来的”,既然是自家体贴,当然就应该“反身而求”了,就是在自家的“良知”中去求。
(王守仁即为阳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是在明朝的中晚期才开始出现并传播开来的,虽说明末清初传播极广,弟子众多,但官方科举考试还是采用的朱陆的理学。
其实心学是在理学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加入了佛教禅宗的一些教义。
理学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学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一种基本派别.理学一直都是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
心学只是在民间发展壮大,传到日本后被倭人争相学习,是明治维新的精神动力。
二程:程颐程颢朱:朱熹核心:理是万物本原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上是人性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
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
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
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
伟大的爱国思想家朱熹
伟大的爱国思想家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称晦翁),别称紫阳。
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
朱熹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进入仕途。
朱熹一生反对议和,力主抗金。
及便后期重在教化人心,也绝无和议之意。
1156年孝宗即位,诏求直言,熹上奏言事:“陛下毓德之初,亲御简策,不过风诵文辞,吟咏情性,又颇留意于老子、释氏之书。
夫记诵词藻,非所以探渊源而出治道;虚无寂灭,非所以贯本末而立大中。
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
”次言:“修攘之计不时定者,讲和之说误之也。
夫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明矣。
愿断以义理之公,闭关绝约,任贤使能,立纪纲,厉风俗。
数年之后,国富兵强,视吾力之强弱,观彼衅之浅深,徐起而图之。
”次言:“四海利病,系欺民之休戚,斯民休戚,系守令之贤否。
监司者守令之纲,朝廷者监司之本也。
欲斯民之得其所,本原之地亦在朝廷而已。
今之监司,奸赃狼籍、肆虐以病民者,莫非宰执、台谏之亲旧宾客。
其已失势者,既按见其交私之状而斥去之;尚在势者,岂无其人,顾陛下无自而知之耳。
”隆兴元年,复召。
入对,其一言:“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其二言:“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
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
”且陈古先圣王所以强本折冲、威制远人之道。
时丞相汤思退方倡和议,因此也就任命朱熹为武学博士。
乾道元年,既至而洪适为相,复主和,论不合,朱熹归。
朱熹自始始终认为金人抓走二帝,是不共戴天之仇。
说“金人虏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其不可和也义理明矣。
”以后又始终主张“以战复仇”。
以后在宰相的屡次推荐下,孝宗也说“朱熹贫守道,廉退可嘉”遂令主管南康军,朱熹到了南康。
宋代程朱理学积极意义
宋代程朱理学积极意义导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程朱理学发展的高峰期。
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讨论宋代程朱理学的积极意义,探讨其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一、政治方面的积极意义1.强调仁政理念:程朱理学强调仁政,倡导君子为政。
这种理念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实践,使得宋代政府更加重视民生福祉,注重君主与臣民的和谐关系,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建立统治合法性:程朱理学将天命与君权相融合,提出“天子即位,天下归心”之说,为宋代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政权更加稳固,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与和平。
二、教育方面的积极意义1.推动教育改革:宋代程朱理学在教育领域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们提倡“诚意正心,明辨是非”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四书五经”的教育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由科举制转向儒家经典的教育,对于培养人才、传承经典起到了重要作用。
2.建立考试制度:程朱理学强调学问的考试与选拔,逐渐建立了科举制度,并形成了完善的考试制度和课程体系。
这一制度培养了大量的文人、官员,为宋代政治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1.传承经典与注重文化价值观:程朱理学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与注解,使得经典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他们强调家风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优秀品德的士人,为社会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2.弘扬礼仪之风:程朱理学强调礼仪之风的重要性,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来倡导礼仪之道。
这种强调仪式规范与社会礼仪的培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与文明风尚。
结语宋代程朱理学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程朱理学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推动,使得宋代社会更加稳定和文明,为后世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程朱理学的积极意义延续至今,仍然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借鉴。
程朱理学对现代的影响
程朱理学对现代的影响
孔子的弟子朱熹及其学派“朱子学派”(即朱熹学派),现在被称为朱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极高威望。
朱理学以儒家为基础发展起来,其精华部分为朱熹思想,是对儒家传统思想进一步、深入的阐释和拓展。
朱理学以“孝”和“敬”为核心价值,强调家庭、孝顺社会和国家这一信仰主体理念,重视个体之间相互敬重、关怀和尊重的人际关系,重视万物相互联系的自然生态纽带的精神维度,重视正直正义、尊重现实的理性品格,轻松自如、和谐智慧的生活经验。
朱理学与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朱理学的一些思想,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朱理学强调尊重自然、体现正义,协调个体与社会,这对现代社会意义重大,深入人心,为当代文化注入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得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朱理学对当代价值观、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提高,也有助于衡量社会的文明程度。
程朱理学观点
程朱理学观点
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一种“学术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结合诸子百家的精华,形成一种独特的智慧与看法。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趋势,为中华民族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精髓。
程朱理学源于东汉,当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程颐和屈原。
他们将自身的思想整合成为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把礼乐、尚书、春秋、礼记、春秋左传、论语、大学、中庸等一系列的传统编成了“六经”。
他们的理学倾向于法治以及服从天命,主张人们以自觉的礼乐之道来团结民心,以治国理政来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程朱理学及其相关思想,也在不断发展。
汉朝出现了魏晋思想家,如韩非子、荀子等,形成了第一次程朱理学之风。
进入唐宋时期,著名学者朱熹、王安石和李斯都延续了程子屈原的思想,将其发展成另一种思想,它又称为“儒家新思想”,也叫唐宋理学。
到了明清时期,由胡适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元明以后的儒家复兴运动,都给程朱理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都使程朱理学发展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从程朱理学的角度,人们一般认为,要培养有利于民族发展的人才,应当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提倡“礼仪而全人”的美德观念,倡导“学而明道、仁义而正心”的理想,努力积极拓展智慧。
这些思想理念,可以被用来引导现代人追求文明、尊重礼节、以及遵循仁慈、公
正、勤勉的价值观。
总之,程朱理学体系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落脚点,也是当代中国的文化精髓,在引领现代人以及推动中华文明发展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历史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程朱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1、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代表思想主张程颢、程颐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朱熹哲学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2、程朱理学的世俗化程朱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可以这样说,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程朱理学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
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摘要】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密不可分。
程朱理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责任,这与爱国主义的理念相呼应。
在程朱理学中,爱国主义被视为道德行为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程朱理学的学习和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程朱理学也为现代爱国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指导着人们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秉持爱国情怀。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的结合是时代的产物,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习程朱理学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梦想。
【关键词】程朱理学、爱国主义、关系、影响、地位、实践、启示、指导意义、结合1. 引言1.1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程朱理学强调以仁为本,追求道德和伦理的完善,注重个人修身养性、治家立国;而爱国主义则是指热爱祖国、保卫国家利益、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两者都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关注个人和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交融、互相促进。
程朱理学中的仁义道德观念为爱国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程朱理学中,仁义是最高的道德准则,注重个人修身以至治国平天下。
爱国主义也强调个人修养和国家大义的统一,要求个人以大局为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繁荣和安定而努力奋斗。
程朱理学中的仁义道德与爱国主义中的民族责任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
2. 正文2.1 程朱理学对爱国主义的影响程朱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爱国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程朱理学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强调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培养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这种强调道德伦理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责任。
程朱理学的历史意义
程朱理学的历史意义程朱理学的历史意义,真得说,它不光是书本上的几个大字那么简单。
你要是了解一点儿中国历史,可能会发现,这一派思想简直是像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改变了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面貌,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东亚的文化。
这也就是程朱理学,或许你平时没太在意,但它那股“激荡风”其实早早就吹遍了大江南北,给中国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程朱理学,说白了就是程颐和朱熹的结合体,他们的思想不仅仅是“空谈理论”,而且一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指路明灯”,真能说是一道“必修课”。
试想一下,那个时代,社会上多少人觉得要治国平天下,光有天命、道理、忠孝这些就够了。
朱熹和程颐跳出来,说:行!这些你能做到,但更得从“内心修养”开始,搞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再去做,才是关键。
这不,程朱理学就像是给人的心灵安上了GPS导航,告诉你:嘿,你得从“内心”开始找答案,才不会迷路。
不得不说,这一思想从教化到治理,再到整个人格塑造,都能起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了后世儒家的“终极范本”。
你想想看,为什么当时的士人那么看重这套理论?因为它的确把人的“修养”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这不仅仅是个“自我提升”的概念,还是一种“自我救赎”。
你说谁都喜欢当个好人,对吧?而程朱理学,特别强调“格物致知”。
什么意思?简而言之,就是你要了解这个世界,要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心“格”透了,再来研究外面的事儿。
就像你要搞懂自己心底的那点小九九,再去看这个世界,才不会走弯路。
其实在古代,像朱熹这种“理学家”非常强调“格物致知”,就是告诉你,这个世界其实是有理可循的。
你得学会看透一些事儿,搞清楚自己想干嘛,才能心安理得,生活也才能有条不紊,哪怕你身处的环境再复杂。
再说,程朱理学也特别重视“天理”二字。
你看,古代的人讲道理讲得可高深了,大家都觉得天理就是最重要的东西。
你不管做啥,都得根据天理来办事。
哪怕遇到困难,心中有天理在,怎么都能过得去。
这不就像是现代人有了信仰,或是有了某种坚持不懈的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波折都不至于崩溃。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朱理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体系,它是以孔子思想为主要基础,把儒
家学说和道家学说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
朱理学以“仁、义、礼、智”为核心内容,以“礼、义、仁、智”为重要的道德理念,广
泛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
展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朱理学以“仁义”为本,注重道德原则,主张懂得“仁”以达到“义”,以“义”谋定“礼”。
它强调“仁、义、礼、智”,以礼义为先,提倡道德规范,以“仁”为至高无上的道德精神,认为每个人都应遵循仁
义道德,崇尚仁爱,关心百姓,维护人民利益,尊重老人。
还要提倡“智”,强调知行合一,以知行贯彻“仁、义、礼”,并认为知识可以让
人们更好地体会仁义礼智的完整体系,从而更好地领悟与遵循“仁义礼智”的道德准则。
朱理学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不可低估,它弘扬了“仁义礼智”的道德理念,提倡道德规范,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善的仁义
礼智文化,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并影响了中国
历史上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今日社会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力。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宋明理学是一门严谨的思辨性很强的理论体系,二程、朱熹等大师把孔子《春秋》经和《春秋公羊传》所首倡的微言大义尤其是“大一统”,“尊王攘夷”,“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等命题范畴,与孟子的义利观、仁政观,董仲舒的“奉天法古”、“君权神授”、“王道三纲”等思想糅合在一起,并纳入他们的“诚、正、修、齐、治、平”的修业立德基本路线和天理论、道德论、人格论、人欲观、历史观等思想之中,形成一门熔天道、人道、治道于一炉的思想理论体系及处理家庭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大感染力。
而程、朱理学大师又都是卓越的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们到处兴书院、建精舍,广招门徒,授徒讲学,以兴起斯文、传道明道为己任,把他们所建构并身体力行的爱国主义思想理论,言传身教给他们众多的门人后学。
后又经历代朝廷官府的提倡、宣扬及门人后学的笃志奉行,广为传布,遂使这套思想理论日益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并代代相传,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要素,为我们这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其具体作用有如下几项:一以程朱理学的学派、学统、道统为主轴,启迪、薰陶、教化、熔铸出了千千万万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为国捐躯、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
这里且以与朱熹有密切关系者为例:朱熹的后裔后学忠义死节之士甚多。
其曾孙朱浚(朱熹长男朱塾之孙)“累官两浙转运使兼工部侍郎,尚理宗公主。
元兵入建宁,浚与公主入福州,誓与知府王刚中死守。
迨刚中以城降,浚与公主俱饮药死”。
(《宋史·昭忠录》32下)另一曾孙朱潜(朱熹次子朱林土孙)宝中任浙江乌程令,目睹蒙元奴隶主步步南侵,而权奸主和误国,他不甘披发左衽,遂效夫子“居九夷”之义,袖家谱携二男一女,浮海而东,隐于高丽,传播理学。
后子孙繁衍,蔚为东国大族,保存了中华衣冠文物和礼仪习俗(见韩国《新安朱氏大同谱》)。
程朱理学主要观点
B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立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D
C
练习巩固
9、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 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
•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 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
师的指导下,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 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 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 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 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 问题。
• 导入: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程”-二程-理学 由此引出“理 学”,之后简单讲解理学产生背景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 课堂探究 使得人们饱经战乱 为什么儒学的统治地位会遭到 之苦,从而逐渐对 削弱,面临困境? 所谓的“君臣”秩 序失去信心,转而 求神拜佛、炼丹成 (1)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 仙,以求精神解脱, (2)其他思想的冲击:道教的兴起, 来世幸福. 佛教的传入 三教图
提示: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 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
前沿视点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 (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 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 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程朱理学与爱国主义宋明理学是一门严谨的思辨性很强的理论体系,二程、朱熹等大师把孔子《春秋》经和《春秋公羊传》所首倡的微言大义尤其是“大一统”,“尊王攘夷”,“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等命题范畴,与孟子的义利观、仁政观,董仲舒的“奉天法古”、“君权神授”、“王道三纲”等思想糅合在一起,并纳入他们的“诚、正、修、齐、治、平”的修业立德基本路线和天理论、道德论、人格论、人欲观、历史观等思想之中,形成一门熔天道、人道、治道于一炉的思想理论体系及处理家庭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大感染力。
而程、朱理学大师又都是卓越的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们到处兴书院、建精舍,广招门徒,授徒讲学,以兴起斯文、传道明道为己任,把他们所建构并身体力行的爱国主义思想理论,言传身教给他们众多的门人后学。
后又经历代朝廷官府的提倡、宣扬及门人后学的笃志奉行,广为传布,遂使这套思想理论日益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并代代相传,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要素,为我们这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其具体作用有如下几项:一以程朱理学的学派、学统、道统为主轴,启迪、薰陶、教化、熔铸出了千千万万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为国捐躯、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
这里且以与朱熹有密切关系者为例:朱熹的后裔后学忠义死节之士甚多。
其曾孙朱浚(朱熹长男朱塾之孙)“累官两浙转运使兼工部侍郎,尚理宗公主。
元兵入建宁,浚与公主入福州,誓与知府王刚中死守。
迨刚中以城降,浚与公主俱饮药死”。
(《宋史·昭忠录》32下)另一曾孙朱潜(朱熹次子朱林土孙)宝中任浙江乌程令,目睹蒙元奴隶主步步南侵,而权奸主和误国,他不甘披发左衽,遂效夫子“居九夷”之义,袖家谱携二男一女,浮海而东,隐于高丽,传播理学。
后子孙繁衍,蔚为东国大族,保存了中华衣冠文物和礼仪习俗(见韩国《新安朱氏大同谱》)。
朱熹私淑弟子魏了翁,避奸佞,重名节,“会史弥远入相专国事,了翁察其所为,力辞召命。
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
”“了翁再入朝,弥远欲引以自助,了翁正色不挠,未尝私谒”。
(《宋史·魏了翁传》)朱熹私淑弟子真德秀心存社稷,敢于直言抗疏,“立朝不满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
史弥远擅权时,“方以爵禄縻天下士,真德秀慨然谓刘火龠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遂力请去,出为秘阁修撰、江东转运副使”。
(《宋史·真德秀传》)朱熹的女婿黄,知安庆府时,值金人破光山,沿边多警,他毅然组织邑民筑城备战,使安庆“屹然无虞”。
在此前,黄并多次上书朝廷及制府,陈抗金御敌之策,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后因见权臣当道,国事日非,遂请辞归隐,修身见于世。
(《宋史·黄传》)黄在任官浙江、江西、汉阳军等地时,均聚徒讲学,以民族大义晓谕生徒,其所传授培育的金华“北山四先生”:何基(号北山先生)、王柏(号鲁斋先生)、金履祥(号仁山先生)、许谦(号白云先生)以及江西饶鲁(字伯舆、号双峰先生)、吴澄(号草庐先生)等人,不仅得朱学之心传,成就卓然,且均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宋亡,他们及其一大批弟子入元不仕,屏居山中读书讲学或以身殉节(《宋元学案·北山四先生学案》、《宋元学案·双峰学案》)。
朱熹的三传弟子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 出自庐陵欧阳守道(号巽斋先生)之门,咸淳德间兴兵抗元,挥戈闽、浙、赣、粤数省,浴血奋战,兵败被执,囚于大都四年,不屈就义而死。
死时衣带中有赞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元学案·巽斋学案》)朱陆共同的后学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德间亦举义兵抗元,由信州转战闽北一带,兵败,乃变姓名,寓建阳山间,日麻衣蹑履,东向而哭,后卖卜建阳市中。
宋亡,元廷累召不赴,官府强之而北。
至元都,唯问被囚之宋主及谢太后所在,再拜恸哭,不就医就食而死。
(《宋元学案·存斋晦静息庵学案》)清全祖望赞曰:“巽斋之门有文山,径畈之门有叠山,可以见宋儒讲学之无负于国矣。
”(《宋元学案·巽斋学案》)文天祥同门学友邓光荐,助天祥勤王,挈家入闽。
一门十二口,同时死于贼火中,乃随驾至厂〖KG-3/4 〗圭山。
厂圭山溃,光荐赴海者再,辗转不死。
后与天祥同被执送燕京,囚于驿中。
(《宋元学案·巽斋学案》)天祥另一讲学友罗开礼(字正甫),“知永丰,倡义以仗大节,连兵邹凤〖FJ J〗,驻师永丰,吉、赣军溃,元兵追及空坑……执囚吉安,不屈,八日不食而死。
”(同上)庐陵张千载(号毅甫),亦文山同道,“文山被执北上,过吉州,先生涕出相见,曰:‘丞相往,千载亦往’。
往即寓文山囚所近侧,三年供送饮食无缺。
又密造一椟,文山授命日,即藏其首,负骸南归,付其家安葬。
”(同上)谢翱,福建霞浦人,服膺朱子学,号希发子,德二年,文天祥在建州(今福建南平)开府抗元,谢尽捐家资,召募乡勇,投奔天祥麾下,任咨议参军,同赴国难,宋亡后,避居温州,以天祥气节自励。
(《福建通志》)长沙朱子信徒尹NC024,字耕叟,早年潜心传授朱氏《四书》,晚入李庭芝幕府,用荐擢知衡州。
元兵围攻潭州,帅臣李芾率邑民死战,援兵不至,“先生知城危,召弟岳秀使出,以存尹氏祀。
已乃积薪扃户,朝服望阙拜已,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阖门少长皆死焉!尹早年曾就学于岳麓精舍,“先生死,诸生数百人往哭之。
城破,多感激死义者”。
(《宋元学案·巽斋学案》)其余相类的节义之士,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
“疾风知劲草,乱世见忠贞”,他们的忠行义举,光昭日月,永远铭记在国人心中。
二程朱理学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理论,丰富、强化了国人民的伦理道德观念,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凝聚了亿万炎黄子孙抱群同心,团结御侮,革旧立新,为振兴中华而斗争。
自“尊王攘夷”、“爱君忧国”、“内中国、外夷狄”、“诛乱臣、讨贼子”、“大一统”等大经大法和忠、孝、廉、节等道德规范被纳入程朱理学天理论的框架后,这些都被看作天经地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人人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及理想信念,深深烙印在全民族的心灵中,而欺君罔上、卖国求荣、贪生怕死、屈膝投降、分裂国土、陷害忠良等等,则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的丑事恶行,应全国共诛之,全民共讨之。
谢叠山说:“儒者常谈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在我辈人承当,不可使天下后世谓程朱之事皆大言无当也。
”(《叠山文集,与李养吾书》)金华许谦的门人胡翰论华夷之辨时说:“中国之与夷狄,内外之辨也。
以中国治中国,以夷狄治夷狄,势至顺也。
”(《仲子文集·正纪论》)文天祥《正气歌》云:历史上一切忠义之士的忠行义举,均为充塞宇宙的浩然正气磅礴流化而成,“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槌,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我国人民的反对外族入侵,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繁荣兴盛的斗争持续不断,一浪高过一浪,使我们民族多难兴邦,故国神州历万劫而不衰。
值得注意的是,程朱理学所包容的这种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国元、明、清几代的爱国民族斗争,而且成为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强大思想动力,一直影响到当代。
例如太平天国的“太平”二字。
即出自今文经学《春秋》“公羊三世”(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学说。
从金田起义直到天京失陷,太平天国始终据“华夷之辨”、“夷夏之防”、“内诸夏外夷狄”的《春秋》大义与清政府周旋,与外国侵略者对阵。
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即通篇突出华夏胡虏之别,“顺逆有大体,夏夷有定名”,号召“中国之人”“同心戮力,扫荡胡法”,“肃清胡氛,同享太平”。
洪仁被捕牺牲前所作的绝笔诗,其中一句就是“春秋大义别华夷”(转引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史》第三章《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革命思想》)。
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族主义,最初的涵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理论依据之一也源于“夷夏之防”、“华夷之辨”的传统思想。
章太炎的排满革命主张,来自浙东学派黄宗羲、万斯同、万斯大、全祖望等具有浓厚民族思想的学者的影响。
他自己也提到,幼时尝从外祖父宋有虔读经,在《东华录》上见戴名世、吕留良、曾静等文字狱记载,“甚不平”。
“其外祖父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
”章曰:“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
”1902年,章太炎与秦力生发起支那亡国240周年纪念会,主旨即为“追思亡明,公开反清”。
几百年来,每逢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我国各族人民都能从民族大义出发,自觉地以阶级斗争服从民族斗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改革派思想家龚自珍、魏源和戊戌维新的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主张,很大成份也脱胎于朱子所注的《四书五经》及《春秋公羊传》,他们原来也都是孔孟程朱的信徒。
三程朱理学所阐扬的大一统思想在推行过程中,逐渐为中华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所认同,成为民族融合的纽带和催化剂,凝聚了中华一体。
据笔者统计,我国自西周至两宋,共约2300余年之间,全国真正实现统一的局面,仅西周、秦、汉、西晋、隋、唐六个朝代,约700年左右,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列国相争,汉末三国鼎立,永嘉之乱后南北朝分裂,直到五代相残,宋、辽、西夏、金相侵等,总共占了1600多年(占三分之二时间)。
但宋以后,直到清末,尽管出现了元明清三朝的更替和北方两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情况,却始终维系着全国统一、一个政权的局面。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事实证明: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发展阶段,且在相当一段时期成为全社会的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不管有多少时代局限和谬误,也不管它与我们今天现实生活有多大距离,但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经过不断继承发展和更新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思想财富,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之一,这是无法否定的客观事实,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而应弘扬其中的精华,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作借鉴。
朱熹的教育学说距离嵇康将近1000 年以后,又出现了一位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皖籍大教育家,他便是南宋时期的朱熹。
朱熹以其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说卓立于世。
朱熹(1130~1200 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
祖籍婺源(原属安徽徽州,今属江西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