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下评课记录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下评课记录
伟大的历史转折张连杰一、教课语言不够精华、风趣,语气没有起伏,语速稍快因为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观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上好这一堂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在讲堂教课中,因为说话语气比较快,再加上语气没有起伏,讲堂显得很古板。
二、遇到了导教案约束本课内容许多,所以,再频频改正教课设计的前提下,我最后决定用导教案来帮助学生预习。
本认为这是一种历史教课的创新,没想到在实质教课中,因为遇到导教案的约束,留给学生思虑的时间太少,进而致使整个教课进度速度过快。
三、教课内容剖析不到位,知识解说不是很清楚这主要表此刻对“为何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剖析上,我主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来剖析,可是,从学生的反响来看,应当还有大多数学生是不可以理解的。
在教课中,我提到了改革开放指的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是在讲到对内经济体系改革的时候,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解说不是很稳当,推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的产量应当是大大增添,而我解说的是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增添收入。
最后,在讲到对外开放的格局的时候,应当以深圳这个第一开放的经济特区为例子来剖析对外开放的影响与作用,并且拓展到今日的对外开放状况,可是在讲堂教课中,我把这一教课内容给忘记了。
并且这一部分中,还应当把此刻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从前我们是被迫开放,此刻是主动开放。
四、教课难点打破不到位在本课教课中,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剖析应当是作为一个难点来打破,而改革开放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可是在实质教课中,我完整没有说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隐形内容。
经过反省,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在此后的教课中我一定得努力向我的长辈们学习,不停提升自己的教课能力和水平。
一、要着重对学生的尊敬和一定。
关于那些踊跃表现和出现错误的学生都赐予一定,多使用鼓舞性语言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表现,达到师生之间的的同等地位。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点评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点评作者:郭仁贵杨志才来源:《历史教学》2007年第09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我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
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基本过程,从中提高对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特点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将本节内容重新整合为三个板块:寻找新路、中国特色、和平崛起。
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共和国改革发展的过程,学会对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社会状况的比较及社会发展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进程的学习,深刻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曲折性、艰巨性和伟大性。
通过感受深圳及家乡的沧桑巨变,逐渐生发对家乡、对社会的真挚情感,积极关注家乡、社会未来的建设与发展。
点评:新课程课堂教学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明确的自己任务,也要明确对学生的要求。
如在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中,“将本节内容重新整合为三个板块:寻找新路、中国特色、和平崛起”,这是对教师提出的;“能从中感受到共和国改革发展的过程,学会对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社会状况的比较及社会发展原因的分析方法”,这是对学生提出的。
另一方面,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有所侧重,但都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同时,在目标的表述中,既具有育人的指向性,又具有教学的操作性。
教学过程导入语:一个人,一个时代,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一位老人,一位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位伟人,是他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浏览几幅图片——喜看今日扬州(幻灯片):扬州火车站:扬州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润杨大桥:气势宏伟壮观,一桥飞架南北,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乡村新曲:看似平凡,但在过去却是奢望,是梦想,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教学情境:歌曲导入播放《走进新时代》师:同学们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很有历史底蕴,你能说说“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生:(随意答)毛泽东师: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个伟人是谁呢?生:(随意答)邓小平师:是啊,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建国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今天我们就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师:通过我们近两年的历史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社会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先走近一个叫阿毛的孩子,去关注他的命运。
师:故事《阿毛在1977年》:我今年17岁,我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因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一句“太阳像块死马肉一样挂在西边的天际”,就成了他攻击“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的罪证;被打成“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关进了牛棚。
粉碎了“四人帮”文革结束了,大快人心,我依然是“反革命分子”的儿子。
我迷茫的走在大街上,墙上刷着刺眼的标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真的是真理吗?几年的“造反”生涯,我学到了什么?我的前途何在……问题:“文革”结束后,阿毛最盼望的是什么?生:(随答)像正常孩子一样,盼望父亲能平反。
师:是的,文革被迫害的、受牵连的人有几百万,如果不解决,社会很难向前发展。
像阿毛一样命运的人都希望纠正“文革”的错误。
师:请同学们帮阿毛明辨是非“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个方针正确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在看书过程中,议论纷纷,教师随机参加学生的讨论。
)生1:不对,“文化大革命”就是毛泽东犯的错误。
生2:毛泽东也是人,他的话在当时是对的,条件变了,还按他的“指示”办事是会错的。
伟大的历史转折评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评课稿冯老师执教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洋洋洒洒的一段导入语,老师便把我们带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
在这节课的导入语中,老师凝练地总结了十年文革间的状况和社会的变化。
小标题《在徘徊中前进》,老师分析了徘徊前进的原因及过程,细致而到位,囊括课文中的所有知识点。
在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老师将大会内容凝练地概括为思想、政治、组织三大路线,并且将其意义概括为“一个标志,两个形成,三大功绩”,更便于我们理解记忆。
而且,老师在这时还提到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使同学们的知识不只是局限于课本,有了向当前政治延伸的空间。
另外,老师在这一阶段提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于同学们系统的知识掌握起到很好的作用。
后面的学习,老师又引领我们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的功与过,对我们人生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堂是在一首我们所熟知的歌中结束的,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以及氛围也愈浓,积极惟得以提高,使讲课的效率也相应提高。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堂精彩的历史课,一堂真实的历史的盛筵!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了解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经过两年的徘徊前进,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老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方法提问,首先一首《春天的故事》所歌颂的伟大领导人是谁?毫无疑问当然是邓小平同志了。
“那邓小平的领导地位是何时确定的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哪些决定呢?”就这样,老师通过提问的方法使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老师还结合生活实际让我们谈一谈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以及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应该是考试的重点吧。
最后,同学们合唱《走进新进代》为本堂课作结。
其实,我觉得吧,历史课就是应该把过去的事与现在的事相联系,这样才能使同学们感到熟悉,有兴趣。
总之,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最最关键的。
建议:师生互动更多一些,在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上多下点功夫。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掌握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2. 教学重点•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3.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4.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通过PPT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通过历史资料的阅读、思考等方式学习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探究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5.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正式教学(40分钟)–第一节课: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2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等方式介绍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组织学生合作阅读,探究明清两代政权更替的原因、影响等问题。
–第二节课: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2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历史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要求学生结合历史文献和自己的思考,评价太平天国起义的意义和影响。
3.练习与巩固(15分钟)–配置一些习题、作业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掌握程度。
6. 教学评估•通过试题、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通过课堂表现、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在教授《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程时,我发现学生对历史转折的概念并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采用了通过PPT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这一概念,这种方式显然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对于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我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
例如对于明清两代政权的更替,我通过PPT展示等方式提供直观的图表和文字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资料、合作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历史背景。
而对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我则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述,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下评课记录
伟大的历史转折张连杰一、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幽默,语气没有起伏,语速稍快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上好这一堂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说话语气比较快,再加上语气没有起伏,课堂显得很呆板。
二、受到了导学案束缚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再反复修改教案的前提下,我最终决定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预习。
本以为这是一种历史教学的创新,没想到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导学案的束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进程速度过快。
三、教学内容分析不到位,知识讲解不是很清楚这主要体现在对“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分析上,我主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来分析,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应该还有大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
在教学中,我提到了改革开放指的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但是在讲到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讲解不是很妥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的产量应该是大大增加,而我讲解的是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增加收入。
最后,在讲到对外开放的格局的时候,应该以深圳这个首先开放的经济特区为例子来分析对外开放的影响与作用,并且拓展到今天的对外开放情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这一教学内容给遗忘了。
而且这一部分中,还应该把现在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以前我们是被迫开放,现在是主动开放。
四、教学难点突破不到位在本课教学中,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分析应该是作为一个难点来突破,而改革开放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完全没有提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隐形内容。
通过反思,我看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得努力向我的前辈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一、要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
对于那些积极表现和出现错误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表现,达到师生之间的的平等地位。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活动与学业评价建议
1.课堂活动建议
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合作编写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课本剧,以口语化的语言表述历史事件,置身历史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学业评价建议
评价目的:让学生了解史实,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历史。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过程:学生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老师设计相应问题,学生根据剧情回答。
在学生表演和回答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表演结束后,表演者进行自评。
另外,还可以展开小组间互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评价标准:可以从课本剧涵盖的信息量,内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情节设计是否合理,表演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实录(统编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实录(统编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2. 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八年级(2)班3. 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4. 教学时数:1课时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内容包括: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这一历史转折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识别并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历史意义。
2. 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培养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3. 通过史料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此外,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具体内容和深远影响尚缺乏深入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他们善于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喜欢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但个别学生可能在历史知识积累和深度思考方面存在不足。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可能需要较为复杂的历史背景知识。
- 分析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时,可能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 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因果关系把握不够准确,导致理解困难。
- 由于历史事件与当下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可能难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影响对历史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1. 多媒体资源:本节课将使用视频资料,展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场景,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变化对比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转折的巨大影响。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0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初中历史_《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和观看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面貌的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
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知道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知道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能否史论结合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师:同学们,歌曲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喻指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新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自主学习:学生:拿出导学案,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三.讲授新课师生合作探究(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师:“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人们急切地盼望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迈步前进。
但是,长期以来“左”的错误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中国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
看课件:当时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评课稿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一节《历史与社会》课,这堂课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
1 。
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准确地定位本课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语言操练到位,知识拓展恰到好处。
教态大方,亲切和蔼,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
2 先是通过年代尺引入,通过让学生读图,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题顺序清晰明确,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问题,由学生自主探讨。
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向学生提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与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历史信息。
3、从教学程序上看,体现了一个“清”,过渡自然,严谨有序,如通过设计一读地图、“二辩方向”和“三看颜色”三个板块,让学生会从地图上获得信息,层层深入,每一个环节流畅自然,专业用语严谨。
存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课堂最后的板书中进行一下小结更好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课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某某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教学
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
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某某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
方法
1.讲解分析法。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分析,再和“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作一比较,使学生全面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3.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1、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 这两个材料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持什么观点?
2、出示材料五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
有何历史意义?
三、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四、展示图片引领学生解析“拨乱反正”后的成果
1、学生结合教材阅读四组材料。通过比较、思考、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评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评课稿一、引言《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的重要章节。
本评课稿旨在对该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和分析,为教师提供针对该章节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历史素养。
本评课稿基于课时分析和学情分析,分别介绍了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课时分析本章节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五单元,共分为4个课时,包括以下内容: 1. 课时1: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2. 课时2:哥伦布的航行 3. 课时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4. 课时4: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的相关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他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认识需要进一步加深。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对于长篇历史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相对较低。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简化和解读历史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转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发展和意义。
–了解哥伦布的航行经历和成就。
–掌握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了解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及其意义。
–哥伦布的航行经历及其成就。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转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大航海时代的氛围。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知识与能力: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和历史意义。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
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
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和观看能够反
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经
教学目标 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面貌的录像、图片等,直观形象地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和回答如下问题: 1、对外开放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是从哪些城市开始 的? 2、经济特区为什么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3、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教师归纳总结,展现未填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 图》,与学生共同填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以此使学生形象、生动 的了解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 形成过程。
中取得的成就的有关图片,帮助学生感性理解“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和回答如下问题: 1、我国的改革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2、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 3、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由此导 入第二子目。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上台交流收集到的材 料。教师提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解放前的 “单干”有没有区别?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强调和让学生认识到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公有制,并不是分田到户 了,这与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相符合 的。 教师用当今农村的巨大变化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意义:1、农民有了生产自 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2、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 农村经济好转,农民开始走上富裕。 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教师提问:歌词中的“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 的是什么?由此导入第三子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历史转折
张连杰
一、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幽默,语气没有起伏,语速稍快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上好这一堂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说话语气比较快,再加上语气没有起伏,课堂显得很呆板。
二、受到了导学案束缚
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再反复修改教案的前提下,我最终决定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预习。
本以为这是一种历史教学的创新,没想到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导学案的束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进程速度过快。
三、教学内容分析不到位,知识讲解不是很清楚
这主要体现在对“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分析上,我主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来分析,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应该还有大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
在教学中,我提到了改革开放指的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但是在讲到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讲解不是很妥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的产量应该是大大增加,而我讲解的是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增加收入。
最后,在讲到对外开放的格局的时候,应该以深圳这个首先开放的经济特区为例子来分析对外开放的影响与作用,并且拓展到今天的对外开放情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这一教学内容给遗忘了。
而且这一部分中,还应该把现在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以前我们是被迫开放,现在是主动开放。
四、教学难点突破不到位
在本课教学中,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分析应该是作为一个难点来突破,而改革开放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完全没有提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隐形内容。
通过反思,我看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得努力向我的前辈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一、要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
对于那些积极表现和出现错误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表现,达到师生之间的的平等地位。
给学生更多施展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师生共鸣,避免“满堂灌”的现象。
二、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
一个自身能力不足的老师是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今后要多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充分运用团体合作学习的机会;与优秀教师交流、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细心发现身边的事例,并合理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相信可以给学生更直观,贴切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
总之,本次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从备课,说课到上课,在师傅及同行的细心指导下,对教案进行不断修改,最后确定用导学案的方式,终于完成了这次自我挑战。
今后我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缺陷,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