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七——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水源——河流。
土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力(某种具体的植被)。
人类活动。
3.影响生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一、植被类型1、木本——森林:(1)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
(2)陆地分布: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016·新课标Ⅲ·T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 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 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 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植被覆盖 坡面
森林覆盖率 较高
汾川河洪峰情
无明显洪峰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m3/s 洪峰流量1750m3/s
2016 2017 2018
考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海南卷 海南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海南卷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 海南卷
考情分析
题号 综合题37(2)、 (3) 综合题37(2) 选择题6~8 综合题22 环境保护24 选择题8 环境保护44 选择题6 环境保护44 环境保护44 环境保护24 选择题9~11 环境保护44
体
表 现: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区域变化影响其他区域
性
应 开发利用资源要有 用: 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诊断,补充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运用自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评价人类 活动是否合理 。 2.通过研做习题,引导学生构建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思维模 板,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改进做题方法,提高做题的信心、能力和核心素养。
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植被的特征受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决定了植被的类型、生长状况和分布。
地理环境是指作物生长以及植物类型和土壤结构等自然环境:它由物理地形、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和土壤元素(包括有机物、无机盐等)组成。
由于地理环境的存在,植被类型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外,植物的范围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而植物的分布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某些植物生长在经历温度变化的地方,而其他植物却不能;有些植物在氿里长得特别好,有些植物可以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下。
另外,植被也可以影响地理环境,植物与地表的接触能够减缓蒸发,植被形成了生物界面,减缓了气体与土壤之间的热量传递,减缓了风的速度,保护土壤结构。
因此,植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理环境。
总之,植被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植被受地理环境影响其类型、生长状况和分布,而植被也能够影响地理环境。
因此,植被给人类带来的福祉要受到周到的维护和优化我们的地理环境。
202高考复习地理环境与植被
地理技巧|微专题-地理环境与植被地理环境与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二、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
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
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如冷杉。
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
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
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
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高考地理复习: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 理
二
轮 复 习
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2)中等难度。考
生需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3)容易
题。考生可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谷深,山河纵列分布,故研究和拍摄难度大,C正确。毛色灰黑,隐蔽性强、 地
二 轮
深入森林,人迹罕至和猴群警戒,行踪不定是猴群的一般规律,不是研究和拍 理
复
习 摄难度大的原因。(3)川金丝猴一般只食用果实,且主要栖息地在川藏海拔2 000
m 的山区,故森林能够提供充足的果实,应是针阔混交林。菲氏叶猴属热带猴
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解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
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完成本题不
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
息,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1)容易题。考生需关注文字信息中已表明,“小 地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
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
充足饵料。
地
二
(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理
轮
复 习
(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第一部分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考地理综合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突破】⾼考地理综合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然带⽓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林带热带⾬林⽓候热带⾬林热带季⾬林带热带季风⽓候热带季⾬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源——河流。
⼟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某种具体的植被)。
⼈类活动。
3.影响⽣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候:热量和降⽔。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候垂直差异显著。
(3)⽣存空间:⾯积⼤,且⾃然条件差异⼤。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长的条件。
从⽓候、地形、⽔⽂、⼟壤等⽅⾯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长的植被:说明⽣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长速度等⽅⾯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叶⽚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细⼩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量⼤;倾斜,说明当地风⼒⼤。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壤贫瘠。
⑤花⾊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温暖季短或⾬季短。
⼀、植被类型1、⽊本——森林:(1)形态:乔⽊(⾼⼤树⼲,具有地带性)、灌⽊(树⼲矮⼩,丛⽣,不具有地带性)。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016 2017 20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海南卷 海南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海南卷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 海南卷
考情分析
题号 综合题37(2)、 (3) 综合题37(2) 选择题6~8 综合题22 环境保护24 选择题8 环境保护44 选择题6 环境保护44 环境保护44 环境保护24 选择题9~11 环境保护44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 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行为动词: 分析 关键词: 结果 研究对象: 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 不良 限定词: 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区域
地上: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分
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植被覆盖 坡面
森林覆盖率 较高
汾川河洪峰情
无明显洪峰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m3/s 洪峰流量1750m3/s
5.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 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2018·新课标Ⅱ·T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左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初中地理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
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地理环境与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比如,铁芒萁(qí)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
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即在此。
三、植被破坏的影响1.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2.“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七 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微专题七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Z 知能整合hi neng zheng heK 考题调研ao ti diao yan(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考生完成本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第(1)小题,容易题。
考生需关注文字信息中已表明,“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
第(2)小题,中等难度。
考生需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
新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
新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地理学科中的植被是指生物群落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地理植被知识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变化、生态系统的演替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新高一地理学科中的植被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植被的定义和分类植被是指在一定区域上特定时间内长期存在的植物总群,是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的产物。
根据植被的分布情况和生物特征,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常见的植被分类包括森林植被、草原植被、沙漠植被、湿地植被等。
二、植被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植被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切,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典型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例如,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热带雨林则多分布于热带湿润气候区域。
三、中国的植被分区中国地大物博,植被类型丰富多样。
根据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我国植被可以划分为北方针叶林区、北方草原区、南方常绿阔叶林区、南方季风雨林区等几个主要的植被分区。
各个分区的植被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这与我国广泛的地理特点紧密相关。
四、植被与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是我们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空气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当代全球范围内植被退化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好我们的植被资源。
五、植被资源的利用植被资源的利用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
人们通过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来满足粮食、纤维、能源、药物等方面的需求。
然而,在植被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利用并且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
六、植被演替与生态系统植被演替是指一个地区植被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过程逐渐变化的过程。
植被演替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植被演替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复杂性,并且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2017· 新课标Ⅰ· T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 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5题。
表 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
区域变化影响其他区域
相互制约
应 开发利用资源要有 用: 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诊断,补充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运用自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评价人类 活动是否合理 。 2.通过研做习题,引导学生构建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思维模 板,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改进做题方法,提高做题的信心、能力和核心素养。
地 形
物尘沙不肥。
气 候 土 壤
水 文
重 视 教 材
重视教材
(2019· 潍坊期末· T19~20 )养分含量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干早、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 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示意“沃岛效应” 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 A. 土壤 B.气候 C.水分 D.植被
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 结果。(8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相互渗透 相互联系
整 体 性
统一演变的过程
全国卷Ⅱ
海南卷
环境保护44
植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植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植物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土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探讨植物与地理环境
之间的关系。
地形对植物的影响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地貌类型。
地形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山地植物生长一般较为缓慢,习惯于在陡峭的山坡和峭壁上生长,以适应其独特的物理和
化学因素。
河流是河谷植物的主要生长地,河谷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其生长发育与河
流的水位变化密切相关。
气候对植物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不同的气候类型对植物
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例如,热带气候下的植物生长茂盛,植被类型多样,
而寒带气候下的植物较为单一,往往是寒地针叶林。
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
如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热带植物向北迁移。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土层厚度和质量,二是土壤中有机质、氮、
磷等养分的含量,三是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赤红壤层土壤肥沃,适宜作物生长,而草原土壤由于缺乏有机质,植物根系生长受
限制。
总的来说,植物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不同的因素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和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这些因素的充分了解和管理对于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护和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2.下列符合齐齐哈尔市植被特征的是( C )
①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 ②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③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④叶面积较小,呈针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课后思考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镜子,是自然环境的指示器。 植被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作用?
植被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七节
植被 : 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植物及其群落
天然植被
人工植被
森林
草原
荒漠
经济林
人工草场
合作探究 1:一“叶”之辞,群木成林
三 角 槭 树 叶
香
雪
樟
松
树
树
叶
叶
名称 三角槭 香樟 雪松
叶片特征
大、薄 秋季变黄 纸质叶片
大、厚 四季常绿 革质叶片 细、硬、多 四季常绿 针状叶片
2.描述该区域的植被特 征?
3.分析各区域形成该植 被特征的气候原因?
课堂小结
植被
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类
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 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
世界主要的植被类型
热带植被 亚热带植被 温带植被 寒带植被
随堂练习
下图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冬季局部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齐齐哈尔市的植被类型为( B )
叶片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类型
大、薄 :充分光合作用,蒸腾旺盛,促进生长 变黄落叶:保存热量水分
大:充分光合作用 厚:旱时锁水,冬季保温 革质:反射强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环境: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 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 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 (4)天敌: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
• [解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 ,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 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完成本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 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 ,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1)容易题。考生需关注文字信 息中已表明,“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 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 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2)中等难度 。考生需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从植被生长不良 作为突破口切入。(3)容易题。考生可从因地制宜、人地协 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貌
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
森林,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 地貌 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 土壤
要素 水文对植被 植被对水文 土壤对植被
植被对土壤
影响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中 渔业资源的种类)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流 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 (1)菲氏叶猴相比其他热带猴种,通常有多达十几只猴的大
A 猴群,主要原因是菲氏叶猴( )
• A.领地意识不强
• B.生性温和,物种内部矛盾小
• C.生活空间大,可容纳的菲氏叶猴多
• D.栖息地位置优越,植物茂盛
• (2)在我国,研究和拍摄菲氏叶猴“绝非易事”,根据材料
C 可推测这一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 (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
• (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新题再练
——练好题、备考通关
• (2019·广东广州、深圳、惠州市学调资源中心联考)菲氏 叶猴是亚洲疣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物种,在我国仅 分布于怒江以西一带,毛色灰黑,以植物为食,与其他热 带猴类种群相比,食谱庞杂(其他猴类如金丝猴一般只食 用果实),甚至可以食用树皮。据此回答(1)~(3)题。
归纳拓展
——巧归纳、知识延伸
• 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影响
①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②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气 植被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
候
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
宽
植被对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 气候 较差小
要素
影响
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
阴坡
地貌对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征
地 植被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
•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 ”)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 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 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 区域环境更干燥。
•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 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 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 有机质的积累,亚热带气候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 2.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1)生存空间: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 ,适宜生存的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 (5)人类活动: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②森林 、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 3.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 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 利于×××洄游产卵。
• (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纬度高,水 温低,生长速度慢;③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④水 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 (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 度(海拔)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 ,存活率低;④水质好。
• (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 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 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 充足饵料。
•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
环境条件。
•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
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 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 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铁中学案
地理
高考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建体系、宏观掌控
考题调研
——研真题、明确考向
• (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 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 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 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 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 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