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 一轮复习 课件
【名师大讲堂】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1.1文化与社会课件 新人教必修3
(2010 江苏卷)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 科技、 文化的“奥林匹克” 盛会。从 1981 年英国伦敦的第一届世博会开始,人类找到了一种大规 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势。世博会成为多国文化融汇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 台,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的巨大成 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影响,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 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人网上发帖: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有人跟帖:经济发展了,文化软实力就自然提升了。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 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点评】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
深刻的影响。但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 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 文化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 江苏卷)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 宗教团体纷纷组织 “宗教救援队”积极参加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的死难者 超度祷告, 给地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相适应 ② )
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 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挑战的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很需要战略任务, 激发全民族文化 的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 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PPT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具有后天性)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文化须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具有间接性)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 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
文化事业
是指通常由政府购买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行业。
•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 ②国际角度: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 的重要内容。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 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 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 互 交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 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 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 的文化素养
融 生产力角度:文化生产力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 不同。
最新届高三一轮复习(最新)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ppt
【特别提醒】
(1)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 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 的文字。
(2)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 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 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 ①我国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反映人 们的精神生活、展示精神世界,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 占有重要位置。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 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一个民 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特别提示】(具体见《优化探究》P138) 源远流长就是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 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博大精深是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 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拓展: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性质: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 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 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无共性。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最新)我们 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知识网络
特征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原因
包容性
历程 见证
含义、意义
集 中 表 现
中华 民族 精神
内涵 发展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一、经济之变:多元繁荣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
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中外历史纲要》上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占城稻
一、经济之变:多元繁荣
梯田
圩田(围田)
太湖围田
宋
高
秧 马
转 筒 车
宋人与山争田, 与水争田, 与海 争田, 出现了梯田、圩[wéi] 田、淤田(也叫沙田)、架田等。 ——郭学信:《“绍述创造,靡 所不备”》
一、经济之变:多元繁荣
【思考】根据下列材料,思考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呈现什么特点?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1:宋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
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Hale Waihona Puke 鼓以来,不得禁止。西
东
市
市
材料2: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 铺席买卖……入店小铺林立,货郎
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
琅满目。
北宋东京城市功能示意图
影响 使农业生产得到极大提高; ②失地农民转入手工业和商业领域,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③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直接推动了土地垦殖数量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 ④促进了经济立法的完善; ⑤导致贫富悬殊加大,并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拓展深化】宋朝的租佃经济
含义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 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916——1368)
总体 中华文明走向成熟与繁荣
政治
辽
经济
宋
夏 具体 思想 金 表现 文化
元
民族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必修3)
课后强化作业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考纲研读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备考导图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走向高考· 政治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必修三
文化生活
必修三
文化生活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必修三
文化生活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考纲研读
时政聚焦
考点层析
随堂达标
易错矫正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自然”的东西不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③从 文 化 与 物 质 的 关 系 来 看 , 文 化 活 动 不 是 一 种 纯 粹 的 精 神 活 动 , 而 是 一 种 依 托 物 质 载 体 的 活 动 。 人 们 的 精 神 活 动 离 不 开 物 质 活 动 , 精 神 产 品 离 不 开 物 质 载 体 。
2. 文 化 的 特 点 ( 1 ) 文 化 是 人 类 社 会 特 有 的 现 象 , 是 人 类 ( 2 ) 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_ _ _ _ _ _ _ _ 过 参 与 文 化 活 动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 产 物 。
高考部编版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实现了首都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③表明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④发挥了首都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解析 题干中北京的做法有利于首都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该目标 仍没有实现,②错误;题干中并不体现首都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归纳总结
1.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内容
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 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 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关系
有的现象
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与文明 的关系
文化不等同于文明
易错易混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 解析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非所有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 ) 解析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 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 × )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易错易混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 ×) 解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 现。 2.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 × ) 解析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不能认 为是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3.中华文化只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 ) 解析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 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主题06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重点详解 考点3 杂交水稻
概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况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
推 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广
(1)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 影
出了巨大贡献 响
(2)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链接中考
1.(2020·河南信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对美国“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次打开了军事纪实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
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反映了
A.中国经济实力超越了美国
B.美国因为意识形态鼓励敌视中国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D.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代背景是 ①《青春之歌》 ②《红岩》 ③《红旗谱》 ④《创业史》 A.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B.“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改革开放 C.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答.案我】国A 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 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其中《青春之歌》 、《红岩》 、《红旗谱》 、《创业史》都是 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A正确;“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末,排除B;20世纪90年代以 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排除C;我 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20世纪末,排除D。故选A。
启示 勇于创新,坚持改革开放,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链接中考
1.(2020·广西博白)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pt课件必修3
[易错练] 1.“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
1.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②它继承了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它以
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④它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2.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必修3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01
课前预习案
“文化复古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更持久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意识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公益性文化事业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社会兴办的面向全体公民的非营利性的 文化事业组织及其场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就我国文化发展情况来看,公益性文 化事业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如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省级党报 与党刊等承担党和国家喉舌功能的政治性文化事业;二是如作为国粹的京剧、昆剧 等民族文化遗产的文化事业单位;三是如公共图书馆、文物馆、博物馆、纪念馆等 公益性文化事业;四是如面向社区群众的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活动等文化事业。
()
A.基本方略
B.根本措施
C.价值观
D.战略目标
答案 A
6.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大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案)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示范课件(必修4)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课标要求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必备知识3.为什么要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7.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要性+意义)8.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什么?10.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11.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命题预测1.做好本专题复习,以“文化创新靠什么”为议题,探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掌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2.结合伟大的抗疫精神,理解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构建体系五、精讲点拨必备知识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和主张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4.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①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方针和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特征与性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目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判断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文化生活第二课一轮复习课件
【探究一】
•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 日。 • 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 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 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 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 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解析】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 来”,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非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C、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 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
注意“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 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
结 果
要正确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只是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 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经 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到人们 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切 不可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3)
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 ⑩民族凝聚力和⑪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 因素。 (2)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1)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
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 国家的历史中。
(2)从质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
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 社会的发展。
例1 (2011· 福建文综 )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 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 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 解析 ]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及文化与时代的关系等知识。文化 作为一种意识,不能直接创造时代的未来,也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 B说法均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文化来源于实践而非来源于时代的 智慧,D说法错误;C正确揭示了优秀文化的作用,故选C。 [答案] C [点拨] 本题易错选D。未能准确理解“优秀文化来源于时代的智 慧”和“优秀文化是时代的智慧”的区别易错选。
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
【政治课件】文化生活第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PPT
9、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 新陈代谢的过程,即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而文化 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文化传承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 和发展依靠的重要手段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10、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因而是必须予以继 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因而是不断发展和进 化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因而又必须予以批判和创新。 11、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 动性活动。首先,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 能。其次,教育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再次, 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从《文化生活》的层面,特别注意:北京奥运的精神、文化、 理念;汶川大地震后表现出来的不屈的民族精神;神舟七号 发射成功后的航天精神……
2、必须注意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教学指 导意见,做到“心中有纲”
高考试题遵循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但又不拘泥于考 试说明,这并不意味着超纲命题,而是防止知识点的 简单再现,提倡对《考试说明》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 用和综合运用。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做到以本为 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纲为纲,认真研究 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熟练掌握每个考点的基本要 求。同时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 强制的。处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 是,这种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的,而是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 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可 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为一个人形成的系统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正确的,也包括错误的。 6、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 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 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 了目标和动力。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21 文化与社会(共61张PPT)
考点1 │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
考点1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 形式
考点1 │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1.文化的内涵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________ 及其产品。 精神活动 (2)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________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意识形态 等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非意识形态
课时21 │ 高考复习策略
3.本课时的主线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所以复习中 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理解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②结合外来文化的冲击,理解文化与政治 的关系;③结合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文化强省战略的 实施,认识发展文化的必要性;④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关 于文化方面的阐释,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感受文化竞争力。
考点1 │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思想、理论、信念、信仰、 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把文化等同于知识或艺术, 是对文化狭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考点1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
是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经济、政治 现象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 本质 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 上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 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表现在一个国家、 内 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个人的成长中 涵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 范围 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 上 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分
考点2 │ 主干梳理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角 内容 度 文化素养 国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 内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____ 文化霸权 世界范围内反对________主义的斗争, 国 际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九课 课时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基本路径-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提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的关系, 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与主流。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P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 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 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面面向向世现在界代当:化中:代国中特国中色特国社色会社,主会义主先文义进化文化具文建有设化开充放的满性时的含代重精义要神体:重现要体现
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鼓励创新精神重要体现
三个面向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时代性、 开放性、创新性
民族的: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科学的:遵循客观规律 大众的:着眼于人民群众
归纳提升
(6)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 (7)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 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回答时代问 题的原因
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 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时代号角
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基本路径
(1)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 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特别提示: 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虽然在综合国力中占有重 要地位,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 主要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 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 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2、文化的特点(重点)
(1)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 化,并获得和享用文化.(社会性)
(2)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后天性)
(2)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艺术乌镇、文化乌镇、丰富的节庆 活动为乌镇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进步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集聚”、“互联网+”等文化生 产力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结合长三角的成功经验,分析应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提高我国文化软 实力奠定物质基础; (2)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 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 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力 推进文化创新 (4)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吸收各国优秀 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提高文化竞争力(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 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 化 与 社 会
一、文化的含义
1、含义 2、特点(三点) 1、实质 2、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 2、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文化须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间接性)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的实质(重点)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述: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 家的历史中。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授课人:杨雪
考情概览
高考考纲要求 五年真题统计 高考频次坐标
2016天津10/2016浙江 ①文化的内涵 34/2015福建29/2015重庆 文 与特点 12/2013海南16/2013天津4 化 与 ②文化的形式 社 会 ③文化的社会 2017课标全国Ⅱ40(2)/2016 江苏19/2016浙江34/2014安 作用 徽8/2013天津4
二、文化的作用
阅读材料“长三角文博会”,并获取有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视频中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怎样的联系?
2、结合长三角的成功经验,分析应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1-2两组回答第一个问题,3-4两组回答第二个问题。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介绍,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 文化产业,2017年,我省文化产业总产值1.2万亿元,文化及相关产 业占gdp比重达到7%,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 产业。第一,浙江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建设一以贯之。第二,浙江文 化产业发展的态势非常强劲。首先门类齐全,尤其影视领域的发展走 在全国前列,比如《温州一家人》改变了外界对温州的认识,《鸡毛 飞上天》讲述了改革开放来的发展变化;其次平台丰富,浙江一直力 推特色小镇。第三,文化市场的主体充满活力,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 文化企业同台并进迸发活力。 宁波的梁祝文化小镇,正将民间传说咏唱成文化新地标;丽水的青瓷 小镇,把振兴龙泉青瓷的时代新使命扛在肩上;刚刚揭开面纱的绍兴 越剧小镇,以“越剧之乡”品牌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 意、生态人居于一体的越剧特色名镇……一个个文化特色小镇在蝶变 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阅读材料“长三角文博会”,并获取有效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视频中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怎样的联系?
2、结合长三角的成功经验,分析应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1-2两组回答第一个问题,3-4两组回答第二个问题。
1、视频中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怎样的联系?
(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反作用于经济。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文 化资源推动了区域一体化发展。
(5).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6).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7).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重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重点) 决定 集中体现
经济
政治
决定 反作用
一定的 经济、政治
一定的文化
注意:(1)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承性。 (2)文化引导制约社会的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 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特别提示: 文化虽然能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 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 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不能说文化决定 经济、政治,或者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
命 题 视 角
1.从知识的考查看,本课试题往往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为主线,重点考查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 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2.从试题的考查类型上看,主客观题皆有;从具体答题角度而 言,多为原因类、意义类;从知识指向上看,选择题多侧重考 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主观 题多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部分 通常以人们日常文化生活中的现象与社会文化热点为背景 材料进行考查,如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动漫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互联网+”等实例来考查这些知识点。
(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 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 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 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 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重点)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表现: ①从科技作用角度看: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从劳动者角度看: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 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从文化生产力角度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注意】: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 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 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 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①国内角度: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 化素养。 • ②国际角度: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 要内容。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 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 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 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用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反作用”“基础”“重 大影响”“促进”“阻碍”等标志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常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 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消费”“政治素养”“文化 渗透”等标志词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 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 —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 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B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 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2)从内容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 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