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阵列间距计算(用)_1_

合集下载

光伏组件阵列间距参照表

光伏组件阵列间距参照表

光伏组件阵列间距参照表【原创版】目录一、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的概念二、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的确定因素三、光伏组件阵列间距参照表的使用方法四、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的设计建议五、结语正文一、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的概念光伏组件阵列间距指的是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排列时,相邻组件之间的距离。

合适的阵列间距可以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二、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的确定因素1.光照条件:光照条件是影响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的主要因素。

在光照充足的地区,阵列间距可以适当减小,以提高系统容量和发电量;在光照较差的地区,阵列间距应适当增大,以保证组件间的阴影互不干扰,从而提高系统的总发电量。

2.地形条件:地形条件也会影响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的选择。

对于水平地面,阵列间距可以根据光照条件进行选择;对于倾斜地面,除了考虑光照条件外,还需要考虑组件的倾角和土地的利用率。

3.组件尺寸:组件尺寸是影响阵列间距的另一个因素。

随着组件尺寸的增大,阵列间距可以适当减小,以提高系统容量和发电量。

4.系统容量和发电量:系统容量和发电量是决定阵列间距的重要目标。

在保证组件正常运行和维护的前提下,应选择合适的阵列间距,以实现最大的系统容量和发电量。

三、光伏组件阵列间距参照表的使用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参考光伏组件阵列间距参照表来确定合适的阵列间距。

参照表中列出了不同地区、不同组件尺寸和不同倾角条件下的建议阵列间距。

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然后查阅表格,得到建议的阵列间距。

四、光伏组件阵列间距的设计建议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表参数,例如地区、组件尺寸和倾角等。

2.查阅参照表,得到建议的阵列间距。

3.在保证组件正常运行和维护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阵列间距,以实现最大的系统容量和发电量。

4.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率、组件排列方式、阴影互不干扰等因素,以优化系统性能。

五、结语光伏组件阵列间距是光伏电站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光伏矩阵通道间距计算

光伏矩阵通道间距计算
原则:冬至当天早 9:00 至下午 3:00 太阳能电池组件方阵不应被遮挡。 计算公式如下: 太阳高度角的公式:sinα = sinf sind+cosf cosd cosw 太阳方位角的公式:sinβ = cosd sinw/cosa 式中: f 为当地纬度; d 为太阳赤纬,冬至日的太阳赤纬为-23.5°; w 为时角,上午 9:00 的时角为-45°。 D = cosβ ×L, 其中 L = H/tanα α = arcsin (sinf sind+cosf cosd cosw)
பைடு நூலகம்
绿色部分是需要输入的部分 参数 光伏板长度 光伏板仰角(纬度-2,估算) 光伏板高度H 当地纬度f 太阳赤纬角d 时角w 太阳高度角α 太阳方位角β 数据 1.65 36.2 0.97 38.2 -23.5 -45 0.27 -0.74 单位 米 度 米 度 度 度 弧度 弧度
。 计算公式如下:
光伏矩阵通道宽度 光伏矩阵宽度
2.65 3.98
米 米
备注
大概估算,最好用PVSYST模拟计算

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计算方法
采 用 同 定 式 安 装 方 式 的 光 伏 阵 列 ,会 有 方 位 角 和 倾 斜 角 的 概 念 我 同 光 伏 发 电 没 备 一 般 为 正 南 朝 向安 装 。 受 场 所 限 制 时 ,方 位 角 会 有 所 调 整 但 幅 度 不 会 太 大 。倾 斜 角 指 的 是 光 伏 阵 列 与 地 面 之 间 的 夹 角 .最 理 想 的 倾 斜 角 要 使 太 阳 能 电 池 年 发 电 能 量 尽 可 能 大 ,而 冬 季 干f1夏 季 发 电 能 量 差 异 尽 可 能 小 。 一 般 取 当 地 纬 度 或 当地 纬 度 加 减 几 度 作 为 光 伏 阵 列 安 装 的倾 斜 角 。 3 光 伏 阵 列 间 距 计 算
计 算 光 伏 阵 列 『H】距 一 般 选 择 以 冬 至 日光 伏 阵 列 有
效 发 电 时 间 (9时 一 15时 )内 不 发 生 遮 挡 为 准 。 原 因 是 冬 至 日太 阳 高 度 角 最 小 ,光 伏 阵 列 阴 影 最 大 ,在 冬 至 日 光 伏 阵 列 不 发 生 前 后 排 遮 挡 ,则 全 年 其 他 日期 都 小 会 发 生 遮 挡 。 冬 至 日赤 纬 角 为 一23。26 。时 角 选 择 45。或 一 45。,即 9时 或 15时 时 不 发 生 遮 挡 。
式 中 — — 太 阳 高 度 角 ; — — 地 纬 度 ;
6— — 赤 乡 角 ; f— — 州。角 (4)太 阳 方 位 角 阳 方 位 角 是 指 太 阳 光 线 在 地 平 面 的 投 影 与 地 午 线 的 夹 角 ,可 近 似 看 作 是 竖 立 在 地 面 上 的 直 线 太 阳 光 的 影 与 正 南 方 的 夹 角 。 太 阳 方 化 角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湖南光伏桩基列间距及行间距规范

湖南光伏桩基列间距及行间距规范

湖南光伏桩基列间距及行间距规范
在光伏电站设计中,电池阵列的布置非常重要,阵列间的距离对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有很大影响,错误的安装会导致后排的太阳光被前排遮挡。

一般确定原则为冬至当天的9:00至下午3:00,光伏方阵不应被遮挡。

太阳能电池方阵间距D,可以从4个公式求得:
D=Lcosβ
L=H/tanα
α=arcsin(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β=arcsin(cosδsinω/cosα)
首先计算冬至上午9:00太阳角度和太阳方位角。

冬至时纬度角δ是-23.45°,上午9:00的时角ω是45°,于是有:
α=arcsin(0.648cosΦ+0.399sinΦ)
β=arcsin(0.917×0.707/cosα)
求出太阳高度角α后和太阳方位角后,即可求出太阳光在方针后面的投影长度L,再将L折算到前后两排方阵之间的垂直距离D:D=Lcosβ=Hcosβ/tanα
例如:北京地区纬度Φ=39.8°,太阳能电池方阵高2m,则太阳能电池方阵的间距为(取δ=-23.45°,ω=45°)
α=arcsin(0.648 cosΦ+0.399sinΦ)=arcsin(0.498-0.255)=14.04°
β=arcsin(0.917×0.707/cosα)=42.0°
D=Hcosβ/tanα=2×0.743/0.25=5.94m。

各类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

各类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

各类光伏电站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1)太阳位置太阳的位置在地平坐标系中,通常有太阳高度角、方位角表示,计算方法如下:arcsin(sin sin cos cos cos )αϕδϕδω=+arcsin(cos sin /cos )βδωα=为α太阳高度角;β为太阳方位角,ϕ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赤纬角;ω为时角。

图1 北京市太阳轨迹图冬至日真太阳时09:00(或15:00)时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是计算光伏阵列间距的基础数据。

冬至日太阳在北回归线,δ为-23.45°,09:00时的ω为-45°(下午为正),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可有下式表示:arcsin(0.648cos 0.399sin )αϕϕ=-, )cos /648.0sin(arc αβ-= 。

由太阳的方位角、高度角和建筑物高度可以确定影子的长度。

假设一根细棒高度为单位高度,将影子分为南北和东西两个分量,即得出影子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阴影系数。

αβR tan cos S -N = αβR E-W tan sin = 2)混凝土平整屋面光伏阵列间距设计《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中给出平整场地光伏阵列不被遮挡的阵列中心间距计算公式:φφθθtan 4338.0707.04338.0tan 707.0sin cos D -++=L L式中:L 为阵列斜面长度,θ为组件倾角,φ为项目所在地纬度。

光伏阵列中心间距为阵列斜面投影1D 与间距2D 之和,221D cos D D D +=+=θL ,阵列间距示意图如图3。

间距2D 可用阴影系数表示,h αβh R D N-S ⨯=⨯=tan cos 2。

图1 光伏阵列间距示意图3)平铺屋面光伏阵列间距当彩钢瓦屋面、陶瓷瓦屋面的光伏组件采用沿屋面自然坡度平铺的安装方式,前后排组件不存在阴影遮挡,因此无需考虑阴影遮挡问题,可适当设置500-600mm宽的检修通道方便维护。

4)南北坡屋面光伏阵列间距类型一:当建筑坐北朝南,屋脊为正东西走向,建筑的方位角为0°。

四种屋面坡度的光伏系统方阵间距计算方法

四种屋面坡度的光伏系统方阵间距计算方法

四种屋面坡度的光伏系统方阵间距计算方法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是屋顶光伏电站,建筑屋顶的结构、平面存在多样化,基本可以分为混凝土屋面和彩钢瓦屋面,陶瓷瓦屋面,很少的一部分其他类型屋面。

由于建筑环境的复杂化和屋面的多样化,在屋顶上建设光伏电站,方阵的设计考虑因素较多,本文针对部分屋面环境、方阵类型总结设计方法。

建筑物上的光伏电站由于建筑的多样性,光伏电站的设计也存在多样化设计。

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电站不仅要考虑光伏本身的发电特性,也要考虑电站建设后建筑的美观性。

针对屋顶上的光伏电站,BAPV,前后排阵列间距设计应根据屋面的方位角、坡度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

太阳位置太阳的位置在地平坐标系中,通常由太阳高度角、方位角表示,如图1北京市的太阳轨迹图由太阳高度角、方位角、日期确定。

计算方法如下:冬至日真太阳时9:00或15:00时(本文时间均指当地真太阳时)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是计算光伏阵列间距的基础数据。

冬至日太阳在南回归线,δ为-23.45°,09:00时的ω为-45°(下午为正),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可有下式表示:由太阳的方位角、高度角和建筑物高度可以确定影子的长度。

假设一根细棒高度为单位高度,将影子分为南北和东西两个分量,即得出影子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阴影系数。

混凝土平整屋面光伏阵列间距设计《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中给出平整场地光伏阵列不被遮挡的阵列中心间距计算公式:平铺屋面光伏阵列间距当彩钢瓦屋面、陶瓷瓦屋面的光伏组件采用沿屋面自然坡度平铺的安装方式,前后排组件不存在阴影遮挡,因此无需考虑阴影遮挡问题,可适当设置500-600mm宽的检修通道方便维护。

南北坡屋面光伏阵列间距类型一:当建筑坐北朝南,屋脊为正东西走向,建筑的方位角为0°。

屋顶的坡面由屋脊向南、向北均匀降低,且东西向为同一等高线,常见于坐北朝南的民用建筑或厂房的屋面。

建筑屋面坡度系数i为屋面最低与最高点的高度差(相对于水平面)与最低点、最高点之间水平距离之比。

光伏阵列阴影遮挡间距D计算图文说明

光伏阵列阴影遮挡间距D计算图文说明

光伏阵列阴影遮挡间距D 计算图文说明
按照国家标准公式计算间距:
当光伏电站功率较大,需要前后排布太阳电池方阵,或当太阳电池方阵附近有高达建筑物或树木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建筑物或前排方阵的阴影,以确定方阵间的距离或太阳电池方阵与建筑物的距离。

一般确定原则:冬至日当天早上9:00至下午3:00 太阳电池方阵不应被遮挡。

太阳电池方阵间距(或遮挡物与方阵底边距离)应不小于D :
tan[arcsin(0.648cos 0.399sin )]
COS H D βφφ⨯=- 式中:β为电站所在地冬至日上午9:00的太阳方位角φ为纬度角(在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H 为太阳电池方阵或遮挡物与可能被遮挡组件底边高度差。

图3-14 阴影遮挡距离。

屋顶光伏组件阵列间距计算的深入分析

屋顶光伏组件阵列间距计算的深入分析

屋顶光伏组件阵列间距计算的深入分析目前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应用主要以工业、商业或民用建筑屋顶为主,光伏阵列排布在分布式系统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阵列前后间距的优化,我们一般以冬至日上午9时和下午15时阵列前后互不遮挡的原则作为参考,它不仅要考虑当地纬度下的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安装倾角,也还要考虑屋面本身的坡度、坡面朝向和坡面方位角,而目前对于光伏阵列前后间距的研究文献大多是正南朝向的水平屋面,虽然也有涉及到坡角和方位角,但分析仍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实际的屋面可能同时呈现坡度和方位角,也有可能屋顶坡面东西朝向或主坡副坡同时存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复杂屋面的阵列间距做深入分析。

通常情况下,屋面一般按其坡度的不同分为坡屋面(屋面排水坡度大于10%)和平屋面(屋面排水坡度小于5%)两大类。

对于平屋面,一种是只有横向排水坡度(或称为主坡),没有纵向排水坡度(或称为副坡、边坡),另一种则稍复杂些,同时存在主坡和副坡,副坡和主坡形成一定的角度,两种情况参考图1和图2。

主坡较常见的为2%~3%,副坡为0.5%~1%。

从光伏组件安装应用角度,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为平屋面,如工业彩钢瓦屋面、混凝土屋面,而坡屋面主要为别墅类,因坡屋面自身坡度较高,所以光伏组件一般沿着屋面平铺,参照图3。

而平屋面的坡角较小,则需要设计一定的安装倾角来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参照图4。

平屋面可分为坡角为0°角和不为0°角两种,按照坡面朝向又可以分为东西坡和南北坡屋面,如图5为东西朝向双坡面,图6为南北朝向双坡面,这两种屋面光伏阵列朝南安装在南坡或北坡。

当然这两种屋面可能同时存在主坡和副坡,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方位角,为计算方便起见,这里坡面的方位角定义为坡面法线方向在水平面的投影和正南方向的夹角,偏西为正,偏东为负。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东西坡和南北坡这两种典型的平屋面,并推广到屋面含有方位角和主副坡共存的复杂情形。

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阵列间距的计算

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阵列间距的计算

位角 α。
1. 2 根据函数计算太阳高度角
根据球面三角函数分析认为太阳高度与观测
者的地理纬度、太阳赤纬和方位角有着一定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
sinh = sinφ·sinδ + cosφ·cosδ·cosα ( 2)
式中: φ——— 当地纬度角;
δ——— 当地赤纬角。
一年中第 n 天的赤纬角 δ 按如下公式计算: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站太阳能电池阵列间距的计算
吴永忠1 ,邹立珺2
( 1.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 用两种方法探讨了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中的太阳电池阵列间距的计算方式。分析表明,当阵列高度一
WU Yong-zhong1 ,ZOU Li-jun2
( 1. The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for Pastoral Areas,Huhhot 010020,China; 2.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uhhot 010051,China)
太阳高度角是指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 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高 度角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多少的最重 要因素。 1. 1 影子倍率法计算太阳高度角
一般在水平面垂直竖立的高为 L 的木杆,其
图 1 电池阵列安装示意
南北方向影子的长度为 Ls,太阳的高度角为 h,方 位角为 α,那么影子的倍率 R 可由下式表示[1]:
从表 1 和表 2 可以看出,随着纬度的升高,而 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阵列间距应该逐渐增大。

四种屋面坡度的光伏系统方阵间距计算方法

四种屋面坡度的光伏系统方阵间距计算方法

四种屋面坡度的光伏系统方阵间距计算方法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是屋顶光伏电站,建筑屋顶的结构、平面存在多样化,基本可以分为混凝土屋面和彩钢瓦屋面,陶瓷瓦屋面,很少的一部分其他类型屋面。

由于建筑环境的复杂化和屋面的多样化,在屋顶上建设光伏电站,方阵的设计考虑因素较多,本文针对部分屋面环境、方阵类型总结设计方法。

建筑物上的光伏电站由于建筑的多样性,光伏电站的设计也存在多样化设计。

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电站不仅要考虑光伏本身的发电特性,也要考虑电站建设后建筑的美观性。

针对屋顶上的光伏电站,BAPV,前后排阵列间距设计应根据屋面的方位角、坡度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

太阳位置太阳的位置在地平坐标系中,通常由太阳高度角、方位角表示,如图1北京市的太阳轨迹图由太阳高度角、方位角、日期确定。

计算方法如下:冬至日真太阳时9:00或15:00时(本文时间均指当地真太阳时)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是计算光伏阵列间距的基础数据。

冬至日太阳在南回归线,δ为-23.45°,09:00时的ω为-45°(下午为正),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可有下式表示:由太阳的方位角、高度角和建筑物高度可以确定影子的长度。

假设一根细棒高度为单位高度,将影子分为南北和东西两个分量,即得出影子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阴影系数。

混凝土平整屋面光伏阵列间距设计《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中给出平整场地光伏阵列不被遮挡的阵列中心间距计算公式:平铺屋面光伏阵列间距当彩钢瓦屋面、陶瓷瓦屋面的光伏组件采用沿屋面自然坡度平铺的安装方式,前后排组件不存在阴影遮挡,因此无需考虑阴影遮挡问题,可适当设置500-600mm宽的检修通道方便维护。

南北坡屋面光伏阵列间距类型一:当建筑坐北朝南,屋脊为正东西走向,建筑的方位角为0°。

屋顶的坡面由屋脊向南、向北均匀降低,且东西向为同一等高线,常见于坐北朝南的民用建筑或厂房的屋面。

建筑屋面坡度系数i为屋面最低与最高点的高度差(相对于水平面)与最低点、最高点之间水平距离之比。

光伏阵列间距计算

光伏阵列间距计算
工作簿网址可查 看图纸或查工作簿 横装填992,通常竖装大板1956,小板1640。 一般是2片
填南北向前后阵列高差
南高北低,阵列间距至少加大距离 南低北高,阵列间距最多减小距离
7 sin(安装倾角)
0.573576436
8 南北向前后净距
5542.692868 mm
9 南北向前后桩中心距 10 高差与间距比
8747.215665 mm 0.404826872 mm
11 前后阵列高差 12 距离调整值 说明:本表只需要填红色区域的数值。
0 mm 0 mm
间距的计算
(0.648cosΦ-0.399sinΦ)] 说明
光伏阵列间距的计算
0.707H/tan[arcsin(0.648cosΦ-0.399sinΦ)]
有关参数

单位
1 项目当地纬度
37.18

2 组件安装倾角
35

3 单片组件长度或宽度1956mm源自4 南北向上下片数2

5 sin(当地纬度)
0.604321037
6 cos(当地纬度)
0.796740914

光伏安装间距及单位面积光伏安装量计算

光伏安装间距及单位面积光伏安装量计算

1距.68
最多安装量 64
说明: 1、黄色填充位置手动输入。 2、其余区域请不要改动。 3、地区精确到县区,可手动输入全称。 4、纬度单独可任意输入,修改后请不要保存。 5、安装量考虑因素较多仅供参考。
安装面积理论计算
屋顶面积: 净安装量:

20000㎡
1280.0kW
冬至日不遮挡时 光伏阵列 安装
安装所在地 所在地纬度
不遮挡时间 20°角安装
不遮挡时间 20°角安装
北京市 39.9
9:00 3.23
9:00 64
组件功率 组件效率
冬至日不遮挡时 光伏阵列 中心
10:00
2.85
冬至日不遮挡时 单位面积光伏安
10:00
72
时 光伏阵列 安装间距及单位面积光伏安装量计算
255W 组件斜边长度 1652mm 15.53% 组件底边长度 光伏阵列 中心间距(单位:m)
11:00
12:00
13:00
14:00
2.72
2.68
2.72
2.85
日不遮挡时 单位面积光伏安装量(单位:W/㎡)
11:00
12:00
13:00
14:00
75
77
75
72

15:00 3.23
15:00 64
量计算
组件中心间 组件前后间
3距.23

各类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

各类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

各类光伏电站阵列间距设计方法汇总1)太阳位置太阳的位置在地平坐标系中,通常有太阳高度角、方位角表示,计算方法如下:arcsin(sin sin cos cos cos )αϕδϕδω=+arcsin(cos sin /cos )βδωα=为α太阳高度角;β为太阳方位角,ϕ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赤纬角;ω为时角。

图1 北京市太阳轨迹图冬至日真太阳时09:00(或15:00)时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是计算光伏阵列间距的基础数据。

冬至日太阳在北回归线,δ为-23.45°,09:00时的ω为-45°(下午为正),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可有下式表示:arcsin(0.648cos 0.399sin )αϕϕ=-, )cos /648.0sin(arc αβ-= 。

由太阳的方位角、高度角和建筑物高度可以确定影子的长度。

假设一根细棒高度为单位高度,将影子分为南北和东西两个分量,即得出影子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阴影系数。

αβR tan cos S -N = αβR E-W tan sin = 2)混凝土平整屋面光伏阵列间距设计《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中给出平整场地光伏阵列不被遮挡的阵列中心间距计算公式:φφθθtan 4338.0707.04338.0tan 707.0sin cos D -++=L L式中:L 为阵列斜面长度,θ为组件倾角,φ为项目所在地纬度。

光伏阵列中心间距为阵列斜面投影1D 与间距2D 之和,221D cos D D D +=+=θL ,阵列间距示意图如图3。

间距2D 可用阴影系数表示,h αβh R D N-S ⨯=⨯=tan cos 2。

图1 光伏阵列间距示意图3)平铺屋面光伏阵列间距当彩钢瓦屋面、陶瓷瓦屋面的光伏组件采用沿屋面自然坡度平铺的安装方式,前后排组件不存在阴影遮挡,因此无需考虑阴影遮挡问题,可适当设置500-600mm宽的检修通道方便维护。

4)南北坡屋面光伏阵列间距类型一:当建筑坐北朝南,屋脊为正东西走向,建筑的方位角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装地纬度N 20经度E 113.3方阵斜面长S
2.720.00阵列间距D 冬至日时间9:0010:0011:0012:00(正午)
13:0014:00时角¢(度)4530150-15-30方位角δ(度)47.4835.4319.350.00-19.35-35.43高度角α(度)28.2937.6644.2046.6044.2037.66方阵间距D(mm)111111
时 角度
太阳赤纬度
当地纬度N 度
高度角α度方位角δ度方阵倾角A 度方阵斜面长S 毫米方阵高度H 毫米
方阵间距D 毫米
斜面投影Lm毫米
毫米
2、本赤纬角为冬至时太阳直射角度;
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固定安装方式相关参数计算表(山东力诺)
说明: 、红色为可设置参数; 蓝色为方阵布置计算结果值;3、绿色为太阳能角度计算结果值;3、方阵前后平移距离指有时角遮挡时前后方阵的斜向水平位移距离,上午偏西,下
方阵倾角A 方阵前后平移距离L 128.291120.00北京时间(东八区)使347.4845.00-23.4020.00
诺)
区)使用
1
15:00
-45
-47.48
28.29
1
1设置参数; 2、布置计算结果值;
阳能角度计算结果值;
西,下午偏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