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简单桁架的弹塑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简单桁架的弹塑性分析 §4.1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简单桁架

图4.1

图4.1(a )所示为由AB ,AC ,AD 三杆组成的简单桁架,在结点A 上受有竖向力P ,各杆截

面积均为A ,②杆长度为l ,则①③杠长度为l 1=θ

cos l

。用N 1、N 2、N 3表示诸杆内力,则平衡方

程为:

N 1=N 3。

。 N 1cos θ+N 2+N 3cos θ=P , 消去N 3,并用截面积A 通除各项,得以应力表示的平衡方程为:

2ζ1cos θ+ζ2=A

P

(4—1)

又由几何关系(由对称性可知结点A 只有竖向位移δy 而移至A '点)可知

δy =ε2l=θ

εθε2111cos cos l

l =,

故有谐调方程 ε1=ε2cos 2θ (4—2)

下面根据加载的不同阶段列出应力—应变关系,问题即可求解。当P 从零开始增长时,起始是弹性阶段。

(1)弹性阶段:应力—应变关系为:

⎬⎫

==2211εσεσE E (4—3)

代入(4—2)式得到以应力表示的谐调方程为:

ζ1=ζ2cos 2θ (4—4)

联立(4—1)(4—4)解得:

⎪⎪

⎪⎬⎫+=

=+=θθσσθσ32

3132cos 21cos cos 211A P A P (4—5) 当P 较小时,各杆处于弹性阶段,由(4—5)式可见,②杆应力大于①③杆应力,因此当ζ=ζs 时桁架将开始进入塑性状态。由(4—5)式可得此时对应的P 值为:

P=P e =ζs A (1+2 cos 3θ) (4—6)

此P e 即为桁架能承受的最大弹性荷载,称为弹性极限荷载。于是(4—5)式可写为:

⎪⎪

⎪⎬⎫===θσσσσσ2312cos s e s

e P P

P P (4—5')

此时对应的A 点竖向位移为: δe =ε2l=E

l

s σ (4—7)

这里,δe 表示与弹性极限荷载相对应的结点A 的竖向位移。

(2)P >P e ,弹塑性阶段: 这时(4—3)式中的第一式仍然成立,但第二式应换为: 以(4—8)式代入(4—1)式得:

θ

σσcos 21s

A P -= (4—9) 应当注意,这时虽然②杆屈服了,可以产生很大的变形,但由于它必须和①③杆的变形相谐调,而①③杆这时尚未屈服,所以②杆的变形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就说桁架处在有限制塑性变形阶段,或称为约束塑性变形阶段。随着P 的进一步增大,②杆应力已不能增长,增加的外载必须由①③杆来平衡,所以①③杆的应力增长较弹性阶段快,桁架的变形增长也比弹性阶段快。当P 增加到一定程度,达到ζ1=ζ3=ζs 时,三杆全部进入塑性(由于对称,①、③杆一定同时进入塑性),变形不再受约束,成为无限制塑性变形,桁架就失去进一步承载的能力,这时的荷载称为塑性极限荷载,以P T 表示。在(4—1)式中以ζ1=ζs ,ζ2=ζs 代入得:

P T =ζs A (1+2 cos θ) (4—10)

这时结点A 的位移δT 只能利用几何关系由①③杆的伸长求解,而不能用②杆的伸长求解,因为这时①③杆刚达到屈服,虎克定律仍能应用,而②杆则早已屈服(当P=P e 时,②杆就已屈服),所以,当P=P T 时,②杆的伸长无法由虎克定律求得。

θ

δθσθεθεδ222111cos cos cos cos e s T l

E l l ==== (4—11)

比较弹性极限载荷与塑性极限载荷得

θ

θ

3

cos 21cos 21++=e T P P (4—12) 当θ=30©时,e T δδ=1.33,e T P P =1.19,θ=45©时,e T δδ=2,e

T P P

=1.41。这说明考虑塑性对承载能力

可以有不小的提高,而变形仍和弹性变形在同一量级。桁架的载荷—挠度曲线入图4.2中的实线所示。

(3)卸载:若加载到P *

值(P s <P *

<P T )后卸载,卸载按弹性规律,各杆内应力变化可按(4—5)式或(4—5')式计算,若载荷变化为P ∆ ,则各杆的应力变化为:

θσσσσ212cos s e

s e P P P P ∆=∆∆=∆, (4—13)

又有:E

E 1

122σεσε∆=∆∆=∆, (4—14) 若将P *

全部卸除,则应对加载到P *时的应力(对应(4—8)式及(4—9)式)减去P ∆= P *的卸载应力值(即(4—13)式中P ∆以P *代入),即得残余应力及残余应变为:

⎪⎪⎪⎪

⎪⎪⎪

⎪⎪⎪⎪⎪⎪

⎪⎬⎫==∆-=∆-=⎪⎪⎭⎫ ⎝⎛-=∆-=⎪⎪⎭

⎝⎛-=-⎪⎪⎭⎫ ⎝⎛-=∆-=0

> cos /0

> 0 < 10 > cos 2/1 cos cos 2/20102011*11*

101*

2*

202*2

**1*101θεεσσσεεεσσσσθσθσθσσσσE E E P P P P P P A P s e s e s e s (4—15) 注意,②杆内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而残余应变为伸长。

(4)重复加载 若在卸载以后再重新加载,既然从P *卸载到零是弹性变形过程,从零再加到P *也仍是弹性过程,这是因为②杆现在是从某个压应力开始,它的弹性范围是这个压应力的绝对值加上ζs ,扩大了,从而使得桁架的弹性范围也扩大了(注意:桁架的塑性极限荷载在理想塑性材料的情形是不能扩大的)。如将桁架加载到P T 后卸载,则以后的弹性范围可以扩大到P T 。

在结构内部产生某种有利的残余应力状态,可以提高它的弹性范围,这种状态称为安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