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 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 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 %-80 %,其中1/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 )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8.27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8〕734号
•【施行日期】2018.08.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管理,医疗质量
正文
关于印发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8〕7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癌痛治疗规范化水平,提高肿瘤患者诊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我委组织癌痛规范化诊疗专家组对《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可在我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2018年8月27日。
2018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解读
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15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 按病理生理学机制
伤害感受性疼痛 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 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躯体痛
• • 定位准确 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 性疼痛
18
在此基础上进行详尽的 癌痛评估。
应该对癌症患者进行 疼痛筛查,
19
癌痛的全程准确评估是确定正确镇痛方案的前提
指南要求持续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01 2018版 NCCN成人癌痛指南1: 每次接触患者时,均需评估患者疼痛情况
2018版 ESMO癌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02
2:
对疼痛的初始及持续评估应作为癌症治疗 的组成部分,并应明确指出何时需要额外 的综合全面评估。
和死亡病例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300 309.3 337.2 358.6 368.2 380.4 250 200
2010-2014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
235.23
250.28 264.85 270.59 278.07
/10万
万例
195.7
11
我国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患者存在中度及以上疼痛
7~10分
21.73%
4 ~6 分
44.09%
0 ~3 分
34.18%
0% 10% 20% 患者比例 30% 40% 50%
北京11家医院477例患者的的癌痛状况调查(FENPAI4090),以了解北京市癌痛控制现状。对镇痛治疗结果分析: • 0~3分患者占34.18%;4~6分患者占44.09%;7~10分患者占21.73%;中度及以上患者占65.82%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日常 生活
自理 能力
社会 交往
生活 质量
一、癌痛概述
•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 要作用 •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 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 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 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一、癌痛概述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 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 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 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主要是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可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轻度 疼痛
中度 疼痛
重度 疼痛
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 正常,睡眠未受到干扰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 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 到干扰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 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 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三)全面评估原则
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 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理解 后选择相应的数字描述疼痛 • 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能够想象的最剧烈疼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疼痛
能够想象的 最剧烈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 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 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癌痛概述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 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初诊癌症
25% 60-80%
晚期癌症
一、癌痛概述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 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 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 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 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 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 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癌痛诊疗规范国家卫健委2018版更新点解读
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的疼痛及相关病情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和类型(躯体性、 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的 部位、性质、程度、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 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 物滥用史)等。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进行首 次评估,并且在24小时内进行全面评估,在治疗 过程中,应实施及时、动态评估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低剂量的强阿片 类药物,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 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③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 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 抑郁类药物等)。
药物选择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慢 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 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 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 药,必要时可以自控镇痛给药。
非药物治疗。
用于癌痛治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放疗(姑 息性止痛放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 为训练以及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适当地应用非药物疗法,可 以作为药物止痛治疗的有益补充;而与止痛药物治疗联用,可 能增加止痛治疗的效果。
盐酸吗啡注射液:皮下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 5~15mg,一日 10~40mg; 静脉注射:成人镇痛时常用量5~10mg。对于重度癌痛病人 ,首次剂量范围较大,每日3~6次,以预防癌痛发生及充分缓解癌痛。 硫酸吗啡注射液:可皮下注射。常用量:10~30mg,每日3~4次。但病 人所需有效剂量及耐受性很不一致,故需逐渐调整使病人不痛为止。一 般病人每日用量应不超过100mg。如长期使用剂量可增高。对身体虚弱 或体重轻于标准的患者,初始剂量应适当减少。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xx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者痛症状;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xx版)(医疗医学)
(3)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 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 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医学类
8
2.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病理生理学机制:2类
1)伤害感受性疼痛
①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
医学类
22
按阶梯给药
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及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
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2018版新增)。 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 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医学类
14
主诉疼痛强度分级法
10
9
8
7 重度 持续性剧烈疼痛,睡眠严重受到干扰,必须使用
6
镇痛药
5
4 中度 持续性疼痛,睡眠受到干扰,要求使用镇痛药
3
2 轻度 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1
0 无
医学类
15
(三)全面评估原则
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 疼痛发作情况(疼痛部位、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止痛治疗情况 重要器官功能情况 心理精神情况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
摘自:《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癌痛治疗
(一)治疗原则
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身体状况,应用恰当的止痛治疗手段, 及早、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预防和控制 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和有关治疗带来 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癌痛疼痛的主要病因是癌症本身、并
发症等。针对癌症患者给予抗癌治疗,如手术、放 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可能解除癌症疼痛。
主诉疼痛强度分级法
10 9 8 7 6 5 4 3 2 1 0
重度 持续性剧烈疼痛,睡眠严重受到干扰,必须使用
镇痛药
中度 持续性疼痛,睡眠受到干扰,要求使用镇痛药
轻度 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无
(三)全面评估原则
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 疼痛发作情况(疼痛部位、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止痛治疗情况 重要器官功能情况 心理精神情况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
对于未曾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推 荐初始用药时选择短效阿片类止痛药,个体化滴定用 药剂量; 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 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经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可以根据 患者的疗效和疼痛强度,参照下表 的要求进行滴定。
阿片药物规范化使用
②维持用药
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 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 滴定。 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10%~20%。每日短效阿片 解救用药次数大于3次时,应当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 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
阿片药物规范化使用
③剂量换算
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不是按需给药。 ④个体化给药: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 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 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 ⑤注意具体细节: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 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 除便秘外,阿片类药物物不良反应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 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不良反应作为止痛治疗计划的 重要组成部分。。
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 。 常见的 不良反应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 障碍、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mg/d,对乙 酰氨基酚2000mg/d,塞来昔布400mg/d。 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相关。 因此,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日用剂量已达 到限制性用量时,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止痛药;如为联合用 药,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
2.药物治疗
(1)基本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癌痛 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进行改良,癌痛药物止痛治 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①口服给药:口服方便,也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②按阶梯用药 ③按时用药 ④个体化给药 ⑤注意具体细节
按阶梯给药
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及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 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2018版新增)。 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2)阿片类药物
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 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 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阿片药物规范化使用
①初始剂量滴定: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 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须逐渐调整剂量, 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
一、3类癌痛病因 二、4项评估原则 三、3种治疗方法 四、药物止痛治疗5项原则 五、阿片药物规范化使用
一、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1. 3类癌痛病因
(1) 肿瘤相关性疼痛: 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 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常见于手术、创伤性 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 肿瘤治疗所致。 (3)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 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 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3.非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 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 介入治疗是指神经阻滞、神经松解术、经皮椎体成 形术、神经损毁性手术、神经刺激疗法、射频消融 术等干预性治疗措施。硬膜外、椎管内、神经丛阻 滞等途径给药。 放疗( 姑息性止痛放疗) 常常用于控制骨转移或者肿 瘤压迫引起的癌痛(2018版新增)。
摘自:《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3
我国癌痛治疗的现状
1
多数地区 癌痛治疗处于 普及阶段
2
普遍存在 止痛治疗不充 分现象
3
临床医师 对止痛药物认 知不足,缺乏 足够使用经验
4
开始重视 个体化治疗, 但缺乏可供参 考的循证医学 证据
可参照换算系数表(下表)。 如需减少或停用阿片类药物,则采用逐渐减量法,即先减量30%,两 天后再减少25%,直到每日剂量相当于30 mg口服吗啡的药量,继续 服用两天后即可停药。
3)辅助用药
能够增强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或产生直接镇痛作用。辅助 镇痛药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辅 助用药的种类选择及剂量调整,需要个体化对待。 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皮质激素、N-甲基-D-天冬 氨酸受体(NMDA)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 ①抗惊厥类药物:用于神经损伤所致的撕裂痛、放电样疼痛 及烧灼痛,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②三环类抗抑郁药:用于中枢性或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麻木 样痛、灼痛,也可以改善心情、改善睡眠,如阿米替林、度 洛西汀,文拉法辛等。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 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 用强阿片类药物。 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如果是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应该联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溶骨活动 (2018版新增)。
2.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病理生理学机制:2类
1)伤害感受性疼痛
①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 ②内脏性疼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
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
(2)疼痛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
影响疼痛治疗的障碍因素
患者及家属 • • • 缺乏癌痛治疗知识 阿片“成瘾”恐惧 缺少社会及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 • • • 忽视疼痛治疗 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不足 阿片“成瘾”恐惧 药品供应及管理 • • • 阿片类镇痛药合理用药知识不足 阿片“成瘾”恐惧 阿片类镇痛药管制过严,供应不足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要点
数字分级法(NRS)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 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 痛程度的数字。
无痛
最剧烈疼痛
0为不痛,1-3为轻度痛,4-6为中度痛,7-10为重度痛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对照《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见图2)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 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 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③按时给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
(2)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
应当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正在 接受的治疗和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地选择 止痛药物和辅助镇痛药物,个体化调整用药 剂量、给药频率,积极防治不良反应,以期 获得最佳止痛效果,且减少不良反应。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癌痛治疗目标:有效安全缓解癌痛
有效控制疼痛的标准——321方案
1
患者疼痛评分≤3分
24小时疼痛频率≤2次
2
目标
3
24小时内需要解救 药物≤2次 尽可能在24小时之内 控制疼痛
4
遵循WHO三阶梯止痛指南,NCCN癌痛治疗指南中国版
谢 谢!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 年版)
对疼痛的认识
•从伦理及人道主义的角度而言,“缓解疼痛是 基本人权”;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疼痛是继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后的第五大 生命体征。(2018版新增) •全世界的共识:“疼痛是一类疾病”。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
四、患者和家属宣教随访
1.患者和家属宣教: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及 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应当有针对性 地开展止痛知识宣传教育。 2.患者随访:应当建立健全癌痛患者的随访制 度(2018版新增)。
五、小结
1.《规范》详细介绍了癌痛评估的4项原则; 2. 《规范》中将癌痛的治疗分为病因治疗、药物止 痛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并提倡病因治疗和以药物治 疗为基础治疗方法。 3. 《规范》重申了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 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4. 《规范》强调了阿片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制定了 剂量滴定给药法及剂量换算。 5. 《规范》新版重视患者随访工作,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 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 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 次/月。 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