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设计 图书馆设计规范知识
图书馆设计规范

●书库、阅览室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
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
四层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
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
书库的提升设备在每层均应有层面显示装置。
●书库与阅览区的楼、地面宜采用同一标高。
无水平传输设备时,提升设备(书梯)的位置宜邻近书刊出纳台。
设备井道上传递洞口的下沿距书库楼、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0.90m。
●阅览区应根据工作需要在入口附近设管理(出纳)台和工作间,并宜设复印机、计算机终端等信息服务、管理和处理的设备位置。
工作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并宜和管理(出纳)台相连通。
目录柜组合高度:成人使用者,不宜大于1.50m少年儿童使用者,不宜大于1.30m.目录检索空间内采用计算机检索时,每台微机所占用的使用面积按2.00m2计算。
计算机检索台的高度宜为0.78~0.80m .目录检索空间中目录柜所占用的面积可按本规范附录C所列公式计算。
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
出纳台与基本书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8的坡道。
出纳台通往库房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40m,并不得设置门坎,门外1.40m范围内应平坦无障碍物。
平开防火门应向出纳台方向开启。
出纳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出纳台内工作人员所占使用面积,每一工作岗位不应小于6.00m2,工作区的进深当无水平传送设备时,不宜小于4.00m;当有水平传送设备时,应满足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
2 出纳台外读者活动面积,按出纳台内每一工作岗位所占使用面积的1.20倍计算,并不得小于18.00m2;出纳台前应保持宽度不小于3.00m的读者活动区。
3 出纳台宽度不应小于0.60m。
出纳台长度按每一工作岗位平均1.50m计算。
出纳台兼有咨询、监控等多种服务功能时,应按工作岗位总数计算长度。
图书馆 标准 规范

图书馆标准规范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阅读书籍、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它的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图书馆标准规范是为了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作,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本文将从图书馆的布局设计、藏书管理、阅览室管理、服务标准等方面,对图书馆标准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图书馆的布局设计是图书馆标准规范中的重要部分。
图书馆应根据藏书量、读者数量和使用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图书馆的布局。
在图书馆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通道的宽度、书架的摆放、阅览室的位置等因素,以便读者能够方便地使用图书馆资源,提高阅读效率。
此外,图书馆的安全设施也是布局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包括消防设施、紧急疏散通道等,确保读者在图书馆内的安全。
其次,图书馆的藏书管理是图书馆标准规范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图书馆应建立科学的图书采购、编目、分类、整理和保管制度,保证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数量。
同时,图书馆还应建立定期清点、盘点和维护图书的制度,确保图书的完好无损,方便读者的使用。
图书馆还需要建立图书借阅、归还、续借等管理制度,保障读者的借阅权益。
再次,图书馆的阅览室管理也是图书馆标准规范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保证读者能够专心阅读。
同时,图书馆还需要建立阅览室开放时间、座位预约、噪音管理等制度,保障读者的阅读权益。
图书馆还应加强对阅览室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保证阅览室的整洁和卫生。
最后,图书馆的服务标准是图书馆标准规范中的关键内容。
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的读者服务制度,包括参考咨询、文献传递、信息检索、学术推广等服务内容,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图书馆还应建立读者培训、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服务项目,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促进读者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体验。
综上所述,图书馆标准规范涉及到图书馆的布局设计、藏书管理、阅览室管理、服务标准等方方面面,需要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和服务质量。
图书馆设计规范

图书馆设计规范图书馆是一个提供阅读、学习和研究资源的场所,设计规范是确保图书馆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供舒适、高效的环境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图书馆设计方面的规范和建议。
一、空间布局1. 入口设计:图书馆的入口应具备明确的标识,便于用户找到。
入口区域应光线充足,宽敞明亮,设有接待台以提供咨询服务,并方便用户办理借书等手续。
2. 阅览区布局:阅览区应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借阅区、阅读区、自习区等。
每个区域应有合适的座位数量和布局,以保证用户获得舒适的阅读环境。
3. 空间分区:图书馆的不同功能区域应有明确的分区,并设置明显的标识,方便用户使用。
各个区域之间应合理连接,便于用户自由流动。
二、家具与设备1. 书架和书柜:书架和书柜应具备稳固性,以保证放置书籍的安全性。
书架高度适中,用户能够方便地取书并放回。
书柜间隔宽度应根据图书尺寸进行合理设置,以充分利用空间。
2. 座椅和桌子:座椅和桌子应舒适,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便于用户长时间阅读和学习。
座椅和桌子的数量应足够,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3. 照明设备:图书馆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图书馆内明亮的灯光环境,以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三、电子设备和网络1. 电子检索系统:图书馆应配备先进的电子检索系统,使用户能够快速查找到所需图书和文献资料。
2. 电子阅览区:图书馆应设立电子阅览区,提供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方便用户进行电子资源的阅读和打印。
3. 网络连接:图书馆应提供稳定快速的网络连接,以便用户使用电子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研究。
四、环境设计1. 噪音控制:在图书馆内应采取措施控制噪音,如使用隔音材料、设置静音区域等,以提供安静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2. 空气质量控制:图书馆应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并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确保用户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3. 艺术装饰:图书馆的空间应注重艺术装饰,如展示艺术作品和书籍展示区等,以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
五、无障碍设施1. 无障碍通道:图书馆应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图书馆,并确保通道宽度足够宽敞。
学校图书馆布局与设计规范

学校图书馆布局与设计规范学校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与学习资源的重要场所,其布局和设计规范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图书馆的布局和设计规范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环境与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图书馆的基础。
首先,图书馆应该提供安静、宽敞、明亮的学习空间,减少噪音干扰和局促感。
其次,布置适当的照明设施,确保读者能够充分看清书籍内容。
最后,为图书馆配备空调、暖气等设施,保持舒适的气温,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书架与书籍摆放书架的布局和书籍的摆放方式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检索效率。
首先,书架应根据图书分类设置,通过标签或编号的方式方便读者查找所需书籍。
其次,书籍摆放的高度应根据读者的身高设定,便于读者自由取阅。
同时,要保持适当的间距,以便读者浏览书籍,避免拥挤与错位。
三、自习区域与研究室学校图书馆不仅是借阅书籍的地方,也是学生自习和展开研究的场所。
因此,应设置自习区域和研究室,为学生提供专注学习的空间。
在自习区域,可以配备书桌、座椅和插座等设施,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作业完成。
而研究室则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设备,如电脑、实验仪器等,方便学生进行深度研究和学术交流。
四、电子资源与多媒体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图书馆应提供电子书籍、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方便读者在线获取和阅读。
此外,还应配备多媒体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为教学和学术演讲提供支持。
五、休闲和阅读活动区域学校图书馆也应为学生提供休闲和阅读活动的场所。
可以设立休息区,放置舒适的沙发和茶几,供学生休息和阅读时使用。
同时,鼓励举办读书分享、作文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共同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六、信息检索系统与导航设施为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和检索效率,应该配置便利的信息检索系统和导航设施。
信息检索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书籍位置查询和借阅情况查询,方便读者了解和获取需要的图书。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作为文化和知识的载体,起到了存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图书馆建筑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一、空间规划1. 功能分区图书馆空间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区。
主要分区包括借阅区、阅览区、自习区、多媒体区、会议室等。
不同区域应有明确的划分,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 空间布局在空间布局上,应考虑连通性和便利性。
借阅区应位于进入图书馆后的显眼位置,方便读者查阅书籍。
阅览区应采取开敞式布局,确保舒适的阅读环境。
同时,要合理安排通道和楼梯,方便读者的行动和交流。
3. 自然光利用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在设计中应尽量增加天窗和大窗户,使光线能够渗透到室内。
这不仅能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建筑安全1. 疏散通道设计为了确保读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直达出口,并有明显的标识,方便读者迅速撤离。
通道宽度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以确保安全疏散。
2. 防火设计图书馆建筑应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墙,以隔离火势蔓延。
同时,应安装灭火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减少火灾的风险。
3. 安全监控系统为了保障读者和图书的安全,应在图书馆建筑内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设备和入侵报警系统,确保对图书馆内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
三、环境友好1. 节能设计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采用节能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和照明,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可持续建筑材料在图书馆建筑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可持续使用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应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如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 绿色空间设计图书馆建筑周围的绿色空间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美化。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摘录)第五章防火和疏散第一节耐火等级第5.1.1条图书馆的建筑防火设计除应执行国家现行防火规范有关条文外,还应符合本章各节所列条文的规定。
第5.1.2条图书馆的耐火等级,储存珍贵文献的书库和属于一类建筑物的图书楼为一级;一般图书馆及属于二类建筑物的图书楼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图书馆,其书库和开架阅览室部分亦不得低于二级。
注:一、二类建筑物图书楼的划分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二章有关条文执行。
第5.1.3条一级耐火等级的图书楼,建筑高度不应超过100m,二级耐火等级的图书楼,建筑高度不应超过50m。
第5.1.4条书库、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区,防火分区隔间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书库时,不应大于1500m2;建筑高度在24m以下时,不应大于1000m2;建筑高度超过24m时,不应大于700m2;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书库,不应大于300m2。
注:上述建筑内如设有(或局部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条规定增加(或局部增加)一倍。
第5.1.5条书库与毗邻的其它部分之间的隔墙及内部防火分区隔墙应为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4小时;其内部间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第5.1.6条书库防火分区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基本书库通向出纳台的防火门净宽应不小于1.4m,并不应设置门槛;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或坡道,门应向外开启或靠墙的外侧推拉,并宜装设自动下滑防火门。
第二节安全疏散第5.2.1条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第5.2.2条书库(开架阅览室)每个防火隔间的安全出口不宜少于两个,但面积不超过100m2的防火隔间和面积在100m2以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书库,可只设一个门。
第5.2.3条占地面积不超过300m2的多层书库(开架阅览室藏书区)可只设一个疏散楼梯。
基本书库的疏散楼梯,宜在库门外邻近设置。
第三节防火分隔及其他设施第5.3.1条图书馆的装订、照像部门不应贴邻书库或阅览室布置,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分隔措施;重要书库内部不得设置办公、休息、更衣等生活用房。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一、建筑室内装饰
1、功用:图书馆室内装饰主要是为了突出空间的功能性,确保满足书籍、器材、
知识存储和传播的要求,提升业务管理的效率,确保可以广泛有效地实现空间的多功能性。
2、材质:图书馆装饰主要采用环保、质感好、耐用、容易清洁干净的材质,保证
室内空气清新,以及不容易有污染。
3、分级:结合图书馆的功能划分区域,分为一楼入口礼堂、一楼阅览区、一楼咨询、管理区、二楼阅览区、二楼学习区、三楼休息区等具体区域。
4、空间:根据连廊比例、机械室地面面积、阅览室内座位数和实际容纳的流量,
合理布置机械室、阅览室空间,使空间发挥最大功能,获得最高体验值。
二、建筑外观设计
1、主题:图书馆外观设计概念以“和谐”“宁静”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
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开放、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空间环境。
2、材料:采用环保、防水、抗老化、保温、防紫外线的材料,确保外观精美,保
证室外空气清新、凉爽。
3、空间:通过折叠屋面、细长的走廊、种植树木等设计,外部围绕现有空间开放,打造一个新鲜、宁静的自然境界,给使用者带来舒适和安全的视觉感受。
三、照明设计
1、照度:除了一般区域,以外,书库、编辑室及特殊数字化空间等,需要较高的
照度。
照度需要可调,准确满足室内功能的考虑。
2、节能:选择具备节能功能的灯具,能够在保证照度要求的情况下提升电量利用
效率,大大节省电力消耗。
3、环保:选择环保型照明灯具,色深和衰减均匀,并根据空间要求设置灯带,能
够显示完美的折射质感,更加显得典雅灵动。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与要求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开拓思维的重要场所,而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必须能够提供满足读者需求的学习环境,并给人以舒适感。
因此,图书馆建筑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范与要求。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光照与通风、噪声控制及环保等方面论述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要求。
一、空间布局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对读者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首先,图书馆必须合理划分出不同功能的区域,如阅览区、研究区、儿童区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同时,每个区域应提供足够的座位和工作空间,以便读者进行学习和研究活动。
其次,图书馆的布局应考虑到读者的舒适感。
座椅、桌子的摆放应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以提供舒适且健康的工作姿势。
此外,图书馆应当合理设置休息区、交流区和自习区,为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
二、光照与通风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对于图书馆的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
图书馆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设计师应合理选取窗户的位置和面积,确保光线能够均匀地照射到整个室内空间。
此外,通风系统也是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通风系统应保证空气流通畅通,避免在闭门空间内产生异味和不适感。
设计中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应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以提供清新、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噪声控制图书馆是一个安静学习的场所,因此,噪声控制尤为重要。
建筑设计师应从建筑结构出发,考虑到隔音效果。
使用隔音材料和隔音设备,以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此外,人流量大的区域应与安静的区域相分离,以避免噪音传播。
四、环保图书馆建筑设计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师应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采暖和通风,如太阳能板、地热能等。
此外,图书馆应合理利用雨水,用于灌溉和建筑清洗等方面。
设计中还应注重节能,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与要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以提供满足读者需求的学习环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l 总则1.0.1 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开展,使图书馆建造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根本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合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特意图书馆等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造设计。
1.0.3 图书馆建造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 图书馆建造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开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适应现代化效劳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 图书馆建造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群众效劳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 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效劳,具有效劳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 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 Institutionl。
lbrary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法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效劳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 特意图书馆Sneciall 。
lbrary特意收藏某一学科或者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效劳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 普通阅览室General Reading 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 特种阅览室SPecial Reading Room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种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干从载体中获取信息。
图书馆有哪些设计规范.doc

图书馆有哪些设计规范图书馆有哪些设计规范?下面带来关于图书馆有哪些设计规范的介绍以供参考。
1.设有少儿阅览区的图书馆,该区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室外应有设施较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
2.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绿化率不宜小于30%。
3.图书馆各空间柱例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例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柱例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
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4.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 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
5.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6.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
四层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
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
7.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0.8m,坡度不应大于45°,并应采取防滑措施。
8.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
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9.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一级。
特藏库、珍善本书库的耐火等级一级。
10.建筑高度超过24m,藏书量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建筑高度不超过24.00m,藏书量超过10万册但不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1.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单层时,≯1500;多层时,≯1000;高层时,≯700;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书库,≯300。
当防火分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 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12.珍善本书库、特藏库,应单独设置防火分区。
图书馆的设计规范

图书馆的设计规范在设计图书馆空间时,遵循一些规范是必要的。
这些规范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和高效的学习环境,使读者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设计的一些重要规范。
1. 整体布局图书馆的整体布局应该合理有序,以方便读者的使用。
一般来说,图书馆应包括主要阅览区域、图书存放区、自习室、咨询台等功能区。
这些区域应紧凑布置,便于读者方便地获取所需图书,并提供足够的私密自习空间。
2. 空间设计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中,应注意保持充足的自然光和良好的通风。
这有助于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并降低疲劳度。
此外,应合理设置舒适的座位和桌面,确保读者在阅读和学习时具有良好的姿势。
3. 噪音控制为了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噪音污染。
图书馆的设计应考虑噪音防护的问题,例如使用隔音材料、设置静音区域和提供个人学习室。
此外,还可以设置规定,要求读者在图书馆中保持安静。
4. 导向标识在图书馆的不同区域设置清晰的导向标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或资源,减少迷路的时间。
导向标识应简洁明了,使用清晰的文字和图标,以方便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读者理解。
5. 照明设计适当的照明设计对于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
图书馆应设计合适的照明系统,确保光线均匀、亮度适中,不产生刺眼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使用自然光照明,利用大窗户或天窗,但需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到书籍或读者眼睛。
6. 电源和网络设施考虑到现代学习的需要,图书馆应提供充足的电源插座和稳定的网络设施。
这样读者可以方便地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和研究,并且在需要时随时充电。
7. 空气质量良好的空气质量对于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图书馆应配备足够的通风和空气过滤设备,以确保空气流通和清洁。
8. 资源布局图书馆的书籍和其他资源的布局应该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方便读者查找。
例如,可以按照主题、作者或类别进行分类,并使用清晰可读的标签标识每个区域,以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
图书馆建筑设计要点

图书馆建筑设计一、发展及基本知识1、发展2、分类: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专门图书馆。
二、总平面布置1、满足现状,考虑发展: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留有发展用地。
2、流线复杂: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3、绿化: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外,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4、车辆停放:除当地有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外,基地内应设置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停放设施。
三、建筑设计要求1、一般规定(1)主要功能分区: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2)便捷清晰流线: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间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3)结构合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4)垂直交通:四层及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5)利用自然资源:各类用房除特殊要求者外,应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2、藏书空间(1)分类: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
(2)结构: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
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或的整数倍模数。
(3)书架:限高米,间距米。
平面形状比例在2:1-3:2间。
3、阅览空间(1)分类:按性质、任务,或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分别设置各类阅览室。
(2)空间环境:阅览区域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防止阳光直晒。
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3)结构:阅览区建筑开间、进深及层高,应满足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并应考虑开架管理的使用要求。
4、目录检索、出纳空间(1)组成:目录检索包括卡片目录、书本目录和计算机终端目录三部分。
图书馆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l总则1.0.1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 Institutionl。
lbrary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专门图书馆Sneciall。
lbrary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普通阅览室General Reading 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特种阅览室SPecial Reading Room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
图书馆设计规范

图书馆设计规范基地和总平面1 图书馆的基地宜选择环境安静、场地干燥、排水流畅、通风良好;远离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并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局。
2图书馆宜独立建造。
如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充分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设出入口。
3 总平面布置应作到功能分区明确,使人流与书流分开。
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4 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区应有单独的入口和室外活动场地。
5 职工住宅和宿舍不宜建在馆区之内,用地毗连时应加分隔。
6馆区总平面宜布置绿地、庭院,创造幽美的阅览环境,并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建筑设计1)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职能分别配备藏书、借书、阅览、内部业务、技术设备、公共行政和辅助等各种空间或用房。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编、藏、借、阅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工作人员和书刊运送便捷通畅,互不干扰。
3)图书馆各藏、阅空间的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公用载人电梯。
5)藏、阅、工作空间应尽可能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节约能源。
6)一般阅览室与业务用房的天然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小于1.5%,亮度不足时应设辅助照明。
7)图书馆各种用房天然采光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8)图书馆各种用房应按其安静程度要求分区布局,允许噪声级标准不应大于表3.1.8的规定。
图书馆内各种用房天然采光--记住几个主要的藏书部分注意点1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三种形式,各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
2)基本书库应和辅助书库及同层的阅览室保持便捷的联系;分布在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可分散存放,也可集中布置在一个固定的藏书区内。
3 )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应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选定书架的排列要求。
4)书库、开架阅览室应以选用活动书架、积层书架为主;书库必须采用多层书架时,每个藏书空间不得超过三个书架层。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 2.0.13 条 珍善本书库 RareBookStacks 收藏经鉴定列为国家或地方级珍贵文献、对安全防范和保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库房。主要 收藏刻本、写本、.0.22 条 典藏室 Book-KeepingDepartment 图书馆内部登记文献资料移动情况、统计全馆收藏量的专业部门。
第 2.0.23 条 计算机信息检索 InformationRetrieval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有效存储和快速查找的能力,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 用技术。它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从已存信息的集合中抽取出特定的信息,并具有插入、修改 和删除某些信息的能力。图书或文献检索系统属于信息量较大而不常修改的二次性信息检 索系统。
图书馆内噪声级分区及允许噪声级标准
表 4.1.7
分区
房间名称
Ⅰ
静区
研究室、专业阅览室、缩微、珍善本、舆图阅览室、普通阅览室、报 刊阅览室
允许噪声级 dB(A)
40
Ⅱ
较静 区
少年儿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集体视听室、办公室
50
Ⅲ
闹区
陈列厅(室)、读者休息区、目录厅、出纳厅、门厅、洗手间、走廊、 其他公共活动区
第 2.0.6 条 特种阅览室 SpecialReadingRoom 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 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对建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第 2.0.7 条 开架阅览室 OpenStackReadingRoom 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览室。
4.2 藏书空间 第 4.2.1 条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 各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是社会文化重要的载体和智慧的仓库。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规范对于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探讨,并从建筑功能、空间布局以及建筑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功能及分区规划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根据馆藏规模、读者群体、服务功能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规划,以满足读者的学习和阅读需求。
首先,图书馆要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包括阅览区、借书区、媒体区、珍本区、电子阅览区等。
每个区域的设计应根据其功能需求进行细致的规划。
例如,阅览区要设计舒适的座位、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系统,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借书区要设置便捷的书架和借还台,方便读者进行图书借阅等。
二、空间布局及通道设置图书馆建筑的空间布局要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以确保读者在其中有良好的体验。
首先,图书馆应具备清晰明了的导航系统,为读者提供方便的行动指引。
可以通过设置指示牌、标识图案以及指引路径等方式,让读者迅速找到需要的书籍或服务设施。
其次,图书馆的通道设置要宽敞、流畅。
要避免过于拥挤的布局和狭小的通道,以免影响读者的舒适度和移动的顺畅度。
此外,通道要设计合理的地面材质,以确保无障碍通行和防滑安全。
三、灯光设计及自然采光灯光设计是图书馆建筑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创造学习氛围和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图书馆的灯光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对室内照明系统的依赖。
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天窗设置以及采光井等方式,将室外的阳光引入室内,增加自然光线的使用。
这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其次,室内灯光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例如,阅览区需要柔和的光线,以确保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借书区和工作区需要充足的照明,以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四、建筑材料的选择与绿色环保图书馆建筑的材料选择要注重环保性和持久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首先,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图书馆设计规范

/programs/view/tvkKOBkvCbY/2 术语Re:什么叫开架和闭架内容:开架借阅是指图书馆里允许读者进入书库(阅览室),任意查我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闭架借阅则是其相反,借阅者无法看见书架上的书,通过电脑馆藏书目查询或者查找书目卡片获取书目信息,然后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代为索取书籍以便翻阅的服务方式。
2.0.1公共图书馆 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高等学校图书馆 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科学研究图书馆 Research Institution Library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专门图书馆 Special Library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普通阅览室 General Reading 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特种阅览室 Special Reading Room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
对建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2.0.7 开架阅览室 Open Stack Reading Room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览室。
2.0.8文献资料 Document Literature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包括书刊资料和非书刊资料等多种形式,一般统称文献资料,系图书馆馆藏信息载体的总称。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规范文件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规范文件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场所。
为确保图书馆建筑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针对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探讨,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功能性要求1. 阅览区布局: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阅读和学习场所,因此合理布局的阅览区是非常重要的。
应考虑布局的紧凑性、便利性和灵活性,确保读者能够方便地获取书籍,并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2. 阅览座位:根据图书馆的承载能力和流量要求,合理安排阅览座位,确保数量充足,并提供不同类型的座位,如个人座位、研讨座位和电脑工位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3. 多功能空间:为了促进学习和社交交流,图书馆可以设立多功能空间,如会议室、展览区和自习室等。
这些空间应根据需求合理配置,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4. 特殊区域设置: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如残障人士和儿童等,应设置相应的特殊区域,并提供相应的设施,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二、实用性要求1. 开放时间: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确定合理的开放时间,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在设计中,要考虑开放时间的安排,以确保读者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2. 存储空间:图书馆要考虑图书和资料的数量,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
此外,还要为图书的分类和整理提供便利,以方便读者查找所需的书籍。
3. 照明设计:照明对于图书馆的使用非常重要。
设计中应采用合适的照明方式和设备,以确保阅读区域有足够的光线,并避免眩光和阴影的影响。
4. 通风与空调:由于图书馆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阅览和学习,室内的通风与空调设计尤为重要。
要确保空气流通,并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三、美观性要求1. 建筑外观: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外观设计需要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
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外观形式,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并体现图书馆的特点和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设计规范知识
术语
1 公共图书馆 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 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 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 高等学校图书馆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 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3 科学研究图书馆 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 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 科研图书馆。 4 专门图书馆 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 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8 基本书库 图书馆的主要藏书区,对全馆藏书起总枢纽、总调度作用,具有藏书量大,知识 门类广的特点。基本书库的藏书内容范围、品种和数量反映一个馆的性质、规模 和为读者服务的能力,常作为划分图书馆规模的指标。 9 辅助书库 采用闭架管理时,图书馆中为读者服务的各种辅助性书库。如外借处、阅览室、 参考室、研究室、分馆等部门所设置的书库。其藏书具有现实性、参考性、针对 性强和利用率高、流通量大的特点。 10 特藏书库 收藏珍善本图书、音像资料、电子出版物等重要文献资料、对保存条件有特殊要 求的库房。
藏书空间
1、 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 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 1.25m的整数倍模数。 2、 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80m,坡 度不应大于45度,并应采取防滑措施。书库内不宜采用螺旋 扶梯。 3、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四层 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 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
总平面布置
1、 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 扰,并留有发展用地。 2、 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 装卸和消防疏散。 3、 馆区内应根据馆的性质和所在地点做好绿化设计。绿化率不宜小于30 %。
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定
1、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 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 房。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 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 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3、图书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 灵活性。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 荷载。 4、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 梯。 5、图书馆各类用房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应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建筑设计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6、公用和专用厕所宜分别设置。公共厕所卫生洁具按使用人数男女各 半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 2)成人女厕按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 3)儿童男厕按每50人设大便器一具,小便器两具; 4)儿童女厕按每25人设大便器一具。 5)洗手盆按每60人设一具; 6)公用厕所内应设污水池一个; 7)公用厕所中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 7 、采编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应与读者活动区分开,与典藏室、书库、书刊人口有便捷联系; 2) 拆包间应邻近工作人员入口或专设的书刊人口。进书量大者,人口 处应设卸货平台;
安全疏散
1、图书馆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分散设置。 2、书库、非书资料库、藏阅合一的藏书空间,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 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1)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0m2的特藏库、胶片库和珍善本书库; 2)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0m2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书库; 3)除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 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第6.2.2条规定一个防火分 区面积的1.40倍时; 4) 占地面积不超过300.00m2的多层书库。 3、书库、非书资料库的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宜在库 门外邻近设置。 4、超过300座位的报告厅,应独立设置安全出口,并不得少于两个。 注:双面藏书时,标准书架尺寸定为1000mm×450mm,开架藏书按6层计, 闭架按7层
11 开架书库 允许读者入库查找资料并就近阅览的书库。此种书库除正常的书架外,在采 光良好的区域还设有少量阅览座(厢)供读者使用。 12 密集书库 以密集书架收藏文献资料的库房。此种库房的荷载可按实际荷载选用,多设 置在建筑物的地面层。 13 密集书架 为提高收藏量而专门设计的一种书架。若干书架安装在固定轨道上,紧密排 列没有行距,利用电动或手动的装置,可以使任何两行紧密相邻的书架沿轨 道分离,形成行距,便于提书。 14 积层书架 重叠组合而成的多层固定钢书架。附有小钢梯上下。其上层书架荷载经下层 书架支柱传至楼、地面。上层书架之间的水平交通用书架层解决。 15行道 两排书架之间的距离,又称书架通道。其宽度与开架、闭架的管理方式有关。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
1、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包括门厅、寄存处、陈列厅、报告厅、读 者休息处(室)、饮水处、读者服务部及厕所等,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 规模及实际需要确定。 2、 门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门厅的使用面积可按每阅览座位0.05m2计算。 3、 陈列厅(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门厅、休息处、走廊兼作陈列空间时,不应影响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 4、 报告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300座位以上规模的报告厅应与阅览区隔离,独立设置。 2) 报告厅,宜设专用的休息处、接待处及厕所; 3 )与阅览区毗邻独立设置时,应单独设出人口,避免人流对阅览区的 干扰; 5、 读者休息处的使用面积可按每个阅览座位不小于 0.10m2 计算。设 专用读者休息处时,房间最小面积不宜小于15.00m2。
5 普通阅览室 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6 特种阅览室 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这类阅览室, 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对建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7 开架阅览室 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