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小尺度衰落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教学“尺度”把握艺术

初中科学教学“尺度”把握艺术

初中科学教学“尺度”把握的艺术摘要:课堂教学的优化,它要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取得。

为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艺术地把握好教学尺度。

才能起到优化教学结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从而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尺度把握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都应恰如其分地把握好一个“度”。

如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过程的详略、快慢等都有一个度的问题。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又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的教法直接引导着学生的学法,而教法又往往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睿智。

如何把握好“度”,就值得科学教师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笔者就近几年来在教学中如何艺术的把握初中科学教学“尺度”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恰当的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科学课是一门知识面广而且综合性强的学科,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卫生、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确定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初中科学教学大纲》它确定了该部分教学内容的体系安排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以此为依据准确地把握科学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也是把握其它“尺度”的基础和前提。

如:一般的化学用语、科学事实、物理性质等多属于“识记”水平;一般的科学概念、原理等,耍让学生记住、弄懂,应划归为“理解”水平或“简单应用”的水平;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重要的化学理论,要划归“简单应用”或“综合运用”的水平。

教师讲课时应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力求做到深得进去,浅得出来。

深得进去是指教师讲课时要用生动确切的类比把概念讲透,使学生迅速理解,激发其求知欲。

就如把电流比喻成水流,把电阻比喻成河流中的石块与杂物。

浅得出来指教师借助演示实验、电教手段,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把问题尽量讲透。

如:利用多媒体模拟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电流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磁场的方向性及磁场的力的性质,通过模拟使学生加深了对磁场空间分布情况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微格教学教案范本完整版

微格教学教案范本完整版
16
04 教学过程实施与监控
2024/1/26
17
有效组织课堂秩序和氛围
确立明确的课堂规则 和纪律,确保学生遵 守并维护良好的学习 环境。
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 和分组,以便于学生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024/1/26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 堂氛围,鼓励学生参 与讨论和提问。
18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
D
2024/1/26
28
案例二:高中数学《函数奇偶性》微格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微格教学,帮助学生掌握 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
能力。
2024/1/26
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性质和判断方法,辅以典型例 题进行解析。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教学 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和讨论。
发展历程
微格教学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 来,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 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师范教育和 在职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
4
特点与优势分析
2024/1/26
特点
微格教学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操作灵活等特点。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 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等,并对每一技 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以提高受培
实践活动评价
0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4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 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反思与改进
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 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下一步的学习 计划。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文客久久资料库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文客久久资料库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文客久久资料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第五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主要围绕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微格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过程组织、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教学设计原则。

2. 学会运用微格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3. 掌握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微格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教学重点:微格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教学过程组织、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板擦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实践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微格教学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微格教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讲解微格教学的设计原则,如目标明确、内容精炼、结构合理等。

(3)阐述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设计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微格教学设计一个5分钟的课堂导入。

(2)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3)教师点评:针对各小组的设计方案,给予指导和评价。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设计一个微格教学案例。

(2)教师选取部分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微格教学定义、特点、作用2. 微格教学设计原则3. 微格教学实施步骤4. 教具与学具选择与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微格教学案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

答案示例: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应用实例。

《压缩语段教案》课件

《压缩语段教案》课件

《压缩语段教案》课件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压缩语段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如何提炼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语段压缩能够通过提炼关键信息和概括要点来简化文章内容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表达压缩后的语段内容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压缩语段的概念和重要性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提炼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2 教学难点如何在压缩过程中保持原文的意义和连贯性如何有效地提取关键信息和概括要点如何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语段压缩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来传授压缩语段的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2 实践法提供实际的文章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语段压缩的实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3.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成果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准备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进行压缩练习的文章材料4.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幻灯片和教学课件等教具设备准备练习纸和笔等学习用品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和实例,引起学生对压缩语段的兴趣和关注向学生介绍压缩语段的概念和重要性5.2 讲解和示范讲解压缩语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3 学生练习提供实际的文章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语段压缩的实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5.4 总结和反思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问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压缩语段概念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压缩语段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能力6.2 评估方法课堂练习和作业: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压缩语段技巧的应用和理解程度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估和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评价: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压缩语段的比赛或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压缩语段的实际应用,如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和资料,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兴趣7.2 学习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包括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8.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改进教学计划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九章:教学计划9.1 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覆盖和学生的充分练习9.2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回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反思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实现程度,评估教学成果10.2 教学展望根据教学总结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确保学生理解压缩语段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基本技巧和方法。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

《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并能说出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 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体会图形的相似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按要求摆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变化规律,能按要求摆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难点: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特别是含有斜边的图形。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擦,棉签棒,黑笔,书本。

教学过程课前放松运动:师:同学们,让跟着音乐节奏放松一下。

师:带着你们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吧。

一、情景引题1.课件出示爷爷看报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照片,仔细听听小萝莉是怎么说的。

(爷爷喜欢看报纸,可报纸上的字太小了,看不清,谁能帮爷爷想个好办法呢?)(预设:用放大镜看)师:你的办法真好!用放大镜看报纸属于什么现象?(预设:放大现象)板书:放大2.课件出示城楼图片。

师:继续听,小萝莉还说了些什么?(爸爸出差北京,说那里的城楼很美观,我也想见识见识,谁能帮我出个好主意呢?)(预设:叫爸爸拍照片)师:这主意真不错!给城楼拍照片属于什么现象呢?(预设:缩小现象)板书:缩小3.引题:放大能使我们看到更微妙世界,缩小能把更宏观的世界尽收眼底。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与缩小。

4.请同学们看到书本71页,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读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一)感受放大与缩小现象。

1.说出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师: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谁来说一说?(学生说放大与缩小现象)2.欣赏深圳“世界之窗”的缩小现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放大与缩小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短片,一起来欣赏深圳的“世界之窗”。

微格技能教案模板

微格技能教案模板

微格技能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第五章“微格教学技能”,具体包括第三节“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详细内容涉及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及评价方法。

重点分析微格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结合教材案例,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微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掌握微格教学评价方法;2. 学会运用微格教学技能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步骤,以及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微格教学与具体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教学设计模板、学科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微格教学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结合教材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微格教学应用于自己所教学科,并进行教学设计;b. 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c.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4. 例题讲解:结合具体学科,以一道例题为例,展示微格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堂微格教学课,并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微格教学基本概念2. 微格教学设计原则3. 微格教学实施步骤4. 微格教学评价方法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学设计,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大变小》教案范文

《大变小》教案范文

《大变小》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变小》的意义和目的。

2. 激发学生对《大变小》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大变小》的概念和背景。

2. 解释《大变小》的目标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大变小》教案的意义和目的。

2.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大变小》的背景和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大变小》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问题。

第二章:了解大小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小的概念和区别。

2. 培养学生对大小变化的敏感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大小概念的基本含义。

2. 解释大小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1. 讲解大小概念:向学生讲解大小概念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实例展示:展示生活中的大小变化实例,让学生感知大小变化的存在。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小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问题。

第三章:探索大小变化的原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小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大小变化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大小变化的原因。

2. 分析大小变化的原因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大小变化的原因:向学生讲解大小变化的原因。

2.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大小变化实例,让学生理解大小变化的原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小变化的原因和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和问题。

第四章:实践大小变化的应用1. 让学生掌握大小变化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大小变化的应用方法。

2. 实践大小变化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大小变化的应用方法:向学生讲解大小变化的应用方法。

2. 实例演示:进行大小变化的实例演示,让学生感知大小变化的应用。

《因小失大》语文教案范文

《因小失大》语文教案范文

《因小失大》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生活哲理,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观念。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到因小失大的错误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从课文中提炼生活哲理,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因小失大”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4. 实践环节:(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因小失大”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因小失大”的错误思维。

(2)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避免“因小失大”的现象。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因小失大”的短文。

3. 思考生活中自己的“因小失大”经历,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冀教版(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冀教版(1)

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冀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和数据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2. 放大与缩小的计算: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的大小。

3. 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片是如何放大或缩小的,从而引入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放大与缩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的大小。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实际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 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 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进行解决,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是否理解。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找出改进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放大与缩小的概念1. 放大与缩小的定义放大与缩小是指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使得图形的尺寸变大或变小。

2.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指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关于大变小的教学教案

关于大变小的教学教案

关于“大变小”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变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变小”的定义和原理;探讨“大变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变小”的定义和原理;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大变小”应用实例。

第二章:什么是“大变小”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大变小”的定义和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大变小”的定义;解释“大变小”的原理。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变小”的定义和原理;互动提问法: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章:“大变小”在生活中的应用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大变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生活中的“大变小”应用实例;探讨“大变小”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大变小”应用实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变小”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大变小”的实际操作4.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大变小”的实际操作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大变小”的实际操作步骤;演示“大变小”的实际操作。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变小”的实际操作步骤;演示法:演示“大变小”的实际操作。

5.1 教学目的5.2 教学内容展望“大变小”未来的发展趋势。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变小”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实践活动:模拟“大变小”6.1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大变小”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模拟的“大变小”场景;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6.3 教学方法操作演练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第七章:案例研究:成功的“大变小”应用7.1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大变小”在现实世界中的成功应用。

7.2 教学内容选择几个成功的“大变小”应用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因素。

7.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成功因素。

关于大变小的教学教案

关于大变小的教学教案

关于“大变小”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变小”的概念,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变小”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变小”的概念及大小比较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变小”现象,培养学生的大小转换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小不一的物品(如球、苹果、书本等)。

2. 学生准备:观察力、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小不一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大变小”的概念:教师讲解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大变小”的含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变小”现象,培养学生的大小转换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大小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大小比较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看学生对“大变小”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进家校合作。

2. 组织学生进行大小比较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等,让学生在多个领域感受“大变小”的现象。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内容:讲解“小变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大小转换的方法。

2. 教学方式: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大变小的教案范文

大变小的教案范文

大变小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变小”的概念,理解大小比较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小比较符号(>、<、=)。

2. 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3. 练习找出生活中的大小变化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找出生活中的大小变化现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大小比较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生活实例,如苹果和橙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大小比较符号:介绍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手指比划、目测等方法进行大小比较。

4. 练习比较大小的能力:分组进行大小比较练习,让学生互相评价、纠正。

5. 应用拓展: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大小变化现象,如衣服变小、水果变大等,并与同学分享。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大小比较符号和比较大小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评估他们是否能发现和描述大小变化现象。

3.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主完成大小比较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出错误并指导纠正。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大小变化现象,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和沟通效果,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寻找更多的大小变化现象,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调查,寻找校园中存在的大小变化现象,如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等。

淡化教学课程设计

淡化教学课程设计

淡化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淡化教学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包括基础理论、关键术语等。

- 结合课本章节,讲解相关知识点,如原理、方法、实例等。

2. 实践操作:-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 结合课本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与讨论:- 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针对课程内容,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4. 拓展阅读与思考:- 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 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课程导入:简要介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变小》幼儿教案

《大变小》幼儿教案

《大变小》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和“小”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式区分大小。

2. 通过手工制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大小变化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大”和“小”的概念,学会比较大小。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大小变化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球、盒子、书本等)、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游戏道具(如大小不一的卡片、拼图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引导幼儿关注大小差异。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大”和“小”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大小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3. 操作: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制作彩纸花、剪出不同大小的纸片等。

4. 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大小排序”游戏,让幼儿将大小不一的物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总结大小概念和大小变化的原理。

6.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变大或变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7. 作业:教师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大小主题的手工制作或观察活动。

8. 安全提示:教师强调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注意事项。

9. 环保教育:教师引导幼儿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废旧物品再利用等。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和“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游戏等环节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浅谈把握课堂教学的几个尺度

浅谈把握课堂教学的几个尺度

浅谈把握课堂教学的几个尺度摘要: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设计思路,其间也不泛有许多误区,要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尺度、自主学习的尺度、角色转变的尺度。

关键词:课改探讨经验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变,教学行为在变,学生的思想在变,学习方式在变。

新课改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设计思路,给课堂教学树立了许多新的课程目标,然而,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正处在逐步融合期,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实施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这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一些形而上学的弊端。

相信教师们在经历这些形式化的误区的感悟,会在理念与实践中有一个升华,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向合理化、科学化。

发现和挖掘进而解决这些形式化的误区,也正是老师们成长和进步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以下仅从中选取几个问题进行浅谈。

一、把握互动课堂,合作学习的尺度随着“课改”这一名词的出现,“互动、合作”成为出境率最高的两个词,很多教师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帽子,纷纷想方设法创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然而在摆脱传统观念后,一些“为动而动、形式浮躁”的课堂模式,也就纷墨登场了。

可能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课堂现象:老师拿出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资料,然后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根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合作交流,一会儿咱们看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

然后,三、五个孩子围坐在一起,高声谈论(什么内容不得而知),老师穿梭在各小组之中,时而参与讲解,教室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每个人都在说话,可谁也听不清说些什么。

数分钟后,老师阔步走上讲台,学生们默契的停止交谈,老师顺势说道:“同学们讨论的这么激烈,一定会有很多奇思妙想,请把你们所提出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刹时几十双小手高高举起,你一言我一语,十几甚至几十个问题应运而生(因为老师只要求了量,而对所提问题的“质量”没有要求),于是老师又开口说道:“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那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解决问题吧。

走过那片“沼泽地”—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说课稿

走过那片“沼泽地”—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说课稿

走过那片“沼泽地”—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说课稿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结合教材特点和高中学生心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的教材分析。

本课为水平五室内课—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本节教学从青少年性犯罪率入手,逐一展示青春期性心理常见的问题,及针对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可帮助学生养成预防和针对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的经验是一种课程资源,高中学生已经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在练习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已经具有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学生正确理解性心理问题,知道应对的方法,并进行正确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教学,学生形成克服性心理问题的意识从而建立正确的性心理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促进心理健康,真正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理解性心理问题并知道应对方法。

【难点】克服性心理问题的意识从而建立正确的性心理观念,真正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六、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遵循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循序渐进原则,我主要采用:1.问答法: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法: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或辩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39 例 5.5
5.4.3 频率色散参数——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
第二类参数:频率色散参数 描述小尺度信道中频率色散和时变特性的参数 主要参数: 多普勒扩展 相关时间
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
第二类参数:频率色散参数 描述小尺度信道中频率色散和时变特性的参数 主要参数: 多普勒扩展 相关时间
55
瑞利分布——不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多径模型 各径具有独立的幅度和相位
各径矢量叠加
56
不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瑞利分布)
不含主导分量的多径模型
• 实部Re(E)和虚部Im(E)都是很多随机变量的和 • 实部和虚部相互独立 • 实部和虚部服从均值为零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 幅度|E|服从瑞利分布 • 相位服从均匀分布
• 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高,两者之间为线性关系
V=H×D
哈勃定律
(V为退行速度,H=50~75km/s/百万秒距为哈勃常数,D为距 离,单位百万秒距,即光1百万秒运行距离)
思考题:某星系的某一谱线波长为515纳米,但在地球上同一谱线的波 长却为500纳米,求该星系的退行速度。
爱德温·哈勃
(Edwin P. Hubble) (1889~1953)
48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多径时延扩展引起的衰落效应
平坦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
多普勒扩展引起的衰落效应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 5.3 小尺度多径测量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26
多普勒谱
多普勒谱
ray amplitude
ray amplitude
0.8 0.6 0.4 0.2
0 0
1 0.8 0.6 0.4 0.2
0 9
0.2
0.4
0.6
0.8
1
Time, Sec
Doppler Shifts
9.5
10
10.5
11
frequency, Hz
received signal
时间色散参数实例
P138 例5.4 (a)
定义:在该频率范围内,信道是平坦的。即:所有谱分量以“几乎”相同的增益 和线性相位通过信道(统计意义上的)
换句话说:相干带宽是一特定的频率范围,在该范围内,任意两个频率分量具有 很强的幅度相关性;超出该范围的两个频率分量受信道影响的关系不大。
表示相关度为某一特定值时的信号带宽。
9
小尺度多径传播
小尺度多径传播
三种选择性衰落
• 频率选择性衰落,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 时间选择性衰落,Time selective fading • 空间选择性衰落,Space selective fading
三种分集方法
• 频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 • 时间分集,Time Diversity • 空间分集,Space Diversity
16
窄带 vs 宽带--信道频率响应
宽带信道不同频率的信道响应不同。 窄带信道中频率响应为常数,反射、透射和
绕射系数认为在所研究的带宽内是常数 窄带信道可以认为是宽带信道在频域的一个
切片。 窄带:系统的相对带宽(带宽除以载波频率)远小于1 例如:GSM系统频率900 MHz,系统带宽200 kHz。
频率色散
若发信号频率为f0时,接收机收到的频率
28
多普勒谱
经典谱(Jakes谱) • 没有视距分量 • 二维平面,接收机位于散射区中央 • 到达天线的入射角均匀分布在[0,2π)
SD (v)
1.5
v2 max
v2
天线是垂直偶极子时到达场的平均功率
浴缸
29
多普勒谱
高斯谱(GAUS1,GAUS2)
i 1
i 1
设:
n
X c (t) i (t) cosi (t)
n
X s (t) i (t) sini (t)
i 1
i 1
则接收信号为:
两个正交高斯噪声信号之和 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即V(t)服从瑞利分布。
17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两径模型 5.3 多普勒频移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18
两径模型
两径模型
ERX 1 t E1 cos 2 fct 2 d1 ERX 1 E1 exp jk0d1
• 发送/接收分集,Transmit/Receive Diversity, • 极化分集Polarization Diversity
小尺度多径传播
多径传播对宽带信道影响
多径传播对宽带信道影响 ➢ 频域:信道传输函数随我们关心带宽而变化(信道的频率选择性) ➢ 时域:信道的冲击响应不是δ函数,到达的信号的持续时间比发送的 信号长(时间色散)
接收信号为:
时间色散参数
平均附加时延
a
2
k
k
P( k ) k
k
k
a2 k
P( k )
k
k
时间色散参数
2 2
a2 2 kk
P
(
k
)
2
k
2 k
k
a2 k
P( k )
k
k
时间色散参数
时间色散参数实例
某室内功率延迟、rms时延扩展、平均附加时延、最大附加时延及门限值的实例
在宽带信道上的工作的系统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 符号间干扰(ISI)——信号失真(有害) ➢ 可以减少衰落的影响—— 深衰落风险下降(有利)
13
多径传播的影响——时延弥散
当发送冲激信号,而不是正弦连续信号(单载波),不同路径的信号 在接收端可以区分开。 冲激信号在时域宽带为0,频域宽度无穷 正弦连续信号在时域宽度无穷,频域宽度为0
其中多普勒频移
fd
vr c
cos( )
最大多普勒频移
f d max
vr c
例:
WLAN GSM
5.2GHz 900MHz
v 5Km / h v 110Km / h
vmax 24Hz vmax 92Hz
音”纽”
25
多普勒谱
红移现象(宇宙大爆炸的另一个证据)
• 1929年哈勃发现,将星系中特定原子的光谱与地球上实验室 内同种原子的光谱进行比较,发现谱线波长向长波端偏移, 这种现象称为“红移”,可以推断星系正在远离地球。
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参数是用于描述信道色散的两个参数,但它们并未提供描述信 道时变特性的信息。
信道的时变特性主要是由于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或是由电波传播 路径上的物体的运动引起的。
多普勒扩展
定义:为一频率范围,在此范围内接收的多普勒谱有非零值。
设发送信号为正弦波,则接收信号的频率为:
d
5
概述
大尺度和小尺度
路径损耗
大尺度衰落 (阴影衰落)
大尺度衰落
小尺度衰落 (瑞利,莱斯)
• 波动发生在大约10-40个波长范围内
小尺度衰落
• 波动发生在大约一个波长范围内
6
概述
概述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两径模型 5.3 多普勒频移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Tc
9
16 fm
0.179 fm
普遍的定义方法,上述两式的几何平均:
9
9 1 0.423
Tc
16 f 2 m
16 fm
fm
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实例
P140-141 例 5.6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两径模型 5.3 多普勒频移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不同路径的信号具有不同的 衰减和时延
发送冲激信号
接收信号 (信道冲激响应)
14
时延弥散—多径
冲激响应 相对第一径的 时延
静态场景:发射机,接收机和散射体都不动。 处于同一椭球面上的散射体反射信号具有相同的
时延(不可分辨多径)。 处于不同椭球面上的散射体反射分量具有不同的
时延(可分辨多径) 时延扩展:在一串接收脉冲中,最大传输时延和
k0 2
ERX 2 t E2 cos 2 fct 2 d2 ERX 2 E2 exp jk0d1
19
时不变两径模型
时不变模型:各径的时延(路径长度)差不随时间变化
• 空间衰落 • 类似于波的干涉
20
时变两径模型
时变模型: 各径的时延(路径长度)差随时间变化(发射机/接收机/散射体移动)
f
fc
fd
fc
v
cos
最大频移即为
BD
v
vfc C
=fm
相干时间定义:信道的冲击响应维持不变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
换句话说:相干时间是一段时间间隔,在此间隔内到达的两个信号具有很强
的幅度相关性;超此间隔到达的两个信号相关性很小。
相干时间的定义: fm为Doppler频移
Tc
1 fm
要求频率分量的相关函数大于 0.5时:
无线通信原理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第5章 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
本章内容
概述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 5.2 两径模型 5.3 多普勒频移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 5.6 瑞利分布 5.7 莱斯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