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定稿
2012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五篇材料)
2012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五篇材料)第一篇:2012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公共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首先我们应该弄明白我们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由此可见交费就可生育二胎这一政策是与我们国家的的基本国策相悖的,是违反政策规划原则的错误措施。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政策规划的原则很多,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
(1)公正原则是指政策规划时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坚持公正的原则才能得到被普遍认同的有效政策规划。
受益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够从中得到益处。
受益有普遍性的,也有局部的。
有的政策规划反映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分配中普遍受益。
交费就可生二胎,实现了少数人想多要子女的想法,维护了少数人的利益,却极大地损害了整个国家、社会的利益。
这种受益是少数人的受益,局部的受益,不具备正确政策规划受益的普遍性。
(2)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如果仅仅注意局部而不顾全局,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横向系统性。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政策规划的科学性。
由此可见交费就可生二胎的政策是违反政策规划的系统原则的,政策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
(3)执行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反映出政策问题构建的错误。
如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
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措施建议:(1)加大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
(2)计划生育的推进工作应该是依法进行的,不应该是人治的、不应该是可以用钱妥协的,计划生育国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能在钱的面前低下腰。
公共管理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推行了垃圾分类处理政策。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着诸多法律困境。
本案例以某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为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案例描述某城市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方法不清楚,导致垃圾分类投放不规范。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
部分小区、单位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设施不足,居民投放垃圾时无法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投放。
3.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完善,导致分类后的垃圾难以得到有效处理。
4.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实际需求。
5. 监管力度不足。
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
三、案例分析1.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这是导致垃圾分类处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宣传的力度,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确保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够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投放。
3.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政府应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提高分类后的垃圾处理效率。
4.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应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5. 监管力度不足。
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应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2.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确保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够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投放。
3.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政府应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提高分类后的垃圾处理效率。
公共管理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固体废弃物污染尤为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政府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分类处理的困境。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分析垃圾分类处理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概述某市是一座拥有3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固体废弃物产量逐年攀升。
为响应国家号召,该市于2016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着诸多困境。
三、案例分析1. 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分类处理的首要问题是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垃圾分类繁琐、复杂,不愿积极参与。
此外,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分类方法不熟悉,导致垃圾分类不准确。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的不完善是导致垃圾分类处理困难的重要原因。
某市部分小区和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设施不足,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分类。
同时,一些分类设施缺乏维护,导致设施损坏,影响垃圾分类效果。
3.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某市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渠道单一,导致回收效率低下。
部分居民将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混合投放,使得回收过程更加复杂。
此外,由于回收价格低廉,部分居民不愿意将可回收物交给回收人员,而是随意丢弃。
4. 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虽然某市制定了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和居民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
同时,监管力度不足,使得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违规处理垃圾。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同时,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使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分类方法。
2.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及问题描述某市A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有限的城市社区。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居民数量不断增加,社区管理压力日益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管理部门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居民投诉频繁、社区服务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区管理部门决定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公共管理改革。
二、目标设定1. 提升社区管理效能: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和流程,提高社区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居民投诉次数。
2. 提供优质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3. 加强社区居民参预:通过建立居民参预机制,增加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预度,形成共治共建的良好局面。
三、解决方案1. 优化管理体制:建立社区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格局,提高管理效能。
2. 强化培训与人员配备:加强社区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的数量,确保社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改善社区服务设施: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例如,修缮社区公园、建设健身设施、增加公共停车场等。
4. 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的便捷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加强居民参预:建立居民代表会议和居民建议箱制度,鼓励居民积极参预社区管理。
同时,定期组织社区居民活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1. 实施过程:社区管理部门根据解决方案,逐步推进改革措施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各项措施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效果评估:通过对改革后的社区管理进行评估,可以评估改革的效果。
可以从居民满意度、居民投诉次数、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改革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五、经验总结与启示1. 多部门协同工作:公共管理改革需要多部门的支持和协作,惟独形成合力,才干取得更好的效果。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的一种行为。
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某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管理案例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某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管理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管理案例,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政府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了城市的各项公共资源,包括道路、公园、学校、医院等。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确保了城市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
其次,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包括居住、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了城市的长远利益,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某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管理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管理案例,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求,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为其他城市的公共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法律公共管理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以某市垃圾分类管理为例,分析公共法律在垃圾分类管理中的实施情况。
二、案例概述某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人口密集,生活垃圾产量巨大。
近年来,该市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以下是对该市垃圾分类管理案例的简要概述:1. 政策背景: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某市先后出台了《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某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垃圾分类的目标、范围、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
2. 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某市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垃圾分类收集点、分类处理设施等,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
3. 宣传教育:某市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4. 法律实施:某市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三、案例分析1. 法律实施效果(1)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
通过宣传教育,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逐渐加深,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逐渐增多。
(2)垃圾分类设施利用率提高。
随着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垃圾分类设施的使用率逐渐提高,有效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
(3)环境质量改善。
垃圾分类的实施使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得到有效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
2. 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执法人员对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导致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
(2)居民参与度不高。
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3)垃圾分类设施不足。
在一些老旧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是公共管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以某市政府部门的一起案例为例,展开对公共管理案例的分析,并探讨其中的管理经验和启示。
该案例发生在某市政府部门的环保局,由于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力,导致了当地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引发了市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活动。
面对这一情况,环保局局长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局势,包括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等。
首先,环保局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并对其进行了整改督导。
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有效地震慑了一些企业的违法行为,使得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环保局加强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还组织了环保知识讲座和宣传片放映等活动,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为改善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环保局还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企业、媒体、社区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一种合力,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这种多方合作的模式,使得环保工作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动力。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经验。
首先,公共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其次,公共管理需要注重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最后,公共管理需要注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是公共管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诸多困境,如分类意识不强、分类设施不完善、分类效果不佳等。
本案例以某市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为例,探讨公共管理中法律案例的处理方法。
二、案例描述(一)问题现状某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约300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
为了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市政府于2017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以下困境:1. 公民分类意识不强。
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垃圾分类麻烦,且对分类后的垃圾处理结果不信任。
2. 分类设施不完善。
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不合理,部分小区缺乏分类垃圾桶,给市民分类带来不便。
3. 分类效果不佳。
由于分类意识不强和设施不完善,市民在分类过程中出现混淆,导致分类后的垃圾仍存在混投现象。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3. 《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三、案例分析(一)问题原因1. 政策宣传不到位。
市政府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对市民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分类设施不完善。
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不合理,部分小区缺乏分类垃圾桶,给市民分类带来不便。
3. 监管力度不足。
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执法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制度存在侥幸心理。
(二)解决方案1. 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加大垃圾分类处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 完善分类设施。
根据居民小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确保每个小区都配备足够的分类垃圾桶。
公共事业管理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事业管理在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城市供水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供水服务纠纷时有发生,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常秩序。
本文将以一起城市供水服务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处理过程,以期对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一)案情简介某市居民张先生,因家中供水不足,与当地供水公司发生纠纷。
张先生反映,自2018年5月起,其居住小区的供水设施出现故障,导致家中供水严重不足,甚至出现断水现象。
张先生多次向供水公司反映问题,但供水公司一直未给予解决。
无奈之下,张先生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投诉。
(二)纠纷原因1. 供水公司管理不善。
供水公司在日常运营中,对供水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设施老化、故障频发,影响居民用水。
2. 供水公司服务意识淡薄。
供水公司在处理居民投诉时,态度冷漠,缺乏沟通,未能及时解决问题。
3.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供水行业法律法规对供水企业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供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三、处理过程(一)政府部门介入接到投诉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经调查核实,供水公司确实存在管理不善、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
(二)责令供水公司整改政府部门责令供水公司立即整改,包括:加强供水设施维护保养,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提高服务意识,认真对待居民投诉,及时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供水企业运营。
(三)调解纠纷政府部门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要求供水公司向张先生赔礼道歉,并承诺在一个月内解决供水不足问题。
同时,政府部门要求供水公司对所有投诉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居民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四)后续跟进政府部门对供水公司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进,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经核实,供水公司已全面完成整改,居民用水问题得到解决。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案例一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
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
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
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
公共管理者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成立于2015年,主要负责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近年来,交易中心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2018年,一起违规招标案件曝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2018年5月,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某工程项目招标公告,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
在招标过程中,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甲某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收受了某投标企业负责人乙某的贿赂,违规为该企业提高了评审分数。
在甲某的帮助下,该企业在招标中顺利中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乙某发现甲某在评审过程中收受贿赂的事实,于是向有关部门举报。
经调查,甲某确实存在违规行为,交易中心随即对该案件进行了处理。
三、案件处理1. 交易中心对甲某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并调离交易中心。
2. 交易中心向被举报企业公开道歉,并要求其退还中标项目款项。
3. 交易中心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整顿,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管。
4. 交易中心向全市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出通报,要求加强自律,严格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四、案件分析1. 案件原因分析(1)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
甲某在评审过程中收受贿赂,表明其法治观念淡薄,对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
(2)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不健全。
交易中心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监管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3)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竞争不充分。
部分企业为获取中标项目,采取不正当手段,干扰公共资源交易秩序。
2. 案件影响分析(1)损害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
甲某的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降低了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
该案件暴露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不足,降低了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
(3)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公共资源交易是政府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案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公共管理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工程作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某市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决定在市中心区域开展一项大型绿化工程。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公平竞争,该市决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
二、案件概述2019年3月,某市城市规划局发布了《市中心区域绿化工程招标公告》,明确了招标范围、投标资格、投标文件要求等内容。
经过资格预审,共有A、B、C三家施工单位符合投标条件。
经过激烈角逐,C施工单位以最低报价中标。
然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A施工单位提出了质疑。
A施工单位认为,C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表现为:1. C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故意虚报了工程量,降低了投标报价;2. C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与其他投标单位串通,共同压低投标报价;3. C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隐瞒了相关资质证明,以次充好。
A施工单位要求城市规划局重新组织招标,并追究C施工单位的不正当竞争责任。
三、争议焦点1. C施工单位是否在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2. 如果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城市规划局应如何处理?四、案例分析1. C施工单位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串通投标、虚假报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调查,C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确实存在以下不正当竞争行为:(1)虚报工程量:C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故意虚报了部分工程量,导致投标报价低于实际成本。
(2)串通投标:C施工单位与其他投标单位在投标过程中有串通行为,共同压低投标报价。
(3)隐瞒资质证明:C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隐瞒了部分资质证明,以次充好。
综上所述,C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2. 城市规划局应如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局应采取以下措施:(1)取消C施工单位的投标资格,并将其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当代社会,公共管理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共管理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1:城市垃圾分类管理1.1 案例描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
某市政府决定引入垃圾分类管理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1.2 案例分析(1)目标与策略:该市政府通过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旨在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因此,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并通过教育宣传、设立分类垃圾桶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2)资源配置与协调:政府需要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如环保部门、住建部门等,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同时,政府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垃圾分类的实施。
(3)权力运行与协调:政府需要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如企业、居民等,确保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实施。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效果的监测。
(4)公众参与与沟通:政府需要积极与居民进行沟通,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鼓励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来。
同时,政府还需要借助各种传媒工具,扩大垃圾分类理念的传播范围。
三、案例2:政府危机管理2.1 案例描述某市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理中遇到了一次危机,需要进行紧急应对和管理。
2.2 案例分析(1)危机预警与防控: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2)决策与指挥:政府应组建危机管理的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并进行决策和指挥。
同时,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共同行动,共同应对危机。
(3)信息发布与公众安抚:政府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有关危机的信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和恐慌的产生。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标题,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美国政府对卫生保健改革的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政府对卫生保健改革的管理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公共管理在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者在面对复杂的公共问题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公共管理;卫生保健改革;政府管理;政策执行。
一、引言。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其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利益。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本文将以美国政府对卫生保健改革的管理为例,探讨公共管理在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者在面对复杂的公共问题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案例分析。
1. 背景介绍。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其卫生保健系统长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高昂的医疗费用、不公平的医疗资源分配、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卫生保健系统进行改革,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普及性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民众的健康权益。
2. 政策制定。
在卫生保健改革的政策制定过程中,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公共管理手段,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卫生保健改革机构、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和公众参与等。
其中,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公平性。
同时,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监督和评估政策的执行效果,以及及时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3. 政策执行。
在卫生保健改革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美国政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医疗服务的异质性、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性等。
为了有效执行政策,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
4. 成效评估。
在卫生保健改革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美国政府需要不断评估政策的执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设立了市环保局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法规,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2019年6月,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监测中发现,某化工厂存在严重的违法排污行为。
该化工厂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
经调查,该化工厂的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案件处理过程1. 调查取证阶段某市环保局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某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当事人、实地勘验等方式,执法人员收集了大量证据,证实了某化工厂违法排污的事实。
2. 行政处罚决定阶段根据调查结果,某市环保局认为某化工厂的行为已构成违法排污,决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以下处罚决定:(1)责令某化工厂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2)对某化工厂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执行阶段某市环保局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某化工厂,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
某化工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 行政诉讼阶段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某化工厂的行政诉讼请求,并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某市环保局提供了充分证据证明其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某化工厂则辩称其排污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轻微,且已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
经过审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某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遂判决驳回某化工厂的诉讼请求。
三、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公共管理法律案件,涉及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等多个法律问题。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公共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公共管理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本案例发生在某市政府部门,该部门负责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市民对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提出了不少投诉,包括垃圾清运不及时、环境卫生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市政府部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
首先,该部门加大了对环卫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
其次,部门加强了对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完好状态。
同时,部门还加强了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市民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城市的整洁和美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市政府部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市民对城市环境卫生状况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投诉情况明显减少,城市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结论。
首先,公共管理工作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公共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后,公共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公共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对公共管理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推动的一种管理活动。
下面以“北京市共享单车管理”为例,分析公共管理的过程和问题。
首先,北京市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城市交通工具,自问世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共享单车停放混乱、车辆损坏严重、运营企业多样化等。
其次,为了解决这些管理问题,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发布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共享单车企业遵循停车规范,加强车辆维护等。
其次,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执法。
最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公共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滞后性,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相关规定不太重视。
最后,公众参与度不高,缺乏对共享单车管理问题的关注和监督。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更为细化的管理细则,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共享单车管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最后,政府可以加大对共享单车市场的引导力度,通过市场机制调控,鼓励企业进行自我约束。
总之,公共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管理中的问题。
公共管理者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在2019年负责审批一宗房地产开发项目。
该项目开发商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市规划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未依法履行审批程序,擅自降低审批标准,导致该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问题。
二、案件经过1. 项目审批阶段开发商向市规划局提交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材料,包括土地使用证、项目规划方案等。
市规划局在审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进行审批,擅自降低了审批标准。
在未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情况下,市规划局于2019年4月审批通过了该项目。
2. 项目建设阶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根据市规划局的审批意见,开始了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开发商发现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存在诸多违法问题。
具体如下:(1)未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在审批该项目时,市规划局未征求环境保护、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擅自降低审批标准。
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进行审批,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违法问题。
(3)审批程序不规范。
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未依法进行公示,导致公众无法及时了解和参与项目审批。
3. 举报与调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周边居民发现项目存在诸多违法问题,遂向有关部门举报。
经调查,市规划局在审批该项目过程中确实存在违法问题。
三、案件处理1. 市规划局违法审批行为被认定经调查,市规划局在审批该项目过程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行为构成违法。
2. 依法撤销审批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市规划局应当依法撤销该项目审批决定。
3. 责令整改市规划局被责令立即整改,重新按照法定程序审批该项目,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目录1 一场灾难中的伦理困境 (1)2公立公园的困境与出路 (13)3强拆之殇:谁之伤?谁之痛? (17)4旭日关爱: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管理 (27)5 指尖上的双城记 (42)6 让流动商贩不再流动 (55)7 三宝县的集体上访事件 (67)8 生病的日子 (79)9 沉重的棉花 (85)10无形的“围墙”压伤“隐形的翅膀” (95)一场地震灾害中的伦理困境摘要: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本案例以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震后无政府状态下,医疗救援人员在生命安全与治病救人天职之间的挣扎;记者兼医生团队在新闻挖掘和救助行善中的摇摆;商人逐利天性与人性大义的争议;大众同理心与猎奇心理的纠结。
案例试图唤起人们对灾害伦理的思考,确立一个相对正义的灾害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灾害、伦理困境、价值冲突、海地地震0.引言非理性,是风险传播专家彼得·桑德曼博士描述处于危机中大众的核心概念。
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种群都有着自己的伦理价值体系,都是其独有价值体系内的专家,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答案?公共危机中是否应倡导建立一套基本的伦理标准?海地地震之后,政府瘫痪,暴徒横行,整个社会完全失序,源于动物世界中的力量秩序开始占据上风,自然灾害已经演化为社会浩劫。
数十万的尸体等待处理,上百万的伤民等待救治,数百万的灾民渴望着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在灾民救治,物资分配和秩序重建过程中,何种政策才能够称得上正义与公正?何种价值应被放置于其它价值之上?1.海地共和国概况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tar)独立日:1月1日(1804年)国庆日:1月1日(1804年)本案例中除海地共和国之外,其它人名、地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国家政要:米歇尔·马尔泰利,2011年4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27797平方公里。
位于西印度群岛。
东邻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
是东加勒比海岛国,海岸线长1080余公里。
全境3/4为山地,仅沿海与沿河有狭窄平原。
全国最高峰为拉萨尔山脉的拉萨尔山,海拔2680米。
主要河流有阿蒂博尼特河,该河谷地为重要农业区。
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734万(1996年)。
黑人约占95%,黑白混血人种和白人后裔占5%。
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通用克里奥尔语。
居民中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占80%,信奉新教的占5%,其余信奉耶稣教和伏都教。
农村中盛行伏都教。
政治:1987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任期5年。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
议会为国家立法机构。
内阁是政府行政机构,由总理和内阁成员协助总统工作。
首都:太子港图1:海地地区2.山雨欲来风满楼2.1 每一场灾害都发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2010年1月12日,天气预报显示那天是个好日子,天气晴好,日平均气温为24摄氏度,微风,体感舒适,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下午4点53分,Nancy,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正在家中帮妈妈照顾只有4岁的弟弟,她的妈妈在厨房中忙碌中,饭菜的香味勾起了Nancy与弟弟的食欲,两个小家伙拉起手来到餐桌旁,准备偷吃一些妈妈刚刚做好的食物;Mary,一个15岁的大姑娘,她正与父母一起在天地里忙碌,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看起来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就在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丰盛的晚餐马上要端上餐桌之时,一场灾难来临……,海地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
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大地震过后的数天之内,还有130场小型的余震发生。
多家权威地质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地震震中距太子港16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鹰国科罗拉多州地质调查的分析师说,这是海地共和国自1770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大震之后海地共和国国内余震不断,最强烈的余震达到5.9和6.4级,不但为救援数以千计埋在废墟之下的民众带来了极大困难,更为无数处于恐慌中的平民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且未来海地共和国继续发生严重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图2 五角星方位为发生地震的地点太子港街头出现极度混乱局面,呼喊者、哭泣者、四处寻找失散亲友者和无家可归者构成了海地共和国大地震后的一幅幅真实写照。
据拉美及西方各大媒体报道,数以万计民众失去居所。
数以千计民众12日晚聚集在公共广场,一些人啜泣不止,一些民众为失去的亲属默哀。
救援人员不足,致使不少重伤民众13日晨依然在街道边等待救治。
许多受伤者涌向受损的医院,但是医护人员中也有80%的人遇难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处理这么多的伤员。
2.2 Mike医生的焦虑与无奈Mike医生和他所在的医护小分队是月亮国的一支医疗队伍,他们是到达灾区的第一批医护人员。
他们之所以能够较快地到达是因为他们轻装简从,并未携带很多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
后续的医疗设备和医护用品还在运往灾区的路上。
Mike医生和他的团队组建起了一个临时的医疗点。
在震后最开始的几天,Mike医生以为后勤支援很快就能够跟上,可是他却刚刚得知他们的后勤补给都被困在机场了,没有足够的飞机来运输他们的物资,已经运到的物资又没有办法及时运进灾区。
海地共和国的运输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数十万的灾民在废墟中等待救援,但是现在道路却完全被冲毁了,一些受灾地区的灾民只能在晚上借助手电筒的光亮,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
他们手上的工具最多不过是锤子和木棍。
海地共和国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太子港机场仅有一个跑道能够使用,目前该机场在鹰国空军的控制下。
太子港机场只剩下滑道,起飞和着陆空间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供给燃料已经见底。
仅当天,就有42架运有救援物资及人力的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
机场方面上午一度禁止飞机着陆,直到下午才允许运输机每隔半小时着陆。
仅卸货就需要6小时以上。
Mike他们只能在当地购买锯子用来给病人截肢,各种基础医疗用品非常匮乏。
1月15日,各国的援助物资纷纷到达海地,可是由于缺乏分配体系,暂时还没有能够下发。
Mike医生15平米的医疗点内已经涌入了25名伤员,其中还有许多危重伤员,看着一个个本来通过一条止血带就能救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Mike医生他们很焦急,却又无能为力,他们只能靠有限的资源和人手尽量挽救更多的生命。
1月20日,后续的医疗设备和医护用品终于运到了,同期到达的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
Mike医生的一些同事也一同到达。
他们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医疗点。
Mike医生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每天还是要面对死亡,但是毕竟他可以救活更多的伤员了。
2.3 瘫痪的政府与雄起的暴徒地震中,首都太子港的总统府及多座其他政府建筑被震塌,虽然总统夫妇1幸免遇难,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在地震中丧生,海地共和国驻鹰国大使15日表示,现在海地共和国部长级官员他一个也联络不上。
海地共和国大使约瑟夫告诉CNN记者:“我联络上一些政府官员,但都不是部长层级。
”他说:“据我所1海地地震时任总统为勒内·普雷瓦尔,2006年当选,2011年卸任。
知,过去一些与我们合作过的官员,可能已在外交部大楼倒塌时丧生。
”海地共和国的整个政府体系濒于瘫痪,已经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能。
一位海地灾民回忆说,在(地震发生的)八天里,我在街上没有看到一个穿制服的人。
没看到任何海地警察,也没看到任何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的士兵。
四周之后国家元首才向全国致辞。
2在13日早些时候,一伙人趁火打劫,洗劫了附近一家损毁过半的超市。
14日,政府还未能组织有效的救援,国际社会的救助队伍和物资也没有能够运到,灾民的绝望开始转变为极端状态下的愤怒和暴力,海地共和国首都太子港的街头已经成为弱肉强食的丛林。
灾民们为了抢夺一点点的物资而大打出手。
许多幸存的灾民在争斗中受伤甚至丧命。
更恐怖的事实是,地震导致监狱倒塌,狱警们已经无力再看管囚犯,很多囚犯已经成功越狱,并走上街头,进行有组织的犯罪,而且他们手里握有枪支。
一个国际公益组织的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5日时,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掠夺现象。
我们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
”联合国粮食署的一位官员表示,他们储存用来赈灾的1.5万吨粮食遭到了抢夺。
3有记者在当地见证,帮派分子在街上手持大砍刀,横行在大小街道上。
一些目击者说,海地共和国震后已发生多起“抢掠”事件,有时还能听见枪声。
太子港一家超市废墟处,不少当地灾民前来“寻宝”,不声不响地抬走一袋袋大米和各种电子设备。
另有一些人则从一辆损坏的油罐车中把油抽走。
截至到2010年1月20日,总统和海地共和国政府仍然没有能够行动起来。
2.4 欲走还留的Mike医疗队一天,Mike医生的一个同事匆匆地跑到他的身边,悄悄说他好像看到一些暴民在医疗点周围闲逛,而且这些暴民手中握有枪支。
Mike医生暂时放下手上的病人,在医疗点周围进行了一番勘测,确实有一些暴民在周围游荡。
他回来后,叮嘱自己的同事要小心一些,并安排了人手进行值勤,发现异常情况,立刻要组织大家疏散。
1月22日,Mike医生在做完一个大手术之后,到外面透透气,可是他却发现医疗点周围的暴民更多了,看到他们手里的抢,他心理感到了丝丝恐惧,他知道这些人可以为了一个面包杀人。
也许就是医疗点新运到的物资把这些人吸引过2米歇尔·奥力欧:海地的新起点,并非从零开始,教科文组织信使,2010年9月。
3海地灾区成弱肉强食丛林,民众哀鸣变愤怒,环球网,2010年1月16日登载。
来的。
Mike觉得自己和同事们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
他试着和联合国人员联系,联合国人员给他的答复是:真的很抱歉,我们人手太紧张了,实在抽不出一队士兵去保护你们的安全,你们看看是不是与你们本国政府协调一下。
Mike医生又与月亮国驻海地共和国大使馆进行了联系,大使馆的人员称还需要与本国政府进一步联系才能给予答复。
Mike医生和他的同事战战兢兢地又过了一天,在这一天中,外面那些暴民已经不是简单地来回闲逛,他们开始进行小范围的骚扰。
Mike医生给了他们一些粮食和水,但是仍然不能满足这些人的需要。
这时,Mike接到了月亮国大使的电话。
大使馆的官员称出于对海地当前复杂严峻局势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考虑,月亮共和国暂时无法派武装人员来保护他们的安全,现在命令Mike和他的同事们带着物资在24小时内撤离海地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