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酵时间对益生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原理

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原理

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原理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原理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并利用益生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产物来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首先,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细菌,常见的益生菌有乳酸菌、酵母菌等。

乳酸菌能够繁殖于动物肠道内,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如乳酸、酪酸等,具有抗菌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健康。

其次,益生菌能够分解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产生多种酶类以及其他有益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饲料经过益生菌的发酵处理后,能够有效地降低反刍动物的能量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另外,益生菌能够产生大量乳酸,降低肠道的pH值,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繁殖,增加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病原菌的附着,从而减少动物的消化道感染和腹泻概率,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益生菌还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短链脂肪酸、抗菌肽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可以增强动物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宜的益生菌种:根据目标动物种类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益生菌菌种,如乳酸菌、酵母菌等。

2. 培养益生菌:将选定的益生菌菌种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增殖,使其数量增加。

3. 添加饲料中:将培养好的益生菌悬液添加到饲料中,保证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

4. 发酵处理:通过恰当的温度和时间来进行饲料的益生菌发酵处理,使益生菌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和生长。

5. 干燥和保存:将发酵后的饲料进行干燥和包装,以保持益生菌的活性和稳定性。

总之,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原理是通过添加益生菌并利用其生理特性和代谢产物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通过选择适宜的益生菌种类、培养和增殖益生菌、将益生菌加入饲料、发酵处理以及干燥和保存等步骤,实现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生产和应用。

发酵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及应用

发酵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及应用

发酵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及应用作者:孙成财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9期孙成财(山东省桓台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淄博 256400)摘要:畜牧养殖中,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直接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及养殖效益。

目前饲料行业中利用发酵工艺对饲料原料或全价料进行发酵处理后饲喂动物发现可以有效改善畜禽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改善畜禽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该文就发酵工艺对饲料常规营养成分消化率的影响进行介绍,旨在为发酵工艺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发酵;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养殖效益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9.1010 引言通常发酵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

发酵是人类较早接触的1种生物化学反应,目前在饲料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粗饲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制成的饲料为发酵饲料,粗饲料中所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及木质素等粗纤维难以被畜禽胃肠道消化吸收,且含量过高会增加畜禽胃肠道负担,引起肠道疾病,发酵不但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部分营养成分,而且能使其他粗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迅速转化成小分子物质,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果。

文中将对发酵工艺处理后对饲料中常规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进行介绍。

1 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直接影响畜禽机体的蛋白沉积,其消化利用的提高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发育。

张煜等通过体外消化模拟试验发现,玉米豆粕型复合饲料经过菌酶协同发酵处理后,饲料中粗蛋白的消化率由未经处理时的78%提升至86%,饲料中干物质消化率由未经处理时的59%提升至70%,且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体外模拟消化率分别提高7.36%和12.64%。

刘晶晶等[1]研究表明,利用纤维分解菌对玉米秸秆进行发酵处理5 d后,在体外消化模拟试验中玉米秸秆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相比未发酵的玉米秸秆分别提高13.94%、22.56%和21.12%。

饲料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变化分析

饲料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变化分析

86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6年33卷第4期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饲料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变化分析王小明1,吕爱军2,杨在宾1*,刘晓明3,李兆勇3(1.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2.青岛市崂山区农林局,山东 青岛 266100;3.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93)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易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的养分利用率更高且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原料[1]。

研究报道,微生物发酵能够改善饲料营养成分,提高饲料营养消化率,从而促进动物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性能[2-4]。

本试验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探讨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全价配合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发酵全价配合饲料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发酵菌种:乳酸菌(Lactobacillus),酵母菌(Yeast),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发酵基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日粮配方设计参照NRC(1998)生长猪标准配制,日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为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将发酵菌种与发酵基质混合,加水调节至水分含量为45%,搅拌均匀,装入塑料桶(20 kg),密封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 ℃。

每个处理8个重复,0 h 开始,每12 h 取样检测pH、摘 要:该文通过探讨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全价配合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为发酵全价配合饲料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组,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

研究结果表明:全价料发酵72 h 后,饲料pH 和干物质显著降低(P <0.01),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P <0.01)。

不同菌糠含量及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

不同菌糠含量及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

不同菌糠含量及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张广宇王永鹏尿(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海口570000)摘要:试验研究了在密闭等温的条件下,菌糠比例和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确定配比和最佳时效性,为菌糠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饲料中菌糠比例分别为7%、1似、21%和28%,对照组饲料中不含菌糠,发酵时间以7d为一个单位,试验周期28d。

结果表明,育肥猪饲料中含7%菌糠,发酵14d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

由此可见,育肥猪菌糠饲料中菌糠最佳添加比例为7%,最佳发酵时间14d。

关键词:菌糠饲料;发酵时间;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食用菌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而栽培菌类的培养料——菌糠只有小部分被回收利用,且多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改善此状况,学者开始关注菌糠的回收再利用问题。

研究表明,作为食用菌栽培后废弃的培养料,菌糠含有大量的菌糠蛋白、多糖和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与糠获类饲料相当,与其他原料混合、发酵配制育肥猪饲料,饲料成本可降低约5.19%,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W 菌糠中纤维素含量较高,不适合非反刍动物直接食用,与基础日粮混合、发酵处理后,可改善饲料营养,使其易被消化吸收。

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生素成分,改善了动物健康水平,提高了饲料安全性。

在保证日粮营养水平的基础上,以一定比例菌糠代替其他饲料原料,可节省成本,同时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目前,菌糠发酵饲料应用研究大多集中在营养价值和成本控制上,对于菌糠饲料适宜发酵时间及饲料营养物质变化规律报道较少。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菌糠配比及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菌糠配比和发酵时间,为菌糠在饲料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实验选取菌丝洁白、菌丝体含量较多、未发生霉变的菌糠包。

菌糠破袋晒干、粉碎、过筛备用。

所用菌糠全部由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文昌试验站提供。

玉米粉、豆粕、麦隸等购买于市场,营养成分含量,见表1。

混合发酵饲料对畜禽生长性能及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混合发酵饲料对畜禽生长性能及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混合发酵饲料对畜禽生长性能及畜产品品质的影响近些年,禽畜生产中抗生素残留、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害动物与人类的健康。

我国农业农村部已颁布相关文件,在禽畜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提倡科学饲养。

混合发酵饲料为使用益生菌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而制成的一种新型生物饲料,在配置的过程中,微生物发酵后产生多种利于禽畜生长的代谢产物,能够改善肠道功能、提升饲料的利用率。

因而,混合发酵饲料的使用,能够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进而降低养殖成本。

棉籽粕、豆粕、玉米、菜籽粕、酒糟等均可作为发酵饲料资源,一般情况下,发酵饲料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为2%~50%。

有研究显示,混合发酵饲料应用于禽类生产中,能够维持禽类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升生长性能。

有报道表明,在蛋鸡的饲粮中添加4%发酵棕榈粕使蛋鸡的产蛋性能、鸡蛋的哈氏单位与蛋黄颜色提升、改善鸡蛋品质。

研究人员在1~21日龄的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后发现,小肠内容物中的脂肪酶、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

研究显示,对蛋鸡投喂湿发酵饲料可以提升蛋重与饲料利用率,但是对日产蛋重与产蛋率无显著影响。

研究者以24%发酵木薯饲喂蛋鸡对其产蛋率与蛋重无显著影响。

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酒糟酵母培养物,可以提升其血清抗氧化能力,调整空肠粘膜形态结构,进而提高生长性能。

研究人员使用2.5%的枯草芽孢杆菌单菌对豆粕进行发酵,饲养海兰褐蛋鸡,发现其盲肠与直肠内乳酸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含量明显提升,减少大肠埃希菌含量,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有报道显示,对35周龄的龙岩山麻母鸭投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和发酵酒糟,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验,可以提升麻母鸭的日产蛋重,减少料蛋比。

豆粕发酵能够减少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与植酸磷等抗营养因子。

发酵酒糟以酒糟为发酵底物,含有氨基酸、蛋白质、B族维生素、核苷酸、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质与消化酶、寡糖、多肽和消化酶等大量益生物质。

此类发酵饲料能够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提升日粮的适口性。

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及发酵对米粉品质的影响共3篇

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及发酵对米粉品质的影响共3篇

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及发酵对米粉品质的影响共3篇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及发酵对米粉品质的影响1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及发酵对米粉品质的影响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米粉这种传统食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发酵米粉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备受青睐。

那么,在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菌相变化会对米粉的品质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首先,米粉的制作通常是从蒸煮大米开始。

在这个环节中,米粉上会残留一定量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

当这些微生物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开始繁殖和生长,就会产生酸味、腥味等异味,影响米粉口感和品质。

然而,在发酵米粉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条件,引导益生菌繁殖,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这样,可以使米粉逐渐由坏味变成好味,并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促进米粉中营养物质的酵解和释放。

从微生物角度来看,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菌相的变化是影响米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在开始发酵阶段,会出现大量酵母菌和兼性厌氧菌,这些微生物会利用米粉中的糖类和其他营养物质,释放出酒精和有机酸等成分,使米粉呈现出酸甜口感和多种特殊香味。

此时,米粉的质地还比较松散,颜色呈现浅黄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会逐渐占据发酵菌群,这是因为它们对缺氧环境承受力更强,而且能够产生乳酸和其他有益物质,提高米粉的口感和品质。

同时,米粉的颜色也变得更深,质地更加坚实。

不过,过度的发酵会使米粉过于酸涩或变得发霉,影响口感和品质。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及时调整发酵时间,以保证米粉的品质和安全。

总体来说,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的菌相变化,既是微观环境的变化,又是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这个过程对米粉的口感、味道、质地和营养价值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刻影响,因此需要加以重视。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品质好的发酵米粉,不仅可以感受到独特的口感和香味,还有益于健康。

因此,大家在选购米粉时,可以从品牌、产地、生产工艺等方面入手,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护身体健康综上所述,在发酵米粉生产过程中,菌相变化是影响米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酵过程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发酵过程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发酵过程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通过代谢作用产生的物质来改善食品口感、营养价值及储藏性的加工技术。

食品经过发酵处理后,不仅能够延长保质期,还能够增加食品的特殊风味,提高食品的消化吸收率,增加有益菌群。

发酵过程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发酵过程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合物,如乳酸、酒精、有机酸等,这些物质会改变食品的酸度、酵香气味。

例如,发酵面包在面团中添加酵母菌后,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增加了面包的松软度和口感。

其次,发酵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食材中的复杂营养物质,使其变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增加了食品的可消化性和生物利用率。

一些最早的发酵食品,如酸奶、豆腐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本难以消化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使其更易于人体吸收。

此外,发酵还能够合成一些维生素、微生物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如发酵大蒜中的硫化物有抗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另外,发酵过程还可以改善食品的储藏性。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酒精等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例如,酸奶中的乳酸能够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使酸奶更加耐存放。

此外,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还能够降低食品的pH值,增强其稳定性。

最后,发酵过程还能够增加食品中的有益菌群。

一些发酵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如酸奶中的乳酸菌,这些益生菌能够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与人体共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

综上所述,发酵过程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食品口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储藏性和增加食品中的有益菌群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发酵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的餐桌带来更多美味、健康的食品。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选择对食品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保留与增加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保留与增加

发酵工艺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保留与增加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改变食品性质的加工方法,它可以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和风味,还能够提高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的保留和增加。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的酶能够分解食品中的大分子物质,使得其中的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增加其营养价值。

首先,发酵过程能够降解食品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其营养利用率。

例如,大豆中含有一种叫做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物质,它能抑制人体肠道中的消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食物的消化吸收率。

而通过大豆的发酵,如豆豉、豆浆等,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能够生成酶,这些酶能够分解掉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提高大豆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同样,发酵还能够分解掉其他一些抗营养因子,如植物中的膳食纤维、植酸、草酸等,使得这些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其次,发酵过程能够合成和增加一些营养物质。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能够合成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细胞生长因子、植酸酶、细菌素等。

这些物质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例如,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能够合成多种维生素、益生菌等,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例如酸奶中的维生素B2、B12等。

此外,发酵还能够导致一些食品中原有的物质发生转化,增加其营养价值。

比如,在茶叶的发酵过程中,茶多酚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这些新生成的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功能,增加了茶叶的营养成分。

最后,发酵过程能够降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能够分解一些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重金属离子等,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在发酵酱油的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掉酱油中的亚硝酸盐,降低其致癌风险。

另外,发酵还能够降低食品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如食品中的铅、镉等重金属离子,在发酵过程中可以结合到微生物的细胞壁或者通过酶的作用使其形成难溶性沉淀,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发酵条件对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发酵条件对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发酵条件对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发酵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方法,可以将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转化为有益的产物。

在酸奶制作中,发酵条件对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和产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发酵条件对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首先,温度是酸奶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酸奶菌和乳酸细菌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38摄氏度左右。

在这个温度下,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速度较快,能够迅速转化乳糖为乳酸,并且产酸量相对较高。

如果温度过低,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发酵时间可能会延长。

而如果温度过高,酸奶菌和乳酸细菌会受到热敏性的影响,生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产酸效果。

其次,PH值也是影响酸奶发酵的关键因素之一。

酸奶菌和乳酸细菌对酸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最适宜的PH值在4.6左右。

在碱性环境中,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速度较慢,产酸量也相对较低。

而在过酸性环境中,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可能会受到抑制,甚至无法继续发酵。

因此,调整发酵过程中的PH值,对于酸奶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此外,酸奶发酵过程中的氧气浓度也会影响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和产酸效果。

一般情况下,酸奶发酵需要在无氧或微氧的环境中进行。

这是因为酸奶菌和乳酸细菌是厌氧菌,对氧气敏感。

如果在发酵过程中有过多的氧气进入,会导致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产酸能力减弱甚至失效。

因此,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尽量减少氧气的进入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发酵时间也是影响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生长和产酸的一个关键因素。

发酵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酸奶中乳酸的含量和味道。

一般而言,酸奶的发酵时间需要在6-8小时之间。

如果发酵时间过短,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和产酸能力不足,乳酸的含量较低,酸奶味道不浓。

而如果发酵时间过长,酸奶中的乳酸含量会过高,口感过酸甚至变质。

因此,在制作酸奶时,控制好发酵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发酵条件对酸奶菌和乳酸细菌的生长和产酸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工艺对益生菌发酵饲料感观、pH值与重量损耗的影响

不同工艺对益生菌发酵饲料感观、pH值与重量损耗的影响

植 物乳 酸杆菌 ,购 自中国农业微 生物 保藏 中心 。 0c g u 国养殖 企业 而 言 , 前者 存 在设 备成 本 大 , 适 合 目前 添加量按 1 f/ 饲料计 配 制菌液 。 不 1 - 发 酵反应装 置 .3 1 养殖 企业 “ 自配 料” 主 的生产 方式 , 为 后者存 在发 酵过 将 配制 好 的待发 酵 物料 , 直接 装入 5 0ml 杯 , 0 烧 程控 制难 , 劳动强度 高 , 酵损耗 大等技 术缺 陷 。 发 为此 杯 口加 膜覆 盖 , 3 置 O℃温箱 , 静止 培养 。
工业》 2 1 ・ 0 0年第 3 1眷第 1 8期
微生
不 量 同 碱 哺 鳓
李 绍章 赵 娜 杨学海
祭 戮 值
魏金 涛 严 念东 郭万正 张 巍

黄 少文
摘 要 : 试验 用植 物乳 酸菌 对饲料 原料进 行 了液 态转 固态发 酵 工 艺和液 态发 酵 、 态发 酵 工 艺的 固 比较研 究 。 结果表 明 , 态转 固态发 酵 工艺组发 酵饲料 能较好 的保持饲 料 的 色泽 , 液 气味 香甜 , 7d内没 出 现霉 变 ; 酸含 量略低 于液 态发 酵工 艺组 ,H值 变化规律 与乳 酸含 量基本 一致 ; 酵损耗 远低 于 固态 乳 p 发
Re e r h s wst tt e fe flq d o i e me t to e h o o y i o o r ,g o a t ,a d no f sy s a c ho ha h e d o i ui —s ld f r n a in tc n l g s c l u y o d tse n u t . T o e fl c i a i s lwe h n i u d f r n a in.Th e u a fpH s d nt a t a tc he c ntnto a tc cd i o r t a lq i e me t to e rg lro i ie i lwih l c i c

发酵时间对食品中乳酸菌菌群的影响研究

发酵时间对食品中乳酸菌菌群的影响研究

发酵时间对食品中乳酸菌菌群的影响研究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可以在食品中发酵产生乳酸,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而发酵时间作为控制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乳酸菌菌群的成长和产酸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中,菌群会经历菌种选择、适应性生长和平衡阶段。

不同的菌种在不同的发酵时间下会显示出不同的生长规律和代谢产物。

研究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菌菌群的种类和丰度会发生变化。

初期的发酵过程往往以乳酸杆菌为主导,这是因为在初始发酵阶段,乳酸杆菌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较快的生长速率。

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他菌种如双歧杆菌和乳酸链球菌开始增加,构建起更加复杂的菌群结构。

非常有趣的是,乳酸菌菌群的种类和丰度的变化与食品的口感和品质存在一定的关系。

乳酸菌在发酵食品时会产生多种有益的代谢产物,如醇类、酸类、多肽等,这些物质能够调节食品的味道、香气和风味。

然而,这些代谢产物的生成速度和种类多样性都与发酵时间有关。

短时间的发酵会产生较少的代谢产物,难以达到理想的口感效果;而长时间的发酵则可能导致过度酸化和氧化,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质量。

因此,控制发酵时间对食品中乳酸菌菌群的调控和产酸效果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适当延长发酵时间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代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这种发酵方式不仅可以产生更多的乳酸,还可以增加食品中的有机酸含量,调节食品的酸碱平衡,提高食品的保质期。

同时,延长发酵时间还可以促进乳酸菌中益生物因子如抗氧化物质、维生素和胆固醇酶的生成,对人体健康有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发酵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有害物质。

长时间的发酵会产生过多的有机酸,导致食品过度酸化;同时,也容易引起氧化反应和菌群的崩溃。

因此,科学家们提倡在发酵过程中进行恰当的时间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菌群结构和发酵效果。

综上所述,发酵时间对食品中乳酸菌菌群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延长发酵时间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代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食品发酵工艺对品质与营养的影响

食品发酵工艺对品质与营养的影响

食品发酵工艺对品质与营养的影响食品发酵工艺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食品加工方法,通过微生物的参与,将食材的特性进行改变,从而影响食品的口感、品质和营养成分。

发酵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品质,同时还能增加食品中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探讨食品发酵工艺对品质与营养的影响,以及一些常见的发酵食品。

首先,食品发酵工艺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变了食材的结构和成分,使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比如,面包的制作过程中,面团中的酵母菌通过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发酵膨胀,从而改善了面包的口感和质地。

同时,酵母菌还会分解淀粉和蛋白质,提高其中的可溶性纤维含量,使面包更易消化。

类似地,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对牛奶中的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乳酸牛奶更易于消化。

其次,食品发酵工艺还能增加食品中的营养物质。

在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合成多种酶和维生素,以及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例如,泡菜的制作过程中,盐蔬搅拌后放置一段时间,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还会产生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相比于未经发酵的蔬菜,泡菜富含更多的维生素和有益菌群,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此外,食品发酵工艺还可以改变食材中的抗营养物质。

一些食材中存在的抗营养物质如植酸和脂肪酸盐会影响人体对某些矿物质的吸收。

通过发酵,这些抗营养物质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提高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例如,黄豆发酵后的豆制品如豆腐和豆浆中的植酸含量较低,矿物质的吸收效果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发酵工艺和菌种选择也会对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产生影响。

比如,日本的味噌和韩国的酱油都是利用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的发酵方法和盐的使用量得出的。

两者的味道和口感有所不同,味噌更为甜香,酱油更为醇厚。

这是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参与了两者的发酵过程,产生了不同的化合物。

同样地,不同的发酵工艺和微生物的选择也会影响到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生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食用各种发酵食品来获得不同的口感和营养。

生物技术发酵对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和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

生物技术发酵对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和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

生物技术发酵对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和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韩浩月 译自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8(2020) 114576孟祥光 校 张配配 审 韩浩月 制表中图分类号:S81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6-0008-10摘 要:本文阐述了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技术发酵对家禽和猪的饲料的物理性状、化学组成以及淀粉与蛋白质的消化率的影响。

湿热加工,即膨胀加工和膨化加工,可以通过减少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家禽和猪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但发酵过程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并可改变猪和家禽的肠道菌群组成。

然而,发酵加工对饲料原料的营养组成及其消化率的影响并不一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酵类型、发酵周期、所用发酵剂、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酶学特征、饲料原料的类型及其化学组成。

关键词:生物技术发酵法;发酵类型;发酵剂;抗营养因子1 饲料的发酵中国发酵大豆的报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 500年。

发酵工艺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用途,包括细菌、酵母或霉菌、酶的使用。

随着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其高效地进行工业化发酵加工成为可能。

与工业生物技术相比,饲料发酵是一种传统但多变的生物技术加工工艺。

青贮饲料可能是广为人知的将发酵用于保存饲料和提高饲料营养价值的例子,特别是用于反刍动物饲料的生产。

在欧洲,目前只有少量的发酵饲料被用于单胃动物,但对于单胃动物来说,使用发酵饲料也逐渐引发出一个问题。

研究表明,适当的发酵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并且通常可减少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从而提高本土生产的蛋白质原料的可用性。

此外发酵蛋白原还会对动物的健康和福利以及食品安全产生有益的影响。

自此,研究打开一个欧洲乃至全球至今还未充分开发和研究的有趣的应用领域。

2 发酵原理根据定义,饲料的微生物发酵可以是厌氧的(“La vie sans air”;巴斯德),也可以是需氧的。

发酵的温度与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发酵的温度与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发酵的温度与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发酵是食品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

其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食品质量的角度来探讨发酵的温度和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首先,发酵温度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较低的温度会导致发酵进程缓慢,时间较长,但能够减慢食品的品质退化速度,维持食品的新鲜度。

一些面包师傅会选择低温长时间的发酵,以确保产品风味更好,口感更酥脆。

另一方面,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发酵进程,促使酵母菌更快地分解糖分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更多气泡使面团更松软。

但是,高温下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食品品质下降。

比如在蛋糕的制作中,温度过高容易使蛋糕过于干燥,影响口感。

其次,发酵时间也对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长的发酵时间能够使酵母细胞更好地进行代谢活动和酵素分泌,提高食品的风味和质地。

例如,在酿造啤酒的过程中,长时间的发酵可以使麦芽中的淀粉充分转化为糖,增加啤酒的甜度和酒精度。

然而,过长的发酵时间也可能造成食品腐败和质量下降。

不同食品的发酵时间需求不同,比如酸奶一般需要较短的发酵时间,而葡萄酒则需要较长的发酵时间。

此外,发酵温度和时间对食品中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也有影响。

适宜的发酵温度能够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

这些有益菌群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产生乳酸和其他有益物质,提高食品的保鲜性和营养价值。

适宜的发酵时间能够使有益菌群充分活跃,并且产生更多的有益物质,如维生素、酸性物质等。

因此,正确掌握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菌群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保鲜性。

总结起来,发酵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食品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

合适的发酵温度和时间可以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同食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温度和时间。

在传统的食品加工中,经验和工匠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发展也对发酵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酵母菌发酵对常用饲料原料营养指标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酵母菌发酵对常用饲料原料营养指标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酵母菌发酵对常用饲料原料营养指标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从而促使畜牧业在规模与质量上不断发展。

在全球人口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并提高动物对原有饲料原料利用率成为解决不断增长的畜产品需求量和日益紧缩的耕地面积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表明,饲料经益生菌发酵后,菌种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不仅能够提高饲料原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成分的营养转化率,同时能够降解常用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等有害成分,扩大饲料原料的使用范围,提高原有饲料的营养价值[1-3]。

另外,发酵饲料能够改善饲料适口性,调节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了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性[4-5]。

目前,应用于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菌种类型主要有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曲霉等。

其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的一种,能够发酵糖类物质,其本身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酶类等物质,是直接食用最多的一种微生物,在畜牧业生产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分别采用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和马克思克鲁维酵母对5种常用饲料原料小麦、玉米、豌豆、大豆和豆粕进行发酵处理,對发酵前后的营养指标和抗营养因子含量进行比较测定,为发酵原料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菌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cereviiae)均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mar某ianu)由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张瞳老师馈赠。

1.1.2原料及处理发酵原料为市售小麦、玉米、豌豆、大豆和豆粕。

将原料除杂后进行粉碎,过40目筛,作为酵母菌发酵基础料。

1.1.3培养基配制1号试剂:酵母膏10g,蛋白胨20g,琼脂粉20g(液体培养基不加),蒸馏水900mL;2号试剂:葡萄糖20g,蒸馏水100mL。

发酵时间对面团发酵品质的影响研究

发酵时间对面团发酵品质的影响研究

发酵时间对面团发酵品质的影响研究面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而面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面团。

发酵是制作面包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发酵,面团可以产生体积膨胀、香气浓郁的特点。

发酵时间作为发酵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面团的发酵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发酵时间对面团发酵品质的影响展开探究。

发酵时间是指在面团制作过程中,面团经历了多久的时间进行发酵。

面团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通过酵母菌的作用,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类,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体积膨胀。

这个过程不仅仅决定了面团是否能够膨胀,还会影响最终面包的口感和香气。

首先,较短的发酵时间会导致面团的发酵不充分。

当发酵时间短暂时,酵母菌无法充分利用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类,因而无法产生足够多的二氧化碳气泡,从而无法使面团膨胀。

面团发酵不充分的结果就是制作出来的面包体积小、口感紧实,无法满足人们对松软口感的需求。

因此,适当延长发酵时间可以提高面团的发酵程度,获得更加松软的面包。

其次,在适宜的发酵时间内,面团的香气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过发酵,酵母菌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赋予了面包独特的香气。

适宜的发酵时间可以使得酵母菌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并释放出这些物质。

而如果发酵时间过短,这些香气物质的生成及释放会受到限制,导致面包香气不浓郁,吃起来也缺乏层次感。

然而,发酵时间也不宜过长。

过长的发酵时间可能会使面团酵母菌繁殖过多,并产生大量的酒精。

这样面包在烤制过程中,酒精会被热量蒸发,使面包散发出酒精味,影响口感。

此外,过长的发酵时间还会使面团中的蛋白质分解过多,导致面包松软度降低。

因此,适当控制发酵时间,既能让面包有足够的体积膨胀,又不会影响口感。

实际上,发酵时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酵母菌活跃度、环境温度、面团配方等都会对发酵时间产生影响。

酵母菌活跃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环境温度越高,发酵时间越短;面团中所添加的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等也会直接影响发酵时间。

益生菌的发酵工艺论文摘要

益生菌的发酵工艺论文摘要

益生菌的发酵工艺论文摘要益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其发酵工艺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功能活性具有关键作用。

本论文就益生菌发酵工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包括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pH值、发酵介质等。

采用批发酵法对不同参数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测试,分析了各参数对益生菌发酵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发酵参数。

结果表明,在25C的温度下,pH值为6.5,发酵时间为48小时的条件下,益生菌的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最高,达到了最佳发酵效果。

此外,不同的发酵介质也对益生菌的发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添加了乳源性物质的发酵介质对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的提升效果较好。

本研究为益生菌发酵工艺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益生菌,发酵工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pH值,发酵介质,菌落计数,功能性活性引言: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吸收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等功效。

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益生菌在市场需求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为了保证益生菌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活性,发酵工艺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细菌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对益生菌发酵工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探究,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

方法:本实验选取常见的益生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批发酵法进行实验。

首先确定发酵时间的影响,将益生菌接种到发酵介质中,分别在24、36、48、60小时进行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的测试。

然后研究发酵温度的影响,将益生菌接种到发酵介质中,分别在20C、25C、30C、35C进行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的测试。

接下来考察发酵pH值的影响,将益生菌接种到发酵介质中,将pH值分别调整为5.5、6.0、6.5、7.0进行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的测试。

最后研究不同发酵介质的影响,将益生菌接种到添加了乳源性物质的发酵介质和普通发酵介质中进行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的测试。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发酵时间对益生菌的菌落计数和功能性活性有显著影响。

微生物发酵时间

微生物发酵时间

微生物发酵时间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

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发酵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发酵的效果和产品的质量。

在微生物发酵中,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长阶段、发酵阶段和收获阶段。

在生长阶段,微生物需要适应环境,生长繁殖,合成必要的细胞成分;在发酵阶段,微生物开始进行代谢活动,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在收获阶段,发酵液中的产物被分离和纯化,得到最终产品。

对于不同的微生物和不同的发酵过程,发酵时间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较短的发酵过程,需要较高的微生物密度和较高的发酵温度,以加快代谢活动,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而发酵时间较长的发酵过程,需要较低的微生物密度和较低的发酵温度,以保证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平稳进行,确保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发酵时间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和工艺条件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控制发酵时间,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1 -。

不同发酵时间对全价饲料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含量和能量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不同发酵时间对全价饲料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含量和能量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不同发酵时间对全价饲料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含量和能量体外消化率的影响张春吉【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23()2【摘要】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全价饲料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组1和处理组2。

对照组为不发酵组,处理组1和2分别于37℃厌氧发酵3和7 d,每个处理6个重复。

发酵结束后测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霉菌毒素和体外消化率。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3和7 d后,干物质损失率显著增加(P<0.05),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P<0.05);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逐渐降低(P<0.05)。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均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处理组1和处理组2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能量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

综上所述,全价饲料用呼吸膜袋发酵3 d为宜。

【总页数】4页(P33-36)【作者】张春吉【作者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1【相关文献】1.贮藏时间对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营养成分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2.糯玉米秸秆不同收获时间对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3.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青贮发酵品质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4.乳酸菌及丙酸钙对全株玉米和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5.不同储存方式和发酵时间对茅台酒糟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益生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及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按照27.5%豆粕、50%酒糟粉、15%菜籽粕和7.5%血粉将饲料原料混合均匀,接种5%益生菌发酵液和35%水分,30℃密封发酵,测定在不同发酵时间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干物质回收率、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pH值。

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饲料中粗蛋白(CP)含量持续显著升高(P<0.05),发酵第10天与发酵第15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第15天真蛋白率显著低于发酵第30分钟(P<0.05);铵态氮(NH3-N)含量和CP体外消化率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极显著增加(P<0.01);与发酵第30分钟相比,各时间点干物质回收率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发酵第10天乳酸菌数量最高;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升高(P<0.01);pH值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降低(P<0.01)。

说明在此次发酵条件下,最佳发酵时间为6d,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体外消化率、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处于较好水平,干物质回收率较高。

益生菌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对饲料原料进行固态发酵处理,获得含活性益生菌、酶、矿物质和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等活性组分的高品质生物饲料,并且发酵饲料中含有低分子质量多肽、寡糖、有机酸(丁酸)等活性物质,发酵处理可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成分,提高其消化率,从而显著提高其营养品质。

研究发现,发酵可提高饲料粗蛋白(CP)含量,如徐文俊等以稻草、玉米芯、麦秆为主料,经金凤菇菌种发酵后其CP含量分别由4.1%提高到10.7%、1.1%提高到21.1%、2.7%提高到10.3%;同样以稻草、玉米芯、麦秆为主料,经凤尾菇菌种发酵后其CP含量分别由4.10%提高到6.74%、1.10%提高到5.52%、2.70%提高到5.67%。

蔡兴旺等研究发现,用秸秆发酵处理玉米秸,发酵后玉米秸中CP含量由
4.91%提高到6.09%。

肖连冬等用日本酵素菌发酵饲料,结果其CP含量由20.01%提高到28.29%。

动物试验也证实,饲喂益生菌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改善动物肠道消化功能和健康水平。

陈鑫珠等研究发现,菌糠青贮发酵饲料的发酵时间不宜过长,发酵时间过长,青贮饲料中的不良产物铵态氮(NH3-N)、乙酸丁酸等的含量会显著升高。

乳酸菌是畜禽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近年来,它作为一种益生菌被广泛应用在发酵饲料中。

乳酸菌发酵可产生大量乳酸,使pH值降低,从而改变有害菌嗜中性的生长环境,抑制或杀死有害菌,此外大量益生菌形成优势菌群与有害菌争夺空间和养料,对其产生竞争性抑制。

J.A.Missotten 等研究发现,从猪回肠和盲肠食糜中分离出的10种乳酸菌对沙门氏杆菌都表现出高度的颉颃性,用这些乳酸菌发酵饲料48h后乳酸产量在100mmol/L以上,饲料pH值降到4.50以下。

孙合美等研究发现,用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的混合菌种发酵配合饲料,48h内乳酸菌含量呈迅速上升趋势,pH值呈迅速下降趋势,进一步延长发酵时间,发酵饲料中乳酸菌含量的变化趋势尚未报道。

因此,探明发酵时间对益生菌发酵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科学使用益生菌发酵饲料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发酵用饲料豆粕、酒糟粉、菜籽粕和血粉均从市场采购;益生菌发酵液由上海创博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其主要成分为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活菌数≥5.0×109cfu/mL,其中乳酸菌数=1.2×109cfu/mL。

1.2 方法
1.2.1 发酵工艺
将各原料组分豆粕、酒糟粉、菜籽粉和血粉粉碎后按照27.59%、50%、15%和7.5%比例混合均匀,接种5%益生菌发酵液和35%水分,用锡箔
袋装好15袋并密封,每袋装饲料约500g,分为5组,每组3袋,分别置
30℃恒温培养箱中发酵培养30min和3、6、10、15d。

1.2.2 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乳酸菌数量以及pH值的测定
当发酵至第30分钟和第3、6、10、15天时,从培养箱中取出锡箔袋,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CP和真蛋白含量,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NH3-N含量、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测定乳酸含量、pH计测定pH值,平板计数法计数乳酸菌数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测定CP体外消化率,并按照饲料发酵前后重量和干物质含量计算干物质回收率。

1.2.3 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氏多重比较法进行显著
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发酵时间对饲料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和干物质回收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CP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第15天时比第30分钟时增加了2.43%,差异显著(P<0.05);真蛋白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降低,第3,6,10天与第30分钟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15天与第30分钟相比真蛋白率显著降低(P<0.05);NH3-N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极显著增加(P<0.01);CP体外消化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极显著提高,且第15天比第30分钟提高了13.02%(P<0.01);与发酵第30分钟时相比,饲料干物质回收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低,到第15天时回收率为97.46%(P<0.05)。

2.2发酵时间对饲料中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及pH值的影响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发酵10天乳酸菌数量达到最大值,第3天乳酸菌数量极显著低于第6天和第10天(P<0.01);饲料中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极显著增加(P <0.01),第6天后变化趋于缓慢;pH值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极显著降低(P<0.01),第6天后变化趋于缓慢,第10天与第15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发酵提高饲料CP含量和体外消化率
发酵可提高饲料CP含量,本试验使用复合益生菌发酵液发酵饲料至第15天时,CP含量增加了 2.43%,差异显著(P<0.05),这与多数研究报道结果相符。

对于发酵是如何提高饲料CP含量的,张红等提出微生物在呼吸时要消耗一部分原料,使产物总量减少,导致产物中蛋白质含量的表观值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浓缩效应”。

王旭明等研究发现,微生物发酵
提高饲料CP含量是由于发酵过程中物料损失,增加的蛋白质绝大部分是菌体利用外加氮源合成自身蛋白质的绝对增长。

本试验中,饲料CP含量增加了2.43%,真蛋白率下降2.59%,NH3-N含量在发酵初期迅速增加,说明微生物在早期剧烈生命活动中消耗掉了部分原料,因此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饲料被消耗得越多,饲料干物质的回收率降低得越明显,至发酵第15天时,干物质回收率只有97.46%。

由此可见,采用该复合益生菌发酵液及本发酵工艺进行发酵,并不能使饲料的CP含量提高,其表面数字的增加只是“浓缩效应”造成的。

研究发现,发酵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如豆粕经少孢根霉RT-3发酵后,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用复合益生菌发酵液饲料喂猪,饲料CP 体外消化率提高了1.8%。

在本试验中,CP体外消化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发酵第15天时CP体外消化率比发酵30分钟时提高了13.02%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原因可能是益生菌利用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进行生长繁殖,使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肽,蛋白质的品质得到改善,易于消化,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3.2发酵提高饲料乳酸菌数量、增加乳酸含量同时降低pH值
曹冬梅等对乳酸菌HB02与黄曲霉进行共同培养,结果发现黄曲霉菌丝产量和黄曲霉毒素B1产量均比单独培养黄曲霉时低。

王小红等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值降低,而较强的酸性环境可增强乳酸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在本试验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至第6天时,饲料中乳酸含量基本稳定,达到了71.88mmol/g,pH值变化也较小,在 4.50以下;发酵至第10天,乳酸菌数量达到最大值,为28.91×108cfu/g。

可见,发酵6~10d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有助于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4
结论
发酵可使饲料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得到提高,也就是说饲料蛋白质的利
用率得到提高,节约成本。

在发酵过程中益生菌快速生长繁殖,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如乳酸和其他有机酸等,使饲料pH值降低,有助于抑制有害菌
的生长及相关毒素的分泌。

在本试验发酵条件下,发酵至第6天与以后时间相比较,饲料CP体外消化率、乳酸含量及pH值变化较小。

考虑到发酵时间越长饲料的回收率越低、所需的成本相应增加等因素,而且周期长不利于生产的快速运转,因此选择的最佳发酵时间是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