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合集下载

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资料

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资料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1、区域分工——劳动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 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的分异,是社会分工 的空间表现形式。
从个别区域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各个地区专门 生产某种产品,有时是某一类产品甚至是产品 的某一部分,即区域生产专门化。 从相互联系的区域体系来看,它表现为全社会 的生产专门化体系。

(二)区域优势的类型

1)有形优势与无形优势 2)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

硬——软 成本——效益


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1、总体性:区域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与 上层次区域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 2、综合性:只有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产发 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 确定地区发展优势。



2、劳动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产品的区际 交换与贸易,产品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
3、劳动地域分工的一般演变过程:从国内局 部性地区分工,到全国统一市场下各区域之 间的全国性分工,从国内地域分工到国际地 域分工。

一、区域分工的基本理论 ——五种经典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表6-1 加拿大和英国小麦和布匹的生产效率
分工前 英国 美国 合计 分工后 英国 美国 小麦 劳动投入 产出 150 120 100 120 250 240 布匹 劳动投入 产出 50 100 100 100 150 200 200 200 240 400
通过地域分工和国际贸易,用同样的劳动时间, 小麦和布匹的生产量都增加了一倍。

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区域分工是指在一个地域范围内,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根据优势资源和经济特点,在各自领域内专门从事特定的产业或服务,形成相对专业化的分工模式。

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本文将从经济效益、资源优化、协同发展和风险转移等角度来探讨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一、经济效益区域分工的首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不同地区或国家通过相互合作,在各自领域形成专业化的产业或服务链,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通常专注于高附加值的研发和创新活动,而发展中国家则承担初级产品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模式。

这种区域分工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二、资源优化区域分工在选择产业和服务方向时,通常会考虑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例如,在中国的区域分工中,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港口和便捷的外贸条件,因此专注于制造业和对外贸易;西部地区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广阔的农田,因此发展以能源、冶金和农业为主的产业。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的互补。

三、协同发展区域分工往往伴随着协同发展的模式。

各地区或国家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在各自领域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或服务链,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合作。

这种协同发展可以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附加值。

例如,华为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依靠中国的制造优势和全球的研发网络,构建起了覆盖全球的产业链,实现了全球化经营和协同发展。

四、风险转移区域分工可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

由于不同地区或国家从事的产业不同,当某个地区或国家面临经济周期波动或自然灾害等风险时,其他地区或国家可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来填补缺口,减轻风险的影响。

这种风险的转移和分散可以降低整个区域或国家经济的波动性,提高整体经济的稳定性。

区域分工方案

区域分工方案

区域分工方案前言区域分工是团队协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分工方案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减少团队之间的协调成本。

在本文档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区域分工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求达到适合不同团队的最佳实践。

常见区域分工方案1. 功能分工功能分工是最常见的一种区域分工,它将团队的工作按照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每个团队成员负责不同的功能模块。

例如,在一个网站开发团队中,可以将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数据库管理等功能模块进行划分,每个成员负责自己的模块。

优点•明确各自职责,减少沟通成本。

•便于开发人员专业化、深入研究某个领域。

•可以快速适应需求变化,使得团队灵活性更强。

缺点•依赖高度分工和专业化。

•可能因为职能分工不明确而延误项目计划。

•可能会造成代码耦合太紧密而导致后续维护难度增加。

2. 地域分工地域分工是根据工作地点进行分工的一种形式。

例如,在一家国际公司中,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划分团队,每个团队成员都在一起工作。

优点•更容易面对当地市场环境,方便团队沟通。

•可以节省旅游和通讯成本。

•提高区域的聚合度,方便管理和资源协同。

缺点•团队间沟通不便,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偏见。

•难以处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习惯。

•极易产生“本地优先”和“中心孤立”等问题。

3. 项目分工项目分工是按项目组成对团队进行分工的一种形式。

例如,在一家多元化的企业中,可以将相关业务团队分配给不同的项目开发。

优点•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和技术发展。

•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来支持创新。

•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团队的合作。

缺点•依赖于项目类型和规模,可能会造成团队资源和人力的占用。

•可能会出现项目之间竞争和协调不足。

结语无论是哪种区域分工方式,在实践中都需要灵活运用,实时调整。

区域分工需要个人职责和团队整体目标的平衡,这也就需要团队协作和沟通的紧密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区域分工理论

区域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 本优势理论;俄林的 要素禀赋理论
内生比较优势(内生因 素)
由于选择不同的专业化 方向的决策而造成事后 的生产率的差别
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 学;克鲁格曼的新贸易 理论
二、区域利益与区域竞争
1.区域利益 区域经济利益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空间
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所得到的经济利益。 区域利益的特点: 首先,区域经济利益是区域分工产生的
决定区域竞争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区位优势 制度供给优势 聚集优势 产业结构优势 社会发展环境优势
第四节 区域分工理论
一、绝对成本理论 1.提出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国富论》 1)从利己角度出发 2)绝对成本(人*时) 3)国家拥有的优势有两个:自然优势、获得性
第二节 区域分工的经济性与外部性
一、区域分工的经济性 1.分工的经济性
直接提高劳动生产率 复杂劳动被分解,提高管理效率 引起生产工具的变革,促进迂回生产
方式的发展
2.区域分工的经济性特点
比较优势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 水平,增加福利
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 有助于范围经济的形成
二、区域分工的外部性
生产
相关产业
需求 政府
Cluster 企业集群
1)概念 2)根据产业性质可分为三类 3)集群的竞争优势有两方面 4)企业集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
展的重要意义
1)概念
2)根据产业性质可分为三类
高科技企业集群 传统产业集群 一般资本与技术结合型的产业
集群
3)集群的竞争优势有两方面
(1)直接经济因素的竞争优势 主要由垂直和水平联系的企业
优势
2.内容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

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通过分工和交换,美洲和欧洲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
4.约翰·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斯密:通过分工,总体利益增加了;李嘉图:通过 分工,参加分工的国家利益增加了。他们都是从成本角 度来分析分工的条件和结果,但对为什么分工的解释是 不够完全的。约翰· 穆勒提出了“国家内部消费需求强 度决定了贸易的具体条件”的观点, 较好地解释了在 什么价格水平下交换的问题。他认为:在比较成本决定 的界限内,国际间的商品交换的实际比率是由两国的相 互需求决定的。 即:两国以两种产品相互贸易时,这两种产品的交 换比率,在由比较成本决定的幅度范围内,取决于两国 对彼此产品的相互需求,取决于一国对另一国产品的需 求弹性。需求不迫切、需求量不大的国家可以得到更多 的好处。
角度:具体区域→专门化,区域系统→专门化体系 前提:区域之间的交换和贸易,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 规律:分工规模随交换和贸易规模变化;专门化空间随市场
扩大而扩大;分工层次随经济活动的复杂化而不断升级。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从社 会现实中认识到分工的好处,提出国家也应该从分工和 贸易中获得好处。 亚当· 斯密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绝对有利的条件 来生产某种产品,导致生产成本绝对最低,然后通过贸 易和交换来获得分工的好处。如果每个国家都这样按照 绝对成本最低的原则来进行专门化生产,通过贸易进行 交换,就一定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 效的利用。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1.基本概念 2.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3.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4.约翰·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5.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6.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理论 7.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1.基本概念
概念:劳动地域分工就是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

区域分工名词解释

区域分工名词解释

区域分工名词解释区域分工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旨在描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分工合作的现象。

这种分工可以基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能力、劳动力市场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在区域分工中,各个地区专门从事特定的产业或提供特定的服务,以实现经济的高效运作和资源的最佳利用。

首先,区域分工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如农业资源、工业资源和服务业资源等。

通过区域分工,各个地区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例如,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专门从事农产品种植和养殖,而工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专门从事制造业生产。

这样一来,各个地区可以通过互补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其次,区域分工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不同地区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存在差异。

通过区域分工,各个地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例如,某个地区可能在某种特定的高新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另一个地区可能在营销和销售方面更加擅长。

通过合作和交流,各个地区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整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此外,区域分工还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流动。

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也存在差异,包括技能结构、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等方面。

通过区域分工,劳动力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在不同地区间灵活流动。

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

例如,某个地区的高技能工人可以到另一个地区从事相关的工作,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和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总之,区域分工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技术进步和创新,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流动。

通过区域分工,各个地区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经济的高效运作和资源的最佳利用。

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魏清泉刘科伟编着)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

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6.区域分工与合作

6.区域分工与合作
(1)决定劳动力流动方向和结构,本区域劳动力 )决定劳动力流动方向和结构, 素质高低。 素质高低。 (2)决定资本流动方向和结构,本区域资本存量 )决定资本流动方向和结构, 多少和吸收外资多少。 多少和吸收外资多少。 (3)决定技术引进扩散速度、技术经济效益。 )决定技术引进扩散速度、技术经济效益。 (4)决定对本地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对外部资源 )决定对本地自然资源利用程度, 使用状况。 使用状况。 (5)决定区域内市场繁荣程度。 )决定区域内市场繁荣程度。Biblioteka 2、区域差异越来越不重要 、
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资源、环境条件、 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各种生产 要素禀赋和制度方面的差异。 要素禀赋和制度方面的差异。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决定地区经济增长与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发展诸因素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发展诸因素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 天赋资源相对地位下降, 天赋资源相对地位下降,而各种后天获得性资源 的地位相对上升。 的地位相对上升。 如地方文化特性与大众观念、制度创新与机制、 如地方文化特性与大众观念、制度创新与机制、 信息网络、智力资源、企业家的素质,等等。 信息网络、智力资源、企业家的素质,等等。总 地区优势”的内涵是随时代而变迁的。 之,“地区优势”的内涵是随时代而变迁的。
第二节 区域分工
一、生产分工 1、生产分工 、 (1)最原始分工是自然分工,性别和年龄。 最原始分工是自然分工, 最原始分工是自然分工 性别和年龄。 (2)三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农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和手工业的分离,商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分离。 和手工业的分离,商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分离。 (3)生产流程的分工。 生产流程的分工。 生产流程的分工 (4)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区域分工。 区域分工。 国际分工 区域分工

第六章区域分工与合作(共48张PPT)

第六章区域分工与合作(共48张PPT)
亚当·斯密认为适用于不同个人之间的分工,也适 用于不同国家之间。
26
共四十八页
第二节 区域分工合作的客观基础(jīchǔ)与理 论
绝对成本(chéngběn) 理论
假定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这 两种产品,他们的生产情况见下表。
27
共四十八页
第二节 区域分工合作(fēn gōng hé zuò)的客观 基础与理论
29
共四十八页
第二节 区域分工合作的客观基础(jīchǔ)与理 论
若酒与毛呢按1:1等量进行交换,交换后两国各自所拥有的产品总量分别 (fēnbié)是多少?与分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30
共四十八页
第二节 区域分工合作的客观基础(jīchǔ)与理 论
亚当·斯密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 生产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本国(běn ɡuó)在 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 ,而不要自己去生产。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 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进行专 业化分工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 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 富。
2、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 冲突能够两败俱伤,通过扩大开放,经济合作 ,实现双赢。 (1)资本(zīběn)无孔不入,追逐最大利润, 扩大了空间经济一体化。 (2)市场扩大往往伴随交易成本 的降低。
16 共四十八页
第一节 区际经济(jīngjì)关系与区域经济(jīngjì) 发展
3、区域合作形式 1、合作经营:契约联合,投入要素不按货币计量,而通过
两利取重,两劣取轻
38
共四十八页
第三节 区域(qūyù)分工合作的表现形式
一、区域(qūyù)分工合作的形成机制

结合区域优势、区域分工理论,试以某城市为案例,分析其在区域分工中的特点和问题

结合区域优势、区域分工理论,试以某城市为案例,分析其在区域分工中的特点和问题

结合区域优势、区域分工理论,试以杭州为案例,分析其在区域分工中的特点和问题杨加利规划11乙1191710234(一)区域特征近几年来,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杭州始终把推进城市化摆在重要位置,市第九次党代会做出了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和重大举措,包括萧山、余杭撤市设区,调整高新区、滨江区管理体制,调整之江旅游度假区和西湖区管理体制建立西湖风景名胜区,开展两轮撤乡(镇)建街、撤村建居,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十大工程”和西湖综合保护等重大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杭州的城市化建设。

这些都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是杭州区域创新建设必须把握的大环境。

具体表现在:1.城市定位奠定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点杭州着眼于“浙江省省会城市、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从浙江、中国、世界这三个不同层次为杭州未来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也决定了杭州区域创新体系范围和内涵。

对浙江而言,杭州是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须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增强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和集聚辐射能力,真正发挥领跑作用。

对中国而言,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必须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与合作,提升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新经济网络中的节点区位优势,拓展腹地辐射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对世界而言,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必须以国际化为先导,发挥独特风景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成为世界有影响的休闲之都。

杭州城市定位的三句话实际上为杭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定下了基点,从长远来看,杭州的区域创新体系必须从三个层次来满足杭州发展需要,即要满足于浙江省区域中心发展的要求,要满足于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发展的需求,也要满足于打造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需要。

6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6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一、区域分工的基本理论 ——五种经典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五)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1)亚当·斯密:英国18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创始人,处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五)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1)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 2)地理分工的类型:
① 绝对的地理分工:完全不能生产 ② 相对的地理分工:生产成本高 3)地理分工发展的动力:经济利益 4)地理分工的公式: Cv > Cp+t 产品:销售地价格 > 产地价格+运费和关税
(六)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的进一步发展
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大生产要素中,除土地 不能自由流动外,劳动力和资本都可以自由流动
按照相对价格差异的理论,可以根据生产要素的 构成,将所有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 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等类别。
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土 地较充裕,资本和劳动力较稀缺,故形成小麦 、羊毛、肉类等产品的专门化。
展的基础和动力。 区域间经济联系: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的途径 区际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从国内局部性地
区分工,到全国统一市场下各区域之间的全国 性分工,从国内地域分工到国际地域分工。
(二)模式
垂直分工:相关区域在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阶 段进行专业化生产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一个完整生产过程分为初级产品、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等三个主要生产阶段,并需要相关配 套服务,不同区域承担不同生产阶段而形成分 工,是发展水平差异大的地区间的分工。

(精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精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和黄田镇),尤以精锡、“汉白玉”大理石享誉国内
外。

(六)农副产品多样
展 平桂管理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
优 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给农、林、牧、渔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盛产公会晒烟、芳林马蹄、栗木莲藕、鹅塘油粘米、
势 青梅、大平腐竹、旺牌食用油等优质农产品,品质纯正,美名远扬,
3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与模式
三、区域联系分析
34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五)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1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二、区域优势的确定
2
一、区域优势
(一) 区域优势概念 (二)区域优势特点 (三)区域优势类型
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
• (一)、区域优势概念
• 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 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 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 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 保持在较高水平。
•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8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二)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方法
9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第6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第6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区域规划
28
6.2.2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特点 : (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 (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不断强化 (3)区际劳动分工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
区域规划
29
6.2.2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模式:(1)垂直分工: 指相关区域在同一 个生产过程的不同 生产阶段进行专业 中间产品:比如钢铁工业 初级产品(比如采矿业)
(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区域规划 5
区域规划
6
6.1.1优势的概念及类型——区域优势的类型
(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 (2)绝对区域优势和相对区域优势 (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
(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易双方都能获得贸易利益。
☞比较成本论假定的情况是: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 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其中一种 更为有利;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 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不同,其中一种更为不利。在这
种情况下也能产生分工。
区域规划 18
国 际 分 工 前 葡萄牙120个单位葡萄酒和英国150单位的毛呢交换
第 六章
区域优势与 区域分工
区域规划
1
目录
6.1区域优势
6.2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6.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区域规划
2
6.1区域优势
6.1.1区域优势的概念和类型 6.1.2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区域规划
3
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
6.1.1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所谓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
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

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区域分工是指在一个大区域范围内,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差异,将不同的产业和经济活动在各个区域中进行专业化分工,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一、区域分工的特点1. 目标明确:区域分工的首要特点就是确定明确的目标。

各个地区会根据其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点,确定不同的产业发展目标。

有些地区可能注重农业生产,有的则注重工业发展,还有的可能发展服务业。

因此,区域分工的特点是因地制宜,目标明确。

2. 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有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的地区适宜农业生产,有的则以旅游资源为主等等。

基于这些资源禀赋的差异,区域分工会因地制宜,使得每个地区都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

3. 产业链配套:区域分工不仅仅简单地将一个产业放在某个地区,而是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各地区进行配套发展。

不同地区的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产业上下游的关系。

比如,在制造业领域,一个地区可以专注于零部件的生产,另一个地区则专注于最终产品的组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4. 市场需求差异:区域分工的另一个特点是根据各地区的市场需求差异来进行产业定位。

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有所不同,有的地区的消费水平较高,偏向于高端产品,而有的地区则对中低端产品有更多需求。

因此,区域分工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来进行产业定位,满足各地区市场需求。

5. 经济增长互补:区域分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和互补发展。

各地区通过形成互补的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大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也可以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

二、区域分工的模式1. 地域式分工:地域式分工是指将一个地区的特定产业在该地区进行发展。

这种模式通常是根据地区特有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来进行产业定位,形成地域上的产业集群。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U6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2、区域分工有何特点?答:(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

3、区域分工有那几种模式?如何运用这些模式?答:(1)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雁形学说(2)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形成的分工。

国际分工体系(3)混合分工: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同时存在。

相互交叉4、区域投资环境包括哪些?答:(1)区域投资环境:指的是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

投资动机、投资类型、行业类别、投资规模、投资研究区域5、什么是参数法?它有何特点?答:参数法是针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投资环境评价而提出的。

特点和内容体现在:一是标准具有创新性,二是应用具有实用性,三是内容具有系统性,四是方法具有科学性,6、如何改善一个地区的软环境?答:(1)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完善投资的法律保障体系;(2)市场环境的改善:公平竞争、良好的信用保证、稳定的市场秩序;(3)配套服务环境的改善:一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问题;二是零部件配套和产品上下游协调发展问题;三是人才供给和人文环境问题。

U7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1、常见的产业分类有哪几种?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中,是如何划分产业的?答:(1)○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部类;○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与五次产业的划分;○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功能)划分: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资源)密集程度划分: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5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标准产业分类法,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

(2)我国按照第五类分类方法,新标准共有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种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包括:①生产要素资源,②自然地理资源。
☞文教环境主要包括:①人力资源,②文化素质,③知识环境。 ☞基础设施环境主要包括:①交通状况,②信息化程度,③投资水平等。 ☞社会服务环境主要包括:①生活质量,②医疗条件,③社会服务水平, ④治安状况等等。
区域规划 38
6.3.2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原则
或地区输入(绝对地理分工);另一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 虽然生产某种产品,但生产起来较贵,因而输入这种产品 (相对地理分工)。
区域规划 24
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6.2.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地理分工的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水平、固定 资产的积累和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等地区差异,社会结构 的差别

区域规划
9
6.1.2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为了综合评价区域生产发展条件,确定区域优势,通 常采用的办法是将各部门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的条件与区 域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逐条对比,然后加以综合。
区域规划
10
一般制表的方法是先根据区域生产发展的条件粗略估计有哪 些部门有可能成为区域优势部门,然后列出这些部门在布局 上要求满足的区域因素,并区分为指向性因素(用符号表 示 × ),重要因素(用×号表示)与一般因素(用○表 示),见下表
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 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 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区域发展优势的特点:
区域性(地域性) 综合性 时效性
区域规划 4
6.1.1优势的概念及类型——区域优势的类型
(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 (2)绝对区域优势和相对区域优势 (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
区域规划 37
6.3.1投资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3)区域投资环境的构成要素: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产业结构,③经济政策,④ 经济体制,⑤通货膨胀,⑥金融环境,⑦外债。 ☞市场环境主要包括:①市场规模,②分销网点,③市场化程度。 ☞科技与管理环境包括:①科技水平,②管理水平,③技术创新水平。
越好。
区域规划
42
多因素评价法中的因素因子表
区域规划
43
6.3.3区域投资环境 评价的方法——参 数法
26
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式
区域规划 27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6.2.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1)要素条件: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等要素。
(2)需求条件,特别是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一是各国需求 状况的时间差;二是各国需求结构的规模差
(3)相关支撑产业: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性 ,“互补产品” 的需求拉动作用,相关产业企业密集程度和信息环境质量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包括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 环境以及国内竞争的性质 此外,机遇和政府的作用,也对国家竞争机制起着辅助作用。
总得投资环境总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环境越好。
区域规划
41
6.3.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
(3)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选取影响区域投资环境的因素因子,对因素因子进
行评价打分,得到个因素因子的分值,根据其重要程度,
赋予各因素因子以不同的权重,然后进行计算加权平均数,
得到评价因素因子的综合分值,综合分值越大,投资环境
利的范围;用贸易条件说明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
占多少;用相互需求强度来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区域规划
20
英国:1单位布=0.6单位小麦
美国:1单位布=1.2单位小麦
图6-1 国际交换价格的决定
英国布市场的供求状况
世界布市场的状况
美国布市场的供求状况 贸易量Q
AB=HT=DE
美国收益:1.2-Pw
6.2.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从生产成本的绝对优势出发,认为一国生产某商品的成
本比别国低,即具有绝对利益优势,该商品就可出口,反
之就要进口。
☞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
条件,而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这叫做绝对利益原则,又
称绝对优势说。如每个国家均按此原则进行专业化生产,
通过贸易进行交换,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 最有效地利用,这是斯密地域分工学说的基石。
化生产,彼此联系
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最终产品:比如机械加工业
区域规划
30
6.2.2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模式:
(2)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
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 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比如生产拖拉机、空调、 电视机等,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产业联系 • 比如——空调的生产:功率不一样、制冷与冷暖 空调、不同的品牌
经济利益是地理分工发展的动力。
cv c竞争优势理论
6.2.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不一定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而 主要是看该国有无一些独特的产业或产业群。也就是说, 国家竞争优势通常寓于某些独特的产业部门,即所谓的竞 争优势产业,对一个区域亦如此。
区域规划
市场价格为P。
英国收益:Pw-0.6
区域规划
21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6.2.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资本充裕: 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其资本与其他要素的比率 较高。 资本密集型:如果一种产品的资本成本占其价值的份额比其他产品资 本成本占其价值的份额较大。 要素充裕度和要素密集度是相对而言的,衡量标准,不是要素的绝对 量,而是在一国中某要素所占的比重。
区域规划 23
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6.2.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地理分工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另一个国家 (或地区)劳动,该劳动成果由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使生产地和消费地在空间上分离。

地理分工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因
为自然条件的关系,完全不能生产某种产品而由另一国家
一是系统性、综合性原则。 二是可比性原则。 三是差异性原则。
区域规划
39
6.3.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
(1)冷热国评价法 投资环境“冷热”的七大因素:政治稳定性、市场机 会、经济发展与成就、文化一元化、法令阻碍、实质障碍、 地理与文化差距
区域规划
40
6.3.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
(2)等级尺度法 将投资环境要素按优劣为不同等级,逐一评分,汇
国 际 分 工 后
区域规划
19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6.2.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认为两国进行商品交换,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各自对该
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
的水平上。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是由两国的相互需求决定
的,所以他的理论就被称为相互需求论。
☞相互需求论用两国商品交换比率的上下限来解释双方获
C X / LX CY / LY
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为资
本密集型产品,即X产品所含的资本/
劳动比率低于Y产品所含的资本/劳动 比率。
区域规划 2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6.2.1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有些商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他地
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出来。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含有相对
区域规划
11
下一步再将这些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条件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作比 较。区域条件按优、良、差给分。这里仅举某个区域的石油化工与水泥两 个部门,将其条件列表比较如表
区域规划 12
6.1.2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一个区域的优势,只有通过与全国其他区域进行 比较,才能确定。区域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 其他区域相比较而言的。 在经典布局学中,常常采用成本比较法,从条件 基本具备的区域中挑选出条件最好的区域。
大量的、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的是其他地
区能够更便宜的生产的商品。
总之,进口的是使用高昂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 出口的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即一个地区或 国家出口的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了本地或本国相对 充裕的要素的商品,进口的则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地使用
了在本地或本国相对缺乏的要素的商品。

狭义的区域投资环境包括区域自然环境、区域经济环境、
区域政策环境以及区域社会文化环境。

广义的区域投资环境还包括与区域相连的周边地区投资环
境、国家投资环境以及大的国际投资环境。
区域规划
35
6.3.1投资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根据投资活动中资本运行的一般特征和特殊性,可将投资 环境分为综合投资环境和分类投资环境。
易双方都能获得贸易利益。
☞比较成本论假定的情况是: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 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其中一种 更为有利;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 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不同,其中一种更为不利。在这
种情况下也能产生分工。
区域规划 18
国 际 分 工 前 葡萄牙120个单位葡萄酒和英国150单位的毛呢交换
区域规划 31
6.2.2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模式:(3)混合分工:在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之
间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有的学者把
这种区域分工的情况称为区域混合型分工。
区域规划
32
6.2.2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区域联系分析
(1)区域联系分析的内容 ☞区际要素流动 区际要素流动的作用: ☞区际贸易
第 六章
区域优势与 区域分工
区域规划
1
目录
6.1区域优势
6.2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6.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区域规划
2
6.1区域优势
6.1.1区域优势的概念和类型 6.1.2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区域规划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