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0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0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0篇)《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的观看方法,培育细致、有序的观看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存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它有脚。

)哪些同学观看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寻常观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认真观看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擅长观看、擅长思考的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比照,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观看习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表达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留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沟通:(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教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适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设计意图:学生当小教师,增加傲慢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其次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秀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外形。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存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2设计意图:《大纲》对四年级同学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洁记叙文。

”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同学来说,就要按确定的挨次去观看事物,描写事物。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汇总5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汇总5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汇总5篇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精读课文。

叶圣陶老先生细致精准地描写出爬山虎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叶”和“脚”,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也是课文的重点。

设计时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重点研究“叶子的特点”,第二课时重点讨论“脚”的特点。

教学中立足工具――课本,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受到情感熏陶,学*作者的写作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过程与方法: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教具准备】教具(爬山虎实物,教学课件);学具(水彩笔)【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一、复*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___和____?(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爬山虎的脚。

1、板书: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2遍)2、质疑:学*爬山虎的脚,你最想知道什么?(随机板书)板:样子?怎样爬?。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学*的价值!课文第3自然段就就讲了爬山虎的样子,还讲了它生长的位置和颜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这样的句子。

【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兴趣,直奔教学目标。

】二、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找一找: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爬山虎样子、生长位置和颜色的句子。

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句子呢?从这些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板:茎上长叶柄枝状细丝嫩红)谁能说说蜗牛的脚是怎样的?(触角很细,头上有圆片)师:哦,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这些细丝。

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作者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引出单元导语。

视频导入,引出单元导语——处处留心皆学问。

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师:第一单元,我们走进了自然博览园,一起欣赏了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领略了洱海边皎洁的月光,感受了繁星点点的夜空。

今天我们继续来到第二站:植物园。

他们现在正在招募一批“小小观察家",通过观察和记录,为游客介绍植物园里的各种植物。

想要介绍清楚植物的特点,就需要大家细心观察,有序、连贯的表达。

这节课,我们要去发现叶圣陶爷爷观察和写作的密码,只有学会了方法,我们才能成为小小观察家。

同学们有信心吗?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观察的植物叫爬山虎(板书“爬山虎”,教学“虎"),在叶圣陶爷爷的观察中爬山虎是有脚的呀(补全课题)。

齐读课题。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一)初读课文,学习方法1.初读课文,明确任务。

想一想课文为我么介绍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特点。

2.请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师示范一边听读,一边圈画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概括第一自然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板书:生长位置(1))(二)汇报交流,梳理脉络1.请一组同学进行汇报交流。

(1)交流第二自然段①生汇报。

②(板书:叶子(2))师:你们看出来了吗?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③机动引: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很嫩,那么长大了的叶子是什么样的?/这是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出示:嫩红嫩绿嫩叶一顺儿一点儿均匀重叠空隙a.指名读嫩嫩的叶子(出示第一行)b.指名读读长大了的叶子(出示第二行)提示:儿化音要舌头快速上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第二单元第六课,语文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难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交互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猜两个谜语吧!出示课件师:这两种植物要想生长的好都需要搭架,而有一种和它们相类似的软藤植物不需搭架,无论是在岩石上或墙上都能生长的.很好,不信我们去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看了你有什感受?茂盛的秘诀就在“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认识爬山虎的“脚”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师:谁知道段落介绍的是爬山虎的脚?指名读,评议读的情况三、分段学习(一)学习第3自然段师: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位置形状颜色)学生自由回答师:作者把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想一想他靠的是什么?归纳:观察细致(二)学习第4自然段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去的呢?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运用十分贴切的动词。

学生自由读文,进行勾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师:也将就是说,细丝原来是直的,后来因为触着墙后用力变弯,弯曲后有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的更紧。

多么神奇的植物,多么细心的叶圣陶!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夸爬山虎、叶圣陶)(三)学习第5自然段师:如果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触着墙的呢?师: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风能吹下它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四、拓展、升华1、师:现在你对爬山虎或它的脚有了什么新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第3、4、5自然段。

2、师:让我们再一次领略文学大家用词的准确。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1 教材内容《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

1.2 学生情况学生年龄为十岁左右,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诗意的语言和比喻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理解诗意的描写和比喻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你们知道爬山虎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呢?3.2 学习1.小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阅读课文,并共同讨论爬山虎的特点。

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2.教师点拨: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3 拓展1.诗意描写: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或事物。

2.美感体验: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让他们观察身边的植物,感受自然之美。

3.4 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感受到了什么?对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热情,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更亲身地感受自然之美。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爬山虎的脚》的阅读理解题;2.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更加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4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4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4篇《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感知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

3、读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它的叶子。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叶子的。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一) 谜语导入,引出课题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3、对课题质疑。

(二)提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5、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6、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这节课我学会了:均匀、重叠等词语,明白了均匀、痕迹、牢固、休想等词语的意思。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精选5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精选5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精选5篇)《爬山虎的脚》主要讲了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叶子)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指导朗读)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5篇

《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5篇

《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5篇第一篇:《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叶圣陶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以及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文品。

3、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重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稳重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感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迁移导入师:板书课题。

还记得《爬山虎的脚》吗?记得它是谁写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爬山虎有关,而且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就是叶圣陶爷爷。

揭题简要介绍叶圣陶和肖复兴。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的要求:(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遇到难读的字、词或者句子,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读流利。

2、理清脉络,巩固生字生词(1)通过自由朗读,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讲一讲)课文最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2)指名朗读“修改作文”的部分和“做客”的部分。

学生点评。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新词。

3、让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放进课文中再读一读,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加流利了。

读的时候,请做一件事情,用直线画出“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再用波浪线画出“看到批改过的作文时,我有什么感受”。

(出示自由读的要求)好,现在开始。

(1)学生汇报,读叶圣陶爷爷批改作文的语句。

(2)(出示修改原稿)现在你们就是作者肖复兴,你们把作文交给大作家叶圣陶爷爷修改,当你们看到叶圣陶爷爷这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叶圣陶爷爷是一位怎样的人?(叶圣陶爷爷认真、平和、温暖、不摆架子……)讲得真好,那么作者看到自己被修改的作文后有什么反应,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得和你们一样吗?读描述作者感受的语句。

4、出示会写的生字,讲一讲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的,大家互相帮助,提提建议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掌握其中的人物情节和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安排•前期准备教师准备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别是《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准备PPT或者其他多媒体教具,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引入课文主题。

. 展示通过教学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先进行默读。

. 解读逐段解读课文,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比喻。

.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人物性格和情节展开。

. 语文活动进行课文内容的朗读或者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表现,纠正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提升。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以及课后学习反映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从而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教学中的哪些环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表达和理解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教学改进•针对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是否需要增加一些拓展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反思和思考能力?3. 教学总结•本次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表现如何?是否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0《爬山虎的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照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认识爬山虎的脚。

2.通过抓关键词句,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表达。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照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认识爬山虎的脚。

2.通过抓关键词句,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板块一:图文结合,认识爬山虎1.【板书:爬山虎】看,这就是爬山虎。

爬山虎和其他植物一样,有根,有茎,有叶,逐一出示。

出示图片,观察爬山虎的花和果子。

其实很多的植物都有花有果,如果你没有看到过,那肯定是你还没有关注它。

2.【板书:脚】爬山虎有根、有茎、有叶、有花、有果。

它有脚吗?要点:(1)植物没有脚。

但是有些攀藤类植物有像“脚"一样可以往上攀爬的部位,这叫“卷须”。

(2)【板书:的】爬山虎的脚其实就是植物的“卷须"。

不仅爬山虎有“卷须”,黄瓜、葡萄、丝瓜等爬藤类植物都有“卷须"。

作者把爬山虎的“卷须”比作了“脚",所以,课文题目叫“爬山虎的脚”,而不是叫“爬山虎的卷须"。

板块二:图文结合,认识爬山虎的脚1.认识爬山虎的脚(1)【板书:样子】有三位同学读了课文后,把爬山虎脚的样子画了下来。

三张图中,只有一张图画对了。

是哪一张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哪一张图画对了,打上勾;另两幅图哪里画错了,请你圈出来,再从课文里找找画错的依据。

交流:提示:为了把话说清楚,我们可以这样讲“课文中作者这样写_____________,但是第幅图上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第一张图:位置不对;颜色不对(在叶柄的反面嫩红色)第二张图:形状不对(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2)放大第三张图,引读。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1、《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物形状特点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脚的特点,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开课《爬山虎的脚》的教案,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

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

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初读检查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10《爬山虎的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爬山虎的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作者通过长期、连续、细致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墙的,并用细腻传神、生动准确的文字做了介绍。

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的经典范文。

教师在教学时应引领学生先在品词析句中体会课文传神的表达,再发现表达背后的奥秘,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从而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萎”4个生字,读准“枯萎"以及多音字“曲”和“爪",正确理解“叶柄、触、巴、贴”等词语。

2.基于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画图、演示等方法,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3.通过图文对照、比较研读,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学习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产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墙的,体会作者语言描写的准确生动,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借助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导入:同学们,这一片绿绿的、爬满整面墙壁的植物叫作爬山虎。

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爬"。

你看,它能往墙上爬,还爬上了屋顶。

爬山虎之所以这么能爬,是因为它有脚。

你们在哪里见过?2.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师:你了解叶圣陶吗?(学生可能联系三年级学过的课文《荷花》,也可能联系童话《稻草人》)作者叶圣陶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还是一位语言艺术家。

他的作品的语言总是那么简练而准确。

让我们跟随叶老的文字,去认识爬山虎,去看看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

要求:(1)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边读边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读生字与词语。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叶、柄、触、巴”等10个生字,会写“巴、贴、变、脚”等13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疑问的语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

2.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对爬山虎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关注疑问句的语气。

3.学生分享初读感受,提出疑问。

(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理解爬山虎的位置和形态。

a.学生朗读第一段,理解意思。

b.教师提问:爬山虎生长在哪里?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2.学习第二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a.学生朗读第二段,理解意思。

b.教师提问:爬山虎的脚在哪里?它的脚有什么特点?3.学习第三段:理解爬山虎脚的变化过程。

a.学生朗读第三段,理解意思。

b.教师提问: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变化的?它为什么能爬得那么高?(四)巩固练习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爬山虎的特点。

2.学生用“爬山虎的脚”造句。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反思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图片展示、自由朗读、指导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爬山虎的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掌握重点知识。

4.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用“爬山虎的脚”造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2、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位置。

3、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4、结合观察发展学习的审美情操。

5、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具】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读课题,认识“虎”。

一、学习过程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脚?自由朗读。

2、精读重点段,抓训练项目过关。

3、学习写脚的样子:(第三自然段)⑴自读描写“脚的样子”部分。

⑵小组合作,分别找出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句并划下来。

⑶抽生读。

⑷出示实物练习说。

⑸演示并指导背诵。

⑹总结。

4、学第四五自然段:齐读后小组合作找出与“爬山虎”有关的动词。

抽生读,板书,触、变、巴、拉、贴。

上台演示,生评议,师引导,体会动词表达的准确性。

演示。

指导朗读、背诵。

齐读“脚的变化”部分.并说说有哪些变化.5、总结:3~5自然段分别讲什么?完整说说,围绕脚先讲什么?又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演示“叶子”部分,看后谈感受,指导朗读。

二、全文总结三、拓展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介绍它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3、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4、结合观察发展学习的审美情操。

【教学具】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1、创设审美情景,以为主导地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与主动。

2、教学设计分为四个大的环节:创设情景,审美欣赏—细致观察,建构新知—反馈操作,强化认知—形成评价,自我完善。

其中前两个环节是以教学讲授与演播为主,而后两个环节却是以学习的自主操作为主。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 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2 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出示谜语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学设计《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

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并齐读)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

(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

(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导书写难写字。

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

(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公开课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公开课

爬山虎的脚1、教学目标2、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并熟读。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理解动词,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是本课的难点。

2、教学过程3、谈话导入(1)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植物是由什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爬山虎,它还有脚,大家觉得奇怪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4、品词析句,解决问题(一)学习脚的特点观察特点(1)请同学拿出手中的爬山虎,观察手中爬山虎脚的位置,脚的形状和颜色。

(2)能把你观察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吗?(3)作者又是怎么描述的?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来。

你们觉得作者观察仔细吗?(4)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点拨写法(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在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

)同学们看老师的这段描写再对比书上的句子,哪个好,好在哪里?(2)学生说写法的好处:作者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教师点拨: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运用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图,你们认为爬山虎的脚怎么样?(二)学习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你们说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不引人注意,叶圣陶爷爷说他以前没有注意,可是他现在注意了,所以他知道了爬山虎脚的特点。

他观察的可真仔细,他不仅发现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还知道他是怎么往上爬的。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课文。

(1)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往上爬的吗?(2)你们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往上爬的吗?请看屏幕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爬山虎的脚学情分析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他们开始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

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重点: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难点:1、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 、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

(板书课题)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二、交流预习,理清脉络(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

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

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1.检查字词。

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嫩茎一顺儿漾起波纹触着墙痕迹蛟龙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三、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4.5句)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1)指名读。

(学生评议)(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

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

哪个词?声情并茂。

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

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四、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读文画句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二)读文画“脚”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 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

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色。

(说课文依据)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②画“脚”。

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

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

重点理解以下几点: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

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

咱们这样来读: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六、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2.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

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 ) ( ) ( ) ( ) ( )4.学生评议。

方案一:说得不对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弯触巴拉贴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

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1)放动画。

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什么?(2)给画面配解说词。

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就说什么。

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

(试说后指名说)(三)质疑问难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四)解决问题1. 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

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

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

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 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

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七、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板书:萎了牢固)(二)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八、回归整体,领悟方法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九、拓展文本,课堂延伸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十、作业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附:板书叶子美:嫩红嫩绿绿得新鲜匀称整齐爬山虎的脚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脚怎么爬:触→巴→拉→贴脚的变化:萎了牢固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