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数,找出这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倍数和因数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16÷2=85+6=1118-6=12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

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五年级上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

五年级上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

五年级上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五年级上第 1 课时倍数与因数》同学们,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索一个有趣又重要的概念——倍数与因数。

想象一下,我们正在举办一场水果派对。

桌子上摆满了苹果和橙子,其中苹果有 6 个,橙子有 12 个。

我们来想一想,12 个橙子和 6 个苹果之间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呢?这时候,倍数和因数就登场啦!12 除以 6 等于 2,这就说明 12 是 6 的 2 倍。

换句话说,12 是 6 的倍数,6 是 12 的因数。

那什么是倍数呢?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个整数就是另一个整数的倍数。

就像刚才的例子,12 能被 6 整除,没有余数,所以 12 是 6 的倍数。

再比如,我们有 15 个糖果,5 个小朋友来分,每个人正好能分到 3 个。

这就说明 15 是 5 的 3 倍,15 也是 3 的 5 倍。

因为 15 能被 5 整除,也能被 3 整除。

那因数又是什么呢?如果整数 a 除以整数b(b≠0) 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b 是 a 的因数。

比如说,18÷3 = 6,那么 3 和 6 就是 18 的因数。

同样,18÷2 = 9,2 和 9 也是 18 的因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因数和倍数,我们来做几道小练习。

假设我们有 24 个气球,要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分完没有剩余。

那么可能有几种分法呢?我们可以从 1 开始想,24÷1 = 24,所以 1 和 24 是 24 的因数。

然后 24÷2 = 12,2 和 12 也是 24 的因数。

接着 24÷3 = 8,3 和 8 是因数。

再然后 24÷4 = 6,4 和 6 也是因数。

所以 24 的因数有 1、2、3、4、6、8、12、24,一共有 8 个。

那如果要找出 36 的因数呢?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36÷1 = 36,36÷2 = 18,36÷3 = 12,36÷4 = 9,36÷6 = 6。

因数与倍数(集体备课)

因数与倍数(集体备课)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4年 2月20日教学课题五上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4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除尽和整除,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掌握能被2 和5 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与手段课件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1)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

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3、注意以下几点:(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第一课时:因数与倍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创设情境二、探索研究一、创设情境,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2)6÷5=(3)15÷3=11÷3= 1.8÷3= 24÷2=2.观察并回答。

问题:(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3.区别除尽与整除。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教案设计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教案设计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并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区分,因此要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以下两点:1.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5、3倍数的特征。

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什么?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班内交流。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

(板书重点知识)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发展。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04,630,22,78这五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2)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5的倍数。

(3)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们是3的倍数。

(4)根据质数的特征:“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可以看出79,31,83这三个数是质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授课课件第3单元:1因数和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授课课件第3单元:1因数和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

方法二 36÷1=36,36÷2=18,36÷3=12, 36÷4=9,36÷6=6。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1.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把这个数写成两个整 数相乘的形式,算式中每个乘数都是该数的因数。(2)列除法算式:用 这个数分别除以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它本身的所有整数,所得 的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这些除数和商都是该数的因数。
(2)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观察36的因数可以发现:36的因数共有9个,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A. 102 能告诉我们有什么奥秘吗?
B. 105
(1)列举法:成对列举。
C. 120
D. 150
用画图的方法表示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的不同摆法,更形象直观。
)。
同步练习
请你来填一填。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36÷4=9,36÷6=6。
18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因数是( )。
105 C.
(2)2的倍数有:2,4,6,8,…,96,98,100。
江苏版数学五年级(下)第3单元
(1)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第2课时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P32~33)
同步练习 按要求填一填。
1.在10—20的数中,偶数有(10、12、14、16、18、20); 奇数有(11、13、15、17、19)。 2.64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里填(0 )。 3.一个两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样的两位数 最小是(10 ), 最大是( 90 )。
同步练习 动手试一试。 从0、6、7、8、四个数字中选出3个数
一个两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样的两位数最小是( ), 最大是( )。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以便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接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第一单元第1课《倍数、因数》大单元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1课《倍数、因数》大单元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单元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数、奇数和偶数、质数(素数)和合数。

2. 知道2,3,5的倍数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4. 学生在认识自然数、整数、奇数和偶数、质数(素数)和合数、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初步形成数感,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并能进行初步的抽象思考。

5. 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知道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感受事物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1.倍数、因数第1课时倍数、因数学习目标:1.认识倍数、因数,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一个数倍数、因数的特点。

2.能根据因数、倍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3.了解相关数学的趣味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讲故事引入主题图,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孩子们听过韩信点兵的故事吗?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出示第1页主题图)这就是韩信点兵图,从这幅图上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能列式解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36 36÷2=182.让学生根据所列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新课1.认识自然数,界定研究范围(1)认识自然数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刚才列式时所用的数都是些什么数?你还知道哪些数是整数?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像0、1、2、3、4、9、18、36……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

(2)认识非零自然数你知道哪些数是非零自然数?引导学生说出除零以外的所有自然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难点: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和例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邀请了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的人数是2的倍数,那么小明至少要邀请几个朋友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如数字12。

人教2022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教案】

人教2022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

主要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其中,重点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难点是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教科书坚持精简理论概念和分散难点的处理方式,精简了整除、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等概念。

首先用除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本质意义,领悟到这两个概念反映了整数除法中余数为0的情况;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科书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本单元内容是后续学习约分、通分、公因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如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从认知方面,学生的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的知识。

但是本单元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概念又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

1.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同时结合具体的例子降低难度,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结合除法算式,抽象概括出“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共同属性,在感悟“整除”的基础上理解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内涵。

五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因数与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因数与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因数与倍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

2.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概念和实例。

3. 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因数与倍数现象。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总结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4.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理解。

5.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6.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精神。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解决、讨论分享等环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引入因数与倍数概念,讲解相关定义,举例说明。

2. 第二课时:练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教案(正式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教案(正式稿)

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例1、2、3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前思】:例题教学时着重处理好几个环节,一是在用12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拼出的图形和列出的乘法算式有较为充分的感知;二是在介绍因数和倍数时,要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清晰的说明每两个数之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三在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结合另两道算式中的数进行表达。

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找一找有相等关系的词语一、导入出示一组相对关系的词语,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什么。

再出示两个数,5和20,你们也用两句话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吗?明确:要有关系必须有两个量,不能单独说。

二、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教学例一。

谈话:那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我们还要从最熟悉的事物研究起。

请学生拿出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每种拼法都在下面用每排的个数相乘的算式表示出来。

2.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拼法及算式。

教师板书乘法算式。

3.谈话:以4乘3等于12为例,4、3与12有什么关系?4乘3等于12,我们就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列举、归纳、概括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因数与倍数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因数与倍数1.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第二课时:探索因数与倍数的规律1. 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 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 发现因数与倍数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应用因数与倍数解决问题1. 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课时:巩固练习1. 巩固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探索并发现因数与倍数的规律。

2. 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

3. 采用列举、归纳、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 1 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 2 教学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 3 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教材在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实际情景,直接给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看、去思考,而不再是时时处处都依靠生活阅历来帮助理解。

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也是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在生疏倍数和因数以及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加强探究力量和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三〕学习目标1.结合对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正确推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究力量,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四〕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五〕学习难点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口算12÷28÷330÷619÷79÷526÷820÷1021÷2163÷9〔2〕请依据计算的结果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

〔二〕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在整数除法中,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问题探究(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①理解分类标准出示课前口算题目。

师:你们是怎样分类?预设 1:〔分类标准:有余数和没有余数〕①12÷2=6 9÷5=1.8 26÷8=3.25 20÷10=221÷21=1 63÷9=7 30÷6=5②8÷3=2......219÷7=2 (5)预设 2:〔分类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①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②9÷5=1.8 26÷8=3.25 8÷3=2......219÷7=2 (5)学生汇报后,比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引导分析预设 2 的分类,为什么商是小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归为一类?9÷5=1.8 也可以写成9÷5=1……4。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第31-32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9×4=36(人) 5×7=35(人)师:9×4=36,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板书:倍数与因数)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学生口述练习。

导入新课: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二、探索新知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25×3=75 25×4=100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75是25的倍数,100也是25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25也是100的因数。

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2)强调: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75÷25=3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你写我说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

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找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2、找7的倍数: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案设计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案设计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及性质。

2.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因数与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及性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验因数与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因数与倍数的基本知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数与倍数的性质,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因数与倍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沟通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正式教材,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支持材料。

2. 案例题库:收集和整理一些与因数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上的案例分析。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动画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复习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同桌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

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要求学生看算式模仿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倍数,再指名多位学生说一说。

(如果交流中出现除法算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除法算式说一说因数或倍数关系)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体会因数和倍数关系。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交流:根据6×2=12可以怎样说?(指名多人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根据12×1=12呢?要求学生看后两个算式集体说一说因数和倍数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说一说
通过练习巩 固学生的课 堂所学,进 一步发展学 生的思维, 教师也可以 通过练习, 考察学生对 本节课知识 的掌握情况 。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
巩固 做”。2.完成教材第7页 第1题。 练习
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思考,请四名同学口述每 一小题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科:数学
课题
授课班级:
教师姓名: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授课时间:
学习 这节课首先利用整数除法中,根据商的不同情况把整数除法分成两类,其中通过整数除法中商是整数且没有余 内容 数这样的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意义及其 分析 关系的理解。
学情 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并且知道整数除法中,有的算式能整除,有的不能整除,通过整数除法中整除 分析 的算式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板书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 反思
为新的学习 知识做铺垫 。
探究 新知
针对本节课 组织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独立分 的知识点进 类,互相交流,指名汇报。 第一类是商是整数的算式;第二类是 行集中探讨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用a÷b表示两 商不是整数的算式,有的有余数,有 和练习,教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 个数相除,在什么条件下a能被b整 的商是一个小数 师通过巡视 除? 思考后概括:1.a和b都是整数。2.商 和适当的参 通过上面的思考,同学们知道上面 必须是整数而数。3.b不能为0。 与帮助学生 的两个数a和b是什么关系吗? 解决探究中 的疑问。
知识与技能;
教学 过程与方法;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 施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 施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那么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 同学们喜欢看《熊出没》 系? 吗?(出示画面)这部动画 同学们,在生活中不仅人与人存在 着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 兄弟关系 片主要讲的是熊大和熊 师生关系 在着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二,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起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 新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汇报结论:在 整数除法中,如果数a能被数b整 除,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 教师:那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第一 类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 的倍数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a是b的倍 数,b是a的因数”是在a能被b整除 的条件下说的。同样,乘法和除法 之间存在着互逆的关系,b×c=a, 在a、b、c都是整数的前提下,b、 c都是a的因数,a是b和c的倍数。 教师强调: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关 系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为了方 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 所说 的数都是指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板书:在 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 余数,那么被除就是除数和商的倍 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