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3. 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
4.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科学概念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教材导学: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其他研究资源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究。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 引导学生讨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科学的实践过程。
第二课时: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1. 导入活动回顾上节课讲解的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小型科学实验。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课时: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进行的实验。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记录科学实验的数据。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需要观察和记录数据的科学实验。
第四课时: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1. 导入活动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科学观察和数据记录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讲解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方法。
PEP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PEP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EP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物质存在的形态和变化课时1主题:探究物质的各种形态- 研究目标:- 了解事物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物质的形态特征;- 掌握液体、气体、固体的形态特征;- 能够将常见物质分类为液体、气体或固体。
-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和描述物质探究物质的形态特征;- 液体、气体和固体的形态特征;- 将常见物质分类为液体、气体或固体。
- 教学活动:- 学生观察不同的物质,描述物质的形态特征;- 操作实验:观察不同的物质,探究液体、气体和固体的形态特征;- 分组活动:将常见物质分类为液体、气体或固体。
-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水、纸巾、泥土等;- 图片或实物:水、盐、铁钉、纸张等。
- 评估方式:- 学生观察和描述的准确性;- 分组活动的分类准确性。
课时2主题:物质的变化- 研究目标:- 了解物质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 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变化。
- 教学内容:- 物质的状态变化;- 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变化。
- 教学活动:- 学生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指导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讨论和解释实验结果。
-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水、冰、火、物质样本等;- 图片或实物:水、冰块、冰淇淋、水蒸汽等。
- 评估方式:- 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的解释能力。
课时3主题:物质变化的征兆- 研究目标:- 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一些征兆;- 能够通过观察物质变化的征兆来判断化学变化。
- 教学内容:- 化学变化的征兆;- 通过观察判断化学变化。
- 教学活动:- 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变化征兆;- 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记录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分组讨论和分享观察结果。
-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水、酒精灯、木屑,试管等;- 图片或实物:氧气、火焰、水蒸气、酒精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带三维
目标)
导入环节
目标任务
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大气成分的组成。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体系,能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需要通过导入环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过程
目标任务
1. 研究了解大气中的组分;
2. 知道大气的主要组分是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了解它们在大气中的比例;
3. 掌握三种气体的颜色和气味特征;
4. 能够用简易仪器进行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学法建议
通过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到大气成分的组成和测定方法。
拓展应用
目标任务
1. 研究如何避免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知道人类为什么要运用科学知识守护地球家园。
学法建议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看小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大气
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大气的组成和测定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简单仪器进行测定;
3. 情感目标: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好惯。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大气的组成和测定方法有了进一
步的了解,并且了解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学习中,希
望可以进一步深入科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全)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上学期的科学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课程安排
第一课:天气与气象观测
-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 研究气象观测的方法和工具
- 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实验
第二课:力的作用
- 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 掌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 进行简单的力的实验和观察
第三课:光的传播
- 研究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 进行简单的光的实验和观察
第四课:生态保护
-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方法和措施
第五课:水的循环
- 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原理
- 研究水的净化和资源利用
- 进行简单的水循环模拟实验
第六课:物质的性质
- 掌握物质的固定和可变性质
- 研究物质的常见变化和反应
- 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和观察
教学方法
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观察、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注
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将进行日常课堂观察、实验报告评定和小测验等形式的评估。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将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的大致内容和安排。
详细的教案
将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进行编写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有效性和学
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
植物生长条件研究
研究步骤
1. 将植物幼苗分别种植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 件。
2. 使用光照强度计测量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植物生长条件研究
3. 使用土壤湿度计测量不同土 壤湿度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4. 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 状况,包括株高、叶面积、叶绿
动物适应环境案例分析
案例一
蚂蚁的觅食行为。蚂蚁能够根据 周围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觅食 策略,如改变路径、寻找新的食
物来源等。
案例二
蝴蝶的迁徙行为。蝴蝶能够根据 季节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
以寻找更适合的生活环境。
案例三
蚯蚓的土壤改良行为。蚯蚓通过 吞噬土壤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 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为植物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或离子。
05
地球运动与宇宙探索启蒙
地球自转和公转现象解释
1 2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导致昼夜交替 现象。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形成四季变化。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二者相互影响,共同 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和季节变化。
月相变化规律揭示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教学 和在线学习,打破了地域和时间 限制。
无人驾驶
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车辆自 主导航和行驶,提高了交通效率 和安全性。
医疗科技
远程医疗、智能医疗设备等技术 的应用,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
了更高效、准确的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物质溶解性测试
实验目的
通过测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理解溶解现象和溶解度的概念。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验证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科学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学的特点。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过程。
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物质,让学生分析其组成。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2.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措施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章:简单机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对机械世界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原理:杠杆、滑轮、斜面2. 简单机械的应用:工具、机械装置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让学生了解其原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简单机械的特点。
3. 开展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
第五章:人体的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对人体奥秘的探究兴趣。
五年级科学人教版教案
五年级科学人教版教案【篇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一:《动物的生长和变化》【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变化,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2. 观察和描述一些常见动物的生长过程;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不同动物的生长过程;3. 实际动物标本或模型;4.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动物是如何生长和变化的。
2. 教师通过演示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蝴蝶、青蛙或其他动物的生长过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讲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如蝴蝶的四个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三、实验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生长观察实验。
2. 学生可选择一种小动物(如豆虫、蚯蚓等),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包括外观的变化、行为的转变等。
3. 学生可采用绘画、拍照或写日记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常见动物,共同研究和讨论该动物的生长过程。
2. 每组用海报或展板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给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
五、巩固提高(15分钟)1. 提供一份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动物生长和变化的理解。
2. 纠正学生的错题并进行讲解。
【学生作业】1. 完成动物生长观察实验报告,包括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
2. 完成小测验。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动物,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邀请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介绍更多有趣的动物生长和变化的知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美版)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教学目标: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
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1.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2.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3.学生讨论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五、板书设计:六、课后反思: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教学目标:1.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计划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三、猜测实验结果让学生猜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发生变化可能要多长时间,几天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即时发现变化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五、板书设计:六、课后反思: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课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 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书:《五年级科学上册》Unit 1:生物与环境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物的特征和生物界的分类;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掌握生物对环境的依赖与适应。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生物界的分类a. 使用特征词语描述生物b. 认识生物的五大界c. 认识人类将动植物分在不同界的原因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a. 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空气、水、土壤)b.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3.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与适应a. 生物的对空气、水、土壤的依赖与适应b. 生物对光线、温度、湿度的依赖与适应教学步骤:课时一:导入: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描述生物的特征。
步骤:1.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生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特征词语。
课时二: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五大界。
步骤:1.以动物群落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分类。
2.介绍生物的五大界,并解释为什么人类将生物分在不同界中。
3.活动: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归类生物为不同界。
课时三:导入:通过实验与观察,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步骤:1.通过实验展示生物对空气、水、土壤的依赖。
2.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课时四:导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步骤:1.提供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生物的适应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光线、温度、湿度的依赖与适应。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生物的适应特征。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2.检查学生对课堂案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生物的调查报告。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与呼吸2. 动物与植物2.1 植物的生长2.2 动物的适应性3. 电与磁3.1 简单电路3.2 磁铁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简单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动植物的适应性、电路的连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2. 学具:显微镜、植物样本、电路元件、磁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的奥秘:以雨、雪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
植物的生长: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简单电路:以生活中的电器为例,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水的奥秘: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植物的生长: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简单电路:讲解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及作用。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水的奥秘:绘制水的三态变化图。
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样本,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简单电路:动手搭建简单电路,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水的蒸发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分析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植物种植:体验种植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磁铁的性质:探索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奥秘: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实验。
2.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实践。
3. 简单电路: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实验现象。
4. 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4、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能描述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内容: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颜色,物体的大小,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观特征。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特点,并讨论物体的用途。
-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对物体用途的理解程度。
第二单元:物体的材料与用途*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材料和用途,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材料,了解材料与物体用途的关系。
* 教学内容:物体的材料,物体的用途,材料与用途的关系。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材料和用途。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物体,并推测它们的用途。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的用途,并讨论材料与用途的关系。
-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研究它们的材料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物体材料的辨别和用途的理解能力。
(以下类似,省略其他单元的内容)第六单元:昆虫的生长*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教学内容:昆虫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长变化。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 探究: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拓展:让学生研究其他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昆虫生长过程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总结本文档为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的全套内容。
教案以观察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材料和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
格式教案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
第一课:物质是各种原子组成的
教学目标
- 了解物质由各种不同的原子组成
- 能够辨别物质的不同性质
教学重点
- 物质由不同原子组成的概念
- 物质性质的辨识
教学步骤
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各种物质,引导他们思考物质的组成
2. 介绍原子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讲解原子的概念和特点
3. 物质的组成:解释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4. 物质性质的辨识:通过实验和观察,教学生如何通过物质的性质来辨识不同物质
5. 小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和重点,鼓励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
教学资源
- 物质样本:水、盐、铁块、糖等
- 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二课: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教学目标
- 理解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 掌握物质由原子组成的原理
教学重点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 物质由原子组成的原理
教学步骤
1. 复:通过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课的主题
2. 原子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大小和数量
3. 原子的组成:解释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原理,并通过示意图展示
4. 物质的基本单位:通过举例说明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基本单位
5. 小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和重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资源
- 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
- 举例:氢、氧原子的示例
单元二:生物相互关系
(以下部分省略,总共800字以上)。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命与健康
课时一:生命来自哪里
教学目标:
-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 探究生命的发展过程;
- 认识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
- 什么是生命;
- 生命的基本特征;
- 生命的起源;
- 生命的发展过程;
- 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教学重难点:
- 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概念理解;
- 生命的发展过程的探究。
教学准备:
- 课件: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 视频素材:展示生命的发展过程及地球上生命的分布情况。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探究和
思考。
2. 提问:通过问答形式,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
理解。
3. 讲解:使用课件,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知识点,并
解释相关概念。
4. 探究:观看视频素材,探究生命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
5. 讨论:小组讨论生命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并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对于生命发展的重要性。
课时二:人体呼吸系统
(省略其余课时内容)。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套(表格式)
伏打电池
第七课时
电的产生和电池的制作与使用
风筝大赛
第八课时
风筝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套(表格式)
生物
教案标题
课时
知识点
熟知水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
水的来源和使用
葡萄实验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课时种子植物的生长牛奶中的惊喜
第三课时
勾兑牛奶的过程和原理
植物和光
第四课时
光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的生长
大自然中的“医生”
第五课时
小动物和大自然的关系
生活中的细菌
第六课时
细菌的普遍存在和防治
神奇的蚕丝
第七课时
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生产与应用
生物群落
第八课时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物理
教案标题
课时
知识点
投影仪小手
第一课时
投影仪的原理和使用
能源日
第二课时
能源来源和分类
色彩与光
第三课时
颜色和光的基本知识
闪亮亮的电
第四课时
电的种类和使用
摆的摆
第五课时
物理摆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合理使用家用电器
第六课时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数据收集与分析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动物行为变化与 环境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动物行为与环境 适应性的关系,理解自然选择对动物 行为的影响。
04
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 味、状态、密度、硬 度等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 系:如金属导电、塑 料绝缘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酸 碱性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 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 精神。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 重科学事实和证据,注重实验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0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条件下开始萌发,长出根 和芽。
幼苗生长
幼苗在阳光、水分和养分 的滋养下,不断生长壮大 。
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03
地球与宇宙科学
下册将探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等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
题。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册学习,我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 学的基础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蚂蚁、蜜 蜂、猫等,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日常行 为,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
绘制动物行为记录表,记录观察日期 、时间、动物种类、行为类型等信息 。
观察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借助放大镜、录音 设备等工具,详细记录动物的行为特 征。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1教学内容:古诗《西湖二首》教学目标: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大明湖景观。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才学情分析:该诗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该湖也很美诱引学生一睹为快,利于学生细细学习。
教学难点重点: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学方法:欣赏学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具:光盘、资料卡、投影仪教学过程:1、教学“诗画览胜”部分,师生共同学习《西湖二首》古诗的诗意,领略古诗语言的魅力。
重点讲解“蓬瀛、桴、槎、旷荡”等词语。
2、学生自学“温馨点击”部分。
(1)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学习。
(2)教师帮助学生对景色特点产生一些理性的认识。
3、学习“活动广角”部分(1)教流学生对景点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关济南大明湖的资料,比一比,谁搜集的最多最丰富。
4、总结评价阶段(1)生自我总结,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2)师表扬积极发言的优秀学生。
板书设计:大明湖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埀影入晴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影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
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建筑物中的形状》 (2)第一单元第2课《什么形状更稳定》 (5)第一单元第3课《谁的承受力大》 (10)第一单元第4课《建桥梁》 (13)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材料》 (17)第二单元第3课《把雨水挡住》 (20)第三单元第1课《建房用的机械和工具》 (22)第三单元第2课《杠杆是怎样工作的》 (25)第三单元第3课《滑轮和轮轴》 (29)第三单元第4课《齿轮的作用》 (32)第三单元第5课《巧用斜面》 (35)第三单元第7课《综合活动》 (44)第一单元第1课《建筑物中的形状》1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重点难点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
集中话题: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2【导入】二、探索和调查: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4、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教师提醒: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为什么?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5、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6、学生讲述方法。
教师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呢?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8、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9、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10、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提问: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呢3【练习】三、回顾和解释:1、出示书上的图画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板书设计】折形状第一单元第2课《什么形状更稳定》1教学目标1、学生在动手拼制各种形状模型的活动中直观地认识到三角形是最稳定的。
2、要求学生加固“不稳固”的模型,进一步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最稳固。
3、辨认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初步运用这个原理。
2重点难点在做中找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并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动手操作使其他不稳固的图形也变稳固。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1、激趣—参观形状王国引入:今天老师想带孩子们一起去参观形状王国,好吗?创设情境:欢迎来到形状王国,我是形状王国的国王。
我们形状王国的人可多了,小朋友们都认识这些形状吗?(课件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学生辨认形状师:孩子们可真聪明,我们形状王国的国王也知道了。
2、第一关:拼一拼课件播放声音:我们形状王国听说你们班的孩子们可聪明了,新年快到了,咱们王国决定举办一次“创关游园”活动。
只有爱动脑、爱动手、勤发言,守纪律的孩子才能顺利闯关。
(课件出示:第一关及要求) 同时还要考考孩子们有多聪明,闯关次数多,得五星最多的小组,国王将有一份特殊的礼物。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问:孩子们想得到这份礼物吗?国王都提了哪些要求?生:爱动脑、爱动手、勤发言,守纪律,而且闯关次数要多。
师:孩子们听得可真仔细,希望大家都能遵守好这几点要求。
孩子们,准备好闯关了吗?要求:现在请小组分工合作,在桌上的袋子里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长短不一的泡沫条和大头钉,请孩子们按袋子上形状的颜色每人拼出一种形状来。
(注意:在用大头钉的时候,要将泡沫条的两端将大头钉从上往下地完全按下去,一定要小心,不要扎到手或者眼睛。
)师巡视(课件播放音乐:欢乐时光)师:恭喜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一关(师在黑板上为每一组加星)3、第二关:猜一猜(课件出示:第二关)师:猜一猜这些形状中哪种形状最稳固?(课件出示:表格)请小组商量把你们猜测最稳固的形状,画上勾把它选出来填写到“我的猜测”一栏里。
我的猜测实验结果(学生举手示意选择的图形,老师点数,全班汇总填写在表格里。
) 师:到底哪种形状最不容易变形,最稳固呢?只有通过我们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能找出它来?师示范:请孩子们任意拉动这些形状的两个对角,然后上下或者左右的拉动,看看谁最稳固,没有变形。
然后把你的实验结果填写到表格中“实验结果”一栏里。
(生填,师巡视。
)问:孩子们,找到答案了吗?生:我发现三角形最稳固,其他图形一拉就动了,形状也变了,只有三角形一点都没有变。
全班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进行现场拉动,使全班观察到实验结果。
(师请拉动三角形的小朋友起立,现场示范它的稳固性) 问:最稳固的形状是谁呢?(生答三角形)师:恭喜孩子们再次闯关成功(师在黑板上为每一组再加星)师:咱们给最稳固的三角形也奖励一颗星,好吗?课件出示:给最稳固的三角形加一颗星4、第三关:做一做师: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连续通过了两关,咱们的第三关也会越来越难,孩子还有信心吗?(课件出示:第三关)问:只有三角形一个稳固可不行,国王希望其它形状也能象三角形一样稳固,孩子们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其它的形状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强调只讨论,不动手)实验现象:A、把大头钉钉紧一点B、在形状模型上增加大头钉C、在形状模型上增加长短不一的几条泡沫条(有横竖加上多根泡沫条的,也有斜着加多根泡沫条的。
)分类上台展示,分成A,B,C三种类型拉动,相互观察。
引导生说:只加大头针行不通,当加泡沫条的时,只有当形状中出现一个三角形或者多个三角形时,拉动图形才会稳固,否则,还是不稳固。
小结:只有三角形是最结实,最稳固的。
5、第五关:找一找师:你能找出三角形藏在那里吗?观赏生活中一些实物图片(课件出示:自行车架、电杆顶部、屋架,凳子……)问:仔细观察,你能找出这些物体藏着的三角形吗?(学生上台笔划出找到三角形)这些三角形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加固物体,不容易变形。
)问:请孩子们大声的告诉我,什么形状最稳固呢?生:三角形。
6、小结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请孩子们下课以后在教室里和家里再找一找三角形还藏在什么地方,好吗?同时彭老师也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三角形稳固,扎实的精神。
最后形状王国的国王也要选出刚才最能干,最爱动脑,得五星最多的小组得到这份特殊的礼物。
第一单元第3课《谁的承受力大》1教学目标1、了解柱形的特性及其在建筑上和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拱形的特性及其在建筑上和生活中的应用;3、初步认识薄壳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归纳等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3重点难点1、柱形和拱形承受力的实验操作;2、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出实验结论;3、让学生初步明白圆柱和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科学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物中常见的立柱,认识建筑物中常见的几种柱形,初步感知柱形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并猜一猜:圆柱和棱柱谁的承受力大?(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科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认识科学结论需要实验验证的必要性,为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活动】活动1二、研究柱形承重的实验。
(一)出示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及方法。
(以确保各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能有序开展)(二)各组做实验,师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用规格相同的纸张制作出棱柱和圆柱。
(第一、二组做三棱柱和圆柱,第三、四组做四棱柱和圆柱,第五、六组做五棱柱和圆柱,第七、八组做六棱柱和圆柱,这样做几种不同的棱柱与圆柱承重的对比实验,有利于归纳出结论)2、分别用棱柱和圆柱做承重实验,测出它们各能承受几块小方块,并作好记录。
(三)各组汇报实验情况,师记录。
(培养学生的整理、表达等能力)(四)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圆柱的承受力比棱柱的大。
(五)了解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活动】活动2三、研究拱形承重的实验。
(一)认识拱形。
通过建筑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拱形。
(二)设疑激趣,提出:使用拱形仅仅是为了美观吗?拱形是不是也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认识科学结论需要实验验证的必要性)(三)出示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及方法。
(以确保各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能有序开展)(四)各组做实验,师巡视指导。
1、搭建平面桥,测出其能承重几颗回形针,并作好记录。
2、用和搭建平面桥同样规格的材料搭建拱形桥,测出其能承重几颗回形针,并作好记录。
(注意桥墩不变)(五)各组汇报实验情况,师记录。
(培养学生的整理、表达等能力)(六)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拱形的承受力比平面形的大。
(七)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作业】拓展介绍薄壳结构及其在建筑上的应用。
你能想办法证明薄壳结构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吗?(设置疑问,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后续思考及探究欲望)第一单元第4课《建桥梁》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观察认识到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通过学生亲历两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增加,而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
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既大胆假设又细心求证,从而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2.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2学情分析一号材料:垫圈,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2、4、8厘米宽)、记录表、课件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2、4张)实验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