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中国史学史》 马工程
2019年已出版20种马工程教材培训课程目录
17
当代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选修)、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等
13
外国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流派、西方史学理论与流派、西方史学史与史学名著导读
14
商法学
商法学、公司法、保险法、证券法、金融法、破产法等
15
世界经济史
中外经济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外国近代经济史、外国近现代经济史、外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史、中外经济史等
1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019年已出版20种马工程教材培训课程目录
序号
课程名称
对应课程
1
管理学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导论、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导论、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管理理论与实践、管理通论、管理通识、管理学导论、管理学概论、管管理学理学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及实务、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基础与应用、管理学理论精要、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管理学理论与应用、管理学通论、管理学原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管理学原理与应用等
2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专题、教育学原理与应用、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当代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原理、教育学导论、现代教育学
3
艺术学概论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但是,所交上来的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却错误百出。在这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只有1篇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 14篇有20%~40%的错误,而其余25篇则 有超过40%以上的错误。而且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在这些“观察记录报告”中,有 半数以上的报告中有10%以上的情节纯属 臆造。
A E DC B
※客观过去是不变的,但史料的形成与整 理带有主观色彩,对史料的解读与综合也 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因此,历史著述通 常是两次“主观什么化是历”史的《史产学概物论》。马工程
六、讨论
请先阅读下列资料:
心理学家W.H.乔治在20世纪30年代曾 经报道过一个实际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 被之后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广泛地引用来 说明观察的易谬性。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哥廷根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从门 外冲进一个人,其后面又追着一个手里拿 着手枪的人。两人正在屋子的中央混战时 突然响了一枪,两人又一起冲了出去。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问题:
相对于客观过去而言,史料只是冰山之 一角,并且从上面的例子看,即便训练有 素的学者亲身观察记载的史料都充满错误, 而史学家又只能依靠史料来工作,因此, 历史真相是不可能得知的。请就此谈谈你 的看法。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注意: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加深认识,训练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6 《明史》:兴宗、睿宗虽未尝身为天 子,而尊号徽称典礼具备,其实有不容泯者。 史者所以记事也,记事必核其名与实。曰宗 曰帝者,当时已定之名,名定而实着焉矣。 爰据《元史》裕宗、睿宗列传之例,别为一 卷如右,而各以后附焉。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7 《明史》: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 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 璹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 历。日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至于起居注 之说,亦专以甲子起例,盖纪事之法无逾此 也。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法国乡村史》、《会魔术的国王们》、《历史 学家的技艺》等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2.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性的科学。
教材关于“历史学”的定义是在唯物史观 指导下的定义。 ※ 此处的“历史”同样指人类史。
这同样表明,历史并非研究“过去”。 ※ “矛盾运动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过程,就意味着关注时间性变化。而 “矛盾运动”则意味着辩证法。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 “规律性” 表明历史是客观的,它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能为人们所认识,这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讨论:
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反对历史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为历史是思想 的产物。下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对意 大利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历史思 想的一段介绍,请先阅读,然后讨论。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什么是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什么是历史学
一、历史学的对象是人类史 1.马克·布洛赫:历史是研究时间中的人 的科学。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人们有时说,历史是一门有关过去的 科学,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很不妥当。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柯林武德(R.C. Collingwood)《历史的观 念》:历史学是一种研究或探讨。科学是要 把事物弄明白,在这种意义上,历史是一门 科学。历史学是作什么用的,我的答案是, 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二、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1.历史学的根本特征 ※以史料为基础,但史学不只是史料学。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11第十一章 《中国史学史》 马工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一、毛泽东论历史研究与史学发展及其理论 意义
• 第一,从宏观上重视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阐释 和运用。
• 第二,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和方法及具体运用。 • 第三,关于学术、文化、艺术的民族性和中国化的问
题。
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变成中国的。鲁 迅的小说,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 它是中国现代的。
• 第三,对相关历史理论问题的讨论,还是一次将研究视角扩展 到中国史之外、是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一次大规模尝试。
• 第四,运用跨学科方法对历史进行研究和解读,也在讨论这些 重大历史理论问题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
• 第五,在讨论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如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古史分期问 题讨论、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问题 讨论的开启者,翦伯赞、吕振羽等老一辈史家在其中的作用也 举足轻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的新气象
•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摆脱了教条化和公式化的 错误倾向,强调研究工作要从历史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和原 则出发。
• 对唯物史观的重新理解还使人们认识到,唯物史观并不能包括 历史学自身的所有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指导认识社会、认识历史的基本理论,并不只是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
• 刘大年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其历史 必然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二、关于历史学的理论建设
• 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提出了历史学的理论建 设问题。
• 《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 (齐鲁书社1983年版) • 刘大年《论历史学理论研究》 • 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 • 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历史编撰中的叙事和议论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三、历史著作的文字表述
1. 准确、流畅、典雅 历史著作是以叙事为特征的,对其文字 表述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准确 这是最主要的一点,即能贴切地 说明历史事物与历史过程以及作者的见解。 现代史学会用到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与理 论,更要讲究准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畅
文字要通顺流畅。现在许多史学论著 受到外语表达的影响,读起来很拗口、很 艰涩,这种“翻译体”表达不符合汉语规 范,要尽量避免。其实,好的翻译作品读 起来也是非常流畅的,如费孝通所译《文 化论》。
(1619—1692)
王夫之, 字而农,世称“船山先生”。明 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著有《周易外 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 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 《思问录》、《老子衍》、《庄子通》、《读 通鉴论》、《宋论》等。
2.“于序事中寓论断” 3.中国传统史学中的解释
※与史论差不多同时产生 ※沿着两条道路发展
○直接对客观存在的历史运动进行解释 ○针对有关历史撰述发表历史解释性的意 见和见解 。
4.西方史著中的议论与解释 ※夹叙夹议 西方史学从一开始就未曾通过某种形式把
作者的议论与叙事严格区别开来,而是夹 杂在叙事之中。
※解释 ○西方重视解释的传统 ○20世纪新史学对解释史学的强调
讨论:
历史学家在叙事时,即便不直接表述, 肯定也要把某些事情作为原因或开端,把某 些事情作为发展,某些事情作为结局,这样 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但把哪些事 作为开端或原因,哪些事作为发展,哪些事 作为结局,不同历史学家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这种选择就暗含了他对历史的解释(例如, 正史中叙述某位开国皇帝时,往往会叙述他 出生前后的种种奇异状况,编纂者以这种奇 异来说明出生者非同一般,现代历史学家则 不会叙述这些事情)。因此,单纯的叙事是 不存在的。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3.自然史与人类史有着内在联系
※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创造自己 的历史的。
自然环境指位于一定气候带的土地、 矿藏、气候和动植物资,也包括人们生 存和生活的整个生态环境。这些自然条件, 是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对象和劳 动环境。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3. 讨论总结: 1)古汉语中无“历史”一词 2)古汉语中“史”的涵义 ※官名 ※史书 ※史学 ※史家 ※史事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4. 西文中的历史
“历史”一词的希腊语为“ἱστορία”,原义 为“调查、探究(而获得的知识)”。
李大钊《史学要论》:“历史”在英语为 History,在法语为Histoire,在义大利语为 Storia,三者同出于希腊语及腊丁语的 Historia,其初义本为“问而知之”;由是而 指把问而知之的结果写录出来的东西亦云, 遂有纪录的意义了。
※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历 史,不是所谓“精神”的产物。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
撰写的,作于1845—
—1846年。该书第一
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
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
2. 讨论:请说出下列材料中粗体字部分的 “历史”与“史”的涵义。 材料1《礼记·玉藻》(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 则右史书之。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2 裴松之注《三国志》:吴王浮江万艘, 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 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 句而已。 材料3 《北史》:道元第四弟道慎,字善季, 涉历史传,有干局。位正平太守,有能名。 迁长乐相。卒,赠平州刺史。
目录 《中国政治思想史》 马工程
◆第二节 李觏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 一、 天道观 二、 义利统一观与王霸并用论 三、 通变救弊之策 四、 均田安民、 地尽国用的思想 五、 “强兵” 之策
◆第三节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一、 五行说 二、 “变祖宗之法” 的政治主张 三、 “众建贤才” 的思想 四、 均平思想与理财主张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天人合一” 论 二、 “为万世开太平” 的社会政治理想 三、 恢复宗法与分封的思想主张
三、 “开眼看世界”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
一、 学以致用的经世思想 二、 兴利除弊的变革思想
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十章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 基督教文化的渗透及其影响
◆第二节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 一、 反清思想 二、 “小天堂” 理想及其实现举措
◆第四节 陆贾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 一、 以仁义为本的治国主张 二、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三、 “统物通变” 的政治调节思想
◆第五节 贾谊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
一、 总结秦朝速亡教训 二、 民本思想与 “倡四维”、 兴教化的主 张 三、 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节 枟淮南子枠 中的黄老政治思想
一、 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 二、 “法与时变, 礼与俗化” 的制度调 节主张 三、 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
◆第八节 唐甄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一、 “学即其政, 政即其学” 的思想主张 二、 对专制君主的反思 与批判 三、 “财用为生民之命” 的养民思想
◆第九节 戴震以批判理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一、 对理学的批判目 二、 “体民情”、 “遂民欲” 的政治理想
◆小 结
史料是历史编撰的基础 《史学概论》 马工程
顾颉刚的例子
材料时间
所述历史之时间
西周中叶《商颂》 禹敷下土方
鲁僖公《閟宫》
缵禹之绪
战国《论语》
尧舜禹
后人补入之《尧曰》 尧舜禹之关系
《尚书》
尧舜禹之更详
细事迹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排比可见,愈到后代,知道的古史 时间愈长,顾颉刚据此描述了古史的形成过 程,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传说的观点。
2.搜集史料的方法
※充分利用目录工具书 ○各种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国丛书综录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各种大型类书丛书的目录
四部丛刊、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 书、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近代中 国史料丛刊等。
养成经常到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随便翻 翻的习惯,就知道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目录工 具书了。
陈垣总结的“校法四则”
○对校 用同一种书较早的本子与其他本子 对读,遇有不同处,即注出来,其主旨在 校异同,不校是非。
○本校 以同一部书前后互证,指明其前后 文字或记载的异同,并进一步判断其正误。 ○他校 以其他有关的书籍对照本书。
○理校 凡无其他本子可以依据,或数本互 异,无所适从,就凭校者的学识,据理判 明其正误。
※无重大缺陷
如果某些重要材料无法获取,则要另外 选题。例如,要研究明清时期天主教在江 南传播的历史,如果没有条件看到外文材 料,则不能做。要做一篇关于清代蒙古的 博士论文,如果看不懂蒙古文材料,也不 能做。
※不要破坏材料的语境
○切忌断章取义
要注意材料的上下文,不能断章取义,更 不能只摘取有利于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正史类 包括正史、政书、实录等
20世纪前的西方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人类社会不是自发的历史过程,而是神 定的。上帝不仅创造了万物,而且也支配万 物,包括国家、民族和个人。《圣经》具有 绝对的权威,它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起源, 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成为中世纪欧洲 史学的理论基础。这样,历史研究的主要任 务,一改古希腊、罗马史学致力于对历史真 实的追求,而是对《圣经》和神学教义的诠 释。
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约56—120),古 罗马历史学家、文学家,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他继承并发 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 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波里比阿(Polybius)《罗马史》
亦称《通史》,由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开 始,主要叙述了公元前220—前146年间的历 史,共40卷。详细论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特 点,以及罗马打败迦太基、征服地中海东部 的原因,但完整流传至今的只有前5卷,叙述 到公元前216年,其他则以片断或引用的形式 存在于李维及普鲁塔克的著作中。波里比阿 在《罗马史》中提出了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 学方法,深化了希腊史家倡导的垂训史观, 主张“以史为鉴”。
《马可·波罗游记》
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 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 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 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 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 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 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 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 亚洲北部。该书掀起了一股东方热, 激发了 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20世纪前的西方 史学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史学
古希腊史学是西方史学萌生和最初的发 展时期, 它与后来的古罗马史学共同构 成了西方史学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阶段, 即古典史学阶段。古典史学的基本特征 是追求历史的真实。希腊文“历史” (ιστορια) 一词,原意是“通过对目击 者的调查, 获得事实的真相”。
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我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我国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等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如《诗经》、《楚辞》、李白、杜甫、苏轼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马工程文学常识马工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涉及文学创作、文学修辞等方面。
马工程在文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题材:马是古代我国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马的形象。
《离骚》中的“精卫衔来木,想见战则跃”就是马的形象。
2. 文学修辞:在古代文学创作中,马被用作修辞的具象化手法,“马不停蹄”、“马踏风而行”等常见的修辞手法都是基于马的形象进行构思的。
三、马工程与古代文学作品马工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丰富多彩,其形象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一些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马的形象:1. 《离骚》中的“精卫衔来木,想见战则跃”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马的高度赞颂。
2. 《红楼梦》中,贾宝玉乘马游幽的情节,生动展现了我国古代贵族的生活形态。
四、结语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马工程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它以特有的方式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修辞方面的独特魅力,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马工程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丰富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认识,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五、马工程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马在古代我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形象象征。
马工程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和奔放:马在古代代表了自由和奔放的精神。
马在草原奔驰、驰骋在战场上的形象,赋予了马以自由、狂放的艺术象征,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于自由、奔放精神的追求。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名单文学类专业《比较文学概论》对应课程: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导论、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专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通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外国文学史》对应课程: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概要、外国文学纲要、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史论、西方文学概观、西方文学概论、西方文学简史、西方文学、西方文学史、欧美文学、欧美文学史等《西方文学理论》对应课程: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入门、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简介、西方文艺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与思潮、西方文学理论导读、西方文学理论批评、西方文学理论入门、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等《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对应课程: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流派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等《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应课程: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对应课程: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论与批评史、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论等《文学理论》对应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理论、文学原理、文学概论专题、文学基本原理、文学理论关键词、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理论入门、文学理论与鉴赏、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原理入门、文艺概论、文艺学概论、文艺理论常识、文艺理论基础、文艺理论与鉴赏、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文艺理论专题、文艺理论专题研究、文艺学基础、文艺学专题、文艺学专题研究、文艺理论热点问题研究等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学概论》对应课程:考古学通论、考古通论、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基础,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欣赏、考古学引论、考古学原理、考古学专题讲座、考古与博物馆基础、考古与博物馆学、文物与考古、文物与考古概论等《中国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思想史、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儒.释.道—中国传统思想概说、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思想专题、中国思想论争史:从诸子争鸣到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史概要、中国思想史纲、中国思想文化、中国思想文化趣谈、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导论、中国文化思想史等《世界古代史》对应课程: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专题、世界古代史通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通史·古代、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中古史概论、世界中世纪史等《中国史学史》对应课程:中国史学史、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学史、中国史学简史、中国史学史(含史源学)、中国史学史与文选、中国史学史专题等《史学概论》对应课程:史学概论、历史科学概论、历史理论、历史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导论、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历史学概论、历史学科专业导论、历史学科专业导引课、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学入门导论、历史学通论、历史学专业导论、历史学专业概论、历史研究基础、历史与历史研究、历史哲学、史学导论、史学方法论、史学概论与史学史、史学基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入门、史学通论等《中国近代史》对应课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专题、近代史、近代中国八十年、近现代史、民国史、民国史话、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国近代史讲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近现代史通论、中国历史概论、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中国现代史专题、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专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应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当代、中国通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国史)、中国现当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等《世界现代史》对应课程: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世界当代史、世界当代史(1945-90年代)、世界通史·当代、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世界通史·现代、世界通史(现代),世界现代、当代史,世界现代史专题、世界现当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专题、战后世界史等哲学类专业《美学原理》对应课程:美学、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美学常识、美学导论、美学概要、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基础、美学基础原理、美学美育、美学入门、美学十讲、美学十五讲、美学通论、美学引论、美学原理与赏析等《中国美学史》对应课程: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概要、中国美学史纲要、中国美学史话、中国美学史专题、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国美学文化、中国美学专题、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等《西方美学史》对应课程: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基本问题、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概要、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思想史、西方美学通论、西方美学专题、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与美学、美学史、美学与艺术史、西方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国伦理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等《逻辑学》对应课程:逻辑、逻辑导论、逻辑的思想和方法、逻辑方法论、逻辑基本原理与实务、逻辑基础、逻辑基础与应用、逻辑理论与科学方法、逻辑入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与方法、逻辑思想与方法、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训练、逻辑学、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引、逻辑学概论、逻辑学基础、逻辑学基础与应用、逻辑学基础知识专题、逻辑学与逻辑思维、逻辑学与思维训练、逻辑学原理、逻辑与辩论、逻辑与表达、逻辑与科学、逻辑与论辩、逻辑与推理、近似推理、简明逻辑学、普通逻辑学等《科学技术哲学》对应课程:科学技术哲学、简明科学哲学导论、科技哲学导引、科技哲学概论与科学思维培养、科技哲学专题研究、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哲学导论、科学哲学通论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等《西方哲学史》对应课程:欧洲哲学简史、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导读、西方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发展史、西方哲学概论、西方哲学基本命题、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鉴赏、西方哲学精神、西方哲学流派及其反思、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概论、西方哲学思辨、西方哲学思想史、西方哲学通论、西方哲学引论、西方古代哲学史等《伦理学》对应课程:马克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常识、伦理学导论、伦理学概论、伦理学基础、伦理学及其应用、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伦理学入门、伦理学与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与运用、大学生伦理学等政治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思政教育学原理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对应课程:思想政治工作史、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中国革命史》对应课程:中国革命史等《地方政府与政治》对应课程:政府学、中国地方政府、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治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等《国际组织》对应课程: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学、国际组织学概论、国际组织研究等《当代中国外交》对应课程: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选修)、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等《政治学概论》对应课程: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新政治学概要、政治科学、政治科学原理、政治学导论、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说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政治学原理等《中国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概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西方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外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概要、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政治思想史等社会学类专业《农村社会学》对应课程:城乡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农村社会专题、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学等《人类学概论》对应课程:人类与社会、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方法、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导论等新闻学类专业《新闻编辑》对应课程:媒体编辑与媒体应用、媒体编辑实务、媒体策划与数字编辑、全媒体编辑、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新闻编辑、新闻编辑基础、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新闻编辑实践、新闻编辑实务、新闻编辑实验、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学实训、新闻编辑学实验、新闻编辑与排版、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编辑与商业评论、新闻编评等《新闻采访与写作》对应课程:当代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初级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策划、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写作、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写、高级新闻写作、高级新闻业务、基础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采写、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全媒体新闻稿写作训练、新闻采写实训、新闻业务综合实践、实用新闻写作、现代新闻写作、新闻(特写)采访写作、新闻(消息)采访写作、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报道、新闻采访基本知识与技巧、新闻采访基础、新闻采访技能实训、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采访实践、新闻采访实践课程、新闻采访实务、新闻采访实训、新闻采访实验、新闻采访写作、新闻采访写作实践、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与研究、新闻采访写作实务、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采访与法制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创新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新闻采访与写作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实验、新闻采访与写作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新闻采访与制作、新闻采访与专稿写作、新闻采访综合练习、新闻采写、新闻采写编、新闻采写编评实训、新闻采写编实验、新闻采写基础、新闻采写精要、新闻采写课程实习、新闻采写实践、新闻采写实务、新闻采写实训、新闻采写实验、新闻采写现场模拟及实践、新闻采写与编辑、新闻采写与评论、新闻采写与实践、新闻采写专题、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实务、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基础、新闻写作技能综合训练、新闻写作精讲、新闻写作课程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实践、新闻写作实践课程、新闻写作实务、新闻写作实训、新闻写作实验、新闻写作学、新闻写作训练、新闻写作艺术技巧、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写作与采访、新闻写作与评论、新闻写作指导、新闻写作专题、新闻学/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与采访、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专题新闻报道与写作、专题新闻采写、专题新闻写作、专业新闻采访报道、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新闻采写、专业新闻写作等《广告学》概论对应课程:广告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广告理论、广告理论和实务、广告理论与策划、广告理论与策划实务、广告理论与创意、广告理论与广告赏析、广告理论与实践、广告理论与实务、广告通论、广告通识、广告学导论、广告学基础、广告学基础知识及广告佳作欣赏、广告学及包装设计、广告学科导论、广告学理论与实务、广告学入门、广告学入门与作品赏析、广告学通论、广告学与广告策划、广告学与广告创意、广告学与广告实务、广告学原理、广告学原理及实务、广告学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广告学专业导论、广告原理、广告原理与策划、广告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原理与实务、广告专业导论、文化广告学、现代广告、现代广告导论、现代广告理论与实践、现代广告理论与实务、现代广告通论、现代广告学、现代广告学概论等《新闻学概论》对应课程:新闻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学通论、新闻概论、新闻理论、新闻理论基础、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事业导论、新闻事业概论、新闻学、新闻学/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导论、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基础、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学理论、新闻学理论读书报告、新闻学理论与实务、新闻学入门、新闻学通论、新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闻传播导论、新闻传播学科导论等经济学类专业《中国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国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外经济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外国近代经济史、外国近现代经济史、外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史、中外经济史等《区域经济学》对应课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等《社会保障概论》对应课程:城市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概论、城市就业与社会保障、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概论、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导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导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社会保障导论、社会保障概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学概论、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生活、社会保障与员工福利、社会保障原理、社会保障原理与政策、社会保障专题、中国社会保障实践、中国社会保障专题等《管理学》对应课程: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导论、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导论、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管理理论与实践、管理通论、管理通识、管理学导论、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及实务、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基础与应用、管理学理论精要、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管理学理论与应用、管理学通论、管理学原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管理学原理与应用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应课程: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对应课程: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导论、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微宏观经济学、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入门、西方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原理(双语)、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中级西方经济学等《世界经济概论》对应课程: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概论、当代世界经济概述、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导论、世界经济概况、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对应课程: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等《资本论》导读对应课程:《资本论》选读、《资本论》入门、《资本论》研究、《资本论》原旨及其当代价值、《资本论》原著导读、《资本论》、《资本论》导读、《资本论》研读、《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等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对应课程:经济法、经济法学、经济法学(反垄断法)、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竞争法、金融法)、经济法学分论、经济法学概论、经济法学概要、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经济法学总论等《国际公法学》对应课程:国际法、国际法导论、国际法分论、国际法概论、国际法学、国际法综合课、国际法总论、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学等《国际经济法学》对应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导论、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经济法基础、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总论等《民法学》对应课程:民法学、民法、民法总论、民法学、民法.分论、民法.总论、民法(分则)、民法(上)、民法(上)、民法(总论)、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篇)、民法分论、民法分则、民法学(分论)、民法学(物权法)、民法学(下)(含债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人身权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民法学分论、民法总则、民法学总论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对应课程:行政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学、民事诉讼法精解、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概要、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诉讼学等《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概要等《中国法制史》对应课程:中国法制史、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含新中国法制史)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对应课程:劳动保障法、劳动法、劳动法概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学、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与劳动保障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社会保障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刑法学》对应课程:刑法学、刑法、刑法·分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法(分则)、刑法(总论)、刑法(总则)、刑法分论、刑法分则、刑法概论、刑法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导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分则、刑法学概论、刑法学概要、刑法学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总论、刑法总则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对应课程:环境法、资源环境法、资源环境法学、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法与自然保护法、环境法原理、环境和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法、环境与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等《宪法学》对应课程:宪法学、宪法等艺术学类专业《中国戏曲史》对应课程:古代戏曲史研究、戏剧戏曲史、艺术史(戏剧)、中国戏剧简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外戏剧简史、中外戏剧史、中外戏剧史论、中外戏剧史与名作赏析、中外戏剧戏曲史、影视戏剧简史、元明清戏剧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专题、中国古代戏曲导读、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国古代戏曲史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等《中国舞蹈史》对应课程:中外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舞蹈发展史与作品赏析、舞蹈简史、舞蹈简史与欣赏、舞蹈史、舞蹈史论、舞蹈史与作品鉴赏、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蹈、中国近代舞蹈史、中国近代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史、中国舞蹈、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舞蹈简史、中国舞蹈简史及欣赏、中国舞蹈简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国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国舞蹈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与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史与欣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舞蹈史与作品欣赏、中外古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发展史、中外舞蹈简史、中外舞蹈简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中外舞蹈史纲、中外舞蹈史纲要、中外舞蹈史及剧目欣赏、中外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外舞蹈史与赏析、中外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外舞蹈文化、中外现当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等《艺术学概论》对应课程:《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与艺术概论、美学与艺术概论、人文艺术概论、文化艺术概论、现代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建筑学)、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双语)、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专业导论)、艺术概论与艺术欣赏、艺术概论专题、音乐美学与艺术概论、中国艺术学、中外美术概论、艺术学导论、艺术学、艺术学概论、艺术学基本问题研讨、艺术学基础、艺术学基础知识与艺术作品赏析、艺术学理论入门、艺术学原理、艺术导论、艺术导论与欣赏、中国文化艺术导论、艺术原理、艺术原理与实验、艺术导学等教育学类专业《中国教育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名家及其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专题、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萃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名家思想、中外教育家思想、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外教育思想评述、中外教育思想择介、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简介、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研究等。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名单文学类专业《比较文学概论》对应课程: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导论、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专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通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外国文学史》对应课程: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概要、外国文学纲要、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史论、西方文学概观、西方文学概论、西方文学简史、西方文学、西方文学史、欧美文学、欧美文学史等《西方文学理论》对应课程: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入门、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简介、西方文艺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与思潮、西方文学理论导读、西方文学理论批评、西方文学理论入门、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等《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对应课程: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流派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等《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应课程: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对应课程: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论与批评史、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论等《文学理论》对应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理论、文学原理、文学概论专题、文学基本原理、文学理论关键词、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理论入门、文学理论与鉴赏、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原理入门、文艺概论、文艺学概论、文艺理论常识、文艺理论基础、文艺理论与鉴赏、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文艺理论专题、文艺理论专题研究、文艺学基础、文艺学专题、文艺学专题研究、文艺理论热点问题研究等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学概论》对应课程:考古学通论、考古通论、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基础,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欣赏、考古学引论、考古学原理、考古学专题讲座、考古与博物馆基础、考古与博物馆学、文物与考古、文物与考古概论等《中国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思想史、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儒.释.道—中国传统思想概说、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思想专题、中国思想论争史:从诸子争鸣到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史概要、中国思想史纲、中国思想文化、中国思想文化趣谈、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导论、中国文化思想史等《世界古代史》对应课程: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专题、世界古代史通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通史·古代、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中古史概论、世界中世纪史等《中国史学史》对应课程:中国史学史、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学史、中国史学简史、中国史学史(含史源学)、中国史学史与文选、中国史学史专题等《史学概论》对应课程:史学概论、历史科学概论、历史理论、历史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导论、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历史学概论、历史学科专业导论、历史学科专业导引课、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学入门导论、历史学通论、历史学专业导论、历史学专业概论、历史研究基础、历史与历史研究、历史哲学、史学导论、史学方法论、史学概论与史学史、史学基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入门、史学通论等《中国近代史》对应课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专题、近代史、近代中国八十年、近现代史、民国史、民国史话、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国近代史讲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近现代史通论、中国历史概论、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中国现代史专题、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专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应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当代、中国通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国史)、中国现当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等《世界现代史》对应课程: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世界当代史、世界当代史(1945-90年代)、世界通史·当代、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世界通史·现代、世界通史(现代),世界现代、当代史,世界现代史专题、世界现当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专题、战后世界史等哲学类专业《美学原理》对应课程:美学、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美学常识、美学导论、美学概要、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基础、美学基础原理、美学美育、美学入门、美学十讲、美学十五讲、美学通论、美学引论、美学原理与赏析等《中国美学史》对应课程: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概要、中国美学史纲要、中国美学史话、中国美学史专题、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国美学文化、中国美学专题、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等《西方美学史》对应课程: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基本问题、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概要、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思想史、西方美学通论、西方美学专题、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与美学、美学史、美学与艺术史、西方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国伦理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等《逻辑学》对应课程:逻辑、逻辑导论、逻辑的思想和方法、逻辑方法论、逻辑基本原理与实务、逻辑基础、逻辑基础与应用、逻辑理论与科学方法、逻辑入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与方法、逻辑思想与方法、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训练、逻辑学、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引、逻辑学概论、逻辑学基础、逻辑学基础与应用、逻辑学基础知识专题、逻辑学与逻辑思维、逻辑学与思维训练、逻辑学原理、逻辑与辩论、逻辑与表达、逻辑与科学、逻辑与论辩、逻辑与推理、近似推理、简明逻辑学、普通逻辑学等《科学技术哲学》对应课程:科学技术哲学、简明科学哲学导论、科技哲学导引、科技哲学概论与科学思维培养、科技哲学专题研究、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哲学导论、科学哲学通论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等《西方哲学史》对应课程:欧洲哲学简史、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导读、西方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发展史、西方哲学概论、西方哲学基本命题、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鉴赏、西方哲学精神、西方哲学流派及其反思、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概论、西方哲学思辨、西方哲学思想史、西方哲学通论、西方哲学引论、西方古代哲学史等《伦理学》对应课程:马克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常识、伦理学导论、伦理学概论、伦理学基础、伦理学及其应用、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伦理学入门、伦理学与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与运用、大学生伦理学等政治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思政教育学原理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对应课程:思想政治工作史、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中国革命史》对应课程:中国革命史等《地方政府与政治》对应课程:政府学、中国地方政府、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治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等《国际组织》对应课程: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学、国际组织学概论、国际组织研究等《当代中国外交》对应课程: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选修)、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等《政治学概论》对应课程: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新政治学概要、政治科学、政治科学原理、政治学导论、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说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政治学原理等《中国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概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西方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外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概要、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政治思想史等社会学类专业《农村社会学》对应课程:城乡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农村社会专题、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学等《人类学概论》对应课程:人类与社会、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方法、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导论等新闻学类专业《新闻编辑》对应课程:媒体编辑与媒体应用、媒体编辑实务、媒体策划与数字编辑、全媒体编辑、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新闻编辑、新闻编辑基础、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新闻编辑实践、新闻编辑实务、新闻编辑实验、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学实训、新闻编辑学实验、新闻编辑与排版、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编辑与商业评论、新闻编评等《新闻采访与写作》对应课程:当代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初级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策划、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写作、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写、高级新闻写作、高级新闻业务、基础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采写、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全媒体新闻稿写作训练、新闻采写实训、新闻业务综合实践、实用新闻写作、现代新闻写作、新闻(特写)采访写作、新闻(消息)采访写作、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报道、新闻采访基本知识与技巧、新闻采访基础、新闻采访技能实训、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采访实践、新闻采访实践课程、新闻采访实务、新闻采访实训、新闻采访实验、新闻采访写作、新闻采访写作实践、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与研究、新闻采访写作实务、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采访与法制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创新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新闻采访与写作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实验、新闻采访与写作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新闻采访与制作、新闻采访与专稿写作、新闻采访综合练习、新闻采写、新闻采写编、新闻采写编评实训、新闻采写编实验、新闻采写基础、新闻采写精要、新闻采写课程实习、新闻采写实践、新闻采写实务、新闻采写实训、新闻采写实验、新闻采写现场模拟及实践、新闻采写与编辑、新闻采写与评论、新闻采写与实践、新闻采写专题、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实务、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基础、新闻写作技能综合训练、新闻写作精讲、新闻写作课程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实践、新闻写作实践课程、新闻写作实务、新闻写作实训、新闻写作实验、新闻写作学、新闻写作训练、新闻写作艺术技巧、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写作与采访、新闻写作与评论、新闻写作指导、新闻写作专题、新闻学/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与采访、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专题新闻报道与写作、专题新闻采写、专题新闻写作、专业新闻采访报道、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新闻采写、专业新闻写作等《广告学》概论对应课程:广告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广告理论、广告理论和实务、广告理论与策划、广告理论与策划实务、广告理论与创意、广告理论与广告赏析、广告理论与实践、广告理论与实务、广告通论、广告通识、广告学导论、广告学基础、广告学基础知识及广告佳作欣赏、广告学及包装设计、广告学科导论、广告学理论与实务、广告学入门、广告学入门与作品赏析、广告学通论、广告学与广告策划、广告学与广告创意、广告学与广告实务、广告学原理、广告学原理及实务、广告学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广告学专业导论、广告原理、广告原理与策划、广告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原理与实务、广告专业导论、文化广告学、现代广告、现代广告导论、现代广告理论与实践、现代广告理论与实务、现代广告通论、现代广告学、现代广告学概论等《新闻学概论》对应课程:新闻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学通论、新闻概论、新闻理论、新闻理论基础、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事业导论、新闻事业概论、新闻学、新闻学/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导论、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基础、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学理论、新闻学理论读书报告、新闻学理论与实务、新闻学入门、新闻学通论、新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闻传播导论、新闻传播学科导论等经济学类专业《中国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国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外经济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外国近代经济史、外国近现代经济史、外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史、中外经济史等《区域经济学》对应课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等《社会保障概论》对应课程:城市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概论、城市就业与社会保障、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概论、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导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导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社会保障导论、社会保障概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学概论、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生活、社会保障与员工福利、社会保障原理、社会保障原理与政策、社会保障专题、中国社会保障实践、中国社会保障专题等《管理学》对应课程: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导论、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导论、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管理理论与实践、管理通论、管理通识、管理学导论、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及实务、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基础与应用、管理学理论精要、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管理学理论与应用、管理学通论、管理学原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管理学原理与应用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应课程: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对应课程: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导论、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微宏观经济学、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入门、西方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原理(双语)、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中级西方经济学等《世界经济概论》对应课程: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概论、当代世界经济概述、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导论、世界经济概况、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对应课程: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等《资本论》导读对应课程:《资本论》选读、《资本论》入门、《资本论》研究、《资本论》原旨及其当代价值、《资本论》原著导读、《资本论》、《资本论》导读、《资本论》研读、《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等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对应课程:经济法、经济法学、经济法学(反垄断法)、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竞争法、金融法)、经济法学分论、经济法学概论、经济法学概要、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经济法学总论等《国际公法学》对应课程:国际法、国际法导论、国际法分论、国际法概论、国际法学、国际法综合课、国际法总论、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学等《国际经济法学》对应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导论、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经济法基础、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总论等《民法学》对应课程:民法学、民法、民法总论、民法学、民法.分论、民法.总论、民法(分则)、民法(上)、民法(上)、民法(总论)、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篇)、民法分论、民法分则、民法学(分论)、民法学(物权法)、民法学(下)(含债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人身权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民法学分论、民法总则、民法学总论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对应课程:行政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学、民事诉讼法精解、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概要、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诉讼学等《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概要等《中国法制史》对应课程:中国法制史、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含新中国法制史)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对应课程:劳动保障法、劳动法、劳动法概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学、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与劳动保障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社会保障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刑法学》对应课程:刑法学、刑法、刑法·分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法(分则)、刑法(总论)、刑法(总则)、刑法分论、刑法分则、刑法概论、刑法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导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分则、刑法学概论、刑法学概要、刑法学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总论、刑法总则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对应课程:环境法、资源环境法、资源环境法学、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法与自然保护法、环境法原理、环境和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资源法、环境与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等《宪法学》对应课程:宪法学、宪法等艺术学类专业《中国戏曲史》对应课程:古代戏曲史研究、戏剧戏曲史、艺术史(戏剧)、中国戏剧简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外戏剧简史、中外戏剧史、中外戏剧史论、中外戏剧史与名作赏析、中外戏剧戏曲史、影视戏剧简史、元明清戏剧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专题、中国古代戏曲导读、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国古代戏曲史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等《中国舞蹈史》对应课程:中外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舞蹈发展史与作品赏析、舞蹈简史、舞蹈简史与欣赏、舞蹈史、舞蹈史论、舞蹈史与作品鉴赏、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蹈、中国近代舞蹈史、中国近代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史、中国舞蹈、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舞蹈简史、中国舞蹈简史及欣赏、中国舞蹈简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国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国舞蹈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与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史与欣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舞蹈史与作品欣赏、中外古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发展史、中外舞蹈简史、中外舞蹈简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中外舞蹈史纲、中外舞蹈史纲要、中外舞蹈史及剧目欣赏、中外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外舞蹈史与赏析、中外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外舞蹈文化、中外现当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等《艺术学概论》对应课程:《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与艺术概论、美学与艺术概论、人文艺术概论、文化艺术概论、现代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建筑学)、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双语)、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专业导论)、艺术概论与艺术欣赏、艺术概论专题、音乐美学与艺术概论、中国艺术学、中外美术概论、艺术学导论、艺术学、艺术学概论、艺术学基本问题研讨、艺术学基础、艺术学基础知识与艺术作品赏析、艺术学理论入门、艺术学原理、艺术导论、艺术导论与欣赏、中国文化艺术导论、艺术原理、艺术原理与实验、艺术导学等教育学类专业《中国教育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名家及其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专题、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萃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名家思想、中外教育家思想、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外教育思想。
第1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工程
第四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运用与发 展 • 一、《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中的社会矛盾学说 • 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哲学内涵 • 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新开拓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大革命 时期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实 践基础。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实际问题,先后 写下了《外力、军阀与革命》《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 会问》《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 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对中 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进行了分析,充分肯 定了农民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理论、矛盾分析的辩证法、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等观点,为新民主主义路线奠定了认识论的 基础。
•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 工作》,曾在红四军和革命根 据地油印成小册子,后因国民 党军队多次“围剿”而丢失。 195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 建馆后到各地收集革命文物, 在福建龙岩地委收集到这篇文 章。1964年,《调查工
作》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甲 种本时,毛泽东作了一些修改 和补充,并把题目改为《反对 本本主义》。其篇幅不长,却 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
析法分析中国各阶级的关系
1
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原理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
2
政治态度和思想特点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无产阶
3
级的特点和作用
• 在《分析》中,毛泽东提出 和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目 标、对象、动力、领导等一 系列问题,充分体现了他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他对 中国社会、中国问题独特而 科学的认识,是运用马克思 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 国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为 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和路线奠定了基础。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名单
马工程教材对应课程名单◆◆文学类课程《比较文学概论》对应课程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导论、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专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通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外国文学史》对应课程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概要、外国文学纲要、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史论、西方文学概观、西方文学概论、西方文学简史、西方文学、西方文学史、欧美文学、欧美文学史等《西方文学理论》对应课程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入门、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简介、西方文艺理论史、西方文艺理论与思潮、西方文学理论导读、西方文学理论批评、西方文学理论入门、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等《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对应课程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流派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等《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应课程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对应课程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论与批评史、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论等《文学理论》对应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理论、文学原理、文学概论专题、文学基本原理、文学理论关键词、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理论入门、文学理论与鉴赏、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原理入门、文艺概论、文艺学概论、文艺理论常识、文艺理论基础、文艺理论与鉴赏、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文艺理论专题、文艺理论专题研究、文艺学基础、文艺学专题、文艺学专题研究、文艺理论热点问题研究等◆◆历史学类课程《考古学概论》对应课程考古学通论、考古通论、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基础,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欣赏、考古学引论、考古学原理、考古学专题讲座、考古与博物馆基础、考古与博物馆学、文物与考古、文物与考古概论等《中国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国思想史、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儒·释·道- 中国传统思想概说、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思想专题、中国思想论争史:从诸子争鸣到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史概要、中国思想史纲、中国思想文化、中国思想文化趣谈、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导论、中国文化思想史等《世界古代史》对应课程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专题、世界古代史通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世界通史·古代、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中古史概论、世界中世纪史等《中国史学史》对应课程中国史学史、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学史、中国史学简史、中国史学史(含史源学)、中国史学史与文选、中国史学史专题等《史学概论》对应课程史学概论、历史科学概论、历史理论、历史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导论、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历史学概论、历史学科专业导论、历史学科专业导引课、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学入门导论、历史学通论、历史学专业导论、历史学专业概论、历史研究基础、历史与历史研究、历史哲学、史学导论、史学方法论、史学概论与史学史、史学基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入门、史学通论等《中国近代史》对应课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专题、近代史、近代中国八十年、近现代史、民国史、民国史话、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国近代史讲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近现代史通论、中国历史概论、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中国现代史专题、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专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应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当代、中国通史·中国当代史、中国通史(国史)、中国现当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等《世界现代史》对应课程世界现代史、20 世纪世界史、世界当代史、世界当代史(1945—90 年代)、世界通史·当代、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世界通史·现代、世界通史(现代),世界现代、当代史,世界现代史专题、世界现当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专题、战后世界史等◆◆哲学类课程《美学原理》对应课程美学、美学概论、美学原理、美学常识、美学导论、美学概要、美学基本原理、美学基础、美学基础原理、美学美育、美学入门、美学十讲、美学十五讲、美学通论、美学引论、美学原理与赏析等《中国美学史》对应课程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概要、中国美学史纲要、中国美学史话、中国美学史专题、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国美学文化、中国美学专题、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等《西方美学史》对应课程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基本问题、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概要、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思想史、西方美学通论、西方美学专题、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与美学、美学史、美学与艺术史、西方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学《中国伦理思想史》对应课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等《逻辑学》对应课程逻辑、逻辑导论、逻辑的思想和方法、逻辑方法论、逻辑基本原理与实务、逻辑基础、逻辑基础与应用、逻辑理论与科学方法、逻辑入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与方法、逻辑思想与方法、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训练、逻辑学、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引、逻辑学概论、逻辑学基础、逻辑学基础与应用、逻辑学基础知识专题、逻辑学与逻辑思维、逻辑学与思维训练、逻辑学原理、逻辑与辩论、逻辑与表达、逻辑与科学、逻辑与论辩、逻辑与推理、近似推理、简明逻辑学、普通逻辑学等《科学技术哲学》对应课程科学技术哲学、简明科学哲学导论、科技哲学导引、科技哲学概论与科学思维培养、科技哲学专题研究、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科学哲学导论、科学哲学通论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其原著选读等《西方哲学史》对应课程欧洲哲学简史、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导读、西方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发展史、西方哲学概论、西方哲学基本命题、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鉴赏、西方哲学精神、西方哲学流派及其反思、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概论、西方哲学思辨、西方哲学思想史、西方哲学通论、西方哲学引论、西方古代哲学史等《伦理学》对应课程马克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常识、伦理学导论、伦理学概论、伦理学基础、伦理学及其应用、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伦理学入门、伦理学与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与运用、大学生伦理学等◆◆政治学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概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思政教育学原理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对应课程思想政治工作史、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中国革命史》对应课程中国革命史等《地方政府与政治》对应课程政府学、中国地方政府、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治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等《国际组织》对应课程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学、国际组织学概论、国际组织研究等《当代中国外交》对应课程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选修)、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等《政治学概论》对应课程政治学、现代政治分析、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新政治学概要、政治科学、政治科学原理、政治学导论、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说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政治学原理等《中国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概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西方政治思想史》对应课程外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概要、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政治思想史等◆◆社会学类课程《农村社会学》对应课程城乡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农村社会专题、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学等《人类学概论》对应课程人类与社会、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方法、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导论等◆◆新闻学类课程《新闻编辑》对应课程媒体编辑与媒体应用、媒体编辑实务、媒体策划与数字编辑、全媒体编辑、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新闻编辑、新闻编辑基础、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新闻编辑实践、新闻编辑实务、新闻编辑实验、新闻编辑学、新闻编辑学实训、新闻编辑学实验、新闻编辑与排版、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编辑与商业评论、新闻编评等《新闻采访与写作》对应课程当代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初级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策划、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写作、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新闻采写、高级新闻写作、高级新闻业务、基础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采写、全媒体新闻采写教程、全媒体新闻稿写作训练、新闻采写实训、新闻业务综合实践、实用新闻写作、现代新闻写作、新闻(特写)采访写作、新闻(消息)采访写作、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报道、新闻采访基本知识与技巧、新闻采访基础、新闻采访技能实训、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采访实践、新闻采访实践课程、新闻采访实务、新闻采访实训、新闻采访实验、新闻采访写作、新闻采访写作实践、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与研究、新闻采访写作实务、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采访与编辑、新闻采访与法制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创新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新闻采访与写作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实验、新闻采访与写作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实训、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新闻采访与制作、新闻采访与专稿写作、新闻采访综合练习、新闻采写、新闻采写编、新闻采写编评实训、新闻采写编实验、新闻采写基础、新闻采写精要、新闻采写课程实习、新闻采写实践、新闻采写实务、新闻采写实训、新闻采写实验、新闻采写现场模拟及实践、新闻采写与编辑、新闻采写与评论、新闻采写与实践、新闻采写专题、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实务、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基础、新闻写作技能综合训练、新闻写作精讲、新闻写作课程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实践、新闻写作实践课程、新闻写作实务、新闻写作实训、新闻写作实验、新闻写作学、新闻写作训练、新闻写作艺术技巧、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写作与采访、新闻写作与评论、新闻写作指导、新闻写作专题、新闻学/ 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与采访、新闻业务、新闻业务基础、新闻业务实践、新闻业务综合实践、专题新闻报道与写作、专题新闻采写、专题新闻写作、专业新闻采访报道、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新闻采写、专业新闻写作等《广告学概论》对应课程广告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广告理论、广告理论和实务、广告理论与策划、广告理论与策划实务、广告理论与创意、广告理论与广告赏析、广告理论与实践、广告理论与实务、广告通论、广告通识、广告学导论、广告学基础、广告学基础知识及广告佳作欣赏、广告学及包装设计、广告学科导论、广告学理论与实务、广告学入门、广告学入门与作品赏析、广告学通论、广告学与广告策划、广告学与广告创意、广告学与广告实务、广告学原理、广告学原理及实务、广告学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广告学专业导论、广告原理、广告原理与策划、广告原理与广告策划、广告原理与实务、广告专业导论、文化广告学、现代广告、现代广告导论、现代广告理论与实践、现代广告理论与实务、现代广告通论、现代广告学、现代广告学概论等《新闻学概论》对应课程新闻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学通论、新闻概论、新闻理论、新闻理论基础、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理论与实务、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事业导论、新闻事业概论、新闻学、新闻学/ 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导论、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基础、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学理论、新闻学理论读书报告、新闻学理论与实务、新闻学入门、新闻学通论、新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闻传播导论、新闻传播学科导论等◆◆经济学类课程《中国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当代经济史、新中国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对应课程中外经济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外国近代经济史、外国近现代经济史、外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史、中外经济史等《区域经济学》对应课程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等《社会保障概论》对应课程城市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概论、城市就业与社会保障、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概论、就业与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劳动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导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导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社会保障导论、社会保障概伦、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学概论、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生活、社会保障与员工福利、社会保障原理、社会保障原理与政策、社会保障专题、中国社会保障实践、中国社会保障专题等《管理学》对应课程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导论、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导论、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管理理论与实践、管理通论、管理通识、管理学导论、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基本原理、管理学基础及实务、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基础与应用、管理学理论精要、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管理学理论与应用、管理学通论、管理学原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管理学原理与应用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应课程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对应课程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导论、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微宏观经济学、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入门、西方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原理(双语)、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中级西方经济学等《世界经济概论》对应课程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概论、当代世界经济概述、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导论、世界经济概况、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等《〈资本论〉导读》对应课程《资本论》选读、《资本论》入门、《资本论》研究、《资本论》原旨及其当代价值、《资本论》原著导读、《资本论》、《资本论》导读、《资本论》研读等◆◆法学类课程《经济法学》对应课程经济法、经济法学、经济法学(反垄断法)、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竞争法、金融法)、经济法学分论、经济法学概论、经济法学概要、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经济法学总论等《国际公法学》对应课程国际法、国际法导论、国际法分论、国际法概论、国际法学、国际法综合课、国际法总论、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学等《国际经济法学》对应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导论、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经济法基础、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总论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对应课程行政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中国行政法、中国行政诉讼法等《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精解、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概要、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程序法等《刑事诉讼法学》对应课程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含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概要、刑事诉讼法专题、刑事程序法等《中国法制史》对应课程中国法制史、法制史、中国法制史( 含新中国法制史) 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对应课程劳动保障法、劳动法、劳动法概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学、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概论等《刑法学》对应课程刑法学、刑法、刑法分论、刑法总论、刑法(分则)、刑法(总则)、刑法概论、刑法各论、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导论、刑法学分则、刑法学概论、刑法学概要、刑法学各论等《民法学》对应课程民法学、民法、民法总论、民法分论、民法分则、民法学(物权法)、民法学(含债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人身权法)、民法学(总论、物权法)、民法总则等《商法学》对应课程商法学、公司法、保险法、证券法、金融法、破产法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对应课程环境法、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资源环境法学、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法与自然保护法、环境法原理、环境与资源法、环境与资源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学、环境与自然资源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等《宪法学》对应课程宪法学、宪法、中国宪法、宪法学原理等◆◆艺术学类课程《中国戏曲史》对应课程古代戏曲史研究、戏剧戏曲史、艺术史( 戏剧)、中国戏剧简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外戏剧简史、中外戏剧史、中外戏剧史论、中外戏剧史与名作赏析、中外戏剧戏曲史、影视戏剧简史、元明清戏剧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专题、中国戏曲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戏曲史、中国古代戏曲史论、戏曲理论批评史、戏曲美学、戏曲通论等《中国舞蹈史》对应课程中外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舞蹈发展史与作品赏析、舞蹈简史、舞蹈简史与欣赏、舞蹈史、舞蹈史论、舞蹈史与作品鉴赏、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蹈、中国近代舞蹈史、中国近代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史、中国舞蹈、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舞蹈简史、中国舞蹈简史及欣赏、中国舞蹈简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国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国舞蹈史与赏析、中国舞蹈史与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史与欣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鉴赏、中国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国舞蹈史与作品欣赏、中外古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发展史、中外舞蹈简史、中外舞蹈简史及作品鉴赏、中外舞蹈史、中外舞蹈史纲、中外舞蹈史纲要、中外舞蹈史及剧目欣赏、中外舞蹈史与名作赏析、中外舞蹈史与名作欣赏、中外舞蹈史与赏析、中外舞蹈史与作品赏析、中外舞蹈文化、中外现当代舞蹈史与名作赏析等《艺术学概论》对应课程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与艺术概论、美学与艺术概论、人文艺术概论、文化艺术概论、现代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美术、艺术概论·音乐、艺术概论(建筑学)、艺术概论( 美术)、艺术概论(双语)、艺术概论( 音乐)、艺术概论(专业导论)、艺术概论与艺术欣赏、艺术概论专题、音乐美学与艺术。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一是发现“新事实”,二是通过“历史的批 判”来消除谬误,这样不断积累准确的事实, 就能逐渐得到确凿的历史真相。傅斯年留学 英国、德国,自然受到这些影响。三、傅斯 年并非不懂史学理论,其实他对当时流行的 各种史观都有较多了解,只是,当时在这些 史观指导下并未产生第一流的史著,很多反 而充满基本的史实错误,容易给人以空套理 论而无实际内容的印象。
历史学I的操作程序是纯科学的,或者说是 完全科学的。历史学Ⅱ是在确认史料之后, 还必须对它做出解释,这个工作是理解的 工作,仅仅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一种人文价值的理想或精神贯彻 始终。此外,历史学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 也是人性学的研究,因此,除了科学和人 文价值的理想和精神而外的第三个方面, 便是史家对人性的探微。
人生的根本看法,因此每个人都有一套哲 学指导自己行事。一位学者,如果不具备 深度的哲学思维,就会影响他的研究—— 即便他的研究领域不是哲学。
通常的看法总以为所谓历史学就是(或主 要的就是)历史学I,而不知道历史学之成为 历史学,其关键乃在于历史学Ⅱ,而不在于 历史学I。历史学I是科学,历史学Ⅱ是哲学。 就此而言,历史学家的哲学思想就远比史料 的累积更为重要得多。史料学不是历史学, 也不能现成地给出历史学。
问题:
何兆武通过同教材类似的步骤论证了历史 学不是史料学,他的观点同教材有何异同? 请谈谈你的感想。
2. 史学的结构 ※理论部分 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理论、
史学方法论等
※主体部分 可以从人类历史进程、具体内容、著作的
形式等方面来分类。
※史学辅助学科 ※史学分支学科
三、历史学相关学科
1.历史学与哲学
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 总结,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社会和思 维的根本观点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世 界观的学问,表现为高度的理论性、 概括性和抽象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二、关于历史学的理论建设
• 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提出了历史学的理论建 设问题。
• 《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 (齐鲁书社1983年版) • 刘大年《论历史学理论研究》 • 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 • 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尹达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三、关于理论、方法论的运用
•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具体运用,是同研 究者的研究对象紧密联系的。侯外庐的论述尤其值得关注。
• 侯外庐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研究生涯,总结出他所遵循的一些理 论、方法论原则。他对自己研究中国社会史、思想史的原则和 方法,不仅有坚定的信念,而且有明确的和清晰的概括。
——翦伯赞《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3辑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一、中编》修订本 •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 尚钺主编《中国历史纲要》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尹达集》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还 应当对历史这门学科的理论探讨给予充分的重视。我 国历史学的发展告诉我们,重视史学理论是我国史学 的优良传统。刘知幾、章学诚、梁启超在对历史学这 门科学的理论总结方面都做出过有重要影响的贡献。 我们今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应该写出超越 《史通》、《文史通义》、《新史学》和《中国历史 研究法》等的史学理论论著,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贡 献。
二、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研究的深 入发展
• 先秦、秦汉史研究 •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 隋唐五代史研究 • 两宋和辽夏金元史研究 • 明清史研究 • 中国近代史研究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三、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的成就
•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的成立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以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刘大年《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
前面谈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形态的发展学说,对 于历史科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我们还应看到,马克思 、恩格斯健在时,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原始社会以外的几种形 态的研究尚不充分,他们尤其少于接触像中国这样大的文明古 国的实际材料,因此对于东方国家(包括中国)的一些论断, 难免具有假想的成分。今天,在我们祖国历史文献和出土材料 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写出高水平的中国 《原始社会论》、《奴隶社会论》、《封建社会论》和《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论》,以充实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 的学说。
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六、关于史家修养的新境界
中国史家历来重视自我修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 史家修养方面又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 • 第一,关于史学与时代之关系的深刻认识。 • 第二,关于批判、继承和创新。 • 第三,关于自得与自省的境界。 • 第四,关于史与论的诠释。
• 白寿彝对于总结史学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总结史学遗产等问 题的论述、如何致力于这方面的具体的研究,是作出了重要贡 献的。
• 白寿彝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梳理的开创 性成果,成为人们走进史学遗产这一辽阔繁茂的园地、从而走 进宏伟庄严的史学殿堂的一条路径。
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单一的体裁如果用于 表达复杂的历史进程,显然是不够的。断代史 和通史的撰写,都必须按照不同的对象,采取 不同的体裁,同时又能把各种体裁互相配合, 把全书内容熔为一体。
第十一章 新中国时期史学的 变革、成就和当前发展趋势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 发展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 第三节 历史撰述的主要成果 • 第四节 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概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马克思主义 史学居于主导地位。毛泽东对历史研究与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 见解、新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 年间,史学界在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历史理 论问题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许多领域 取得了新的成就。而伴随着新的成就的取得,也存在一些不足 和教训。“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学受到严重摧残。改革开 放后,中国史学呈现出新的气象,中国史研究、中国的世界史 研究和考古学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外史学交流更 趋频繁和深入,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占主导地位的形势下,中国 史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发展态势。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的新气象
•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摆脱了教条化和公式化的 错误倾向,强调研究工作要从历史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和原 则出发。
• 对唯物史观的重新理解还使人们认识到,唯物史观并不能包括 历史学自身的所有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指导认识社会、认识历史的基本理论,并不只是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
• 积极拓宽研究领域,在更新研究理念和深化课题意识的过程中 ,一大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纷纷问世。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五、中外史学交流的开展和深入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外史学交流,主要表现为苏联 史学的输入。
• 中国史学与欧美史学的交流,这主要表现在:第一, 译著和留学;第二,对外学术交流;第三,兼容并蓄 ,取其所长。
• 因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相结合而出现的许多重大历史理论问 题,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之初就一直受到重视,不断 引发讨论。
• “五朵金花” • 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还对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展开了热烈
讨论,出现了以社会性质、阶级斗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社会经济变化特点等不同的近代史分期标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把历史唯物主义看做历史学的专有理论,一方面失之于太 狭窄,缩小了它本来的广泛意义;一方面又失之于太宽泛,似 乎有了它,历史学具体的理论研究、专门知识就可以不必要了 。历史学理所当然要有自己的专门理论。自然辩证法讲自然界 的普遍规律,但没有人因此认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就 不需要有本门科学的专门理论了。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代替历史 学的专门理论,正同此理。
三、关于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讨论及其历史 意义
对这些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讨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 展史上不可忽视: • 第一,对这些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讨论,表明了中国马克思主
义史学注重以宏观的视野考察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整体,注重从 纵向的历史发展阶段中考察其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 第二,对这些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讨论,是以详尽占有史料为 基础的,是宏观考察与微观考证并重的大规模研究和讨论,是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有效实践。
• 侯外庐给予人们更深刻的启示在于:对于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的运用,只有在取得一定的理论模式和方法论模式的情况下, 才能同具体的研究真正结合起来,使理论不至于流于空论或成 为教条,而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则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有系统 的认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四、关于史学遗产
• 马克思主义不排斥人类历史上的优秀遗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同样不会排斥中国历史上的优秀遗产。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六、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与中国史学的 继续发展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认识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中 的位置,怎样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 怎样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探索其继续发展的道路,都 成为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关键问题。
• 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于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其 他学派和理论的存在与发展。坚持、发展唯物史观必 须有开放的学术气度。
建设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作为主要学术目标,结合考古学文 化、考古地层学与考古类型学理论,夏鼐、苏秉琦等考古学 家建立了关于考古学文化命名和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 • 新中国成立后十分重视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一些大型古籍 整理项目相继部分或全部完成。 • 各种文集、历史人物的日记、年谱和家(族)谱在近几十年 中的出版数量增长迅速,为学术界所关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建设新成就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 刘大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名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就有关中西文化讨论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认为有必要从 历史学的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进一步的考察和阐述。
• 刘大年一方面指出了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 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又指出了它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一、毛泽东论历史研究与史学发展及其理论 意义
• 第一,从宏观上重视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阐释 和运用。
• 第二,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和方法及具体运用。 • 第三,关于学术、文化、艺术的民族性和中国化的问
题。
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变成中国的。鲁 迅的小说,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 它是中国现代的。
• 第三,对相关历史理论问题的讨论,还是一次将研究视角扩展 到中国史之外、是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一次大规模尝试。
• 第四,运用跨学科方法对历史进行研究和解读,也在讨论这些 重大历史理论问题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
• 第五,在讨论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如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古史分期问 题讨论、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问题 讨论的开启者,翦伯赞、吕振羽等老一辈史家在其中的作用也 举足轻重。
——翦伯赞《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3辑
掌握史料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就中国史来说,历史书籍, 浩如烟海,每一个历史问题的资料,散见各书,从那里找到这些 资料,这是第一个难题。找到了,问题并没有完结,因为一大堆 资料,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不 可靠的,还要经过审查、判断。根据什么标准来审查、判断,这 是第二个难题。审查、判断了,还不等于掌握了。要掌握史料还 需要通过思考,把史料放在整个问题的发展过程中,安排在恰当 的地方。怎样才能把史料安排在恰当的地方,这是第三个难题。 必须解决这三个难题,才能算掌握了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