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合集下载

精品收藏 中国美术史全套精品课件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深度好文]

精品收藏 中国美术史全套精品课件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深度好文]
? 绘画艺术上发展了人物画线条的表现力, 通过描绘对象结构、质感、动态表现艺术 形象风度、神采。其用线“春云浮空,流 水行地”、“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与 陆探微成为当时“密体”风格代表。
顾恺之
? 在绘画理论上也具有积极的贡献,著有 《论画》一书,其中提出“以形写神” ( “传神论” )、“悟对通神” 、“迁想 妙得”等观点。另一篇《画云台山记》是 其山水画创作设想,反映了重要的山水画 艺术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影响社会文化与艺术的几个方面:
?经济上:土地兼并、庄园经济促使大地 主豪强出现——“门阀政治”。
?政治上:用人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 等级分明,世族中分化出“士”阶层。
?思想上:统一社会崩溃,儒家思想遭到 信仰危机,人们开始反思,道家思想与 佛教思想上升。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 陆探微:刘宋时期,吴(今苏州)人。擅长 画肖像、人物、山水等,以“秀骨清像”为 特征,表现魏晋士人精神风度。
? 作画用笔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一笔画”, 是与顾恺之并称的“密体”画风的代表。谢 赫称其“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 古今独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 艺术风格参考作品:
?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画像砖
[南朝·梁]萧绎《职贡图》(局部,宋摹本)
北朝绘画
? 现传世的几件传为顾恺之的作品可作为其 艺术风格的参照:
? 《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 《洛神赋图卷》等。
《洛神赋图卷》(故宫本)
《洛神赋图卷》(辽博本)
《洛神赋图卷》 (辽博本)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 洛 神 赋 图 卷》 ( 辽 博 本)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14
• 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
15
16
响堂山佛像 北魏
四、佛教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
17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18
绘画艺术
• 著名画家:这一时期人物画仍是主流,出现了以生活为题材的人物、 肖像画,风格手法上更加注重传神;山水画呈现出独立的趋势;花 鸟画艺术出现萌芽;宗教特别是佛教题材的绘画占有较大比重。
3、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早期绘画理论家。创作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所作线 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他将战国 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任智 图》。时人称顾恺之为三绝—画绝、文觉和痴绝。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4. 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 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32
二、书法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熟,并各自形成体 系。孕育了钟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 上的黄金时代。
1.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擅长各种书体,尤以楷书见长。其楷书笔法 遒媚,结构朴茂,开创了有隶入楷的新貌,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 “钟王”。书法特点字形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舒朗,笔画富有意趣。临摹本《宣 示表》、《荐季直表》。
2.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擅长各种书体,尤其是楷、行、草,其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 劲键,草书浓纤折衷。对王羲之的书法历来评价很高,后世尊他为“书圣”,并与其子 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小楷代表作有《乐毅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 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以及《孔侍中帖》等。

第四章__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__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谢赫的《画品》
第二节
画学论著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 献在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 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 传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 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卫协
第二节
绘画艺术
西晋画家,他的创作多是人物、 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 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 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 笔。”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 形成最有影响。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顾恺之
第二节
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
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顾恺之-洛神赋图
第二节
绘画艺术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顾恺之-洛神赋图
【名称】:洛神赋图 【类别】:字画
第二节
绘画艺术
【年代】: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 【文物现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绢本,设色,
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的窟洞型佛寺。自印度传入佛教后,开凿石窟的 风气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最早是在新疆,其次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创于 公元366年。以后各地石窟相继出现,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等。这些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佛像 都由皇室或贵族、官僚出资修建,窟外还往往建有木建筑加以保护。石窟 中所保存下来的历代雕刻与绘画是我国宝贵的古代艺术珍品,其壁画、雕 刻、前廊和窟檐等方面所表现的建筑形象,是我们研究南北朝时期建筑的 重要资料。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12
“迁想妙得”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 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 把主观情,“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 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 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 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 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 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 原则。
而产生的雕塑艺术。 秣菟罗艺术是印度本土艺术 “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东渐
4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39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40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220-256
(蜀221-263、吴222-280)
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4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发展 “玄学”兴起
5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13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14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5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6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7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8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9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

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

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 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 地,自然流畅。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 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 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 本。
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

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 和师法他的地朝宋际探微并称顾陆,号 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 道子的疏体。其理论著作有《论画》、 《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

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 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 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 象的体验、观察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 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 思,即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 论上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
顾恺之《女史箴图》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2、卫协,西晋画家。师法曹不兴,擅 绘道释人物故事,东晋顾恺之深受其影 响,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评云: “古法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 迨为兼善。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 画迹有《上林苑图》、《七佛图》,作 道释人物,冠绝当代,人称“画圣”。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1、“玄学”的兴起 2、佛教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2、佛教艺术的兴起 3、人物画的新发展 4、山水画的独立 5、最早的画论、理论家的出现 6、书法:王羲之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一、时代新风的开启者
1、曹不兴(弗兴),三国时东吴的著名的画 家,也是画史最早记载以佛画知名的画家。作 巨幅画像,心敏手运,须臾而成。历史上称其 为“佛画之祖”。 “落墨为蝇”:相传孙权命曹不兴画屏风,图 》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 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 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 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 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 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 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 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 “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第一个意象:忆昔,凄凉经历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二个意象:抚今,悲痛感受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三个意象:想事,沉重比喻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第四个意象:听歌,精神一振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 物、景;“意”则有四涵:情、志、理、 趣。于是便可以组合成16种基本意象, 就全篇而言,即为16种基本意境。 如 下表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 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 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 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一、新疆石窟壁画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 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 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 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 佛洞。其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北魏时期的石 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 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 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 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 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 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 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 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 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 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教早运用夸张的 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始凿的石窟有15处, 其中最有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①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②甘肃敦煌石窟 ③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④河南龙门石窟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时代简介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时Hale Waihona Puke 代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 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 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 无本体终极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 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 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
4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 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 能力。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 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 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 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 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 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 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 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其画人物衣服 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
7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8
9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3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4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5
中外美术史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在经济、文化、 社会领域发生重要变动的时代。 军阀割据一方,战乱不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 常尖锐。这一时代又是民族和文化重新打散、整合的时 代。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短期统一于西晋政权,随后的 “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的南迁和北方、西北少数民 族进入中原建立国家,形成南北割据的格局。
28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9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小结: 秦汉歌功颂德,尊崇孝道;南北朝重视个人修养,脱离功利。 秦俑与汉佣的特点,马踏飞燕与马踏匈奴 早期书法的演变 顾恺之绘画特点与意义:中国古代绘画第一人 谢赫六法:绘画评价标准 春蚕吐丝,秀骨清像,曹衣出水
9
10
11
12
1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 陵墓雕刻,特别是南朝的陵墓雕刻也以精湛的技艺,恢宏 的气度,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 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明(冥)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制作的人俑、家畜和 鸟兽以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 • 一类是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兽、石人等仪 卫性雕塑,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
二、南朝的人物画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洛神赋图卷(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拓片局部) 南京西善桥砖印壁画 晋末

职贡图(宋摹本局部) 梁元帝萧绎
三、北朝的人物画

校书图(宋摹本局部) 可能为杨子华首创 北齐

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局部) 北魏


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 于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其思潮持续 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 流。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 易》称作"三玄"。道家玄学也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佛教美术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第六节 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述
•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 • 220年曹丕承东汉汉献帝禅让,建立魏朝(曹魏)-----589年隋朝灭南 朝陈而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 • 可分为 • 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 • 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 • 东晋与十六国时期、 • 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 墓葬美术在接受汉魏传统文化影响下不断演变发展。 • 佛教传入后,随着大量寺院、石窟的建造,佛教雕绘迅速发展,专业
画家也在佛教美术中施展才华,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审美风范的样式, 石窟寺艺术在中原文化与国外文化碰撞交流中吸收新元素,踏上本土 化历程。
第一节 绘画
• 卷轴绘画 • 三国两晋画家及传世作品 • 曹不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亦名弗
第九窟西壁胁侍菩萨,石雕,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第八窟北壁坐佛局部,石雕,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及东立佛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残卷)
《北齐校书图》局部
墓室壁画
• 汉魏时期中原战乱,大量民众迁往局势相 对稳定的西北和东北地区,促进了当地文 化的发展。汉代中原地区的墓室壁画装饰 的传统在这些地区延续发展。
• 西北地区主要包括河西走廊到新疆吐鲁番一带。这 一地区的壁画墓主要是魏晋与五凉时期的,较有代 表性的有嘉峪关新城曹魏墓、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 以及十六国时期的酒泉丁家闸5号墓和新疆吐鲁番 地区的哈拉和卓北凉墓等。
画史与画论
• 顾恺之的传世画论有《论画》、《魏晋胜 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 。顾恺之强调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 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中”。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 也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提出“以形写神”、 “悟对通神” 、“迁想妙得”等观点,是谢赫 “六法”产生的基础,对中国画创作及其 理论发展有深远影响。
北齐壁画墓—— 娄睿墓壁画
门吏图
太原王家峰北朝墓葬 壁画局部,墓主人徐显秀夫妇
陵墓砖画
• 南京古为六朝都城,一些高等级的墓葬集中在该区,如西善桥、 鹤仙坳、金家村、吴家村、油坊村等南朝王侯陵墓。

4.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4.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3. 王献之:其书法体现了东晋文人的精神容颜,完成了魏晋时期书法史 上的一次最重大的变革,将书法艺术推向历史的高峰。
4. 卫恒:西晋书法家。《四体书势》,是一部史论结合的重要理论著作, 其内容主要是对篆、隶、草书的源流遗事等的论述。
宣示表 钟繇
兰亭序 王羲之
三、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兴盛,深深的影响了我国的民族艺术。佛教美 术一般分为佛教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 敦煌莫高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郊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迄今
(名词解释:补充)
曹衣出水:糅合中西绘画风格,创造出一种薄衣贴体,衣纹稠密,如出水 中的“曹衣出水”式绘画风格,在雕塑和绘画中影响很大。
21
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 熟,并各自形成体系。孕育了钟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 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
5.张僧繇:萧梁时期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 寺壁画为主。他苦学成才,长于写真, 并善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6、曹仲达:本是西域曹国人,佛像画最为突 出。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 折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 被誉为“曹家样”,与唐代画家吴道子 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
1.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开创了有隶入楷的新貌, 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2.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擅长各种书体,尤其是楷、行、草。后世尊他 为“书圣”,并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小楷代表作有《乐毅 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序》以及《孔侍中帖》等。

中国美术史课件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课件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绘画艺术著名画家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

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西晋画家,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

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秒有气韵。

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出身贵族。

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

同时他也擅长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

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

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

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

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

不同于顾恺之、陆探微的“笔迹周密”的“密体”风格,张僧繇则使“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画学论著顾恺之的画论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

在此,顾恺之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他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宗炳《画山水序》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 现“道”的。但是,他提出的“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 创作构思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有感于物而 在内心引起反响,激起创作激情则充分表明了他的审 美意识。他在《画山水序》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 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对具 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原理也十分透彻精 辟地作了概括。
上图《青瓷獸形尊》西晉永寧二 年宜興周墓墩 南京市博物院 左图《青瓷蓮花尊》 南梁 南京 林山南京市博物館
青瓷羊 三國 南京清涼山 南京市博物院
莲 花 纹

莲纹在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 义。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上的莲花纹饰,受到外 域莲纹的巨大影响,此期的莲纹形式有了更进一 步的发展,在古陶瓷装饰史上出现一个高峰。莲 纹装饰类型丰富多样,可划分为如下几种:一、 刻划抽象简约莲瓣纹一周;二、刻划主体变形覆 莲一周;三、上下呼应的仰覆莲纹装饰;四、刻 划与堆塑相结合的莲纹;五、通体堆饰仰覆莲瓣 纹。
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 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 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 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 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 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动乱年代
魏蜀吴三国鼎立 西晋、东晋的先后建立 南北朝对峙
南朝: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六朝) 北朝:北魏、北齐、北周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北朝绘画
• • • • • • • • • • • • 西晋至隋,民族战争,经济破坏,少数民族统治,落后,除宗教艺术外, 其它艺术忽闻,画家少,画论空白。 杨自华,北齐宫廷画家,长于鞍马。他墙壁画马夜作水草声;绢上画龙, 开卷便有云气。 曹仲达,域外画家,以画“梵像”著名, 有“曹衣出水”之称。 北朝墓室壁画: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山西大同, 司马金龙夫妻合葬墓。木制屏风漆画, 红底彩绘,表现技法多样。 北齐娄睿墓壁画:北齐世祖高欢之妻 娄太后兄壮之子。墓道壁画以中层的 出行和回归图最为出色。长卷构图, 最典型画面是鞍马受惊。
标程千古的“六法论”
• 南齐 谢赫 《古画品录》 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他在对传 统绘画实践总结基础上,提出的品画的六条艺术标准。 • 1、“气韵生动” ,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对象的精 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准则,为“六法” 之本。 • 是其它五法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 2、“骨法用笔” ,指作为表现手持的“笔墨”效果,线条的运 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感。 • 3、“应物象形” ,物物之应,客观自然规律、特点、特征;物 我之应,作者对物的认识,主观意图。 • 4、“随类赋彩” ,客观物象自然色彩属性—固有色;画家情感, 艺术追求,客观色彩的主观化。 • 5、“经营位置” ,置陈布势,章法部局,画之总要,组织物象。 • 6、“传移摹写” ,从法度着眼,规矩入手,学习传统技法。 • “六法论”基本奠定了中国绘画正确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 则。
佛教建筑
•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 塔:源于印度,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建造。由台基、 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构成的实心建筑物。 • 洛阳白马寺—印度式佛塔。河南嵩岳寺塔—砖塔。 • 石窟:源于印度,依山开凿,晋末入中原。基本形制, 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窿顶椭园窟,摩岩等。 • 寺庙:佛塔与我国木构建筑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 有天井、楼阁、画廊、花园。 • 北朝—石窟 南朝—寺庙 • 佛教建筑特征:1、封闭性,苦心修炼,澄心静虑。 • 2、依山临水,幽静秀雅,与尘世隔离。自古名山多古 刹。

【中国美术史考研真题】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考研真题】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一、选择题1.创造“秀骨清像”风格的画家是()。

A.曹不兴B.卫协C.陆探微D.张僧繇2.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杰出的作品是在()。

A.宾阳洞B.古阳洞C.奉先寺D.莲花洞3.被谢赫形容为“六法皆备”的西晋画家是()。

A.卫协B.曹不兴C.曹仲达D.吴道子4.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曾为孙权做屏风,巧妙的将笔误的墨迹补救为苍蝇,让孙权信以为真。

A.曹仲达B.顾恺之C.张僧繇D.曹不兴5.敦煌莫高窟中的第()窟曾经发现大量的经卷画作等等。

A.26B.37C.17D.186.乾隆皇帝将王羲之()、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合称为“三希”,其书斋因此被命名为三希堂。

A.《儿女贴》B.《快雪时晴帖》C.《秋月贴》D.《兰亭集序》7.《职贡图》的作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

A.曹不兴B.曹仲达C.顾恺之D.萧绎二、填空题1.北魏时期云冈石窟最杰出的作品是()。

2.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家()、()被称为疏体,()、()被称为密体。

3.杨子华为北齐画家,传世作品为()。

4.山东青州的()内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可移动的石造像。

5.顾恺之的人物画作品《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的文学作品()而作;而《洛神赋图》则根据()的《洛神赋》而画。

6.南朝王薇的()为山水画理论著作。

7.南齐谢赫的()以()为理论核心。

8.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它被称为中国第一行书。

三、名词解释1.昙曜五窟2.张家样3.“曹衣出水,吴带当风”4.《洛神赋图》四、简答题1.简述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2.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3.简析云冈石窟的内容。

五、论述题1.论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2.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特点。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4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公元220年至581年)一、名词解释1.《孝子画像石棺》答:《孝子画像石棺》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城郊出土,后流落于海外。

线刻画刻在石棺的两帮外侧。

内容为孝子故事,表现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

每幅故事上方有一榜题。

两帮自前向后各有三组连续性画面。

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

采用阴线刻画形象,象外减地的方法。

此棺线刻画在线的运用上十分成功。

精细绵密而又富有韧性的线条,赋予人物的肌肤以丰润的弹性质感。

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

2.张家样答:张家样,南朝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

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

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他人物画大家的明显标志。

3.娄叡墓壁画答: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

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

该墓是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

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

该壁画或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

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

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人间—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4.顾陆答:顾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恺之、陆探微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答: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第二部分:简答题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答: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和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得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简述顾恺之绘画的艺术特点?
答: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

风格精细,笔迹周密,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将源于战国时期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境地。

(1)特别重视眼神的刻画,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2)借助人物细节传神,画裴楷,脸上加三毫。

(3)用环境背景衬托表现人物性格,画谢幼舆,安置于丘壑中。

(4)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巧妙处理人物情感,如《洛神赋图》。

3.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和绘画理论有哪些?
答: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同时也擅长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面貌。

他一反汉魏古拙之风,专重传神,点睛之妙。

顾恺之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漠晕染增强质感,运用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绘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

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其晚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4.简要解析《洛神赋图》
答: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取材曹植的诗篇,创造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展开画卷,人物之间的情思依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出来;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渴望不可及的惆怅情意,是“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5.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答: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的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传模移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6.从“曹衣出水”看曹仲达的绘画风格。

答:
(1)北齐画家曹仲达以画梵像著称,能将佛像头、面、手、足、肩、背等人体比例画的与真人一样,被誉为“曹家样”。

他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即所谓“曹衣出水”。

(2)“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他被誉为“佛像之祖”,对佛教东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7.解析“曹衣出水”含义。

答:北齐画家曹仲达,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既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第二部分:论述题
1.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2.试论述敦煌莫高窟十六国、北朝时期壁画的艺术特点?
答:莫高窟北朝窟内壁画一般于四壁上层及顶部平某、飞天及天宫伎乐,下层为药叉等,中部除千佛外主要画说法、本生和因缘故事。

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左右二壁绘有本生、佛传等故事画,均以独幅画的形式通过故事中的典型情节来表现。

画法豪放,以简单的圈染表现人体特征,并以细线勾勒。

年代久远而变色,画面形成的特殊效果,成为早期绘画的一种典型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