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向国会提交《联邦政府关于科学、技术、
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战略规划(2013-2018)》,保证美国在科技
创新人才领域的优势地位。
总统
科技政策办公 室(OSTP)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NSTC)
STEM教育委员会
国家科学基金 委(NSF)
教育部(ED)
卫生与公共服 务部(NIH)
• 举措:将数学、科学、技术等列为核心课程,包含科学技术原理、 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发展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991年出版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美国教育史上第一份全国性 的科学教育标准,强调在操作中探究、体验、互动的教学方法。
4.美国科学教育最新进展
• 2011年美国修订科学课程,先后出版了《K-12国家科学教育框架》和 《新一代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工程学与科学同样重要,强调核心概念, 将科学实践纳入重要概念领域。
三、科学教育变革浪潮的引领者——美国
1.美国科学教育第一次变革 • 背景:20世纪初,只注重科学的基本事实与理论体系的科学教育与学生的生 活经验是脱节的,为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杜威等领导的美国进步教育运 动开始了第一次变革。 • 标志: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重组委员会提出《中等教育基本原则》 报告,标志着中学科学教育开始向实用化转型。 • 举措:教学方法引入“做中学”(leaning by doing)思想,改变只注重对于知 识的记忆的做法,创立实验学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强调适应学生的兴趣 和实用性。
3.中国科协、教育部——“英才计划” • 目标:探索学生与高校自主招生有效衔接的方式; 探索“中学生英才计划”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 养试验计划”有效衔接的机制;探索建立高校与中 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人才的有效模式。 • 做什么: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现有的科研课题;学生 提出感兴趣的课题,经导师审定后开展;通过科学 报告、科技社团活动、参与实验室科研实践等多种 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立体的培养。 • 怎么做:推荐导师——导师填报信息——学生网上 报名——导师网上审核,高校确认——面试与师生 互认——培养与评估。
3.美国科学教育第三次变革
• 背景:石油危机后,人们开始关注面向所有学生的、普遍能接受的 适用知识,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教育理念出现、科学素养口号 提出、环境保护教育兴起,美国开始更为彻底的教育改革。
• 标志:1985年启动 “2061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1986 年《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发表,旨在提高人们在科学、数学和 技术方面的素养,以帮助人们负责任地、富有成效地生活。
幼儿园:自然体验 科学校本课程
科学探究活动
1.“听”—科学报告
依托形式: • 走出去—“科学家进校园” • 请进来—青少年到中科院听取的专家报告
2.“看”—科普活动
依托形式: 全国层面—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 我院层面—公众科学日、科技创新年度巡展、主题活动
3.“体验”—科学教育活动
依托形式: 求真科学营、科学课程
多种科学课程;在中学建立研究中心,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
五、我国科学教育的案例举隅
1.教育部、中国科协——“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
• 目标: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探索自然奥秘,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构建基础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 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
• 做什么:对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 式进行改革实验,结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和各类丰富多 彩的课内外科技活动进行。
变革,重要的三次大变革都是由美国教育界领导。
17世纪之前
萌芽与产生期
17世纪中页-19世纪末
发展期
20世纪至今
变革期
二、科学教育追求什么?
随着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不断变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
2
3
培养科学知识型人才
培养科学能力型人才
培养科学素养型人才
• 不仅培养从事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家; • 还要提升普通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其对科学的理解。
质量 (跟每个人能力匹配)
原始的 个别教育
个性化 农耕教育
班级授课式 标准化教育
灵活、多样、开放、终身的 个性化教育
农业社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经济时代 呼唤灵活、开放、终身的个性化教育
百度文库
二、科学教育是什么?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国际通用词语Science Education,与科技教育、科学传 播、科普教育经常混淆使用。 • 广义:所有能够促进人的科学素养提升的教育,既包括面向中小学生的 校内外与科学有关的教育,也包括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 同时还包括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 • 狭义:学校内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学 科内容为基础的教育。

院士前沿科普报 告

相关活动比赛奖 励

总结 报告
包括相关实验室、野外台站、名胜古迹

场馆及名胜古迹
活动 特色

动手 实验

文体 活动

联谊 晚会
4.“探究性学习”
依托形式: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等
科技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学校初步选拔
科学能力测评笔试 • Cattell文化公平性测验 • 科学动机与兴趣专项测验
四、“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工作体系
一天(听)
• 科学报告 • 面对面交流
科学现象
一天(看)
• 公众科学日 • 科技创新年度巡展 • 特色、主题科普活

一周(体验)
• 求真科学营 • 科学课程
参与研究 科学机理
长期“探究”
•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 乐部
强化科学主题的 社会意义
科学体验
科学结 果验证
科学知识的 发现与应用
提纲
• 关于科学教育的理念 • 关于科学教育的发展 • 中国科学院的实践探索
“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 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一、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长周期来看,科学教育的发展与科学发展是同步的,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进入20世纪,科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在不断发生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考方法 和精神生活习惯,不是知识本身,而是 知识渗透生命后的行为素养;不是技能 本身,而是技能养成习惯后的创新能力; 不是人文本身,而是人文启蒙后理性的 求真精神。
——白春礼
通过听、看、做、玩、演、写、赛等多种形式,面向公众,尤 其是青少年,开展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科学探究活动,传 播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育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三、为什么要开展科学教育?
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或者在很大 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
• 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 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 利。
当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完备后,科普的任务已经悄然转移:
• 怎么做: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全过程合作,做好顶层设 计、撰写案例、框架设计和示范工作;幼儿园小学自 愿申请成为试点,得到资源与专家指导;开展教师培 训和国内外交流合作;深入一线不断调整反思。
2.中国科协、教育部——“高校科学营” • 目标:促进高中与高校合作育人,为培养科技创新 后备人才。 • 做什么:高校常规营——由高校完全承办,突出互 动体验。专题营——高校资源和科研院所、央企的 对接,注重科学探究。 • 怎么做:通过讲座、参观、课题立项、样品采集、 实验操作、报告撰写、结题答辩的科学研究让营员 们深入了解基础科研知识,在实践中体验科研的艰 辛与快乐全过程。
浅谈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提纲
• 关于科学教育的理念 • 关于科学教育的发展 • 中国科学院的实践探索
一、从教育的个性化趋势谈起
公平 (每个人都有)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提纲
• 关于科学教育的理念 • 关于科学教育的发展 • 中国科学院的实践探索
一、中国科学院的若干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
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
“三个面向” “四个率先”
“三位一体” “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23
二、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总体规划
2.美国科学教育第二次变革
• 背景:二战后,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政府为了保住科 技领导地位决定进行教育改革。
• 标志: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颁布,确定数学、阅读和自然科学为三门 基础核心课程,加强科学精英的培养。
• 举措:采用探究式、分级学习教学法和结构主义课程观(务必使学生理解该 学科的基本结构,确定主要学科的基本结构要素并设计最佳课程),构建新 型科学课程,注重阐明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科学系统。
4.北京市——“翱翔计划”
• 目标:让学生形成持久的科研兴趣,亲历 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立志投身科学研究 和成为科学家。
• 做什么:采取中学与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 纳入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自高一年级第 三学段至高二年级末,共计15学分。
• 怎么做:高校、科研院所、区县教委、示 范高中校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实行“三导 师”制,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实验室开展研 究。
四、来自概念的若干启发
• 科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科学教育也只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已,科学教育之于个性
化教育只是诸多选项中的一种。 • 科学教育依旧有其特殊意义——它是更基础的素质。如同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
后与仆人一样,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皇后与仆人。 • 科学教育有其客观规律。
其他10个政府 机构代表
史密森学会
四、欧洲部分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的实践
1.英国 • 构建专业结构合理的科学教师队伍;研究人员开发富于启发性的科学教材和
教学方法,为科学教师的科学实践教学和持续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2.法国 • 中小学推广“动手做”项目,在现实中通过直接的观察和实验来解释自然事
物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强调学习科学方法。 3.德国 • 博物馆陈设配合学校科学教育课程开展;研究机构和大学高端科技资源开发
结构化面试
探索课题研究流程
选择研究课题
开展文献检索
开题 报告
结题 论文
中期 汇报
目标 打造科普工作“国家队”
• 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 • “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
两大 计划
两大 人群
五项 工作 • 公务员 • 青少年
• 基地建设 • 队伍建设 • 产品建设 • 活动建设 • 平台建设
宗旨
• 服务国家 • 服务社会
定位
• 高端 • 引领 • 有特色 • 成体系
三、“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理念
科学传播 技能训练
感性 科学启蒙
科学兴趣 培养
科学校本课程
理性思维与 科学技能训练
科学探究 中学的“求真科学营”
课程培训
大学的科教融合和 科学传播使命
高校:科学传播
基地
学前儿童的 自然体验
小学的“身边科学” 初中:科学校本课程、 求真科学营
小学:自然体验、 高中:求真科学营、
技能培训 科教工作者: 科学教育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