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精心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最全说课稿
(精心整理)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下面我分析下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节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是这个单元的一个综合活动,让学生学过热传导的原理等知识之后的一次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本课利用观察三个不同杯子的散热的不同情况,让学生明白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性质,再利用这个概念由学生做猜测并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保温杯,以及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一场保藏冰块的比赛。同时本课也与“穿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教学活动产生联系。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从新课程三维目标出发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概念: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空气是不良热导体
<2>过程与方法:
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研究那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浓厚兴趣
由以上的科学目标,可以确定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抽象概括能力低下,意志和情绪的不稳定是学生的不足之处,其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的具体的材料支持,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保温的原理。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达到本节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谈谈教法和学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应,应以学定法,教学过程必须以主体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为指导,在满足学生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及本节课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手段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
极思考,大胆的创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热的不良导体的作用后,再利用这一概念进行应用,自己发挥想象、动手实验,发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是双向的活动,因此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的重要。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归纳,培养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养成了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以上是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分析,现在结合教学原理,我制定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
我出示各种不同的杯子,让学生去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杯子的制作材料?引入新课
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比较接近生活实际,从而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二)观察猜测突破难点6分钟
向学生展示三个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陶瓷杯、塑料杯。倒入等量的热水,并让学生做猜测,几分钟后各水杯的温度怎样变化呢?
学生对三种不同的杯子并不陌生,可以说很熟悉,当真正要了解其原理的时候却又感到力不从心了,所以学生渴望新知的欲望便表露出来,如加以引导,把本节课的知识与前面课时进行联系,让学生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了愿望。在猜测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发挥想象,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会很自然的想到杯子的不同材料造成了不同的结果。于是提出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突破了难点,在等待降温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杯子外壁的温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应用知识动手制作12分钟
在学生建立在热的不良导体的性质后,我让各组的学生发挥想象,每组四个同学,一起合作制作一个保温杯,为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我走入学生当中,提醒他们必须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水量的多少,温度测量的时间等等,四个组员分别承担度数、计时、记录等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在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性,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精神的作用。
(四)展示成果体验乐趣9分钟
在学生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时,我乘胜追击让各组进行一场保藏冰块的比赛。由于时间关系,为将本活动顺利进行,将磨具中得到大小相同的适中的小冰块分发给学生,比比谁的冰块融化得最慢。赢的小组赢得两颗星星,输的一方也能得到一颗星星。让学生体现比赛的乐趣。这个活动也完善了保温就是保持温度的概念。课堂的活跃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在比赛结束后像赢的一方表示祝贺,当然输的一方也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五)练习巩固知识反馈8分钟
采用课后作业,逐步加大知识的迁移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既巩固了新知识,又训练了抽象逻辑能力。也帮助老师及时的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而查漏补缺。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采用提问“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进行小结,这样组,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提问进行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下课之际,我向学生布置“你是否还有更好的保温办法呢?”在课后让学生继续思考这些问题,让科学走入他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水温降得慢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说课安排,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谢谢!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课程教科版三下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
还是浮》。
一、说教材《沉和浮》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
沉浮”、“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和“造一艘小船”共四部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希望学生们
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本身大小、轻重以及承载液体关系的认识;经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
究过程,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并对原有的经验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通过活动学习科学观察、
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本
单元获得的学习经验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物体在
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所形成的科学概念是要为后续的学习活动作铺垫和服务
的。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研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之间的关系。在
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发现——否定——在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
过程,使学生们认识到:相同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
容易浮,小的容易沉。本课共有4个学习活动,分别是“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观察更多的物
体是沉还是浮”、“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的关系”及“思考和讨论”。在这四个活动中“观察更
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和“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的关系”这两个活动中使用的实验材料有
一些是重复的,而它们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如果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活动,不仅浪费时间,而
且学生一直身陷在一组又一组的实验材料中,没有思考的时间。因此,我将这两个活动进行了
整合,用一组材料进行两个活动的探究,既省时又省力。三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
兴趣,虽然没有学过空间、体积、密度等专业知识,但他们对物体沉浮的因素已经有了一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