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言语和动作减少;病程至少已持续2周。 (2)部分病例可有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食欲降低、体重下
降、性欲减退、早醒,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改变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4)可存在某些精神病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精神病性症状缓解 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 周。 (5)抑郁症的病程特点大多都具有发作性病程,而在发作间 歇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既往有类似的发作,或家族 中有抑郁症遗传史,对诊断均有帮助。
2020/1/12 8
抑郁症的现状
抑郁症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 ; 抑郁症总体识别率低 —内科医师识别率55.6%;上
海的识别率21%(WHO多中心合作研究); 重视不够,治疗/干预率低。
2020/1/12 9
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
生命早期
遗传易感性

Life Events
4治疗
抑郁症的全病程治疗
急性期:
目标:症状缓解,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 时间:8—2周; 方法:药物(全);心理(轻中、联合);物理治疗(敏感、重度),其他如光照治疗、运动疗法; 巩固期: 目标:防止复燃; 时间:4—9月; 原则:急性期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保持不变; 方法: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阶段性物理治疗; 维持期治疗: 目标:防止复发; 时间:一般2-3年; 原则:敏感患者:有三次及以上抑郁发作或者慢性抑郁障碍的患者,存在复发风险的附加因素(如存在残
诊断
西医诊断: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2周。 4排除标准 (1)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

郁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郁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郁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1年)。

郁病是以性情抑郁,多愁善感,易怒欲哭,心疑恐惧及失眠,胸胁胀闷或痛,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由于七情所伤,或素体虚弱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失所养,五脏气机失和,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形成的。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lO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

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久的焦虑,不局限于甚至不是主要见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

如同其他焦虑障碍,占优势的症状高度变异,但主诉常见:总感觉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不适。

病人常诉及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疾病或灾祸临头。

这一障碍在女性更为多见,并常与应激有关。

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成为慢性。

诊断要点:一次发作中,患者必须在至少数周(通常为6个月)内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应包含以下要素:(l)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注意困难等);(2)运动性紧张(坐郾不安、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3)自主神经活动亢进(头重脚轻、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

儿童突出的表现可能是经常需要抚慰和一再出现躯体主诉。

出现短暂的(一次几天)其他症状,特别是抑郁,并不排斥广泛性焦虑作为主要诊断,但患者不得完全符合抑郁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的标准。

(二)证候诊断1.肝郁化火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脘腹不适,痞塞满闷,胸胁胀痛,咽中不适,如物梗阻,面红目赤,尿赤便秘。

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心烦易怒,紧张不安,痰多呕恶,少寐多梦,头晕头胀,口苦,便秘。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心肾不交证:心烦失眠,心悸,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梦遗,潮热盗汗。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在当代社会,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1.1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中医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心身疾病。

中医将其归类为“郁证”,认为其发生与情志困伤、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失调等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脾胃等。

1.2 西医对抑郁症的认识西医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由神经递质不平衡、脑区功能异常等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电击疗法等。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依据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整体观念认为抑郁症是一个整体,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应该从这种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辨证论治则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辨证论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选择中医的方剂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实践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综合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中,综合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综合疗法通常包括中药治疗、心理治疗和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以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2.2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中药治疗抑郁症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黄连阿胶汤等。

这些方剂常常能够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2.3 心理治疗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作用心理治疗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疏导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1-10T09:42:32.7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何春英[导读] 近年来社会压力较大,抑郁症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1]。

湘乡市中医医院湖南湘乡 41140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0例。

给予西药组患者度洛西汀治疗,中西结合组在西药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的解郁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及焦虑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中西结合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西医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比较,SDS得分、SAS得分均明显降低,且中西结合组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结合治疗的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抑郁症近年来社会压力较大,抑郁症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1]。

抑郁症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悲观、沮丧、烦躁不安等,部分患者甚至存在自杀倾向,严重的威胁患者身心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抑郁症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2]。

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抑郁症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抑郁症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3];症状包括:愉快感丧失;注意力降低;自信降低;食欲下降;有自杀的倾向;精力降低;无价值感;睡眠障碍;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0例。

中西结合组:年龄40~70岁,平均(54.1±0.9)岁。

西医组:年龄42~69 岁,平均(55.2±0.3)岁。

中医院郁病诊疗方案

中医院郁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委员会1991年制定的《情感性(心境)障碍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以及2000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实证1肝气郁结证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脱闷暧气,腹胀便薄,妇女月经不调。

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方药:炒桅子15g,醋香附15g,琥珀粉7.5g,首乌藤50g,柴胡15g,当归15g,淡豆豉20g,炙远志15g,白芍15g,川尊15g,郁金30g,炒酸枣仁30g等。

若见失眠不寐者,加夜交藤40g,柏子仁15g;暧气重者,加旋覆花10g,苏梗10g;月经不调者,加丹参10g,红花10g,赤芍10g;健脾祛湿须加入乌药10g,茯苓15g;饮食积滞腹胀则加入焦三仙各15g,鸡内金10g,莱瓶子IOg等。

中成药:越鞠丸,每次1丸,温水送服,每日2次。

解郁安神颗粒,每次10g,温水送服,日3次。

舒肝解郁胶囊,每次2粒,温水送服,日3次。

2气郁化火证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痛。

眩晕,头痛,头胀,目赤,失眠,口干口苦,嘈杂吞酸,便秘。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方药:炒桅子15g,醋香附15g,琥珀粉7.5g,首乌藤50g,柴胡15g,淡豆豉20g,白芍15g,川苜15g,郁金30g,黄连10g,黄苓10g,龙胆草IOg等。

若见口苦便秘重者,加生大黄10g,芒硝5g,厚朴10g;肝火上炎者,加菊花10g,钩藤15g,白痍藜10g;呕恶吞酸明显者加入清半夏10g,海螺的20g;小便频数则加入泽泻15g,车前子10g,川木通IOg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1丸,温水送服,每日2次。

(二)虚证1心肾阴虚证症状:情绪不宁,心烦而悸,口咽干燥。

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兼遗精,腰膝酸软。

舌红少苔,甚则无苔。

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门诊中医临床路径

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门诊中医临床路径

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抑郁症的轻度抑郁发作患者。

一、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郁病(TCD编码:BNG1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郁病(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1)肝郁脾虚证(2)肝郁气滞证(3)心脾两虚证(4)肾虚肝郁证(5)肝胆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门诊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郁病(TCD编码:BNG110)和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伴有严重脑、心、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的患者。

(2)伴有严重消极观念、有自杀自伤倾向者。

(3)儿童和妊娠期妇女。

(4)不愿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郁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和舌、脉象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就诊当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心理测量: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评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B超、经颅多普勒、胸部X线片、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MRI,五态人格、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CL-90等。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案。

西医方面,主要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氟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

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优点是起效快,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口干、恶心、便秘等。

一些抗抑郁药物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和戒断症状。

中医方面,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中,常用的方剂有逍遥丸、安宫牛黄丸等。

这些中药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的心情和睡眠质量。

中药治疗需要个体化用药,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则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中药配合抗抑郁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情绪和心理状况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项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也是抑郁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缓解抑郁症状。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概率。

中西医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要,医生会综合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中药和心理治疗等手段进行治疗。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与医生沟通,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概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根据中医文献中的描述,古人将抑郁症多归属于“郁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可以归于“不寐”等病。

多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气血失调,进而引起功能性心理与情感障碍、睡眠障碍以及五脏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症候群。

【诊断】一、西医诊断:(一)、诊断标准:根据ICD—10诊断标准。

(二)、诊断要点: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等临床特征来诊断。

密切的临床观察,把握疾病横断面的主要症状及纵向病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临床诊断的可靠基础。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1、情感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如看足球比赛、打牌、种花草等也觉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

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特别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更明显。

典型的病例其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如出现则有助于诊断。

在情感低落的影响下,患者自我评价低,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觉得自己连累了家庭和社会;回想过去,一事无成,并对过去不重要的、不诚实的行为有犯罪感;想到将来,感到前途渺茫,预见自己的工作要失败,财政要崩溃,家庭要出现不幸,自己的健康必然会恶化。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便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思想层面相对消极,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较高,成为社会关注度热点问题。

世界范围内,全球已经发现1.2亿抑郁症患者,该疾病自杀率在13%左右,每年全球范围内会有80万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

结合抑郁症疾病治疗上看,常规采取西药治疗,但疾病治疗有效率只有30%-65%,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更差,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部分患者无法进入社会生活。

对此,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已经较为迫切,目前,临床研究将目光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一、抑郁症该疾病属于生物化学及神经分泌等学科研究的内容,疾病发生原因并不明确,多数研究显示与遗传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存在联系。

该疾病与患者个人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比如,患有抑郁症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在生活事件、创伤事件等引导下,导致情绪悲观,或者合并精神病史,有酗酒的习惯,此类因素均会导致抑郁症发生。

抑郁症(见图1)患者的典型症状便是情绪低落,患者存在自我感觉到或者他人感觉到的情绪低落,对热爱的事件丧失热情,失去快乐的能力,无法自日常的事件中感到幸福。

患者表现为心烦、紧张、失控,自觉反应迟钝及决策能力差、音量降低、言语减少等。

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出现记忆力降低及信息处理能力减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等。

在抑郁症影响下,患者发生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相对常见,相比日常入睡时间延迟30分钟以上,清晨苏醒时间比平时早3小时左右,对此,抑郁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需采取有效的手段治疗。

图1抑郁症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多接受现代西医治疗,患者口服抑制剂,常规西药的治疗有效率为70%,虽然现代医学对抑郁症治疗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性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神经生物学及抑郁药物没有联系,导致药物治疗没有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30例

础, 五脏 的功能 活动正 常又依 赖于气 机调 畅 , 气血调 和 。 故气 机郁滞 贯穿 于 抑郁 证 始终 。而形 成 气 、 、 、 、 血 火 痰
三版(C C MD-3 心境 障碍 ( - ) 情感 性精 神障碍 ) 中抑郁 发 作 的诊断标 准制定 [ : 1 情绪 低落为 主要特 征且持续 至 少 ] 2周 , 此期 间至 少有 下 述 症 状 中 的 4项 : 对 日常 生 在 ①
合方 法治疗 该病 , 得较好 疗效 , 取 报道如 下 。

般 资 料
入选病 例均为 2 0 0 4年 1月 ~ 2 1 0 0年 7月 的 门诊
观 察 和 住 院 病 例 。 其 中 男 性 8例 , 性 2 女 2例 ; 0 3 2~ oபைடு நூலகம்
岁 3例 , 1 4 3 ~ O岁 6例 , 1 5 4 ~ O岁 l 例 ,> 5 1 O岁 1 0 例, 中位 年龄 5 3岁 。病 程 1 o年 以上 者 3 , 2 例 余 7例病
养血 、 心安 神之 效 。 养
1 .逍 遥 散 加 减 为 基 本 方 : 归 1 , 芍 1 , 当 2g 白 5g 炒 白 术 1 , 苓 1 , 胡 l , 草 6g 郁 金 1 , 8 茯 g 5g 柴 Og 甘 , 0g 合
欢 皮 3 , O 石菖蒲 1 , 酸枣仁 2 。每剂煎 2 0ml g 0 炒 g 0g 0 , 早 晚温服 , l剂 。随 症 加 减 : 闷脘 痞 , 中 如 有 物 日 胸 咽 阻, 咯吐不 出 , 可合 用 半 夏厚 朴 汤 。神疲 心 悸 、 眠 、 失 健
中西 l 结台 ;圈民阍 中 疗法
CH} NA’ S NATUR0P ATH Ho 20 11 t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西药;治疗抑郁症是危害人们心身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终身患病率为6.1%~9.5%,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病程迁延,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1]。

抑郁症临床症状多样,多见于失眠、头痛、疲乏、头晕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且多出现抑郁或焦虑等情绪改变。

以脑力劳动者多见,临床治疗较困难[2]。

我科于2013年6月~2014年10月共收治96例抑郁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患者,男36例,女60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4.5岁;患病时间1年~17年,平均病程7年;随机分为两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⑴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初始剂量10mg/d,早餐后服用,1次/d,根据病情及耐受情况1周内加致治疗剂量10~20mg/d,治疗疗程为6周;⑵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

中药方用:柴胡 16g、乌梅20g、百合15g、白芍30g、元胡10g、当归20g、酸枣仁20g、黄连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mL,分早、晚2次服,疗程为6周。

1.3 疗效标准[3]:痊愈:患者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HAMD评分≤7分;有效:HAMD减分率≥30%,症状有肯定进步或部分症状消失;无效:症状没有减轻或恶化,HAMD减分率<30%。

减分率=(基线分-终点分)/基线分×100%。

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门诊中医临床路径参考

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门诊中医临床路径参考

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抑郁症的轻度抑郁发作患者。

一、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郁病(TCD编码:BNG1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郁病(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1)肝郁脾虚证(2)肝郁气滞证(3)心脾两虚证(4)肾虚肝郁证(5)肝胆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门诊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郁病(TCD编码:BNG110)和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伴有严重脑、心、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的患者。

(2)伴有严重消极观念、有自杀自伤倾向者。

(3)儿童和妊娠期妇女。

(4)不愿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郁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和舌、脉象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就诊当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心理测量: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评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B超、经颅多普勒、胸部X线片、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MRI,五态人格、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CL-90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30例

组3 0例 , l 男 2例 , 1 女 8例 , 均 年 龄 ( 4 9±1 . ) 平 3. 87
岁 , 均病程 ( 2 1 - . ) 月 , 平 1 . 7 6 个 4 两组 在性 别 、 年龄 、 症
服 , 日 1剂 , 次 10 l早 晚 2次 温服 。 每 每 5m, 两组 均 同时 配合心 理治疗 , 治疗 6周后观 察疗效 。
2 1 治 疗方 法 对 照 组 口服 氢 溴 酸西 酞 普 兰 ( 品 . 商
名 : 普妙 , 麦灵 北药 厂 生 产 , 西 丹 西安 杨 森制 药 有 限公
司分 装 ) 次 2 r , 日早 餐后 1次 口服。治 疗 组在 每 0 g每 a 对 照组治疗 的基 础上 , 服 自拟解 郁 安 神汤 。药 物组 加 成: 柴胡 1 g 当归 1 g 白 芍 1 g 白术 1 g 茯 苓 1 g 2, 2, 5, 2, 2, 丹参 3 g 郁 金 1 g香 附 1 g 栀子 1 g 合 欢皮 3 g 磁 0, 2, 5, 2, 0,
次症 : 胸部满 闷 , 闷嗳气 , 脘 不思饮 食 , 便不调 。舌淡 大
红 , 薄白, 弦。 苔 脉
绪基本 稳定 , 一般 日常生 活 能应 对 。未 愈 : 症状 、 绪 情
均无改 善 。
3 2 两 组 总体 疗 效 比较 .
治 疗组 3 0例 , 临床 治 愈 7
13 纳入标 准 .
抑 郁症是 以显 著而 持 久 的情 绪 低落 、 动 能力 减 活
退、 思维 与认知 功能 迟缓 为 主要 临 床 特征 的一种 情 感
证 ) 。
2 方 法
性 精神 障碍 , 年来 笔者 以解郁 安 神 汤联 合 西 酞普 兰 近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9)治疗方案要点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9)治疗方案要点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治疗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抗抑郁药治疗治疗原则:全病程治疗,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2、巩固期治疗预防复燃,3、维持期治疗预防复发。

药物的选择基于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安全性或耐受性等。

1、首选第二代抗抑郁药物。

初始剂量建议最小常规剂量的1/4-1/2 ,缓慢加量。

2、个体化治疗。

常用抗抑郁药的种类及适应症(1)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一线使用。

用于各类和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2)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适用于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及户泛性焦虑症,伴有躯体症状特别是疼痛的抑郁症疗效较好。

主要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3)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适用于各种抑郁障碍,尤其重度抑郁和明显焦虑、激越及失眠的抑郁患者。

代表药物:米氮平。

(4 )5-HT受体平衡拮抗剂(SARIs ):适用于伴焦虑、失眠的轻、中度抑郁。

代表药物:曲唑酮。

(5)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不良反应明显,剂量应个体化。

代表药物: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等。

特定人群的抗抑郁药治疗(1)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SSRI类:舍曲林、氟西汀和西酞普兰,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至有效剂量。

(2)老年抑郁障碍:(用药后病理生理改变需监测躯体功能状况)。

A:首选SSRI类药物: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B:SNRI也可用,高剂量可致血压升高,起始剂量低于年轻成人,注意药物蓄积。

(3)孕产期抑郁障碍:A:轻度患者: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B:持续加重或有严重自杀倾向考虑抗抑郁治疗,一般选用SSRI 类药物。

(考虑产后代谢改变、乳汁对胎儿影响,向患者(家属)详述风险和获益)中药治疗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

230例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230例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20例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3
彭 渝
重庆市笫十三人 民医院 。 重庆 4 0 5 00 0
f 摘要】 且的: 评价 中西 医结合治疗抑 郁发作 的疗效。方法 : 随机 分组 法 36 患者分为 中西 医结合组和 对照组 。36 患者 均选 用博 乐欣 或氟 西汀 用 2例 2例 等 西医治疗方法 , 中的 中西 医结合组在 用使 用西 药的基 础上 , 配合 中 医辨 证施 治、 对其 再 结合 ; 中西 医结 合组 疗效 明显优 于砷照 组。结论 : 中西 医结合可 应
果, 现将临床分析 整理如下 : 1临床资料 . 将 36 2 例抑郁症 患者随机分 为 中瑶 医结 合治疗 组 和纯西 医对 照组 。中 注: 经卡 方检验 , 0 o 。 P< .5 西医结合组 20例患 者中 , lo例 , 10例 , 3 男 o 女 3 年龄 2 一 7岁 , (3 1 l6 平均 3.2 . ±2.9 岁 , 程长 为 4—1 个 月。纯西 医治疗对 照组 9 患者 中 , 4 5 病案举 例 06 ) 病 1 6例 男 o 刘某 , , 女 3 ,03年 6月初诊 。平时性格 内向 , 6岁 20 不惜喜欢交 流。因夫 例 , 5 , 2 — 7岁 , 均(8 1 2. 1岁 , 女 6例 年龄 2 7 平 3.6 ̄ 0 8) 病程 长为 2一l 2个月 。 近三月 内出现情绪不 稳定 、 喜欢 多愁善 感谢 、 总是 唉声 叹气 , 任 患者均经汉 密尔 顿抑郁量表 __ ( S ) I HR D 测定 , 2 其结果 为总分均 ≥2 。两 妻感情 不和 , 0分 何 事情都 不感兴趣 , 经常 失眠 , 口苦 两胁 胀满 。曾就 诊 于某 医疗 中心 , 予 给 组患者的临床资 料无显著差异 ( O0 ) 具有可 比性 。 P> .5 , 多虑平 口服 , 疗一月后 , 略 有好 转 , 是其 自身 担心 会 由于长 期服 药 治 症状 但 2 治疗方法 . 丽 后 来我 院就诊 。门诊时 可见 : 两组抑郁症 患者均选用 博乐欣 或氟西 汀等纯 西 医治疗 。中西 医结合 组 会产生毒 副作用 , 自行 停药 , 出 现病情 加重 , 记忆力较 差、 痛 , 绪悲 观 , 头 情 胁肋胀 满 口苦 , 质紫 暗 , 薄 舌 苔 在此基础上 , 再结合 中医治疗 。根 据抑郁 症患 者 的临床表 现 , 以将 20例 患者情绪 低落 、 可 3 脉 抑郁发 作 ; 中医诊 断为 : 郁症 , 辩证 为肝 郁气结 型 , 治 患者具体分型如下: ①肝部气结, 患者多出现多愁善感 , 对身边的事情有愤 白 , 弦。西 医诊断为 : 解 宁心 静气 。方 选柴 胡 疏肝 散 加减 : 金 、 郁 柴 青 情绪 , 观厌世 , 绪不稳定 , 常喜欢 唉声 叹气 , 时会 出现 失 眠多梦 和 疗上采用疏 肝理 气 、 郁 安神 、 悲 情 失 有 枳 醋延胡各 1g酒 白芍 、 仁 、 0。 枣 合欢 皮 、 参各 1g夜 交藤 、 曲、 丹 5, 神 生 两胁胀满的情况 , 舌质淡 红 , 薄 白, 弦数。治 疗应疏 肝理 气 、 苔 脉 宁心 安神 为 胡 、 壳 、 0, 用 一 早 主, 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气郁痰迷, 患者出现情绪抑郁, 唉声叹气, 对身 龙牡各 3g每天 1剂 , 水煎 服 , 日 2次 服。西药 给 予博乐 欣 治疗 , 晚 边的事情漠不关心 , 反应或者 反应 迟钝 , 睡 , 自腻 。 弦滑 。治疗 应 没有 嗜 苔 脉 该采用疏肝理气、 化痰行气的方法, 方选顺气导痰汤加减。③肝郁血瘀, 患 者情 绪抑郁 的现象非 常严重 。思 维迟 钝 , 动缓 慢 , 色不 好 , 出现 胁肋 运 面 常 胀痛 , 紫暗或有瘀斑 点 , 薄 , 舌质 苔 脉沉 弦。治疗 上采用 疏肝 解郁 、 解郁 散 结 的方法, 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④心脾两虚, 患者常常会失眠, 记性不好, 对 任何 事情都不感兴趣 , 善感 , 多愁 倦怠 乏力 , 淡苔 白 , 舌 脉细弱 。治疗上 应 采 用健脾益气、 养血安神 的方法 , 方选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⑤脾肾阴 虚, 患者精神不振 , 不好 , 喜欢 运 动 , 情绪 不 惊恐 失 眠 , 色 白光 , 质淡 胖 , 面 舌 脉沉 细。方法上采用 温肾壮 阳、 健脾 安神 , 方选右归饮 加减 。

忧郁症(抑郁症)中医诊疗方案2

忧郁症(抑郁症)中医诊疗方案2

忧郁症(抑郁症)中医诊疗方案2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对忧郁症(抑郁症)的诊疗方案。

忧郁症是
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中医通过综合分析病情,采用中药、针灸等
方法来治疗忧郁症。

诊断
中医诊断忧郁症的主要依据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听诊、望诊等手段,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中医治疗方案
以下为忧郁症中医治疗方案的几个主要部分: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忧郁症的核心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白芍、川芎、当归等,具有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忧郁症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能量流动,缓解抑郁情绪。

气功和调息法
气功和调息法在中医治疗忧郁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呼吸调节和身体运动,可以平衡身心,缓解忧郁情绪。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饮食也与忧郁症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

建议患者多食用具有养血、滋阴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糯米等。

建议与注意事项
-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 请咨询合格的中医医师,并遵循其指导。

- 中医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不要期望立即见效。

- 忧郁症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自己的生活惯和心理状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论
中医治疗方案对忧郁症的诊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建议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咨询专业的医师以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第六版,2005年)。

郁病就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得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物梗塞,不寐等。

以情志内伤为主要因素,病机发展以气郁为先,进而变生它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F32抑郁发作(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准得轻躁狂或躁狂症状。

(3)须除外得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就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F32.0 轻度抑郁发作A.符合F32抑郁发作一般标准。

B、至少具有下述三条症状中得二条:(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2)对平日感兴趣得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C.附加下述症状,共计至少四项:(1)自信心丧失或自卑;(2)无理由得自责或过分与不恰当得罪恶感;(3)反复出现死得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观证据均可);(6)任何类型得睡眠障碍;(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得体重变化。

F32.1中度抑郁发作A。

符合F32抑郁发作一般标准。

B.至少具有F32、0B中三个症状中得二条。

C.F32。

0C中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个症状、(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2. 肝郁气滞证:精神抑郁,胸胁作胀或脘痞,面色晦暗,嗳气频作,善便太息,夜寐不安,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抑郁症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抑郁症60例

[】国 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 . 2 中医 病 证诊 断 疗 效 标准 【】 s. 南京 : 南京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 4 49 . 9
[】易世 宏, 启富, 3 吴 肖长 虹, 臁 关 节创伤 性 滑膜 炎模 型 的建立 及评价 [】 等 J. 中
国 康复医学杂志, 0,2) 1 46 2 5 ( :4 1. 0 6 04 —
厂一 … … … … … … 一 … … … 。 …
内服外敷 ,共奏奇效 。 本 临床观察表 明,中药 内服外敷分期治疗膝关节创 伤性滑膜 炎疗效确切 ,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王和 鸣. 医骨伤 科学 【 . 京: l 中 M] 北 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 , 0 : 7 2 72 . 0 8
滑膜 在炎性刺激下逐渐肥厚 ,绒毛增生 、粗大 ,关节功 能逐 步受损 ,最终 导致膝关节 的严重退变 。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 。《 问・ 素 痹论 》日:
“ 风寒湿三气杂至 , 合而 为痹 ” 《 。 医宗金 鉴・ 正骨心法要 旨》指出:“ 伤损之证肿痛者 ,乃瘀血凝结作痛也 。 ”急 性期瘀血凝 结,阻滞经络,不通则痛 ,故 出现膝关节肿 胀疼痛 ,屈伸活动 受限,因而治疗 以活血化瘀 ,通经活 络之桃红 四物汤为主 ,方 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熟地 、 当归补肝养 血调经 ,芍药、川芎活血行气 ,牛膝引药直 至病所 ,甘 草调和 诸药;慢性期水湿稽 留,肌筋弛弱 , 正气耗伤 ,肝 肾亏虚 ,因治 以补 益肝肾,散寒利湿之独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 区二府庄新村 小区门诊 ( 10 6) 70 1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在行为、心理和生理上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根据统计,全球每10个人中就有1至2人患有抑郁症。

中西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上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抑郁症是由于情志失调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

1.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脏腑气血达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针刺可以促进脑内啡和5-羟色胺的释放,缓解抑郁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阴陵泉、神门等。

2.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抑郁症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方包括龙胆泻肝丸、柴胡泻肝汤、逍遥散等。

这些方剂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缓解情绪,有一定的疗效。

3. 推拿治疗推拿能够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紧张,从而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

常用的推拿方法包括经络按摩和穴位按摩等。

西医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来缓解抑郁症状。

抗抑郁药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脑内5-羟色胺浓度,缓解抑郁症状。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SSRI(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抑制剂)等。

心理治疗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和 interpersonal therapy(IPT)。

认知行为疗法(CBT)旨在改变患者的感觉、思想和行为。

interpersonal therapy(IPT)则致力于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可以采用针灸和抗抑郁药的联合使用,或者中药与认知行为疗法(CBT)和 interpersonal therapy(IPT)的联合使用等。

综上所述,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中西医多种方法综合施治。

中医治疗可以改善身体气血循环,缓解情绪,西医治疗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抑郁症状。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治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治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抑郁症(Depression)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缓慢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

这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高,死亡率也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994年WHO调查说明抑郁症的现症患病率为11.4%,终生患病率为20~30%【1】。

我国1982年及1985年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23‰和12‰。

这显然与WHO的调查结果相差悬殊,有专家认为这与观察方法有关,我国的发病率应为10~15%。

有调查说明,一般内科医生对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心理障碍的识别率只有15.9%,抑郁症的临床漏诊率达50~60%,导致只有约1/4的病人才能接受正规治疗。

该病危害较大,自杀率为10~17%,美国1990年因该病造成的损失达300亿美元。

本病发生与遗传、社会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患病率男:女=1.0:1.3~2.0。

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征,抑郁症相当于中医学的“郁证〞、“失眠〞、“善忘〞、“癫证〞、“百合病〞、“梅核气〞等范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理至今未能明确,但一般认为与神经递质、遗传、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神经递质学说是开发及应用抗抑郁药物的理论根底。

1.神经递质学说:(1) 去甲肾上腺素〔NE〕能学说:NE能学说是由Schildkraut【2】于1965年首先提出,他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内NE浓度降低所造成的,其依据为:使用耗竭NE的药物利血平,可使NE耗竭,发生抑郁症;抑郁症时,尿中MHPG〔脑内NE的主要产物〕下降,说明NE合成、释放减少;而长期使用能增加NE的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使尿中MHPG升高,NE生成增加,从而改善抑郁病症。

Sulser〔1975〕又进一步提出,突触后β受体超敏,反响使突触前α2受体超敏,是导致NE生成释放减少,突触间隙NE数量下降的重要机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概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根据中医文献中的描述,古人将抑郁症多归属于“郁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可以归于“不寐”等病。

多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气血失调,进而引起功能性心理与情感障碍、睡眠障碍以及五脏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症候群。

【诊断】一、西医诊断:(一)、诊断标准:根据ICD—10诊断标准。

(二)、诊断要点: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等临床特征来诊断。

密切的临床观察,把握疾病横断面的主要症状及纵向病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是临床诊断的可靠基础。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1、情感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如看足球比赛、打牌、种花草等也觉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

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特别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更明显。

典型的病例其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如出现则有助于诊断。

在情感低落的影响下,患者自我评价低,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觉得自己连累了家庭和社会;回想过去,一事无成,并对过去不重要的、不诚实的行为有犯罪感;想到将来,感到前途渺茫,预见自己的工作要失败,财政要崩溃,家庭要出现不幸,自己的健康必然会恶化。

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伴有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亦可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产生疑病观念,怀疑自己身患绝症等;还可能出现有关系、被害妄想等。

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幻觉,以听幻觉较常见。

2、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开不动了”。

临床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患者感到脑子不能用了,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意志活动减退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

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严重时,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

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促进计划自杀,发展成自杀行为。

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长期追踪发现,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自杀观念通常逐渐产生,轻者仅感到生活没意思,不值得留恋,逐渐产生突然死去的念头,随抑郁加重,自杀观念日趋强烈,千方百计试图了结自己。

4、躯体症状很常见,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

躯体不适主诉可涉及各脏器。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为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抑郁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之为轻度抑郁。

主要表现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易疲劳,自觉日常工作能力及社交能力有所下降,不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临床症状较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为重。

老年抑郁症患者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数患者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时也可表现为易激惹和敌意。

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主诉较年轻患者更为明显。

因思维联想明显迟缓以及记忆力减退,可出现较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类似痴呆表现,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国内外学者将此种表现称之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躯体不适主诉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常常纠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

病程较冗长,易发展成为慢性。

(三)、西医鉴别诊断1、继发性抑郁障碍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均可引起继发性抑郁障碍,与抑郁症的鉴别要点:①前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或有服用某种药物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体格检查有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有相应指标的改变。

②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后者除谵妄性躁狂发作外,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及智能障碍。

③器质性和药源性抑郁障碍的症状随原发疾病的病情消长而波动,原发疾病好转,或在有关药物停用后,情感症状相应好转或消失。

④前者既往无抑郁障碍的发作史,而后者可有类似的发作史。

2、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或抑郁性木僵须与精神分裂症或其紧张型鉴别。

其鉴别要点为:①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原发症状,精神病症状是继发的;精神分裂症以思维障碍为原发症状,而抑郁症状是是继发的②抑郁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协调性好于精神分裂症。

③抑郁症是间歇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精神分裂症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病程,缓解期常有残留精神症状或人格的改变。

④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等均可有助于鉴别。

3、心因性抑郁鉴别要点在于患者的起病和精神症状与心理因素联系密切。

临床症状充分反映心因内容,情绪波动性大,无晨重晚轻的节律改变,易受外界影响。

此外,精神活动迟滞不明显,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有与创伤有关的恶梦、梦魇,与抑郁症以早醒多见不同。

情绪多为怨天尤人,而很少责备自己。

此外,心因性抑郁的患者常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有反复的闯入性回忆。

4、抑郁症与恶劣心境障碍国内外随访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无本质的区别,同一患者在不同的发作中可一次表现为典型的抑郁发作,而另一次可为恶劣心境障碍,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或病期的差异。

但有人认为两者之间仍有区别,主要鉴别点:①前者以内因为主,家族遗传史较明显;后者发病以心因为主,家族遗传史不明显。

②前者临床上精神运动性迟缓症状明显,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降低、早醒及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后者均不明显。

③前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后者无。

④前者多为自限性病程,后者病期冗长,至少持续2年,且间歇期短。

⑤前者病前可为循环性格或不一定,后者为多愁善感,郁郁寡欢,较内向。

二、中医辨证:主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失眠健忘,胸胁胀闷或疼痛,不思饮食,脉弦为主症。

(1)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2)气郁化火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脉弦数。

(3)血行郁滞证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4)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5)心神惑乱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詈骂喊叫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脉弦。

(6)心脾两虚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7)心阴亏虚证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8)肝阴亏虚证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头胀且痛,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治疗】一、西医治疗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

虽然抗抑郁药的维持用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抑郁症的复发,但不能防止转向躁狂发作,甚至可能促发躁狂的发作,当使用抗抑郁药物发生转躁时,即应按双相障碍治疗。

(1)、常用的抗抑郁药①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目前已在临床应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西酞普兰。

有效治疗剂量氟西汀为20mg/日、帕罗西汀20mg/日、舍曲林50mg/日、氟伏草胺100mg/日、西酞普兰20mg/日。

少数疗效欠佳者剂量可加倍,个别病例的剂量可更大一些。

由于SSRIs的半衰期都较长,大多在18~26小时,每日只需服药一次。

见效需2~4周。

SSRIs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尤其是抗胆碱能及心脏的不良反应少。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等,偶尔出现皮疹,少数患者能诱发轻躁狂。

不能与MAOI合用。

②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双重摄取抑制剂(SNRIs):SNRIs疗效肯定,起效较快,有明显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

对难治性病例亦有效。

主要有文拉法辛,有效治疗剂量为75~300mg/日,一般为150~200mg/日,速释剂分2~3次服,缓释剂为胶囊,日服1次。

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出汗、乏力、焦虑、震颤、阳痿和射精障碍。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大剂量时部分患者血压可能轻度升高。

无特殊禁忌证,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患者应慎用。

不能与MAOIs联用。

③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s):米氮平是代表药,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及改善睡眠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抗胆碱能作用小,有镇静作用,对性功能几乎没有影响。

起始剂量30mg/日,必要时可增至45mg/日,晚上顿服。

常见不良反应为镇静、倦睡、头晕、疲乏、食欲和体重增加。

④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米帕明(丙咪嗪)、氯米帕明(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及多塞平(多虑平)是临床上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抑郁症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总有效率约为70%,对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障碍疗效较差。

临床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有效治疗剂量为150mg~300mg/日,分2次口服,也可以每晚睡前一次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