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内容

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内容
发热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规内容:
1. 监测体温,首要任务是监测病人的体温。
定期测量体温,通
常每4小时一次,或者根据医嘱进行频繁监测。
及时记录体温变化,向医护人员报告异常体温。
2.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丢失,因此需要
鼓励病人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如果病人因为发热而出现
口渴症状,应及时给予适量的清水或含有电解质的补液。
3.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病人所在的环境清洁整洁,保持
空气流通,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定期清洁病人所在的房间,勤换床
单被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 调整室温,保持病人所在的房间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通常来说,适宜的室温有助于病人的舒适感和康复。
5. 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
括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果病情有所恶化,需要
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6. 营养支持,发热病人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因此需要提
供易于消化的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7. 安全防护,在护理发热病人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总的来说,护理发热病人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促进病人的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
切配合医护人员,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
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关于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关于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我们说生活中我们比较常见的疾病就是发热,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感冒等等的身体上的毛病,这时候发热是非常正常的,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吗?我们在这里就想给各位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希望给出的这些护理要点能给你们帮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1、应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对外周血压测不到的病人,要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以及时了解血压情况。
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2、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3、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
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性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4、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5、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格外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
6、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
7、为病人保暖,避免受凉。
8、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9、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输液速度要按医嘱执行,避免病人出现肺水肿。
10、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护理常规护理。
11、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口腔护理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各种感染。
12、做好生活护理,早起营养评估,早期营养支持。
13、做好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我们队病人我们必须呵护备至,他们的身体已经收到伤害,心里可不能再出什么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在学习了这些以后给他们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啦!那么给出的这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在此希望患者能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啦!。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对高热的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但查明病因是根本。
在医生明确诊断之后,认为可以在家治疗者,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方面:1、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减少肌肉活动,减少消耗和热量产生。
2、多饮水,成人每日不少于3000毫升(指无静脉补液者)。
水分能促使毒素排泄。
可以选用糖盐水、淡茶水、各种水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澄汁、柑汁等,忌饮用啤酒、浓茶、咖啡。
3、室内要通风。
夏天要使室温尽量降低,可采用室内放置冰块。
室温低有利于大量体热经传导辐射散发,有利于降温。
4、用冷水或冰水湿敷额部,可降低头部温度,保护脑细胞。
家中如无冰袋,可用热水袋装冰水枕于头部。
有畏寒或寒战的病人则不使用冷敷。
5、高热病人消耗大,消化能力差,如不是消化道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则不必禁食,食物要易消化有营养,可以选用牛奶、豆浆、蛋花麦片、蛋花藕粉等。
发热病人口苦,有时不喜甜食,可以选用鱼片汤、肉末粥、肉末挂面,高热期不必勉强进食,因可能诱发恶心呕吐。
退热之后,食欲恢复时要增加营养,少食多餐,促进身体恢复。
6、退热过程常伴有大量出汗,更要干净毛巾擦拭,及时更换衣服,防止着凉感冒。
人的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的。
当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身体受到外来刺激或病毒、细菌侵袭时,就很容易发烧。
引起发烧的主要疾病有感冒、肺炎、扁桃体炎、风湿热、结核病等。
如果发热症状较轻,在家中护理即可,以免在医院交叉感染。
7、物理治疗:若体温高达39℃~40℃,且一时难以退烧时,可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头部。
注意勤换,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擦胸、背及腿部,使皮肤浅表血管扩张,有助于退烧。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对于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包括以下方面:1.观察体温:及时记录体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监测体温变化,特别是高热病人,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升高和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发展情况。
2.调整环境温度:保持病房的适宜温度,通风良好。
对于高热病人,可使用散热器、冷毛巾等帮助降温。
3.保持水分平衡: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根据病情和个体需要,提供足够的液体摄入量。
4.保持清洁卫生:病人在发热期间出汗较多,应及时为其清洗身体、更换干净衣物和床单。
保持病房、床铺的清洁卫生,营造舒适的环境。
5.保持营养均衡:提供易于消化的饮食,分配多次少量,以避免病人进食过多。
对于不能进食或食欲不佳的病人,可酌情补充营养支持,如静脉注射氨基酸等。
6.休息和睡眠: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病人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活动和访客,减少干扰,保持良好的休息环境。
7.症状缓解:根据病人的症状,给予相应的缓解措施。
如发热病人可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擦身、冷水浸泡等);咳嗽、咳痰病人可辅助痰液排出,如喝足够水分、多喝热饮、体位引流、咳嗽按摩等;头痛病人可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刺激。
8.防止感染传播: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戴手套、隔离病人等。
教育病人及家属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避免感染传播。
9.做好心理护理: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与病人交流,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
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增加病人的信心和抵抗力。
10.监测并处理并发症:定期观察并监测并发症的出现,如呼吸困难、心率不齐、血压波动等。
对于发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氧气、用药治疗等。
综上所述,对于发热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促进病人痊愈。
患者高热期间护理措施

患者高热期间护理措施1. 导言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的状况,通常被定义为体温超过38℃(100.4℉)。
在患者出现高热的情况下,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病情,减轻不适感,促进康复。
本文旨在介绍患者高热期间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恰当的护理服务。
2. 环境调节在患者高热期间,适宜的环境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温度调节:将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22℃-25℃(72℉-77℉)。
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以确保患者舒适度。
•湿度调节:维持适宜的湿度,通常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可能会对患者的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闷热的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湿度和温度。
•降噪:减少环境噪声对患者的干扰,以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
3. 舒适性护理高热的患者通常会感到疲倦、不适和焦躁。
为了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以下护理措施是必要的:•床上用品:使用柔软、吸湿透气的床上用品,确保患者的皮肤得到良好的呼吸,避免过度出汗和不适感。
•衣着: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确保患者的皮肤得到良好的空气流通。
•身体清洁: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擦拭体表、更换床单等,以保持身体清洁和舒适。
4. 饮食护理在高热期间,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合理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水分摄入:保持患者的充足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饮水应以小口、频次多的方式进行,避免一次性喝大量水分。
•轻食为主: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糊状食物、流质食物和半流质食物。
避免油炸、辛辣和高糖食物,以减轻患者的消化负担。
•常规巡饭:按照规定的时间给予饮食,避免让患者过长时间空腹或饥饿。
5. 用药管理在高热期间,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以下是用药管理的一些建议:•按时用药:确保患者按医嘱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误服。
•适应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的剂量,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发热病人的护理

5.肿瘤热患者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效,应用非甾体 消炎药(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 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 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
发热治疗
物理降温:冰枕 ( 冰槽、冰帽) 、酒精擦浴、温水 擦浴、冰冷敷 、灌肠 、降温毯
发热原因
(5)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 盂肾炎、急性菌痢、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6)衣原体感染猫衣原体病等。 (7)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8)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 感染,如细菌与病毒、寄生虫与细菌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
( 1 )组织损伤严重创伤、大手术、无菌性坏死、烧伤、 放射、化学性炎症等。 ( 2 )恶性肿瘤 瘤等。 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瘤、肉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 不可自口腔测温。进食、 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 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及某些心脏病病人( 刺激肛门后,迷走神经 兴奋,会引起心律不齐﹚不可由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 后需待30分钟后,方可测直肠温度。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用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 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 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 高热 超高热:>41℃,如中暑。
分类(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 上。波动幅度< 1℃。见于伤 寒、肺炎。
发热护理实施方案

发热护理实施方案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身体对外界环境或内部疾病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临床护理中,对发热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发热护理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一、发热患者的评估1. 体温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时监测患者的体温,了解体温的变化趋势,并及时记录。
2. 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症状变化、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往疾病、药物过敏情况等,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二、发热护理的实施1. 降温护理: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式,如擦浴、冷敷、退热药等。
2. 营养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其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
3.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 安全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如跌倒、烫伤等。
5. 环境护理: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6. 休息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三、发热护理的注意事项1. 注意体温监测: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注意药物使用: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退热药物,避免药物滥用或过量使用。
3. 注意饮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4.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注意安全:避免患者在发热状态下发生意外,保证其人身安全。
四、发热护理的效果评价1. 体温下降情况: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评估降温护理的效果。
2. 患者舒适度: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舒适度,评估护理工作的效果。
3. 症状改善情况: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评估护理工作的效果。
通过以上发热护理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相信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热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以下是发热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应戴上口罩、手套,并勤洗手,以防止传染疾病。
2. 提供足够的液体:发热会导致体液丧失增加,因此需要额外提供水和其他适当的饮料,以保持水分平衡。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病人所处的房间通风良好,定期开窗,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4. 热水治疗:若病人体温过高,可以给病人使用湿毛巾敷在额头和手腕上,或者用刷洗的温水擦洗身体,来帮助降低体温。
5. 定期测量体温:病人的体温应该被定期测量并记录下来,以便监控发热的进展和效果。
6. 提供适当的营养:发热会导致病人食欲不振,因此需要提供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以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7. 平静和安抚病人:发热可能引起病人的不适和焦虑,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安慰和支持。
8. 隔离和传染控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将其隔离,采取适当的传染控制措施,以限制疾病的传播。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建议,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和执行。
发热的病人护理措施

发热的病人护理措施引言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它可能是感染、炎症或其他身体问题的结果。
对这些病人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他们的舒适和加速康复。
本文将探讨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和指导。
护理措施1. 观察和监测观察和监测病人的体温是护理发热病人的第一步。
将病人的体温记录下来,并定期测量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病情是否有所改善或恶化,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 保持舒适保持病人舒适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发热时。
确保病人所在的环境温度适宜,并提供适量的被褥和床单。
鼓励病人喝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并定期清洁和更换病人的衣物和床单,以保持干净和清爽。
3. 控制体温如果发热严重,医护人员可采取措施降低病人的体温。
通常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但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指导和处方。
此外,可以给病人冷敷,如使用湿毛巾敷在额头和脖子上,或是使用冰袋等。
4. 增强抵抗力发热病人的身体会出现免疫受损的情况,因此,提供适当的营养和饮食对于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确保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饮食可包括新鲜水果、蔬菜、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鸡肉和豆类)以及易于消化的食物。
此外,要鼓励病人多休息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5. 维护个人卫生在护理发热病人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
对病人进行适当的消毒和清洁,特别是病人所接触的表面和物品。
这有助于减少病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6. 提供情绪支持发热病人常常感到不适和疲劳,因此,提供良好的情绪支持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可以与病人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担忧和需求,并提供安慰和鼓励。
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提供一些娱乐活动,如音乐或书籍,以缓解病人的压力和焦虑。
7. 防止感染传播在护理发热病人时,防止感染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衣,并遵循正确的消毒和洗手程序。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包括: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时可在病人额头、腋
窝、腹股沟放置冰袋行局部冷疗,还可行温水擦浴、乙醇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全身冷却方法。
药物降温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出汗增多,容易导致脱水和电
解质紊乱。
因此,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热时,由于呼吸急促和喉咙干燥等原因,易出现咳嗽、
咳痰等症状。
因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发热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
因此,患者所
处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
5.保持休息:发热时机体代谢加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因此,患者应保持充
足睡眠和适当休息。
6.观察病情变化:发热病人需要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观
察病情变化。
1/ 1。
发热病人护理时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护理时注意事项以发热病人护理时注意事项为题,本文将介绍护理发热病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保持环境整洁护理发热病人时,首先要保持病房的环境整洁。
定期清扫病房,保持空气流通,并定时消毒,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二、保持适宜的室温发热病人通常体温较高,容易出汗,因此病房的温度要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以保证病人的舒适度。
三、加强个人卫生护理发热病人要求护士自身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合理饮食发热病人需要合理的饮食,要保证病人摄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五、密切观察病情护理发热病人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包括体温的变化、呼吸情况、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六、控制传染源发热病人可能携带有传染性的病原体,为了控制传染源的扩散,要将病人单独隔离,以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同时,要注意妥善处理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防止交叉感染。
七、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发热病人容易出汗,床单和衣物会被汗水浸湿,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因此,要定期更换病人的床单和衣物,并及时清洗和消毒。
八、保持病人的舒适度发热病人往往会感到疲倦和不适,护理人员要给予病人安全感和温暖。
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摩、温水擦浴等方法,帮助病人舒缓疲劳和不适。
九、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嘱咐,护理人员要按时给病人服药。
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和副作用,避免给病人带来不良反应。
十、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发热病人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要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
可以通过与病人交流、倾听他们的疑虑和需求,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
总结起来,护理发热病人需要保持环境整洁,保持适宜的室温,加强个人卫生,提供合理饮食,密切观察病情,控制传染源,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保持病人的舒适度,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都有什么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都有什么
身体出现发热的时候,要及时的选择退热药,否则身体热度过大,会引发身体其他疾病出现,这样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发热的引发原因有很多,常见就是着凉后引起,产生后可以选择一些姜汤进行选择,那家属对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都有什么呢,也是有很多方面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可暂时将患儿移至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
浓度。
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休息。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烧患者1-2小时测一次。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是否有皮疹,腹泻患者可留大便标本做化验。
(四)用退热药的观察:用药后40分钟测体温,以观察用药效果。
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五)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六)衣服: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裹的不可过紧,否则就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七)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适
家属对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上,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这些护理上,家属也是要全面的进行,这样对患
者身体问题改善才会有很好帮助,而且要注意的是,患者身体温度一直退不下来,要及时的送到医院,避免患者受到更多影响。
发热病人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一)发热的定义: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摄氏度。
(二)发热的程度低热:37.1-38摄氏度,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中度热:38.1-39摄氏度,多见于急性感染高热:39.1-41摄氏度,见于急性感染超高热:41摄氏度以上,如中暑(三)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波动幅度小于1摄氏度,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39摄氏度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的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摄氏度,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温度,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瘤病人发热。
(四)发热的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绀自觉外界非常寒冷。
(2)高热持续期: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一定水平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等。
此时可有少量出汗,此期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3)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达到了目的,致热原已被清除或同病人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的水平(五)发热的伴随症状寒战、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意识障碍等(六)发热的护理1、降温的护理(1)物理降温:a局部冷疗法:冰袋或冰囊,还可以用冰帽或冰槽b身冷疗法:温水擦浴或乙醇擦浴。
准备32-34摄氏度的温水或25﹪-35﹪的乙醇c 灌肠法:溶液温度28-32摄氏度中暑时用4摄氏度的0.9﹪NS。
方法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但降温灌肠时要保留30分钟排便30分钟后测量体温d 静脉降温法:将病人常规输入液体置于冰箱待液体温度升至0-10摄氏度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按静脉输液法输入其效果显著,效率高达100﹪,多用于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型高热,体温升高快,降温效果差者。
发热病人护理要点_概述及解释说明

发热病人护理要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概述和解释发热病人护理的要点。
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往往伴随着各种不同的疾病。
对于护士或医护人员来说,正确地进行发热病人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康复,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调节环境以提供舒适度、管理饮食和水分摄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用以介绍全文内容,并给出撰写该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接下来是概述部分,用于定义发热病人并说明其原因和分类,还强调了护理这类患者的重要性。
随后,在解释说明部分中,我们会详细介绍监测与记录体温、环境调节与舒适化以及饮食与水分管理等具体措施。
最后,在遵循注意事项部分,我们将强调个人防护与传染控制的重要性,动态观察与及时报告变化以及提供必要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最后,文章将进行总结。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护士或医护人员提供发热病人护理的基本要点,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发热患者的需要和问题。
通过了解如何正确监测体温、调节环境、管理饮食和水分等方面的知识,医护人员可以改善发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此外,掌握个人防护、注意动态观察以及提供心理关怀等技巧也能加强对发热患者的全面护理。
通过深入了解与实践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确保对发热病人进行高质量、安全且细致的护理。
2. 发热病人护理要点概述:2.1 定义发热病人: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反应。
一般来说,正常体温范围为36.5°C-37.5°C,超过此范围即可被视为发热。
发热通常是身体在应对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状态时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
2.2 发热的原因和分类:发热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药物反应、免疫系统紊乱等。
根据持续时间,可将发热分为急性(持续少于7天)、亚急性(持续7-21天)和慢性(持续超过21天)三类。
2.3 护理发热病人的重要性:护理发热病人是医护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因为合理的护理能够帮助控制并改善患者的体温,并减轻其不适感。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范本

.实用文档.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是一种病症,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如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以及局部或全身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肿瘤、中暑及中毒等。
体温在38℃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过高热。
在体温升高过程中,常有皮肤枯燥、畏寒、无汗、面色苍白;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灼热、口渴、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发热时机体代谢增高,器官功能受到一定损害,可产生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及便秘,严重者可有瞻望、惊厥、昏迷以及水、电解质紊乱。
1、病因明确的发热病人每日测量T、P、R4~6次,直至体温降至正常三日后,可改为每日测量2次。
2、体温升至39℃时,可作头部冷敷,体温持续上升的高热或过高热病人,可用冰袋置头部、腋下或腹股沟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
3、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
4、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应复查体温一次,并在体温单上作记录。
5、发热病人应鼓励饮水每日3000ml以上,给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卧床休息,加强皮肤护理,勤换衣服,防止感染。
7、保持口腔清洁,晨起、睡前刷牙,餐后温盐水或1/5000洗必泰漱口。
8、配合医生留取各种标本作化验检查。
9、疑为传染病时,先按疑诊后按医嘱执行。
10、高热致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
发热病人的护理

一、物理降温
1、冷敷降温:将冰块砸碎,装入热水袋中,在 冰块放至袋中约1/2时,加入少量凉水,以填 充冰块间的空隙,排除袋中的空气,拧紧袋 口,检查有无漏水,冰袋放置的位置一般在 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如:液下、腹 股沟等处),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20分钟, 经常观察用冷皮肤的变化,以免出现局部冻 伤或用冷毛巾放置前额,双侧腋窝、腘窝等 大血管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禁忌的部 位有:心前区,以防引起放射性心率减慢, 心房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腹部,防止 腹泻,足底,以防放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 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7、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 热时出现四肢厥冷,发绀等提 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
8、心理护理:注意观察发热各 阶段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与患 者沟通,保持愉悦的心情,使患 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 态。
9、了解病人的血常规辅助检查 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冷汗、 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 察有无脱水现象。
3、酒精擦浴:此法能使局部血管扩张,酒精 在皮肤上迅速蒸发时,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 的热,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 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酒精擦浴的浓度为3050℃,温度30℃左右,擦浴时应注意动作轻 柔,以拍试方法进行不可摩擦方式,因摩擦 生热,在血管丰富处,应适当延长时间,以 利散热,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如出现 体温骤降、寒战、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情 况,应立即停止擦浴,盖上被子保暖,降温 勿过急过度,一般降至38℃即可,不要擦腹 部以免腹部受刺激后产生疼痛与腹泻,皮肤 有出血点的部位禁忌酒精擦浴。
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病人,为此、 必须切实做到三查十对。
3、“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 操作后均须进行查对。
发热病人的护理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 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 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对发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 1、应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每4小时测
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减至每日1 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 应立即通知医生。
3.忌用浓茶、咖啡、酒精饮料及具有刺激性调味品 (芥末、辣椒、胡椒等),并限制油腻的食物。
4.宜采用少吃多餐制,流质饮食每日进食6~7次,半 流质每日进食5~6次,软饭每日3~4次,这样既可 补充营养物质,还可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疾病康 复。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 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 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热约40.6~41.4℃。高达43℃则 极少存活。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 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 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 见疟疾。
6、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 致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极易 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体克 表现,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 合医生及时处理,不恰当地使用退热剂,可出现类 似情况,应慎用。
发热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发热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了解并掌握发热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与发热相关的护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措施,以便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发热患者的护理工作。
1. 护理问题发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1 高温带来的不适发热患者由于体温偏高,会感到不适、疲倦和焦躁。
这种不适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
1.2 大量出汗引起脱水发热患者体温升高时,大量出汗会导致身体中水分的丢失,从而引发脱水的问题。
脱水会导致患者口干、体力下降、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1.3 引起传染发热可能是由于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这时候患者可能会具备一定的传染性。
护理人员在照顾发热患者时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自己被感染并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
2. 护理措施针对发热患者的一些护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供有效的护理。
2.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散热,可以减轻患者对高温环境的不适感。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室内温度,打开窗户或者使用电风扇等方式来改善室内空气流通情况。
2.2 控制室内温度在护理发热患者时,应尽量控制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患者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可以通过使用空调、调整暖气温度等方式来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
2.3 提供充足的液体发热患者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问题。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充足的液体,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滴注的方式给予液体,具体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定。
2.4 定期测量体温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发热患者的体温,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测量体温时需要使用准确的体温计,并严格遵循消毒规范,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5 做好个人防护发热患者可能具备一定的传染性,护理人员在照顾患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穿戴无菌衣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导语:感冒发烧是由于人的机体对外来病毒入侵所作出的正常反应,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身体也不会有较大的损害。
不过呢,对发热的病
感冒发烧是由于人的机体对外来病毒入侵所作出的正常反应,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身体也不会有较大的损害。
不过呢,对发热的病人一定要护理好,避免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
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讲一讲如何护理好发热病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看一看哦。
(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可暂时将患儿移至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
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休息。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烧患者1-2小时测一次。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是否有皮疹,腹泻患者可留大便标本做化验。
(四)用退热药的观察:用药后40分钟测体温,以观察用药效果。
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五)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六)发热病人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话就需要服用退烧药,要多喝热水,也可以配合物理降温:酒精擦腋窝,温水擦全身,这些都可以使用。
儿童可以使用退热栓退烧,也可以服用尼美舒利颗粒。
每一个人都会有感冒发热的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都不会很严重,但是,在感冒发热的时候记得要护理好,避免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
以上呢,就是小编想要告诉大家的关于护理发热病人的要点,大家要记住哦。
也希望每个人都身体健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