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概念题1.资本2.原始积累3.雇佣劳动制度4.劳动力商品5.剩余价值6.剩余价值率7.不变资本8.可变资本9.剩余价值规律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4.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5.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资本答:资本是指是能够增殖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

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

但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

上述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

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任何形态的资本都具有的共性为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和风险性的特点。

资本的本性就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在循环和周转中不停地增殖。

按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按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分为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资本、国有资本和股份资本等。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一、概念题1.开放型经济答: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

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

开放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的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要在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可能的挑战,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一带一路建设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东南亚经济、东北亚经济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合作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合作趋势。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国家经济安全答: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②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③不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④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答案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概念题1.生产力2.生产关系3.所有制4.所有权5.产权6.产权制度7.生产方式8.经济制度9.经济体制10.制度创新二、问答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4.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在物质生产资料的过程中,以一定的社会形式使用和改造生产资料所形成的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生产关系)。

它反映了生产的物质内容。

它反映了社会人士影响、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构成生产力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劳动者起着启动者、调整者、控制者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要素的作用更加突出。

生产资料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充当人的劳动的传导体,生产工具是基本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是人们通过劳动资料,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体。

劳动对象的质量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重要的影响。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在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发展,它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质量与性能,从而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利用数学方法,构造生产函数,可以将劳动者、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作为三个变量来测度它们对产出的影响。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关系a: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权为基础,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逢锦聚)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逢锦聚)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17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问答题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只有建立和健全产权制度,才能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权制度,是划分、界定、实施、保护和调节产权,确认和处理产权主体责、权、利关系的规则基础,是一种形成人们对资产的权威的制度方式,是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市场经济的全部活动都是以产权为基础并围绕产权来展开的。

(2)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现代公司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

2.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答: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这些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相关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转让方面,而且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

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

(4)有效的激励机制。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19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概念题1.经济增长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衡量经济增长,通常主要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等总量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等指标。

除此之外,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还有各种效率增长率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资本-产出率增长率、资本-劳动比率增长率等。

无论采用何种指标,一般都用不变价格进行计算,以消除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制度和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

2.经济发展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构建自己未来能力全面提升的动态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强调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多个,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公布了“人类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成年人识字率、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个指标。

预期寿命代表物质生活水平,成年人识字率代表消费生活水平,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过了购买力调整,考虑到一个人购买商品以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因此,这个指数不但估计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估计了它的分配。

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制度和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

3.经济发展方式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

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依靠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优化和依靠社会福利的改善、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质量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3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3

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虽然在现实的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也可以以储蓄的形式贮藏下来,但是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

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

一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二是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外国购买商品;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外汇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

动态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

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在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外汇就是指它的静态含义。

静态含义的外汇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第二,所表示的资产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3版)_高等教育出版社_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3版)_高等教育出版社_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8.1 复习笔记一、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1.社会总供给及其决定因素(1)含义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全社会使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a. 广义的社会总供给是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服务在内的总供给,在国民经济统计中以“总产出”为代表。

b. 狭义的社会总供给,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可以国内生产总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为代表。

(2)决定和影响因素决定社会总供给的总量及其规模或水平的因素主要有:①市场价格水平。

一般说来,价格越高,产出量越大,供给量也越大;价格越低,产出量越小,供给量也越小。

②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由此决定的社会总供给的总量越大,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③经济结构的变化。

如果产业结构合理,各种比例关系协调,国民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供给必然充足;反之则造成供给短缺。

同时,需求结构也对社会总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

④对外经济联系的影响。

进口是对社会总产出的补充,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出口是对社会总产出的减少,从而引起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动。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必须重视进出口贸易对社会总供给(从而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⑤其他因素。

经济体制甚至一国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总供给产生影响。

(3)结构社会总供给的结构主要是产业结构,即各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

决定产业结构及其演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供给结构决定需求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化也影响或促进供给结构的变化。

②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在产业结构演进的不同时期,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要求是不同的。

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产业结构演变表现为由低级阶段的资源依赖型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资本、技术依赖型。

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7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7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答: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

在经济学中,一般将其抽象地概括为三类:即个人(或居民家庭)、企业(包括各类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和政府(包括各级、各类型的政府权力机构)。

居民个人既是市场经济中的需求主体,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主体。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交易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身份相对复杂。

政府既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又是宏观经济的调节者。

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市场交易主体还包括境外的居民、企业和政府等主体。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所有参与交易活动的买方、卖方,都是市场交易主体。

2.现代企业制度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

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表现为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是:(1)在法律地位上,公司是企业法人。

一方面,公司是独立于其出资者之外的法人实体。

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圣才出品】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概念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对称,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由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体制。

其在中共十四大上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是: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

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统一是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自由流通,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市场组织体系、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

开放是指市场可以按照规则自由进入和退出。

竞争是指市场体系在一个由价值规律充分作用的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运行。

有序是指市场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运行,以保证公平竞争和市场的效率。

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③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理顺分配关系,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发挥积极性有重大的作用。

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支持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⑥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要素市场答:要素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简称,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生产条件的交易市场。

主要由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大类构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商品市场日益完善,市场功能日趋扩大。

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渐渐地在市场上交易,并由此发展成了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最新《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最新《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6)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8)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12)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14)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18)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22)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26)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29)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31)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34)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7)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40)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42)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4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46)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4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51)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55)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56)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名词解释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卷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

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圣才出品】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一、概念题1.商业信用答: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借贷关系。

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包括:(1)商品赊销——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2)预付货款——买方向卖方提供信用。

在这两种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商品赊销。

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4)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2.银行信用答: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1)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4)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3.国家信用答: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国家的负债有内债和外债两种。

内债是对国内的负债,外债则是对其他国家的负债。

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发行国家公债。

这是一种长期负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有的长达十年。

政府发行这种公债,通常用于大的项目投资和建设。

(2)发行国库券。

这是一种短期负债,期限在一年以下居多,一般是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等。

(3)专项债券。

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

(4)银行透支或政府借款。

银行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

政府借款的期限一般较长,通常在隔年财政收入(包括发行公债收入)大于支出时才能偿还。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圣才出品】第18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概念题1.社会总产出答:社会总产出是指社会再⽣产的总成果,也称作社会总产品。

其中,社会再⽣产过程是由社会总⽣产通过⽣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周⽽复始、不断地运⾏和发展,构成的。

⽽社会总⽣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定时期(如⼀年)内,根据社会需要和⽣产资源的供应状况,将全社会的⽣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进⾏供社会消费和使⽤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产。

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可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两部分。

相应地,⽣产社会总产品的部门可分为物质⽣产部门和⾮物质⽣产部门两⼤部门。

分析社会总产出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来考察,社会总产出的总量即其价值构成,可⽤系列总量指标来衡量,如社会总产值、总产出、国内⽣产总值、国民⽣产总值和国民收⼊等。

社会总产出的结构即其⽣产门类划分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即产业结构和社会总产出的地区分布。

2.投资需求答:投资需求⼜称投资⽀出,是指整个社会在⼀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的⽀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

从构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分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即对建筑物(如⼚房、住宅、公共建筑、码头、⽔坝等)和固定设备(如机器、仪器、器具等)的投资和对流动资产的投资。

从资⾦来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以区分为重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新增投资两部分。

其中,重置投资是指⽤折旧费进⾏的投资,它主要⽤于重新购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建。

由于这种重置、替换和更新通常与企业的改造结合在⼀起,因此⼜称这部分投资为更新改造投资。

新增投资是指⽤社会积累资⾦进⾏的投资。

3.消费需求答:消费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的⽀出所形成的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

从消费形式上看,社会总消费包括居民个⼈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两部分。

其中,个⼈消费需求是指居民个⼈⽇常⽣活中对各种个⼈消费品和⽣活服务的需求。

社会公共消费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服务部门对公共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和物质⽣产部门为供集体消费之⽤⽽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概念题1.经济增长答: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

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

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经济发展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

较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的概念。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经济发展不包括也不应该包括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社会发展的内容,尽管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对经济发展也存在影响。

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

一般认为,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的增进,因此表明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总消费量、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

3.产业结构答: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2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2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经济全球化答: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

国际贸易自由化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第一大推动因素,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大推动因素。

全球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为外国直接投资消除了制度障碍,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此外,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投资、筹资和融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局面的结束,特别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经济上的联系和合作不断加强;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全球统一经济规则与各国经济主权的矛盾,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增大等问题。

2.布雷顿森林体系答:1944年7月,联合国的44个代表国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旨在稳定国际金融、改善国际贸易环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这一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有四点内容:(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确立了国际储备资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4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04

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它的运动对其它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价值形态的资本,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

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

无论何种具体形态下的资本都具有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风险性等基本特点。

实物资本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亦称物质资本。

实物资本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它们是通过投资而由货币资本转化而来,属于生产资本;另一类是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即商品资本。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地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相应的收益,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亦称专有技术或非专利技术)等。

剩余劳动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开始有了产品的剩余,相应地,劳动者的劳动便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剩余劳动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它会受工作日的长短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

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

生产成本的范畴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重要影响;生产成本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生产成本的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

利润利润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是价值增殖额与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较大于预付资本的增殖额。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加及经济进展)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加及经济进展)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加与经济进展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能够在那个地址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体会,从先辈中取得的体会对初学者来讲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经济增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研]答:经济增加一样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在一按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存和技术进步等缘故,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转变状况。

经济增加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钱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加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加理论要紧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进展问题的理论。

其进展要紧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加模型和内生增加模型三个时期。

致使经济增加的因素确实是经济增加的源泉。

要紧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份组成。

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养、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本钱、增加产出。

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利用更有效率而增进经济增加的。

2.经济进展答:经济进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经济增加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进程。

经济进展除包括有经济增加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加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转变,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派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 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 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 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 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11
《政治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说明 这份电子版的逢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是我根据 2005 年 11 月 19 日至 29 日文登考研学校经济学专业课辅导班笔记的政经部分整理出 来的,成稿于 2005 年 12 月 11 日。其中删掉了一些老师认为肯定不会考的和近 三年内考查过的习题,并根据老师对出题方式的预测对少数习题做了修改。有志 于报考需要考逢锦聚《政治经济学》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对政经课程的理解对这 份习题答案加以修改和完善,然后打印出来进行背诵。根据我个人经验,只要把 课后习题答案都背熟了,搞定政治经济学基本没问题的。把这份电子版的习题答 案挂在网上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来的同学,让他们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搞定政经, 从而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到对西方经济学的复习上去。由于时间仓促,缺陷 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以后能有同学把更完善的答案版本挂出来供大家参考,我 的这个“蹦蹦蛙版”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6 制度创新 ① 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 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 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
的创新……
一 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 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 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 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 生产。 二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①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 对应非商品交换。 ② 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 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① 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的交换。 ② 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三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 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 不一样的。 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 ① 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 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 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 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 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 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 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 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 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 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
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 权利。 3 产权 ①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 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 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 是权利束而 不是某项权利;⑶ 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 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 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2
① 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 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 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 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 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 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 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 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一 解释下列概念 1 商品
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③ 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商品经济 ①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3 交换价值 ①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③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价值 ① 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 ②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 抽象劳动 ①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②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 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 关系。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劳动生产率 ①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 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
33
② 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 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 产品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
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 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