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习题答案
第7章_微型计算机存储器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_微型计算机存储器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机存储器7.1 ⼀个微机系统中通常有哪⼏级存储器?它们各起什么作⽤?性能上有什么特点?答:⼀个微机系统中通常有3级存储器结构:⾼速缓冲存储器、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速缓冲存储器简称快存,是⼀种⾼速、⼩容量存储器,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以提⾼处理速度。
内存存取速度快,CPU可直接对它进⾏访问,⽤来存放计算机运⾏期间的⼤量程序和数据。
辅存存储容量⼤,价格低,CPU不能直接进⾏访问,通常⽤来存放系统程序、⼤型⽂件及数据库等。
7.2 半导体存储器分为哪两⼤类?随机存取存储器由哪⼏个部分组成?答:根据存取⽅式的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两类。
其中随机存取存储器主要由地址译码电路、存储体、三态数据缓冲器和控制逻辑组成。
7.3 什么是SRAM,DRAM,ROM,PROM,EPROM和EEPROM?答: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OM:掩膜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7.4 常⽤的存储器⽚选控制⽅法有哪⼏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常⽤的存储器⽚选控制译码⽅法有线选法、全译码法和部分译码法。
线选法:当存储器容量不⼤、所使⽤的存储芯⽚数量不多、⽽CPU寻址空间远远⼤于存储器容量时,可⽤⾼位地址线直接作为存储芯⽚的⽚选信号,每⼀根地址线选通⼀块芯⽚,这种⽅法称为线选法。
直观简单,但存在地址空间重叠问题。
全译码法:除了将低位地址总线直接与各芯⽚的地址线相连接之外,其余⾼位地址总线全部经译码后作为各芯⽚的⽚选信号。
采⽤全译码法时,存储器的地址是连续的且唯⼀确定,即⽆地址间断和地址重叠现象。
部分译码法:将⾼位地址线中的⼀部分进⾏译码,产⽣⽚选信号。
该⽅法常⽤于不需要全部地址空间的寻址、采⽤线选法地址线⼜不够⽤的情况。
采⽤部分译码法存在地址空间重叠的问题。
离散习题(附答案) (7)
习题7.11.设Z是整数集合,Z上的二元运算*定义为:a*b=ab+2(a+b+1)。
证明代数系统<Z,*>是半群。
证明:由于任意两个整数经加、减、乘运算后,其结果仍然是整数。
所以运算*对于是封闭的。
现证*是可结合运算。
由于(a*b)*c=(ab+2(a+b+1))*c=(ab+2(a+b+1))c+2(ab+2(a+b+1)+c+1)=abc+2ac+2bc+2c+2ab+4a+4b+2c+6=abc+2(ab+bc+ca)+4(a+b+c)+6a*(b*c)=a*(bc+2(b+c+1))=a(bc+2(b+c+1))+2(a+bc+2(b+c+1)+1)=abc+2ab+2ac+2a+2a+2bc+4b+4c+6=abc+2(ab+bc+ca)+4(a+b+c)+6所以(a*b)*c=a*(b*c)。
由此证得*是可结合运算,<Z,*>是半群。
在证明*是可结合运算时,还可先把*的定义改写如下:a*b=ab+2(a+b+1)=ab+2a+2b+2=a(b+2)+2(b+2)−2=(a+2)(b+2)−2从而有(a*b)*c=((a +2)(b+2)−2)*c=(((a +2)(b+2)−2)+2)(c+2)−2=(a +2)(b+2)(c +2)−2a*(b*c)=a*((b +2)(c+2)−2)=(a +2)(((b +2)(c+2)−2)+2)−2=(a +2)(b+2)(c +2)−2于是(a*b)*c=a*(b*c)。
显然,上述证明方法,不仅简明清晰,而且可以对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有较好的把握和预测,避免了盲目性。
2.写出独异点<A,*>的所有子独异点,其中A=⎨1,2,3,4,5⎬,a*b=max(a,b)。
解:对于A中任意元素a,都有1*a=a*1=max(a,1)=a所以1是独异点<A,*>的幺元。
由于<A,*>的子独异点必须与<A,*>有相同的幺元,因此,<A,*>的所有子独异点分别为<⎨1⎬,*>,<⎨1,2⎬,*>,<⎨1,3⎬,*>,<⎨1,4⎬,*>,<⎨1,5⎬,*>,<⎨1,2,3⎬,*>,<⎨1,2,4⎬,*>,<⎨1,2,5⎬,*>,<⎨1,3,4⎬,*>,<⎨1,3,5⎬,*>,<⎨1,4,5⎬,*>,<⎨1,2,3,4⎬,*>,<⎨1,2,3,5⎬,*>,<⎨1,2,4,5⎬,*>,<⎨1,3,4,5⎬,*>,<A,*>。
第七章 习题答案
第七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习题一、选择题1.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取决于: C(A) 电路的结构(B) 外施激励(C) 电路的结构和参数(D) 电路的参数2. 图示电路中I S = 5 A恒定,电路原已稳定,t = 0时开关S打开。
在求解过渡过程中,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D(A) u(∞) = 125 V (B) τ = 0.4 s (C) u(0+) = 100 V (D) i(∞) = 5AL3.在电路换路后的最初瞬间( t = 0+ ),根据换路定律,电路元件可作如下等效: C(A) 无储能的电容可看做开路(B) 无储能的电感可看做短路(C) 电容可看作具有其初值电压的电压源(D) 电压源可看作短路,电流源可看作开路(0+)的值为:D4. 图示电路在开关S合上前电感L中无电流,合上开关的瞬间uL(A) 0 V (B) 63.2 V (C) ∞(D) 100 V5. 图示电路中电压源电压恒定,且电路原已稳定。
在开关S闭合瞬间,i(0+)的值为:C(A) 0.2 A (B) 0.6 A (C) 0 A (D) 0.3 A6. 表征一阶动态电路的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快慢的参数是:D(A) 电感L(B) 电容C(C) 初始值(D) 时间常数τ7. 图示正弦脉冲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B (A) sin ω t ⋅ ε (t ) + sin ω ( t - T ) ⋅ ε ( t - T ) (B) sin ω t ⋅ ε (t ) - sin ω t ⋅ ε ( t - T ) (C) sin ω t ⋅ ε (t ) - sin ω ( t - T ) ⋅ ε ( t - T ) (D) sin ω t ⋅ ε (t ) + sin ω t ⋅ ε ( t - T )8. 图示电路中,原已达稳态, t = 0开关 S 打开,电路的时间常数为:D (A)s 41 (B) s 61(C) s 4 (D)s 69. 示电路中,t = 0 时开关打开,则 u (0+)为:C(A) 0V (B) 3.75V (C) – 6V (D) 6V10.图示电路中,开关打开已久,在 t = 0 时开关闭合,i (0+) 为:D(A) 0A (B) 0.8A(C) 2A (D)1A11.R 、C 串联电路,已知全响应()()10C 83V,0t u t e t -=-≥,其零状态响应为:(A )(A) 1088V te-- (B) 1083V t e -- (C) 103V t e -- (D) 105V t e -12.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0C 106V,0tu t et -=-≥若初始状态不变而输入增加一倍,则全响应u C (t)为 ( D ) (A) 20-12e -10t ; (B) 20-6e -10t ; (C) 10-12e -10t ; (D) 20-16 e -10t 。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图(参考答案)7.1(1)邻接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的一半为无向图的边数;(2)A[i][j]= =0为顶点,I 和j无边,否则j和j有边相通;(3)任一顶点I的度是第I行非0元素的个数。
7.2(1)任一顶点间均有通路,故是强连通;(2)简单路径V4 V3 V1 V2;(3)0 1 ∞ 1∞ 0 1 ∞1 ∞ 0 ∞∞∞ 1 0邻接矩阵邻接表(2)从顶点4开始的DFS序列:V5,V3,V4,V6,V2,V1(3)从顶点4开始的BFS序列:V4,V5,V3,V6,V1,V27.4(1)①adjlisttp g; vtxptr i,j; //全程变量② void dfs(vtxptr x)//从顶点x开始深度优先遍历图g。
在遍历中若发现顶点j,则说明顶点i和j间有路径。
{ visited[x]=1; //置访问标记if (y= =j){ found=1;exit(0);}//有通路,退出else { p=g[x].firstarc;//找x的第一邻接点while (p!=null){ k=p->adjvex;if (!visited[k])dfs(k);p=p->nextarc;//下一邻接点}}③ void connect_DFS (adjlisttp g)//基于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策略,本算法判断一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的图g种,是否存在顶点i //到顶点j的路径。
设 1<=i ,j<=n,i<>j.{ visited[1..n]=0;found=0;scanf (&i,&j);dfs (i);if (found) printf (” 顶点”,i,”和顶点”,j,”有路径”);else printf (” 顶点”,i,”和顶点”,j,”无路径”);}// void connect_DFS(2)宽度优先遍历全程变量,调用函数与(1)相同,下面仅写宽度优先遍历部分。
第七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ARP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RARP:使只知道自己硬件地址的主机能够知道其IP地址。
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5. 试说明IP 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答:IP地址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在IP层抽象的互连网上,我们看到的只是IP数据报,路由器根据目的站的IP地址进行选路。
在具体的物理网络的链路层,我们看到的只是 MAC 帧,IP 数据报被封装在 MAC 帧里面。
MAC帧在不同的网络上传送时,其MAC帧的首部是不同的。
这种变化,在上面的IP层上是看不到的。
每个路由器都有IP 地址和硬件地址。
使用IP地址与硬件地址,尽管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的硬件地址体系各不相同,但IP层抽象的互连网却屏蔽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并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进行通信。
6.(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2)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台主机?(1)一A类网络和一B类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bit的8bit,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2)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
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3)一个A类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
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4)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C22F1481,试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是哪一类IP 地址?(5)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答:(1)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值。
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1.计算氢原子核外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时产生的谱线H α的波长与频率。
解: ν = R H ⎪⎭⎫ ⎝⎛-222111n n= 3.289 ⨯ 1015⎪⎪⎭⎫⎝⎛-223121s -1= 4.57⨯1014s -1νλc= =11418s 1057.4s m 10998.2--⨯⋅⨯= 656⨯10-9m= 656nm2.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多少? 解: I = ∆E = h ν= 6.626⨯10-34 J ⋅s ⨯3.289⨯1015s -1(1/12 -1/∞)=2.179⨯10-18J3.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n l m(1) 2 1 0(2) 2 2 -1(3) 2 3 +2解:(1)合理;(2) l 取值不合理,应小于n ;(3) l 、m 取值不合理,l 应小于n ,m 取值为0, ±1, ±2,⋯ ± l ;4.用合理的量子数表示:(1)3d 能级; (2)4s 1电子解:(1)3d 能级: n =3,l =2;(2)4s 1电子:n =4,l =0,m = 0;5.分别写出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分别指出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9F 10Ne 25Mn 29Cu 24Cr 55Cs 71Lu解:9F 1s 22s 22p 5 第二周期VIIA 族 10Ne [He]2s 22p 6 第二周期VIIIA 族25Mn [Ar]3d 54s 2 第四周期VIIB 族 29Cu [Ar]3d 104s 1 第四周期I B 族24Cr [Ar]3d 54s 1 第四周期VI B 族 55Cs [Xe]6s 1 第六周期I A 族71Lu [Xe]4f 145d 16s 2 第六周期IIIB 族6.以(1)为例,完成下列(2)~(4)题。
(1)Na (Z = 11) [Ne]3s 1 ; (3 ) (Z =24) [ ? ] 3d 54s 1;(2) 1s 22s 22p 63s 23p 3 ; (4 ) Kr (Z = ) [ ? ] 3d 104s 24p 6;解:(1) Na (Z = 11) [Ne]3s 1 ; (3 ) Cr (Z =24) [Ar ] 3d 54s 1;(2) P(Z=15) 1s 22s 22p 63s 23p 3 ; (4 ) Kr (Z = 36 ) [Ar] 3d 104s 24p 6;7.写出下列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分布式:S 2-K + Pb 2+ Ag + Mn 2+ Co 2+ 解:8.试完成下表。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V1 V3 V6
7. 对下图所示的有向图
(1) 画出它的邻接表 (2) 根据邻接表写出其拓扑排序序列
解:(1)邻接表为
0
2
5∧
2
3
4∧
2 3∧
4∧
1
2
3
6∧
1
4∧
(2)由邻接表可得拓朴排序序列:
1 5 2 3 64
8.已知n个顶点的有向图用邻接矩阵表示,编 写函数,计算每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4 18 ∧
2
1 12
32
5 22 ∧
3
1 16
22
44∧
4
1 18
34
5 10 ∧
5
2 22
4 10 ∧
解:(1) V1
12 V2
16 2
18
4 V3 22
V4
10 V5
(2)深度优先遍历的结点序列:v1,v2,v3,v4,v5
广度优先搜索的结点序列:v1,v2,v3,v4,v5
(3)最小生成树
CD CA CAB
CD CA CAB
CD CA CABΒιβλιοθήκη CD3DB
DB
DB DBC
DBCA DB DBC
DBCA DB DBC
10.对于如图所示的AOE网,求出各活动可能 的最早开始时间和允许的最晚开始时间, 哪些是关键活动?
a1=4
v2
v1
a3=2
a2=3
v3
a5=6 v4
a4=4
解:
顶点 Ve Vl V1 0 0 V2 4 4 V3 6 6 v4 10 10
if(length[i][k]+length[k][j]<length[i][j]) { length[i][j]=length[i][k]+length[k][j];
第7章图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7章-图习题及参考答案第7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的度为与它相关联的()的数目。
A. 顶点B. 边C. 权D. 权值2.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v i与v j之间的路径为从v i到达v j的一个()。
A. 顶点序列B. 边序列C. 权值总和D.边的条数3.图的简单路径是指()不重复的路径。
A. 权值B. 顶点C. 边D. 边与顶点均4.设无向图的顶点个数为n,则该图最多有()条边。
A. n-1B. n(n-1)/2C. n(n+1)/2D.n(n-1)5.n个顶点的连通图至少有()条边。
A. n-1B. nC. n+1D. 06.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 ) 倍。
A. 3B. 2C. 1D. 1/27.若采用邻接矩阵法存储一个n个顶点的无向图,则该邻接矩阵是一个( )。
A. 上三角矩阵B. 稀疏矩阵C. 对角矩阵D. 对称矩阵8.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B. 中根C. 后根D. 层次9.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B. 中根C. 后根D. 层次10.在用Kruskal算法求解带权连通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选择权值最小的边的原则是该边不能在图中构成()。
A. 重边B. 有向环C. 回路D. 权值重复的边11.在用Dijkstra算法求解带权有向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时,要求图中每条边所带的权值必须是()。
A. 非零B. 非整C. 非负D. 非正12.设G1 = (V1, E1) 和G2 = (V2, E2) 为两个图,如果V1 ⊆ V2,E1 ⊆ E2,则称()。
A. G1是G2的子图B. G2是G1的子图C. G1是G2的连通分量D. G2是G1的连通分量13.有向图的一个顶点的度为该顶点的()。
A. 入度B. 出度C. 入度与出度之和D. (入度﹢出度))/214.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包含图中所有顶点的一个()子图。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第七章习题及答案1.如果要设置幻灯片“水平百叶窗”播放效果,应使用菜单“幻灯片放映”中的(b)a. 动作设置b. 自定义动画c. 预设动画2.列方法中不能启动PowerPoint 2003的是(前提为已正常安装好PowerPoint 2003) ( c)a. 选择“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2003”→“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命令b. 用鼠标左键双击桌面上的PowerPoint 2003快捷方式图标c. 用鼠标右键双击桌面上的PowerPoint 2003快捷方式图标d. 用鼠标左键双击已建立好的PowerPoint 2003文件3.显示和隐藏工具栏的操作是 ( d )a. 隐藏“浮动工具栏”,可双击它b. 通过“工具”菜单的“自定义”命令进行操作c. 用鼠标右键单击此工具栏d. 点击“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需要显示或隐藏的工具栏名称4.powerPoint 2003有__d____种显示视图。
a. 5b. 2c. 3d. 45.“文件”菜单中的“打印”命令,其快捷键是 ( c )a. Ctrl+Nb. Ctrl+Sc. Ctrl+Pd. Ctrl+X6.在PowerPoint 2003中,“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的快捷键是 (a)a. Ctrl+Ob. Ctrl+Sc. Ctrl+Pd. Ctrl+N7.计算机没有接打印机,Powerpoint2003将_____a_____。
a. 可以进行幻灯片的放映,但不能打印b. 不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也不能打印c. 按文件类型,有的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有的不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d. 按文件大小,有的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有的不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8.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的默认扩展名是 ( c)a. DOCb. XLSc. PPTd. PTT9. 在用PowerPoint 2003制作的幻灯片中__d____。
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 7 章 习 题 答 案 (第二版书)2(4),2(5),2(9),2(10)-- (省略) 6, 17,23,24(其中表中数据都是16进制)6. 某计算机中已配有0000H ~7FFFH 的ROM 区域,现在再用8K×4位的RAM 芯片形成32K×8位的存储区域,CPU 地址总线为A0-A15,数据总线为D0-D7,控制信号为R/W#(读/写)、MREQ#(访存)。
要求说明地址译码方案,并画出ROM 芯片、RAM 芯片与CPU 之间的连接图。
假定上述其他条件不变,只是CPU 地址线改为24根,地址范围000000H ~007FFFH 为ROM 区,剩下的所有地址空间都用8K×4位的RAM 芯片配置,则需要多少个这样的RAM 芯片? 参考答案:CPU 地址线共16位,故存储器地址空间为0000H ~FFFFH ,其中,8000H ~FFFFH 为RAM 区,共215=32K 个单元,其空间大小为32KB ,故需8K×4位的芯片数为32KB/8K×4位= 4×2 = 8片。
因为ROM 区在0000H ~7FFFH ,RAM 区在8000H ~FFFFH ,所以可通过最高位地址A 15来区分,当A 15为0时选中ROM 芯片;为1时选中RAM 芯片,此时,根据A 14和A 13进行译码,得到4个译码信号,分别用于4组字扩展芯片的片选信号。
(图略,可参照图4.15)若CPU 地址线为24位,ROM 区为000000H ~007FFFH ,则ROM 区大小为32KB ,总大小为16MB=214KB=512×32KB ,所以RAM 区大小为511×32KB ,共需使用RAM 芯片数为511×32KB/8K×4位=511×4×2个芯片。
17. 假设某计算机的主存地址空间大小为64MB ,采用字节编址方式。
(7.12)--第7章部分习题解答
第7章 习题解答7-1估计fcc 结构以{111}、{100}和{110}作表面(T =0 K )的表面能。
设升华热为L S (J/mol),点阵常数为a 。
解:升华热相当于把晶体所有结合键断开的能量,现忽略次近邻键,认为升华热只由最近邻键所贡献。
设U b 为平均键能,每摩尔有N 0(亚佛加德罗常数)个原子,fcc 结构的配位数为12,最近邻键对数是12N 0/2,所以2120b S U N L = 即06N L U Sb =晶体表面能的式子是∑∑⋅===j q j j q q j j j n q )(A)()(S S 2121ϕϕργV E fcc 结构中每个晶胞含4个原子,所以原子体积43a V a =。
(1)对于{111}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3]111[=n ,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110[a 和2]011[a 。
故表面能为2)(A S 3332]}011[]110[]101{[]111[233421N a L U a a a 2U V Sb 23b==++⋅=⋅=∑j q j j n q ϕγ(2)对于{110}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110[=n /2,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011[a 、]110[a 、2]101[a 和]110[a ,因为(110)面的面间距为4]110[a ,2]110[a 穿过两个(110)面,所以对于[110]方向的键矢量为4]110[a 。
表面能为2)(A S 1225225]}110[21]110[]101[]011[]101{[]110[2224221N a L U a a a U V S b 23b ==+-+-++⋅=⋅=∑j q j j n q ϕγ(3)对于{100}为表面,单位法线矢量]100[=n ,它割断最近邻的键矢量为2]101[a 、2]011[a 、]110[a 和]101[a 。
故表面能为02)(A S 324]}101[]101[]110[]101{[]100[2421N a L U a a a 2U V S b 23b ==-+-++⋅=⋅=∑j q j j n q ϕγ另外,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比较直观的方法计算。
第7章作业成本法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作业成本法练习题参考答案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表制造费用明细及成本动因表(1)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求出甲、乙两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3)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传统计算法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40000+150000)×40000=51600(元)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51600=193600(元)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4×(3000+3500+1750)+40000×(0.23+0.17)+20000×(0.29+0.14)+300000×0.024+2200000×0.003=71400(元)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45200-71400=173800(元)(2)传统成本计算法甲产品总成本=2200000+300000+51600=2551600(元)甲产品单位成本=2551600÷20000=127.58(元)乙产品总成本=2500000+750000+193600=3443600(元)乙产品单位成本=3423800÷50000=68.872(元)作业成本法甲产品总成本=2200000+300000+71400=2571400(元)甲产品单位成本=2571400÷20000=128.57(元)乙产品总成本=2500000+750000+173800=3423800(元)乙产品单位成本=3423800÷50000=68.476(元)(3)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甲产品的成本高于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而乙产品则正好相反。
这主要是因为两种方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的标准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法只采用一个标准,即机器标准工时,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成本动因,采用五个分配标准,所以,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第七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题题1、当自变量X 减少时,因变量Y 随之增加,则X 和Y 之间存在着( ) A 、线性相关关系 B 、非线性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 D 、负相关关系2、下列属于函数关系的有( )A 、身高与体重之间B 、广告费用支出与商品销售额之间C 、圆面积与半径之间D 、施肥量与粮食产量之间 3、下列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 、r=0.89B 、r=-0.93C 、r=0.928D 、r=0.8 4、两变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为0.8,则其回归直线的判定系数为( ) A 、0.80 B 、0.90 C 、0.64 D 、0.50 5、在线性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被假定服从( )A 、二项分布B 、t 分布C 、指数分布D 、正态分布6、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的相关属于( ) A 、无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无法判断7、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两个变量( )A 、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 、都不能为随机变量C 、都可以是随机变量D 、不是对等关系 8、单位产品成本y (元)对产量x (千件)的回归方程为:t t x y 2.0100-=∧,其中“—0.2”的含义是( )A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0.2元B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20%C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下降20%D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2元E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0%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两种基本方法B 、相关分析不能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C、回归分析可以不必确定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相关分析必须事先研究确定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中哪个为自变量,哪个为因变量 E、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可以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的2、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计算回归系数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中位数3、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线性相关D、非线性相关E、复相关4、在直线回归方程∧yt=∧β1+∧β2Xt中,回归系数∧β2的数值()A、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平衡关系B、其正、负号表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C、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D、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变动比例E、在数学上称为斜率5、下列那些项目属于现象完全相关()A、r=0B、r= —1C、r= +1D、y的数量变化完全由X的数量变化所确定E、r=0.98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所涉及的两个变量x和y()A、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一般来说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E、y对x的回归方程与x对y的回归方程是一回事7、下列有相关关系的是()A、居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B、广告费用与商品销售额C、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D、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成绩E、学生的身高与学习成绩8、可决系数2r=86.49%时,意味着()A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B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80%可通过回归直线来解释 C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20%可由回归直线来解释 D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93 E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8649 三、填空题1、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 。
工程热力学第7章 习题提示和答案
63
第七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7-14 压力p1 =2MPa,温度t1 =500℃的蒸汽,经拉伐尔喷管流入压力为pb =0.1MPa的大空间 中,若喷管出口截面积A2=200mm2,试求:临界速度、出口速度、喷管质量流量及喉部截面积。
提 示 和 答 案 : 同 上 题 。 ccr = 621.3m/s 、 cf 2 = 1237.7m/s 、 qm = 0.1383kg/s 、
Acr = 0.545×10−4 m2 。
7-15 压力p1 = 0.3MPa,温度t1 = 24℃的空气,经喷管射入压力为0.157MPa的空间中,应
用何种喷管?若空气质量流量为 qm = 4kg/s,则喷管最小截面积应为多少?
提示和答案:蒸气(如水蒸气、氨蒸气等)在喷管内流动膨胀其参数变化只能采用据第 一定律、第二定律直接导出的公式,不能采用经简化仅理想气体适用的公式。同时还要注意
判定蒸气的状态。本题查氨热力性质表,得 h1 和 v2 ,据能量方程,求得 h2 ,发现 h ' < h2 < h" , 判定出口截面上氨为湿饱和蒸气,计算 x2 和 v2 后,求得 A2 = 8.58×10−6 m2 。
第七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第七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习题
7-1 空气以 cf = 180m/s 的流速在风洞中流动,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空气的温度,温度计
上的读数是 70℃,假定气流通在温度计周围得到完全滞止,求空气的实际温度(即所谓热力 学温度)。
提示和答案: T* = T1 + cf2 /(2cp ) ,注意比热容的单位。 t1 = 53.88 o C
第07章工程力学习题答案
七 扭 转某圆轴作用有四个外力偶矩11=m m kN ⋅,6.02=m m kN ⋅,2.043==m m m kN ⋅。
(1) 试作轴扭矩图;(2) 若1m 、2m 位置互换,扭矩图有何变化?解:(2)AC ,主动轮A 传递外扭矩11=m m kN ⋅,从C 分别传递外扭矩为4.02=m m kN ⋅,6.03=m m kN ⋅,已知轴的直径4=d cm ,各轮间距50=l cm ,剪切弹性模量80=G GPa ,试求:(1) 合理布置各轮位置;(2) 求出轮在合理位置时轴的最大剪应力、轮A 与轮C之间的解:1.由扭矩图可以看出:按原先的布置,轴的最大扭矩为m kN 0.1⋅; 当主动轮A位于中间位置时,轴的最大扭矩降低为m kN 6.0⋅,因此,将主动轮A 布置在两从动轮B 和C 中间较为合理。
2.47.7MPa Pa 10416106.0633t max =⨯⨯⨯==-πτW T AC854.0r a d 0149.01043210801050106.084923p==⨯⨯⨯⨯⨯⨯⨯==--πϕGI l T AC AC 或 22tp max d GW lT GI l T d G l AC AC AC ===τϕ一空心圆轴的外径90=D mm ,内径60=d mm ,试计算该轴的t W ;若在横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改用实心圆轴,试比较两者的抗扭截面模量t W ,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 解:1.空心圆轴的抗扭截面模量()()()34444444t mm 105.119016609016232⨯=⨯-=-=-=πππDd D D d D W2.实心圆轴的抗扭截面模量 设实心圆轴的直径为d ',由实心圆轴与空心圆轴的横截面面积相等,即()22244d Dd -='ππ,可得mm 1.6760902222=-=-='d D d 故实心圆轴的抗扭截面模量为 343t mm 109.516⨯='='d W π3.比较1和2可知:在横截面相同的情况下,空心圆截面要比实心圆截面的抗扭截面模量大,因而,在扭转变形中,采用空心圆截面要比实心圆截面合理。
第七章习题答案 - 副本
⑴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 图中顶点的度之和与边数之和的关系?② 有向图中顶点的入度之和与出度之和的关系?③ 具有n 个顶点的无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边才能确保是一个连通图? 若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则该矩阵的大小是多少?④ 具有n 个顶点的有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弧才能确保是强连通图的? 为什么?①在一个图中, 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后等于所有边数的2倍无向图中,顶点的度数之和是边数的两倍。
有向图中,任意一条边AB (A->B )都会给A 提供一个出度,给B 提供一个入度,所以顶点的度之和 = 2 * 顶点入度之和 = 2*顶点出度之和 = 顶点入度之和+顶点出度之和=边数的两倍。
②对任意有向图顶点出度之和等于入度之和,且等于边的条数③至少应有n-1条边。
大小是n*n④ n 。
在有向图G 中,如果对于任何两个不相同的点a,b ,从a 到b 和从b 到a 都存在路径,则称G 是强连通图,强连通图必须从任何一点出发都可以回到原处,每个节点至少要一条出路。
⑵ 设一有向图G=(V,E),其中V={a,b,c,d,e} , E={<a,b>, <a,d>, <b,a>, <c,b>, <c,d>, <d,e>,<e,a>, <e,b>, <e,c>}① 请画出该有向图,并求各顶点的入度和出度。
② 分别画出有向图的正邻接链表和逆邻接链表。
有向图:a :出度2,入度2b :出度1,入度3c :出度2,入度1d :出度1,入度2e :出度3,入度1 正邻接链表1234逆邻接链表1234⑶对图7-27所示的带权无向图。
① 写出相应的邻接矩阵表示。
② 写出相应的边表表示。
③ 求出各顶点的度。
邻接矩阵:∞ 9 6 3 ∞∞9 ∞∞ 5 8 ∞6 ∞∞ 2 9 53 5 2 ∞∞ 7∞ 8 9 ∞∞ 4∞∞ 5 7 4 ∞边表表示:12345123465顶点表0 1 90 2 60 3 31 3 51 4 82 3 2边表2 4 92 5 53 5 74 5 4各顶点的度:顶点1的度:3 顶点2的度:3 顶点3的度:4顶点4的度:4 顶点5的度:3 顶点6的度:3⑷已知有向图的逆邻接链表如图7-28所示。
第7章 电化学习题答案
第7章 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2) 在27 °C ,100 kPa 下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Cl 2(g )? 解: Pt 电极电解CuCl 2溶液时的电极反应,为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因此:7.2 用Pb(s)电极电解Pb (NO 3)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 g 水中含有Pb (NO 3)2 1.66 × 10-2 g 。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的溶液质量为62.50 g ,其中含有Pb (NO 3)2 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1231229.331])(NO [9.107)(--∙=∙=mol g Pb M molg Ag M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2溶液时的阳极反应为-++→e Pb Pb 22设电解过程中水量保持不变,电解前阳极区Pb (NO 3)2的物质的量为molmol mol g Pb Pb n 312232310075.322.3310184.122.331)]151.150.62(11066.1[])(NO M[])(NO m[---⨯==∙-⨯⨯==电解前电解后阳极区Pb (NO 3)2的物质的量为mol 10475.3mol 22.331151.1])(NO M[])(NO m[3-2323⨯===)(电解后Pb Pb n电解过程中因电极反应溶解下来的Pb 2+的物质的量为mol mol Ag n n 3107683.0)9.1071658.0(21)(21-⨯=⨯==反应 Pb 2+迁移的物质的量molmol 4310683.310475.3-7683.0075.3n -n n n --⨯=⨯+=+=)(电解后反应电解前迁移于是,479.0107683.010683.3n n )(342=⨯⨯==--+molmol Pb t 反应迁移 7.3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单片机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串行通信中,有数据传送方向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方式。
2、要串口为10位UART,工作方式应选为方式1 。
3、用串口扩并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应选为方式0 。
4、计算机的数据传送有两种方式,即并行数据传送和串行数据传送方式,其中具有成本低特点的是串行数据传送方式。
5、串行通信按同步方式可分为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6、异步串行数据通信的帧格式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7、串行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串行化和反串行化,把帧中格式信息滤除而保留数据位的操作是反串行化。
8、专用寄存器“串行数据缓冲寄存器”,实际上是发送缓冲寄存器和接收缓冲寄存器的总称。
9、MCS-51的串行口在工作方式0下,是把串行口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来使用。
这样,在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的配合下,就可以把串行口作为并行输出口使用,在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的配合下,就可以把串行口作为并行输入口使用。
10、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波特率的设定应该是约定的。
11、使用定时器/计数器设置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时,应把定时器/计数器1设定作方式 2 ,即自动重新加载方式。
12、某8031串行口,传送数据的帧格式为1个起始位(0),7个数据位,1个偶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1)组成。
当该串行口每分钟传送1800个字符时,则波特率应为300b/s 。
解答:串口每秒钟传送的字符为:1800/60=30个字符/秒所以波特率为:30个字符/秒×10位/个字符=300b/s13、80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由发送缓冲积存器SBUF、接收缓冲寄存器SBUF 、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定时器T1构成的波特率发生器等部件组成。
14、当向SBUF发“写”命令时,即执行MOV SBUF,A 指令,即向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装载并开始由TXD 引脚向外发送一帧数据,发送完后便使发送中断标志位TI 置“1”。
15、在满足串行接口接收中断标志位RI=0 的条件下,置允许接收位REN=1 ,就会接收一帧数据进入移位寄存器,并装载到接收SBUF中,同时使RI=1,当发读SBUF命令时,即指令MOV A,SBUF 指令,便由接收缓冲寄存器SBUF取出信息同过8051内部总线送CPU。
第07章_存储器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7.1.1 指出下列存储系统各具有多少个存储单元,至少需要几根地址线和数据线。
(1)64K×1 (2)256K×4 (3)lM×1 (4)128K×8解:求解本题时,只要弄清以下几个关系就能很容易得到结果:存储单元数=字数×位数地址线根数(地址码的位数)n与字数N的关系为:N=2n数据线根数=位数(1)存储单元〓64K×1〓64K(注:lK=1024);因为,64K〓2’。
,即亢〓16,所以地址线为16根;数据线根数等于位数,此处为1根。
同理得:(2)1M个存储单元,18根地址线,4根数据线。
(3)1M个存储单元,18根地址线,1根数据线。
!_(4)lM个存储单元,17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
7.1.2 设存储器的起始地址为全0,试指出下列存储系统的最高地址为多少?(1)2K×1 (2)16K×4 (3)256K×32解:因为存储系统的最高地址=字数十起始地址一1,所以它们的十六进制地址是:(1)7FFH (2)3FFFH (3)3FFFFH '7,2.4 一个有1M×1位的DRAM,采用地址分时送人的方法,芯片应具有几条地址线?解:由于1M=210×210,即行和列共需20根地址线。
所以,采用地址分时送人的方法,芯片应具有10根地址线。
7.2.5 试用一个具有片选使能CE、输出使能OE、读写控制WE、容量为8 K×8位的sRAM 芯片,设计一个16K×16位的存储器系统,试画出其逻辑图。
解:采用8K×8位的sRAM构成16K×16位的存储器系统,必须同时进行字扩展和位扩展。
用2片8K×8位的芯片,通过位扩展构成8K×16位系统,此时需要增加8根数据线。
要将8K×16位扩展成16K×16位的存储器系统,还必须进行字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7
一、单项选择题
1、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原系统仍有一段时间与之并行工作,称为( C )。
A.跟踪调试
B.跟踪检验
C.并行转换
D.直接转换
2、( D )中的工作都属于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
B.先购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
C.可行性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转换;
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
3、系统测试的对象是( C )。
A.源程序
B设计说明书,即文档
C.整个系统
D.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4、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C )。
A.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
B.输出设计
C.程序设计
D.数据存储的设计
5、系统测试的目的是( B )。
A.要证明程序无错
B.发现软件的错误
C.找出编码错误
D.找出数据错误
6、系统验收测试中,在子系统和系统测试时主要采用( B )。
A.白盒法
B.黑盒法
C. 结构测试
D.白或黑盒法
7、系统测试的对象是( C )。
A.系统源程序
B.各子系统
C.整个应用系统
D.系统各模块
8、系统测试中的过程错误是指( D )。
A. 模块划分错误
B.程序逻辑错误
C.调用错误
D.算术运算错误和逻辑运算错误等
9、系统转换的任务就是( D )。
A.将总体设计转换为详细设计
B.系统测试
C.系统验收
D.保证新老系统的平稳而可靠的交接
10、系统调试时,当程序全部调试完成后,首先应作的事是( A )。
A.系统试运行
B.系统正式运行
C.编写程序文档资料
D.系统交付使用
11、在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的整个费用中最大的费用是 ( D )。
A. 用在开发中的硬件费用
B. 用在开发中的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开发费用
C. 系统调试和转换的费用
D. 运行和维护阶段的开支
12、新系统取代系统的转换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
A.平行转换法
B.逐步转换法
C.分布转换法
D.一次切换法
13、下列系统切换方法中,最可靠的是( B ),最快捷的是( A )。
A. 直接切换
B. 并行切换
C. 逐步切换
D. 试点切换
14、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包括( D )。
A.编码、系统测试
B.新旧系统转换
C.系统安装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切换的方式分为直接转换、并行转换、逐步转换。
2、程序设计语言有许多分类方式,若按照程序设计风格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指令式程序设计风格和声明式程序设计风格两种。
3、程序框图的作用是描述程序算法。
主要有程序流程图,盒图(N-S图) , PAD 图。
4、对程序进行测试一般来说有两种测试方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三、简答题
1、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是什么?步骤有哪些?
系统实施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物理系统的实施,2.程序设计
3.系统调试,
4.人员培训,
5.系统切换
系统实施的步骤:系统实施首先进行物理系统的实施,按照总体的系统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购买的时间不宜早,如果购买的时间太早会带来
经济上的损失),包括计算机机房的准备和设备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接着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录入工作;然后进行系统测试;最后对该系统的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进行系统转换和新系统的试运行。
2、程序设计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程序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两种。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的。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主要是对各种事物形象的描述并且模拟在计算机上运行。
3、什么是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它把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子,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和处理过程,只着眼于程序的外部特性。
也就是说黑盒测试法是在程序的接口上进行测试,检查它是否满足功能要求,输入能否被正确接受,输出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能否保持。
4、什么是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它把程序看作一个透明的盒子,能够了解它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
对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查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5、测试步骤是什么?
测试过程按四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