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木叶》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 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第2自然段中“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 了”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再进一步指出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处言简意丰。一是指出创新的途 径:“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二是指出 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 赏诗的精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 他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唐诗这一课题的研究提 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的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 人。《说“木叶”》就是这部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单音字
①袅袅(niǎo) ②萧萧(xiāo) ③翩翩(piān) ④冉冉(rǎn) ⑤绵密(mián) ⑥缠绵(chán mián) ⑦吟唱(yín) ⑧王褒(bāo) ⑨皎皎(jiǎo) ⑩灼灼(zhuó) ⑪亭皋(ɡāo) ⑫柳恽(yùn) ⑬寒砧(zhēn) ⑭万应锭(dìnɡ)⑮窸窣(xī sū)
说“木叶” 林庚
作者名片
简历:林庚(1910-2006),中国作家、诗人、古 典文学研究学者。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 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 ,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 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 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 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 词有独到的研究。
【精品】《说木叶》优秀课件.ppt
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 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歧路—— 岔路。 冉冉——
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缠绵—— 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
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翩翩—— 飞舞的样子。
绵密—— 柔和紧密的样子。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 象。 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 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夜 来 风 雨 声
骤 雨 初 歇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当堂训练与检测
2、体味下列诗句
中各意象潜在暗含 的意义,把它们各 自表达的情感连线 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 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 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 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 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 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 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 情,有修养的人。
林庚(1910— 2006)
林庚,福建福州人,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 享年97岁。1933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 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研究家。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 了著名论点“盛唐气象” 与“少年精神”。
《说“木叶”》ppt课件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 是在蒙蒙细雨中,没有干燥之感,因此都 与“木叶”的形象不同。
至于“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
阅读4~6段,思考:
本部分说明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为什 么有这些特征?
1、含有落叶的因素。(4)因为诗歌语言 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 概念的影子。(5)
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
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 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 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 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 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 “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和清高。
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 “反其意而用之”,全词以昂 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 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 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
第三段: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 叶”“落叶”的不同,关健在于“木” 字。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 大有区别。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 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 中“高木与 “高树的不同意 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划出 文中关键词句,相互讨论交流)
梅之佳态: 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 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梅之佳友: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 山茶; 五清——梅、竹、松、水仙、月季; 五洁——水、月、松、竹、梅。
梅之佳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梅之风韵(宋.林逋)
至于“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
阅读4~6段,思考:
本部分说明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为什 么有这些特征?
1、含有落叶的因素。(4)因为诗歌语言 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 概念的影子。(5)
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
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 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 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 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 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 “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和清高。
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 “反其意而用之”,全词以昂 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 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 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
第三段: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 叶”“落叶”的不同,关健在于“木” 字。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 大有区别。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 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 中“高木与 “高树的不同意 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划出 文中关键词句,相互讨论交流)
梅之佳态: 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 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梅之佳友: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 山茶; 五清——梅、竹、松、水仙、月季; 五洁——水、月、松、竹、梅。
梅之佳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梅之风韵(宋.林逋)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共39张PPT)优秀课件
篇何
》
——飘零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饱含水份,繁密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 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 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 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 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它“木”比“树”更 显得单纯,仿佛本身 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 素。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 上的第二个特征
8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4 、不要把成功想得太遥远,有时候,它离我们很近,只是由于我们的疏忽而与它失之交臂。 13 、不断进取,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努力克服它,战胜它,这是生存的法则。相反,逃避是懦夫的作为,最终只能带来更多的危机。 17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9 、有时,成功就在我们眼前,但却被我们所忽略,以致最终地丧失。把握眼前,坚持做好每件事,那么,成功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研读课文:
比较“树(叶)”“落叶”“木叶”“落木” 的特征、意味的不同。
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
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
木叶——落叶的因素 木质的树干
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
落木——无“绵密”之意 空阔
9《说木叶》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部分(1-3):写“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第二部分(4-6): “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 )
第三部分(7): “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似,Βιβλιοθήκη 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却是一字千里。
(总结 )
阅读1-3段,思考作者谈论了哪些文学现象?
展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总结
评
木叶
疏 朗空 阔
暗
相去无几
示
性
一字千里
树叶
绵密 饱满
评
什么诗诗歌的暗示性?文章如何阐释诗歌暗示性的问题?
文章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作为概念影子的暗示 性是指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这样 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在诗歌鉴赏中不但要玩味诗歌的语义, 而且要玩味诗歌语言以外的意义。中国诗歌语言注重语言的 含蓄,注重暗示,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是无尽的。作者用 了许多例子做了分析,讲明了这个问题。
比较下面三首诗“梅”的特点:
实
• 梅花 王安石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卜算字·咏梅 陆游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思
独立完成“自学深 思”部分内容。
议
小组讨论完成 “合作探究” 部分内容。
正字音
展
袅袅(niǎo) 灼灼(zhuó) 涔(cén)阳 窸(xī)窣(sū)
《说“木叶”》PPT演示课件
“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 分,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也是多年在工作中一直禀承的信念。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相去无几 树叶
总结
疏朗 空阔
暗
?示
一字千里
性
绵密 饱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 “落叶”不同的意味。
明确: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的第一天起就坚定要站稳讲台,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快速地迈进教育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面
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岗位赋予的各项任务,根本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 服从大局。
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天命不可违,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充满智慧的管理策略,彰显魅力的价值追求,定是
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 腿,再也不能骚扰他,并提拔他到图书馆工作,实际上则成为监狱长的免费的会计师,替他安排他收入,尽量免税,并将非法所得通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相去无几 树叶
总结
疏朗 空阔
暗
?示
一字千里
性
绵密 饱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 “落叶”不同的意味。
明确: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的第一天起就坚定要站稳讲台,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快速地迈进教育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面
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岗位赋予的各项任务,根本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 服从大局。
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天命不可违,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充满智慧的管理策略,彰显魅力的价值追求,定是
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 腿,再也不能骚扰他,并提拔他到图书馆工作,实际上则成为监狱长的免费的会计师,替他安排他收入,尽量免税,并将非法所得通
说木叶课件 完美版 PPT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张可久《殿前欢》
燕 侯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 家屋内或屋檐下,恋旧巢,深受古人青睐,经常出 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 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 物类所能及。
1.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2.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3.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4.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咏柳》 《垂 柳》 《咏柳》
贺知章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张可久《殿前欢》
燕 侯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 家屋内或屋檐下,恋旧巢,深受古人青睐,经常出 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 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 物类所能及。
1.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2.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3.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4.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咏柳》 《垂 柳》 《咏柳》
贺知章
《说“木叶”》 ppt优秀课件
6强 调 “ 道 ” 和“人 ”之间 不可分 割、相 互联系 的重要 涵义之 一,是 肯定道 所具有 的各种 意义唯 有通过 人自身 的知和 行、认 识世界 和改变 世界的 过程, 才能呈 现出来 。正如 深山中 的花自 开自落 ,并无 美或不 美的问 题,只 有在人 的审美 活动中 ,它的 审美意 义才得 到呈现 。 7.中 国 文 化 家 们所 说的“ 中”, 更多体 现为实 践过程 中处理 、协调 各种关 系的一 种原则 。在天 道的层 面,道 首先表 现为多 样的统 一。从 多样的 统一这 一视域 看,“ 中”就 在于使 统一体 中的各 个方面 彼此协 调。千 差万别 的事物 同处于 一个系 统,如 何恰当 地定位 它们, 使之各 得其所 ,这就 是“中 ”所涉 及的重 要方面 。 8.从 人 的 实 践 活动 看,“ 万物并 育而不 相害” 则涉及 不同的 个体、 团体、 民族、 国家之 间的共 处、交 往问题 ,它以 承认不 同个体 的差异 、不同 社会领 域的分 化为前 提。个 体的差 异、不 同社会 领域的 分化是 一种历 史演化 过程中 无法否 认的事 实,如 何使分 化过程 中形成 的不同 个体、 存在形 态以非 冲突的 方式共 处于世 界之中 ,便成 为“万 物并育 而不相 害”所 指向的 实质问 题.
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 以很少见“树叶”。
概括文意
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 黄和干燥之感;
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 的美丽形象。
概括文意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梳理文脉
一、(第1、2段) 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 “木叶” 2、设置疑问: 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 以很少见“树叶”。
概括文意
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 黄和干燥之感;
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 的美丽形象。
概括文意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梳理文脉
一、(第1、2段) 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 “木叶” 2、设置疑问: 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说“木叶”》PPT课件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花犯
宋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 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 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 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 斜照水。
参考答案:
3.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 ,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到 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 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 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参考答案:
4. (一)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 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 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 述,成为理论性很强的学术论文。 (二)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 于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并 逐层深入,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 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 文的一个亮点。
本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宦游无定,到处漂泊的寂寞 感伤之情。上片由眼前之梅联想追忆到去年之梅,下片 由今年之梅联想到未来的梅子。在赏梅中融进自己游踪 不定之憾。上片前六句写眼前“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之梅花。“粉墙低”写梅花所在之院落,“照眼”写梅 花的晶莹可爱。“净洗铅华”则写出梅花的本色天香之 质。后五句回忆去年独自雪中赏梅的情景。“香篝熏素 被”描写雪中之梅的形与味,极其精彩。下片五句又回 到眼前,写赏梅匆匆,而梅已飘坠,最后四句跳到未来 。想象江上以梅荐酒及梦中寻梅的情景。全篇处处写梅 ,而又结合自己的行踪,写出飘泊不定的生活。结构圆 美流宕,浑化无迹。这首词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 阶段去写梅花,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情怀,而且以梅花 自喻,委婉曲折。整个词句不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作 者自己,前后呼应,一下串插,迂回反复,井然有序。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 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 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 《北平情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 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里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里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 示性的特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 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 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 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 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 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 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niǎo) 灼灼(zhuó) 涔( cén )阳 窸窣(xī sū ) 橘徕(lái ) 柳恽(yùn) 潜力(qián)
照浦( pǔ) 亭皋(gāo ) 万应锭(dìng) 迢(tiáo )远 冉冉(rǎn) 桅(wéi)杆
褒(bāo )奖 寒砧(zhēn ) 言筌(quán) 庾(yǔ )信 陆厥(jué)
常见意象
•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 怀 古之情。
•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 折柳:喻送别。 •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
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 寓归隐。
•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 高洁象征。
•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 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 忧伤。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 味。
怀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离别之情
思念之苦
柳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 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 一个是忧愁的
天江对细山叶空红渭夜骤寒
街雨潇雨色上山雨城来雨雨
小霏潇鱼空初新随朝风初连
雨霏暮儿濛阳雨心雨雨歇江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发现问题)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分析问题 )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 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 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全文)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1—3) (4—6) (7)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宋) 陈亮
不怕挫折打击 敢为天下先 不愿同流合污
燕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 衣巷》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 感慨和悲愤。
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张可久《殿前欢》
3、其中关键在于“木”字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3、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 上有哪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 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 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4、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 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 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 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 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 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 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 情,有修养的人。
2.词语理解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 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迢远—— 遥远。 亭皋—— 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 象。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 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当堂训练与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试分析诗人写柳的用意。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 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 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 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的典故。
得到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 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 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四、课堂训练与检测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 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 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 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1、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
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 术境界,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 共同完成,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 的理解和概念。
2、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
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 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 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 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 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 语言,如月、燕、柳、梅、杜鹃等。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酒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润江雨出雨千后翻浥声
夜
如草洒,亦宿
作轻
入
酥齐江微奇雨
浪
吴
天风
燕
子
斜
当堂训练与检测
2、体味下列诗句 中各意象潜在暗含 的意义,把它们各 自表达的情感连线 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 “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 为如何?
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 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 性很强的学术论文。
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 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 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 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 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 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_示_性 _的问题。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 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 叶的因素
单纯、空阔、 疏朗的清秋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A春
秋 菊 月梅
B萧瑟 高洁 傲然 生机勃勃 惆怅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诗
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
填 空
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林庚(1910— 2006)
作者介绍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
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 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 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 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 “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 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 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 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 学简史》等。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 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 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 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 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 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 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niǎo) 灼灼(zhuó) 涔( cén )阳 窸窣(xī sū ) 橘徕(lái ) 柳恽(yùn) 潜力(qián)
照浦( pǔ) 亭皋(gāo ) 万应锭(dìng) 迢(tiáo )远 冉冉(rǎn) 桅(wéi)杆
褒(bāo )奖 寒砧(zhēn ) 言筌(quán) 庾(yǔ )信 陆厥(jué)
常见意象
•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 怀 古之情。
•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 折柳:喻送别。 •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
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 寓归隐。
•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 高洁象征。
•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 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 忧伤。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 味。
怀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离别之情
思念之苦
柳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 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 一个是忧愁的
天江对细山叶空红渭夜骤寒
街雨潇雨色上山雨城来雨雨
小霏潇鱼空初新随朝风初连
雨霏暮儿濛阳雨心雨雨歇江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1、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发现问题)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分析问题 )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 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 乎是一字千里。
(总结全文)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1—3) (4—6) (7)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宋) 陈亮
不怕挫折打击 敢为天下先 不愿同流合污
燕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 衣巷》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 感慨和悲愤。
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张可久《殿前欢》
3、其中关键在于“木”字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3、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 上有哪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 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 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4、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 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 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 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 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 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 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 情,有修养的人。
2.词语理解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 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迢远—— 遥远。 亭皋—— 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 象。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 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当堂训练与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试分析诗人写柳的用意。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 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 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 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的典故。
得到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 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 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四、课堂训练与检测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 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 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 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1、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
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 术境界,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 共同完成,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 的理解和概念。
2、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
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 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 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 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 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 语言,如月、燕、柳、梅、杜鹃等。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酒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润江雨出雨千后翻浥声
夜
如草洒,亦宿
作轻
入
酥齐江微奇雨
浪
吴
天风
燕
子
斜
当堂训练与检测
2、体味下列诗句 中各意象潜在暗含 的意义,把它们各 自表达的情感连线 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 “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 为如何?
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 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 性很强的学术论文。
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 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 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 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 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 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_示_性 _的问题。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4、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 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 叶的因素
单纯、空阔、 疏朗的清秋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A春
秋 菊 月梅
B萧瑟 高洁 傲然 生机勃勃 惆怅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诗
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
填 空
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林庚(1910— 2006)
作者介绍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
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 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 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 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 “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 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 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 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 学简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