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不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是与稀盐酸反应, 均是 Al 失电子:Al-3e-===Al3+,还原产物都是 H2,则都有如 下关系:2Al~ 6e-~3H2;放出氢气的体积比等于消耗的铝的物 质的量之比,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质量比。故正确答案 为 A。
答案: A
探究点二 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 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两者放出 的氢气是否相等? 提示:不相等。因为用铝箔 (刺有小孔 )包住的金属钠放入水 中时,钠先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直接把钠投入水中所产生 的氢气的量相同,但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要继续与铝箔反应产 生氢气,因此后者产生的氢气总量比前者多。
1 mol 40 g (4)列: = x 1 L× 1 mol/L 40 g×1 L× 1 mol/L (5)解:x= = 40 g 1 mol NaOH 的含量为 40 g × 100%=80% 50 g
(6)答:该样品中 NaOH 的含量为 80%。
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书写格式的规范化 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表达格式的规范化:各物理量、物质 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 单位。 各物理量的符号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种类。 如已知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求 NaOH 的质量,可表示为 m(NaOH) = n(NaOH)×M(NaOH) =
过量 Al 不足。与 0.3 mol 盐酸完全反应的 Al 的质量为 2.7 g;由生 成 H2 的体积之比为 1 2 可知,反应的 Al 的量之比也为 1 2,
即与 NaOH 溶液反应的 Al 的质量为 5.4 g。
[答案] A
[针对训练 1]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放出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1 2(在同温同压下),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 ( A.1 C.3 2 2 B. 1 D. 2 3 1 )
2.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显酸性、碱性的食 物,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酸、碱均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 Al2O3 以及铝制品本 身。 3.如何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将混合物加入足量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将固体洗净干燥即为纯铁粉。2Al+2NaOH+ 2H2O===2NaAlO2 +3H2↑。
[例 1]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 100 mL 3 mol· L 1 的盐酸和

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 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1 ( ) A. 5.4 g C. 2.7 g B.3.6 g D.1.8 g 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时要明确两点: (1)无论是铝与酸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要点整合夯基础
课堂探究破重难
课堂对点分别与盐酸、 NaOH 溶液反应的对比实验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 2H2 + 点燃 O2 ===== 1 2H2O(g) 2

探究点一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量的关系
1.反应原理及其本质 铝和盐酸反应,直接与盐酸电离出的 H+发生电子转移,而 铝和碱溶液反应,先和水作用生成 Al(OH)3,然后 Al(OH)3 被 OH 中和生成偏铝酸盐。

2.“量 ”的关系规律 (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 HCl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产生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3。若产生 H2
1 VHCl H2 的体积比: < <1,则必定是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 3 VNaOH H2 而盐酸不足;铝与 NaOH 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 NaOH 过量。
计量数之比: 2 物质微粒数 之比: 扩大 NA: 2 2NA 1
2 2NA 2 mol
NA 1 mol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标准状况下 体积之比: 相同状况下 体积之比: 2 1 2 44.8 L 22.4 L 44.8 L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1)任意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
之比。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 之比,等于 体积 之比。 (3)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 之比,等于
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之比。
(4)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
(5)化学方程式除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目关系 和质量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它们的物质的量关系,如 H2 + 点燃 Cl2=====2HCl 可表示 1 mol H2 与 1 mol Cl2 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HCl
还是铝与碱反应, Al 和 H2 的关系都是 2Al~ 3H2; (2)综合分析 题中相关条件判断是否存在过量以及谁过量,然后计算得出数 值。
[ 解析 ]
由 2Al+ 6HCl===2AlCl3 + 3H2↑ , 2Al + 2NaOH+
2H2O===2NaAlO2+ 3H2↑可知,两份等质量的 Al 都完全反应时, 生成 H2 的物质的量相等,消耗 HCl 与 NaOH 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实际上 HCl、NaOH 的物质的量均为 0.3 mol,且已知生成 H2 的体 积之比为 1 2, 所以发生反应时分别为 HCl 不足 Al 过量, NaOH
1.基本步骤
2.实例 现有 1 L 1 mol/L 的盐酸与 50 g NaOH 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则该样品中 NaOH 的含量为多少? (1)设:设样品中 NaOH 的质量为 x (2)写:HCl + (3)标: 1 mol NaOH===NaCl+H2O 40 g x
1 L× 1 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