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

合集下载

icu患者镇静镇痛

icu患者镇静镇痛

icu患者镇静镇痛随着医疗技术和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已成为治疗危急疾病和进行手术后监护的重要环节。

在ICU中,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镇静和镇痛治疗,以缓解痛苦、控制症状,并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治疗过程和康复。

本文将深入探讨ICU患者镇静镇痛的重要性、方法及常见问题。

一、ICU患者镇静镇痛的重要性在ICU中,患者往往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面临严重疾病、创伤或手术后的不适。

合理的镇静和镇痛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镇静和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感,提高其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与治疗团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其次,镇静和镇痛可以降低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减少因应激反应带来的并发症和恶化病情的风险。

因此,合理的镇静和镇痛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ICU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二、ICU患者镇静镇痛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ICU患者镇静镇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镇静治疗中,常用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等,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来达到镇静的效果。

在镇痛治疗中,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等,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痛觉传导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ICU患者的镇静镇痛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按摩疗法等。

音乐疗法可以通过放松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和疼痛感。

按摩疗法可以通过刺激患者的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

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不仅可以起到镇静镇痛的效果,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三、ICU患者镇静镇痛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药物滥用问题在ICU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中,药物滥用是一个常见问题。

过度使用镇静药物会导致患者意识模糊、昏迷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4 精选1篇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4 精选1篇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4随着医学的发展,ICU(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这些病人的治疗过程中,疼痛和焦虑等问题也时常出现。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指南旨在为ICU医生提供关于镇痛和镇静治疗的指导。

一、镇痛原则1. 评估疼痛程度:对于每位患者,医生应根据疼痛程度、病因和病情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

2.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因,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可以首选非处方药如扑热息痛等;对于重度疼痛,需使用处方药如阿片类药物等。

3. 注意药物剂量: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医生应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以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的副作用。

4. 观察疗效与副作用:在使用镇痛药物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状况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镇静原则1. 评估患者状态:对于每位患者,医生应根据其意识状态、情绪反应、呼吸频率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镇静治疗。

2.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当的镇静药物。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至中度焦虑,可以首选非处方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等;对于重度焦虑,需使用处方药如丙泊酚等。

3. 注意药物剂量:在使用镇静药物时,医生应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以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的副作用。

4. 观察疗效与副作用:在使用镇静药物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情绪反应和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具体措施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焦虑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可以使用非处方药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对于重度疼痛,可以使用处方药如阿片类药物等;对于轻度至中度焦虑,可以使用非处方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等;对于重度焦虑,可以使用处方药如丙泊酚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医生应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以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的副作用。

2.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

危重患者的镇静镇痛管理

危重患者的镇静镇痛管理

吗啡
副作用: ① 呼吸抑制 ② 耐药、成瘾 ③ 低血压 ④ 便秘 ⑤ 排尿困难、 ⑥ 恶心、呕吐 ⑦ 皮肤瘙痒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镇痛强度比吗啡强(约为吗啡的60~80倍),但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弱 于吗啡,成瘾性较哌替啶轻。
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静脉注射1分钟即起效,4分钟答高峰,维持 30~60分钟),故应持续输注来获得稳定的效果。
危重病人的镇静与镇痛管理
目录
镇静、镇痛的重要性 镇静、镇痛的概念 ICU的镇静 ICU的镇痛 镇静镇痛的并发症 不良镇静镇痛的后果
镇静、镇痛的重要性
ICU中约有70%的患者存在焦虑,50% 的患者经历烦躁不安。除了手术切 口或伤口的疼痛刺激以外、还与ICU 的环境等因素有药:吗啡、芬太尼、哌替啶
吗啡
适应症
1.镇痛: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剧痛,如 手术、创伤、烧伤的剧烈疼痛;晚期癌症病人的三 阶梯止痛。
2.心肌梗死:用于血压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有镇 静和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缓解恐惧情绪。
3.心源性哮喘:暂时缓解肺水肿症状。
4.麻醉和手术前给药:使病人安静并进入嗜睡状态。
ICU的镇静
镇静剂的作用
提高对刺激的耐受性,减轻痛苦,减少躁动 解除焦虑紧张、催眠及产生遗忘效应 降低基础代谢,减少蛋白质的分解 肺泡充分开发,改善通换气功能 减轻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有利于治疗和监测的顺利进行
Ramasay镇静分级 1级 患者清醒、焦虑、激动或不安,或两者皆有 2级 患者清醒、合作、定向力正常、安静 3级 患者清醒、但仅对指令有反应 4级 患者入睡,但对轻拍眉头或强声反应灵敏 5级 患者入睡,对轻拍眉头或强声反应迟钝 6级 患者入睡,对刺激无任何反应
75%以上

危重病医学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

危重病医学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

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 联合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 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并减 少不良反应。
镇静与镇痛的监测与评估
镇静程度评估
采用适当的评估工具,如 RASS评分、BIS监测等, 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 估。
镇痛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 和生理指标,评估镇痛效 果是否达到预期。
生命体征监测
03 镇静与镇痛在危重病医学 中的应用
镇静与镇痛的必要性
减轻患者痛苦
通过镇静和镇痛,可以有效地减轻危重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提高其舒 适度。
保护神经系统
在危重病状态下,患者常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导致神经系统受损。 镇静与镇痛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保护神经系统功能。
协助机械通气
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镇静与镇痛有助于减轻人机对抗,提 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镇静与镇痛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呼吸抑制
镇静和镇痛药物可能导致呼吸抑 制,应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心血管事件
某些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 良影响,需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耐药性和成瘾性
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 和成瘾性,需合理控制用药时间和 剂量。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总结
危重病医学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是 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涉及多 个学科领域的交叉。
现有的镇静与镇痛药物和技术手段多 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 体化选择和应用。
镇静与镇痛治疗对于危重患者的生理 和心理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减轻患 者痛苦、稳定生命体征和提高生存质 量。
量。
关注镇静与镇痛治疗对患者生 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减 轻副作用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ICU镇痛镇静指南

ICU镇痛镇静指南

ICU镇痛镇静指南ICU镇痛镇静是重症监护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减轻疼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和镇静药物的使用。

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ICU镇痛镇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ICU镇痛镇静的指南,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管理ICU患者的疼痛和镇静情况。

一、镇痛指南1.评估疼痛: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处于疼痛的状态,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

医护人员应该通过病史询问、观察患者表情、监测生理指标等方式,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缓解。

2.药物管理:ICU患者的疼痛常常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一般常用的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程度,合理选择药物和给药途径,避免因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而引发不良反应。

3.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管理外,ICU患者的疼痛还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来缓解,比如音乐疗法、按摩、瑜伽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舒适度。

4.定期评估:ICU患者的疼痛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

5.团队合作:ICU疼痛管理需要医护团队的共同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等。

各个成员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疼痛管理服务。

二、镇静指南1.评估镇静需求:ICU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刺激性,常常需要进行镇静以提高舒适度和减轻焦虑。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镇静。

2.镇静药物选择:ICU患者的镇静药物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常用的药物包括咪达唑仑、丙泊酚等。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

3.镇静深度监测:在进行镇静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确保患者在合适的镇静状态下,并避免因药物过量而引起不良反应。

4.镇静和机械通气的协调:ICU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合理安排镇静和机械通气的时间,确保患者的通气和镇静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2024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

2024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

2024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呼吸危重症患者因自身疾病、制动、有创操作、监护室特有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疼痛和焦虑、睡眠剥夺、躁动和谱妄以及各脏器负担增加,阻碍诊疗活动的进行,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因此,镇痛、镇静、防治谱妄、早期活动、改善睡眠已成为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常规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专业协会发布了针对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的推荐意见,但呼吸危重症患者的疾病本身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尚无统一的共识和指南。

为了规范呼吸危重症患者的相关治疗,国内呼吸危重症专家针对临床上最关注的19个问题进行了多轮讨论,最终形成20条推荐意见。

二、疼痛与镇痛疼痛在呼吸危重症监护室中普遍存在,静息时疼痛发生率可达61% ,而临床操作时疼痛发生率高达94%。

原发病、合并症、焦虑、抑郁等可引起患者静息时疼痛,临床相关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导管置入、引流管拔除、伤口护理和翻身等,也可导致患者疼痛。

准确评估疼痛并实施合适的镇痛治疗可缓解呼吸危重症患者疼痛,防止意外拔管,减轻应激反应,改善人机对抗,降低氧耗等。

【问题U如何选择危重症患者疼痛评估方法和镇痛目标?【推荐意见1】建议对能自主表达的患者应用数字评分表(numeric rating scale , NRS )评分,对不能表达但躯体行为可观察的患者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 CPOT )或行为疼痛量表(behavioral pain scale , BPS )评分(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具体说明:最可靠的疼痛评估方法是患者自我描述。

对于能自主表达的患者,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NRS x语言测定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 , VRS )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 VAS X 1项纳入了19项研究的系统性回顾比较了上述3种疼痛评估方法的评价效果,NRS不仅敏感度高,且其数字化结果可用于统计分析,因此成为临床最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3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3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3重症监护室(ICU)是对重症患者进行监测和治疗的特殊病房。

处于ICU的患者往往需要处于镇痛和镇静的状态,以减轻疼痛、焦虑和不适感,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并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护理环境。

本指南旨在提供ICU镇痛镇静的最佳实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一、镇痛与镇静的目标和原则:1.1 目标:- 减轻疼痛:提供足够的镇痛措施,确保患者在醒觉状态下疼痛不超过3-4分(10分为最大疼痛程度)。

- 减轻焦虑和不适感:提供足够的镇静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感,不过度镇静。

- 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协作:提供适当的镇静,使患者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1.2 原则:-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镇静需求、疾病状态和过程,制定个体化的镇痛和镇静计划。

-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镇静状态、镇静深度,及时调整镇痛和镇静措施。

- 安全:确保镇痛和镇静措施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药物。

- 多学科团队协作:ICU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由医生、护士、临床药师等共同参与管理。

- 单一药物原则:优先选择单一药物进行镇痛和镇静,同时避免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 最小有效剂量原则:按最小有效剂量给予镇痛和镇静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暴露,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疼痛的评估和管理:2.1 疼痛评估:在ICU中应采用疼痛评分工具,如VAS (Visual Analog Scale)、NRS(Numeric Rating Scale)等,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定量评估,并按照评分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镇痛计划。

2.2 镇痛方案:- 首选镇痛药物:口服或静脉给予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或弱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 镇痛药物调整: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达到疼痛控制的目标。

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治疗与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治疗与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治疗与护理要点危重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是在重症监护环境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正确的镇痛管理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疼痛,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保证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治疗的要点,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I. 镇静镇痛治疗的目标与原则在进行危重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时,应确立以下治疗目标和原则:1. 目标:a. 提供全面的疼痛缓解;b. 减轻焦虑与紧张情绪;c. 保持病人清醒程度与合作度。

2. 原则:a.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b. 安全有效性: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并严密监测病人反应;c. 病情评估:持续监测病人疼痛程度、镇痛效果以及应激状态。

II. 镇静镇痛药物的选择与管理1. 镇痛药物的选择:a. 镇痛层次:根据疼痛程度,从非麻醉类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物、非甾体消炎药等)开始,逐步增加镇痛药物的强度;b. 镇静副作用:考虑药物的镇静副作用,在满足镇痛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度的镇静。

2. 药物管理与监测:a. 药物给予途径:根据病情选择静脉滴注、口服或注射等途径;b. 剂量调整:根据病人反应和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以维持疼痛控制;c. 监测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人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III. 护理要点1. 定期疼痛评估:根据病人情况和疼痛指标,定期进行疼痛评估,以调整治疗方案。

2. 个性化的镇痛计划: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镇痛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

3. 病人交流与参与:在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其疼痛感受,并让病人参与镇痛治疗决策。

4. 心理支持和安慰: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减轻病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增强疼痛治疗的效果。

5. 环境优化: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噪音和干扰,有利于病人的休息与恢复。

6. 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的监测:定期评估镇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监测指标,调整和优化治疗计划。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4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4

ICU镇痛镇静指南2024《ICU 镇痛镇静指南 2024》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

为了减轻这些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合理的镇痛镇静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 2024 年 ICU 镇痛镇静的指南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镇痛镇静的目标。

这不仅仅是让患者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更重要的是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过度镇静带来的不良影响。

比如,要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受抑制,循环系统稳定,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处于相对正常的状态。

评估患者的疼痛和镇静程度是第一步。

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评估工具。

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包括面部表情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等。

对于镇静程度的评估,则可以通过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RASS)等工具来实现。

通过这些评估,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状态,调整镇痛镇静方案。

在选择镇痛镇静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例如,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重选择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如咪达唑仑,以及非苯二氮䓬类,如右美托咪定等。

用药剂量和给药方式也需要严格把控。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给药方式可以是持续静脉输注、间断静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等。

在调整药物剂量时,要遵循“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以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的不良反应。

在实施镇痛镇静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神经系统的观察。

同时,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ICU 环境封闭,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

危重病人的镇痛与镇静

危重病人的镇痛与镇静
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难忍,由病人从上面选一 个数字描述疼痛,其在评价老年病人急、慢性疼 痛的有效性及可靠性上已获得证实。
01234567
不痛
痛,但可忍受
图二、数字疼痛评分尺
8 9 10
疼痛难忍
镇静与镇痛管理
⑷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 FPS):由六 种面部表情及0-10分
镇静与镇痛管理
每日唤醒时需观察的指标
基本观察指标
病病人人的的神神志志、、感感觉觉与与运 动运功动能功、能基、本基的本生的理生防 御理反防射御、反生射命、体生征命(体心 率征、(血心压率高、低血及压波高动低幅 度及、波脉动搏幅次度数、及脉强搏弱次、 呼数吸及频强率弱等、)呼吸频率
等)
特别关注指标
((11))呼呼吸吸机机的的工工作作状状 况况、、实实用用模模式式、、参参数数、、人 机人协机调协情调况情况 ((22))镇镇静静药药物物用用法法及及 用用量量、、镇镇静静药药物物与与其其他药 物他和药手物段和之手间段的之关间系的
镇静与镇痛管理
镇静镇痛的概念
镇静镇痛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减轻或消 除病人疼痛,减轻或预防病人焦虑和躁动,催 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
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 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则是在去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 病人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5.加强宣教:告诉病人及家属使用镇静剂或镇痛剂时,能减 少病人在机械通气时对呼吸机的对抗,增加舒适感,且苏 醒迅速,完全,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镇静与镇痛管理
(三)严密监测及处理不良反应,防止并发 症
1 实施常规监护 2 呼吸抑制 可能表现呼吸频率减慢,幅度小,缺氧, 二 氧化碳蓄积,应密切观察机械通气的正常运转和各项指标 3 避免过度镇静 及时评估镇静效果,实施每日唤醒 4 低血压 镇静初期极易发生低血压,应严密监测血 压, 心率,心律 5 尿潴留 6 皮肤瘙痒

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PPT课件

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PPT课件
疼痛诊断
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对疼痛 进行明确诊断。
镇痛药物选择与应用
药物种类
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局 部麻醉药等,根据疼痛程度和原因选 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与用法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
了解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采 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确 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方式。
颅内压增高患者镇痛镇静
维持颅内稳定
颅内压增高患者应优先考虑维持颅内稳定,避免使用可能增加颅 内压的药物。
选择对颅内影响小的药物
在镇痛镇静药物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对颅内影响较小的药物,如芬 太尼、咪达唑仑等。
密切监测颅内压
在镇痛镇静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镇痛镇静
镇静治疗方案制定
01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 的镇静药物和剂量。
02
制定个性化的镇静目标 ,如Ramsay评分或 RASS评分等。
03
根据镇静深度和患者反 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 间隔。
04
定期评估镇静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
01
02
03
04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 是呼吸和循环功能。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内容回顾
1 2 3
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系统梳理了当前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情 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等。
镇痛镇静效果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和患者反馈,对镇痛镇静效果进行 了科学评估,总结了有效的药物组合和治疗方案 。
并发症与风险分析
深入探讨了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和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

第十八章-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

第十八章-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
全, 必要时加以床栏, 予约束带绑住其手或肩部, 防止坠床,防私自拔出各种管 道和自伤
• 镇静药的给药方式
➢ 以持续静脉输注为主,首先应给予负荷剂量以尽 快达到镇静目标
➢ 经肠道(口服、胃管、空肠造瘘管等)、肌肉注 射则多用于辅助改善病人的睡眠
➢ 间断静脉注射一般用于负荷剂量的给予,以及短 时间镇静且无需频繁用药的病人
3、吩噻嗪类或丁酰苯类
• 异丙嗪:具有抗过敏作用的镇静止吐药,可加强 阿片类药物的止痛作用。
• 氟哌啶醇:在ICU主要用于控制严重的烦躁症状 。初始剂量1-2mg,以后可每15-30分钟重复给药 ,直到症状控制。 副作用:癫痫阈值下降、锥体外系症状等。 氟哌利多相对副作用较少,临床使用多,初始剂 量一般为2.5mg静注。
用时有协同作用,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该药 可用于缓解长期卧床的轻度疼痛和不适。该药对肝 功能衰竭或营养不良的病人易产生肝毒性,应予警 惕。 对于那些有明显饮酒史或营养不良的病人使用对乙 酰氨基酚剂量应小于2g/天,其他情况小于4g/天。 • 不是ICU常用药物
(二)常用镇痛药物
2、阿片类镇痛药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静脉注射地西泮可扩张冠状动脉
地西泮(安定)
• 长期应用,产生耐药 • 很少产生依赖性 • 戒断症状:焦虑、失眠和震颤 • 剂量大时,引起躁动、谵妄和兴奋 • 麻醉前用药:镇静和消除焦虑 • 与氯胺酮合用,减轻氯胺酮的高血压反应和精神
运动性反应 • 控制肌痉挛和抽搐
药物可适当减量。下调初始速率的10%~25%。
推荐意见
1、对急性躁动病人可以使用咪唑安定、安定或丙泊酚来获 得快速的镇静。
2、需要快速苏醒的镇静,可选择丙泊酚。 3、短期的镇静可选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 4、长期镇静治疗如使用丙泊酚,应监测血甘油三酯水平, 并将丙泊酚的热卡计入营养支持的总热量中。 5、对接受镇静治疗的病人,应实施每日唤醒计划。 6、 镇静药长期(>7天)或大剂量使用后,停药过程应逐渐 减量以防戒断症状出现。

危重患者的镇静镇

危重患者的镇静镇

05
特殊情况下的镇静镇痛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总结词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镇静镇痛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其呼吸困难和焦虑症状,提高患者舒适 度。
详细描述
在呼吸衰竭的情况下,患者的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镇静镇痛 治疗可以通过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减少呼吸做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同时, 这种治疗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水平,为后续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
01
02
03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疼 痛程度的变化,监测镇痛 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和种类。
监测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 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血 压下降等,及时处理并调 整治疗方案。
定期评估和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镇 痛需求,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以确保镇痛效果和安 全性。
03
常用镇静镇痛药物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总结词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镇静镇痛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脏负担和焦虑情绪,有助于稳定病情。
详细描述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紧急情况,患者常常感到极度不适和恐惧。镇静镇痛治疗可以通过抑制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 和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脏负担。同时,这种治疗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有 助于稳定病情和改善预后。
严重脑外伤患者
要点一
总结词
对于严重脑外伤患者,镇静镇痛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缓 解脑水肿、减轻患者疼痛和焦虑,为后续的手术治疗争取 时间。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严重脑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镇静镇痛治疗可以通过抑制患者的 应激反应和减少脑部代谢需求,从而降低颅内压、缓解脑 水肿。同时,这种治疗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为 后续的手术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在脑外伤的情况下,及时 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08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

08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一、概述(一)镇痛和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基本治疗中的地位重症医学的发生与发展旨在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重症患者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镇痛和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

ICU的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其常见原因包括:(l)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

(2)环境因素:患者被约束于病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等),睡眠剥夺,邻床患者的抢救或去世等。

(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

上述因素使患者感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为这种“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其生命安全。

国外学者的调查表明,离开ICU的患者中,约有50%对其在ICU中的经历保有痛苦的记忆,而70%以上的患者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

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我们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

因此,镇痛和镇静应作为ICU内患者的常规治疗。

推荐意见1:镇痛和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级别:B级)(二)ICU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与意义在镇痛和镇静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使患者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尽可能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等)祛除或减轻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

镇痛和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l)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

危重患者镇静和镇痛护理

危重患者镇静和镇痛护理
(4)哌替啶:镇静催眠及解除平滑肌痉挛得作用。 (5)枸橼酸芬太尼:人工合成得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与吗 啡相似,本品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 能抑制气管插管时得应激反应。 (6)地西泮:静脉注射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得首选药物。
❖3 镇静水平得监测及疼痛评估
3、1 镇静效果监测Ramsay评分就是临床应用最广 泛得镇静评分标准。分为6级,分别反映病人得3个 清醒与3个睡眠状态。Ramsay镇静指数通常认为 镇静指数2与3为理想得镇静水平,其表现为病人自 觉舒适并且表现合作,对呼吸有反应。如能维持这 一镇静水平,在中止镇静剂治疗后,镇静时间得延长 与呼吸抑制得可能性就会减少。
按从疼痛最轻到最重得顺序以0分(不痛)至 10 分(疼痛难忍 )得分值来代表不同得疼痛程度,由病人自己选择不同分值 来量化疼痛程度
2、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NRS就是一个从0—10得点状标尺, 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 难忍,由病人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
Ramsay评分
❖3、2 疼痛评估
危重患者疼痛评估只要依靠主观指标。包括疼痛 部位、特点,加重、减轻因素与强度。
常用评估方法有:(1)语言评分法(2)数字评分法;(3) 面部表情量表法;(4)视觉模拟法。疼痛评估最可靠 方法来源于患者主述。
1、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
❖ 4、2 减少刺激,提高病人睡眠质量
在危重患者 中有80%以上得病人有睡眠障碍,多数病人认为 其她人得谈话、工作人员得各种活动产生得噪音,呼吸机 、监护仪、等仪器发出得噪音,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吸痰 、留置胃管尿管及静脉注射等操作均可导致患者睡眠缺乏 。因此,护士要采取必要措施提高病人得睡眠质量。比如: 营造一个良好得休息环境,灯光柔与,避免仪器设备不必要 得噪音,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操作时, 应选择适宜得时间段,集中进行操作。注意观察与排除持 续刺激病人得因素,如膀胱充盈、尿管不适、输液外渗、 疼痛等不良刺激。若采取非药物措施后仍然存在睡眠障碍 者,可应用药物诱导睡眠。

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 ppt课件

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  ppt课件
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等同 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
的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则在去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病人
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镇痛治疗可减少镇静药物剂量。
8
镇痛镇静与麻醉的区别
9
疼痛 焦虑 躁动 谵妄 睡眠障碍
镇痛镇静指征
10
疼痛
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苦而产生 的一种不适的感觉。
17
疼痛评估 药物选择 监测与评价
镇痛治疗
18
有多痛?
疼痛一种主观感觉,轻重程度难以客观评估,最 可靠和有效的疼痛指标是病人自述
常用方法
语言分层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s, VRS)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数字评分法(numeri c rating scale, NRS) 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 FPS)
疼痛导致机体应激、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 致心动过速、组织耗氧增加、凝血过程异常、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增加等。 疼痛还可刺激疼痛区周围肌肉的保护性反应,全身肌肉僵直或痉挛等限制胸 壁和肌运动进而造成呼吸功能障碍。
11
关于ICU疼痛
患者休息时和进行常规ICU护理时均可发生疼痛
5
重症患者处于强应激状态
Page 7
自身疾病的影响:病人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
环境因素:病人被约束于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 呼喊声等),睡眠剥夺,邻床病人的抢救或去世等
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7
镇痛镇静的先后次序

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

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
19
ICU病人镇痛镇静指征
疼痛 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
觉 焦虑 躁动 一种强烈的忧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其特征包括躯体
症状(如心慌、出汗)和紧张感 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
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
谵妄 因焦虑、麻醉、代谢异常、缺氧、循环不稳定或神经系 统病变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的意识混乱状态 睡眠障碍 包括:失眠、过度睡眠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 20
17
镇痛与镇静治疗是ICU病人治疗的重要部分
使危重病患者维持在一个理想的舒适和安全水平是所有危重病临床医生 的普遍追求和目标......使用镇静药保持患者安全和舒适是ICU治疗最基 本的环节。
——《美国危重病患者镇静镇痛药物持续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 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 我们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与恐惧感,使病人不感知或者遗忘 其在危重阶段的多种痛苦,并不使这些痛苦加重病人的病情或影响其接 受治疗。故此,镇痛与镇静应作为ICU内病人的常规治疗。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
21
ICU 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与评 价
疼痛评估 镇静评估 谵妄评估
22
疼痛评估
1、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 按从疼痛最轻到最重的顺序以0分(不痛)至 10 分(疼痛难 忍)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由病人自己选择不同分 值来量化疼痛程度 2、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NRS是一个从0—10的点状标尺, 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难忍, 由病人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
ICU 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 与评价

ICU镇痛镇静的指南

ICU镇痛镇静的指南

ICU镇痛镇静的指南镇痛和镇静是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常见的治疗手段。

它们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同时提供一个适合治疗的环境。

在ICU中,镇痛和镇静的指南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治疗效果。

镇痛指南:1.对疼痛进行评估:在ICU中,患者可能面临不同类型的疼痛,如手术后的疼痛、创伤引起的疼痛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疼痛评估工具和临床经验来评估疼痛程度。

2.根据病情和疼痛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镇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口服、皮下等途径给予。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作用。

4.充分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给予镇痛药物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5.考虑多模式镇痛:在一些情况下,单一药物的镇痛效果可能不足。

医护人员可以考虑多模式镇痛,即同时使用不同类别的药物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6.镇痛药物的副作用:镇痛药物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呼吸抑制、心血管抑制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血压等,以及药物的副作用。

镇静指南:1.评估患者的焦虑和兴奋程度:在ICU中,患者常常面临焦虑和兴奋情绪,这可能干扰他们的治疗和康复。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行为和言语来评估其焦虑和兴奋程度。

2.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常见的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丙泊酚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镇静药物可以通过静脉、口服、皮下等途径给予。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作用。

4.充分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给予镇静药物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镇静程度和镇静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ICU镇静镇痛.ppt

ICU镇静镇痛.ppt
• 用于胸腹部手术后疼痛评估,从0-4分共分为5级。 • 对于术后因气管切开或保留气管导管不能说话的病人,
可在术前训练其用5个手指来表达自己从0~4的选择。
2024/3/19
•镇静评估
2024/3/19
镇静、躁动评分系统
分数
描述
Riker镇静和躁动
4 安静和能合作性镇静
识状态,如:警醒、 嗜睡:瞌睡但易于唤醒,对某些事物没有意识,对来访者无自主适当的应 嗜睡、昏睡、或昏 答,予轻微刺激就变得完全觉醒并应答适当。
昏睡:难以唤醒,对外界部分或完全无感知,或对来访者无自主应答,当予
强烈刺激时,变成完全无意识或反应失常,需用强烈或反复刺激才能唤醒,
当刺激停止时又重新进入无反应状态。 昏迷:不可唤醒,对外界完全无意识,对来访者无自主应答,因而即使使用
2024/3/19
强刺激,交流也无法进行。
*若病人有特征1和2,或者特征3,或者特征4,就诊断为谵妄。
SAS=镇静镇痛评分,MAAS=主动活动评价,GCS=Glasgow评分
• 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 药物选择
2024/3/19
• 镇痛镇静治疗包括两方面:即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 尽可能以非药物手段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 焦虑和躁动的诱因。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 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患者,应 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 在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患者克 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ICU不良经历可加重病情
P<0.05
APACHE II评分
2024/3/1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9):553-7
11
ICU不良经历可影响病人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morrhage. Stroke 2000,31:901-906.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机体创伤后,通过传人神经投射于蓝斑和下 丘脑,合成和分泌 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促进蛋白质、脂肪分解,增强糖原异生,升高血糖,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 2、提高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3、降低毛细管的通透性,有利于血容量的维持 4、稳定溶酶体膜,防止或减轻组织损伤 5、抑制化学介质(白三烯、血栓素、前列腺素和 5~羟色胺等)的合成,减轻炎症反 应,减轻组织损伤 6、降低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阻力,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
依托咪酯(etomidate)
• 在不影响平均动脉压的情况下,脑血流量 减少34%,脑氧代谢率(CRMO2)降低 45%,脑灌注压稳定或稍增加,脑血管的 反应性不消失 • 颅内压升高的患者用此药麻醉至脑电波呈 突发性抑制时,颅内压下降50% • 快速降低眼内压,注射0.3mg /kg,使眼内 压下降达30%-60% • 麻醉中致癫 • • 临床应用 镇痛 急性左心衰所致的肺水肿 支气管哮喘禁用
麻醉性镇痛药
• 吗啡在肝脏约60%-7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5%-10% 脱 去甲基形成去甲吗啡。 • 主要从尿排除,约7%-10% 随胆汁排除,不到10%以原形 随尿排除 • 消除半衰期为2-4小时 • LD:2-4mg IV ,MD:0.07-0.5mg/kg/h • 50mg配 50ml 生理盐水 • VD 3.2-3.7L/kg,有效镇痛 血浆浓度是60ng/ml,但个体 差异范围为2-20ng/ml (3.7×60=0.222mg/kg )
调控应激反应的措施
• 使用β受体阻断剂
• 使用α2受体激动剂
• 钙通道阻滞剂
• 非甾体类的抗炎药 • 抑制炎性反应
镇痛镇静有效吗?
麻醉性镇痛药
• 吗啡(morphine)
作用于脊髓、延随、中脑和丘脑等痛觉传 导区的阿片受体 对躯体和内脏痛都有效 持续性钝痛效果优于间断性锐痛 作用于边缘系统消除由疼痛所引起的焦虑 和紧张等情绪反应
持续输注瞬时半衰期
t1/2CS 概念的提出,对于临床麻醉有着极为重要的
意义: 如异丙酚的消除半衰期为0.5~1.5小时,但是即使 在较长时间(>3小时)的静脉输注后,其持续输 注即时半衰期仍小于25分钟。 如果控制合理的血浆异丙酚浓度,病人就可以很快
的苏醒和恢复。
持续输注瞬时半衰期
异丙酚(propofol)
麻醉性镇痛药
• • • • • 哌替啶 (pethidine) 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 /10 对心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血管扩张和心率增快 也引起呕吐、抑制胃肠蠕动和增加胆道内 压力 • 临床应用时注意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物 的病人
麻醉性镇痛药
• 芬太尼的镇痛强度为吗啡的75-125倍 • 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轻,不抑制心肌收缩 力,可显著降低低血容量患者的血压 • 没有组胺释放作用 • 脂溶性强 • 肌肉、脂肪、胃壁和肺组织是储存芬太尼 的重要部位
炎性反应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交感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 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上升
• 在实验性失血性休克动物中,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可为正常 的几十倍至200倍。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浓度在48小时内 升高3倍,至少持续7-10天。
• 动物实验表明:颅内压急剧增高的狗血浆中肾上腺素的水
• 异丙酚的作用主要是催眠、镇静与遗忘 • 与硫喷妥钠不同,浅麻醉下异丙酚无抗镇痛作用,亚催眠 剂量下也不增强躯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 • 异丙酚的抗惊厥作用为剂量依赖性,可用于处理癫痫发作 • 颅内压正常的患者,异丙酚麻醉后,颅内压下降30%,与 脑灌注压稍下降有关 • 颅内压升高的患者,颅内压下降30%-50%,伴随脑灌注 压的明显下降,脑血流量减少 • 降低脑氧代谢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 可眼内压降低30%-40%
异丙酚(propofol)
• 静脉注射异丙酚2-2.5mg/kg,收缩压下降25%40% • 外周血管扩张和直接心脏抑制 • 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与患者年龄和输注药物的速 度有关 • 抗呕吐作用 • 支气管扩张作用,但不同于氟烷和氯胺酮能提供 有效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 异丙酚输注综合征 • 血浆甘油三酯升高
地西泮(安定,diazepam,valium)
• • • • 长期应用,产生耐药 很少产生依赖性 戒断症状:焦虑、失眠和震颤 剂量大时,引起躁动、谵妄和兴奋
地西泮(安定,diazepam,valium)
• 麻醉前用药:镇静和消除焦虑 • 与氯胺酮合用,减轻氯胺酮的高血压反应 和精神运动性反应 • 控制肌痉挛和抽搐
7、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减少组胺释放
创伤时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 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和功能下调
• 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改变参与了严重创伤后机体应 激反应紊乱的发生 • 与继发性全身损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他激素
生长激素 抗利尿激素 β-内啡肽
甲状腺素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麻醉性镇痛药
• 快速注射可引起胸壁和腹壁肌肉强直从而 影响通气 • 反复注射或大剂量注射后,可产生蓄积作 用,在停药3-4小时后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 • 依赖性较吗啡和哌替啶轻
麻醉性镇痛药
• 输注即时半衰期(contex-sensitive half-time;t1/2c-s)
:维持恒定血药浓度一定时间后停止输注,中央室的药 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 • 芬太尼、阿芬太尼和苏芬太尼输注4小时后t1/2c-s分别 为262、58和34分钟。 • 芬太尼在肝脏脱去甲基、羟基化和酰胺基水解,形成多 种无药理活性的代谢物,随尿液和胆汁排除。 • 消除半衰期为2.4-4小时
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
如何让我们的患者舒适安全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ICU
许汪斌 代冬梅
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中 …
重症患者焦虑、疼痛和谵妄的原因
Now I know why they call it icu !
强烈持久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交感神经兴奋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
• 体内过程: 口服后吸收完全迅速,30-60分钟血药浓度 达峰值 肌肉注射吸收缓慢不完全 消除半衰期为20-40小时 在肝脏生物转化,代谢物去甲地西泮和澳 沙西泮有类似地西泮的药理活性作用,反 复用药后可引起蓄积作用
地西泮、安定(diazepam,valium)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抗焦虑、肌松、 遗忘和抗惊厥作用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静脉注射地西泮可扩张冠状动脉
• 主要用于麻醉诱导 • 适合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颅内 高压等患者的麻醉诱导 • 应禁忌长时间用药
苯二氮卓类药物
• 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增 加脑内5-羟色胺水平,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 ,而GABA可抑制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的作用 • BZ受体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在肺、肝和肾等中也存 在。 • BZ受体与GABA受体相邻,偶合于共同的氯离子通道,成 为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复合体的组成部分 • 在BZ受体水平存在着GABA调控蛋白,阻止GABA与其受 体结合,当苯二氮卓类药物与BZ受体结合时阻止GABA调 控蛋白发生作用,从而增强GABA与其受体结合,促使氯 离子通道开放,大量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形成超极化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控
• • • • 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CD4+/CD8+比值减小 T细胞、B细胞增殖抑制 NK细胞活性降低
细胞因子的改变
• 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失血无创伤者在 出血后2小时TNF-α浓度达顶峰,出血伴创伤 者TNF-α浓度升高在4小时达顶峰。 • 2、IL-6:出血伴创伤者1-2小时内明显升高,至 少维持1-3天。 • 3、 IL-1:创伤或失血后,循环中IL-1不升高, 但在肺内单核细胞内有IL-1mRNA水平明显升 高。 • 4、 IL-2和IFN-γ产生下降。
咪达唑仑(midazolam)
• 抗焦虑、催眠、抗惊厥、肌松和顺行性遗 忘 • 对BZ受体的亲和力为地西泮的两倍 • 个体差异较大 • 对呼吸的影响 • 不影响心肌的收缩力 • 无组胺释放作用,不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
咪达唑仑(midazolam)
• 口服吸收迅速,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 • 但通过肝脏的首过消除大,生物利用度为 40%-50%,口服剂量需增大到静脉注射剂 量的两倍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 消除半衰期2.4+0.8小时 • 肝脏氧化代谢 • 间断用药0.02-0.06mg/kg Q6h • 静脉持续输注0.04-0.2mg/kg/h
依托咪酯(etomidate)
•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小,静脉注射0.3mg/kg, 动脉压轻度下降,末梢阻力稍减小,心输出量 和心脏指数稍增加 • 对冠状血管有轻度扩张作用 • 但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平均动脉压下 降可达20% • 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可逆行抑制11-β羟化酶)
依托咪酯(etomidate)
麻醉性镇痛药
• • • • 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作用于动眼神经核 缩瞳 作用于延髓孤束核 抑制咳嗽 作用于极后区化学感受器 引起恶心、 呕吐 • 多突触传导途径(+) • 单突触传导途径(-)
麻醉性镇痛药
• • • • • 吗啡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显著的呼吸抑制作用 呼吸频率变慢 潮气量 释放组胺和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引起支气 管痉挛激发哮喘发作
苯二氮卓类药物
• 边缘系统的BZ受体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 抗焦虑 • 大脑皮质的BZ受体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抗惊 厥 • 脊髓BZ受体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肌松作用 •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还与BZ受体被占领的 量有关(20%抗焦虑,30%-50%镇静,大于 60%催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