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27
.
❖健康行为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且第一个条件是必备的。 (1)行为必须具备有利性; (2)行为必须具有规律性; (3)行为必需具有环境的和谐性; (4)行为必须具有一致性; (5)行为必须具有适宜性。
28
.
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9
.
行为改变干预
25
.
常见的冒险行为 1.赌博行为 ➢社交性赌博:娱乐性 ➢病理性赌博 2.高危体育活动:登山、挑伞、赛 车、拳击、各种“挑战极限的”的 比赛等。 3.探险
26
.
促进健康的行为
健康行为:一个人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 采取的各种活动。 表现: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放弃或减少危害健 康的行为。 分类: 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营养、充足睡眠 保健行为:定期体检、预防接种 预防性行为:系安全带行车等 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戒烟、戒酒
12
.
恶性肿瘤的部分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
可能与之相关的恶性肿瘤
、喉癌、食管癌、结肠癌
饮酒
口腔癌、咽癌、喉癌、直肠癌、肝癌
过多进食动物脂肪和肉类 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
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 胃癌、食管癌
食用霉变食品
肝癌、食管癌
过多进食烟熏、腌制食品 胃癌
.
1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危害健康的行为
33
促进健康的行为
4 4
行为改变干预
3 5 减少行为危险因素的社会卫生措施
2
.
一、行为、生活方式的内涵
1. 行为(behavior) 定义: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广义:内在行为—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07第七章 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四)心理异常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是运用“三原则”进行区分的。 违背三原则就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第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⑥康复能力。 ⑦心理自控力。 ⑧自信心。 ⑨社会交往水平。 ⑩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异常
图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图示
(三)心理不健康
如果把健康心理作为一个常模,健康心理就在这个常模内波动,健康心理 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在某些非常规条件下,当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 且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性的影响,那么,这时的心理状 态称为“不健康心理”状态。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动态失衡的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心理(mind)
心理是心理现象的简称,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又 可分为认知过程(cognition),情感过程(feeling process),意志 过程(will process),简称知、情、意。人格(personality)包括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动力性 的成份,包括需要、动机、信念、兴趣、人生理想与价值观等。
(二)人格的特点
(三)人格对健康的影响
1.气质与健康
(1)气质的概念:
气质
(temperament)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
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 情。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澡用具。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
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制备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
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陈代谢产物以及灰尘、细菌,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防止皮肤发炎、长癣。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须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2、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
如一天仅刷一次,应选择睡前。
用正确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
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东西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3、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
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
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出,接触二手烟雾(被动吸烟)会造成疾病、功能丧失或死亡。
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
在同一建筑物内,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
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二手烟雾会通过暖气、通风、空调系统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
即使吸烟人数再少,房间面积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消除二手烟雾的危害。
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是保护人们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对不吸烟者权利的尊重。
社会医学案例版第六章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是一种平衡
健 康 亚 健 康
抵抗因素 致病因素
疾 病
死亡
第一节 概
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一)行为(behavior) ——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反应 先天性定型行为:先天性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 得 反射行为:对外界刺激的自动反应 本能行为:
—— 个体保存行为:如摄食行为,防御行为等 —— 种族保存行为:包括性行为、抚幼行为等
五、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 (一)吸烟 1.吸烟对身体的危害 2.吸烟会成瘾 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的兴奋剂 3.吸烟的社会影响 4.吸烟的预防
1990年美国,33%的死亡归因于吸烟 现在活在世界上的人中,5亿人可能最终死 于吸烟。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吸烟者超过3亿, 其中大多数是男性。 估计: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 估计:到21世纪中叶,因吸烟死亡人数将 达到1亿,占总死亡人数的34%。 这些人中有一半是在35~69岁之间就死去的。
美国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7项健康习惯:
每天睡足8小时 每天都吃好早餐 不吸烟 不饮酒或有节制的少量饮酒 每天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 极少或不在两餐之间进食 减肥时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有这7项健康习惯的成人的心身健康水平、 患病率、死亡率、伤残率均较没有这些习 惯的成人好,期望寿命也长11年。
(二)危害健康行为 1.不良生活方式(习惯性行为) 指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包括能 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生活方式,如吸烟、 酗酒、缺乏体育锻炼、高盐、高脂饮食、不良进食习 惯等。 2.致病行为模式(A、C型行为) 指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 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 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行为者。 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肿瘤发生有关行为模式,其核 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 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 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三倍左右。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一、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概念1.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
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明显的目的性与意志性。
卫生行为是指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活方式,其形成受特殊文化、社会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制约。
卫生行为分健康行为和偏离行为(不良行为)两类,前者为保护和增进自身健康的行为;后者即产生健康危险因素的行为。
2.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民族习俗、规范以及家庭影响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和习惯。
二、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吸毒、性乱、赌博、不良饮食习惯、滥用药物和缺乏体育锻炼等。
1.吸烟吸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
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氰化物等有害物质。
为反对吸烟,WHO将1988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定为无烟草日(戒烟日),1989年起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无烟日。
2.酗酒由于酗酒所致健康损害和社会问题可分急、慢性两大类。
急性的包括急性酒精中毒、车祸、犯罪、斗殴、家庭不和等。
慢性的对健康主要损害有酒瘾综合征、酒精性肝硬化、心脑血管疾患、性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影响生育及后代健康等。
3.吸毒吸毒损害吸毒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并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染上吸毒恶癖,往往难以自拔,吸毒者为获得毒品而不择手段,沦为卖淫、盗窃、凶杀等各种犯罪,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
使用静脉毒品,还可增加艾滋病传播机会。
4.性生活紊乱性生活紊乱可造成性病的传播。
性传播性疾病,具有特定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特殊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规律。
它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危害极大。
尤其是艾滋病,患病后破坏机体免疫功能,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5.赌博赌博影响生产、工作和学习,增加犯罪机会,酿成家庭悲剧,败坏社会风气,对健康也有很大损害。
关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科普
关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健康科普
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指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下面是关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些科普内容:
1.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指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建议每天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畜禽鱼肉等,避免过多摄入盐、糖和油脂。
2.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度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并进行肌肉锻炼。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害。
吸烟导致多种疾病,如肺癌、心脏病等,而过量饮酒可能导致肝损伤、心脏病和一些癌症。
所以,应该戒烟和限制酒精的摄入。
4. 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指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心理平衡,如运动、参与社交活动、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和深呼吸),并寻求心理支持。
通过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保持心理平衡等健
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和管理多种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社会医学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课件PPT
(四)社会学观点
1.社会功能主义观点:主要研究有利于行为形成的社会规范 和条件。
2.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行为习惯反映的是个人的经历, 也有社会影响的作用。
3.经济学观点:应用理性行动理论可以对吸烟等成瘾行为进 行分析。假设:对于行动着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行动 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
理 论 与 研 究 。 首 先 对 乐 观 偏 差 进 促进健康的行为:个体或群体表现出来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行 实 证 研 究 的 是
Weinstein,他发现在调查人 生活方式——是在日常生活中由各种行为构成的图景。
Kahneman及其同事关于不确定条件下判断与决策的理论与研究。
(二)心理学观点
1.心理动机:行为的启动和维持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动机。 2.人格因素:人格是人类行为的潜在模式,在外界因素的诱导
下表现出来。 3.理论模式: ①自我表达理论:很多危害健康的行为与自我表达有密切的关联 ②心理压力缓解理论:人们承受较大压力时,就会采取吸烟、饮酒
和性释放等方式来缓减压力。 ③情感激发理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有着较高情感的激发的
20008年WHO调查显示,50%的死 亡是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因素,30%为环境 因素,10%为生物遗传因素,10%为医疗 卫生服务因素。
众多证据表明:改变和调整行为能有效地 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1963-1980年间,美国居民食用动物油下 降38%,植物油和鱼类消费分别增加57.6% 和22.6%,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分 别下降40%和50%。
②心理压力缓解理让论:人人们更承受多较大地压力看时,到就会事采取物吸烟好、饮的酒和方性释面放等,方式积来缓极减压面力。对现实,从 而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过度的乐观会产生 时间价值期望模式:行为发生不但与其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有关,而且与实现的时间有关。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6. 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
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制备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
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陈代谢产物以及灰尘、细菌;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防止皮肤发炎、长癣。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须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27. 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
如一天仅刷一次,应选择睡前。
用正确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
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东西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28. 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
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
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29.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出,接触二手烟雾(被动吸烟)会造成疾病、功能丧失或死亡。
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
在同一建筑物内,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
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二手烟雾会通过暖气、通风、空调系统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
即使吸烟人数再少,房间面积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消除二手烟雾的危害。
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是保护人们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对不吸烟者权利的尊重。
第六章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第六章⾏为、⽣活⽅式与健康第六章选择题:1.关于社会适应能⼒良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E )。
A.是指⼈们进⾏社会参与时的完好状态 B.每个⼈的能⼒能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发挥C.作为健康⼈应有效的扮演与其⾝份相适应的⾓⾊D.每个⼈的⾏为与社会规范相⼀致 E.正确认识⾃我2.⽬前健康状况的评价主要采⽤(D )。
A.⽣理学指标 B.⼼理学指标 C.客观指标 D.主观指标 E.社会学指标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主要⽬的在于( D )。
A.确定疾病的⽣物病因 B.提⾼卫⽣资源的利⽤效率 C.拓宽基础医学研究领域D.促使⼈们改变不良⾏为 E.改变医患关系4.⼆级社会预防的主要对象是(B )。
A.健康⼈群 B.⾼危⼈群 C.病患者 D.残疾⼈群 E.其它5.⽣命质量在⾝体健康的基础上更注重( D )。
A.医疗服务质量 B.健康教育质量 C.个体寿命数量 D.个体⽣存能⼒ E.个体富裕程度6.根据整体健康概念,群体健康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学指标 B.⽣理、⼼理学指标 C.卫⽣服务利⽤指标D.⽣存健康和⽣命长度指标 E.社会学指标7.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产⽣和发展与下列哪项没有直接的联系( B )。
A.疾病谱的转变 B.⾼科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 C.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进展D.⼈们对预防保健要求的提⾼ E.⼈们对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的担⼼判断题:1,摄⾷⾏为属于先天性的定型⾏为.错,个体保存⾏为2,冒险过程本⾝和冒险的结果能够在⼀定程度上满⾜冒险者的某种⼼理需求。
对E.以上答案都正确3,肿瘤易发⾏为⼜称为C型⾏为错,D型⾏为,4,⾏为表现必须有益于⾃⾝、他⼈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为必须具备有利性,对。
5.⾃杀不属于“四⼤”偏离⾏为。
错,属于6.⽬前认为,病毒性肝炎属于“⼼⾝疾病”范畴⾏为治疗7,理论基础是⼼理⾎中的⾏为主义。
对8,认知治疗,其理论基础是认知⼼理学。
对9.⾏为是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切⾏为都是学习的结果。
谈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健康的关系
谈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众所周知,日常的行为生活与疾病和健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相关资料显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在人类死因中占45%左右,也就是说几乎有1/2人的死亡是由于自身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所引起,并且其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生病还是健康。
下面,我将从生活方式和职业生活两个方面,浅谈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
一、生活方式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有喝酒、吸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不运动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1、高盐高脂高糖饮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过多摄入了高糖高脂的食物,产生了大量能量,成为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因素。
更有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可使人的血压升高。
2、吸烟:吸烟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长期大问题,吸烟因与多种疾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在烟草的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40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期中有69种是致癌或促癌物质。
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及多种恶性肿瘤。
有研究证明,每天吸10-20支者年死亡率为53.3/10万,每天吸20-40支者年死亡率为143.9/10万,每天吸40支以上年死亡率为217.5/10万,吸烟还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多种疾病。
3、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与慢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量饮酒导致酒精肝,严重损害肝脏,最终极有可能发展成肝癌,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过量饮酒可导致民脑血管疾病,乙醇进入体内经过代谢,可引起心肌肥大和心律失常,最后可以导致机体重要器官缺血性病变。
相关研究表明,酒精过多会严重损害精神系统。
小剂量乙醇多表现为兴奋状态,但若浓度失调,乙醇可作用于小脑而引起共济失调,导致酒精性周围神经病。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类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克~400克的谷类食物。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蔬菜、水果和薯类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克~500克,水果200克~400克.食物可以分为谷类(米、面、杂粮等)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奶、蛋等),豆类和坚果(大豆、其他干豆类、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纯能量食物(动植物油、淀粉、糖、酒等)等五类。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2。
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食品营养成分齐全,营养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其骨质丢失,有利于骨健康。
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于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植物化学物质。
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可防止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克~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ppt课件
七.行为医学
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是一个专门运用科学 的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产生、进化和 发展以及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行为科学涉及较多的 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人类学等科学。其 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在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人的行为的 普遍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使人按照 一定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来行动,更好地促进社会和人类 自身的发展。
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疾病
食谱不当 酗酒 吸烟 缺乏锻炼 精神紧张
心脏病++Fra bibliotek+
++
++
++
中风
++
++
+
++
++
高血压
++
++
+
++
++
肺癌
-
-
++
-
-
糖尿病
++
++
-
++
++
骨质疏松
++
++
+
++
-
营养失调
++
+
-
-
++
溃疡病
++
++
++
-
++
注:++高度损伤;+危险;- 无直接关系
健康教育教案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教案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及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觉维护身体健康。
二、教学内容1.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定义2.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关系3. 良好健康行为的培养方法4. 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5. 青少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良好健康行为的培养方法、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意义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良好健康行为的培养方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意义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良好健康行为的培养方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良好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改善生活方式的计划,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实践活动评估: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实践成果,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是没有想办法去实践。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I. 早睡早起“早睡早起,身体好,若不珍惜,衰老更快。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很多人晚睡晚起,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疲劳等。
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可以让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
早起可以给人更多时间去理清思路,安排好自己的一天,提高效率。
II. 锻炼身体“运动是最好的药物”,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人,经常运动都是可以受益无穷的。
此外,坚持运动可以推迟衰老,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还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
锻炼身体可以选择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多种方式,每周坚持3-4次即可。
III. 坚持规律饮食饮食规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使身体的免疫力得到增强,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建议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辣、油炸、烧烤等不健康的食品。
IV. 学会放松心情压力是现代人难以避免的,经常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如何有效地消除负面情绪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
建议学会放松,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减轻压力,缓解疲劳。
V. 保持心态乐观保持心态乐观对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同样重要。
心态愉快、乐观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失眠,减轻心理压力,这对于身体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断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也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
VI.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保证身体健康,比如勤洗手、晨练、住宿间通风、不吃生肉等等,这些都是卫生习惯的范畴。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疾病,降低风险。
总之,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去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争取健康快乐的生活。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健康是人们追求的宝贵财富,而行为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我们
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努力改善我们的行为生活方式,以维护健康。
首先,饮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此外,适量的饮水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其次,适当的运动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现代人因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进行
体育锻炼。
然而,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无力、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的放松都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放松心情,以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努力改善不健康的习惯,以维护健康。
只有通过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让我们共同努力,过上健康的生活!。
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从古代到本世纪初,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现已查明某些遗传和非遗传的内在缺陷也可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这些患病的病因同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范畴。
四、环境因素与健康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称为人类环境。人类的环境复杂多变。一般说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分,前者主要指生理环境,即机体的内部环境;后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密切关系。
(一)自然环境与健康
2.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影响环境的正常组合和性质发生改变所产生的某种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质叫污染环境物。目前污染环境物的来源主要有生产性污染物、生活性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一般表现为特异性损害和非特异性损害二种。前者指环境污染大量扩散、释放或持续堆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由于人体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一般具有致畸形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非特异性损害主要表现在某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劳动力下降。
1.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凡干扰、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声音,统称噪声。
一般认为,50分贝以下为安静,50分贝以上可影响人的脑力劳动,80分贝会使人烦躁不安,90分贝会使人听力下降,100分贝以上,可明显致聋。噪声来源有:工业性噪声、交通性噪声、生活性噪声、音乐性噪声等。长期性噪声侵拢,使人患“噪声综合征”。
(1)生活节奏加快:以往乡村田园式生活方式被城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取代。长此以往,有些人就会产生“紧张病”;严重者可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影响内分泌系统,出现妇女月经异常,男子阳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健康饮食行为
不健康饮食行为
进食 过多
营养过剩 热量过剩
导致
各类慢性 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进食 过少
偏食、 挑食
营养不良 导致 内分泌 紊乱
慢性疲劳
消化系统 疾病
进食过量 营养缺乏
心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糖尿病 肥胖
进食不 规律
食物加工方 面的问题
胃肠道 疾病
营养不良 营养不
平衡
烟熏、 腌制、 油炸食品
2.精神生活方式
①通过媒体获取信息,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 ②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③建立和保持社会交往网络。 ④参与宗教活动,获得心理慰籍。 ⑤从事业余爱好和创作。 ⑥参与或观看文艺、体育、旅游活动等。
影响精神生活方式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社会文化观念、个人价值观念。
3.闲暇生活方式:
任何度过闲暇时间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精神生活。
生活方式
物质生活资料 消费方式
精神生活方式
闲暇生活方式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 消费观念
通过媒体了解所处社会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 社会交往网络 宗教活动
业余爱好和创作 参与或观看文艺、
体育、旅游活动
合理的标准
有利于社会的 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个人的 全面发展, 有利于健康
生活方式:
1.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社会医学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一)行为(behavior)
——是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反应
先天性定型行为:先天性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反射行为:对外界刺激的自动反应 本能行为: —— 个体保存行为:如摄食行为,防御行为等 —— 种族保存行为:包括性行为、抚幼行为等
习得行为:人类在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 化过程获得的
生活水平提高 寿命延长
疾病模式改变
感染性疾病 急性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生活方式相关疾病
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 系统疾病
糖尿病
吸烟 不合理饮食 肥胖与超重 高血压 缺乏运动 心理紧张
遗传因素
第二节 危害健康的行为
共同点: 对自己和别人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 害 对健康的危害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 续时间(自伤与自杀行为例外) 都是后天获得的,是“自我创造”的而非 他人所迫 ——对健康的“自我制造的危险因素”
破坏 营养成分
产生 致癌物质
二、吸烟
1990年美国,33%的死亡归因于吸烟 现在活在世界上的人中,5亿人可能最终死于吸烟。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吸烟者超过3亿,其中 大多数是男性。 估计: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 估计:到21世纪中叶,因吸烟死亡人数将达到1 亿,占总死亡人数的34%。 这些人中有一半是在35~69岁之间就死去的。
生活不规律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和早衰的重要原 因。规律的生活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冒险行为
第一种情况是在行为发生前,主体清楚地知道自 己的行为在带来“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损失。 这时,个体就会要权衡利弊,通过评估,只做利 大于弊的事。
社交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
由于经常饮酒,逐渐发展为对酒精的依赖,成 为慢性酒精成瘾(alcoholism)。
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导致对酒的过渡需要 健康问题(包括躯体和精神健康) 社会、法律和经济问题
四、生活不规律
生活不规律是指生活节奏的混乱。 主要表现:
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许多人对工作和生活经常 有一种紧迫感(心理应激,psychosocial stress)。 作息时间、休息时间不规则,通宵达旦地工作 或娱乐,睡眠不足或没有规律。
消费水平:反映物质生活资料消费数量的标志, 其衡量的指标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支出水 平。
消费结构:指在生活性消费中,各种消费支出所 占的比例,其衡量的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是恩格尔
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中食品支出占总支
出的比例。
消费观念:人们对待物质消费的认识和态度,是 消费方式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消费水平和消 费结构的形成包含了消费观念的影响。
胎儿
流产、 早产、 死产、 低出生体重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对被动吸烟者
对吸烟者
新生儿、 婴幼儿
学龄儿童
新生儿死亡、 肺炎、喘息 样支气管炎
反复呼吸系统 感染、哮喘
成人
慢性支气管炎 呼吸功能障碍
缺血性 心脏病
肺癌、 副鼻窦癌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对被动吸烟者
对吸烟者
急性影响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功能障碍
血压上升 心率加快 末梢血管收缩 循环障碍
环境变化
人
不良行为
健康行为
(二)生活方式(lifestyle) 广义: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包括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狭义:指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 方式。
社会医学研究的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即由 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日常行为 模式。
种类:
第四类是不正确的保健行为,如迷信行为、 乱用、滥用保健品和治疗药物,这类行为 以保健为目的,但其结果是导致健康损害;
第五类被称为致病性行为模式(disease producing pattern),如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和C型行为(type C behavior)。
第六类是蓄意自伤和自杀行为,导致对健 康和生命的直接损害。
慢性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缺血性心脏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食欲不振
各种肿瘤,如肺癌、 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
三、不健康的饮酒行为
“社交性饮酒(social drinking)” “问题饮酒者(problem drinker)”
由于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失去控制,一次性地摄 入大量的酒精,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
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锻炼、获取 信息,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社会交往, 也利用闲暇时间休息和消遣。
闲暇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第一,是否有பைடு நூலகம்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
第二,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是 否有利于健康
二、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学技术水平提高
种类:
第一类是与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行为的偏 离,如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性乱、性变态 行为等;
第二类是与正常生理需要没有密切关系的 各种消闲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高 危体育活动、赌博行为等;
第三类是对健康的忽视,如不讲究日常生 活卫生、不卫生的性行为、缺乏运动、拒 绝采取安全措施、拒绝参与需要的健康检 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