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合集下载

致良知心得体会大全

致良知心得体会大全

致良知心得体会大全致良知,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束光芒,它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善良的道路。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而致良知正是我们判断是非、选择善恶的准则。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致良知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1. 学会倾听内心致良知的声音常常在我们内心悄悄响起,它是我们灵魂的指南针。

而倾听内心的声音,则意味着我们要暂时抛开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做出决策、选择行动之前,我们可以暂停一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学会倾听内心,我们就能更加明确自己的观念和立场,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坚守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石,也是致良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我们要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坚持做正确、合法、善良的事情。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绝不会错。

3. 尊重他人与包容差异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宽容和谦逊的心。

致良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观点,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不同,包容他人的差异。

在团队合作、家庭相处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以平等和互惠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4. 勇于追求真理致良知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求索,勇于面对真相。

当我们遇到疑惑和困惑时,不要逃避或回避,而是要坚持向前,勇敢面对困难并追求真理。

只有勇于追求真理,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向正确的人生。

5. 关爱他人与助人为乐致良知引导我们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当我们看到他人处于困境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善待他人,从小事做起,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我们可以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也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和富足。

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良知也意味着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引领他人,改善社会。

我们首先要修身,以言行举止为表,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然后,我们要顾家,以爱为纽带将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致良知心得体会优秀7篇

致良知心得体会优秀7篇

致良知心得体会优秀7篇致良知心得体会篇一王阳明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他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

这门学问,如果我们能学会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这就是致良知的大学问。

何为致良知?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实践磨砺。

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会有什么样的。

表现呢?这在王阳明身上体现的最充分。

当时宁王造反,王阳明原本有其他任务在身,但他毫不犹豫前往平叛。

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很难说谁成谁败。

朝廷官员不愿开罪宁王,也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有王阳明知难而上。

他也不是没有担心,他甚至让家人在自己家门外环布柴草,说一旦事败,绝不肯被俘,全家举火自焚。

说明当时形势何其严迫。

但是王阳明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致良知",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

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行为准则、行动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乐人生的法宝。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在王阳明看来,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致良知演讲稿8篇

致良知演讲稿8篇

致良知演讲稿8篇致良知演讲稿篇1弹指一挥间,一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中,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中滑过。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

然而,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表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

因为有爱,我们才能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

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

“爱〞要一视同仁。

学生没有贫富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保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

这点上咱们学校很多老师为我树立了典范,指明了方向,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

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

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是不是太累了。

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的问候时,这是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尔基说:“只有热爱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因为,为了学生,教师必然要注重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会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

我们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真正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时光飞逝,转瞬间,我已为人师十多年了。

常常想起儿时的那首歌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6篇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6篇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6篇在写心得中我们一定都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每个人都是想要让自己写的心得是优秀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将事情回顾好,下面是为您分享的致良知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篇1近期公司组织致良知学习,我们卡车服务站在孟站长的带领下也认真学习了致良知里面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触。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作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业也就发展了!致良知的心得体会篇2通过对“致良知”的学习,感悟很多,首先我们要有感恩的心,我们在公司任职,为公司为自己为了客户着想,也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事必须认真负责,毕竟是汽修行业,汽车是我们的代步工具,是客户养家糊口的工具,所做的任何事要精益求精,不让客户抱怨,努力解决客户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在汽车维修方面,不断摸索,努力学习,刻苦专研提高维修技能。

《致良知》学习心得3篇

《致良知》学习心得3篇

《致良知》学习心得3篇引导语:知行合一是一个人的行为品德,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下面是为大家的几篇《致良知》学习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近期公司组织致良知学习,我们卡车服务站在孟站长的带领下也认真学习了致良知里面的内容,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受益良多,也深有感触。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作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业也就发展了!学习致良知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的不喜欢,到现在爱上朗诵;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感恩师傅给予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为人友善、不说谎、不抱怨,用自己的良知去感化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

做到知行合一,不空想,理性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既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他人。

致良知基本方法

致良知基本方法

致良知基本方法一、什么是致良知?致良知是指遵循内心的良知,按照道义准则去行动和判断的能力。

它是人类固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直觉和智慧。

致良知是人们判断善恶、是非的一种准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致良知的发挥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践行致良知的基本方法:1. 自省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审视是否符合自己内心的良知准则。

在面对问题和困境时,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培养道德意识:了解并且接受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要明确区分是非善恶,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

3. 倾听内心声音:在做决策或面临选择时,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自己的良知和直觉。

不要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左右自己的判断。

4. 尊重他人: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不伤害他人的利益。

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

5. 勇于担责:当面临错误和错误的后果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并积极主动地采取补救措施。

不要推卸责任或逃避问题。

6. 追求真理:要有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不盲目从众,不随波逐流。

要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评价事物,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7. 培养同理心:要善于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主动帮助他人。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8. 坚守原则: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不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违背自己的良知准则。

9. 建立良好习惯: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守时、守信、讲究卫生等,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良知和道德规范。

10. 持续学习和提升: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通过阅读、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

三、致良知的重要意义:1. 个人成长:培养和践行致良知可以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素质。

只有以良知为准则,才能做到言行一致、坚守原则。

致良知演讲稿范文

致良知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致良知。

“良知”,这个词语,源自于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良知,它是我们内心最真实、最善良的本性。

致良知,就是要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致良知是我们人生的指引。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诱惑和挑战,有时候甚至会被金钱、名利所迷惑。

而良知,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迷失时找到方向。

正如王阳明所说:“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

”只有坚守良知,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致良知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一个有良知的人,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

正如孟子所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只有具备良知,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再次,致良知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实现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个公民的良知。

当每个人都具备良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民生,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和谐稳定。

正如古人所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只有全社会都树立起良知,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那么,如何致良知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良知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其次,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言行一致。

在生活中,我们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做到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最后,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守良知,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致良知,树新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致良知的哲学内涵

致良知的哲学内涵

致良知的哲学内涵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概念,包含以下几个哲学内涵:
- 自我觉察: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道德本能,需要通过深入的反思和思考,去发现自己内在的良知本能。

- 辨别善恶:通过自我觉察,可以感知到良知的存在,从而实现对善恶之道的辨别。

良知是每个人内在的天赋道德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辨别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

- 行动实践:将良知所辨别的善恶之道付诸行动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和道德修养。

将自己的良知与实际行动相结合,通过行动实践,可以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 爱与敬:爱是道德实践的核心,敬是爱的体现。

爱是一种无私、宽容、关怀的情感,只有通过爱,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道德。

敬是对于道德价值的尊重和敬畏,是将道德价值体现在行动中的一种态度。

致良知是一个不断追求道德修养和完善的过程,通过自我觉察、辨别善恶、行动实践和爱与敬,人们可以逐渐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将道德知识和实际行动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自己的内在品格和生活方式。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

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心得体会是对时间的总结,是岁月流逝中留下的珍贵财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致良知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致良知――教育之道

致良知――教育之道

致良知――教育之道良知,心之本体。

心,万物之本。

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

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

意即:教育的宗旨在于使人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于,使人依据亲生经历,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一、良知与教育之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需从应试教育转回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从本质上说道,“素质教育”就是以“培育存有理想、存有道德、存有文化、存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全面培育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多样的科学文化科学知识、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课堂教学和动手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的个性为宗旨。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而且必须以“育人”为本。

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求知欲,教会学生为社会办事,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瘦身,首先就是必须教会学生做人。

如何做人?搞一个怎样的人?良知学说提出:要人实现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和天地宇宙本来一体的和谐,最终达至万物一体的境域,即《易经》所说的“太和”式的宇宙论大和谐状态。

良知本质上便是一种和谐意识,是充分发展生命的本质的深度体验,是与天地精神同出一源的秩序感,是宇宙大化落实在人心中的创造活力,是“仁道即生道”的现量展现。

万物都可以透过良知的起用活泼泼地发展,在人即是实现人性,在物则是实现物性。

人的自然性社会化以后,便可以参与人间秩序的建构,成为历史文化创造发展的动力,为社会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伦理资源,促进代表人类自由与希望的艺术的重创,尽其可能地实现人的一切潜力与质素。

良知就是人的存有的第一本质,就是社会建构的第一性原则,就是价值同时实现的第一来源。

缺乏了良知,人将未成其人;背离了良知,社会生活亦将毫无意义。

疏离人的良知,就是疏离人的神性;漠视社会的良知,就是漠视社会的公义。

人的革命本质上即是良知的革命。

认知良知之理即是认知做人之理,认知良知之情则就是认知做人之情,情理合璧交相辉映,生命的内涵意义亦全幅突显。

王阳明的致良知解释

王阳明的致良知解释

王阳明的致良知解释
王阳明的“致良知”是他的核心哲学理论之一。

在这里,“良”指的是“天生本然,不学而得”,即人类天生的、未受外界影响的本性,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善良”。

“知”则可以理解为“智慧”。

因此,“良知”指的是“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也可以理解为天赋的道德观念。

在王阳明的哲学理论中,“致”是“达到”的意思。

所谓“致良知”,就是要求行为要达到良知的要求。

这并不是说良知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强调行为应该以良知为标准,以心为标准,达到心所想、心所悟。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每个人都有能力满足自己的内心良知需求。

这是一种内在的、潜移默化的正能量。

他主张将内心的善良推及到个人的行为举止中,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人际交往中。

“致良知”是一个有知有行的过程,即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他提倡用圣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追求内在的醒悟和不断的践行。

总的来说,“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强调的是内在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内在良知的必要性。

致良知原文及解读

致良知原文及解读

致良知原文及解读
小朋友可能不太能写这么复杂和专业的文章呢。

“致良知”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概念呀。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很有难度呢。

如果非要写,可能是这样:
《致良知》
哎呀,“致良知”这三个字,听起来就好神秘!老师跟我们说的时候,我一开始真是一头雾水。

我就想啊,良知到底是个啥?难道是我们心里那个小小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看到同学摔倒了,心里马上就有个声音说:“快去帮忙扶起来呀!”这是不是就是良知在说话?
那“致良知”是不是就是要让这个声音更大声,让我们能更清楚地听到它,然后按照它说的去做呢?
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捡到了一块漂亮的橡皮。

我心里就有两个声音在吵架,一个说:“这橡皮真好看,自己留着用吧。

”另一个说:“不行不行,这不是你的东西,得还给失主。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致良知”,我知道应该听后面那个声音,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还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差。

我本来想出去玩,可良知告诉我,这时候应该陪在朋友身边,安慰安慰他。

“致良知”是不是也像我们种小花一样?我们要给它浇水、施肥,让它能茁壮成长。

我们也要给我们的良知“浇水施肥”,多做好事,多关心别人,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哎呀,我好像有点懂“致良知”啦!不就是要让我们心里那个善良、正直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让我们变成更好的人嘛!
我的理解可能还很幼稚,但是我会继续努力去明白更多的!。

致良知的四大法宝志诚证勤

致良知的四大法宝志诚证勤

致良知的四大法宝——志、诚、证、勤要说致良知,不得不说说开篇提到说不清楚的“良知”;我们不妨先将视线放到东方哲学大背景中去,东方哲学一直想搞明白一个“终极”,这个“终极”在事实上衍生万物,在逻辑上可以推演万物,在理论上解释万物;但是关注的点不同,其范畴有所不同,佛教的“空”关注的是人与终极真理,老子的道关注一切的人和事、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关注的人伦道德、墨子兼爱关注的是人与人,朱熹的理关注的是人与世界万物、阳明关注的是人与自己;为什么先生关心的是人与自己呐这里面与先生溺于佛道对参禅、静坐、导引等关照内心的修炼方式都有较深的体悟入圣路径有关,也与明朝主流意识形态的压抑有关系,这里面不做展开;那么先生思考人与自己得出的“终极”是什么就是这里要说的良知,良知最早的时候出现在孟子中“所不虑而知,谓之良知”;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从本体上来讲,延续了孟子观点,但是从思想厚度来讲,良知还是一个逻辑起点,还包含致良知等,含义变得极其丰富;那么怎么来理解不虑而知的良知呐;我想起了婴儿之未孩的比喻;这是个道家比喻,这里不妨借来一用;因为婴儿其实就是按照天理来行事,饿了吃,乏了困,不开心了哭,开心了笑,简单粗暴,确实纯然天道;但是我们成年人历事太多,根本不可能回到婴儿,那怎么办呐我觉得是塑造一个“良知”自己,他就是一面照妖镜,发现意之所用处的杂念、私欲,然后剪除它,到一定境界之后,这个“良知”自己会同于天理的“良知”重合,就能复归于婴儿;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发乎于良知,就能够不虑而知;事实上当这个我们用良知来表达这个“终极”,总是会有词义上的障碍、会有意到形的不顺畅,妙不可言、道可道非常道等,就是在表达这个困境;先生也认为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示人以形状大略;后世着述更有妄自分析、逞其技的嫌疑,离道更远;那么非生而知之的我们,又想意会这个良知,那么怎么办呐可通过圣贤之书给我展示的形状大略来窥见:(1)心中良知与天地灵明对应,能够解释和应对自然之理;将自然之理引入到个人的道德思考,是宋明理学繁荣一个重要原因,里面综合道、佛家很多的观点,有一个集大成的野心;先生的良知沿袭这一点,也常常将良知引申到天地万物,去与万事万物对应,这种引申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本然之理,对应在人心即为良知;天地万物能被理解是因为其灵明与我心对应,是因为且必然是内心良知被理解、体悟;(2)良知有条有理,但无厚薄;“亲民”、“仁人”、“义”等传统儒学价值观念,试图认识的人与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方案,社会实用性相对较强,个体价值道德实践作用很小;发展到宋明理学演变成“民胞物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将自然万物也纳入体系,范畴进一步扩大,而解决社会问题的实用性大大缩减,提升自己道德实践的可能性大大加强;良知学说是理学一个分支,在道德境界的追求,也认同天地万物为一体;之所以有先后是良知上的一个自然的条理,是道理上的先后,是我们认识论上的先后,但本质上、本体上是一体的,是不可切割的,是没有厚薄之分,比如说知行合一念起念落有先后,但是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也可以这么说,人吃肉、猫吃鱼,不能说人比动物重要或者说猫比鱼重要,自然的条理即是如此;3良知体悟之后,其效验、光景非常撩人;因为体悟良知之后,哲学思考常常遇到一些疑问便能迎刃而解;比如说什么是圣人、什么是道德思考和实践的试金石指南针、如何能点铁成金、什么是本体之乐;其实这种光景说出来,肯定也是形状大略,但是能够解决一些节点问题,比如当你感受到内心笃定,似有指南针,你会知道自己于道近矣;比如说你无所不乐等,你也会知道自己于道近矣;说完良知之后,就必须说说功夫怎么做了,我想大概有以下四个字来总结:(1)志,首先是立志;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的的作文我的理想是什么吗我记得的很清楚,我作文本上写的是立志做一名科学家,我还真朝这方面努力过,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我更喜欢文科,但为了理想依然然绝然的选择理科;但接下来,我并不打算往下讲我的理想是被扼杀,还是被扼杀了,也不关心你们的理想什么,而是要说先生学问这里立志是要立什么志;先生这里立志并不是做什么职业、变不变成土豪,而仅仅是做圣人,如果你觉得做圣人太高调了的话,可以换一个说法,达到念念不忘天理的境界;立志之后,就必须要专一,坚定或者用先生的话来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所以以后见到捂着心口走路这个姿势的人,你一定膜拜咯,因为这个人是持志如心痛;但是说实话,做圣人真的很难,先生怕一般资质的人立志只有不能够坚持,所以加了一句勿忘勿助;就像种了一棵树,只管精心栽培,自然会枝繁叶茂,如果每天都想着树怎么还没长高,不断挪动,恐怕树也活不长;(2)诚,于一言一行意之所用处处省察克治、诚心正意;这里的诚主要指的是不自欺,无论是慎独,还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还是省察克制,关键是一个诚字;为什么诚字如此重要,就是因为正心诚意要无一毫意必固我,而固我又是一种本能,从娘胎里带出的,尤其是固我常常导致过与不及的私欲产生,克制起来相当困难,有时候就会给自己伪装;另外,如高尚的动机、受到教育、别人的眼光等,夹杂在这个克制对抗中,又会让伪装更厚,所以说不自欺很重要;那么诚或者说不自欺的尺度是什么呢就是宋儒、明儒追求的“民胞物与”、“天地万物一体”,这么说可能抽象,不妨通俗一点,那就是将自己纳入到事物之中去,看作其中一个因素去考虑,才能对自己客观,对自己客观之后,才能对所遇到的人和事客观,才能做到诚心正意,才能未发之中;(3)证,以天地万物、人情事变印证心体之道;之所以提一个证字,一方面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表意的象形文字、道法自然的审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等,都必须要借助物像的东西来表达思想、观点,传递信息,那么常常用天地万物来印证思想也是必不可少,比如说前面的名篇岩中花树讲场景的多,说概念的地方少;同时,先生将自己的学问定义为人情事变的学问,那么人情事变自然是处处用来印证学问和功夫,比如当陆澄得知小儿生病,手足无措时,先生指点他要关注内心的平衡,过度关心包含私欲;比如说为人处事一门心思去猜测别人的不诚信、欺诈会使自己陷入欺诈和不诚信,远离尧舜之道等等;另一方面跟先生的学问主张有关,先生主张从心之本体处入手,那么外在事物必然会是一种辅助,一种用来印证道理的素材,天地万物、人情事变皆备于我,皆为感受良知应感而动、随物而照服务;(4)勤,君子不器,随物而格,勤致良知;必有事焉或事中磨被认为先生学问接地气的标志,我觉得事中磨的提法是一个勤下功夫的问题;致良知有三部曲,静坐息私虑—省察克制—何思何虑,初学时人欲明显,一抓一个准,用静坐息思就可以;第二部是最难、最关键,因为好色、好货、好名藏在细体入微处,甚至装扮成一个诚实的小男孩,让我们不易察觉,这个时候需要省察克制,如果不历事,省察克制就见不到功夫,一旦突然有事,私欲又会袭上心头;在事上下功夫下功夫也是一个“集义”过程,一个明理的过程,等到“端拱而治”,六卿各司其职时,自然达到“何思何虑”、“未发之中”,也就是致得良知,做圣人咯;先生的主要思想就说这么多,不复杂,却也不简单;不复杂是因为义理轮廓明晰,就在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3个论断里面;不简单是因为细节处处处可用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去往复解释,是因为“我”实践的学问需要身体力行,在事中磨炼才能体悟;我想还说说为什么要学习阳明学第一点,我觉得是对“终极”的思考的本能;大部分甬上阳明的习友都认为,保安是最无私、最深刻的教育家,因为他们见到任何陌生都会恭敬的问上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陌生人回答这个问题时,肯定会有那一瞬间的犹豫,如果对这个犹豫去深入探究,就会引发对“终极”思考;相信关注这篇文章的人,大多数是珍视这个犹豫的瞬间的人,是想认真回答保安三问的恐龙;阳明先生作为一门对天道体悟的学问,作为内修学问的巅峰,在解决保安三问很有一套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第二点选择先生的学问,就是选择过一种“省察克治”的人生;先生的学问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有一整套“我”实践功夫理论,无论是追求做圣人的恐龙,还是心怀诗和远方的苟且者,都可以用这套功夫来完善自己,用鸡汤一点话就是可以做更好的自己;这套功夫论里面,省察克治可能比较关键,它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意之所起,知意之所用,知道了意之所起,知意之所用,才敢说自由精神,才敢说我的人生我做主;第三点选择先生的学问,可上应圣学精神,下对现代生活;先生的学问从圣学中来,是为己之学的巅峰,既有圣学仰之弥高的精神,也有一般的修身功夫指南;很多人学国学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学一大堆之乎者也,与实际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阳明学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先生主张随物而格,无论从事的行业是什么,都是印证天理的素材,真正的追求是致得心中良知,那么把工作做好事致良知的过程,致良知可以更好做好工作,两者相得益彰;因此选择先生的学问,上可应圣学精神,下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诚意正心,以四两拨千斤之法统御世利纷华,不忘初心;谢谢各位的耐心;附录:心学传习录构架1、心学的核心理论: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2、核心概念:心、理、知行、动静、格物正心、诚意、致知、戒慎恐惧、集义、主一居敬、穷理、物来顺应、克己克私欲、必有事焉事上磨、寂、至善、惟精惟一、博文约礼3、重要比喻:温清知行合一、勤拭良知之镜功夫、不作花想不作叶想勿忘勿助、致良知、不器不着私意,但循天理、头脑致良知之关键、要领处、持之如心痛立志、本末尊德性而道学问、金子成色立志、良知公共性、好好色恶恶臭知行合一4、名篇名章: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论知行合一、除花间草事中磨时动气是恶,循理是善;若从吾身心出发,事情才有善恶;若廓然大公,是的便还他是,非的便还是,即是儒非佛;循天理不着私意即未发之中、拔本塞源论论良知、金子成色论论致良知、岩中花树论心外无物;南大吉改过。

致良知教育心得体会

致良知教育心得体会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理念逐渐转变,其中,“致良知教育”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育理念。

致良知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致良知教育,并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致良知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致良知教育的内涵1. 良知:良知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感知能力,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内在标准。

致良知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2.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是传承文明、发展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致良知教育强调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致良知:致良知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良知为指引,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三、致良知教育的实践1. 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引领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致良知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

在实际工作中,我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师德教育:(1)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3)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营造民主、和谐、尊重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注重实践,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致良知教育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注重以下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

2023年《致良知》读后感(精选10篇)

2023年《致良知》读后感(精选10篇)

2023年《致良知》读后感(精选10篇)《致良知》读后感1近日感悟,致良知是目标,因为良知是人的本来状态,致良知就是要恢复人的本来状态,让良知指导人的所有行为。

但致良知不能躲入深山老林,或离开红尘人世,那样修的只是空禅。

致良知的路径就是事上磨练,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追求良知,有事时如此,静处时也是如此。

而具体如何致良知,个人感觉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1、觉知。

要致良知,就首先要时刻觉知自己的身心状态,只有先保持觉知,才有机会去致良知;2、体验。

对于眼鼻口舌身心意,在觉知后,要深度体验,体验其发生过程,越细越好;3、转换。

在体验后,转换到良知状态,让良知发挥作用,这个时候可能会用到意志的作用,但这时意志发挥作用是有体验在先,因此就不会是“执著”。

个人感悟,与同道交流。

《致良知》读后感2接触《致良知》也是从这开始有所了解阳明先生,刚开始学习《致良知》时不看好此书,觉得无甚用处,之后为阳明先生的学术思想,他的立德、立言所深深折服,从而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深深信服,在此感谢阳明先生,感谢师傅为我们传经送宝。

《致良知》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阳明先生的“心道德事”“明心与净心”思想学说。

其中写道“伟大的中华名族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名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名族强”读到此时,想起我们做团餐,想到我们中快餐饮,我们中快餐饮已有24年的发展历程,想到公司计划用77年时间成为有崇高感的伟大公司,我想我们公司成为伟大公司也一定会创造优秀的文化,各级员工对成为伟大的公司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像阳明先生的明心与净心。

明心即是立志,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真正做到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我们广大员工也一样能明心立志,立志相信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让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净心”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不明和贪欲去除的越多,建设心灵品质就越高,开发心灵宝藏就越多“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没有明心,净心就没有动力,没有净心,明心就无法深入”读到这时深深给我以警示,做任何事必须做到明心与净心为一体,也希望公司广大员工做到明心与净心相辅相成,公司各个部门各级员工真正是为自家孩子做饭菜一样充满爱心的工作,真心用母爱做服务,用良心做食堂,让我们公司提倡的“只用有品牌的真材料,只做有品位的放心吃”“引领团餐潮流,成就十万家人”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与空话。

致良知的例子

致良知的例子

致良知的例子1. 当你面对诱惑时,想想自己的良知啊!就好像你走在一个满是糖果的路上,但你知道吃多了会牙疼,那你还会去拼命吃吗?王阳明曾经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良知,才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咱也不能差呀!2. 当你要做一个选择,纠结万分的时候,致良知呀!这不就像站在岔路口,一条路看起来好走但可能有坑,另一条路艰难但会通向美好,你咋选?孔子的学生颜回,不就坚守良知,一箪食,一瓢饮,也过得很快乐嘛!3. 在面对别人的误解时,要致良知呀!就如同被云雾遮住了眼睛,你得努力让良知的阳光穿透这层雾,不是吗?那个为了正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不就是凭着良知做事嘛!4. 遇到困难想退缩时,可别忘了致良知哟!这就好比爬山,爬到一半累了,但山顶的风景在召唤你,这时良知会告诉你要坚持!古往今来那么多豪杰,不都是靠良知战胜困难的吗?5. 当你和别人有矛盾时,得致良知啊!好比两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良知就是那盏灯,能照亮彼此找到和解的路。

舜能够以良知对待他的弟弟,最终化解矛盾,咱们也得学学呀!6. 面对利益的诱惑,一定要致良知呀!就像面对闪闪发光的金子,但你知道那不是你的,你能忍住不拿吗?包拯不就秉持良知,公正断案,成为了千古名臣!7. 当你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时,致良知好不好!这就像在心里有两个小人打架,良知的那个肯定会赢呀。

杨震拒收贿赂,因为他的良知告诉他不能这么做,多了不起啊!8. 当你看到不公平的事发生,绝对要致良知呀!就好像看到有人欺负弱小,你良知的小火苗能不燃烧起来吗?海瑞为了百姓直言进谏,不就是良知的力量嘛!9. 要随时都想着致良知啊!这就像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那些历史上的圣人贤士,哪个不是致良知成就的自己?咱也得加油,让良知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呀!我的观点结论:致良知真的太重要了,它就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能指引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向美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时刻铭记并践行!。

致良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致良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致良知者,修身之本也。

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

吾人修身,必先致良知。

良知在心,如明镜在室,尘埃虽微,不能掩其光。

吾人当如磨镜之磨,磨其心之尘埃,使良知光明,而身自正矣。

注释:
1. 致良知:致,达到;良知,指人的本性、道德观念。

致良知即追求并实现自己的道德本性。

2. 修身:指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3. 天理:指宇宙间的自然规律和道德原则。

4. 磨镜:比喻通过努力去除心中的杂念,使良知得以显现。

翻译:
追求并实现自己的道德本性,是修养品德的根本。

良知即天理,天理也即良知。

我们修养品德,必须首先追求并实现自己的道德本性。

良知存在于心中,就像明亮的镜子放在屋内,即使尘埃再小,也无法掩盖其光芒。

我们应当像磨镜一样,努力去除心中的杂念,使良知得以显现,从而使自己品行端正。

1. 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良知与天理是相互关联的,良知是人们内在的道德观念,而天理则是宇宙间的道德原则。

2. 磨其心之尘埃:比喻通过努力去除心中的杂念,如贪欲、愤怒、自私等,使良知得以显现。

3. 使良知光明,而身自正矣:当良知得以显现时,我们的品行自然会端正,达到修身的目的。

本文通过阐述致良知的重要性,强调了修身养性的关键在于追求并实现自己的道德本性。

只有去除心中的杂念,使良知得以显现,才能达到品德的提升。

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与国家繁荣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重视道德修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力量。

致良知文言文翻译

致良知文言文翻译

夫良知者,人心之明德也。

古圣先贤,莫不尚之。

盖良知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本,人之所以为人者也。

是以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以良知为本。

昔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颜回随其后。

孔子问曰:“子之德行,何如?”荣启期对曰:“吾性直,吾行廉,吾言信,吾动敬,吾事君忠,吾事亲孝,吾事友信,吾事师敬,吾事道乐。

吾所行,皆合乎良知也。

”孔子叹曰:“善哉!吾得友矣。

”孟子曰:“良知之在人,无间于时,无间于地。

吾欲仁,斯仁至矣;吾欲知,斯知至矣。

”夫良知之在人,如日月之照,无远弗届,无幽不烛。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良知而已。

然而,良知非一日之功,须臾不可离也。

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夫良知之在己,如镜之明,尘埃不得附。

故君子必慎独,以养其良知。

今之人,或贪图富贵,或沉溺声色,或诡计多端,或无恶不作。

皆因良知丧尽,故陷于污浊之境。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几不失其良知乎?”吾辈当以此为鉴,痛改前非,找回良知。

夫良知者,如水中月,镜中花,虚而不实,微妙难测。

然吾辈当以诚敬之心,求之不已,终将豁然贯通,见性成佛。

盖良知者,天地之正气,人心之至善。

人能致良知,则心无妄念,行无邪行,事无乱事。

天下之治,必由此始。

是以,吾辈当以良知为立身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人人皆能致良知,则天下何患不治?是以,吾辈宜努力修持,以成圣贤之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夫致良知,亦如是也。

人能乐此不疲,必能成大业。

愿吾辈共勉之。

古之圣贤,皆以良知为重。

吾辈今日,亦当以此为志。

庶几不负古圣先贤之教诲,不负天地之生养,不负己之良知。

良知者,人心之明德也。

人能致良知,则心无妄念,行无邪行,事无乱事。

天下之治,必由此始。

愿吾辈共勉,以良知为立身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共创美好未来。

致良知是什么意思

致良知是什么意思

致良知是什么意思致良知的意思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

语出《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

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

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

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

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

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

“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他(王阳明)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

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

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

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上下功,从“事”上磨练
通过学习“致良知”让自己深刻感悟到,致良知不只是教我们做好人,更要做有智慧、有能量的人。

然而这个能量包含的其一就是先从自己的“心”上开始入手,从自己的起心动念上用功,首先要去心上的私欲,因为一分私欲就是一份过失,一份过失即是“危”,这些私欲会阻碍我们的人生,阻碍我们的事业,当我们把内心的针和刺拔掉了就成了为善去恶,拔掉自己那些不依良知而行的错误想法,在起心动念处下功夫,只有在自己的心上种大树,才能看得见希望的田野,才会对生活有了方向,不再迷茫。

其二就是要有“仁爱之心”,任何的矛盾和误会都是具有仁爱之心才能化解的,本身我们从事的是客服岗位,更要有仁爱之心去倾听顾客的心声,心有仁爱,智慧也就产生,战略的提升是不言而喻,能量也就随之而来。

大家都说厚德才能载物,将小我放下,把大家装心里,你的事情就如我的事情,你的好坏就如我的好坏一般。

往大了说就是有如“天地万物为一体”,以大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切我们所谓的“疙瘩”就会觉得是一种“幼稚”。

有怎样的“心”才会有怎样的“道”,只有建立自己的心灵品质质,“心”、“道”、“德”、“事业”四部曲才会随之提升,我们做不了贤人、圣人,但一定要力争做士人、能人、君子。

不仅在“心”上下功,同时也要从“事”上磨练,“行”上有恒。

顿时觉得自己有无尽的宝藏可开发,生
命充满了希望!一定要好好将“致良知”学懂、学透,打开心门,追随圣贤之道,解放自己的心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