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说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才能来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光阴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注释:诫:告诫,劝勉,劝人警觉。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决。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的。
致,到达。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一说通“冶”。
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当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放纵懈怠。
淫,过度。
慢,怠惰。
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清·张之洞的《诫子书》原文全文翻译、赏析
清·张之洞的《诫子书》原文全文翻译、赏析清·张之洞的《诫子书》原文全文翻译、赏析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
我每天都记挂着你。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
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
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
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一定不能金榜题名,成为朝廷的官员。
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
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没一点儿长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然世事多艰,飞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我少年登科及第,自然背负上“清流”之名,如果也要你这样,真的会让我愤懑愧疚得想死。
诫子书赏析(汇总5篇)
诫子书赏析(汇总5篇)诫子书赏析(1)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赏析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慆慢一作:淫慢)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诫子书的赏析
诫子书的赏析诫子书的原文赏析佚名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诫子书的赏析译文及注释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慆慢一作:淫慢)诫子书的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诸葛亮《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赏析: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
诫⼦书原⽂、翻译及赏析精选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根据⾃⼰的思想感情、⽣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诫⼦书原⽂、翻译及赏析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诫⼦书原⽂、翻译及赏析篇1 诫⼦书原⽂: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澹泊⼀作: 淡泊;淫慢⼀作: 慆慢) 翻译: 译⽂ 君⼦的⾏为操守,从宁静来提⾼⾃⾝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扰⽆法达到远⼤⽬标。
学习必须静⼼专⼀,⽽才⼲来⾃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法增长才⼲,没有志向就⽆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飞驰,意志随岁⽉⽽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怎么来得及? 注释 ⑴诫:警告,劝⼈警惕。
⑵夫(fú):段⾸或句⾸发语词,引出下⽂的议论,⽆实在的意义。
君⼦:品德⾼尚的⼈。
指操守、品德、品⾏。
⑶修⾝:个⼈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恬淡,不慕名利。
清⼼寡欲。
明志:表明⾃⼰崇⾼的志向。
⑹宁静: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
致远:实现远⼤⽬标。
⑺才:才⼲。
⑻⼴才:增长才⼲。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专⼼,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宁静”相对⽽⾔。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这⾥是增长的意思。
⒀⽇:时间。
去:消逝,逝去。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诫子书》详解
《诫子书》详解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论语》中:有才德的人)行:行为操守。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翻译:君子为人行事,用宁静专一来提高修养,以自我约束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翻译: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内心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静:宁静专一。
以:连词,用来广: adj用作v, 增长。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 (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遂: 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翻译:年华随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日渐丧失,最终凋落衰残,6、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翻译: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楼的居舍,(那时悔恨) 又怎么来得及?1、词类活用(1) 非学无以广才(广, adj的使动用法, 使……广、使……增长)(2) 非志无以成学 (成, v的使动用法,使……成)(3) 多不接世 (多, adj作n, 多数人)(4) 非宁静无以致远(远, adj作n,远大的目标)2、古今异义(1) 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2) 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安静,精神集中。
《诫子书》原文赏析
《诫子书》原文赏析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澹泊一作:淡泊;淫慢一作:慢)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赏析
【原文】盖闻之子,必敬必信,必学必行。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多行不义,必自毙。
若不行,吾其避子也。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君子之行,不可不慎也。
余幼好学,长无弃离。
年二十有五,始仕,历职郎署,尝坐事免。
吾虽愚钝,尝谓,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故闲居非吾志也。
务去乱,求所以自强者,未尝忘忧。
是以居易俟命,夙兴夜寐,朝夕不倦。
【译文】听说教育子女,必须尊敬,必须诚信,必须学习,必须实践。
我年幼时家境贫寒,因此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人生在世应当正直,不正直的人侥幸得以生存。
多行不义之事,必然会自取灭亡。
如果不改正,我将避开你。
君子的行为,应该以静心修身,以节俭养德。
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详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能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放纵懒散就无法激励精神,急躁冒险就无法修养性情。
年华随着时光飞逝,意志随着日子消磨,最终变得枯萎衰败,很多人无法接触世事,悲哀地守着贫穷的家园,那时又将如何?君子的行为,不可不谨慎。
我自幼喜欢学习,长大后也没有放弃。
二十有五岁开始做官,历任郎署,曾经因为事情被免职。
我虽然愚钝,但常常认为,人生在于勤奋,不寻求就难以获得。
因此,闲居并不是我的志向。
我努力去除杂乱,寻求自我强化的方法,从未忘记忧患。
因此,我安居等待命运,早起晚睡,从早到晚都不感到疲倦。
【赏析】此篇《诫子书》是古代著名教育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其言辞恳切,教诲深刻,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诸葛亮在信中首先强调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指出要尊敬、诚信、学习和实践。
他自身经历贫贱,却能勤奋学习,深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道理,以此激励儿子。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原文注音版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年(nián)与(yǔ)时(shí)驰(chí),意(yì)与(yǔ)日(rì)去(qù),遂(suí)成(chénɡ)枯(kū)落(luò),多(duō)不(bù)接(jiē)世(shì),悲(bēi)守(shǒu)穷(qiónɡ)庐(lú),将(jiānɡ)复(fù)何(hé)及(jí)!《诫子书》原文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1]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注释(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增长才干。
(10)成:达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励精:尽心;专心。
(13)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诸葛亮 诫子书 赏析
武侯《诫子书》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短短八十六字,是对于为学做人精简而具体的忠告。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仍然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1. 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2. 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3. 计划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理想、使命感、价值观的形成是人生中的重中之重。
4. 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5. 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6. 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
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十倍速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理想就能实现。
7. 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
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
8. 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诫子书》原文赏析
《诫子书》原文赏析《诫子书》原文赏析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澹泊一作:淡泊;淫慢一作:慆慢)诗词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__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明志成语解释">淡泊致远成语解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成语解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__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成功之母成语解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老大徒伤悲成语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治性一作:冶性)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
与:跟随。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简要赏析
《诫子书》简要赏析一、原文《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广:增长。
才:才干。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
与:跟随。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四、赏析《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023年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年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一说诸葛乔)的 .【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左传》有言曰:“大上(指最高的追求)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纵观诸葛丞相一生,可以说“三立”兼备。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青时受三顾之恩,竭诚辅刘相蜀,成为蜀汉的决策者。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政治、经济、军事的政策。
曾五次出兵北上,争夺中原,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鉴赏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
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上文中,诸葛亮所提“德、志、学”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可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也即指的是学习成绩;“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体的美与心灵的美,而这几方面又与德、智、体三项密切相关,所以,后来也不再过多提及,主要指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现在看来,每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每项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否则,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
问题剖析
1、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需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2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非澹泊(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诫子书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答: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功与立德。
5、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从品行,学习,志向三个方面。
讲:要宁静,淡泊及早努力还将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论述。
6、本文表达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答:非澹泊(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关内容
1、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2、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