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合集下载

一生必背的30首经典宋词(由易到难 中小学生通用)

一生必背的30首经典宋词(由易到难 中小学生通用)
一生必背的30首经典宋词
月之精品教学资源
1.《望江南•梳洗罢》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5.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6. 《渔家傲·秋思 》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 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 《定风波》 宋·苏轼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14.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 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25.《南乡子》 宋·辛弃疾 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关于游记的古诗

关于游记的古诗

关于游记的古诗1、《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如梦令》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夜宿山寺》唐代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浣溪沙》宋代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7、《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8、《池州翠微亭》宋代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9、《水调歌头·游览》宋代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10、《山石》唐代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11、《游赤石进帆海》南北朝谢灵运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

下面试赏析比较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来理解其词的风格和特点。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

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

两词的共同之处是:1.从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2.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

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不同的语言表现技巧。

一、用语、造句一“平” 一“奇” 。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常记”表明所叙是一件时常引起词人回忆的往事,是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剪影。

小令十分自然地引出了郊游事件:词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沉醉”迷途,而又“误入藕花深处”的处境,以致慌乱击桨,“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

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

“常记”两句起的仿佛平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设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颇有《红楼梦》写王熙凤之笔法。

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课⽂《词两⾸》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课⽂原⽂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滩鸥鹭。

《渔歌⼦》 唐·张志和 西塞⼭前⽩鹭飞, 桃花流⽔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 斜风细⾬不须归。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课后习题 ⼀、看拼⾳写词语。

⼆、请给下列字注⾳。

鳜鱼( ) 箬( ) 笠( ) 蓑( )⾐ 三、课内外知识链接。

1.《词两⾸》《如梦令》是宋代词⼈李清照所作。

词⼈回忆了_______。

表现了作者_______。

《渔歌⼦》是唐代词⼈张志和所作,描绘了_______,朔造了_______,赞美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

2.《如梦令》和《渔歌⼦》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_______。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 _______。

4.李清照另外⼀⾸《如梦令》:_______。

5.《渔歌⼦》描写的⾃然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幅美丽的_______。

6.《渔歌⼦》中张志和说“斜风细⾬不须归”,表⾯看“不须归”的原因是_______,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_______。

7.《渔歌⼦》勾勒了⼀幅_______,塑造了⼀位_______。

8.部分词的意思及全词的意思。

《如梦令》 常:_______。

沉醉:_______。

兴尽:_______。

最新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

最新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4.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

板书课题。

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

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张志和能诗善画。

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

一天,他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

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

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

只见他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

片刻间,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

从此以后渔歌子风行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当时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读边欣赏。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渔歌子 如梦令)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渔歌子 如梦令)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4.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

板书课题。

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

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张志和能诗善画。

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

一天,他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

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

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

只见他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

片刻间,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

从此以后《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当时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读边欣赏。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_语文A版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_语文A版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_语文A版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摘要:背诵《渔歌子》,背诵《渔歌子》,沉醉不知归路教学目标主识记课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3借助工具或释理两首词思对两首词描写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借助工具或释主学词理两首词思教学难对两首词描写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集有关两首词;教师准备朗和创设情境用曲子制作课件教学数课教学程课、激趣导入理课题导入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首描写江南美景词今天我们学习另外首描写江南美景词板课题师介绍这是首词词是诗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题简介作者及背景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己隐居生活志趣张志和能诗善画相传公元77年法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天他宴宾客张志和也座酒酣耳热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渔歌子》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当众表演他画才艺只见他边击鼓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片刻山水云石就出现面前五首词境尽画从以《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吟唱还流播海外东邻日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当日天皇《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奉和作七首即以词蓝改制而成现就让我们起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边欣赏二、渲染理词用课件出示课及朗音频营造气氛桌准音借助释和词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师生正音主探究了词思()由借助课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桌交流()组交流能理词句思及己不懂地方(3)全班交流教师拨指导画出景物重词肥、须、回重问题渔者什么不回? 5学生用己话描绘这首词所描写景物三、反复吟诵感悟境由朗边边想象每画面指名朗教师指导再组轮相欣赏3配乐有感情朗背诵感悟境学生音乐声画画诗景物5根据学生所画总结全首词思美丽西塞山前白鹭高飞江边桃花盛开盛涨江水必定有肥美鳜鱼游动吧风景如画江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这是幅垂钓画面白色鹭和红色桃花缀其色彩极其鲜明而由斜风细雨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蒙境四、作业背诵《渔歌子》课外有关江南春景诗词背背二课、复习导入背诵《渔歌子》说说你知道其他词牌名3师宋代有位才华横溢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起学习她首词板课题如梦令生齐课题师学习这首词候我们要开动所有官能用耳朵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二、初用课件出示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师配乐朗诵生倾听初步感知容生己词把音准把词正确、流利3检测初情况提示音如兴是多音这里xg知道什么吗?指名诵师生评议全班齐三、再理容学生借助释己学词理词思组交流学习成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你懂了哪句?()哪里你还不能理?指名说说这首词思参考还常记得游溪亭玩到日黑天暮醉酒忘记归路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误入藕花深处急忙划呀划荷深不见路惊起了满滩鸥鹭四、品想象师诗词我们不能光理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情景这是首非常美词要我们地品味学们你们能从这首词出哪些画面?板溪亭日暮藕花深处滩鸥鹭画面溪亭日暮()指名、二句()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画面?生用己话描述溪边有座亭子诗人就亭子里面看日落(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师引导学生用更多词句描述这美画面指名这两句(3)这样地方这样候词人会溪边亭子里干什么呢?生各抒己见饮酒作诗欣赏美景再次深情朗、二句画面二藕花深处()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理?想象荷叶茂密荷花多花香浓还可以系以前学有关荷诗句体会()展开讨论何会误入藕花深处?(3)深情朗画面三滩鸥鹭()从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象词人急切心情溪水声划船哗哗声仿佛看到了群鸥鹭被惊起飞入夜幕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学生带着己情感体验、朗这几句3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哪写?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提炼出几词记、兴、醉板记兴醉重讨论醉词人何而醉?是香醇美酒更是那美丽然风光与愉悦心情令词人沉醉而不知归路五、比较深入体会师出示李清照《如梦令》另外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较两首词有何异①相都提到了醉②不两首词、地、景物、人物都不心境也不虽然都醉课这首是因美景、心情陶醉首词人花而喜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喻慨叹己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情景是追忆美快乐光③对比朗出感情指导背诵可以多种形式进行3师生配乐齐背。

词《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词《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词《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首词的词意。

3、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词意。

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如梦令)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

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

”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

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

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

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问题提示:(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

《如梦令》《渔歌子》

《如梦令》《渔歌子》
清新明丽的画面感
张志和的《渔歌子》以清新明丽的画面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情景交融
张志和的词中情景交融,他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的情感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首词的对比分析
01
风格差异
02
主题共同点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张志和的《渔 歌子》在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李 清照的词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 而张志和的词则展现出男性的豁达和 洒脱。
两首词的对比分析
风格差异
主题表达
艺术手法
《如梦令》细腻婉约,表现了 女性文学的柔美特点;《渔歌 子》则明快自然,带有男性文 学的阳刚之气。
《如梦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 和青春时光的怀念,富有生活 气息;《渔歌子》则描绘了自 由、宁静的水乡生活,带有哲 学思考。
《如梦令》运用了精湛的心理 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渔歌子》 则以白描手法为主,用简洁的 语言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美景。
情感
《如梦令》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渔歌子》则更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首词 各有特色,但都展现了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04
《如梦令》与《渔歌子》 艺术手法分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细腻的心理描写与丰富的情感 表达
细腻的心理描写
两首词的主题都与爱情有关。《如梦 令》中诗人对爱情的痴迷和伤感,《 渔歌子》中词人对江南水乡美景的赞 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03
艺术手法异同
两首词都运用了意象和情感表达,但 具体手法有所不同。《如梦令》更注 重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细腻,而《 渔歌子》则更注重画面感的营造和情 景交融。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地点:溪亭
常 时间:日暮
情节: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诗情
记 事件:醉归
景致: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画意 白鹭 晚霞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同学们齐读这首词,说 说它的意思。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 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 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 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 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 抢着划呀,惊动满滩栖息的水 鸟都飞起来了。
么样的心情?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
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有“婉 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 诚都是当时的学者。她早年过着平静、优越的 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金兵南下,北宋灭亡, 她饱受流亡之苦,诗词多表现哀伤。她的作品 被后人编辑成《李清照集》和《漱玉词》。 “漱玉”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风格:口吐珠 玑,如清泉翠玉,剔透玲珑,晶莹秀丽。
词人回忆了一 次愉快的郊游情 景,因醉在归途 中误入藕花丛中, 把栖息的水鸟都 吓飞了,表现了 作者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
【词赏析】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 断,侧重写景,融情于景。把移动着的风 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 作者青春年少时的愉快心情,让人不由地 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 “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词不加雕琢, 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让读者与她分享她对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如梦令 渔歌子(附教案)

如梦令 渔歌子(附教案)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 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渔歌子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 张志和(唐) 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 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 桃花/流水/鳜鱼肥。 花水。 鳜鱼:俗称“花鲫鱼。 青/箬笠,绿/蓑衣,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 成的雨衣。 斜风:微风。 不须:不一定要。
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如梦令》, 反复读,一直到把这首词读清爽了、 读顺口了为止。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请同学们认真读这首词,这首词有 哪些字词你理解不了的,请在不理解 的地方做上记号。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小娃撑小船,偷采白莲回——杜甫
找一找,词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儿向 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呢?你可以在书上 做一些记号。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时常想起。“难忘”的意思 ④溪亭:临水的亭台 ⑤日暮:黄昏时候 ⑥沉醉:大醉 ⑦兴尽:兴致满足了 ⑧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⑨回舟:乘船而回 ⑩误入:不该入而入 ⑪藕花:荷花 ⑫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 争:使劲、抢着 ⑬惊:惊动。 ⑭起:飞起来 ⑮一滩:满滩 ⑯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

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

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4.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

板书课题。

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

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张志和能诗善画。

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

一天,他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

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

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

只见他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

片刻间,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

从此以后《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当时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读边欣赏。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9.如梦令《渔歌子》(共7张PPT)

9.如梦令《渔歌子》(共7张PPT)

是,张志和当官不久就被贬,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这时又逢亲人离世,从此浪迹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9 词两首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原因之一
西塞山前白鹭飞
原因之二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原因之三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原因之四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
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
识,任命他“待诏翰林〞。但 ——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精选14篇)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精选14篇)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精选14篇)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篇19.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重点、难点:1. 什么是词?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其实,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2. 词的分类: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58字以内为小令(2)中调;59~90字为中调(3)长调。

91字以上为长调。

3. 词牌和题目: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如梦令》是词牌,《渔歌子》是题目,咏打鱼。

4. 《如梦令》(1)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2)译文: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3)大家一起读一遍这首词,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注意: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这叫什么句式?叠句。

(4)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清照 ——张志和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 种文学体裁。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 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 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 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 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 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牌名
题目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 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如梦令》《渔歌子》是词牌。词牌之 下,一般另有题目,但《如梦令》《渔 歌子》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词人简介】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 (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 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 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 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
【自由读词】
渔歌子
西 青塞箬山笠西前,塞白绿鹭蓑山飞衣,,桃斜白花风鹭流细水雨鳜不鱼须肥归。。 桃花 流水 鳜鱼
同学们读《渔歌子》
【拓展补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张志和
【词】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 《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 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 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句赏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 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 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 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 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渔父的 生活环境。
一幅 (
) 的风景画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白鹭飞 桃花开 流水涨 鳜鱼肥
【词句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溪亭:临水的亭台。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争:争着、抢着。
读一读,说说从带点的词里,你 能体会到什么。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沉醉”表达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 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 指微风。
一幅 (
)的人物画青Fra bibliotek笠,为什么不 须归?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赏析】
此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 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 生活的情趣,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 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 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盛开 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 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 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 活力。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 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 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 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 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词赏析】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 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 合在一起。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让人不由地想随她一道荷丛 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 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 美。
“不知归路”写出了什么?
“不知归路”写出作者留连忘 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 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 赏。
读句子,说意思。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游兴满足了,天黑 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 了荷花深处。
读句子,说体会。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这句词表明主人公兴致之高, 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 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 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她 的忘情心态。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描绘这 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 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 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 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词句赏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 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 的悠闲自得。
西江月、水调歌头、声声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清照
【词人简介】
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人, 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宋词有 “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作品后人编辑成《李清照集》和 《漱玉词》两种。 代表作:词作《声声慢》《醉花阴》
诗《夏日绝句》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连用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怎 样的心情?
连用两个“争渡”,表达 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 路的焦灼心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沉醉醉不知归路。 兴兴尽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中表示作者欢愉的词语是?
同学们齐读这首词,说 说它的意思。
悠然自得 逍遥自在
江 雪 清冷孤寂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谢谢观赏!
斜有风什么感细觉雨?这首词写了
哪些景物?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 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注释】
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鳜鱼:俗称“花鱼”“桂 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不须:不想。 归:回去,回家。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桃花盛 开,水流湍急,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 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上一位老 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 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 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