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粒径分析技术的微胶囊成囊过程分析_徐梦漪

合集下载

微囊机械性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微囊机械性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196华西药学杂志第22卷分析仪测定压破微囊所需压力的结果表明,微囊的机械性质与粒径无关,而与囊壁厚度有关,随着厚度的增加,机械性质一般也增强,但厚度过大时,机械性质反而减弱。

4.2显微操作装置显微操作可用于检测粒径小于50~1斗m微囊的机械性质。

图1安有一个垂直于底座的直径为50“m的探针,探针按设定的速度向下运动,给置于底座上的单个微囊施加作用力。

使用相机从侧面和底部对微囊进行观察,从而检测微囊的机械性质¨“。

此项技术可用于检测单个微囊的弹性、黏弹性和塑性。

三氯氰胺甲醛微囊在受压下形变量为19%±1%,达到一伪屈服点。

压缩至此屈服点前,三氯氰胺甲醛微囊显示出黏弹性,此点之后则显示塑性。

当形变量达到70%时微囊破裂。

图1显微操作装置示意图4.3原子力显微镜装置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是通过检测在原子力显微镜施加的作用力下微囊的形变来表征微囊的机械性质。

AFM技术精确度高,适用体系广泛,能提供微囊的受力一形变曲线,用于研究囊壁的渗透性、弹性和塑性¨1。

此外,与AFM联用的有荧光显微镜、反射干涉对照显微镜(RICM)、共聚焦显微镜及特殊的共聚焦系统。

共聚焦显微镜能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扫描微囊,能在压缩时测定微囊的形状,检测微米级的微囊,监测压缩实验中微囊的体积和渗透性¨…。

AFM与共聚焦显微镜连用装置示意图见图2014]。

文献…分别以多分散的聚乳酸和单分散的三聚氰胺甲醛为模型粒子,采用覆层法,包上数层聚磺苯乙烯和聚丙烯胺盐酸盐制备了两种聚电解质多层壁微囊,再使用AMF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联用,检测了微囊的机械性质。

结果显示,通过调整溶剂和酸可得到不同弹性囊壁的微囊,囊壁的弹性同时也取决于所使用的模型粒子。

图2AFM一共聚焦显微镜装置示意图5微囊机械作用后相关指标的测定药物微囊化是为了肠溶、掩味、防潮、缓释等。

只有囊壁将囊心药物很好地包裹才能达到微囊化的目的,因此,最常用的指标是包封率。

姜黄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染色中的应用

姜黄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染色中的应用

姜黄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染色中的应用孙晓竹;吴赞敏;许百慧【摘要】以姜黄色素为芯材,β-环糊精(β-CD)为壁材,研究了姜黄色素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包合工艺:温度50℃,时间2 h,芯壁材比1:4,乙醇体积分数为50%.文中探讨了β-CD在姜黄上染涤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同微胶囊染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以起到提高织物染色深度的作用,且微胶囊染色织物的K/S值更大,牢度更高;另外β-CD的加入还可以起到降低上染速率、提高平衡上染量的作用.【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9)005【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姜黄微胶囊;β-CD;包合物;染色深度【作者】孙晓竹;吴赞敏;许百慧【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160;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160;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59虽然合成染料色泽鲜艳、色牢度好、性质稳定,但随着染整生产中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环保意识的迅速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织物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1].姜黄作为一种天然染料,其色泽鲜艳、安全无毒且兼有一定的药理功能[2-3].但姜黄的水溶性差,上染率低,通常采用媒染法及载体染色法提高其对织物的染深性,媒染剂中的重金属离子及各种助剂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伤害[4].β-CD是一种由6~8个葡萄糖分子形成的具有圆锥体结构的环状低聚糖,空腔内部具有疏水性,能容纳极性较低的分子,而空腔外部具有亲水性.本文以β-CD为壁材制备姜黄色素微胶囊,并上染涤纶织物,研究以β-CD代替助剂,在染色时加入所起的作用.织物:纯涤纶织物.试剂:姜黄色素,天津天康源生物技术公司生产;β-CD、乙醇、冰醋酸、皂粉,均为天津科密欧试剂公司生产.仪器: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生产;AHIBA EASYDYE远红外染色机,天津市莱恩科技公司生产;SF600Plus电脑测色配色仪、DataColor公司生产;78-1磁力加热搅拌器,江苏省金坛市宏华仪器厂生产;紫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生产;恒温水浴锅,天津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生产;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限公司生产.按照设定的摩尔比,在指定温度下将姜黄素的乙醇溶液逐滴加入到β-CD的饱和水溶液中,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得橙黄色悬浊液,冰箱中静置过夜,抽滤得到黄色固体,干燥,保存于干燥器中.1.3.1 紫外扫描室温下,将姜黄的乙醇溶液逐滴加入不同浓度的环糊精水溶液中,搅拌一段时间后,于350~550 nm范围进行紫外光谱扫描.1.3.2 薄层色谱法取β-CD、姜黄包合物、姜黄水溶液在硅胶层析板上点样,以饱和的乙醚水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层析板晾干后以碘显色.1.4.1 标准曲线的制作精密称取姜黄色素5 mg,乙醇溶解,定量转入50 mL容量瓶,乙醇定容,得到0.1 mg/mL贮备液,分别移取 0.25、0.5、0.75、1、1.25 mL 上述贮备液于 25 mL 容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以乙醇为空白,在445 nm处测定吸光度.回归方程为:Y=96.2X+0.019,R2=0.999.1.4.2 姜黄含量的测定称取包合物5 mg,在25 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于445 nm处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获得姜黄溶液浓度,计算姜黄含量.姜黄含量=包合物中姜黄的质量/包合物质量.1.5.1 染浴组成(1)微胶囊染色.微胶囊染料(%owf):3;pH 值(以醋酸调节):5~6. (2)传统染色.姜黄色素(%owf):1~3;β-CD(g/L):0~10;pH 值(以醋酸调节):5~6.1.5.2 工艺条件涤纶织物染色工艺如图1所示.K/S值:由SF600Plus电脑测色配色仪测定;摩擦牢度:根据GB/T3920~1997测定;皂煮牢度:根据GB/T3921.1~5-1997 测定.姜黄色素加入不同浓度β-CD的吸光度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姜黄色素浓度为0.01 mmol/L,β-CD浓度分别 0、0.05、0.10、0.15、0.20 mmol/L(a→e). 从图2中可以看出,姜黄色素在445 nm附近有较强吸收,其吸收位置在包合前后变化不大,但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则随着β-CD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姜黄分子被β-CD空腔包合之后,其取代基或共轭结构上的电子云离域受到限制,即削弱了取代基的供电子效应.图3为薄层色谱分析图.由图3可见,姜黄水溶液基本停留在原点,β-CD水溶液的Rf值明显大于包合物的,表明姜黄与β-CD形成了包合物,且其极性较包合前增大,水溶性增加.2.3.1 包合时间对姜黄含量的影响图4为包合时间对姜黄含量的影响关系曲线.从图4中曲线可以看出,姜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趋于恒定.这是由于包合反应是一种平衡反应,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延长反应时间将不会加速反应的进行.2.3.2 包合温度对姜黄含量的影响图5为包合温度对姜黄含量的影响关系曲线.在图5中,温度较低时,姜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左右达到峰值,温度继续升高,姜黄含量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姜黄在进入β-CD的疏水性空腔之前需要脱去水壳并释放出结合水,这是一个吸热过程,即升高温度有利于主客体分子的结合;之后,β-CD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实现对姜黄的包合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升高温度,姜黄将重新释放出来,致使含量下降.2.3.3 乙醇浓度对姜黄含量的影响图6为乙醇浓度对姜黄含量的影响关系曲线.类似于图5,在乙醇浓度与姜黄含量的关系曲线中也出现了峰值,即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姜黄含量最大.β-CD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而姜黄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所以乙醇浓度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主客体分子的碰撞接触,进而影响包合过程.2.3.4 芯壁材比对姜黄含量的影响图7为芯壁材比对姜黄含量的影响关系曲线.由图7可知,β-CD含量较低时,被包合的姜黄较少,随着壁材加入量的增大,姜黄含量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姜黄同β-CD形成的是1∶1型包合物[6],壁材包结芯材的量是有限的,在最大包结姜黄量以内时,随β-CD量的增加,姜黄含量增加,当β-CD分子内腔被姜黄分子充满后,再增加β-CD,姜黄含量逐渐减小.β-CD对织物K/S值的影响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β-CD浓度一定时,温度升高,K/S值增大;传统染色中,在[β-CD]=0~8 g/L 范围内,织物的表面色深随β-CD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8g/L后,则呈现下降趋势;而用微胶囊染色时,K/S值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传统染色中的峰值,105℃条件下,K/S值的增加更显著.β-CD与姜黄的包合属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仅增大了姜黄的溶解度,也为姜黄分子脱离β-CD空腔的束缚提供了能量;115℃时染色,大部分姜黄已经溶解在水中,这时无论是将β-CD作为助剂加入染浴还是将β-CD作为壁材制备微胶囊,其对姜黄色素的增溶作用都没有在较低温度时显著.随着β-CD浓度的提高,姜黄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使更多的姜黄分子在水中扩散并吸附在纤维表面,从而改善其染色性能;但当β-CD浓度超过阈值后,β-CD的疏水空腔会同纤维产生竞染作用,使纤维的得色量降低.图9是时间对K/S值的影响关系曲线.从图9中曲线可以看出,加入β-C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染速率.在染色初期,包合物染浴中游离色素的浓度要比未经包合的染料低,因此初始上染速率较低,随着染浴环境的改变,包合物中的姜黄色素逐渐释放出来,上染到织物.在实验时间内,曲线A的增加趋势并未趋于缓和,说明包合物在此温度下释放速度较慢,微胶囊中还有染料残留,即未达到染色平衡.表1为不同染色方法下的织物牢度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微胶囊染色中织物的各项牢度更高,可达4~5级.这是因为染色时,从微胶囊中扩散出来的色素以单分子向纤维表面吸附,染色后纤维上仅存留单分子的浮色,相对而言这层单分子吸附层比较牢固.而无β-CD时,表面浮色是由色素分子在纤维表面堆积形成的,故其牢度较差.(1)制备了姜黄-β-CD包合物,对影响微胶囊中姜黄含量的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确定制备姜黄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2 h,芯壁材比1∶4,乙醇体积分数50%.(2)染色时加入β-CD可以提高织物的得色量,但质量浓度不宜超过8 g/L,否则会由于竞染作用反而使K/S值降低.以微胶囊染色时,K/S值增加的更为显著,最大可达15.3,超过传统染色中的峰值.(3)姜黄素与β-CD形成包合物后可以降低姜黄素的初始上染速率,并显著提高其平衡上染量.经微胶囊染色的织物的摩擦及皂洗牢度不经还原清洗可达4级以上,明显好于纯姜黄素染色.【相关文献】[1]程万里.天然染料姜黄对真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02,19(1):31-34.[2]PREETHA An,ROBERT A,NEWMAN R A,et al.Bioavailability of curcumin:problems and promises[J].Molecular Pharmaceutics,2007,4(6):807-818.[3]JOHNSON J J,MUKHTAR H.Curcumin for chemoprevention of colon cancer[J].Cancer Lett,2007,255(2):170-181.[4]焦林.天然染料姜黄对涤纶染色的研究[J].印染,2005,31(4):7-10.[5]谢秀琼,周淑芳,韩丽.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05-207.[6]李香,林秀丽.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姜黄素的增溶和荧光增强作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3):194-198.。

微型胶囊实验方法与制备研究

微型胶囊实验方法与制备研究

第一章绪论1.1 微胶囊简介1.1.1 微胶囊定义微胶囊是一种由聚合物壁壳所包覆的封闭微小容器,容器里面封存的是固体、液体甚至是气体。

外层包覆材料通常称为囊壁或壁材,里层被包覆的材料称为囊芯或芯材。

常见的微胶囊粒径处于微米级别,直径一般为1~500μm,壁厚在0.1~10μm范围内变化,芯材含量(囊芯在微胶囊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为20~95%不等。

随着微胶囊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合成纳米级别的微胶囊。

微胶囊的外部形态一般为球形,也可以呈现非球形的多态形状,通常取决于芯材的种类和形状。

当芯材为液体或气体时,形成的微胶囊大多为球形。

选择不同的芯材和壁材,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所获得的微胶囊的结构也会出现不同。

微胶囊有多种分类方法:从芯材看,可分为单核和复核微胶囊;从壁材结构看,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微胶囊;从壁材组成看,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微胶囊;从壁材透过性看,又可分为不透和半透微胶囊,半透微胶囊通常称为缓释微胶囊[1]。

图1.1是常见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1.1 常见微胶囊的形态结构示意图Fig.1.1 The common structures of microcapsule1.1.2 微胶囊原材料的选择(1)壁材的选择微胶囊的壁材决定了微胶囊产品的性能和应用,不同材料的囊芯和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微胶囊囊壁材料的要求大不相同。

微胶囊囊壁材料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许多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都可适用,但最常用的为高分子材料。

它的选取原则为:①壁材渗透性能应该满足使用的要求;②壁材固化以后使微胶囊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可塑性;具有要求的粘度、熔点、玻璃化温度、成膜性、稳定性、渗透性、吸湿性、电性能、可聚合性、溶解性、相容性等;③壁材不与芯材反应,不与芯材互溶,水溶性芯材要选择油溶性的壁材,反之亦然[2]。

常用的微胶囊囊壁材料有明胶、琼脂、紫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酯、聚脲等[3]。

(2)芯材的选择微胶囊的芯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以及三者的混合物。

有机颜料微胶囊在真丝织物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有机颜料微胶囊在真丝织物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有机颜料微胶囊在真丝织物涂料印花中的应用徐畅;贾贵奇;周贝贝;刘虎;戚栋明【期刊名称】《丝绸》【年(卷),期】2013(050)006【摘要】将原位细乳液聚合所制有机颜料微胶囊胶乳应用于真丝织物的涂料印花,通过硬挺度、K/S值、耐摩擦色牢度等性能测试考察丝织物微胶囊涂料印花的印制效果,以扫描电镜SEM观察微胶囊化颜料颗粒在丝织物表面的分散状态.发现微胶囊涂料印花织物在80℃预烘5 min到140℃焙烘5 min后,颜料颗粒可较均匀稳定地分散于单纤维表面的连续薄型胶膜内,因而可获得比传统涂料印花丝织物更高的K/S值、更好的耐摩擦色牢度和更柔软的手感.由此可见,通过微胶囊化处理、将黏合剂预先定向包裹在有机颜料颗粒外层有望解决涂料印花丝织物色深性、色牢度和柔软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总页数】4页(P25-28)【作者】徐畅;贾贵奇;周贝贝;刘虎;戚栋明【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生态染整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生态染整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4.436【相关文献】1.有机颜料微胶囊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及其染色效果分析 [J], 陈智杰;赵晓丽;徐畅;郭文登;戚栋明2.有机颜料微胶囊形态对棉织物涂料印花效果的影响 [J], 陈智杰;申兴丛;徐杰;许玲玉;戚栋明3.有机颜料微胶囊在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J], 雷琳;吴明华;袁艳;戚栋明4.丙烯酸酯-有机硅/有机颜料亚微胶囊在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J], 陈智杰;周鹏;杜春晓;金黔宏;戚栋明;向忠5.芦荟微胶囊制备及在真丝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初步应用 [J], 徐杰;李旭东;邢伊娜;王燕来;冉瑞龙;张同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和表征(论文)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和表征(论文)
4000 3500 30()()25()()2000 1500 1000 500 波数/cm—I
图4 MF囊芯、囊壁和微胶囊的红外谱图 n昏4 FT一瓜s弹ct豫of∞阳mate一砌,
sheU啪terial柚d IIlicrocap训酷
的振动峰,在l 466 cm‘1处有C—H弯曲振动峰, 1 100 cm一处有C—O的特征吸收峰.这些是硬脂酸 丁酯特征吸收峰,说明MF壁材有效包裹了硬脂酸 丁酯芯材,形成了硬脂酸丁酯相变储能微胶囊.微 胶囊囊壁是MF树脂,所以谱图在3 300 cm一左右 出现仲氨基N—H宽而强的伸缩振动峰,是由N— H和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叠加而产生;2 900 cm一出现的吸收峰是C—H伸缩振动引起的;l 550 cm一和l 490 cm。1附近出现的两个吸收峰,与芳环 上的c=N的伸缩振动以及N—H的剪式弯曲振动 有关;芳环内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l 350 cm。1处;醚键C—O—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 1 150 cm。1处;1 000 cm叫附近出现的峰是苯环C— H的平面弯曲振动产生. 2.2微胶囊储能材料热稳定性和界面
岛津(SHIMADzu)公司丌IR一8300PCS型红外光 谱仪测定囊芯、囊壁和微胶囊的化学结构.样品与
KBr混合研磨压片,在450~4 000 nm范围内扫描 样品20次.采用日本岛津(sHIMADzu)公司 Dsc一6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囊芯、微胶囊、储 能建筑材料等的热性能,温度范围0—75℃,升 温速率10℃/min.采用德国Toni公司ToniCAL差 动式水化热测试仪分析水泥水化过程,在10 g水泥 样品中加入l g微胶囊,水灰比为0.4,初始温度 25℃,测试放热速率和总放热量.
采用德国kica Dmlp公司生产光学显微镜观察 不同反映阶段微胶囊形貌,监控反应进程,对微胶 囊的制备工艺进行分析优化.拍摄微胶囊照片,测 量一定数量微胶囊的粒径,进行数学分析后统计其 粒径和分布.采用日本日立高新技术株式会社s一 3400N(Ⅱ)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有无破 碎、有无粘连、表面形貌、囊壁厚度及微胶囊在建 筑材料基体中的分布情况和结合界面等.采用日本

纳米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纳米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要臻
誊! 姑
篓 } 瓤
i 艇
本 实 验 中的榄 香烯 A C A纳米 胶囊 制 备工 艺 如下 ,将 5 . 0 g的榄 香 烯 海 藻硅 酸 钙 凝 珠 胶 体 放 置 于 1 0 0 ml 的离 心 试 管 之 中 ,然 后 加 入 5 0 m L的 壳聚 糖溶 液 ,将 离心 试 管反 复上 下 震荡 几 次 ,然后 再 摇床 上 反应 3 0 mi n后 ,使 用 尼龙 网把壳 聚糖 溶 液进行 过滤 ,随 后加 入 1 0 0 ml 的N a C I 溶液 , 目的 是阻 止反 应膜 的生 成 ,最后 使用 尼龙 网 收集 A C A §蓝 嚣 纳米 微胶 囊 ,并 封装于 离心试 管 中进 行隔离 保存 。 舻 劳岁 澎葶 .
中 国 化 工 贸 易
2 0 1 4 干2月
C h i n a C h e m i c a l T r a d e
壬 艺设备
纳米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朱丹丹 李云霞 。
【 1 . 郑 州旅游职 业学院 ; 2 . 河南机 电职业 学院 )

要 :本文主要采用 了溶液凝胶 法制备榄香烯 ACA微胶 囊,并对该类型的纳米微胶 囊的性能进 行 了相关分析。研 究结果指 出:在 乳化凝胶 工
浓度的 大小对纳米胶 囊在凝胶反应过程 中的 累计释放率有着不同程度 的影响。
关键词 :纳米微胶 囊 乳化凝胶 法 性能表征
由于微 胶囊 具有广 阔的应 用前景 ,所 以该项 技术 已经被 列为 2 l 实 际重 点研 究和开 发 的高新 技 术之 一 。 目前能 够 制备胶 囊 颗粒 直径 的范 围能够 达 到纳 米级 别 ,其直 径范 围通 常 是在 I - l O 0 0 n m。纳米 微胶 囊 是 一种 由多相组 成 的材料 ,能 够在 水溶 液 中悬 浮和 易于 分散 ,具 备很 好 的应 用价值 。本 文 主要针 对 纳米 胶囊 的制 备工 艺参 数进 行研 究 ,并 对 制备 的纳米胶 囊进行 相关性 能表征 。

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

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姓名:谢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学指导教师:余剑英20100501摘要相变材料可以利用其发生相变时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的特点来储热,因此广泛用于能量储存领域。

作为一种常用的固液相变材料,石蜡有适中的热能存储密度且价格低廉,可以大面积用于能源储存。

但单独使用石蜡容易造成渗漏、相分离、体积膨胀、腐蚀性强、热稳定性差等问题。

利用微胶囊技术在石蜡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这对于相变材料应用效果的改善和应用范围的拓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乳化固化法中的内部、外部固化法相结合来使用,以海藻酸钠为壁材、石蜡为芯材,制备了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并利用壳聚糖对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进行二次包覆。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形貌,并计算微胶囊的包埋率,研究了制备过程中乳化体系、原料用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海藻酸钠石蜡相变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差示扫描量热(DSC、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离心力场分别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化学组成、热性能、粒径分布和机械强度进行了表征。

将制得的微胶囊应用于建筑材料中,利用热常数测试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相变储能复合建筑材料的热常数和抗压强度,以研究微胶囊掺量对相变储能复合建筑材料热性能和强度的影响。

主要结论如下:明:当Tween一80和Span.80以体积比6:4复合作为乳化剂,用量为12mL(/100 mL;海藻酸钠与石蜡质量比1"1、CaC030.75g(/3g海藻酸钠、乳化时间60min、内部固化时间30min、外部固化时间30min、搅拌速度600r/min时,所制得的微胶囊球形规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711.t m、粒径分布在10.120u m且包埋率为86.24%。

DSC表明微胶囊熔点为52.07℃,潜热能为64.52J/g。

毕业论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

毕业论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

摘要相变材料是近年来研究最为广泛,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储能材料之一。

如何对固液相变材料进行有效的封装,提高其稳定性,是阻碍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石蜡为芯材,苯乙烯_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单体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多醚聚元醇(分子量为500和1000)为反应性单体,采用界面聚合制备微聚氨酯壳体微胶囊相变材料。

通过光学显微镜、称重法对所制备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和化学结构作了表征和分析。

将相变材料微胶囊通过浸轧法整理于织物的表面,实现纺织品蓄热调温功能。

也是目前蓄热调温智能纺织品的研究热点之一。

为此,总结了相变材料微胶囊化的反应机制和影响微胶囊性质的主要因素,以及这类微胶囊与纺织品的复合技术,系统介绍了相变材料微胶囊在蓄热调温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从而为智能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光学显微镜、称重法、热温度计法对所制备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及整理织物效果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TDI和多醚聚元醇(分子量为500)为单体制备的微胶囊的稳定性、整理到织物上的效果明显较好;同一反应单体在不同温度下下制备的微胶囊效果也有巨大的差异,太高的温度和过低的温度所制备的微胶囊的效果都不好。

关键词:微胶囊,聚氨酯,相变材料,多醚聚元醇,界面聚合,蓄热调温,织物.目录前言是 0第1章概述 (1)1.1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定义 (1)1.2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特性 (1)1.3微胶囊相变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 (1)第2章实验 (10)2.1实验药品及仪器 (10)2.1.1实验仪器 (10)2.1.2实验药品及试剂 (10)2.2聚氨酯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工艺 (11)前言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几乎一切的人类活动都和能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一直很受关注,在热能的存贮和有效利用方面更是研究的热点。

一种利用微胶囊造粒仪制备黑米花青素微胶囊的工艺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微胶囊造粒仪制备黑米花青素微胶囊的工艺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418124.7(22)申请日 2020.05.18(71)申请人 东北农业大学地址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72)发明人 隋晓楠 单冠程 徐泽健 黄国 董亚博 (51)Int.Cl.B01J 13/04(2006.01)A23L 5/43(2016.01)A23P 10/30(2016.01)(54)发明名称一种利用微胶囊造粒仪制备黑米花青素微胶囊的工艺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微胶囊造粒仪制备黑米花青素微胶囊的工艺方法。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黑米花青素为芯材,通过离子凝胶化,利用微胶囊包埋机,采用双喷头包埋法,制备黑米花青素微胶囊。

与传统方法相比,微胶囊造粒仪制备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可短时大量制备。

采用双喷头包埋法制得的黑米花青素微胶囊显示出形状均匀,颗粒小,包裹性良好等特征。

本发明制得的具有良好功能性质的黑米花青素微胶囊可以拓展黑米花青素的应用途径,同时对于功能性成分包埋递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CN 111569795 A 2020.08.25C N 111569795A1.一种利用微胶囊造粒仪制备黑米花青素微胶囊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黑米花青素的提纯:利用洗脱吸附法提纯黑米花青素,洗脱吸附法是利用固相萃取柱吸附除杂后的黑米花青素,并用酸化后的水溶液洗脱不溶性杂质,乙酸乙酯溶液洗脱多酚类物质,酸化过的甲醇溶液洗脱吸附柱上的黑米花青素。

之后利用旋转蒸发仪旋蒸去除甲醇得到纯净的黑米花青素。

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经纯化的黑米花青素溶液进行定量分析;(2)海藻酸钠溶液的制备:1.5-2.4g海藻酸钠溶解在100mL蒸馏水中,在55-65℃下搅拌30min后,将温度降到室温得到海藻酸钠溶液;(3)黑米花青素微胶囊的制备:使用微胶囊包埋机通过离子凝胶化,双喷头包埋法制备黑米花青素微胶囊。

一种复方中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复方中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复方中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田卫群,徐迎,张迪,李燕,徐怡
申请号:CN201110124370.2
申请日:20110516
公开号:CN102188407A
公开日:
201109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中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海藻酸钠溶液与复方中药提取液按一定比例混合乳化;高压发生器的正极接注射器针头,负极放在氯化钙溶液的底部;乳化后的溶液经微流控注射泵向氯化钙溶液中匀速滴加,分散固定20~40分钟后,洗涤,干燥,得到粒径小于1000μm的微胶囊。

本发明方法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所得微胶囊的囊壁厚度、大小、形态、载药量可以进行控制。

申请人:武汉大学
地址: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
国籍:CN
代理机构: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张火春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单细胞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单细胞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单细胞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李清;侯丽雅;章维一【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11(39)6【摘要】基于微流体数字化微喷射技术进行了单细胞微胶囊制备实验,探究了单细胞微胶囊的制备条件和粒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微喷嘴的内径及液体的脉冲流动步长小于2倍的细胞最小粒径时,可实现单细胞微胶囊的制备.单细胞微胶囊的平均粒径随着微喷嘴内径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可通过改变微喷嘴内径调节单细胞微胶囊的粒径大小.以200μm微喷嘴制备猪卵单细胞微胶囊,平均粒径203.5μm,标准偏差5.86μm,粒径均匀.数字化微喷射技术可用于生化分析、生物工程领域单细胞微胶囊的制备.%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o prepare single-cell micro-capsules were implemented based on digital micro-injection of micro-fluidics, and also their preparation condition and size variation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inner diameter of micro-nozzles and the pulse step of jetted liquid is less than 2 times minimum size of cells, the preparation of single-cell micro-capsules can be accomplished. The resultant micro-capsules average size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ner diameter of micro-nozzles so can be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nozzles. The single-cell microcapsules of porcine oocytes prepared by 200 μm micro nozzle are uniform in size,whose average size is 203.5 μm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of 5.86 μm. The digital micro-injection ofmicro-fluidics can be applied to preparing single-cell micro-capsules in the field of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总页数】4页(P882-885)【作者】李清;侯丽雅;章维一【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微系统研究室,南京,210094;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太原,030051;南京理工大学微系统研究室,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微系统研究室,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纳米SiO2改性石蜡相变微胶囊涂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J], 张云峰;张璐;刘鹏;兰志兴2.酶解大豆蛋白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 [J], 李佳釔;方佳兴;李亚隆;孙文佳;刘平;王芹3.基于静电喷雾法萝卜硫素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J], 王枭;孟官丽;王齐蕾;汪浪红;范代娣;吕新刚4.牛至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在杏贮藏期的抑菌效果 [J], 石泽栋;蒋雅萍;孙英杰;李富军;闵德栋;张新华;李晓安5.以魔芋胶为复配壁材的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制备、表征和效果研究 [J], 杨田;刘莹;柏婷梅;陈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1 卷第 3 期 2015 年 3 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31,No. 3 Mar. 2015
基于在线粒径分析技术的微胶囊成囊过程分析
徐梦漪1 ,刘 莹2 ,林书乐3 ,周 亮1
( 1.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轻化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300; 2.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环境工程与土木工程系,广东 佛山 528216; 3.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环境监测系,广东 佛山 528216)
Fig. 4 FBRM spectra of the system ( 1 ) : emulsifying process; ( 2 ) : prepolymer dropping process; ( 3 ) : constant-temperature processes; ( 4 ) : pH value adjusting process
在第 3 阶段保温过程中,主要发生预聚体缩聚形 成壳层的反应[13]。从 Fig. 4 可以看到,只有0 ~ 10 μm 粒径范围的粒子数出现波动,其它粒径段粒子数变化 不大。这是由于预聚体滴加完毕后,游离的预聚体粒 子由于在第 2 阶段吸附已基本达到平衡因而不再吸附 到石蜡液滴表面[13],故此阶段游离的预聚体粒子数基 本维持不变。但由于机械搅拌作用,第 2 阶段聚集起 来的粒子以及吸附在石蜡表面的预聚体粒子可能会打
Emulsifier type SMA-1 SMA-2 SMA-3
Tab. 1 Molecular weight of different types of SMA
Supplier
M珚n
M珚w
SMA 1000P,Sartomer Company
2000
5500
Prepared by ourselves
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体系的粒径分布变化采用瑞士 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D600 型 FBRM 测量仪实时监测。
聚光反射测量 ( FBRM○R) 是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的 专利技术[11],能 在 当 前 工 艺 条 件 下 实 时 在 线 追 踪 颗 粒、颗粒 结 构 和 液 滴 的 变 化 速 率 和 变 化 程 度。 FBRM 测定粒径的原理示意图如 Fig. 1 所示[11]。
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粒径变化及不同粒径段的粒子数 变化,利用扫描电镜( SEM) 表征制得微胶囊的形貌, 阐述了微胶囊成囊机理及分散剂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 产品粒径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 1 原料与试剂
三聚氰胺: 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 37% 甲醛水溶液: 分析纯,湖北奥生新材料科技有 限公司; 石蜡: 上海标本模具厂; 冰乙酸: 分析纯,成都 联合化工试剂研究所;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 其中 St 与 MAn 的摩尔比为1∶ 1) ,3 种 SMA 的供应商 及相对分子质量参数如 Tab. 1 所示。
Fig. 2 Granule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paraffin emulsion with the different SMAH amount ( a) : 0. 5% ; ( b) : 1% ; ( c) : 1. 5% ; ( d) : 2%
Fig. 3 Granule diameter of the system ( 1 ) : emulsifying process; ( 2 ) : prepolymer dropping process; ( 3) : constant-temperature processes; ( 4) : pH value adjusting process
摘要: 通过原位聚合法,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 SMAH) 为分散剂,石蜡为芯材,三聚氰胺 甲醛( MF) 树脂为壳材制备了石蜡微胶囊。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在线检测了体系的粒径分布及不同粒径范围的粒 子数,微胶囊样品形貌采用扫描电镜表征。通过研究认为,微胶囊在成囊过程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先在溶液中 形成小粒子,小粒子被石蜡表面的分散剂吸附并沉积于石蜡液滴表面,缩聚形成壳层。SMAH 分散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其分散能力越强,得到的微胶囊平均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较窄。
在第 2 阶段预聚体滴加过程中,同时发生了 2 个 过程,分别是预聚体分散和聚集过程以及预聚体在石 蜡液滴表面的吸附和解吸过程[13]。( 1) 预聚体滴入体 系的瞬间,在机械搅拌作用下大预聚体粒子迅速被打 散成粒径大小不一的粒子,因此在 Fig. 4 中第 2 阶段刚 开始时,各种粒径的粒子数量均增加。但由于预聚体 粒子与水不能互溶,体系为了降低总表面能,小的预聚 体粒子又聚集成较大的粒子,在机械搅拌和总表面能 趋于减小的相互作用下,Fig. 4 在第 2 阶段出现小峰, 表示随着预聚体加入量增加,各种粒径范围的粒子的 形成和聚 集 建 立 起 平 衡。可 以 从 Fig. 4 看 到20 ~ 30 μm 粒径范围曲线峰前后粒子数量基本一致,而0 ~ 10 μm 粒径范围曲线和10 ~ 20 μm 粒径范围曲线峰后比 峰前粒子数大,说明预聚体粒子分散和聚集达到平衡 后,粒 子 均 被 分 散 到0 ~ 20 μm 的 范 围,且 被 分 散 成 0 ~ 10 μm 粒径范围的粒子占主要( 曲线峰前后粒子数 差值更大) 。( 2) 同时,体系中发生预聚体在乳化石蜡 表面的吸附和解吸过程。由于预聚体带正电荷而乳化 石蜡表面带负电荷,预聚体粒子会吸附到乳化石蜡表 面,因此随着预聚体的加入0 ~ 20 μm 粒径范围的粒子 数非线性地增加。在滴加的后期,由于t○R520,HERCULES Company
89743
350000
D = M珚w / M珚n 2. 75 2. 21 3. 90
1. 2 微胶囊的制备
粉末加到 90. 0 g 3% 氢氧化钠溶液中,80 ℃ 搅拌 3 h,
1. 2. 1 高分子分散剂 SMAH 的制备: 将 10. 0 g SMA 得到透明溶液,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解液,记为
Fig. 1 Shematic diagram of FBRM
仪器探头内部发射出的高度聚焦的激光束穿过 探头窗口附近的颗粒,并产生反射、直到激光束到达颗 粒的另一端。FBRM 接收反射信号,计算出激光束经 过颗粒的时间,并折算成两端的距离,即 弦 长 ( Chord Length) 。如在等体积溶液中测定,弦长次数累计在一 定程度上体现了颗粒浓度大小[12]。FBRM 每秒可以测 得上百万个弦长,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 1 个 弦长频率分布,并实时监测体系中弦长分布及粒子数 的变化。由于石蜡液滴、预聚体液滴及绝大部分制得 的微胶囊形态呈球型或者接近于球型,所以由 FBRM
收稿日期: 2013-12-26 基金项目: 广东省部产学研项目( 2012B091100442) 通讯联系人: 徐梦漪,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研究, E-mail: 2010103090@ gditc. edu. cn
第3 期
徐梦漪等: 基于在线粒径分析技术的微胶囊成囊过程分析
107
SMAH。 1. 2. 2 预聚体的制备: 称取 4. 2 g 三聚氰胺粉末于三 口瓶中,加入 20 mL 蒸馏水,置于 60 ℃ 恒温水浴中,用 三乙胺调体系的 pH 值至 9 左右,加入 11. 5 mL 37% 甲 醛水溶液,搅拌反应至反应液澄清,再加入 2. 0 g 三聚 氰胺粉末,继续机械搅拌反应至溶液刚透明,取出,快 速冷却至室温。 1. 2. 3 微胶囊的制备: 在 250 mL 带有恒温夹套的玻 璃反应器中,加入 150 mL 蒸馏水及适量自制 SMAH 分 散剂,将 FBRM 探头插没于液面以下 3 cm 处。同时开 启温度控制设备和四叶折页式搅拌桨,调节温度至 90 ℃ 和搅拌速度至 900 r / min,然后加入 10. 0 g 90 ℃ 熔融 的石蜡分散 30 min。再加入冰乙酸调 pH 值至 3. 5 左 右,并降温至 70 ℃ ,滴加上述自制的三聚氰胺甲醛树 脂预聚体,滴加完毕后保温 3. 5 h 后加三乙醇胺调 pH 值至弱碱性,过滤烘干。 1. 3 粒径分析仪及其在相变微胶囊制备中应用方法 的建立
关键词: 微胶囊;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 成囊过程; 粒径分布
中图分类号: TQ316. 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555( 2015) 03-0106-06
微 胶 囊 技 术 已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相 变 储 能[1,2]、制 药[3]、自修复 材 料[4]、食 品 工 业[5] 等 领 域。 原 位 聚 合 法是相变微 胶 囊 常 用 制 备 方 法 之 一[6,7],在 分 散 剂 存 在下,芯材 能 稳 定 分 散 在 水 中,并 在 其 表 面 吸 附 预 聚 体,促进预 聚 体 在 其 表 面 缩 聚 成 壳 层。 根 据 文 献[8 , 9]的报道,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水溶液( SMAH) 比 传统分散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分散效果更好,得 到的微胶囊包覆效果也更好。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对 最终产物形貌性质进行分析,尚无研究反应过程中粒 径的变化,而粒径分析已被用于观测聚酯型聚氨酯预 聚体的制备 过 程[10]。 本 文 选 用 不 同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的 SMAH 作为分散剂制备相变微胶囊,并采用在线颗粒 度分析仪———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 FBRM) 实时分析
散或脱落,产生了粒径范围0 ~ 10 μm 的小颗粒,引起 0 ~ 10 μm 粒径范围的粒子数稍有波动。另一方面,石 蜡乳化过程中还有极少量游离的 SMAH,当体系中小 颗粒含量达到一定时,小颗粒与 SMAH 电荷中和而突 然聚集成大粒子,也导致0 ~ 10 μm 粒径范围粒子数变 化。根据文献[14]和[15]分析得出的结论,壳层厚度 一般小于 1 μm,因此在第 3 阶段的成囊过程中10 ~ 20 μm 和20 ~ 30 μm 粒径范围的粒子数并未发生显著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