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仅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一类成参考 人的过度疲劳,甚至会积劳成疾。
7
(4)疲劳的可恢复性。 疲劳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得到恢复。
(5)疲劳的超前性。 人主观上已有疲倦感,而实际上机体尚未进入疲劳状态。
这种疲劳的超前性是由人的心理作用所致,与人的工作动机、 兴趣、事业心等有关。
(6)疲劳的暗示性。
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自己向自己发出某种指
2
2
4
3
1

3

作业能力均值
脑力劳动稳 0 定期较短,应安
一类参考
排短暂休息。
1
2
3
4
0
1
2
3
4
1-入门期 2-稳定期 3-疲劳期 4-终2末激发期 白班轻或中等强度作业时作业能力变化曲线
工作 时间 (h)
三.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1.生理和心理因素
(1)身体条件 体力劳动的作业能力与身材、年龄、性别、健康和营养
1. 生理疲劳
(1)根据产生疲劳的部位分类
体力疲劳 脑力疲劳
局部性疲劳 全身性疲劳
技术性疲劳
(2)根据引起疲劳的原因和状态分类
一类参考
急性疲劳 慢性疲劳 姿势疲劳 缺氧疲劳 病理疲劳
9
1. 局部性疲劳:在个别器官或肢体参与紧张活动时,在身体 局部产生疲劳,一般不影响其他部位的功能。
例如:抄写、打字,计算机操作所带来的手臂、视觉疲劳等。
4.2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一. 作业疲劳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者的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明显下降, 有时伴随有疲倦感等主观症状的现象,称为作业疲劳。
二. 作业疲劳的危害
不仅造成作业能力下降,而且诱发事故。 延长作业时间,疲劳增加,产量直线下降,原因是休 息恢复时间短。缩短工作时间,生产率却会大大提高,而 且劳动强度越大,生产率提高越大。
通过熟练效应可以使人对所进行的动作产生预定位, 预定位指人脑高级神经活动配合作业过程所产生的预先意 识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例如,机车修理工人利用听觉的熟练,靠听铁锤敲打车轴的 声音,鉴别火车车轴有没有损坏;炼钢工人利用视觉 的熟练,通过钢水颜色判断炼钢的情况;印染工人靠
一类参考 眼力辨别色度;皮革工人通过触觉判断皮5 革的品质。
一类业参考 能力。
3
2.环境因素 指工作场地的物理环境因素,对脑力和体力劳动都有较大
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3.工作条件和性质 (1)生产工具是否按照工效学原则设计。 (2)作业时间: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强度大小合理制定作 业时间。 (3)现代企业是集体协作的行为,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 体力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作业制度。
一类参考
4
4. 锻炼和熟练效应
(1)锻炼可以巩固动力定型,使动作敏捷、准确、协调、肺活 量增加,使所从事的作业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持久性。 锻炼对脑力劳动来讲。可以开发潜在的智力。
(2)熟练效应(动力定型):反复从事某项活动,形成一种全 身性的适应性变化,使机体协调、不易产生疲劳,达到提 高作业能力的效果。
(2)疲劳的可耐受性。 人对疲劳有一个从轻微疲倦到精疲力竭的感受过程,这
一过程所经历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3)疲劳的滞后性。
对疲劳的感受比较迟钝,虽然主观上尚未感受到疲劳,
但机体早已进入疲劳状况,这是疲劳的滞后性。滞后性除与
人的体质有和心理状态有关。体质较好的人或活动时注意力
Baidu Nhomakorabea
较集中的人较能抑制疲劳感。疲劳的可耐性和滞后性有时会
第三节 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
4.1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一、什么是作业能力?
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 综合体现了个体所蕴藏的内部潜力。
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中,如流水线作业,作业能 力可以从作业者单位作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质 量间接地体现出来。
在以脑力劳动和神经紧张型为主的作业中,如仪表监 视、汽车、飞机的驾驶等,其作业能力可以用误动作
4.技术性疲劳:主要出现脑力和体力劳动均有的、神经系统高度 集中作业中,疲劳表现为头昏脑胀、全身乏力、瞌睡等。
一类例参考如:汽车、飞机驾驶、收发电报、电话接线员10 等。
1.急性疲劳:由于短时间过重的活动所引起的疲劳。这种疲 劳只要及时减轻或消除活动负荷,适当休息,即可恢复。
例如:一战期间的英国企业,缩短劳动时间,对于轻体力工作, 如加工枪管的妇女,每小时生产率提高13%,对于从事中 等强度作业的妇女,每小时生产率提高19%,对于从事重
一类参考体力劳动的男工,每小时生产率提高33%。6
三. 疲劳的特点
疲劳不仅是一种生理反应,还包括大量的心理和环境因素。
(1)疲劳的可感受性。 人在主观上能够感受到疲劳状态的 存在,有自觉不适的反应,如感到身体不适、头晕、头痛、 控制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信心不足等。人对疲劳的可感受 性可以防止人产生过度疲劳。
状况、情绪等有关。 脑力劳动的作业能力与身材、年龄、性别无关系。
(2)情绪
积极情绪——能对人的神经系统增加新的活力,刺激 人的大脑皮层,发挥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人们的作业能 力和工作效率,对人的生命活动产生极为良好的作用。
消极情绪——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削弱有机体
潜力发挥的能力,产生肌肉的紧张度和负荷感,降低了作
令。在同一活动过程中,由于自我暗示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
结果,积极的自我暗示能使人废寝忘食,消极的疲劳暗示易
使人疲劳。
他人暗示是指某人对疲劳的感受会传播给他人。如在紧要
关头,领导者的坚持往往会使下属克服疲劳感而完成任务;
而某人对疲劳的感受会暗示、传播给他人,使疲劳像传染病
那一类样参考 蔓延开来。
8
四. 疲劳的类型
2.全身性的疲劳:全身参加繁重体力劳动引起的疲劳。表现为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疲乏、不愿动等主观疲倦感和客观 的工作能力下降、误操作增加,反应迟钝、打瞌睡等。 例如: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游泳运动。
3.脑力疲劳:由于长时间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而引起的第二信号 系统机能减退,表现为头昏脑胀、全身乏力、失眠或瞌睡等。 例如:参加各种考试。
一类参考 率、感受性、视觉反应时间等作为衡量指1标。
二、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
生产成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除受作业能力的影响 外,还受作业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生产成果可以用下 面的表达式来表示:
生产成果= f(作业能力×作业动机)
1—入门期 2—稳定期 3—疲劳期 4—终末激
发期
劳 动 生 产 率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