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资料3 膏药的治病作用和学习“理瀹骈文”的心得
膏药宣传疗效总结汇报稿
膏药宣传疗效总结汇报稿膏药宣传疗效总结汇报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膏药的宣传疗效。
膏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膏药疗效显著,销售火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有效治疗方式。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膏药的疗效进行总结。
首先,膏药可以缓解各种不同类型的疼痛。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遭受到各种疼痛的折磨,例如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头痛等。
膏药通过其独特的药物组分和作用机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缓解疼痛,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这种快速缓解疼痛的效果不仅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也得到了医生的推崇。
其次,膏药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
膏药的药物组分中含有多种抗炎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身体的损害,并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通过持续使用膏药进行治疗,患者的炎症反应可以逐渐得到控制,疾病也能够得到缓解和治愈。
此外,膏药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膏药中的药物成分可以渗入皮肤,刺激毛细血管扩张,提高血液循环速度,加快新陈代谢。
这对于治疗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膏药还对改善局部肌肉骨骼问题具有独特的疗效。
对于一些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问题,膏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它可以加速受损部位的恢复,缓解疼痛,促进修复和再生。
综上所述,膏药作为中药外用制剂,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显著的疗效。
它能够缓解各种疼痛,具有抗炎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骨骼问题。
随着人们对保健意识的提升,膏药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
我们作为销售团队,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推广膏药的疗效和优势,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舒适。
谢谢大家!。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风寒湿痹、疮疖、消肿痛等。
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在理瀹骈文·略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原理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
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齐。
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
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
?中医外科膏药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
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
膏药的治疗病原理
膏药的治疗病原理
膏药的治疗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局部刺激和温热效应:膏药所含的药物成分会通过皮肤渗透到病变部位,产生刺激和温热效应,刺激皮肤和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代谢和营养供应,加速病变部位的康复。
2. 镇痛和消炎作用:一些膏药中含有止痛和抗炎的药物成分,能够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这些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到病变部位,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红肿和疼痛。
3. 改善局部循环:膏药中的成分可以通过刺激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组织的供血和排泄功能。
4. 保护和修复受伤组织:膏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外界刺激的侵害,防止伤口感染。
同时,一些膏药还含有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的成分,可以加速受伤组织的修复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膏药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所选用的膏药的药物成分和患者的病情。
在使用膏药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使用,并注意个人肤质和过敏史,以免引起不适或过敏反应。
膏药的原理和应用介绍
膏药的原理和应用介绍1. 膏药的原理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通过将药物以膏状制剂的形式黏附在药膜上,粘贴在患处进行治疗。
膏药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局部刺激作用:膏药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贴药的方式渗透到皮肤表面,通过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起到舒缓疼痛、消肿止痛的作用。
•组织渗透作用:膏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和皮下组织渗透进入目标组织,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具体而言,膏药中的成分可以通过皮肤的角质层、表皮层和真皮层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治疗作用。
•时间延长作用:膏药贴敷在患处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相比于口服药物,膏药可以在贴敷的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成分,保持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2. 膏药的应用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家庭护理中。
下面列举了膏药在不同方面的应用:2.1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肌肉拉伤:贴敷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膏药,有助于加速肌肉拉伤的康复过程。
•关节炎:采用含有抗炎镇痛成分的膏药,可以缓解关节炎的症状,减轻疼痛。
•肩颈痛:使用舒缓疼痛作用的膏药,对于缓解肩颈疼痛有明显效果。
2.2 皮肤疾病•瘙痒症:采用退痒止痒膏药,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减轻病患的不适感。
•烧伤创伤:使用具有消肿抗菌作用的膏药,有助于创伤处的愈合和预防感染。
2.3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使用具有驱寒祛湿效果的膏药,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寒冷不适感。
•支气管炎:采用含有雾化成分的膏药,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缓解支气管炎的症状。
2.4 妇产科疾病•乳腺增生:使用具有通乳消肿作用的膏药,有助于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月经不调:采用具有活血调经作用的膏药,可以调理月经不调引起的症状。
3. 膏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
•如果有过敏史,请先在小范围皮肤试验,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使用。
•遵循医嘱使用,不宜超过规定的使用时间和用量。
膏药治标不治本的原因(3篇)
第1篇膏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消炎止痒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关节炎等疾病。
然而,尽管膏药在缓解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它治标不治本的特性也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膏药治标不治本的原因。
一、膏药的作用机理膏药的主要成分包括中药药材、动物药材、矿物质等,通过皮肤渗透,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消炎止痒等作用。
其作用机理如下:1. 活血化瘀:膏药中的活血化瘀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使瘀血得以消散,从而缓解疼痛。
2. 通络止痛:膏药中的通络止痛成分可以缓解神经根受压,解除肌肉痉挛,达到止痛的效果。
3. 消炎止痒:膏药中的消炎止痒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二、膏药治标不治本的原因1. 药物成分单一:膏药中的药物成分相对单一,无法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因此,膏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皮肤渗透受限:膏药中的药物成分需要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而皮肤的渗透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皮肤状况、药物分子大小等。
这使得膏药中的药物成分难以充分渗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3. 缺乏针对性治疗:膏药的治疗效果主要依赖于药物成分,而不同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各异。
膏药无法针对特定病因进行治疗,因此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
4. 治疗周期长:膏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且需要长期坚持。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风湿骨痛、关节炎等,膏药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使得治疗周期更长。
5. 药物副作用:膏药中的药物成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皮肤刺激等。
长期使用膏药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累积,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6. 依赖性:由于膏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患者可能会对膏药产生依赖性。
一旦停用膏药,病情可能会再次发作,甚至加重。
三、改进措施1. 提高膏药药物成分的针对性:研发针对特定病因的膏药,提高治疗效果。
膏药室出科总结范文
摘要:在膏药室的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中医药膏药的制作流程、功效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对膏药室实习的总结。
一、实习背景膏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膏药的制作工艺、功效及临床应用,提高自己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二、实习内容1. 膏药制作工艺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膏药的制作工艺,包括药材的筛选、浸泡、研磨、炼油、去火毒、摊涂等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膏药制作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2. 膏药功效及临床应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膏药的功效,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等。
在临床应用方面,我学习了膏药在治疗骨伤、风湿、跌打损伤等疾病中的应用。
3. 膏药种类及特点膏药种类繁多,包括黑膏药、狗皮膏、麝香膏等。
我了解了各类膏药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4. 膏药临床案例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位患者的膏药治疗。
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我了解了膏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效果。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膏药及剂量。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通过实习,我对中医药膏药的制作工艺、功效及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中医药理论水平。
2. 增强实践技能实习期间,我亲自动手制作膏药,掌握了膏药制作的基本技能。
此外,我还参与了临床治疗,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探讨膏药制作及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习感悟1. 中医药膏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的魅力。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与同事携手共进,共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膏药宣传疗效总结范文
一、缓解疼痛膏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各种疼痛症状有显著的缓解效果。
如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跌打损伤等,使用膏药后,疼痛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二、消炎消肿膏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渗透到皮肤深层,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蜂窝组织炎等炎症性疾病,膏药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三、促进血液循环膏药中的药物成分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肌肉酸痛。
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久坐不动的人群,膏药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四、促进伤口愈合膏药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收敛、生肌、抗感染等作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烧伤、烫伤、冻伤、手术刀口等伤口,使用膏药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加速愈合。
五、调理身体膏药中的中药成分具有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长期使用膏药,可以改善人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六、适用范围广泛膏药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肌肉酸痛、跌打损伤、冻伤、烫伤、烧伤等。
不同类型的膏药针对不同的病症,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
七、使用方便膏药使用简单,只需将膏药贴于患处,即可发挥疗效。
无需打针、服药,避免了药物副作用,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八、无副作用膏药中的中药成分多数为天然植物提取,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无刺激性、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总之,膏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膏药,可以缓解疼痛、消炎消肿、促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调理身体等。
然而,使用膏药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膏药,确保产品质量;2. 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膏药类型;3.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滥用;4. 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相信在正确使用膏药的前提下,它将为您的健康带来福音。
膏药贴敷的治病原理
膏药贴敷的治病原理
膏药贴敷的治病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医归经理论:膏药是依据中药归经的原则,使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将多
味药物组合在一起,以此来发挥药物的效果。
贴在局部可以治疗局部的疾病,贴在穴位经络可以治疗循行部位的疾病。
2.芳香温通理论:膏药一般都是贴在皮肤表面,所以通常都是使用气味比较浓郁的药
物,也就是芳香类药物作为处方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开结行滞,直达病灶,透过皮肤就能够达到消炎,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目的,还可以通经活络,芳香化湿以及温经散寒。
3.中医血脉理论:膏药贴在皮肤表面之后会刺激神经末梢和微循环,这样就会产生神
经反射,并能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
以此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效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状态,进而达到消肿、消炎以及镇痛的目的。
此外,膏药中还含有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
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请注意,使用膏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膏药治病的作用机理
膏药治病的作用机理中国民间膏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是珍贵的古老剂型之一,是现代外用贴膏的鼻祖,现代药剂学出现的各种外用贴膏及其透皮学说,无不是受中国民间膏药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他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使用简捷方便,价格低廉,易于制作。
便于储存和保管,几千年来久经不衰,为广大民众所乐用。
过去民间中医(药)堂,(铺)中医先生不认药,不懂中药炮制,不会熬膏药的不多,所以中国民间膏药是从民间发展起来的,他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家传和经验的不断总结,总结出许多宝贵的有效膏药方剂来,为后人在膏药的应用上提供了极大帮助。
有的朋友认为黑膏药医疗不怎么的,对中国民间黑膏药的疗效持怀疑态度,原因何在,鄙人的看法,对黑膏药疗效(质量)的影响有多方面的原因:药味来源是否地道,炮制是否得法,称量是否准确,炸料炼油是否恰到火候,丹的纯度怎么样,细料的勾兑如何等等,原因非常复杂,不是一句半句话可以说的清楚的,就目前假劣药材充斥各个药材市场,(仅举一例,目前市场上有真正的上好的沉香吗?有的地方将南方的乌木经过加工冒充盔沉香)单从这一个方面就很难保证膏药的质量,对膏药质量的怀疑也就不足为怪了,况且配方中地道药材的应用,药物的组成及药物的配比量都会影响其效果。
所以对黑膏药的疗效是不容置疑的。
黑膏药治疗的机理:从现代药剂学的分析来看,当膏药贴于皮肤,皮肤表面被膏药所遮盖,由于皮脂的溶解作用与角质层的软化,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药物通过汗孔,达到真皮内,进一步到达皮下组织,黑膏药中的药物有效成分逐步释放被吸收,,从而产生对病症的治疗作用,实验证明;放射性碘化钠在黑膏药中的释放和吸收量较橡皮硬膏为多,作用亦持久,这证明中国民间膏药这一古老剂型是很科学的,其医疗的理论是成立的,仅仅是以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对这一剂型进行全面的阐释罢了。
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凡病之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膏药的局部用药所产生的刺激,通过人体的经络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膏药方剂药物的组成来看,大多药味厚重,特别兑入的细料药味多芳香辛窜,这就增强了药物的渗透性,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吴氏的“截”,“拔”之说与现代透皮学说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膏药基于上述原理大多用于外治以消肿,拔毒,祛腐,生肌,遮盖疮口,治疗疮疡肿毒,治内则驱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壮筋壮骨,多用于风寒湿痹(疼痛属于寒,麻木属于风,酸胀属于湿),跌打损伤,虚痨引起的病症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
膏药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
膏药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膏药的原理膏药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病理学原理:膏药通过外用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疾病部位,发挥疏散风寒、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等作用。
膏药中的药物成分可以渗透入皮肤组织,对病灶产生直接作用。
2.经络学原理: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通过经络系统来调节和传导气血,膏药内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经络系统进入人体内部。
膏药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促进血液循环:膏药内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外用的方式刺激患处,促进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和废物排出,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消肿散结的作用。
4.皮肤药物递送系统:膏药可以提供一种良好的皮肤贴附剂,使药物可以持续逐渐释放到皮肤组织,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加药物在皮肤内的停留时间,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
膏药的应用膏药作为中药外用制剂,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湿骨痛:膏药中的一些温热性药物成分,如辣椒素、陈皮薄荷脑等,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减轻疼痛和肿胀。
2.损伤挫伤:膏药中的一些具有活血散瘀作用的药物成分,如木脂素、没药等,可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损伤恢复。
3.肩颈腰腿疼痛:膏药中的一些止痛和温通经络的药物成分,如丁香油、樟脑等,可以直接刺激局部组织,缓解疼痛和肿胀。
4.呼吸道疾病:膏药中的一些辛散化痰药物成分,如冰片、薄荷脑等,可以通过贴敷呼吸道穴位,起到祛风散寒、利咽止咳的作用。
使用膏药的注意事项:•皮肤过敏者慎用:膏药中的某些药物成分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糜烂等,故对于过敏体质者使用时需慎重。
•避免伤口和溃疡表面:膏药内具有刺激性的成分,对于伤口和溃疡表面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在这些部位慎用。
•注意局部温度:膏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温热感,故需避免过长时间使用,以免出现灼伤等问题。
•注意使用方法:膏药一般需要将保护膜撕去,贴附在患处上,然后均匀按压使其贴附牢固,但也要避免过度按压造成不透气或透气性过差。
《膏药章》观后感(小编推荐)
《膏药章》观后感(小编推荐)第一篇:《膏药章》观后感(小编推荐)《膏药章》观后感《膏药章》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意蕴和强烈思想震撼力,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京剧。
它主要讲述了一个江湖郎中膏药章因救小寡妇而卷入“风化案",本与革命不沾边却阴差阳错地被推到革命漩涡之中,又因一系列的误会和巧合,引发的一段啼笑皆非而又辛酸无奈的故事。
从故事情节上看,《膏药章》以辛亥革命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小人物——膏药章在那样的背景下的遭遇。
膏药章本是个卖狗皮膏药的人物,他孤身独处,自食其力,无牵无挂,因此革命对他来说是与其切身利益无关的可有可无的事情。
这也就决定了他对革命、革命党的态度。
另一方面,膏药章救了小寡妇,赢得了小寡妇倾心相爱,由于膏药章的命运及他的性格特点,他们的爱情颇为曲折,感情抒发也就颇为奇特,这是剧中的情感线。
这样将膏药章的命运线与感情线相结合,使得剧情紧凑,含意深刻却又不失幽默诙谐,可以紧紧吸引观众,使观众一追到底,成为该剧大获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
同时,在看似诙谐的剧情中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也是这部剧的亮点之一。
该剧一开始就是一群捕快搜查革命党,突出了该剧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时期,剧作者想要体现的思想内容是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具有不彻底性,而膏药章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民群众”。
他对革命的认识相当浅薄,他对革命党是避之不及的,生怕惹祸上身,更谈不上支持革命了,这在剧中膏药章被设计陷害入狱为革命党治病过程中他的表现中可以看出。
但是,偏偏剧作者们把他拉进了革命的大风大浪里,先是被错抓成革命党,然后又被人设计入狱为革命党治病,因此产生了种种奇闻奇事奇趣。
悲剧喜演使该剧不落窠臼,独具风格,诙谐有趣。
例如写刑场这一场,设置了这样一些喜剧性的细节:膏药章听说要被送到刑场问斩,吓得两腿发软,走不动路。
监斩官无奈,只好让他坐在箩筐里,命令衙役抬上刑场。
膏药章这一奇特的出场,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理瀹骈文》内病外治思想探析
《理瀹骈文》内病外治思想探析第26卷第2期201O年4月长春中医药大学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 o1.264,2010?理论研讨?《理瀹骈文》内病外治思想探析王岩岩(徐州工程学院卫生所,江苏徐州I221006)摘要:《理瀹骈文》有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具备的中医外治法理论体系,肯定了中药外治在整个治疗领域中的作用,并将中药外治灵活辨证地运用于各科内病的治疗中.内病外治,溯源有据;内治外治,理同法异;膏治内病,辨证施治;内外并重,外治之优.关键词:理瀹骈文;内病外治;机理;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813(2010)02—0167—02《理瀹骈文》是清代医学家吴尚先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晶,成书于1864年,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专着.该书集贴,敷,冼,点等外治法百余种,外治方1500余首,融理论与临床于一体.吴氏主张用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对内病外治机理,遣方用药,穴位敷贴等作了系统的阐述.二十多年间,出膏药十万余张,救治数十万病人,医德淳厚,医技独特,其内病外治法的卓越成就,值得后学者深人地学习和探索.笔者试从内病外治的理论渊源,机理,辨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解析借鉴《理瀹骈文》¨J的独特思想.1内病外治,溯源有据吴氏博学多闻,涉猎诸家,对中医典籍的阅览理解达到了"通彻之后"方能"诸书皆无形而有用,操纵变化自我".由此可见《理瀹骈文》内病外治思想根植于丰富的中医理论土壤中.吴氏的外治法是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经反复实践,悉心研究总结出来的.他认为"内症外治,古有成法."如最古老的医疗工具针砭,外治法应先于内治法.《内经》中方仅十三首,治疗疾病以针灸为主,且记载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灵枢?寿天刚柔》),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灵枢?经筋》).熨,涂与用膏之理同.吴氏认为仲景以桂枝汤治疗外感风寒,实亦源于《内经》用桂之法,故谓汤剂与外用膏药及熨,涂等法,医理相同.仲景可变外治为以内治汤剂为主,吴氏为何不可反其道而行之,以膏药易汤剂呢?非为妄变古法.《理瀹骈文》中还列举许多实例来论证内病外治之依据.如引《兰台轨范》云:"有人专以丹溪摩腰方……黄蜡为丸, 如胡桃大,烘热摩腰,俟腰热扎好."又《汇参》云:"金沸草散原治伤寒痰嗽,或以熏舌胀遂愈."又如同朝代的叶天士治疗痢疾用平胃散炒熨,疟疾则用常山炒嗅,疗效甚捷.当时有人讽刺外治是"诡道以欺世".吴氏以人之日常所见之事反驳,首先他指出人们没有一天不是处在外治调养中,他说:"人生惟饮食属内耳,其余有益于身,无非身外物也……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血气而升阳益胃也,饭后摩腹,助脾运免积滞也……唾可抹毒,溺可疗伤,近取诸身甚便也,何尝必须服药乎?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人无日不在外治调摄之中."又引《摄生要言》之慎风寒,节饮食,惜精神等防治内病之调摄之法,称其为不药之真诠,外治之原也.由此可见,内病外治法历代都在沿用,有理可据,有例可参.2内治外治:理同法异吴氏在《理瀹骈文》中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凡病多从外人,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因为内治与外治都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阴阳气血失调,中医外治与内治一样,通过药物来调整机体失衡之气血阴阳,以达治病之目的.正如吴氏所说:"外治必如内治,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吴氏对于内病外治的应用,是通过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亲验达数十万人之众,"始知膏药治病,无殊汤药"."日施济数百人,专以膏为主,而糁药,辅药辅之,其治愈不可胜计."从而领悟到人体虽有内外之别,但交错纵横布于人身的正经,奇位,孙络等则可以交互联系.这种特殊的联系,正是外治奏效的途径."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外治可以赖药物的特性从毛孔透入,局部药物亦可被吸引而作用于全身或刺激局部穴位引起机体内部的调整.他举古人治黄疸用百部根放脐上,酒和糯米饮盖之,以作者简介:王岩岩(1978一),女,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一l67—第26卷第2期2010年4月长春中医药大学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 o1.264,2010口中有酒气为度等.说明药物可通过肌肤,毛孑L等深入脏腑发挥内治作用.故吴氏认为"内外治殊途同归之旨".内外治"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3膏治内病.辨证施治在《理瀹骈文》中用膏药最多,吴氏把许多内服的汤药,丸剂改制成膏药外贴,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 儿,五官科.作为一位治学严谨的医家,吴氏既遵古方,又善于临床随机应变."医理精微,在人静悟."反对持一二相传有效之方,乱施外治.吴氏认为中医外治必须靠医生在整体理念的指导下,综合分析把握疾病的各个方面,作出合理的正确的判断,其治则治法同样有着阴阳寒热,虚实补泻的差别.外治同内治一样需要审慎辨思,辨证论治.故吴氏指出内病外治要"先辨证,次论治,次用药."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首先,吴氏认为施治之法,首当辨证,对于疾病的辨证,要遵循五个要领:"一察所因",即要对引起疾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外感之六淫,虫蛇等.内伤之七情,饮食以及人之禀性,地位,贫富等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探查这些病因,溯其根源,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谓如内科之求其本也0""二望形色",如内科之望诊.虽吴氏仅列举痈疽的皮损程度,硬度,颜色来判别疾病的性质,部位的浅深,气血的多少,愈后的差异.但纵观全书,吴氏并未忽略望神,色,形,态等整体望诊来综合判断疾病的性质."三分表里",疾病之初起,病多在表,久病则在于里;病自外感,法宜温托,即用温散之法散邪而出,病者由内伤,则拔截而出."四分阴阳",辨别疾病的性质,阳分阳邪,治主当缓,阳分阴邪,治客当急等, 并注意过用寒凉,燥热会引起疾病阴阳性质的转变. "五看部位,经络",注意分辨疾病之病位,帮助判断疾病归属."上焦壅塞实候,中焦皆涩滞候,亦乘虚而作,下焦多虚损候".是根据部位来大致判断疾病之虚实.吴氏还补充说,对疾病的认识,要察四时五形, 求病机以明症之原委,度病情以析病之变化,辨病形而知病之部位等.由此可见《理瀹骈文》充满了辨证论治的思想.再次,对于内病的治疗,吴氏通过数十年临床的摸索,将大量的临床经验反复提炼,总结出"三焦分治法",由此将众多纷繁复杂的外治分法统归到三焦分治门下,为临床运用提供了一个执简驭繁的原则.上焦为心肺所居,通天气布宗气以行呼吸,主纳而不出, 故"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蓄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如外感病,"连嚏十次则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一168一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也宽,即吐也,盖一嚏实兼汗, 吐之法,不必服葱豉汤也."它如喉风,赤眼,牙痛等亦可用此法,使病在上从上出也.其它上焦病的外治法还有涂顶,覆额,擦项等;"中焦之病,以药切精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如治痢以平胃散炒缚脐上.另外,还有熏脐,填脐等法;"下焦之病,以药或研或炒,或随症而制,布包坐于身上为第一捷法."他认为坐法泻肾,可决下焦之渎,通地气而疏卫气以司开合.此法尤其对内服药不能达至病所,又恐伤胃气者或上病宜釜底抽薪者更优.吴氏虽分三焦治,但并未机械分割三焦的关系,而是整体灵变地运用在临床治疗中.最后,对膏药的选择运用时,也遵循中医的整体理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吴氏善以膏药治内病,他将膏药一分为二,以熬而摊贴者为膏,研而掺于膏中或敷于膏外者为药,膏是一成不变的成方,而药则能随症加减,灵活变通.吴氏将膏药比作君与臣,纲与目. "膏判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表里,寒热,虚实,以提其纲,药随膏而条分缕析,以为之目,膏以帅药,药以助膏."膏与药的灵活配伍,恰如汤剂之随症加减, 这样用外治法对内伤疾病的治疗将更趋系统和完善. 吴氏行医二十余载,"治病以膏为主""日施剂数百人" "其治愈不可胜计""颇有奇验".4内外并重.外治之优吴氏并非片面的厚外治而薄内治,而是主张"以外治佐内治".他在《略言》中说:"内外治皆足以防世急,而以外治佐内治,能两精者乃无一失."而吴氏临证以外治为主,自有其独到之处,即外治之优胜之处. 一是"膏药不经脾胃,故不致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辛辣,香燥,破血,攻伐之品最易戕伤脾胃,久则气血化生渐少而生他症.用膏药治疗则无此弊病.二是防止辨证失误,使用汤剂得效太快,恐犯虚虚实实之戒.膏药取效在于肌表气味的感受,效缓而稳妥,既使用了可"斩关夺隘"的猛药,也比汤剂误用,"陡然下咽人胃,误而立毙"而平稳,三是防止有些汤液直接入胃,力太宏使气火陡升上焰之弊.如吴氏云:"治肾消者,医用八味丸,可使气太厚而助火升焰.又云治少阴气舌痦,医者用地黄饮子,味太阴柔而滞碍阴津难以上达,终不可开痦.若改制此二方为膏药,贴于脐下,效缓而渐,反而成效".参考文献:[1]清'吴帅机.理瀹骈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l一481.(收稿日期:2009—12—20)。
膏藥的治病作用和学習“理瀹駢文”的心得
膏藥的治病作用和学習“理瀹駢文”的心得
朱晟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1956(0)3
【摘要】外贴膏药,除治疗部分外科疾病外,有时能对贴部以外的若干疾病很有效,是我国民间医学的一种常用疗法,现在以膏药治疗疾症的作用为主,联系到最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我国膏药专门著作“理论骈文”,初步考证分析并提问题如下:膏药的种类“理论骈文”说:膏药是“膏”和“药”组成的,“膏”是基础剂,固定不变,掺和於膏里的“药”,则随治疗用途而灵活运用,根据基础剂的不同,膏药可分为下列数类:一。
【总页数】4页(P142-145)
【关键词】吴师机;出版社;文化机构;太乙膏;和剂局方;消痞;化痞;植物油;外科疾病;黑膏;外治;方剂;膏剂;硬膏
【作者】朱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国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学習者のための語彙学習先行モジユ一ルの提案~第二言語習得理論、言語認知、对照分析、語彙論の成果を踏まえて~ [J], 松下達
彦
2.學習“翻譯是語言領域中創造性活動形式”的一些體會(編譯室翻譯理論学習第一次討論會上發言節要) [J], 許惠爾
3.《理瀹骈文》膏摩法的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 [J], 王伟健;谢芳芳;孙崇馨;周婉琼;姚斐
4.《駢體文鈔》李、譚評點的理論旨趣與文學史貢獻 [J], 路海洋
5.駢文的跨文類滲透與古代文體演進的觸媒作用 [J], 莫道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膏药又称贴药,它是一种能够贴在皮肤表面释放药物的外用药物剂型。
膏药具有一定的黏性,能够固定在皮肤表面,向皮肤释放药物,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剂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一系列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膏药具有镇痛的功效。
镇痛是指通过抑制或减轻疼痛感觉,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
膏药中常常含有一些镇痛成分,如生化油、麝香、辣椒素等,这些成分能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使皮肤局部出现一种温热感,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和局部新陈代谢的增加,从而减轻疼痛感。
其次,膏药具有消肿的作用。
消肿是指通过增加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加速淋巴循环,增加组织间质内淋巴液的吸收,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的治疗效果。
膏药中常常含有一些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的成分,如龙胆草、麝香、大黄等,这些成分能够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增加局部血管通透性,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从而减轻皮肤和组织水肿的症状。
另外,膏药还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化痰止咳是指通过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和排出,从而减轻咳嗽的治疗效果。
膏药中常常含有一些刺激性的芳香物质,如桂皮、薄荷脑、冰片等,这些成分能够通过皮肤的局部刺激作用,达到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的目的,从而减轻咳嗽的症状。
此外,膏药还具有驱风除湿的作用。
驱风除湿是指通过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增加组织代谢,排出体内湿气,从而减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膏药中常常含有一些温补成分,如附子、艾叶、丁香等,这些成分能够通过局部刺激作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从而减轻风湿性疾病的症状。
此外,膏药还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杀菌消炎是指通过膏药中含有的抗菌消炎成分,如薄荷脑、冰片、甘草酸等,能够杀灭皮肤上的细菌,减轻皮肤炎症反应,达到杀菌消炎的治疗效果。
总之,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剂型,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包括镇痛、消肿、化痰止咳、驱风除湿和杀菌消炎等。
这些功效与作用通过膏药中含有的不同成分,通过局部刺激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促进组织代谢和排出体内湿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贴膏药的功能主治
贴膏药的功能主治1.缓解肌肉酸痛•膏药中含有一些可以舒缓疼痛的成分,如辣椒素、薄荷脑等,可以通过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改变信号传递,达到缓解肌肉酸痛的效果。
•贴膏药时,贴在酸痛的部位,可以通过贴敷形式使药物迅速渗透肌肤,从而加速缓解疼痛的效果。
2.缓解关节疼痛•贴膏药可以通过改变皮肤温度、刺激神经末梢等方式,缓解关节疼痛。
一些膏药中含有一些具有镇痛作用的成分,如樟脑、巴豆酸等。
•关节疼痛常见于关节炎、关节损伤等疾病,通过贴敷膏药,可以提供局部镇痛效果,减轻关节疼痛的症状。
3.促进血液循环•贴膏药时,贴敷部位通常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流量增加等现象,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这对于一些因为缺血引起的疼痛或不适非常有益。
•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排除局部代谢产物,促进营养物质输送到有需求的部位,有利于增强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
4.改善肩颈不适•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姿势,过度使用肩颈肌肉,都会导致肩颈部位的不适。
贴敷膏药可以通过舒缓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缓解肩颈部位的不适,减轻肌肉的紧绷感。
•正确贴敷膏药,可以使药物直接渗透到肩颈肌肉,对局部肌肉进行放松,缓解肩颈肌肉的疲劳。
5.舒缓痛经症状•一些膏药中含有温经活血的成分,如艾叶、当归等,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症状。
•贴敷膏药时,可以贴在腹部或下腹部位,利用药物的温热刺激,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的症状。
6.缓解跌打损伤•贴敷膏药能够通过刺激皮肤,改变信号传递,使局部神经末梢兴奋,缓解疼痛。
同时,一些膏药中含有一些具有抗炎和抗肿胀作用的成分,如黄芪、桃仁等,对于跌打损伤较为有效。
•对于轻度的跌打损伤,贴敷膏药可以通过降低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肿胀,促进组织修复。
7.舒缓肩周炎症状•胁肩痛、肩背疼痛是肩周炎的典型症状,通过贴敷膏药,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减轻肩周炎症状。
•同时,一些膏药中还含有一些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成分,如穿心莲、川芎等,可以进一步缓解肩周炎症状。
外用贴敷疗法临床应用体会
外用贴敷疗法临床应用体会皮肤表、及收子姜芥进白;、阻香寒茴肉桂小透、薄油辛椒须花药物、质油止叶中桉高;痛炎凉消吸痛,止清、解窍细开痛芳香,片吸冰碍、层脑角樟以;、寒散散温、良里、温;香止丁适;的痛皮止收促风剂祛如、荷寒量散配中国乡村医药外用贴敷疗法临床应用体会葛平外用贴敷疗法临床中应用已久,在传统膏药基础上3三伏贴出现多种外用剂型,如涂膜剂、巴布剂及透皮贴等。
外三伏贴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用药除单纯中药外,还增加了西药、中成药及部分鲜植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冬病物汁。
现浅谈皮肤贴、脐贴及三伏贴治疗体会如下:夏治”的方法。
所谓“冬病”指阳虚之体,遇寒易发1皮肤贴者,如反复感冒、哮喘,脾胃病证的虚寒性腹痛、胃炎、慢性腹泻,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等,小儿体炎症性皮疹表现为充血、水肿、水疱糜烂,甚至溃质虚弱易感冒、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夏治”是根据疡,多为急性、热性、实证,治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传统中医理论,脏腑经络气血辨证,以辛温走窜的中清热燥湿为主。
对于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常用苦寒清热药如白芥子、肉桂、生姜、麻黄、细辛、麝香等,在之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等;真菌性皮肤病常用苦参、三伏天阳气最旺之时,研粉调汁贴于督脉及足太阳膀土槿皮、明矾等杀虫抗真菌类;病毒性皮肤病常用板蓝胱经,如肾俞、肺俞、膈俞、命门、脾俞、大椎、膏根、青黛、大青叶、马勃清热抗病毒类;炎症渗出明显肓等穴位上,以疏通阳气,驱逐内伏寒邪,达到“治者加清热收敛之五倍子、金银花、生栀子,冷湿敷。
皮病求本”的作用。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疹表现为肤色丘疹、斑丘疹、过度角化、增厚粗糙、皲足太阳膀胱经在十二经络中有升发人体阳气作用,与裂及苔藓样变,多为慢性、偏寒性、偏虚证,治以祛风督脉同行及相通,两经相互协调,发挥调节脏腑功能除湿、养血活血、润燥止痒,如祛风除湿止痒有荆芥、活动作用。
贴敷所取穴位能调节神经介质、神经肽和羌活、蛇床子、地肤子、防风;养血活血、润燥则加当内分泌激素释放,调动和改善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功归、白芨、生地、何首乌、桃仁等,宜热敷。
膏药治病原理
膏药治病原理
膏药治病的原理是通过贴敷膏药,让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作用。
膏药一般由药物贴片和药膏组成。
贴片是将药物制成片状,含有活性成分,可以快速渗透皮肤,直接作用于患处。
药膏则是将药物制成糊状,通过贴在患处,使药物逐渐渗透皮肤,起到治疗作用。
膏药治病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渗透作用:膏药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渗透皮肤,进入深层组织或血液循环。
这些药物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刺激作用:膏药在贴敷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刺激皮肤逐渐发红、发热。
这种刺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加速病灶的恢复。
3. 温热作用:膏药贴敷后可以产生一定的温热感。
温热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病灶的康复。
4. 包裹作用:膏药在贴敷的过程中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患处的刺激,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膏药还能够保持局部湿润,促进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膏药治病的原理是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刺激作用、温热作用和包裹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病灶的康复。
但在使用膏药治疗疾病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和使用方法。
膏方临证应用体会
名著
《张聿青医案·膏方》 《膏方大全》(秦伯未著1930 年出版) 《谦斋膏方案》 (秦伯未著1930 年出版) 《冬令进补话膏方》(叶熙春) 《颜德馨膏方真迹》
名方
琼玉膏 铁瓮先生神仙秘法琼玉膏(陈晦叔服此药 有验。)
新罗人参(二十四两,舂一千下,为末) 生地黄(一秤 十六斤,九月采,捣) 雪白茯苓(四十九两,木舂千下, 为末) 白沙蜜(十斤)
服用者为糖尿病患者,则不能使用冰糖、蜂蜜等 含糖类药物,而用木糖醇、甜菊糖、阿斯巴甜或 元贞糖代替,或不加糖类调味。
如将以上品种适当选用,可使膏滋色泽、
甜度、流动性、数量、美观度方面有一定 提高。
药物剂量
膏方的药量
基本为平常处方的10~20倍,一般都用15倍左右。膏方的药量根据服 用者使用的时间长短而作出增减,如一次服用一月左右者,其药量则 相对减少,如服用一月以上,其药量则相应增加。至于
上件,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 捣时不得用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 石器或好瓷器内封用,如器物小,分两处物盛。用净纸二 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木柴火煮六日,如连夜火即三 日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口,入井内,去火毒一伏时。 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开封,取三匙, 作三盏,祭天地百神,焚香设拜,至诚端心。
膏滋:内服的膏剂又称为膏滋。
《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 骨空,补益脑髓。”可见其主要以补益为主,但膏方不完全局限 于滋补,其亦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特点
营养:
《说文解字》云:“膏,肥也”;段玉裁按曰:“肥当 作脂”。又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滋润:
《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滋润 一词概括了膏方的功能特点,故又多称其为膏滋药。
膏药治疗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
膏药治疗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
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
骨刺必须外贴佛手堂膏,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渗透于表皮,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骨刺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改善病变周围组织营养,起到修复骨病组织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2]传统膏药代表方剂有:素元黑膏、附和黑膏等,其素元黑膏03年略统计治疗骨刺类疾病8000余例,总有效率98%,痊愈率在95%以上。
[3]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
颈椎病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手术法手术法的原理主要是减轻压迫,消除刺激、增进稳定,防止进行性损害。
但手术并发症与禁忌症较多,危险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如年龄偏大、身体欠佳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食物疗法骨刺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也可同时用食疗法配合治疗:杜仲30克,淫羊藿10克,威灵仙25克、牛膝20g。
分别研粉,后混合拌匀,再取猪腰子(猪肾脏或羊腰子)8--12个,破开,洗去血液,再放入药粉;摊匀后合紧,共放人碗内,加水少许,用锅装置火上久蒸。
1956年资料3 膏药的治病作用和学习“理瀹骈文”的心得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膏药的治病作用和学习“理瀹骈文”的心得朱晟外贴膏药,除治疗部分外科疾病外,有时能对贴部以外的若干疾病很有效,是我国民间医学的一种常用疗法,现在以膏药治疗疾症的作用为主,联系到最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我国膏药专门著作“理沦淪骈文”,初步考证分析并提问题如下:膏药的种类“理淪骈文”说:膏药是“膏”和“药”组成的,“膏”是基础剂,固定不变,掺和于膏里的“药”,则随治疗用途而灵活运用,根据基础剂的不同,膏药可分为下列数类:一、黑膏药:植物油与铅丹经高热熬炼而成,如狗皮膏,阿魏化痞膏等。
二、白膏药:植物油与宫粉在低温时合成,有白鱼膏,鲫鱼膏。
三、油膏药:植物油或含油的药料为基础剂,有千搥膏。
四、胶膏药:以动物胶为基础剂,有夹纸膏。
五、松香膏药:植物油与松香为基础剂,有籐黄膏。
六、其他膏药:有植物油与铜化合物裂成的紫霞膏,植物油与含银化合物制成的银黝膏,植物油与汞化合物制成的玉红膏等。
上例数类都是现代在经常应用的,比起新药中的硬膏制剂,我国膏药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这些种类里,治疗范围最广,名目最多的是黑膏药,“理淪骈文”里所谈的主要是这一方面的问题,一般所说的膏药就是指黑膏药而言,本文所谈的都是黑膏药的问题。
膏药的历史膏药的治病经验,需要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配制过程也要掌握较复杂的技术,所以膏药的使用年代不太早。
魏、晋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找到可靠的记载。
西晋“崔化方”中有乌膏之名,从它的制法看来,应当是膏药无疑,不过晋唐两代的医书中,这类的方剂极少。
宋时也不常用膏药,“和剂局方”只有云母膏、万金膏、神仙太乙膏等,“圣济总录”一书,虽然“卷凡二百,方几二万”,膏药的方剂很少,“外科经验全书”有长肉紫金膏、唆头膏、太乙膏等,后两种可能是后人增订此书时所追加进去的,说明宋时应用膏药还不太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膏药的治病作用和学习“理瀹骈文”的心得朱晟外贴膏药,除治疗部分外科疾病外,有时能对贴部以外的若干疾病很有效,是我国民间医学的一种常用疗法,现在以膏药治疗疾症的作用为主,联系到最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我国膏药专门著作“理沦淪骈文”,初步考证分析并提问题如下:膏药的种类“理淪骈文”说:膏药是“膏”和“药”组成的,“膏”是基础剂,固定不变,掺和于膏里的“药”,则随治疗用途而灵活运用,根据基础剂的不同,膏药可分为下列数类:一、黑膏药:植物油与铅丹经高热熬炼而成,如狗皮膏,阿魏化痞膏等。
二、白膏药:植物油与宫粉在低温时合成,有白鱼膏,鲫鱼膏。
三、油膏药:植物油或含油的药料为基础剂,有千搥膏。
四、胶膏药:以动物胶为基础剂,有夹纸膏。
五、松香膏药:植物油与松香为基础剂,有籐黄膏。
六、其他膏药:有植物油与铜化合物裂成的紫霞膏,植物油与含银化合物制成的银黝膏,植物油与汞化合物制成的玉红膏等。
上例数类都是现代在经常应用的,比起新药中的硬膏制剂,我国膏药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这些种类里,治疗范围最广,名目最多的是黑膏药,“理淪骈文”里所谈的主要是这一方面的问题,一般所说的膏药就是指黑膏药而言,本文所谈的都是黑膏药的问题。
膏药的历史膏药的治病经验,需要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配制过程也要掌握较复杂的技术,所以膏药的使用年代不太早。
魏、晋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找到可靠的记载。
西晋“崔化方”中有乌膏之名,从它的制法看来,应当是膏药无疑,不过晋唐两代的医书中,这类的方剂极少。
宋时也不常用膏药,“和剂局方”只有云母膏、万金膏、神仙太乙膏等,“圣济总录”一书,虽然“卷凡二百,方几二万”,膏药的方剂很少,“外科经验全书”有长肉紫金膏、唆头膏、太乙膏等,后两种可能是后人增订此书时所追加进去的,说明宋时应用膏药还不太普遍。
又“和剂局方”说云母膏可“三十年不损药力,内服兼外贴”,膏药内服易致铅中毒,也不能保存三十年,不过宋以后就没有这些说法了。
明朝已注意使用膏药,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载有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气膏、琥珀膏、阿魏化痞膏等多种膏药的用途用法和制法。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明膏药可治“癰疽、风湿诸症”,李氏所谈的药料配合、制作方法等,基本上是确切的;但是他说油要“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一般是指在加丹以前,不是在加丹之后。
膏药在清朝已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医宗金鑑”里,收载了众多的膏药方剂,有一部分在目前仍流行着。
并且有了膏药的专门著作,就是吴师机的“理淪骈文”,几乎把一切民间常见疾病,都用膏药治疗,例如书中的清阳膏,列举了头痛、牙痛、吐血、疟疾等三十一种效用,另有附加药方六个,则清阳膏的治疗范围不下六十种。
理论方面,因为吴氏的膏药疗法遭到当时许多人士的反对,“人皆讥之”,斥为“无稽”,所以吴氏本“医者理也,药者淪也”之意,把原来的“外治医说”书名,改为“理淪骈文”,用一半以上的篇幅来论证“外治亦有理”,反复的说明外治(外贴膏药)与内治(内服药剂)有“殊“老辈中蒙嘉赏者许滇生等三先生而已”,途同归之妙”,这个理论的说服力在当时自然不太大,他遗憾的感觉到理论和实践的矛盾未能解决,不得已的在书尾以“理无穷尽,衰老不能更进”做了结论。
近数十年来,虽然不断的有人在文字上提到“理淪骈文”,也多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外治亦有理”的论点。
但吴氏论点中也有很多宝贵部分,应加以重视,如他与汪画山辩论“膏药功用”的时候说:“一是拔,一是截”,与赵璘书研究“加药法”时,提出“慮其或缓而无力也,假猛药、生药、香药”,则能有力的说明了膏药治病的主要问题,指导着膏药的应用方法和配制方法的关键所在。
实际应用方面,因为膏药的用法简便、费用低廉、而且没有药物中毒的危险,本来就为广大病人特别是劳动人民所欢迎,加以吴氏在二十年间的竭力提倡,“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十万余张”,而且“理渝骈文”中所选录的二十种方剂,均系自己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的“增益”与“改竄”而成,全书“十数易其稿”,必然积累了丰富的膏药治疗经验,所以此书在初版数年内,南北各地,或照法制用,或加翻印,流传甚远,吴氏实推广了膏药疗法。
最近人民卫生出版社又把“理淪骈文”影印发行,目前各地有很多的膏药专业行业,在大量制售膏药,广泛的供应病人贴用,为我们研究膏药治病,提供了有利条件。
膏药的原材料“理淪骈文”说膏药是由“膏与药”组成,作为基础剂的“膏”,原料是植物油和铅丹,文献和实际上都选用胡麻油,比起其他植物油来,沸点较低,熬炼时可减少药料的破坏,泡沫较少,易於操作,所以这一经验很合理,近来各地试用花生油、棉籽油、菜子油、豆油等,理论和实践上均证明可以代替,但因泡沫较多,所以在熬炼时应当在锅内少放点,使锅的空隙较大,并注意搅拌及温度,以免溢出。
铅丹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古代不易制得较纯的铅丹,所以用前要以“水飞法”精制(水飞法:中药店所用的一种精制及粉碎方法,系药料与水共研,细末悬浮于水中,倾取待沉淀,如此反复操作。
并炒除水分),现在可用纯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业用铅丹,不须另行精制。
与“膏”的组成和作用类似的,有新药剂的“单铅硬膏”。
膏药都采用种类很多的“药”,疮疡门膏药所常用的是轻粉(氯化低汞),银朱(赤色硫化汞),硃砂(天然的赤色硫化汞),鑪甘石(炭酸锌,煆后成为氧化锌),明礬等,本来是外科常用的药品。
其他门的膏多采用樟脑、冰片、麝香、乳香、没药、丁香、肉桂、阿魏等芳香窜透性药品,就是吴师机所说的“香药”。
这些药料是在低热时掺入膏中,基本上没有被破坏和挥发。
大部分未经炮制的药料,吴师机称为“生药”,则与油共熬,“熬枯去滓”,油的温度达到320-360℃,药料中较多的有效成分要被破坏或挥发,所以吴师机要“慮其缓而无力”,这一推论是确切的,若干较安定的,则留于膏中,这些药料可分为三类:一、风湿关节痛膏药,多采用乌头、附子、威灵仙、升麻、防己、麻黄、萆薢、马钱子、苦参等含有植物碱的药料,是为吴师机所说的“猛药”,对于神经系统要起一定的影响,与此类似的,有新药制剂的“莨菪硬膏”,外敷亦治风湿痛。
二、部分膏药则采用黄连、黄柏、五倍子、籐黄、紫草、梔子等抗菌消炎及收歛性药料。
三、多种药料如当归、川芎、甘草、何首乌、虎骨、杏仁、地黄、蜈蚣、全蝎等,它们的挥发物及苷质等多被破损,则其作用机转如何,难以理解。
但是这些药料的树脂、蛋白质、糖分等融和于膏中,可以适当的调节膏药的硬度,便于贴用,既不会过紧的黏贴皮肉,也不易脱落,从制剂方面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认为是主要目的。
膏药的制法要点熬制膏药的方法叙述不是本文之目的,为了便於说明膏药治病的理由,仅将有关的四个要点,简单介绍如下:一、熬油提取药料的有效成份,“熬枯去滓”。
油与药料的粗末共热到180-220°C,经10-20分钟,为弥补热破坏的损失,用药量要多,一般是油量的三分之一,在此情况下各药的用量是难以估算的,所以处方中往往等量的罗列多种功效相同的药料,如狗皮膏即有七十五种,吴师机是考虑到这一点的。
二、热油继续熬炼到“滴水成珠不散”这一操作是整个制造过程的关键所在,要防止“嫩”及“老”,嫩时膏药太软而黏贴性过强,在贴部往往自行移动而不固定,有时连皮带肉被撕下来,老时膏药黏贴性小,易于脱落,适当的稠度是油熬炼到滴一点于冷水时,油滴不再在水面扩散,此时温度约330-360°C,加热时间要10-15分钟;油本身在此过程的变化是油中低分子的脂肪酸酯(嫩)逐渐蒸发与分解,遗留下高分子的脂肪酸酯及其他聚合产物(老)。
三、油与丹的化合,“下丹”油在高热时即行加丹,大部分就直接结合成脂肪酸铅,反应很剧烈并生热,所以要充分搅拌以散热,油的温度达到饱和燃烧点,一不小心就烧起来,另一部分油的脂肪酸酯则继续分解,聚合并树脂化,使膏药成为黑褐色。
四、“去火毒”膏药制成后如立即贴用,能发生局部搔痒和起水泡的副作用,说明有刺激性较强的成分存在,可浸于凉水中数日,即能溶除,又膏药制成后放置数日也可以“去火毒”,这是一些可溶于水的挥发性物质。
文献和实际均说明这一经验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知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成分。
膏药的治病范围和治疗作用膏药在开始应用时,据宋代以前的医方书籍所载,主要用来治疗癰疽疮癤诸外科疾病,明代李时珍说膏药“用治风湿关节诸症”,吴师机则说“膏药可统治百病”,检查各地现用膏药,种类繁多,也是泛治多种疾病,所以我们对于吴氏的说法不能加以忽视,但能为广大群众所信仰,流传较久,产量大而销路广,比较通用的,有下列四类:一、疮疡门膏药:以治癰疽疮癤为主,如万应膏、拔毒膏、独角莲膏、太乙膏等。
二、风痹门膏药:以治风湿关节痛为主,如狗皮膏,虎骨膏,金不换膏,追风膏等。
三、气滞积聚门膏药:贴于患部或脐上,有消肿化痞作用,如阿魏化痞膏。
四、虚寒类膏药:贴於脐上,治非细菌性腹痛久泻,如十香暖脐膏。
膏药治癰疽疮癤等外科疾病,从它所用的药料来分析,比较容易理解。
一直使人疑虑的是膏药所产生的贴部以外的治疗作用,也就是“理淪駢文”所提出的问题。
固然我们可以认为有一部分植物碱能作用於局部神经末梢,产生影响,但是这些植物碱的大部分被破坏了,残存的为量甚微,假如用此来做解释全面问题的根据,理由并不充分。
研究膏药的治疗作用,应当把膏药的性质、用途和用法联系起来研究分析,下列两点可能是主要的因素:一、膏药的“封闭”作用:膏药往往要贴用数月,由于皮脂溶解和表皮角质层的软化,部分药料可以逐渐的渗透到皮下的组织内部,能遮断恶性刺激,保护神经系统,吴师机所说的“截”,应当这样来解释。
也能产生温和的良性刺激,恢复组织的营养机能,增强抵抗力,再结合膏药的局部和理疗作用,就相当于吴氏所说的“拔”了。
我提出外贴膏药,它和应用普鲁卡因于局部而产生非局部性治疗作用的“封闭疗法”,原理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使用的药品种类和被吸收程度有快慢之别,所以适应疾病也不尽相同。
二、膏药的“理疗”作用:膏药在用前要预热使软,再贴着在患部,它的含热量很大,而传热性很小,能使患部受较长时间的热疗,又膏药冷后体积有微量的收缩,对患部皮肤慢慢的增加一点压缩力,而使皮下血液畅快流通,所以有点恢复机体的抵抗能力,对疾病也有良性刺激。
再从剂型上来看,内治膏药多数是大而厚的,膏药背选用皮革及布等传热性小的材料,都是有利于理疗的条件,这就和现代的“石蜡疗法”,也有相似之处。
结论外贴膏药以内治疾病,既然有千百年的实际经验证明有效,必然存在着良好的治病因素,从“封闭疗法”和“石蜡疗法”的道理来比较,则膏药治病的道理和它们有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