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通常)中学科目二】必背主观题梳理

合集下载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3)学校教育——主导;(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23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教育基础知识主观题考点

2023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教育基础知识主观题考点

中学科目二主观题汇总1、教育的本质属性【简答、辨析】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3、教育与社会【简单: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4、影响人身心发展规律、因素【简答】5、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地位辨析】6、确立教育制度的依据/影响因素【简答】7、确立我国教育目的依据【简答】8、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地位辨析】9、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简答、体育、美育基本任务简答,地位辨析】10、学科课程与经验(活动)课程优缺点对比记忆【简答、辨析】11、课程的层次/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简答、地位辨析】12、新课改具体目标【简答】13、职业理念【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学习方式→材料分析】14、综合实践活动课类型【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低频】】→【简答】15、我国现阶段教学任务【简答】16、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学生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1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案例分析、辨析(教师主导就削弱了学生主体、增长知识一定提高能力×)】18、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1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包括什么、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简答、案例分析】20、教学原则【启发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含义、贯彻要求→材料分析)直观性原则……(后多以例子反选出现)】21、我国常用教学方法【动眼、动嘴、动手、动情】→【低频材料题,例子反选能区分】22、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简答】23、班级授课制优缺点【简答备考】辅助形式和特殊形式【辨析】24、注意的品质【辨析:注意稳定性与注意分配、注意分散与注意分配、注意分散与起伏、注意的转移与注意分散】25、利用注意规律进行教学【简答】26、知觉的基本特征【简答、低频】27、遗忘的规律【简答】、影响遗忘的进程【简答】28、提高记忆的方法、防止以往的方法【简答】29、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0、幻想是特殊的创造想象【辨析】31、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简答】3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简答;思维定势就是功能固着;思维定势就是消极【辨析】】33、学习的概念【辨析】3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心智技能的培训要求【前者为主,简答备考】35、桑代克试误说启示【简答】36、斯金纳【负强化和惩罚(辨析)】37、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含义及条件【简答】38、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辨析】3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观、简答】40、内部动机就是直接动机,外部就是间接动机【辨析,错误】41、奥苏贝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三个,简答】4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辨析、简答、材料分析:四个一】43、需要层次理论【简答、材料分析;辨析:自我实现需要是潜力最大的(×)】44、成败归因理论【材料分析】45、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简答】46、学习迁移的类型【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辨析】47、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简答、低频】48、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包括、资源管理策略包括→简答】49、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记忆和思维,简答、低频】50、皮亚杰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低频简答】51、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简答、辨析(即将达到的水平就是指……)】52、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如何调节【简答】53、如何结合气质类型进行教育【简答】54、性格的结构特征【简答、低频】55、认知风格【材料分析:场独立场依存、冲动和沉思】56、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57、心理健康标准【辨析:心理健康是绝对的(×);主要简答备考】58、心理健康辅导原则【简答、低频】59、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结合德育看看、简答】60、常见的心理障碍【焦虑、网络成瘾,材料分析】61、品德的结构【简答、地位辨析】62、影响态度和品德形成的条件/促进品德形成的方法【简答】63、德育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德育的主体【简答】6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65、德育原则【疏导原则、尊严结合、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含义、贯彻要求必背→材料分析)其他的灵活把握】66、德育的途径【简答、低频】67、德育方法【简答、材料分析;低频】68、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简答、低频】69、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辨析】70、教师有效沟通技巧【简答、低频】71、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三方面灵活简答】72、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4条,灵活简答】73、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处置与矫正【简答】7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常规+个别;两大块,8条内容,简答】75、班集体的组建【简答、材料分析,灵活作答】76、教师的认知特征【两大: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简答】77、教师成长的途径【简答】78、布鲁巴奇反思方法【简答】79、教师职业倦怠表现【简答】如何应对【简答】。

教资科目二的高频考点,以及主观题答题技巧

教资科目二的高频考点,以及主观题答题技巧

科目二的高频考点,以及主观题答题技巧,中小学都适用一、教资科目二学习方法推荐(也适用于科目一)首先是关于学习计划。

备考总原则:1、抓重点,要舍得临考将近,现在复习要学会抓大放小。

就拿大分值题来说,要根据重要程度来进行背诵。

比如简答题,有部分内容是可以根据自己组织的语言来进行回答的,而有些内容是固定知识点,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固定知识点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调整。

2、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在最后复习时间,很多同学都会选择“临时抱佛脚”,比如有人会每个科目花4-5天看一遍教材,有人会每个科目花4-5天将讲义背诵一遍。

这么学知识掌握不系统,忘得也快!我们都知道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应该在识记材料发生大量遗忘之前及时复习,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多记,多巩固。

3、一定要刷题很多人抱怨课一听就懂,可是题一做就错。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将知识点转化为得分点。

武功秘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就,都是在不断试错中修炼成功,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

复习步骤:备考过程可分为3至4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跟着网上教学视频进行整本书的学习对于这样复杂繁多的知识点,需要一个老师带着我们来学习,给我们讲授重点难点,搭建框架理解它们。

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轮复习: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记忆全书考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一边复习老师讲过的重难点一边搭建知识框架,将知识点与知识点直接进行关联,这样一来,当梳理后面的知识点时,再想回顾前面的知识点,只要按照思维导图顺腾摸瓜便能快速记忆相关知识考点。

第三轮复习:感受真题,掌握出题套路前两轮学习,已经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记忆的差不多了,但是要想通过考试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会将知识点运用,作对试卷上的考题。

所以这一轮复习,可以找相关的真题进行练习,摸清出题套路。

4、第四轮复习: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考前冲刺。

考前几天再拿书本复习已经不现实了,所以直接复习此前做过的真题试卷,对于自己易错或还存在疑惑的知识点直接拿思维导图中锁定知识点并记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总(识记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总(识记版)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学校教育,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长善救失,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一)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3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环境对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是积极主动的。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影响人的发展上有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主观题必背60题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主观题必背60题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主观题必背60题辨析题必背30题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无目的的。

如果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就不能称为教育。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利用它;同时,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决定了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与超越前一社会形态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3.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个人的主观努力等。

其中,遗传素质对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它是能力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条件,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

但素质本身不是能力,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仅为能力发展提供某种可能性,把遗传视为制约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不科学的。

要使遗传为能力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因此,认为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是错误的。

4.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对它们也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10-12)精讲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10-12)精讲

对于第 1 点,我们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在已考过的题上。 对于第 2 点,我们最好对于未考的考点的关键点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并有意义的学习理解这 个考点的含义(因为考点多,我们无法一一记住),以便在考试时能够对题目的关键点有一 定印象,剩下的靠我们自己的理解去发挥。(关于如何记忆 考点关键点 并理解考点,我会 在中大互联微官网我开的“榨知铺”栏目进行图解考点的更新,教大家如何以图解的方式迅 速理解考点含义和记住考点关键点,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完整的栏目可在我的公众号“榨 知铺”中查看,在公众号中搜“榨知铺”关注即可,希望亲爱的同学们给我留言,给出意见, 给我动力,以便为大家带来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第 3 点,我们如果做到第 2 点,对很多知识点融会贯通,就会对不熟悉的题目也能给出 一点答案,除非要回答某个理论。
6. 教育的文化功能 22 (2015 年下半年真题)
7. 人的发展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5-27(2014 年下半年真题)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这题虽然已考过简答,但还是要理解,可以用来分析材料分析题中中学生 心理发展的特点)
8.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29 遗传 主观能动性 环境 学校教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总结【主观题部分-简答题】
复习指导: 亲爱的同学们,该简答题部分是根据考纲整理出来的,有可能以主观题(尤其是简答题形式) 出现的考点。
分析 10 套历年真题卷 40 题简答题,有以下特点: 1. 基本没有重复考的情况,除了 1 道题重复出现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出题没有太多规律可寻 3. 某些题目在考纲的范围之外(不多,大家不要惊慌)
在下面的考点中,标黄的部分是已考过的真题。 红字部分是考材料分析题经常会问到的问题的素材,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内容,千万不要因 为已经考过简答题,就不看了。

教资科目一科目二主观题总结

教资科目一科目二主观题总结

主观题套路第30题(以下三选一)1、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行为。

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值得肯定。

①(结合材料【能力】)+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②(结合材料)+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③(结合材料)+④(结合材料)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杨老师的行为。

杨老师的教育行为遵循/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需要改进的。

①杨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结合材料:没有因为不好习惯就放弃,而是利用他喜欢,,,的特点,帮助他改正坏习惯)+ 没有给学生提供改变和进步的机会/把学生当作发②杨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学生具有其自身独特性,教师应当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独特性。

③杨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题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知识强加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合材料: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来克服自身不足)+没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3、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周老师的行为。

周老师的教师行为符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师行为的转变,体现了科学的教师观,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第一,新课程的教师观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以下要求。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结合材料:以研究者眼光审视和饭分析问题,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创新,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体现✧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结合材料:主动增设xx课程)+体现了注重课程开发✧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中学科目二重要的简答题

中学科目二重要的简答题

中学科目二重要的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2.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4.简述社会本位论的基本理念5.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6.简述情境陶冶法的基本含义及要求7.简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相统一的辩证关系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9.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0.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学科目二简答题必背清单1.简述教育的基本功能。

(个体功能、社会功能)2.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4.简述社会本位论的基本理念。

5.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6.简述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7.简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8.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及其要求。

9.教师应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学生学习。

10.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2.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3.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14.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方法。

15.简述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理论。

16.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17.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与途径。

18.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9.简述陶冶教育法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20.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中小学科目二简答题评分标准【简答】10分原则:踩点给分(1)如果答案的点大于5点,只要答对5点,且每点内容饱满(相应的扩充,对“知识点”进行解释等)给满分。

如果所答点都对,内容不饱满,则酌情扣分;如果每少答一点或答错一点,则扣2分。

(2)如果答案的点小于5点,所答点都包含在正确答案内且内容饱满给满分;如果每少答一点或答错一点,则每点扣除2分。

中学科目二·重要简答题1答:(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其表现为:(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其表现为:(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其表现为:(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其表现为:(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答:(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1.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二)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三)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答: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包括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技术的现代化。

这五个特征可以用“全民多现身”来记忆。

2.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变化以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制约。

3.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在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历史继承性相关。

虽然教育有相对独立性,但并非绝对独立。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需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抓住关键期和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包括加强学前教育、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综合统一的教育、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和国际交流。

9.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包括敬业爱生、知识渊博、教育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

1.道德素养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包括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和文化知识;3.能力素养包括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包括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等;5.身体素养。

10.教师必须具备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

11.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包括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和反思教学经验。

1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扬教育民主和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3.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和能力为核心来编排,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关心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14.XXX的目标模式包括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和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一、科目二必背大题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一、科目二必背大题

教资中学科目一、科目二必背大题中学科目一必背大题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教育观)★★★(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三、“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口诀:两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着巨大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是责权主体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1.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口诀:教授倒醋(道促)人平等)(1)教学上:授受关系。

(2)人格上:平等关系(3)道德上:相互促进关系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口诀:尊民教心)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五、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榜样)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7.引导者角色8.课程开发者角色9.心理医生角色六、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口诀:两开一促一研究,重赏助导、反思合作)1.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首,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救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七、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八、《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科二主观题必备考点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科二主观题必备考点

简答题考点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记忆术】全民多现身——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

考点2: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记忆术】水(水平)手(内容和手段)体(教育体制、结构)速(规模和速度)考点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记忆术】领(领导权)受(受教育的权利)性(性质)目的(目的)考点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记忆术】社会因素+受教育者因素+教育者因素+历史因素考点5: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考点6: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

科一综合素质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一、请简要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一个新)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请简要阐述评价观(目的,内容,形式,主体,过程)答: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2、评价的内容多元化;3、评价的方式多样化;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5、注重对过程的评价;三、简要阐述学生观答:1、学生是一个完整地生命个体(完整;不仅是学习的机器);2、学生身上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3、学生个体间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4、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文关怀;四、简要阐述现代教师观答: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立者和开发者;4、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5、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五、现代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改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和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启发、引导、帮助;3、在对待自身方面,新课程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六、简要阐述现代教学观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注重人而不只是科学七、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作业,辅导检查)答:1、备课,包括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成绩检查和评价;二、一堂好课的标准答: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三、为什么说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实际考点: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答: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便捷性;5、有指导的认识;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答:1、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相结合;2、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3、学习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五、教学过程的结构答:1、心理准备2、领悟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效果检查六、简要说明常用教学原则(直启巩寻找一英里外的狐狸当粮食)答:1、直接性2、启发性3、巩固性4、循序渐进性5、因材施教6、理论联系实际7、量力性8、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七、启发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答:1、教师应该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2、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法,是学生学会思考;八、循序渐进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答: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3、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九、谈话法的实施要求有哪些答: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善于问;3、善于引导、启发;4、善于小结、归纳十、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班级,根据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对全班同学集体上课。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基础知识主观题(简答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基础知识主观题(简答汇总)

中学教资科目二重点背诵汇总一级简答【第一章】1.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2.简述个性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髙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口诀:不(不平衡性)断(阶段性)补(互补性)顺(顺序性)差(差异性)3.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它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环境。

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

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岀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3)学校教育——主导;(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19年下中学科二主观题重点范围

2019年下中学科二主观题重点范围

辨析题汇总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混淆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四大因素的地位混淆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概念混淆4.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平均发展)地位混淆5.课程的类型—概念混淆6.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转移(2)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起伏(3)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7.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概念混淆8.负强化和惩罚——概念混淆9.学习迁移概念缩小;学习迁移种类概念混淆(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10.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混淆11.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概念混淆12.同化和顺应——概念混淆13.品德和道德—概念混淆14.教育的本质(人独有)1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16.教学的含义—教师教的活动17.学习的定义18.有意义学习19.最近发展区20.自我效能感21.学习迁移的概念22.最近发展区23.非正式群体2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25.教学的地位26.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跟德育混淆)27.教学的任务—传授知识2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29.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30.知、情、意、行概念地位3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32.皮业杰道德发展阶段(他律-自律)33.中小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1.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错误。

教育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强调教育对个体和社会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而负向功能强调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此,教育对人的作用未必总是积极的。

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错误。

题干中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阶段是可以跨越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皮亚杰根据对自己孩子的观察研究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从低到高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岁以上),这四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年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具有不可逾越性和不可逆性3.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错误。

教资-科目2主观题34必备

教资-科目2主观题34必备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1教育的概念。

(析息、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拔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插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独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日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贸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会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日的的,有计划的,有组识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交与作用答:(1)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属、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3)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课价课程的基础。

(作用)。

7.简述歌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答:(1)科学思想性,歌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基础性,歌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实用性,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4)统一性,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5)表达确切,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联系性,要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科目一(通用)+中学科目二】重要考点模块及出题方向

【科目一(通用)+中学科目二】重要考点模块及出题方向

【科目一(通用)+中学科目二】重要考点模块及出题方向科目一从上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大家复习的重点在哪里。

由于职业理念与职业道德两部分单选题都是送分题,所以大家只要花心思在这两部分的材料分析题上就可以。

这两部分材料分析题考点也好把握,我们已经在《科目一主观题总结》和《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两篇中进行了说明。

法律法规部分只考单选题,要求就是每天利用零散时间读重点法律条文。

每天读个三五遍,考试不成问题。

文化素养只考9个单选题。

主要靠平时积累。

基本能力部分涉及4个单选、1个材料分析、1个写作。

单选题对平时常识的依赖程度也比较大,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在《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一文中也有总结。

写作题是重中之重,大家平时应多加练习。

中学科目二中学科目二一共需要掌握八大模块的知识,每个模块在考试中的比重不尽相同,同学们应在复习前掌握知识结构体系,这不但能很好的节省复习时间,并能帮助你预测考试重点方向。

第一模块教育基础知识和原理重要程度:占总比19%章节说明: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生与老师出题方向:单选、辨析、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需要掌握教育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熟记教育学家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作品;了解教育的功能以及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理清我国的教育目的及教育制度的发展;重点掌握新课改下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第二模块中学课程重要程度:占总比14%章节说明:课程出题方向:单选、简答、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需要掌握课程的定义、类型、特征及其基本理论。

了解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及新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

第三模块中学教学重要程度:占总比18%章节说明:教学出题方向:单选、辨析、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需要掌握教学的定义及其意义。

熟悉和运用教学的基本规律,认识教学过程,灵活掌握和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教学模式,区分各种不同的教学评价。

第四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重要程度:占总比17%章节说明:学习的认知基础、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出题方向:单选、辨析、材料分析题重要考点:了解学习的认知基础,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与想象、思维;重点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2022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

2022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

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考前必背主观题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考查三种题型: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辨析题考查题量为 4 道题,每题8 分,共 32 分。

要求大家对题干所述,做出正误判定并给出理由,考查考生对知识点识记的准确性以及理解性。

出题的范畴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这四章,难度系数中等,部分题目主要围绕让大家对概念进行区分。

这类型的题,大家首要的问题是判断正误,一旦正误判断错误则该题不得分。

而在准确判断题目正误之后给出有力的判断理由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块考查频次占比分布表年份 2017 上 2017 下 2018 上 2018 下 2019 上 2019 下模块考查频次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1 1 1 1中学课程 1中学教学 1 1 2 1 1中学生学习心理 1 2 1 1 1 1中学生发展心理 1中学生心理辅导 1中学德育 1 1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简答题考查题量 4 道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从历年的考情分析来看,简答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涉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知识点较多。

简答题难度中等,主要测查对于知识的识记准确度。

大家在记忆也可采用多种加工方式,增强记忆效果。

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块考查频次占比分布表年份 2017 上 2017 下 2018 上 2018 下 2019 上 2019 下模块考查频次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 1 1中学课程 1 1 1中学教学 1 1 1中学生学习心理 1 1 2 1 2 1中学生发展心理 1中学生心理辅导 1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11 111材料分析题考查题量 2 道, 每题 18 分,共 36 分。

要求大家对相关知识的细节、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准 确的记忆和清晰的理解, 并能够应用。

【科目一(通用)小学科目二】必背主观题梳理

【科目一(通用)小学科目二】必背主观题梳理

【科目一(通用)小学科目二】必背主观题梳理科目一对于中小幼科目一来说,主观题有两种类型: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材料分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第三道材料分析和写作题我们不需要记住任何知识点,只需把握相关技巧就可以了。

这类题目答题技巧,我们也已经在《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和《作文范文金句》中进行了介绍,这里专门总结一下第一个材料分析题和第二个材料分析题需要背的考点。

这些考点的总结式百分之百要考查的,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记牢,可以说,如果你把下面总结的这些主观题考点记住,再加上一点基本的分析,就可以稳稳地拿到了科目一的2个材料分析题,共计28分。

一、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1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发展)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评价观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2学生观(幼教中称为儿童观。

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1)教师角色观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二、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记忆: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一(通用)+中学科目二】必背主观题梳理科目一对于中小幼科目一来说,主观题有两种类型: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材料分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第三道材料分析和写作题我们不需要记住任何知识点,只需把握相关技巧就可以了。

这类题目答题技巧,我们也已经在《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和《作文范文金句》中进行了介绍,这里专门总结一下第一个材料分析题和第二个材料分析题需要背的考点。

这些考点的总结式百分之百要考查的,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记牢,可以说,如果你把下面总结的这些主观题考点记住,再加上一点基本的分析,就可以稳稳地拿到了科目一的2个材料分析题,共计28分。

一、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1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发展)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评价观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2学生观(幼教中称为儿童观。

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1)教师角色观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二、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记忆: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先记住以上考点,具体实例分析,可以看《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一篇。

中学科目二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6教育与社会文化(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教育与文化: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7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8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3)学校教育——主导;(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9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1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1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4简述教师角色(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这,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口诀:社区开发促进终身研究】15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6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3)文化知识17请简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的差异。

【需逐条展开】18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

19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22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3新课改的具体内容(1)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2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28教学过程的结构(或者: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29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记忆口诀:置气西宫,理因思量】30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