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中数学必修1教材必考基本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1 讲集合一、集合的相关概念1、集合(朴素集合论中的定义):集合就是“一堆东西”,记为A、B、C……集合里的“东西”,叫作元素,记为a、b、c……2、元素的 3 个特性:(1)确定性:对于任意一个元素,要么它属于某个指定集合,要么它不属于该集合,二者必居其一;(2)互异性:同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3)无序性:任意改变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它们仍然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符号:a∈A, a ∉ A 二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分类:⑴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⑵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⑶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注意:(1){a}与{(a,b)}都是单元素集(2){0},{ },{φ}之区别{ }”符号具有全体之意()“()常用集合的专用字母:R:实数集Q:有理数集Z:整数集N:自然数集N*或N+:正整数集≠ ()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形如{a , b , c , d }.2、描述法形如{x 中p 是(x )},表元素,是属性. p (x )3、Venn (文氏图):用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图形表示集合的方法。

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定义: A ⊆ B ⇔∀x ∈ A 有 x ∈ B注意: A ⊄ B ⇔∃x ∈A 但 x ∉B显然:(1) A ⊆ A(2) Φ ⊆ A(3) 若 A ⊆ B , B ⊆ C 则 A ⊆ C2、集相等: A =B ⇔ A ⊆B 且 B ⊆A3、真子集:显然:(4若) 非A 空,则 Φ ⊂ A(5)A 的子集中除外,都是A 真子集6 A ⊂ B ⊂ C ⇒ A ⊂ C≠ ≠ ≠或结论:一个集合有n 元素,则它有个2n子集,有个真2n子-集1,个非空真2子n-集2。

第2 讲集合的运算一、交集:1、定义:且 B ={x x ∈A x ∈B}说明:(1且)x∈A B⇔x∈A x∈B(2)x ∉A B ⇔x ∉A或x ∉B(3)A B实质上是A、的B公共部分图示:2、性质A A=A,A ,B⊆A A =A B=A ⇒A ⊆BA U =A二、并集:1、定义:或 B ={x x ∈A x ∈B}说明:(1或)x∈A B⇔x∈A x∈B(2)x ∉A B ⇔x ∉A且x ∉B(3)A B实质上是A、凑B在一起图示:2、性质A A=A,A ,B⊇A A =A A U=UA B=B ⇒A ⊆B三、补集:全集:由(所考虑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2019新教材)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2019新教材)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2019新教材)人教A 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率(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1.3〗集合的基本运算〖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 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1)AA A =(2)A ∅=∅(3)A B A ⊆A B B ⊆ BA并集 A B{|,x x A ∈或}x B ∈(1)AA A =(2)A A ∅=(3)A B A ⊇ A B B ⊇BA补集UA{|,}x x U x A ∈∉且1()U A A =∅2()U A A U =()()()U U U A B A B =()()()UU U A B A B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1、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2、不等式的性质: ①a b b a >⇔<;②,a b b c a c >>⇒>;③a b a c b c >⇒+>+;④,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⑤,a b c d a c b d >>⇒+>+; ⑥0,0a b c d ac bd >>>>⇒>;⑦()0,1n n a b a b n n >>⇒>∈N >; ⑧()0,1n n a b a b n n >>⇒>∈N >.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222,a b ab a b R +≥∈; ②2(0,0)>>a b ab a b +≥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 解集||(0)x a a <> {|}x a x a -<<||(0)x a a >>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24b ac ∆=- 0∆>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1,242b b ac x a -±-=(其中12)x x <122b x x a==-无实根20(0)ax bx c a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x }2b x a≠-R20(0)ax bx c a ++<>的解集12{|}x x x x <<∅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⑥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⑦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⑧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⑨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2a y xb y xc y++=,则在()0()()()0a y≠时,由于,x y为实数,故必须有2()4()()0∆=-⋅≥,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b y a yc y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函数的单调性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yxo〖3.2〗函数的基本性质 【3.2.1】单调性1、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1) 取值:即设12,x x 是该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且12x x <,210x x x ∆=-> (2) 作差变形: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方法,向有利于判断差的符号的方向变形.(3) 定号:确定21()()y f x f x ∆=-的符号,若符号不确定,可以进行分类讨论.(4) 下结论:根据定义得出结论,注意下结论时不要忘记说明区间.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2、复合函数与单调性若函数u=g(x)在区间[a,b ]上是单调函数,函数y=f(u)在[g(a),g(b)]或[g(b),g(a)]上也是单调函数,那么复合函数y=f [g(x)]在区间[a,b ]上是单调函数,其单调性的规律是: 函数单调性 u=g(x) 增函数 增函数 减函数 减函数 y=f(u) 增函数 减函数 增函数 减函数 y=f[g(x)]增函数减函数减函数增函数上述规律可简记为“同増异减”。

2019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2019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如果把原命题“如果 ,那么 ”结论的否定作条件,把条件的否 定作结论,那么就可得到一个新命题, 我们把它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如果 ,那么 ”;
如果 A 、 B 是两个命题, A B , B A , 那么 A 、 B 叫做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复合命题有 三类: p 或 q , p 且 q ,非 p ;
有两相等实根
x1
x2
b 2a
x x x1或x x2
x
x
b 2a
x x1 x x2
无实根 R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1.函数的概念
设 A , B 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 ,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 ,在集合 B 中都有
唯一确定的的数 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 A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作“ A 交 B ”,即 A B x x A 且 x B ;
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者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A 、B 的并集,记作 A B ,读作“ A 并 B ”,
即 A B x x A 或 x B ;
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确定的集合叫做全集,常 用符合U 表示;即全集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
y f (x) , x A.
其中, x 叫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 x 的值相对应的 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设U 为全集, A 是U 的子集,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

2019新教材)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2019新教材)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2019新教材)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1.1 集合的概率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和实数集R。

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两种关系,即属于和不属于,用符号“∈”和“∉”表示。

集合可以用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来表示。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有三种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子集表示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真子集是指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但不相等,集合相等是指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交集、并集和补集。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而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补集是指在全集中不属于该集合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是指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是指判断为假的语句。

充分条件是指如果A成立,则B也成立,必要条件是指如果B不成立,则A也不成立。

意一个元素x,都有唯一的元素y与之对应,且y∈B,则称f为从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B,x↦y=f(x)。

②x∈A称为自变量,y=f(x)∈B称为因变量或函数值,f(x)的值域为函数f的所有可能的函数值的集合。

2、函数的表示①显式表示法:y=f(x);②参数表示法:y=f(x,k);③分段表示法:y={f1(x)(x∈D1),f2(x)(x∈D2)};④隐式表示法:F(x,y)=0,y=f(x);⑤函数图象表示法:y=f(x)的图象。

3.2〗函数的性质1、奇偶性①奇函数:f(–x)=–f(x);②偶函数:f(–x)=f(x);③一般函数:不具有奇偶性。

2、周期性若存在正数T,使得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有f(x+T)=f(x),则称函数f具有周期性,T称为函数f的周期。

3、单调性①单调递增: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x2,有x1<x2,则f(x1)<f(x2);②单调递减: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x2,有x1f(x2);③严格单调递增: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x2,有x1<x2,则f(x1)≤f(x2);④严格单调递减: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1,x2,有x1<x2,则f(x1)≥f(x2)。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与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与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2019)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与公式大全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1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确定性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 列举法 集合的表示 描述法常见的数集 N N Z Q R2,,A B B A A B A B A A A A B A B A B οοφ≠⊆⊆=⎧⊆⊆⊆⎪⎪⎨⎪⎪⊆≠⊂⎩1定义:A=B2若且则子集: , 集合相等: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真子集: 若且 则 空集φ的特殊性: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结论 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的个数为2n ,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3集合的基本运算{}{}{}|||U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C A x x U x A ⎧⋃=∈∈⎪⋂=∈∈⎨⎪=∈∉⎩并集:或 交集:且 补集:且在集合运算中常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结论 (1)A A A ⋃= A A A ⋂=, A A φ⋃= A φφ⋂= (2)A B B A B ⋃=⊆若则 A B A A B ⋂=⊆若则4.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5.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一个,任给,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3)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存在M 中元素x 0,使p (x 0)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 0∈M ,p (x 0).(4)全称量词命题“()x p M x ,∈∀”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x p M x ⌝∈∃,” (5)存在量词命题“()x p M x ,∈∃”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x p M x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形式(1).概念:把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2).形式:①ax 2+bx +c >0(a ≠0); ②ax 2+bx +c ≥0(a ≠0); ③ax 2+bx +c <0(a ≠0); ④ax 2+bx +c ≤0(a ≠0).2.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3.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且分子、分母都是关于x 的多项式的不等式称为分式不等式. 解法:等价转化法解分式不等式 f (x )g (x )>0⇔f (x )g (x )>0,f (x )g (x )<0⇔f (x )·g (x )<0. 4.基本不等式(或)均值不等式:ab ba ≥+2基本不等式的变形与拓展1.(1)若R b a ∈,,则ab b a 222≥+;(2)若R b a ∈,,则22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2.(1)若00a ,b >>,则ab ba ≥+2;(2)若00a ,b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取“=”); (3)若00a ,b >>,则22⎪⎭⎫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若0x <,则12x x+≤-(当且仅当1x =-时取“=”);若0x ≠,则12xx+≥,即12x x +≥或12x x +≤-(当且仅当b a =时取“=”).4.若0>ab ,则2≥+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若0ab ≠,则2a b b a +≥,即2a bb a +≥或2a bb a+≤-(当且仅当b a =时取“=”). 5.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链:2112a b a b+≤≤≤+.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函数与映射的相关概念注意: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就看这个对应关系是否满足函数定义中“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这个核心点.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 =f (x ),x ∈A 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 (3)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三要素为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4)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解析法:一般情况下,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图象法:注意定义域对图象的影响. 3.2函数的三要素(1).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常见基本初等函数定义域的要求为:(1)分式函数中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根式函数的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0.(3)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均为R.(4)y=x0的定义域是{x|x≠0}.(2).函数的解析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表示函数的一种方式,对于不是y=f(x)的形式,可根据题目的条件转化为该形式.(2)求函数的解析式时,一定要注意函数定义域的变化,特别是利用换元法(或配凑法)求出的解析式,不注明定义域往往导致错误.(3).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就是函数值构成的集合,熟练掌握以下四种常见初等函数的值域:(1)一次函数y=kx+b(k为常数且k≠0)的值域为R.(2)反比例函数kyx=(k为常数且k≠0)的值域为(−∞,0)∪(0,+∞).(3)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当a>0时,二次函数的值域为24[,)4ac ba-+∞;当a<0时,二次函数的值域为24(,]4ac ba--∞.求二次函数的值域时,应掌握配方法:2 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a a-=++=++.3.3分段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因对应关系不同而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则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分段函数虽由几个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3.4函数基本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设[]2121,,xxbaxx≠∈⋅那么:1212,()()x x f x f x<<⇔[]1212()()()0x x f x f x-->⇔0)()(2121>--xxxfxf[]b axf,)(在⇔上增函数;1212,()()x x f x f x<>⇔[]1212()()()0x x f x f x--<⇔0)()(2121<--xxxfxf[]baxf,)(在⇔上减函数.(2)判定方法:1ο定义法(证明题) 2ο图像法3ο复合法(3)定义法:用定义来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性步骤:1ο设值:任取12,x x为该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且12x x<2ο做差,变形,比较大小:做差12()()f x f x-,并利用通分,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方法变形比较12(),()f x f x大小3ο下结论(说函数单调性必须在其单调区间上)(4)常见函数利用图像直接判断单调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对数函数,幂函数,对勾函数(5)复合法:针对复合函数采用同增异减原则(6)单调性中结论:在同一个单调区间内:增+增=增:增—减=增:减+减=减:减—增=增若函数)(xf在区间[]ba,为增函数,则—)(xf,)(1xf在[]ba,为减函数(7)单调性的应用:①求值域;②解不等式;③求参数范围;④比较大小.特别提醒:求单调区间时,一是勿忘定义域,二是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一定能添加符号“”和“或”只能用“和”;三是单调区间应该用区间表示,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2 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若()f 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1ο若对于任取x的,均有()()f x f x-=则()f x为偶函数2ο若对于任取x的,均有()()f x f x-=-则()f x为奇函数((3)判定方法:1ο定义法(证明题)2ο图像法3ο口诀法(4)定义法: 证明函数奇偶性步骤:1ο求出函数的定义域观察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前提性必备条件)2ο由出发()f x-,寻找其与()f x之间的关系3ο下结论(若()()f x f x-=则()f x为偶函数,若()()f x f x-=-则()f x为奇函数函数)口诀法: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的特征: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为此确定函数的奇偶性时,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描述: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2.集合的三个特性:(1)描述性:“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它同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都只是描述性地说明.(2)整体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这个集合就是这些对象的总体.(3)广泛性: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数、点、图形、多项式、方程,也可以是人或物等.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不能是模棱两可的)判断给定的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这个集合里,二者必居其一.@简单高中生(2)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先后顺序,任意调换集合中的元素位置,集合不变.4.集合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大写的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5.集合的相等当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时,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 B6.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读作a属(1)属于: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于A.(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7.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如方程21x =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如不等式10x ->的解组成的集合.8.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正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2)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9.集合表示的方法(1)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如所有正方形组成的集合,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例如,三角形的集合.@简单高中生(2)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其格式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逗号隔开,然后用花括号括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吧“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把“方程(1)(2)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1,2}-.(3)描述法:通过描述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一般格式为{()}x p x ,其中x 是集合中的元素代表,()p x 则表示集合中的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不等式73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73}{10}x R x x R x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Í或(B A Ê)读作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可用Venn 图表示如下:或关于子集有下面的两个性质:(1)反身性:A A ⊆;(2)传递性: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简单高中生A B ⊂≠(或B A ⊃≠),读作集合A 真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真包含集合A ).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可用Venn 图表示如右.3.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且B A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为A B =.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可用Venn 图表示如右.4.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1)A ∅⊆(A 是任意一个集合);(2)A ⊂∅≠(A ≠∅).1.3集合的运算1.并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简单高中生符号语言:{,}A B x x A x B ⋃=∈∈或.图形语言:理解:x A ∈或x B ∈包括三种情况:x A ∈且x B ∉;x B ∈且x A ∉;x A ∈且x B ∈.并集的性质:(1)A B B A ⋃=⋃;(2)A A A ⋃=;(3)A A ⋃∅=;(4)()()A B C A B C ⋃⋃=⋃⋃;(5)A A B ⊆⋃,B A B ⊆⋃;(6)A B B A B ⋃=⇔⊆.2.交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符号语言:{,}A B x x A x B ⋂=∈∈且.图形语言:理解:当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 与B 没有交集,只能说A 与B 的交集是∅.@简单高中生交集的性质:(1)A B B A ⋂=⋂;(2)A A A ⋂=;(3)A ⋂∅=∅;(4)()()A B C A B C ⋂⋂=⋂⋂;(5)A B A ⋂⊆,A B B ⋂⊆;(6)A B A A B ⋂=⇔⊆.3.补集(1)全集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2)补集的概念自然语言:对于一个集合A ,由属于全集U 且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为U A ð.符号语言:{,}U A x x U x A =∈∉且ð图形语言:补集的性质(1)()U A A ⋂=∅ð;(2)()U A A U ⋃=ð;(3)()()()U U U A B A B ⋃=⋂痧;(4)()()()U U UA B A B ⋂=⋃痧.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这时,我们就说,由p 可推出q ,记作@简单高中生p q ⇒,并且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中,q 是p 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成是:q ⌝⇒p ⌝(q ⌝表示q 不成立),其实,这与p q ⇒是等价的.但是,在数学中,我们宁愿采用第一种说法.如果“若p ,则q ”为假命题,那么由p 推不出q ,记作/p q ⇒.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p q⇒,又有q p⇒就记作⇔.p q此时,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 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简单高中生“p是q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等价于q”或“q当且仅当p”等.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量词命题.p 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全称量词命题“对M中的任意一个x,有()p x,"Î,()x Mp x成立”.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2)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量词命题.p 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存在量词命题“存在M中的元素x,使()p x,x M∃∈,()p x成立”.读作“存在M中的元素x,使()2.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1)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全称量词命题:x M "Î,()p x ,它的否定:x M ∃∈,()p x ⌝.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2)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存在量词命题:x M ∃∈,()p x ,它的否定:x M "Î,()p x ⌝.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简单高中生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1.比较原理0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2.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b =,那么b a =;性质2如果a b =,b c =,那么a c =;性质3如果a b =,那么a c b c ±=±;性质4如果a b =,那么ac bc =;性质5如果a b =,0c ≠,那么a b c c=.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b >,那么b a <;如果b a <,那么a b >.即a b b a>⇔<性质2如果a b >,b c >,那么a c >.即a b >,b c >a c ⇒>.性质3如果a b >,那么a c b c +=+.由性质3可得,()()a b c a b b c b a c b +>⇒++->+-⇒>-.这表明,不等式中任何一项可以改变符号后移到不等号的另一边.性质4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性质5如果a b >,c d >,那么a c b d +>+.性质6如果0a b >>,0c d >>,那么ac bd >.性质7如果0a b >>,那么n n a b >(n N ∈,2n ≥).2.2基本不等式1.重要不等式,a b R ∀∈,有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基本不等式如果0a >,0b >,则2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简单高中生2a b +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3.与基本不等式相关的不等式(1)当,a b R ∈时,有22a b a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当0a >,0b >时,有211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3)当,a b R ∈时,有22222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已知0x >,0y >,那么@简单高中生(1)如果积x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如果和x y +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214S .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0)a >0>∆0=∆0<∆二次函数cbx ax y ++=2(0>a )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 x x 221-==无实根的解集)0(02>>++ac bx ax {}21x x x x x ><或⎭⎬⎫⎩⎨⎧-≠a b x x 2R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x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简单高中生2.区间: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b <,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2)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 b ;(3)满足不等式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a b ,(,]a b .这里的实数a ,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这些区间的几何表示如下表所示.定义名称符号数轴表示{}x a x b ≤≤闭区间[,]a b {}x a x b <<开区间(,)a b{}x a x b ≤<半开半闭区间[,)a b{}x a x b <≤半开半闭区间(,]a b (4)实数集R 可以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用区间分别表示为[,)a +∞,(,)a +∞(,]b -∞,(,)b -∞.这些区间的几何表示如下表所示.定义符号数轴表示{}x x -∞<<+∞(,)-∞+∞{}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注意:@简单高中生(1)“∞”是一个趋向符号,表示无限接近,却永远达不到,不是一个数.(2)以“-∞”或“+∞”为区间的一端时,这一端点必须用小括号.3.函数的三要素(1)定义域;(2)对应关系;(3)值域.值域随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的确定而确定.4.函数的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5.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解析法是表示函数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表示法从“数”的方面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图象法直观地表示了函数值随自变量值改变的变化趋势,从“形”的方面刻画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将自变量的一个值0x 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0()f x 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00(,())x f x .当自变量取遍函数的定义域A 中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函数()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定义域,在y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值域.@简单高中生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3)列表法通过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例如,初中学习过的平方表、立方表都是表示函数关系的.6.分段函数(1)分段函数的概念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如(1),0,(),0x x f x x x x -<⎧==⎨≥⎩,(2)22,0,(),0x x f x x x ⎧≤⎪=⎨->⎪⎩.说明: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要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在哪个区间,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关系.②分段函数在书写时用大括号把各段函数合并写成一个函数的形式.并且必须指明各段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③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所有取值区间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只能写成一个集合的形式,不能分开写成几个集合的形式.④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在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值域的并集.(2)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在同一坐标系中,根据每段的定义区间和表达式依次画出图象,要注意每段图象的端点是空心点还是实心点,组合到一起就得到整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简单高中生3.2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性质是指在函数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和规律性.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增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 .如果∀1x ,2x D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我们就称它是增函数.(2)减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如果∀1x ,2x D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减时,我们就称它是减函数.(3)单调性、单调区间、单调函数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具有单调性,那么就称此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函数.(4)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基本步骤如下:①设值:设12,x x D ∈,且12x x <;②作差:12()()f x f x -;③变形:对12()()f x f x -变形,一般是通分,分解因式,配方等.这一步是核心,要注意变形到底;@简单高中生④判断符号,得出函数的单调性.(5)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①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②最小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小值.2.奇偶性(1)偶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关于偶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偶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②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反.(2)奇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奇函数.关于奇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奇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简单高中生②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如果奇函数当0x =时有意义,那么(0)0f =.即当0x =有意义时,奇函数的图象过坐标原点;④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同.3.3幂函数1.幂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x α=(R α∈,α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对于幂函数,我们只研究1α=,2,3,12,1-时的图象与性质.2.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x y =2x y =3x y =21xy =1-=x y 定义域RRR[0,+)∞(,0)(0,+)-∞⋃∞值域R[0,+)∞R[0,+)∞(,0)(0,+)-∞⋃∞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非奇非偶奇函数单调性增函数在(,0]-∞上递减在[0,+)∞上递增增函数增函数在(,0-∞),0,+)∞(上递减定点(1,1)3.4函数的应用(一)略.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指数1.n 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1)方根如果n x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1n >,且*n N ∈.①当n 是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正数,负数的n 方根是负数.这时,a 的n 方表示.@简单高中生②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a 的正的n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并写成0a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关于根式有下面两个等式:n a =;,,a na n⎧⎪=⎨⎪⎩为奇数为偶数..2.分数指数幂(1)正分数指数幂mna=0a>,m,*n N∈,1n>).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2)负分数指数幂1mnmnaa-=0a>,m,*n N∈,1n>).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a a a+=(0a>,r,s Q∈);②()r s rsa a=(0a>,r,s Q∈);③()r r rab a b=(0a>,0b>,r Q∈).3.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1)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当x是无理数时,x a是无理数指数幂.我们可以通过有理数指数幂来认识无理数指数幂.当x的不足近似值m和过剩近似值n逐渐逼近x时,m a和n a都趋向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就是x a.所以无理数指数幂x a(0a>,x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简单高中生(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实数指数幂,即对于任意实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a a a+=(0a>,r,s R∈);②()r s rsa a=(0a>,r,s R∈);③()r r rab a b=(0a>,0b>,r R∈).4.2指数函数1.指数函数的概念函数x y a =(0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R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般地,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01a <<1a >图象定义域R值域(0,)+∞性质(1)过定点(0,1),即0x =时,1y =(2)在R 上是减函数(2)在R 上是增函数4.3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简单高中生当0a >,且1a ≠时,log N x a a N x =⇔=.2.两个重要的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10log N 记为lg N .(2)自然对数:以e (e 是无理数, 2.71828e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并把log e N 记作ln N .3.关于对数的几个结论(1)负数和0没有对数;(2)log 10a =;(3)log 1a a =.4.对数的运算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5.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bb a=(0a >,且1a ≠,0b >,0c >,1c ≠).4.4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0,)+∞.@简单高中生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01a <<1a >图象定义域(0,)+∞值域R3.反函数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与对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4.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对于对数函数log a y x =(1a >)、一次函数y kx =(0k >)、指数函数x y b =(1b >)来说,尽管它们在(0,)+∞上都是增函数,但是随着x 的增大,它们增长的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对数函数log a y x =(1a >)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一次函数y kx =(0k >)增长的速度始终不变;指数函数x y b =(1b >)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总之来说,不管a (1a >),k (0k >),b (1b >)的大小关系如何,x y b =(1b >)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y kx =(0k >)的增长速度;y kx =(0k >)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log a y x =(1a >)的增长速度.因此,总会存在一个0x ,当0x x >时,恒有log x a b kx x >>.4.5函数的应用(二)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 f x =,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解,也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所以@简单高中生方程()0f x =有实数解⇔函数()y f x =有零点性质(1)过定点(1,0),即当1x =时,0y =.(2)增函数(2)减函数⇔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2)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解.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对于在区间[,]a b 上图象连续不断且()()0f a f b <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简单高中生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y f x =零点0x 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零点0x 的初始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2)求区间(,)a b 的中点c .(3)计算()f c ,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①若()0f c =(此时0x c =),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0f a f c <(此时0(,)x a c ∈),则令b c =;③若()()0f c f b <(此时0(,)x c b ∈),则令a c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 b ε-<,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由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解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3.函数模型的应用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这一过程包括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增长情况(是“对数增长”“直线上升”还是“指数爆炸”);根据增长情况选择函数类型构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通过运算、推理、求解函数模型;用得到的函数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画图、运算等.第五章三角函数5.1任意角和弧度制1.任意角(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射线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分别叫做角的始边和终边.(2)正角、负角、零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而形成的角叫零角.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3)象限角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时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简单高中生(4)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360,S k k Z ββα==+⋅︒∈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象限角的表示:第一象限角的集合{}|36090360,k k k Z αα⋅︒<<︒+⋅︒∈第二象限角的集合{}|90360180360,k k k Z αα︒+⋅︒<<︒+⋅︒∈第三象限角的集合{}|180360270360,k k k Z αα︒+⋅︒<<︒+⋅︒∈第四象限角的集合{}|270360360360,k k k Z αα︒+⋅︒<<︒+⋅︒∈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重要,它们的表示如下表.位置表示终边在x 轴非负半轴{360,}k k Z αα=⋅︒∈终边在x 轴非正半轴{180+360,}k k Z αα=︒⋅︒∈终边在x 轴{180,}k k Z αα=⋅︒∈终边在y 轴非负半轴{90+360,}k k Z αα=︒⋅︒∈终边在y 轴非正半轴{270+360,}k k Z αα=︒⋅︒∈终边在y 轴{90180,}k k Z αα=︒+⋅︒∈终边在坐标轴{90,}k k Z αα=⋅︒∈2.弧度制(1)弧度的概念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简单高中生在半径为r 的圆中,弧长为l 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αrad ,那么l rα=.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2)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关于扇形的几个公式设扇形的圆心角为α(rad ),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有①l R α=;②212S R α=;③12S lR =.5.2三角函数的概念1.三角函数的概念(1)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R α∈,它的终边OP 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 y .把点P 的纵坐标y 叫做α的正弦函数,记作sin α,即@简单高中生sin y α=;把点P 的横坐标x 叫做α的余弦函数,记作cos α,即cos x α=;把点P 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yx叫做α的正切函数,记作tan α,即tan yxα=(0x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通常将它们记为:正弦函数sin y α=,x R ∈;余弦函数cos y α=,x R ∈;正切函数tan y α=,2x k ππ≠+(k Z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不与原点重合)的坐标为(,)x y ,点P 与原点的距离为r =.可以证明:sin y r α=;cos xr α=;tan y xα=.(2)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2π,π,32π的三角函数值如下表所示:α函数2ππ32πsin α0101-cos α101-0tan α不存在0不存在(3)三角函数值的符号(4)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简单高中生sin(2)sin k απα+⋅=,cos(2)cos k απα+⋅=,tan(2)tan k απα+⋅=,其中k Z ∈.2.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αα=.作用:(1)已知α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余的两个三角函数值;(2)化简三角函数式;@简单高中生(3)证明三角函数恒等式.5.3诱导公式1.公式二sin()sin παα+=-,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2.公式三sin()sin αα-=-,cos()cos αα-=,tan()tan αα-=-.3.公式四sin()sin παα-=,cos()cos παα-=-,tan()tan παα-=-.小结:(1)2k απ+⋅(k Z ∈),πα+,α-,πα-的三角函数,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2)利用公式一∼公式四,可以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一般可按下面步骤进行:4.公式五sin()cos 2παα-=,cos()sin 2παα-=.5.公式六sin()cos 2παα+=,cos()sin 2παα+=-.小结:2πα-,2πα+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余弦(正弦),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5.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1)正弦函数sin y x =的图象.①画点00(,sin )T x x @简单高中生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原点O 为圆心的单位圆,O 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为(1,0)A .在单位圆上,将点A 绕着点O 旋转0x 弧度至点B ,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点B 的纵坐标00sin y x =.由此,以0x 为横坐标,0y 为纵坐标画点,即得到函数图象上的点00(,sin )T x x .。

2019高考数学知识点:必修一

2019高考数学知识点:必修一

2019高考数学知识点:必修一
高考数学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数学知识点:必修一,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高考数学知识点: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

错误基本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是五分没了。

次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

高三生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反复去记这些概念,最好的方法是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指数、对数、幂函数三大函数的运算性质及图像。

函数的几大要素和相关考点基本都在函数图像上有所体现,单调性、增减性、极值、零点等等。

关于这三大函数的运算公式,多记多用,多做一点练习基本就没多大问题。

函数图像是这一章的重难点,而且图像问题是不能靠记忆的,必须要理解,要会熟练的画出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零点等等。

对于幂函数还要搞清楚当指数幂大于一和小于一时图像的不同及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这也是常考常错点。

另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对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要怎样转化问题也要了解清楚。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主要就是函数与方程的结合。

其实就是方程的实根,即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

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要学会在这三者之间的灵活转化,以求能最简单的解决问题。

关于证明零点的方法,这是这一章的难点,几种证明方法都要记得,多练习强化。

二次函数的零点的Δ判别法,这个倒不算难。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一、集合。

1. 集合的概念。

-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要求)。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1,2,3}。

-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

形式为{xp(x)},其中x是集合中的代表元素,p(x)是描述元素x特征的条件。

例如{xx > 0且x∈ R}表示正实数集。

- 区间表示法:对于数集,还可以用区间表示。

- 开区间(a,b)={xa < x < b}。

- 闭区间[a,b]={xa≤slant x≤slant b}。

- 半开半闭区间(a,b]={xa < x≤slant b},[a,b)={xa≤slant x < b}。

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 真子集:如果A⊆ B,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A是B的真子集,记作A⊂neqq B。

- 相等:如果A⊆ B且B⊆ A,那么A = B。

- 空集varnothing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

- 并集:A∪ B ={xx∈ A或x∈ B}。

- 补集:设U是全集,A⊆ U,则∁_UA={xx∈ U且x∉ A}。

二、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x∈ 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yy = 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专题01 集合与常用的逻辑用语 (3)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3)知识点二集合间的关系 (4)知识点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5)知识点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5)知识点五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6)专题02 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与不等式 (7)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性质 (7)知识点二基本不等式 (7)知识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8)专题03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9)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与分段函数 (9)知识点二函数的三要素 (10)知识点三函数的单调性 (12)知识点四函数的奇偶性 (14)知识点六幂函数 (16)专题0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简单性质 (17)知识点一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与幂运算 (17)知识点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图像 (18)知识点三比较大小(常与0、1、-1作比较) (18)知识点四函数的零点 (19)专题05 指数型与对数型复合函数的性质 (20)知识点一复合函数简单的单调性与奇偶性问题 (20)知识点二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20)知识点三复合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1)知识点四最值问题(含有参数) (22)知识点五恒成立问题 (22)专题06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3)知识点一任意角和弧度制 (23)知识点二常用的角的集合表示方法 (23)知识点三弧度与弧度制 (24)知识点四三角函数定义 (25)知识点五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25)知识点六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6)知识点七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与诱导公式 (26)知识点八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基本应用 (27)知识点九辅助角公式 (27)知识点十二倍角公式 (27)知识点十一降幂公式 (27)知识点十二基本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余弦与正切) (28)知识点十三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 (29)知识点十四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29)专题07 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 (30)专题01 集合与常用的逻辑用语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描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c,⋯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2)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元素可以判断该元素在或者不在该集合中。

数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数学必修一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1.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复数
2. 数的运算法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性质
3. 数的大小关系:大小关系的表示及比较
4. 数的表示方法:小数、百分数、比例、比率的表示方法
5. 数的整除性质:素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6. 分数的性质和运算:整数、真分数、假分数、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7. 整式的加减运算:同类项合并、去括号、加减运算
8. 代数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分配律、乘方运算、乘法运算
9. 单变量一次方程: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原理、口诀
10. 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定义、解法、口诀
11. 图形的基本概念:平面图形、空间图形的名称、性质
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3. 圆的性质:圆周、弧、弦、切线、相交关系的性质
14. 函数的概念:自变量、因变量、函数的表示、函数的性质、函数的线图
15. 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这些知识点是数学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背诵它们可以帮助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还需要多做练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9新教材人教A版)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9新教材人教A版)

高中数学必修 1 知识梳理(新教材)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

2.元素的性质:(1)确定性。

给定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2)互异性。

集合里不允许有相同的元素重复出现;(3)无序性。

集合里的元素构成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

4.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2)描述法。

集合中的元素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3)图示法。

①Venn 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的一个集合。

如用V enn 图表示A包含于B。

AB②数轴法。

5.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6.常用集合(1)N:非负整数集 (或自然数集)(2)N*或N+:正整数集(3)Z:整数集(4)Q:有理数集(5)R:实数集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 A,B,如果集合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就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规定: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真子集:如果集合 A⊆B,但存在元素x∈B,且x∉A,就称集合 A 是集合 B的真子集,记作 A⊊ B2.相等关系:例如:A={4,1, 2,3} , B={1, 2,3, 4},记作:{A⊆BB⊆A⟺A=B。

即A,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

3.关于子集的结论:一般地,一个集合元素若为n个,则其子集数为2n 个,其真子集数为2n - 1个,其非空真子集数为2n - 2 个,其非空子集数为2n - 1个。

特别地,空集的子集个数为 1,真子集个数为 0。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 交集: 由所有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与B 的交集,记作 A∩B 。

2019人教版新版高一数学必修一

2019人教版新版高一数学必修一

集合的概念一、知识点:1、集合的定义 。

2、集合常用 表示,元素用 表示。

若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记作 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记作 。

3、元素的特征: 、 、4、集合的分类:根据元素的个数分为两类 和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 ,记作5、常用集合: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组对象:①正三角形的全体;②接近0的数的全体;③比1小的正整数的全体;④平面上到点(0,0)的距离等于一的点的全体,其中构成集合的是 。

变式练习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若能构成集合,指出它们是有限集、无限集、还是空集。

(1)中国所有的人口组成的集合;(2)山东省2010年应届高中毕业生; (3)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1的点;(4)方程20x=的解构成的集合;(5)某校高一一班中成绩较好的同学;(6)小于1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例2 1. 用符号“∈”或“ ”填空(1) 3.14 Q (2) Q (3) 0 N+ (4) -2 N+ (5)(6) R例3 已知集合A 中的元素是22a+2,(a+1),a +3a+3,若1∈A ,求实数a 的值。

变式练习 若3A -∈且A 中元素为23,23,7,a a a ---求实数a 的值。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有四个命题:①集合N 中最小数为1;②若-a ∉N,则a ∈N ;③若a ∈N,b ∈N,则a+b 的最小值为2; ④所有小的正数构成一个集合,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2、已知集合A 是由元素1,2构成的,集合B 是由元素0,2构成的,集合C 是由A ,B 各取一个元素相乘所得的积构成的,则集合C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 、2 C 、3 D 、63、一个集合M 中的元素m 满足m N +∈,且5m N +-∈,则集合M 中的元素最多有( )个。

A 、3B 、4C 、5D 、64、下列各组对象:(1)比较大的整数;(2)鲜艳的花(3)视力差的人(4)参加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所有球队。

2019届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届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B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CS,即。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归纳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3、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4、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5、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6、一般地,设A 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A 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 x 的元素x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 A P x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7、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就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包含于B”(或“B 包含于A”)。

8、一般地,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那么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

也就是说,若A B ⊆且B A ⊆,则A =B 。

9、一般地,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10、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就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

1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B (读作“A 并B”),即{|,}A B x x A x B =∈∈或。

1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记作AB (读作“A 交B”),即{|,}A B x x A x B =∈∈且。

13、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

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即∁U A ,即∁U A ={|,}x x U x A ∈∉且。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人教版A版(2019) 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人教版A版(2019) 知识点汇总

1.1集合的概念一、元素与集合的概念及表示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二、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简记为“确定性”.【注意】如果元素的界限不明确,即不能构成集合。

例如:著名的科学家、高个子、好人、很难的题目等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简记为“互异性”.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异性求参数:(1)集合问题的核心即研究集合中的元素,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2)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确定性),且是互不相同的(互异性),书写时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无序性).(3)利用集合元素的特性求参数问题时,先利用确定性解出字母所有可能值,再根据互异性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检验,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3、无序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先后,没有顺序的.简记为“无序性”.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与不属于概念:(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2、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方法:(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2)推理法:对于一些没有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 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备注: 自然数集N 含有元素0;而*N 或+N 不含有元素0;注意N 与*N 或+N 他们的区别。

五、列举法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 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注意】(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 (3)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六、描述法1、定义:一般地,设A 表示一个集合,把集合A 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 (x )的元素x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 ∈A |P (x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元素x 与x 的满足的条件需要用竖线隔开.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首先应弄清楚集合的属性,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的类型.一般地,数集用一个字母代表其元素,而点集则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2)若描述部分出现元素记号以外的字母,要对新字母说明其含义或取值范围.(3)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和“或”,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内.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子集与真子集的定义与表示1、子集: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2、真子集: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2019年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2019年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2019 年数学必修 1 知识点总结数学素来是拉分的重点科目,那么数学必修 1 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又有什么呢 ?下边数学必修 1 知识点总结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会合有关观点1、会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同就成为一个会合,此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会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征:1.元素确实定性 ;2. 元素的互异性 ;3. 元素的无序性说明: (1) 对于一个给定的会合,会合中的元素是确立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许是或许不是这个给定的会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会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一样的对象,同样的对象纳入一个会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会合中的元素是同等的,没有先后次序,所以判断两个会合能否同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能否同样,不需考察摆列次序能否同样。

(4)会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使会合自己拥有了确立性和整体性。

3、会合的表示: { } 如{ 我校的篮球队员 }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会合: 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2.会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绘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 ( 即自然数集 ) 记作: N正整数集 N*或 N+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实数集 R对于“属于”的观点会合的元素往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a 是会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会合 A 记作 a∈A,相反, a 不属于会合 A 记作 a?A列举法:把会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而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绘法:将会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绘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会合的方法。

用确立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能否属于这个会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绘法:例: {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绘法:例:不等式x-3>2 的解集是 {x?R|x-3>2} 或{x|x-3>2}4、会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会合2.无穷集含有无穷个元素的会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会合例:{x|x2=-5 }二、会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括”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 (1)A 是 B 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会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必修Ⅰ 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中潜在的命题点预测
预测1:函数的个数问题
教材习题:函数解析式2x y =,值域为[]4,1,这样的函数有几个?
变式1:函数解析式2x y =,值域为[]4,0,定义域为[]b ,1-,求b 的取值范围; 变式2:函数解析式2x y =,值域为[]4,0,定义域为[]b ,2-,求b 的取值范围; 变式3:函数解析式2x y =,值域为[]4,1,定义域为[]b a ,,求,a b 的值; 变式4:函数解析式2x y =,值域为[]4,0,定义域为[]b a ,,求,a b 的值; 变式5:函数解析式2x y =,值域为{}4,1,这样的函数有几个?
变式6:函数解析式2x y =,值域为{}2,9,4,1n ()
*N n ∈,这样的函数有几个? 预测1-1:设a >1,函数log a y x =的定义域为[m ,n ],m <n ,值域为[0,1],定义:区间
[m ,n ]的长度等于n m -.若区间[m ,n ]长度的最小值为5
6
,则实数a 的值为 6
提示:令log 1a x =,则x a =,或1a .显然 111a a ->-,所以15
16
a -=,即6a =.
预测2:函数最值的定义问题
教材例题:已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b a ,,b c a <<,当[]c a x ,∈时,)(x f 是单调增函数;当[]b c x ,∈时,)(x f 是单调减函数.试证明)(x f 在c x =取得最大值.
2
两个和最值定义有关的试题:
预测2-1: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3()(2
-=ax x x f ,若函数]2,0[),()()(∈'+=x x f x f x g ,
0=x 处取得最大值,则正数a 的范围 . 6
(0,]5
局部缩小策略,可通过不等式)0()2(f f ≤将a 的取值范围进行缩小
预测2-2:已知)(x f 是二次函数,且方程03)(=+x x f 的根是0和1,若函数图像开口向下,求证:)(x f 的最大值非负
由题易知:0)0(=f ,又因为)(x f 的图像开口向下,所以0)0()(max =≥f x f
预测3:反函数问题
预测题3-1:已知点P 在曲线x y ln =上运动,点Q 在曲线x e y =上运动,则PQ 的最小值为______ 变式:
预测题3-2:已知1>a ,若函数4)(-+=x a x f x 的零点为m ,函数
4log )(-+=x x x g a 的零点为n ,则
n
m 4
1+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49 提示:令,0)(=m f 则m a m -=4,从而m m a =-)4(log ,变形得04)4()4(log =--+-m m a ,即0)4(=-m g ,而函数)(x g 在()+∞,0上单调递增,
所以n m =-4,即4=+n m ,且0,0>>n m ,则
m m 41+=,4
9454141)(41≥⎪⎭⎫ ⎝⎛
++=⎪⎭⎫ ⎝⎛+⋅+n m m n m m n m 当且仅当n m =2时等号成立.
3
预测4:储蓄中的单复利问题
单利:本金为a 元,每期的利率为r ,存期为x ,则本利和为_________ 复利:本金为a 元,每期的利率为r ,存期为x ,则本利和为_________
预测5:函数的凹凸性问题
教材习题1:已知函数0(log )(>=a x x f a ,且1≠a ),若21,x x 都是正实数,判断
()()]([21
21x f x f +与)2
(21x x f +的大小,并加以证明
教材习题2:能否将对数式换成其他函数式?设对于任意R x x ∈21,,若函数
x x f 2)(=,判断()()]([21
21x f x f +与)2
(21
x x f +的大小,并加以证明
定义:定义在区间I 上的函数)(x f y =满足:如果任意的I x x ∈21,,都有
4
2
)
()()2(
2121x f x f x x f +≤+成立,则称函数)(x f y =是I 上的凹函数; 定义:定义在区间I 上的函数)(x f y =满足:如果任意的I x x ∈21,,都有
2
)
()()2(
2121x f x f x x f +≥+成立,则称函数)(x f y =是I 上的凸函数;
预测5-1:将对数的真数换成数列形式,结论如何?设{}n a 是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n S 是其前n 项和,比较
2
lg lg 2
++n n S S 和1lg +n S 的大小;
预测5-2:设()y f x =为定义在区间I 上的函数,若对I 上任意两个实数12,x x 都有
[]12121
(
)()()22
x x f f x f x +≤+成立,则()f x 称为I 上的凹函数。

(1)判断3
()(0)f x x x =>是否为凹函数?
(2)已知函数2()|3|(0)f x x ax a =-≠为区间[3,6]上的凹函数,请直接写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3)设定义在R 上的函数3()f x 满足对于任意实数,x y 都有333()()()f x y f x f y +=⋅. 求证:3()f x 为R 上的凹函数. 解:(1)()f x 是凹函数
1212
12
1333
,(0,),()22
x x x x x x ∀∈+∞+≥

+,即[]12121()()()22x x f f x f x +≤+ (2)(),0[1,)-∞⋃+∞
5
(3)112212313233,,()()(
)()2222
x x x x x x R f x f x f f ∀∈+=+++ 2212121233333()()2()()2()22222
x x x x x x
f f f f f +=+≥⋅=故3()f x 为R 上的凹函数
预测5-3:如图,)4,3,2,1)((=i x f i 是定义在[0,1]上的四个函数,其中满足性质:“对[0,1]中任意的x 1和x 2,任意)()1()(])1([],1,0[2121x f x f x x f λλλλλ-+≤-+∈恒成立”的只有
A .)(),(31x f x f
B .)(2x f
C .)(),(32x f x f
D .)(4x f
A (虞涛:从课本到高考3.9有空整理好) 预测5-4:(2010年陕西高考理科21)
6
7
预测6:超越方程x a a x log 的根的个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