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泻、潜、渊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梁启超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听音韵,听节奏,听停顿,并且大声跟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2)写少年是什么样子。

第三部分(3)期待少年的雄起。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明确: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在课文哪部分有所体现?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明确:第一部分。

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

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3.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明确:红日;(黄)河。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使学生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少年中国说》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3. 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少年中国说》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少年中国说》。

2. 参考资料:关于《少年中国说》的背景介绍、相关评论和分析。

3.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首古代散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其历史背景,掌握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5.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少年中国说》的精神。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个人层面出发,思考如何践行《少年中国说》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少年中国说》的时代价值。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领会《少年中国说》的精神,并在生活中践行。

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际行为,评价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时期的有代表性的青年励志文章,如梁启超的《新民说》、陈独秀的《青年杂志》发刊词等,比较不同历史背景下青年观点的异同。

少年中 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 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比喻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关系的深刻阐述。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国家在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是更加繁荣昌盛,还是面临各种挑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文章——《少年中国说》,看看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比喻中国?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作者用“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来比喻中国,展现了中国的朝气蓬勃和强大的生命力。

指导朗读,读出中国的蓬勃气势。

2、学习第二段自由读第二段,思考:作者认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作者认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也就是说,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少年,少年是中国的希望。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少年的期望。

3、学习第三段齐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未来有怎样的展望?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作者展望少年中国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和对中国少年的激励。

(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少年,你们心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作者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分析少年中国说的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少年中国的责任和使命,培养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2.1 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意义。

2.2 作者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证。

三、教学难点3.1 少年中国说中的概念和论点的理解。

3.2 对作者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或相关资料:《少年中国说》全文。

4.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梁启超的生平和思想,引发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少年中国说》,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僻字词和不理解的内容。

5.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详细解读《少年中国说》的内容和意义,阐述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5.5 思考与拓展:学生思考少年中国的责任和使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讨论如何践行少年中国的精神。

5.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强调少年中国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5.7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程度。

6.2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深入分析和反思,检查其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需要,提出改进措施。

7.2 学生学习效果: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在理解和应用方面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八、教学延伸8.1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中国近代史和思想文化的文章,扩展知识面。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使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文意。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思路。

3. 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祝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时代背景、相关知识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梁启超及其作品《少年中国说》。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中国”的含义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思路。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4.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祝福。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6.1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6.2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计划。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少年中国说》说课稿一、说教材二、(一)说教材内容我说课的课题是《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第25课。

课文较长,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本文写于作者流亡日本初期的1900年。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都是保守守旧、愚顽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初三学生实际,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1 、积累重要词语,理解重点句子。

2、理解文章的主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奋发进取的精神。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突破途径: 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作者心情,可以重温一下1840年之后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句式整齐,气势磅礴,并且多有恰当的比喻、对比、排比、对偶,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三)说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品、悟的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更快、更好、更直观的学习文本。

四、说学法初三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具备独立自学的能力,针对于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一、字词句子交给学生,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习。

《少年中国说》创新教案

《少年中国说》创新教案

少年中国说创新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少年中国说》为主要教材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爱国情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发展,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发展;•熟悉《少年中国说》中的经典篇章;•理解篇章背后的思想和价值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模块主要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兵法和医学等方面。

2. 现代化发展本模块主要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

3. 《少年中国说》中的经典篇章本模块主要选取《少年中国说》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滚滚长江东逝水》、《黄河颂》、《大海啊,故乡》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民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阅读、写作、演讲、实地调研等,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1. 讲授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 阅读写作法使学生主动地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少年中国说》的篇章,通过写作和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民族文化,增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感性认识。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担重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 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会欣赏梁启超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历史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少年中国说》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韵律。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梁启超及其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韵律美。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中的意象和寓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教师讲解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在当时的影响。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诵比赛,提高朗读技巧。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梁启超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讨论积极参与、分享观点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文中的意象和寓意?3. 学生对梁启超的文学才华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八、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学习目标主要聚焦于三个维度。

首先,知识层面,我们要深入理解并掌握文中的核心观点,包括少年中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其次,能力层面,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要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我们要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更能够提升自我,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少年中国说(节选)》学习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即理解少年与中国的紧密联系,以及少年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这需要深入剖析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其次,难点在于对文中深邃思想的领悟,比如少年中国精神的内涵、少年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等,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体验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文章的语言较为典雅,部分词汇和句式较为生僻,这也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和感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2. 课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种事物,象征少年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区别?A. 没有区别,都是指中国的年轻人B. “少年中国”指中国具有青春活力,正在蓬勃发展的景象;“中国少年”指中国的年轻人。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导入与背景介绍1.1 课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和青少年的思考。

1.2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对“少年”一词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青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

1.3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标:通过学习《少年中国说》,了解作者梁启超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文本阅读学生集体朗读《少年中国说》,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2 内容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概括梁启超在文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2.3 重点词汇讲解教师针对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第三章: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3.1 作者简介教师介绍梁启超的生平和主要事迹,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倾向。

3.2 时代背景教师阐述《少年中国说》发表的时代背景,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四章:深入讨论4.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少年中国说》中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青少年担当的认识。

4.2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4.3 总结发言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强调青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制定计划学生分组制定一份关于如何在学校或社区发挥青少年作用的活动计划。

5.2 展示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活动计划,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3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计划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将计划付诸实践。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案例介绍教师呈现一组关于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在不同领域的积极作用。

6.2 分析讨论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青少年如何在国家发展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6.3 启示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

第七章:参观考察7.1 安排参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如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历程和青少年的责任。

《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二、作者、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说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

少年中国说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

(2)理解《少年中国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3)分析梁启超的演讲技巧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少年中国说》。

(2)学会如何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辩论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奋斗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少年中国说》。

(2)理解《少年中国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 教学难点:(1)分析梁启超的演讲技巧和语言特点。

(2)如何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梁启超及其作品《少年中国说》,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少年中国说》,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勾画的句子,解释其重要性,总结《少年中国说》的主要观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详细讲解《少年中国说》的内容、结构、梁启超的演讲技巧和语言特点。

5. 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正方支持《少年中国说》的观点,反方反驳。

教师点评辩论过程,指出优点和不足。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少年中国说》的重要性和梁启超的演讲技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少年中国说》。

3. 针对本节课的辩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辩论。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少年中国说》与其他时期梁启超的作品,如《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等,分析其思想演变过程。

2. 时代背景分析教师介绍《少年中国说》发表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少年中国说》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少年中国说》学案 新人教版
3.理解字义,了解文章。
4.收集作者的有关知识。
5.查阅本文的写作背景。。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
4.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老朽之人”,从而刻画出 当时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作用,可以激发青年人奋发图强,变革现实。但是仅仅归结于复述老年与少年在性格上的差别,把少年一律看成先进,老年一律看成保守,把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充分暴露了作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的局限性。
5.明确: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
三、检测反馈(巩固案):
6.对标巩固:
1.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
常思既往日新盛气怯懦苟且不同之大略国亦宜然
2.翻译部分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文句的把握程度。
(1)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2)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3)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3、疏通词句,重点字词列举如下:
老朽之冤业使举国之少年
②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少年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中国说(节选) 优秀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 优秀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预习导航】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2.背景简介《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二、在文中圈出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泻.汪洋()鳞.爪飞扬()百兽震惶.()奇花初胎.()地履.其黄()壮哉.()四、请抄写以下生字词。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鹰隼试翼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地履其黄与国无疆五、初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六、提出质疑:写下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写下初读课文之后心中的疑问。

【新知探究】一、课文探究。

1.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3.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5.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二、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从中懂得或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学习小结】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

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0分钟)1.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

2•指导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3.检杳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一泻汪洋鳞爪飞扬百兽震惶奇花初胎地履其黄美哉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看书听音频,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扫清识字障碍。

3.(1)同桌互相考一考,注意倾听生字的读音。

(2)开火车认读,小组交流理解词义。

4•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指导“鳞”的读音。

2•重点引导学生读好第2自然段,读正确的同时,读出节奏和气势三、品读第1自然段(用时:7分钟)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自主理解第1自然段的意思。

(1)边读边想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的意思。

2•探究“少年中国”的含义。

3.引导学生总结表达上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

4•引导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1)用横线画出关键字词: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2)交流理解“少年”与“中国”紧密相连、唇齿相依的关系。

3.(1)自主读文,扌而摩第1自然段表达的特点。

(2)再读一遍,想想自己有什么感受,体1•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容易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2•探究“少年中国”的含义时,要教给学生方法抓关键词。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 1•按照自学提示展 1•在学生自学前生自主探究第2自然段的开学习。

一定要让学生读大意。

(1)利用查找的资料 好自学提示,掌⑴熟读第2自然段,看 理解第2自然段。

握方法。

在学生看能读懂哪句话。

(2)小组合作,先交自学时教师要注(2)结合查找的资料理解 流自己能够独立理重巡视,给予学难句。

解的句子,然后共同 生必要的帮助。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解决自己不理解的 2.由于第2自然收获,解决疑难。

人教版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人教版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的关键词汇与句子,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体会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与对未来的展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学内容:•文本选段:选取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经典段落,重点围绕“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等核心内容。

•背景介绍:简述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梁启超的生平及思想,以及《少年中国说》的创作背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材料:梁启超图片、清末民初历史图片、相关视频片段。

•教学PPT:包含课文原文、关键词汇解释、问题引导、讨论话题等。

•学习材料:学生预习材料,包括文章节选、背景知识简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反映中国近代史变迁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什么有人会说“少年强则国强”?•教师引言: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探索他对中国未来的深切期望与对少年的殷切寄望。

二、背景介绍(约10分钟)•梁启超简介:简述梁启超的生平、主要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历史背景:介绍清末民初的社会现状,包括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等,为理解文章主旨铺垫。

•创作动机:解释梁启超撰写《少年中国说》的目的,即激励国民,尤其是青少年,为国家的崛起而奋斗。

三、初读感知(约15分钟)•朗读课文:全班或分组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注意停顿、语气,感受文章的激情与力量。

•关键词汇:解释“老大帝国”、“少年中国”、“红日初升”等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初步理解: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选段大意,教师适时补充,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
,历史地分析梁启超
导入: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精读)
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地蓬勃兴旺,乳虎般地生气盎然;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
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奋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作者热切盼望①“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通过以上学习,作者告诉我们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

可作
不同之大略
________
组长检本组组员的学案,教师抽查学案整理情况。

总结本课学习情况,表扬优秀组和进步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