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翅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昆虫蛋白类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昆虫蛋白类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昆虫蛋白类功能成分研究进展田华;王莉【摘要】With study on functional constituents of insect proteins, a variety of insect functional proteins had been discovered, mainly including antifreeze proteins, storage proteins, heat shock proteins, antibacterial peptides, interferon, hemolin, sterol carrier protein-2, 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 diapause associated proteins and chitinas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tructures, functions,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se insect functional proteins and other new progresses,in order to provide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sect functional proteins.%随着对昆虫蛋白类功能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陆续发现了多种昆虫多个类别的功能蛋白,主要包括抗冻蛋白、储存蛋白、热休克蛋白、抗菌肽、干扰素、类免疫球蛋白、甾体载体蛋白-2、信息素结合蛋白、滞育关联蛋白、昆虫几丁质酶等.对这些昆虫蛋白类功能成分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为昆虫功能蛋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0)004【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昆虫;蛋白质;蛋白类功能成分【作者】田华;王莉【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供电公司调通中心,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6昆虫特殊的形态及生活方式、异乎寻常的环境适应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其体内必然含有丰富的蛋白类化合物,它们是昆虫体内主要的构成物质,且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生物体内的蛋白质。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昆虫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着昆虫的形态、分类、生态、行为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昆虫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涌现出许多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昆虫学中的一些热点研究方向和前沿领域。

一、昆虫行为学的研究热点昆虫行为学是昆虫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着昆虫的交配行为、亲代照顾行为、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昆虫行为学中,一些研究热点包括昆虫的声学通信、化学信息传递、视觉系统和群体行为等。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昆虫行为的认识,还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有所借鉴作用。

二、昆虫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也日渐兴盛。

目前,一些研究热点包括昆虫的功能多样性、生物入侵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等。

这些研究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昆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昆虫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昆虫体内分子机制的学科。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也涌现出多个研究热点。

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昆虫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研究为了解昆虫的基因调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四、昆虫的应用研究领域除了昆虫学基础研究外,昆虫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昆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昆虫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手段,用于控制农业害虫和疾病传播媒介;昆虫的食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昆虫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此外,昆虫还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结: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涵盖了昆虫行为学、昆虫生态学、昆虫分子生物学和昆虫的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学科的边界,也为我们深入了解昆虫的形态、功能和进化提供了基础。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重排的研究进展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重排的研究进展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重排的研究进展陈志腾;杜予州【摘要】动物线粒体基因组通常组成稳定,基因排列也相对保守,极少发生重组.但是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具有重排的可能性,而且这些重排事件可能为系统发育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深入研究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可能有助于解决具有争议的系统发生关系.本文对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类型、重排机理和重排在昆虫系统发育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9页(P843-851)【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昆虫;基因重排;系统进化;系统发育【作者】陈志腾;杜予州【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3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通常为双链闭合的环状DNA分子,长15-20 kb,一般包含37个基因,即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22个转运RNA(tRNA)基因和2个核糖体RNA(rRNA)基因,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非编码区,即控制区(Boore, 1999)。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多数基因在同一条链上编码,该链称为J链(majority strand),少数基因在另一条链上编码,该链称为N链(minority strand)(Simon et al., 1994)。

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分子量小、进化速率快和重组水平较低等特点,因此已经被作为分子标记在昆虫系统学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Wilson et al., 2000; Lin and Danforth, 2004; Gissi et al., 2008; Salvato et al., 2008; Wang et al., 2014a; Wang et al., 2015; Amaral et al., 2016; Song et al., 2016)。

脉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螳螂目、蜻蜓目天敌的识别---实验三

脉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螳螂目、蜻蜓目天敌的识别---实验三

1、细腹食虫虻
• 下颚须仅1节。翅无翅瓣,缘 室开放。身体上的毛和鬃稀少, 第2后室基部尖锐。爪较长, 无爪垫。腹部极细长,由8节 组成。后足很长,腿节和胫节 或多或少呈棒状加粗。胸部背 面仅具沟前鬃和翅前鬃各一根。
2、黄脚食虫虻
体长20~24mm。 体色黑色;头部具金 黄色长毛,前胸背板 外侧具金黄色短毛密 集形成的带状斑纹; 各足腿节末端、胫节、 跗节黄褐色,并具有 金黄色长毛;翅膀呈 黄褐色。
脉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螳螂 目、蜻蜓目天敌的识别
植保职31001 第四组
主要内容
• • • • •
脉翅目 双翅目 半翅目 螳螂目 蜻蜓目
一、脉翅目代表科---草蛉科
• 体小至中形,细长而柔弱,草绿 色、黄色或灰白色 • 触角丝状 • 复眼相距较远,具金属光泽 • 前后翅形状、脉序相似,前缘区 内横脉多,不分叉 • 成虫、幼虫主要捕食蚜、螨、蚧 及鳞翅目、鞘翅目卵和幼虫,故 有“蚜狮”之称
盲蝽科
• • • • 半翅目中最大科 触角4节,喙4节 无单眼 前翅革区分为革片、 爪片和楔片段膜片有 翅室2个,无纵脉。 • 多为植食性,为害花 蕾‘嫩叶和幼果子少 数肉食性或植食性和 肉食性
1、三点盲蝽 中胸小盾片与前翅楔 片呈3个黄绿或白色的 三角形斑
2、苜蓿盲蝽 黄褐色,前胸背板前方有两个明显的黑斑
二、双翅目代表科---
食蚜蝇科 食虫虻科 虻科
食蚜蝇科
成虫体小型到大型,体 宽或纤细,光滑或具毛,体 色单一暗色或常具黄、 橙、灰白等鲜艳色彩的 斑纹,形似蜂,头部新 月片不显著,腹节上常 有黄黑相间的斑纹,R脉 与M脉间有1游离的伪脉
1、黑带食蚜蝇
• 体长7-11毫米,头黑 色,被棕黄毛,头顶 呈狭长三角形,额前 端有1对黑斑。触角桔 红色,中胸盾片黑色, 中央有1条狭长灰纹.两 侧的灰纵纹更宽,在 背板后端汇合;足黄 色,第五节全黄色或 中央有I黑斑。腹面黄 色或第2-4腹片中央具 黑斑。

昆虫学研究的新进展

昆虫学研究的新进展

昆虫学研究的新进展昆虫在地球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昆虫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新进展都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态和特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一技术也被用于昆虫研究。

通过基因编辑,研究人员可以专门研究昆虫基因中的特定功能,并对其进行精确调控。

例如,有些昆虫可能对特定物质有很强的反应,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反应过程和机制。

此外,这一技术也可以用于昆虫疾病的研究和防治。

二、生态环境研究在生态环境方面,科技的发展也为昆虫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进展。

例如,昆虫声音检测技术现在使用的主要是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智能化探头加上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分辨昆虫的性别,还能推断昆虫的活动模式和卫星定位的喜好地点等等。

同时,GPS技术也逐渐成为昆虫研究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将昆虫与GPS追踪器连接来跟踪其移动路径和生态环境。

这一技术对昆虫种群和迁徙规律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好地了解蝗虫,飞蝗,蝗虫,蜜蜂这些昆虫迁徙规律有很重大的作用。

三、虫群智能研究虫群智能是指研究昆虫集体行为的学科。

虫群行为是昆虫生物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虚拟现实、三维打印等技术开展虫群智能研究。

例如,科学家通过模拟模型模拟蚂蚁之间的集体行为,更好地了解蚂蚁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昆虫集体行为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好的集体智能系统。

四、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多种学科交叉学科中的一种。

在昆虫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分析昆虫基因组中不同表达的蛋白质,并研究其生态功能和生理特性。

这样,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态平衡和适应能力。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昆虫学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基因编辑技术、生态环境研究、虫群智能研究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生态和特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膜翅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膜翅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
繁殖能力强
多数膜翅目害虫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 害。
迁徙和扩散
部分膜翅目害虫具有迁徙和扩散能力,能够从受灾区域传播到其他地区,造成更大范围 的危害。
抗药性
农药抗性
长期使用农药防治膜翅目害虫,导致部分害 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
针对膜翅目害虫的抗药性,应采取生物防治 措施,如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进行 防治。
2024-01-06
膜翅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汇报人:可编辑
目 录
• 膜翅目害虫概述 • 膜翅目害虫的形态特征 • 膜翅目害虫的生活史和生命周期 • 膜翅目害虫的生态与环境适应性 • 膜翅目害虫的防治策略 • 膜翅目害虫的研究展望
01
膜翅目害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膜翅目害虫是指一类具有膜质翅 膀的昆虫,属于昆虫纲中的一个 大类。
效果并减少农药残留。
安全防护
施药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 施,避免农药中毒和环境污染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以免 害虫产生抗药性。
06
膜翅目害虫的研究展望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膜翅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01
包括繁殖、发育、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生态
适应性和进化机制。
探究膜翅目害虫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
分类
膜翅目害虫主要包括蜜蜂、蚂蚁 、黄蜂等,其中一些种类对农业 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分布与习性
分布
膜翅目害虫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 尤其在温带和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习性
膜翅目害虫的习性因种类而异,一些 种类是社会性昆虫,具有复杂的社群 结构和分工,而另一些种类则是独居 性昆虫,单独生活和繁殖。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的结构、生理、行为和分类等问题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昆虫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探讨昆虫学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昆虫学研究的进展1.分类学进展:现代昆虫分类学采用了系统发育学的理念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对昆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子标记和遗传信息的分析,昆虫分类学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2.生理学进展:昆虫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昆虫的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研究者发现昆虫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生理过程与人类和其他动物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昆虫具备了独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3.行为学进展:昆虫行为学的发展为人们认识昆虫的行为、交流和社会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研究发现昆虫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适应性,很多昆虫展示出了高度复杂的社会行为,例如蜜蜂的集体觅食和蚁群的分工合作。

4.生态学进展:昆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研究对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的食物链调节、传粉、分解和害虫防控等生态功能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昆虫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1.基因组学与昆虫的遗传进化: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昆虫的基因组学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研究昆虫的基因组序列和变异,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遗传进化、物种形成和适应策略等问题。

2.神经生物学与昆虫行为研究:昆虫的神经系统在行为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昆虫行为的机制提供了突破口。

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昆虫的感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决策等问题。

3.昆虫的环境适应与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昆虫的适应机制和对环境的响应成为研究的热点。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究昆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和生态位变化,为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影响提供理论支持。

脉翅目

脉翅目

脉翅目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脉翅目英文名称:Neuroptera定义:翅膜质透明,脉序网状,具翅痣,口器咀嚼式,完全变态。

包括草蛉、粉蛉、蚁蛉等。

所属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 ;昆虫分类与进化(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脉翅目(Neuroptera)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蛉、褐蛉、螳蛉等昆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

在分类上与广翅目、蛇蛉目相近。

本目绝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其中不少种类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录[隐藏][编辑本段]简介脉翅目是昆虫纲的一目,通称蛉。

成虫和幼虫均捕食害虫,是一类重要的益虫。

成虫最小的体长1毫米,翅展3毫米;大的长达50毫米,翅展120毫米。

头下口式,复眼大,少数有3个单眼,触角有各种类型;咀嚼式口器。

卵或长或圆,多呈卵形,顶端有精孔器,草蛉等科的卵基部有丝柄;卵单粒散产,或成排成堆集聚。

蛹为裸蛹,翅芽、足、触角等明显外露;上颚发达,羽化前破茧爬出,故称动蛹。

完全变态,1年1至数代,也有2~3年完成1代的;多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成虫越冬的其体色常有变化。

幼虫大多陆生,少数(水蛉科等)幼虫水生或半水生。

成虫有扑光习性,脉翅目多捕食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重要农林害虫,也捕食蛾蝶幼虫、甲虫幼虫以及虫卵等,甚至有捕食金龟子、蝼蛄等大型害虫的。

近年国际上利用草蛉成功地防治棉蛉虫等,而使脉翅目成为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一员。

有些脉翅目幼虫还可以入药。

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蚁蛉、褐蛉、螳蛉等昆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记载近200种。

在分类上与广翅目、蛇蛉目相近。

本目绝大多数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均为肉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其中不少种类在害虫的生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脉翅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脉翅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脉翅目昆虫的研究进展脉翅目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中较为原始的一个类群。

成虫具有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两对近等长的翅呈透明膜质,翅脉网状,在翅缘处二分叉。

幼虫和成虫均为捕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是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对于控制昆虫种群、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New, 1989)。

目前全世界已知现生脉翅目昆虫20余科,近6000种(Oswald, 2012)。

最古老的脉翅目昆虫化石——二叠蛾蛉科Permithonidae发现于距今2.75亿年的乌拉尔二叠纪早期地层,由此可以推断脉翅目昆虫的起源可延伸至二叠纪早期(约2.8亿年至2.6亿年)(Ponomarenko, 2002; Yang et al., 2010)。

脉翅目昆虫有完整的化石记录,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现。

目前,全世界脉翅目化石已报道600余种:其中古生代发现脉翅目昆虫化石4科60余种,中生代发现38科近400种(包括37未定种),新生代发现17科142种(EDNA数据库,/,统计日期2012.4.12)。

中生代是脉翅目昆虫一个重要的辐射时期,也是脉翅目昆虫研究最为深入的时期,无论在科级阶元还是种级的分化上,该时期的脉翅目昆虫化石的丰富度以及分异度都远远超过其它时期,出现了大量中生代特有的类群:如丽蛉科Kalligrammatidae、线蛉科Grammolingiidae、异丽蛉科Atheogrammatidae、中草蛉科Mesochrysopida等。

而且绝大多数现生类群也开始出现,如溪蛉科Osmylidae、螳蛉科Mantispidae、细蛉科Nymphidae、蚁蛉科Myrmeleontidae、美蛉科Polystoechotidae、粉蛉科Coniopterygidae和草蛉科Chrysopidae等(Garibaldi and Engel, 2005)。

因此,中生代脉翅目昆虫化石对研究该类昆虫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草蛉人工大量饲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1pptx

草蛉人工大量饲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1pptx
草蛉人工大量饲养 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草蛉属于脉翅目草蛉科,常见种 类有: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 中华草蛉。在我国分布范围广, 种群 数量大,主要捕食农、林害虫,如食蝽 类、蚜虫类、螨类、介壳虫、粉虱等 微小昆虫,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 食性天敌。采用室内人工饲养技术大 量繁殖天敌是提高生物防治的重要手 段,其中人工饲料的配制是天敌扩繁 中一个关键问题。
二、饲料配方
A1:生鸡蛋(蛋黄和蛋清) 40 克、啤酒酵母30 克、蜂蜜20克, 蔗糖10 克,抗坏血酸0.1 克,水100 毫升,搅拌均匀,贮于4 ℃ 左 右的冰箱中备用。 成虫饲料配方: B1: 猪肝粉10 克、蜂蜜20 克、啤酒酵母10 克、水100 毫升。 B2: 猪肝粉10 克、蜂蜜20 克、啤酒酵母10 克、琼脂1 克、 水1 0 0 毫升。 B3: 猪肝粉10 克、蜂蜜20 克、啤酒酵母10 克、山梨酸0 . 15 克、水1 0 0 毫升
四、饲养条件和方法
温度25 一27 ℃ , 相对湿度60 一70 % , 光照15 小时。幼虫词养在 1.2 x 7.5 厘米的指形管中, 管口蒙上两层或三层纱布。每管养一 头幼虫. 每天更换饲料一次。用约0.8 x 0.6 x0.4 厘米塑料海绵浸 吸适量饲料, 保持饲料不外流, 可以减少幼虫取食时被粘死。饲 料一般放在近指形管口的地方, 指形管以平放为宜。对照则用蚜 虫喂养。为了防止供试幼虫在孵化后有可能取食同类的卵或幼 虫而影响试验准确性, 我们将接近孵化的卵装入指形管中, 每管 装一粒, 以保证整个幼虫期除了取食供试的饲料外,不取食其他食 物。将同天羽化的成虫集中饲养, 使之充分交尾, 喂给供试饲料。 第三天按雌雄配对分养在8.5 x 15.5 厘米的玻璃筒中, 每筒一对成 虫, 筒上部蒙上纱布, 筒下部以铜纱盖为底。每天上午添加饲料 一次, 并检查记载产卵数, 下午在纱布上加饮水6 一8 滴。饲料B 1 和B2用2 X l x 0.3 厘米的塑料海绵吸附, 粘在玻璃筒上部壁上。饲 料B2则切成约1.5 x0.6 x 0.4 厘米小块供食。

实验四 昆虫目科识 鳞脉

实验四  昆虫目科识 鳞脉

粉蝶科:成虫多为中型蝴蝶, 常为白色、黄色或橙色, 有黑色斑纹。前足正常, 并不比中后足小, 爪具齿。 幼虫圆筒形,长而细, 头比前胸小。体表有很多小突 起及次生刚毛, 每一体节常分为几个小环。幼虫食叶, 常见的有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菜粉蝶和危害果树的山 楂粉蝶。
大 袋 蛾 成虫
幼 虫
林 10
• 4.刺蛾科 Eucleidae 刺蛾科 • 中型蛾子,体粗壮多 中型蛾子, 喙退化。 毛。喙退化。触角线 雄蛾为栉齿状。 状,雄蛾为栉齿状。 翅宽而密被厚鳞片,多 翅宽而密被厚鳞片 多 呈黄、褐色或绿色。 呈黄、褐色或绿色。 幼虫蛞蝓型。头内缩, 幼虫蛞蝓型。头内缩, 胸足退化, 胸足退化,腹足吸盘 状。体常被有毒枝刺 或毛簇。 或毛簇。化蛹在光滑 而坚硬的茧内。 而坚硬的茧内。常见 的有黄刺蛾等。 的有黄刺蛾等。
2011-12-23 制
黄 杨 绢 野 螟

9
• 3.蓑蛾科 蓑蛾科 Psychidae • 雌雄异型,雄具 雌雄异型, 翅,翅上稀被毛 和鳞片。 和鳞片。触角双 栉状。雌蛾无翅, 栉状。雌蛾无翅, 触角、 触角、口器和足 退化。 退化。幼虫胸足 。幼虫 , , 胸 。 蛾、 蛾、 蛾 。
2011-12-23 制
葡 萄 透 翅 幼虫
2011-12-23

制作:管斌 课程:园林植物保护
成 虫
17
11.舟蛾科 舟蛾科 Notodontidae 又名天社蛾。中至大型, 又名天社蛾。中至大型, 体灰褐或浅黄色; 体灰褐或浅黄色;触角丝 状或锯齿状; 状或锯齿状;前翅后缘中 央常有突出的毛簇, 央常有突出的毛簇,休止 时翅呈屋脊状,毛簇竖起 时翅呈屋脊状, 角。 体 或 角。 毛, 毛,体 常有 突 刺突;休止时, 角突 刺突;休止时, 起 舟 。 有 ,常 树 果 树。 杨 舟蛾 制 2011-12-23 舟蛾 舟 毛 。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昆虫学的研究进展昆虫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昆虫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昆虫学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从形态研究、生理学研究和行为学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一、形态学研究形态学研究是昆虫学的基础,主要研究昆虫的外形结构和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

近年来,随着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昆虫形态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昆虫身上的微观结构,从而对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更加精细的描述和分类。

此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对昆虫形态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昆虫的基因组,研究人员能够揭示昆虫形态迥异的原因,探索昆虫进化的机制。

这种综合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生理学研究生理学是昆虫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昆虫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制。

近年来,昆虫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涉及昆虫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生殖等多个方面。

例如,研究人员对一些昆虫的呼吸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观察昆虫的呼吸器官结构和呼吸道的运作方式,他们发现一些昆虫能够利用氧分压梯度以及空气流动的原理来实现高效的呼吸。

此外,还有研究揭示了昆虫血液中荷尔蒙的运输方式,对昆虫生殖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行为学研究行为学是昆虫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昆虫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特征。

昆虫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昆虫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近年来,行为学研究中的一大突破是利用昆虫的化学信号进行昆虫监测和控制。

通过研究昆虫释放的信息素和昆虫对信息素的感知行为,研究人员能够制造出吸引性物质或干扰性物质,从而在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中控制昆虫的发生和传播。

总结起来,昆虫学的研究在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中国粉蛉属四种雌虫的分类学研究(脉翅目:粉蛉科)

中国粉蛉属四种雌虫的分类学研究(脉翅目:粉蛉科)
其 腹 面 的横 板 为 第 9节 腹 板 ,臀板 常 并入 第 9节 背 板 。肛 门开 口于臀 板 的下 方 ,其
腹面 两 侧 为 一对 骨 化 的侧 生殖 突 。上 述 结构 在 属 各 种 问差 异 不 大 ,难 以用 来 进 行 种 的 鉴定 。S i ̄i 士 通 过 对 该 属雌 虫 内生 殖 器 的 解 剖和 染 色 ,利 用对 交配 囊 、受 精 zrk 博
维普资讯
Ent om ot axonom i a
分 招 其学
V 12 . 0 1 0 l. 9 N .
M a c ,2 07 rh 0
中国粉蛉 属 四种 雌 虫 的分 类学研 究
( 翅 目:粉蛉科 ) 脉
王伟芹,马丽丽 ,G 6g z fi yry i k,刘 志琦① Sr i
9 0年 代 ,匈牙 利 自然 历 史 博 物 馆 的 S if i 士 从 粉 蛉 属 C no trx开 始 ,通 过 zrk 博 i o ipey 研 究翅 的一 些 量 化 特 征 ( 如翅 的长/ 、S 宽 c与 C u的夹 角 等 )、 口器 、胸 部 骨 片 和 雌 虫 内生殖 器 结 构 ,进 一 步探 索 了 该属 雌 虫鉴 定 的方 法 , 以后 又 扩 展 到 粉 蛉 科 的其 它 属和 脉 翅 目其 它 科 ( zrk, 9 1 1 9 a b 1 9  ̄ ; 9 8 2 0 ) 。 S iii1 9 : 9 2  ̄ ; 9 6a b 1 9 ; 0 2  ̄ 粉 蛉 属 为粉 蛉 科 最 大 的 一个 属 ,世 界 各 地 均有 分 布 , 目前 已知 6亚 属 2 2种 , 1 中 国 有 2 亚属 3 种 。该 属 以雄 虫触 角 明显 比雌 虫 短 粗 ,胸 部 具 有 2对 明 显 的 背 7 斑 , 后 翅 M 单 一 不 分 支 区 别 于 此 科 其 它 属 。 粉 蛉 属 的 雌 外 生 殖 器 (e l fmae g ntl )与雄 外 生殖 器 相 比 ,骨 化 弱 ,结 构 简 单 。 第 9节 背 板 狭 窄 , 向下 延 伸 , ei i aa

草蛉在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草蛉在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草蛉在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邵振芳尹文兵陈建华王泽清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3期摘要系统介绍了草蛉的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详细综述了几种主要的草蛉种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现状,从草蛉的生长特性、相互作用的规律及途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草蛉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特点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和注意事项,并概述了利用草蛉防治害虫的优缺点,讨论了我国应用草蛉防治害虫的前景。

关键词草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71-04Abstract Species,living habi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Chrysopidaes in this paper we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pest control of several main kinds of Chrysopidaes were reviewed in details.Characteristicsts of biological control,application potential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production practice of Chrysopidaes we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from growth characteristics,the interaction law and way,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sing Chrysopida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ests were summarized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were discussed in China.Key words Chrysopidae;biological control;research progress草蛉隶属于昆虫纲脉翅目(Neuroptera),捕食性昆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约有1 300种[1]。

中国脉翅目褐蛉科的系统分类研究

中国脉翅目褐蛉科的系统分类研究

中国脉翅目褐蛉科的系统分类研究褐蛉科Hemerobiid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脉翅目Neuroptera,种类丰富,是脉翅目昆虫中的第三大类群,目前世界已知11亚科28属约600余种,广泛分布于各大动物地理区系中。

中国褐蛉科昆虫资源较为丰富,现已知7个亚科,11属,130余种。

本论文概述了世界和我国褐蛉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介绍了褐蛉科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探究了实验室饲养褐蛉的方法并对角纹脉褐蛉Micromus angulatus (Stephens,1836)的幼期及生物学进行观察记录。

根据已有的标本和文献,对我国褐蛉科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并对现有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并分类记述,共收录了我国褐蛉科昆虫7亚科,11属110种,并对其大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及绘图,其中包括12新种,4中国新记录种以及1同物异名。

新种:Y形脉线蛉Neuronema ypsilum Zhao, Yan & Liu,2013,多斑脉线蛉Neuronema maculosum Zhao, Yan & Liu,2013,云南寡脉褐蛉Zachobiella yunnanica Zhao, Yan & Liu,2015,多毛脉褐蛉Micromus setulosus Zhao, Tian & Liu,2014,点线褐蛉Hemerobius lineatus sp. nov.,多斑褐蛉Hemerobius maculosus sp. nov.,褐纹褐蛉Hemerobius lineaticollis sp. nov.,多脉褐蛉Hemerobius ramosus sp.nov.,宽带褐蛉Hemerobius vittiformis sp. nov.,缺脉丛褐蛉Wesmaelius oligophlebius sp. nov.,深裂丛褐蛉Wesmaelius dissectus sp. nov.,多斑绿褐蛉Notiobiella maculosum sp. nov.;中国新记录种:条纹褐蛉Hemerobius tristriatus Kuwayama,1954,纹褐蛉Hemerobius cercodes Navas,1917,亚缘寡脉褐蛉Zachobiella submarginataEsben-Petersen,1929;新异名:单点绿褐蛉Notiobiella unipuncta (Yang,1999)为三峡绿褐蛉Notiobiella sanxiana Yang,1997的异名。

昆虫的振翅飞行原理研究进展-北京大学教务部

昆虫的振翅飞行原理研究进展-北京大学教务部

昆虫的振翅飞行原理研究进展The Improvement of Insects Flight学生: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98级程暮林指导教授: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陈滨摘要昆虫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获得了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其高度的飞行机动性令现代飞行器黯然失色。

随着非定常流理论的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非定常效应在昆虫飞行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中前缘涡及其产生机制的发现为解释昆虫是如何通过振翅产生足够的升力奠定了基础。

同时,借助于电子显微镜的帮助,人们认识到昆虫的翅上存在若干智能微结构(the smart microair vehicles),使昆虫的翅在振动过程中自动地变形为适当的形状。

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十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所帮助。

AbstractInsects gain surprising perfect flight maneuverability through long evolution, which greatly precedes the ability of morden flight vehicles. As the theory of unsteady flow comes into being,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unsteady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lift. At the same time, microstructures on the wings are found with the help of the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se structures will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shape of wings to the suitable one.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of the study during recent years and several questions are presented,which may be helpful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flight of insects.一.前言昆虫经过几千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获得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例如,家蝇就能在急速飞行过程中急剧减速,悬空停住,以不超过其身长的半径转弯。

昆虫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昆虫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昆虫学研究中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昆虫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的新进展和趋势。

一、昆虫分类学的新进展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已知种类超过100万。

昆虫分类学一直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近年来,通过对气味感受器、DNA序列等方面的研究,昆虫的分类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大量昆虫的DNA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许多昆虫的分类存在错误,重新对这些昆虫进行分类,并针对这些错误进行更正。

同时,也有科学家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分析,对昆虫分类进行调整。

二、昆虫生理学的新进展昆虫生理学是研究昆虫生理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分支。

近年来,昆虫生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例如,在昆虫的味觉研究方面,科学家通过对昆虫味觉感受器的研究,发现很多昆虫都能够感受毒性化学物质,在感受到这些化学物质后会发出避免的反应。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防虫措施。

三、昆虫行为学的新进展昆虫行为学是研究昆虫行为特征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分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昆虫行为学。

例如,在昆虫社会生物学方面,科学家发现很多种类的蜜蜂、蚂蚁等昆虫的社会结构与人类的社会结构相似,其社会行为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研究不仅对了解昆虫的社会行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有帮助,也有助于研究人类社会行为。

四、昆虫基因组学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昆虫基因组学也在不断发展,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可为昆虫分类、繁育、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例如,目前已完成了很多昆虫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其中不乏一些重要的害虫,这些工作可有助于开发新的防治策略。

五、昆虫养殖的新进展随着人们对昆虫资源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昆虫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在食品行业中,蝉蛹、蚕蛹等各种昆虫成为了新的食材,而在土壤改良和有机农业等领域,深钩虫等昆虫也被广泛应用。

脉翅目 翼蛉科)

脉翅目  翼蛉科)

第27卷 第2期2002年4月动物分类学报AC TA ZOO TAXONOMICA SIN ICA Vol.27,No.2Ap r .,20023中国科学院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编号013103),地质行业发展基金(H Y 979801)、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编号980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编号30025006)共同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1Ο11Ο05,修订日期:2001Ο12Ο02.274内蒙古自治区中侏罗世表翼蛉化石一新种3(脉翅目:翼蛉科)任 东(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 北京100037,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南京 210008,E 2mail :rendongprof @ )尹继才(中国地质博物馆 北京 100034)摘要 描述表翼蛉属化石1新种,潘氏表翼蛉Epiosmyl us panf ilovi sp.nov.,讨论了表翼蛉属的科级分类问题。

标本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山头乡中侏罗世地层中。

关键词 脉翅目,翼蛉科,表翼蛉属,新种,中侏罗世.中图分类号 Q 961,Q 969.383.8Panfilov (1980)根据采自哈萨克斯坦晚侏罗世地层中的化石建立一个脉翅目新科———表翼蛉科Epiosmylidae ,但由于化石标本不好,尤其是翅脉特征尚存有疑问,因此其科级地位一直存在争论。

Lambkin (1988)认为Epiosmyl us longicor nis 的Sc +R 1脉在翅尖端汇合、CuP 具有较宽的栉状支脉等特征,无疑应归入翼蛉科。

Makarkin (1990)也认为Epiosmyl us 应归于翼蛉科。

但由于Epiosmyl us 迄今尚未有保存完好的、具有清晰翅脉的化石材料,所以其真正的科级分类位置还不能十分肯定。

近年来笔者在我国东北中生代地层中采集了大量的昆虫化石标本(任东,卢立伍等,1995,1996;Ren ,1996,2002),在整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宁城中侏罗世化石标本时,又发现了第2件表翼蛉化石,该化石保存有翅脉特征,虫体其它特征未被保存,由于翅脉十分清晰,因此这件化石十分珍贵。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褐蛉记述(脉翅目褐蛉科)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褐蛉记述(脉翅目褐蛉科)

THE BROWN LACE-WINGS OF MT.WUYISHAN (NEUROPTERA:HEMEROBIIDAE)作者: 杨集昆
作者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
出版物刊名: 武夷科学
页码: 191-196页
主题词: 自然保护区;建阳县;武夷山;脉翅目
摘要:脉翅目(Neuroptera)褐蛉科(Hemerobiidae)在生物防治上是值得注视的一类天敌昆虫,成虫与幼虫均捕食蚜、蚧、虫卵及软体小虫,甚有益于农林果卉。

貌似草蛉而较小,体多黄褐且多斑;复眼凸出,触角细长如念珠。

四翅发达,停息时夹持体旁或略平复,前翅径分脉(Rs)至少2支多到10余支直接与径脉干(R)相连,与其他科先分出Rs再行分支显然不同;翅缘在各脉间有短小的缘饰,前翅前缘的横脉列大多脉分叉等,可区别于草蛉科。

山西省草蛉一新种:(脉翅目:草蛉科)

山西省草蛉一新种:(脉翅目:草蛉科)

山西省草蛉一新种:(脉翅目:草蛉科)
卞昭琪
【期刊名称】《昆虫学报》
【年(卷),期】1992(035)002
【摘要】作者在对本所馆藏草蛉标本进行整理鉴定中,发现一新种。

属草蛉科(Chrysopidae)纳革蛉属(Navasius Yang et Yang),因新种采自山西省盂县境内,故定名为盂县纳草蛉(Navasius yuxianensis sp.nov.)。

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标本室。

【总页数】2页(P213-214)
【作者】卞昭琪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384.2
【相关文献】
1.中国早白垩世脉翅目草蛉科原草蛉属新种记述 [J], 张天薇; 师超凡; 庞虹; 任东
2.草蛉科一新属—纳草蛉属研究(I)(脉翅目:草蛉科) [J], 杨星科;杨集昆
3.草蛉科纳草蛉属研究(Ⅱ)—六新种记述(脉翅目:草蛉科) [J], 杨星科;杨集昆
4.中国叉草蛉属三新种记述(脉翅目,草蛉科) [J], 董抗震;崔俊芝;杨星科
5.中国意草蛉属二新种(脉翅目,草蛉科,草蛉亚科) [J], 李艳磊;杨星科;王心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研究的所有脉翅目昆虫化石标本均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昆虫 演化与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产自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 世九龙山组。我们一共观察了脉翅目成虫标本3040件(对版标本 按一件计算),根据已报道的道虎沟地区发现的脉翅目昆虫类群, 以科(family)为单位,对11个科(溪蛉科Osmylidae、螳蛉科 Mantispidae、蝶蛉科Psychopsidae、丽翼蛉科Saucrosmylidae、 潘氏丽蛉科Panfiloviidae、丽蛉科Kalligrammatidae、线蛉科 Grammolingiidae 、奇异蛉科Parakseneuridae、蛾蛉科 Ithonidae、草蛉科Chrysopidae、细蛉科Nymphidae)的翅斑类型 进行归类并统计标本数量。
作为捕食性昆虫,脉翅目昆虫与植物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然而植物却是其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也不可忽视的重要 部分,在现生的脉翅目昆虫中也能发现其与植物之间联系 的“痕迹”:草蛉科通常停靠在植物的叶片背面,其身体 及翅常呈绿色,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简单的模拟;褐蛉中 的正钩翅褐蛉Drepanepteryx phalaenoides Linnaeus, 1758 前翅颜色及形态与被子植物的枯叶相近,达到了很好的隐 蔽效果(Aspö ck and Aspöck, 2007)。而脉翅目昆虫中更为 特化的是螳蛉科昆虫对黄蜂的模拟,是一种典型的贝氏拟 态(Opler, 1981)。
这种类型昆虫化石翅为无色透明,很清晰的看出其并没有明显翅斑。 在此次调查的道虎沟地区脉翅目化石昆虫中,51.12%的标本具有翅斑。 根据翅斑的形状及特点,分为六种类型(A-F,见表1),各类型所占比例 见图14。
叶状拟态属于一种较为进化的隐藏方式。由于昆虫化石保存的不 完整,对昆虫叶状拟态的起源问题目前还尚不清楚。美翼蛉的翅 斑与同时代的蕨类植物叶片达到了很高的相似性,而且可能存在 一种特殊的行为适应性,即静止时将四翅展开,是整个虫体与其 生存的环境形成视觉上的融合,将自身伪装成随风摆动的叶片, 从而达到逃避天敌捕食的效果。 拟态不仅局限于形态学的范畴,更是昆虫的一种行为方式, 在昆虫演化的漫长历史中特化出的一种防御策略。中生代脉翅目 昆虫翅斑多样性分化程度高,出现了丽蛉科的眼斑、波浪状斑纹 ;线蛉科、溪蛉科的条带状斑纹;溪蛉科丽翼蛉亚科的叶状斑纹, 代表了中侏罗世复杂的生存条件下已经产生了高度的多样性分化, 同时揭示了中侏罗世昆虫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协同演化 关系。
无斑纹 翅透明或 为均一颜 色而无明 显可见斑 纹 G 645 0 145 0 4 12 73 30 58 503 16
合 计 ( tot al count )
T 1222 6 313 30 10 53 589 128 170 503 16
中国中侏罗世时期的脉翅目化石种类丰富,其翅斑已具有多 样性的分化。道虎沟地区脉翅目化石昆虫翅斑类型共 发现6型14类(见表1、图15),各种类型具有明显的区 别,并且物种种类及数量较多的类群,例如溪蛉科, 保存数量最多,并且翅斑类型也变化多样。
溪蛉科 螳蛉科 蝶蛉科 丽翼蛉科 潘氏丽蛉科 丽蛉科 线蛉科 奇异蛉科 蛾蛉科 草蛉科 细蛉科
A1 — — — — 6 28 — 98 — — —
A2 — — 147 7 — — — — 11 — —
A3 213 — — — — — — — 17 — —
B1 64 — — — — — — — — — —
图1 斑块型翅斑(A1-无清晰轮廓),脉翅目a-c:奇异蛉科,d: 潘 氏 丽 蛉 科 , 比 例 尺 = 1 0 m m 。

在中生代脉翅目昆虫中,也发现 了形态多样的该时期特有的翅斑类 型,可能是对环境适应性演化过程 中特化出的防御机制。其中,中侏 罗世的线蛉科和溪蛉科中的部分类 群昆虫四翅上常分布有深浅相间的 弧形条带状斑纹(图1),斑纹边缘呈 不规则的波浪形曲线,边缘偶见直 径1mm左右的白色小圆斑,如秀脉细 蛉Leptolingia calonervis Shi, Yang et Ren, 2011。这种规律的翅 纹的存在,极有可能是对周围环境 的一种模拟,使自己的体色完全融 入到环境的背景色中,即隐蔽色 (Ren, 2002; Ren and Yin, 2003; Shi et al., 2011)。
中生代是脉翅目昆虫一个重要的辐射时期,也是脉翅目昆 虫研究最为深入的时期,无论在科级阶元还是种级的分化 上,该时期的脉翅目昆虫化石的丰富度以及分异度都远远 超过其它时期,出现了大量中生代特有的类群:如丽蛉科 Kalligrammatidae、线蛉科Grammolingiidae、异丽蛉科 Atheogrammatidae、中草蛉科Mesochrysopida等。而且绝 大多数现生类群也开始出现,如溪蛉科Osmylidae、螳蛉 科Mantispidae、细蛉科Nymphidae、蚁蛉科 Myrmeleontidae、美蛉科Polystoechotidae、粉蛉科 Coniopterygidae和草蛉科Chrysopidae等(Garibaldi and Engel, 2005)。因此,中生代脉翅目昆虫化石对研究该类 昆虫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侏罗世九龙山组脉翅目化石昆虫的翅斑类型丰富多样,变化较 大。翅斑有无及翅斑的形状是脉翅目昆虫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 我们在产自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九龙山组的3000余件脉翅目昆虫 化石成虫标本中,共发现6型14类翅斑(见表1,无该类翅斑则用 “—”表示)。
表1 中国中组脉翅目昆虫化石翅斑类型
类群(科) / A 翅斑类型 / 标 斑块型 本数量(件) 无清晰 轮廓 不 规 则 斑 块 整翅散 布斑纹 B 斑点型 零散浅 色斑点 零散深 色斑点 深 色 斑 点 相 连 成 条 带 B3 137 — — — — — — — 31 — — C 条带型 深色宽条 带 ( 3-5 条)
D1 5 — — — — — — — 20 — —
D2 7 — — — — — — — — — —
E1 — 6 — — — — — — — — —
E2 — — — — — — — — 24 叶 片 F1 F2 — — — — — — — 4 — — 11 — — — — — — — — — — —
B2 112 — — — — — — — — — —
C2 39 — 21 19 — 2 516 — 9 — —
类群(科) / 翅斑类型 / 标本数量 (件)
D 横纹型 三 条 四 横纹 条 横 纹
E 局部型 翅缘或 翅中部 有深色 痕迹
翅 缘 处 具 有 斑 纹
溪蛉科 螳蛉科 蝶蛉科 丽翼蛉科 潘氏丽蛉 科 丽蛉科 线蛉科 奇异蛉科 蛾蛉科 草蛉科 细蛉科
图2. 斑块型翅斑(A2-不规则斑块),脉翅目a: 蝶蛉科,b:丽翼蛉科,比例尺=10mm。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丽蛉科昆虫 的翅上还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眼 斑(图2)。眼斑在生物进化及适 应环境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 用,利用翅的结构模拟动物的 眼睛以恐吓天敌,达到自我保 护的作用。眼斑是昼行性昆虫 的一种很重要的反捕食策略, 因为对于脊椎动物来讲,眼对 眼的对视有很强的威慑力。直 到今天,眼斑仍是昆虫重要自 我防护措施之一,是现生鳞翅 目昆虫最常见的一种拟态形式。
图3. 斑块型翅斑(A3-整翅散布斑纹), 脉翅目溪蛉科,比例尺=10mm。
此外,发现于中国早白垩世义 县组地层的李氏聪蛉 Sophogramma lii Yang, Zhao et Ren, 2009(丽蛉科),四翅 的近边缘处出现了罕见的对称 性的波浪状条纹,形成了波浪 状的半圆弧(图3)。推测这可 能是一种保护色,隐藏自己免 遭捕食,或是一种破坏性斑纹, 使其翅看似残缺,破坏本身较 为规则醒目的形态(Yang et al., 2009)。
脉翅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脉翅目昆虫的研究进展
脉翅目是完全变态类昆虫中较为原始的一个类群。 成虫具有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两对近等长的翅 呈透明膜质,翅脉网状,在翅缘处二分叉。幼虫和 成虫均为捕食性,捕食蚜虫、叶蝉、粉虱、蚧(介 壳虫)、鳞翅目的幼虫和卵,以及蚁、螨等,是重 要的天敌昆虫类群,对于控制昆虫种群、保持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New, 1989)。目前全世界已知 现生脉翅目昆虫20余科,近6000种(Oswald,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