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骨科手术入路
【2024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目录1髂腹股沟入路2Kocher-Langenbeck入路3改良Stoppa入路4前后联合入路5腹直肌旁入路6髂骨股骨入路7放射状入路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步骤:患者仰卧位,切口起自髂嵴前2/3交界处,沿髂前上棘,横过下腹部,止于耻骨联合上方3cm(图1)。
图1 髂腹股沟入路,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下方3cm稍内侧处游离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沿切口切开腹肌和髂肌在髂嵴上的起点,将髂肌从髂骨内板处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和真骨盆上缘。
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浅环上方1cm,显露腹股沟管(图2),分离出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用第1根橡皮条牵开(图3)。
图2 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腹股沟管前壁,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图3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皮条牵开精索沿腹股沟韧带方向小心切开腹股沟韧带,保持它有1mm韧带附着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
注意不要损伤腹股沟韧带下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髂外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松解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共同起点后(图4),即可进入腰大肌鞘。
图4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腹横筋膜及联合肌腱在精索的后内侧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肌腱(图5),进入Retzius耻骨后间隙。
图5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联合肌腱、腹横筋膜及腹横肌将髂外血管及淋巴管从髂耻弓上钝性分离并向内侧牵开,将髂耻弓从髂腰肌上分开,牵出剪开髂耻隆起。
继续在髂腰肌下向外侧方游离,直至髂腰肌与骨盆边缘完全游离(图6)。
图6 髂腹股沟入路,游离并牵开髂腰肌,显露髂窝用第2根橡皮条将下方的髂腰肌、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牵开。
将髂腰肌及股神经向内侧牵开,在骨膜下剥离闭孔内肌至髋骨的四边板,剥离时避免损伤髂内血管和臀上、下及阴部内血管。
用手指从外向内钝性分开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将第3根橡皮条包绕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

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引言腓骨下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在骨科临床中十分常见。
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而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方法。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于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它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以及术后康复的效果密切相关。
针对腓骨下端骨折,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手术入路:1. 外侧切口入路外侧切口入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入路,它可以提供较好的可视化程度,适用于腓骨下端骨折的复杂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采取侧卧位,将患肢置于手术台上,确保足部外翻。
2. 麻醉患者后,医生在腓骨外踝下方做出一切口,切口长度视骨折类型和复杂程度而定,一般推荐在4-6cm左右。
3. 通过切口将软组织暴露,进一步探查断端,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结构。
4. 按照骨折的类型和复位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法,如钢板、骨针等,将骨折复位并固定。
5. 关闭切口,进行术后伤口处理。
2. 胫前切口入路胫前切口入路是另一种常见的手术入路选择,它适用于腓骨下端骨折的疗效较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采取仰卧位,将患肢置于手术台上。
2. 麻醉患者后,医生在胫前骨水平处做出一切口,切口长度视骨折类型和复杂程度而定,一般推荐在3-5cm左右。
3. 通过切口将软组织暴露,进一步探查断端。
4.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复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如钢板、骨针等,进行复位和固定。
5. 进行术后处理,包括切口关闭和伤口处理。
影响手术入路选择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骨折类型和复杂程度针对不同类型和复杂程度的腓骨下端骨折,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满足复位和固定的要求。
复杂的骨折往往需要较大的切口和更精细的操作。
2. 软组织损伤程度软组织损伤的程度也是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因素之一。
骨科精读详解10种Hoffa骨折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握!

骨科精读详解10种Hoffa骨折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握!股骨远端单髁或双髁的冠状面骨折均称为Hoffa骨折。
早在1869年,柏林医生Friedrich Busch (1844-1916)就对这类少见骨折有过描述。
但直到1904年,Albert Hoffa(1859-1907)首次正式报道了这种骨折,故称Hoffa骨折。
Hoffa骨折属于比较少见的骨折类型,单纯Hoffa骨折占整个股骨骨折的0.65%;占全部股骨远端骨折的8.7%~13%。
外髁Hoffa较内髁、双髁Hoffa多,占整个Hoffa骨折的78-85%。
股骨髁上、髁间骨折合并Hoffa骨折者占38.1%。
01Hoffa骨折的解剖股骨远端粗大并发生旋转,呈喇叭状,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向两侧延伸即为股骨髁,为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
外侧髁较宽大,内侧髁较狭长,位置较低,内外侧髁间深凹为髁间窝,上有2个切迹,膝交叉韧带附着其上。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外髁内面的最后部,后交叉韧带则附着于股骨内髁外面的前部。
因此,发生Hoffa骨折,骨折块上常附有股骨外侧髁或内侧髁后部突起的关节面。
外侧髁骨折块常向后、外旋转移位,可有膝前交叉韧带和腘肌腱、腓肠肌外侧头附着;内侧髁骨折块常无后交叉韧带附着。
02Hoffa骨折的损伤机制高能量损伤 Hoffa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青壮年多见。
损伤机制多为膝关节屈曲时,轴向剪力作用于股骨髁后部所致。
屈膝内翻或外翻情况下紧急制动,自股骨近端传导的轴向暴力作用于股骨髁,同时来自胫骨远端的暴力传导至胫骨平台,使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产生巨大的剪切力,从而导致Hoffa骨折。
常见于车祸伤(尤其摩托车交通事故,占80.5%)、高处坠落伤占9.1%。
当高能量暴力作用于股骨远端时,由于股骨远端存在外翻角的解剖特点,往往首先作用于外侧髁,因此,外髁Hoffa骨折明显多于内髁Hoffa骨折。
低能量损伤骨质疏松患者,在摔倒等低能量损伤时,也可能发生Hoffa骨折。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

扁骨呈板状,主要分布于头、 胸、腹等部位,如颅骨、肋
骨和肩胛骨等。
04
05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分布 于脊柱、盆骨等部位,如椎
骨、髂骨等。
02
手术切口入路概述
手术切口入路的定义与分类
按照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入路可以分为腹部切口、胸 部切口、头部切口、四肢切口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骨科手术切口入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 受损。
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的牵拉、切割以及压迫等操作,以及骨折端对 神经的压迫。
预防神经损伤的措施包括轻柔的手术操作、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神经、及时解除骨 折端对神经的压迫等。
内固定松动与断裂
内固定松动与断裂是骨科手术切口入 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骨折愈 合延迟或失败。
保护功能
颅骨、胸骨和肋骨等组成了人体的保护结 构,保护着内脏器官。
造血功能
骨髓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负责红细胞 的生成和免疫细胞的发育。
骨骼的分类与结构
长骨由骨干和两端膨大的骨 骺组成,主要分布于四肢,
如股骨和胫骨。
根据形态和功能,骨骼可分 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
则骨等类型。
01
02
03
短骨呈短柱状,主要分布于 手、足等部位,如腕骨和跗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将为骨科手术切口入路提供更多的选择,如可吸 收材料、抗菌材料等,这些材料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愈
合。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将在骨科手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智 能化的手术辅助系统,医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肩胛骨骨折的三种手术入路方式骨科基础

肩胛骨骨折的三种手术入路方式骨科基础本文为作者整理自网络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用于肩胛盂下缘的骨折,因为肱骨头在术中可以向后部分脱位来暴露肩胛盂边缘。
需仔细缝合肩胛下肌肌腱,可避免日后肩关节活动受限。
适用于肩胛盂骨折伴有前方骨折片者、喙突骨折和盂缘前部骨折者。
上方入路适合肩胛盂上方的骨折固定,切口位于锁骨和肩胛冈正中,尽量向外延伸,劈开斜方肌纤维,根据骨折块的位置将冈上肌向后或向前牵开。
仔细辨别肩胛上切迹,防止误伤肩胛上神经。
可部分切除锁骨外侧缘后部以便于平行于盂肱关节面的螺钉固定。
后方入路1、Judet手术入路2、改良Judet手术入路3、Judet入路优缺点:优点•如需要,广泛剥离,均可充分显露盂缘后部、盂窝、肩胛颈部、肩胛骨外缘、肩胛体、肩胛冈、肩峰等处的骨折。
缺点•显露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皮瓣坏死、血肿、容易出现神经血管等副损伤•适用于肩胛盂后上方骨折、盂窝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和肩胛体上、外方骨折及部分肩峰骨折者。
4、后方三角肌劈开入路肩胛上动脉及肩胛上神经从肩胛切迹上方进入肩胛区,支配冈上下肌,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穿出后与肩胛上动脉吻合,旋肱后动静脉从四边孔穿出。
优点:显露简便,显露术野满意,可任意向远端延长创伤小,不易损伤血管神经。
缺点:不利于充分显露和复位内侧的骨折。
适用于肩胛颈骨折(尤其是肩胛颈下骨折)、肩胛冈骨折、肩胛体外侧骨折及肩峰骨折者。
5、后路微创手术入路微创入路固定累及内、外侧缘的肩胛体、颈部骨折。
冈盂切迹周围可见肩胛上神经血管束经过。
•相比 Judet入路,该入路的优势在于可根据骨折类型联合应用不同的切口,而不是不管骨折类型如何只选择一个切口。
•切口 B 应用于延伸到肩胛冈处的骨折v切口 D 可在延伸到内下缘的骨折中应用。
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

腓骨下端骨折手术入路
腓骨下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是指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选择的进入体内的路径。
针对腓骨下端骨折,
常用的手术入路有胫前和胫外两种。
胫前入路是通过在胫前肌群之间进行切口,将软组织撑开,从而进入
到腓骨下端进行手术。
这种手术入路适用于大部分腓骨下端骨折,特
别是伴有关节面移位的情况。
通过这种入路可以直接观察到关节面,
并能够准确地复位和固定。
胫外入路则是通过在小腿外侧进行切口,将肌肉和筋膜撑开,从而进
入到腓骨下端进行手术。
这种手术入路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伴有
胫神经损伤或者软组织受损严重等情况。
无论采用哪种手术入路,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护神经血管:在进行切口时需要避免损伤周围神经和血管,尽量
选择无血管和无神经的区域进行切口。
2. 精准复位: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进行精准的复位,确保骨折部位恢复正常形态。
3. 固定稳定:在完成复位后需要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如钢板、螺钉等,确保骨折部位稳定,避免再次移位。
总之,在进行腓骨下端骨折手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手术,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股骨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

股骨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
股骨外侧髁骨折手术的入路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外侧切口入路:骨折部位位于股骨外侧髁的前方。
手术切口一般从膝关节外侧远端延伸至胫骨外髁处,然后转向股骨外侧髁处。
通过该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2. 前外侧切口入路:骨折部位位于股骨外侧髁和股骨干之间的前外侧区域。
手术切口起始于膝关节外侧,经过股骨髁前侧肌群,然后向前偏外侧方向延伸至股骨外侧髁处。
通过该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3. 前外切口入路:骨折部位位于股骨外侧髁和股骨干之间的外侧。
手术切口起点在膝关节外侧,向下经过股骨外侧上肌中,再向下经过胫骨外上髁上部,最后延伸到股骨外侧髁处。
通过该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以上是常见的股骨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具体选择入路要根据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决定。
术前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
《骨科手术入路总述》课件

上肢入路
肩胛下入路
适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和肱骨头置换术。
尺神经沟入路
适用于尺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入路,可以保护 尺神经的完整性。
肱骨干骨折手术入路
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入路,可以提供 良好的骨折复位和固定。
尺侧臂丛入路
用于治疗肘关节以及尺侧臂丛相关病变的手 骨折手术入路
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入路,可以
前路入路
通过前腹部进行脊柱手术,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和椎间融 合术等。
侧路入路
通过侧面进行脊柱手术,包 括侧路间体融合术和侧路椎 间孔扩张术等。
总结
1 骨科手术入路应用
骨科手术入路广泛应用于骨折修复、关节置换和脊柱疾病等领域。
2 骨科手术入路注意事项
在选择手术入路时需要考虑病变位置、手术目的和手术风险等因素。
股骨干骨折手术入路
2
进行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入路,可
以提供有效的骨折治疗。
3
膝关节置换手术入路
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入路,可以
踝关节手术入路
4
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用于踝关节手术的入路,可以进行踝 关节手术的治疗。
脊柱入路
后路入路
通过背部进行脊柱手术,包 括椎板切除术和椎间融合术 等。
3 骨科手术入路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骨科手术入路将会更加精准、安全和有效。
《骨科手术入路总述》 PPT课件
欢迎参加《骨科手术入路总述》课程,本课程将介绍骨科手术入路的定义、 分类以及上肢、下肢和脊柱等各部位的手术入路。
骨科手术入路总述
骨科手术入路是指骨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创造的通往骨骼、关节和脊柱等 部位的通道。
骨科手术入路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肢入路、下肢入路和脊柱入 路。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指第五跖骨远端端部的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或外力撞击。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愈合。
手术入路是指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选择的进入体内的路径。
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手术入路,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外侧入路:这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
外侧入路通过在第五跖骨外侧皮肤上做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外侧入路的优点是直观、容易操作,可以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有利于准确的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然而,该入路可能会对足部外侧的软组织造成损伤,术后可能会产生外侧腓肠神经感觉障碍的风险。
2. 内侧入路:内侧入路是另一种常见的手术入路。
内侧入路通过在第五跖骨内侧皮肤上做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与外侧入路相比,内侧入路对足部外侧的软组织损伤较小,术后风险相对较低。
然而,内侧入路的操作视野相对较小,有可能会影响到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的准确性。
3. 中足内侧入路:对于一些复杂的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能需要通过中足内侧入路进行手术。
这种入路通过在足弓区域内侧皮肤上做
切口,暴露骨折部位。
中足内侧入路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探查和处理骨折的软组织损伤,但操作难度较大。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入路,手术后应进行内固定,常使用金属钢板和螺钉来固定骨折部位。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锁定接骨板的手术入路方式

锁定接骨板的手术入路方式
经常用于锁定接骨板的椎间盘切除术的手术入路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胸椎入路、腰椎入路和腰背入路。
1、胸椎入路:在医生认为患者脊柱畸形较小时,会选择用胸椎
入路来进行手术。
这种入路方式用于减轻椎间盘的压力较大,但需要在胸廓外开创一个大面积的入路来完成手术,给患者的痛苦也较为明显。
2、腰椎入路:这种入路方式是从腰椎后部开创入路,主要是为
了减少手术入路的面积,减轻患者痛苦。
但这种入路方式并不能直接进行锁定接骨板的手术,而需要在腰椎前部开创一个小的入路来完成。
3、腰背入路:这种入路方式将胸椎入路和腰椎入路结合在一起,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比较新的入路方式。
这种入路方式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直接进行锁定接骨板的手术,是近几年新兴的锁定接骨板手术最常见的入路方式。
- 1 -。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大全

骨科解剖及手术切口入路大全腋窝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与颈根部相通。
底为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
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肢肌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及其深面的上4个肋与肋间隙构成。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与肩胛骨构成。
由于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为四边孔,有腋神经及旋肢后血管通过。
腋窝的内容物•腋动脉主要的分支有: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的主要分支有: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锁骨下肌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腋淋巴结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
它是由肩肱关节,肩峰下结构(第二肩关节),肩锁关节,喙锁连接(有时会发展为喙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胸锁关节等6个部分构成的关节复合体。
关节周围的肌肉分为内外两层,又称肌袖。
外层肌袖为三角肌,包围肩关节的前、外、后三面;内层肌袖为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
在关节囊前面内外两层肌袖之间,还有三块肌肉,即胸小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短头。
在肩关节上方,有肩峰、喙突及喙肩韧带共同构成的“喙肩弓”保护。
临床上,在肱骨头置换手术时需要对肩袖的保护或是对肩袖的重建,以保证肩关节的功能及稳定。
由于肱骨头的关节面比关节盂约大3倍;关节囊,尤其是关节囊的下部薄而松弛;关节囊前下方缺乏韧带和肌肉保护等,使得肩关节容易脱位,尤其是肩关节前脱位最为常见。
临床上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时选用的肩关节前侧入路就是在图示位置切开关节囊进入。
上臂上臂浅层结构:•臂前区有三条皮神经分布: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分布。
必须收藏!5 种常见骨科手术教程

经皮椎体成形术1. 术前准备要点:(上下滑动查看) 双平面透视对建立通道与骨水泥注入有很大帮助。
拍摄侧位像时影像增强器可位于床上或床下水平,拱形部分向头侧倾斜。
在与此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可获取前后位像,影像增强器位于成像目标区上方。
为方便手术定位应首先获取正位像,因为交叉的入路会使此过程发生改变,然后根据侧位像进行调整。
多水平病变可用骨水泥一次性给予治疗。
骨水泥保存于无菌冰水中以延缓聚合过程。
行椎体成形术时,首先建立所有的通道,随后在每个点注射骨水泥。
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在定位点钻孔,插入球囊并扩张,然后再注入骨水泥。
骨水泥装载量取决于椎体节段数量。
随骨水泥治疗节段数增加,骨水泥中毒风险增加。
基本原则是一次手术骨水泥治疗不超过3个椎体节段。
在一些骨折尤其是扁平椎骨折中,通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恢复压缩的高度可能比较困难。
一旦球囊缩小,椎体骨折可能随之再次塌陷。
可以通过蛋壳技术来保持高度:将小剂量(0. 5~1mL)骨水泥注入空腔;再次插入球囊并撑开椎体高度,小的骨水泥团块扩散至球囊四周形成一个薄的骨水泥蛋壳;撤出球囊后蛋壳可维持椎体高度直至剩余的骨水泥注入。
2. 术中使用双平面透视机。
3. 球囊套管的开口点应位于椎弓根的 10 点或 2 点位置即上外侧 角,取决于左右。
将置入通道设计于该处可保证其离神经根最远。
如前后位片所示插入通道,侧位片上套管通过椎体后缘线之前不能越过椎弓根内壁。
4. 通道开口点位于关节突关节外侧,这样可以避免损伤关节囊。
5. 术中透视证实球囊位于椎体前部,这可避免骨折块向后突入椎管。
6. 球囊充气为骨水泥注入建立潜在空间。
果发现骨水泥溢出,则停止注入。
应避免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后部。
8. 理想情况下,正位片上骨水泥充填应该通过中线。
9. 潜在风险:严重骨质疏松导致透视效果差骨水泥栓塞骨水泥向椎间孔或椎管溢出套管置入不当引起椎弓根骨折骨水泥充填不足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术1. 术前准备要点: 必须仔细解剖显露横突。
骨科手术解剖入路

骨科手术解剖入路一、什么是骨科手术解剖入路骨科手术解剖入路是指进行骨科手术时,医生在患者体内选择的进入骨骼和关节的路径。
它是手术的第一步,决定了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解剖入路对于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二、骨科手术解剖入路的分类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目的的不同,骨科手术解剖入路可分为以下几类:1. 经皮入路经皮入路是最常见的一种解剖入路,也是最简单的一种。
它通过切开患者的皮肤和组织,直接进入骨骼或关节进行手术。
经皮入路通常用于小型手术、软组织损伤、关节镜手术等。
经皮入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进行复杂的手术和对骨骼进行准确的定位。
2. 经骨入路经骨入路是通过切除一段软组织,暴露出骨骼,然后在骨骼上进行手术。
经骨入路常用于关节置换手术、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等。
经骨入路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和操作骨骼,适合于需要准确定位和精细操作的手术。
但经骨入路需要较大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3. 关节镜入路关节镜入路是通过小切口或穿刺针进入关节腔,然后使用关节镜和其他器械进行手术。
关节镜入路通常用于关节的检查、修复和手术治疗。
关节镜入路的优点是创伤小、可直接观察关节内部情况,并能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
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只适用于关节内部的手术,无法处理关节周围的问题。
三、骨科手术解剖入路的选择原则选择合适的骨科手术解剖入路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解剖路径应尽量靠近目标区域解剖入路应尽量靠近手术的目标区域,减少对未受伤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2. 解剖路径应尽量减少损伤选择切口应考虑到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和外观恢复,尽量减少切口的数量和大小,减少手术创伤。
3. 解剖路径应尽量避开重要组织和结构选择解剖入路时,应尽量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其他重要的解剖结构,以防止手术中出现并发症。
4. 解剖路径应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对于患者的特殊情况,如体形、身体状态、年龄等,应进行个体化的选择,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
骨科手术进路歌诀

骨科手术进路歌诀第一部分肩关节一.肩关节前侧入路肩前切口有多种,掌握一种也够用;根据习惯子选择,结合临床巧变通。
肩峰喙突腋窝前,三点之间一线连;肩前切口像拐杖,适用范围最广泛。
三角肌与胸大肌,头静脉是分界线;分别向内向外牵,暴露喙肱二头短。
切断喙突联合腱,肩胛下肌止点现;扁腱覆盖关节前,常与关节囊相连。
肌皮神经腋神经,操作不当有危险;术中上臂勿外展,神经血管可幸免。
二.经肩峰入路摸准肩峰做标记,向前向后五厘米;弧形切口肩上骑,钝性推开肩峰皮。
切开喙肩韧带蒂,钝性分开三角肌;纵行切开滑囊壁,关节结构收眼底。
三.肩关节外侧入路刀尖插入肩峰顶,向下纵切五公分;通过大结节中点,没有血管和神经。
四.肩关节后侧入路(肩胛冈切口)切口位于背上方,沿途紧贴肩胛冈;肩峰下缘为起点,约需十二公分长。
切断三角肌后部,冈下小圆无处藏;旋肱后A腋神经,术中注意磨损上。
第二部分肱骨一.肱骨前外侧入路仍以喙突为起点,顺沿三角肌内缘,经由肱二头外侧,根据需要向下延。
上端保护头静脉,深层切断旋肱前;,中段注意桡神经,剥离紧贴骨表面;中下三分之一处,分开肱肌肱桡间。
二.肱骨远端前外侧入路摸到肱骨外上髁,顺沿骨嵴向上走;五六公分已足够,内侧肱桡外三头;若需延长向下切,神经血管都没有。
三.肱骨后侧入路肩峰鹰嘴画连线,切开中段和下段;肱三长头外侧头,分别向内向外牵。
下段劈开共同腱,短头紧贴肱骨干;桡神经在沟中旋,游离出来才安全。
第三部分肘关节一.肘后侧入路肘后切口“S”形,起自肘上五公分;鹰嘴内侧向外转,再沿尺骨向下行。
首先游离尺神经,切断鹰嘴暴露清。
二.肘内侧入路以内上髁为中心,切口需要十公分;沟中找到尺神经,再向远近两端分。
近端肱肌三头间,远端指深屈表面;剥离紧贴骨膜下,手中当中保安全、三.肘后外侧入路1起自肱骨外上髁,沿着皮纹向下走;直接越过桡骨头,五六公分已足够。
牵开尺侧腕伸肘,暴露关节囊外周;避免损伤桡神经,前臂旋前莫旋后。
四.肘后外侧入路2肱骨外上髁后缘,切口斜向尺骨干;长约五至六公分,这条进路最安全。
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

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入路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是指第五掌骨的腕侧基底部骨折,是手部骨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这种骨折既可能由外力直接作用于手部而引起,也可能由腕关节的扭曲造成。
手部骨折不仅会带来剧痛,还会影响手指的正常功能。
因此,对于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进行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时,常用的入路有背侧入路、桡侧入路和掌侧入路。
下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入路及其操作步骤。
一、背侧入路1. 患者取俯卧位,手臂放于手术垫上。
使用洗手液和消毒液消毒手部。
2. 用手术针划一条10-15厘米的切口,位于第五掌骨骨折部位的背侧,与掌侧中指相平行。
3. 用剪刀剪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皮肤与肌肉之间的连接组织,直到露出骨折部位。
4. 用骨钳将骨折部位的骨块精细地拉直,使得骨折部位对齐。
5. 用骨钉将骨折部位固定。
骨钉应沿着第五掌骨的长轴插入,并延伸到近侧的掌腕关节。
6. 确保骨片的位置正确后,将皮肤缝合。
二、桡侧入路1. 患者取仰卧位,上臂外旋。
用洗手液和消毒液消毒手部。
2. 用手术针划一条切口,位于第五掌骨的桡侧。
切口应从腕窝开始,向上延伸到第五掌骨骨折部位。
3. 用剪刀剪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皮肤与肌肉之间的连接组织,直到露出骨折部位。
4. 将骨折部位的骨块拉直,使得骨折部位对齐。
用骨钳将骨折部位固定。
5. 将皮肤缝合。
三、掌侧入路1. 患者取俯卧位,手臂放于手术垫上。
选择经掌静脉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局部麻醉。
2. 用手术针划一条切口,位于第五掌骨的掌侧中指侧。
3. 用剪刀剪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皮肤与肌肉之间的连接组织,直到露出骨折部位。
4. 将骨折部位的骨块拉直,使得骨折部位对齐。
用骨针将骨折部位固定,然后用钢板加压固定。
5. 缝合皮肤。
无论使用哪种手术入路,术中仍然需要进行术中X光检查,以确保骨折部位正确对齐。
手术后,患者需要佩戴石膏夹板或固定器,在康复期内避免过度活动,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骨科精读最全:Pilon骨折的十六种手术入路,图示操作记更牢!

骨科精读最全:Pilon骨折的十六种手术入路,图示操作记更牢!Pilon 骨折往往是高能量损伤,旋转与轴向挤压叠加,周边软组织条件差,如何选择手术入路是很大的挑战。
图 1 胫骨远端 AO/OTA 分型,A 关节外,B 部分关节内,C 完全关节内,Pilon 骨折AO/OTA 分型属于43-B、43-C,43-A 不属于pilon 骨折图 2 胫骨远端平台分为 3 柱:内侧柱、外侧柱、后柱,有利于更好理解 pilon 骨折前内侧入路由Rüedi和Allgöwer提出,是目前pilon骨折手术治疗最常用经典入路,尤其对于粉碎性pilon骨折效果良好。
自胫骨嵴内侧由近向远行纵行切口,在踝关节线近侧2.5 cm处弧向内侧至内踝尖下1.5 cm处,保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将全厚筋膜皮瓣向两侧牵开,显露关节面及骨折块,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遵循由外向内、由后向前的原则复位骨折块。
A:前内侧入路切口标记适应证:•胫骨骨折角>90°的pilon骨折•基本上所有AO/OTA 43-C型pilon骨折均适用,尤其内侧柱pilon骨折•主要移位、粉碎的骨折块位于前内侧的pilon骨折优点:•解剖简单,没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通过,容易掌握局限性:•难以显露外侧柱,对前外侧的Tillaux-Chaput骨折块暴露及直视下复位较困难,故不适于外侧柱有骨折者•需要前内侧有较大的皮瓣存活•术后发生切口周围软组织感染坏死和骨髓炎的概率较高•该切口入路周围软组织覆盖少,切口裂开胫骨易直接外露,且植入内固定物易突起外露,容易并发切口愈合问题改良前内侧入路该切口入路是前内侧入路对于Tillaux-Chaput骨折块暴露较困难而设计的。
切口起自踝上约15 cm处,沿胫骨嵴外侧约1 cm向远端延伸于踝关节中线偏外侧以105°至110°角弧形拐向内踝下方1 cm左右。
当外侧柱损伤较重时,该切口可适当外移。
早读创伤骨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汇总,图示操作记忆更牢靠!

早读创伤骨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大汇总,图示操作记忆更牢靠!(1)肩部前方入路1)前侧入路(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1.切口:肩关节前方入路有两种切口。
•前方切口:沿三角肌胸大肌间隙10-15cm的切口,从喙突上方延长直达三角肌粗隆。
•腋路切口:起自腋前壁中点,朝后向腋后襞方向延长8-10cm,向上、外侧牵开皮瓣,显露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2.神经界面: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胸大肌由胸内、外神经支配。
3.注意事项:腋动脉由臂丛神经束包绕,位于胸小肌后方,喙突周围手术操作时,需内收上肢,以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在喙肱肌内侧,喙突下4-5cm进入并支配该肌,过度牵拉可引起肌皮神经麻痹。
显露并切开肩胛下肌时外旋手臂可增加肩胛下肌和腋神经距离,以保护腋神经。
2)肩锁关节和喙突入路(Roberts)切口:沿肩峰前上缘和锁骨外侧1/4作一弧形切口,再弯转向下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下3-4cm。
3)肩关节前内侧入路(Thompson,Henry)适应症:关节盂前缘骨折合并肩锁关节周围的骨折脱位。
体位及术前准备:同前。
切口:始于肩锁关节的前上方,沿锁骨外1/2前缘向内侧走形,随后沿三角肌前缘向远端延伸,到该肌起点至止点的2/3处。
4)单纯喙突骨折的前侧微创入路切口:喙突外侧1cm作垂直切口,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进入或直接劈开喙突表面的三角肌纤维(2)后方入路1)后方入路(Judet入路)1.切口:始于肩峰尖的外侧,沿肩峰边缘向内后方延伸,弧形向远端走至肩胛下角2.神经界面:小圆肌(腋神经支配);冈下肌(肩胛上神经支配)之间3.注意事项•牵拉翻转三角肌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支配三角肌的腋神经(经四边孔支配小圆肌和三角肌)。
•在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分离后,将冈下肌向上牵开,注意保护肩胛上神经(经肩胛上切迹从冈上窝进入冈下窝,在冈下肌深面走形,支配冈下肌)2)简化的后方入路(King入路)1.切口:肩关节外展90°,在肩峰后方做垂直切口,并向下延伸10cm。
桡骨下三分一处骨折手术入路

桡骨下三分一处骨折手术入路好嘞,今天咱们聊聊桡骨下三分之一处骨折手术入路。
这可是个大话题,很多人听了可能觉得有点吓人,其实没那么复杂。
说起桡骨,大家可能脑海里出现的就是手腕那块,没错,就是那里。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的生活,写字、打游戏、做饭,手腕可是个大主力。
可要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或者干了点儿激烈的运动,桡骨就有可能跟着遭殃。
骨折这事儿听起来挺恐怖的,但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
骨折了可不是世界末日,医生会给你治疗,慢慢恢复就好。
说到手术入路,那真是一门大学问,像探险一样。
好啦,咱们进入正题。
手术入路就像是开车要找路口,不同的路线有不同的风景。
对于桡骨下三分之一处的骨折,医生通常会选择前外侧的入路。
这就好比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右手边有个小巷子,进去就能直接到目的地,省得绕圈圈。
这个地方的皮肤比较薄,解剖结构也相对简单,医生们在这儿下手可是得心应手。
想象一下,医生就像一位熟练的厨师,准备好刀具、材料,然后在手术台上开始他的“料理”。
这里的“材料”是你的小手腕,得小心翼翼,不能出差错。
我们说说手术的步骤。
医生会在你的手腕处划个小口子,像是在剥开一个橙子,里面可就藏着骨头了。
医生会小心翼翼地把软组织推开,就像在给骨头“洗澡”。
这时候,大家可不要紧张,医生就像个工匠,手法稳健,动作流畅。
他们会用各种工具把骨头固定好,真是高科技呀。
你知道吗?他们用的东西可比咱们家里的修理工具要专业多了。
这里用到的钉子、钢板,都是量身定做的,就像给骨头穿上了“铠甲”,保护得妥妥的。
手术后可不能掉以轻心,得好好休息。
医生可能会给你一个小夹板,把你的手腕固定住。
这时候可别想着去打球、去健身,心里得明白这不是开玩笑。
好比一颗嫩芽刚刚冒出土壤,不能让它暴露在风雨中。
吃饭、睡觉都要小心,别让那只受伤的手腕受了二次伤害。
医生还会给你一些康复锻炼的建议,慢慢来,别心急。
就像养花,浇水施肥,不能一口气给它喂撑了。
然后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愈合了,骨头也在慢慢修复,医生会让你去复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骨科手术入路
上肢部分
1、肩关节前方入路(Henry入路):
三种切口得选择、头静脉、胸大肌得止点处理、肱二头肌长头腱得确认、大小结节得区分、肩胛下肌止点得特点、邻近臂丛及旋肱前动脉得保护、三边孔、四边孔、小三边孔。
2、肩关节后方入路:
切口、三角肌得处理、冈下肌与小圆肌分界、肩胛上神经血管、后方辨认三边孔、四边孔,旋肩胛动脉、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3、肩关节外侧入路:
切口得选择、三角肌得界分、三角肌起点得处理、腋神经得走行、第二肩关节、肩袖间隙、大结节得处理、髓内针得入点。
4、肱骨干前外侧入路(Henry 入路):
肱二头肌外侧、纵劈肱肌、桡神经得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与肘前入路得延续。
5、肘关节前方入路(Henry 入路):
切口、肘横纹、桡神经得显露、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肱肌与肱桡肌间隙、肱肌对关节囊得遮盖、前方神经血管(V A N 顺序)。
6、肘关节内侧入路:
切口、旋前圆肌与桡侧屈腕肌间隙、肱骨内上髁截骨、尺骨冠突得显露、滑车内侧得显露。
7、肘关节后方入路:
切口避开鹰嘴、尺神经得显露及保护、伸肘装置得四种处理方式、必要时打通鹰嘴窝、肘肌得特点及处理、近端延伸桡神经得保护、臂外侧下皮神经对桡神经得指引。
8、肘关节外侧入路(Kocher 入路):
肌间隙:三头肌及肘肌与肱桡肌及尺侧腕伸肌间、远近端桡神经得保护或显露。
9、桡骨头颈背侧入路(Boyd入路):
切口:外髁后方至鹰嘴下3~5cm、肘肌与尺侧伸腕肌间、深方下部可见旋后肌纤维、环状韧带得切开、桡骨头安全区、桡神经深支位置
10、桡骨前方入路(Henry入路):
肱桡肌内侧切口、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进入、桡神经外牵桡动脉内牵、桡侧返动脉及肌支、近段旋后肌得处理及桡神经深支、中段旋前圆肌得处理、远段旋前方肌得处理。
11、桡骨背侧入路(Thompson 入路):
切口、桡侧腕伸肌与指总伸肌间(自远端找肌间隙)、桡神经深支得显露(体表投影)、近端及远端得解剖学限制。
12、桡骨远端掌侧入路:
切口及其延长、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间进入、桡神经已外行、桡动脉外牵、远端旋前方肌得处理、尽可能不破坏关节囊。
13、桡骨远端背侧入路:
纵或横切口、腕背六个鞘管、自第III、IV或IV、V鞘管间进入、深及骨面向外剥开、术后石膏得保护。
下肢部分
1、髋臼及骨盆前方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体位及铺单要求、切口、浅筋膜止血剥开、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切开腹股沟管前壁(精索下)、剥清腹股沟管后壁-腹股沟韧带上方1-2mm切开后壁、股外侧皮神经得寻找、注意髂外动脉得搏动、髂腰肌筋膜(髂耻筋膜)得显露与切开、三窗得概念、内侧窗:corona mortis,中间窗:主要复位及操作窗,显露四边体,可摸及后柱坐骨大切迹,外侧窗:髂骨滋养动脉、骶髂关节、L4、5神经根及闭孔神经得位置与保护。
骨得形态特点,钢板得预弯,前路对后柱得处理。
并发症:髂外动脉痉挛、血栓形成—髋离断。
2、髋臼及骨盆后方入路(Kocher-Langenbeck 入路):
俯卧位及侧卧位得利弊、切口、臀大肌纵劈、臀中肌后方进入、外旋肌群得处理、后柱及后壁得显露、三把撬得位置、坐骨结节肌起得处理、坐骨神经得保护、臀上动脉神经得保护。
骨得形态特点,钢板得预弯,后路对前柱得处理。
3、耻骨联合前方入路(Pfannenstiel 入路):
仰卧位、插导尿管(术中辨认尿道及膀胱)、横切口:耻骨上2cm、纵劈或止点处切开腹直肌,骨膜下剥开显露耻骨上、前、后面,可与髂腹股沟入路连接。
4、骶髂关节后方入路:
体位、纵切口或横切口:避开髂嵴等骨突、髂后上棘及之下臀大肌起点得处理、髂骨间骶棘肌得处理、两种截骨法以便骶髂关节得显露、与坐骨大切迹得相对关系、常见并发症。
5、髋关节前方入路(Smith-Petersen入路):
切口、股外侧皮神经得三处经行点、神经界面、缝匠肌与阔肌膜张肌间、股直肌起得处理、深方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入路得扩大:近端可剥开阔筋膜张肌
及臀中肌肌起、远端可切开股外侧肌、行该入路Ganz截骨时闭孔外肌及旋股内侧动脉得处理。
6、髋关节前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
适应症、切口、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间进入(在大转子与髂前上棘中点找寻肌间隙)、臀上神经下支得显露与保护、臀中肌前方进入、关节得显露。
7、髋关节外侧入路(Hardinge入路):
体位、切口、臀大肌与阔筋膜张肌间进入、臀中肌中后1/3纵劈前方连同股外侧肌前1/2前掀进入、臀中肌可纵劈3-5cm、关节囊得显露、髋关节前脱位。
改良术式臀中肌前1/3纵劈,不得超过2cm。
不要切断臀中肌止点。
8、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体位、切口、臀大肌纵劈、臀中肌后方进入、外旋肌群得处理、坐骨神经得保护、关节囊得处理、髋关节松解需处理得结构。
9、股骨外侧入路:
近段:纵劈股外侧肌、注意止血。
远段:切口偏后自股外侧肌与外侧肌间隔间进入、注意骨形态特点。
10、膝关节前方入路:
切口:前正中、股直肌腱内侧-髌骨内侧-髌腱内侧-胫骨结节、外翻髌骨(可否内翻?Q角、操作方便、血运)
11、膝关节后方入路:
切口:注意膝横纹、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对深方结构得指引、半膜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内外侧头、神经血管得关系、血管神经向外侧牵开。
12、膝关节内侧入路:
切口、股内侧肌与缝匠肌间(股内侧肌斜行纤维后方)、MCL、隐神经、股动脉、骨形态特点。
13、膝关节外侧入路:
切口偏后、股外侧肌与外侧肌间隔间进入、注意骨形态特点。
14、膝关节后外侧入路:
“L”形或直切口、腓总神经得显露与保护、腓肠肌外侧头向内牵开、腘肌向内侧牵开、比目鱼肌向下外牵开、注意胫前动脉。
15、膝关节后内侧入路:
“L”形或直切口、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间进入、鹅足得处理、骨形态特点:胫骨平台内侧髁较大。
16、跟腱内侧入路:
切口选择内侧得理由、腓肠神经位置(跟腱止点上方9.8cm肌腱外缘)、皮下不做剥离、滑膜层得处理-完整化、跟腱得缝合技术、皮肤坏死感染。
17、踝前正中入路:
切口、伸肌支持带、足背动脉得显露与保护。
18、踝关节前外侧入路:
切口、腓浅神经、腓骨肌与第三腓骨肌间、腓骨得显露、胫骨远端外侧得显露、踝前方得显露、联合内侧应用 MIPPO 技术。
19、足背外侧入路(Ollier入路):
切口、足背动脉、趾短伸肌起点、三关节得显露、距下后关节面得显露、三关节融合术要点。
20、跟骨扩展外侧入路:
切口、腓肠神经得显露与保护、皮瓣连同腓骨肌腱鞘完整掀开、三枚克氏针阻挡皮瓣、跟骰关节得显露、跟骨形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