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及未来
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市场占比和发展趋势
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市场占比和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阅读方式的需求多样化,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成为了文化市场中两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市场占比和发展趋势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种阅读方式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市场占比分析1. 纸质图书市场占比纸质图书作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一直在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定比例。
尽管电子图书的兴起给纸质图书带来了竞争压力,但许多人依旧钟情于纸质图书所带来的纸张质感和翻阅的愉悦感。
从整体来看,纸质图书目前在市场中仍然占据一定比例,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和特定读者群体中,比如学术界和年长读者。
2. 电子图书市场占比相比之下,电子图书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加。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电子阅读器的诞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使用电子图书。
数字化的特点使得电子图书具有便携性、存储空间大、搜索功能强大等优势。
尤其对于年轻人和科技爱好者来说,电子图书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阅读的首选。
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 纸质图书的发展趋势尽管电子图书的兴起给纸质图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纸质图书仍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
对于部分读者而言,纸质图书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因此纸质图书在某些领域依然有着稳定的市场。
同时,纸质图书也在不断创新,如增加精美的版式设计、提供限量版图书等独特的产品形式,以赢得读者的青睐。
2. 电子图书的发展趋势电子图书因其便利的特点将继续迎合现代人阅读需求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图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也在不断改善。
此外,数字内容的互动性和可更新性也是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信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图书将进一步满足读者对多样化阅读体验的需求。
三、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相互融合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的。
在目前的市场中,许多出版社和图书销售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将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结合起来,推出混合版书籍。
浅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现状及其完善
单 纯 的 图书和期 刊 阅览 扩 展 到多 媒体 电- T 版物, -出 丰 富 了 读 者 阅 览 的 内 容 和 途 径 , 高 了 图 书 馆 的 文 提 献 保 障 能 力 。 另 外 , 找 、 制 、 印 等 全 部 自动 化 , 查 复 打 既快 捷又方便 。
面进行 了简要探讨 。 关 键 词 : 校 图 书 馆 ; 子 阅 览 室 ; 能 高 电 功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G2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7 6 2 (0 0 1 一 O 2 一 O 1 O~ 912 1) 1 18 2
随着 知 识 经 济 、 络 经 济 的 飞 速 发 展 , 类 已 经 网 人 迈 入 一 个 以 数 字 化 革 命 为 中心 的 新 时 代 。 这 使 得 高 校 图 书 馆 以 印 刷 型 文 献 为 主 的传 统 服 务 方 式 已不 能 满 足 高 校 师 生 多 样 化 的需 要 , 适 应 2 为 1世 纪 知 识 经 济 的 发 展 , 书 馆 应 朝 着 自动 化 、 络 化 、 字 化 方 图 网 数 向 发 展 , 子 阅 览 室 应 运 而 生 了 。 校 电 子 阅 览 室 的 电 高 建 立 不 仅 反 映 了高 校 图 书 馆 现 代 化 的 发 展 趋 势 , 其 新 颖 的 服 务 方 式 、 大 的 功 能 l 受 到 用 户 与 读 者 的 强 i z 热 烈 欢 迎 。 文 将 从 高 校 图 书 馆 电子 阅览 室 的 功 能 、 本 现 状 以及 完 善 高 校 图 书馆 电 子 阅 览 室 的 途 径 方 面 进 行 了简 要 探 讨 。 1 高 校 图 书 馆 电 子 阅 览 室 的 功 能 电 子 阅览 室 是 一 种 利 用 多 媒 体 计 算 机 、 信 、 通 网 络 设 备 为 读 者 提 供 利 用 多 媒 体 电 子 文 献 的 场 所 。为 满 足 高 校 师 生 多 样 化 的 信 息 需 要 , 校 图 书 馆 电 子 高 阅 览 室 的 功 能 也 该 是 全 方 位 的 , 要 有 以 下 几 大 功 主
中国数字出版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数字出版现状及未来展望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当今社会已步入了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产业,在出版业一股强大的数字出版浪潮正席卷而来,以强大的优势迅速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而数字出版业也将对传统出版业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甚至严重冲击传统出版业的主导地位。
数字出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和产业内容逐渐丰富。
虽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数字出版依然存在经济规模尚未正真形成,人才和技术欠缺,版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等现实问题,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主导力量支持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数字出版需求,数字出版产业将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数字出版;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1-0014-02数字信息时代的浪潮已经逐步蔓延了整个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逐步由传统的纸质阅读转移到电子阅读上。
而且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阅读的便捷化,电子阅读的受众人群也日益增加。
数字出版发展十多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出版的观念逐步被大众接受,数字出版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也日益完善,数字出版形式逐步多样化。
当前,我国的数字出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数字出版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的。
我们知道,传统出版一般指的是纸质出版活动。
而“数字出版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
它包括原创作品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
”近年来,网络经济驱动着媒体变革不断加速,数字化趋势更加强劲,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电子书、电子纸等使人应接不暇。
但不论出版形式如何变化,出版的本质都是将信息内容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形成某种媒体产品传递给受众,以实现信息流通和共享。
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及未来
缺。
1 9 7 1 年4 月 ,全 球 最早 的数 字 图 书 馆 建 设 项 目 古 登 堡 工 程 ( G u t e n b e r g P r o j e c t )启动。 到 1 9 8 5 年1 月 。桌面 出版 系统 A l d u s
系 统 开 发 出来 , 电子 书 进 入 了 人
国志》 一 书 ,其残 卷是 1 9 2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 在
新 疆 鄯 善 县 出 土 发觋 的 ,此 书 是 中 国 ,也 是 世 界 上 第 一 部 纸 写 的 书 。从 此 人 类 进 入 到 纸 媒 阅 读 时 代 , 养 成 了优 秀 的 纸 媒 接 受 文 化 传 统 ,诸 如 书香 门第 、书 生 本 色 、 腹 有 诗 书 气 自华 等 等 。读 书 成 为 人 生 的 享 受 ,成 为 有 志 者 终 生 的 大 事 ,成 为光 宗 耀 祖 的路 径 。 但 是到 了2 0 世 纪 中 叶 ,随 着 电 子 技 术 的 发 展 ,纸 张 不 再 是 储
2 0 1 3. O1 文 学 教 育
..
....
..。...
....
— ●
论 电子 图书的现状及 未来
回 高虹 红
内容摘要 :电子 图书方兴未艾,也正改变着人们 的学习、生活 、和工作 习惯 ,对发展千余年 的纸 质图书
构成 了威胁。但是 电子 图书在 内容、技术、标准等方面还 有待 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接 受者 的需要。 电子图书
一 .
电 子 书 的 产 生 源 于 人 类 处 理 越 来 越 多 的 信 息 需 要 。 人 类 社 会 的 进 步 ,知 识 经 验 的 丰 富 ,带 来 了 书 籍 的 繁 荣 ,也 给 人 们 处 理 信 息 带 来 了 麻 烦 。 于是 将 人 们 从 繁 琐 的
e-Book 的现状及未来研究
3 - ok e B o 的制作 、 出版及使用
现就与阅读器技术相关的科技发展层面 ,I E 标准 、  ̄O B I 屏 幕显示技术 的研究及排版技 术cert e 阅读心理的研究等 l —v 、 a p 来 探讨 e B o 的制 作 。 — ok
看。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国内 , 在很多发达 国家同样如此。 从 些媒体 和国外 的网站信 息得知 ,随着知识经济 时代 的来 临 ,美 国青少 年的0 读方 式和内容也在发生 深刻的改 变 , 毛 J 他 们 不再喜欢 阅读 枯燥 、 死板 的印刷书籍 , 不再热 衷于拜读名 人名著 , 而更热衷于 网上聊天 和欣赏 轻松 的带有 多媒 体效果 的各种 书籍 。 为什么这些电子 书籍会有如此大 的吸引力呢? 因为这种 电子书籍把相关的内容信息储存到 电脑 中,人q  ̄l lt 用电脑就 可以非常方便地阅读到 自己喜欢 的东西 ,甚至于某一个作者 创作 的予稿 , 在未出版之前也可 以储存到电脑 中。 读者可 以通 过电脑 网络 , 寻找到这部手稿 , 先睹为快 。当代网络技术 的发 展正在影响着人们的阅读生活 , 改变着当今人们 的读书方式。
一
3 O B标准。 . E 1 为使读者所购买的eBo ae者可 以适用 - ok edr5 r 任意一 本e B o , — ok 因此有 所谓 的O B E 标准 (pneoks n oe b t — a d r) ad 供所有e B o 厂商及出版商遵循 , — ok 可是 目前 由于厂商之
维普资讯
图书馆学刊
2 0 年第 3 06 期
TUSl UCUANXUEKAN l NO3 。 0 2 O6
e—Book的现状及未来研究
关 键 词 电 子 书
图 书馆
阅读 方 式
图 书 馆 受 到 的 科 技 挑 战 E 益 明显 。随 着 网 络 技 术 l
这 部 手 稿 ,先 睹 为 快 。 当代 网 络 技 术 的 发 展 ,正 在 影 响着 人 们 的 阅读 生 活 .改 变 着 当 今 人 们 的 读 书 方式 。
B o1就 是 “ 文 本 ”技 术 的主 要 表 现 形 式 ,它 的 发 ok 超 展 经 历 了 很 长 的过 程 ,真 正 开 创 电 子 图 书 新 天 地 的是
化》 ,作 者 在 文 中 说 , 媒 体 的 多 元 化 形 成 的 众 多 新 兴 媒 体 对 传 统 纸 质 媒 体 市 场 的分 割 。使 得 作 为 传 统 阅 读
2 eBo — o k得 以盛 行 的 技 术 支持
的 发 展 ,远 程 借 阅 已 不 新 鲜 ,但 很 多 的还 是 传 统 的 书
籍 之 间 的借 阅 ,或 者 说 ,科 技 给 图 书 馆 所 带 来 的 变 化 还 只 是 停 留在 手 段 上 .但 在 实 质 内 容 方 面 变 化 得 还 不
于 国 内 ,在 很 多 发 达 国 家 同样 如 此 .从 一 些 媒 体 和 国
电子 图 书 阅读 软 件 的 出现 . 比较著 名 的有 A O E公 司 D B
的 AC R0B I A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 MI 0S A RE R 0F 公 司 的 READ ER、
由 再 在 不 必 要 的 问 题 上 进 行 争 论 了 .脚 踏 实 地 .埋 头 苦 干 .把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e B k系统 及 技 术 真 正 建 —o 立 起 来 才 是 当 务 之 急 。 所 以 . 我 们 很 有 必 要 了解 e —
e-Book的现状及未来研究
著 ,而更热衷于 网上聊 天和欣赏轻松 的带有多媒体
效 果 的各 种书 籍 。 为 什 么 电 子 书 籍 会 有 如 此 大 的 吸 引 呢 自带辞典等 工具 书 ; 工
作 文 档 通 过 随 机 赠 送 的 软 件 转 换 电 子 书格 式 ,即 可 随机 随地 查 阅 。 外 它 还 具有 便 于携 带 、 约 纸 张 、 另 节 利 于 环保 的优 点 。 管 如 此 , 尽 由于 电子 图 书 馆 发 展 还 不成 熟 ,目前 仍 面 临着 消 费 成 本 、 统 阅 读 习惯 、 传 知 识 产 权 、 字 化 标 准 等 一 系 列 因 素 的 制 约 。 为 一 种 数 作 新的文本形态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在 电子 图书 不 会 完
目前 电子 图书 阅览 器 的 出现 解 决 了这 一 问题 ,读 者
、
阅 读 方 式 的 改 变 导 致 eB o —o k的 逐 步 盛 行
《 国 图 书 馆 商 报 》2 0 年 1 2 中 05 月 0日发 表 了王
余 光 、 琴 撰 写 的 文 章 《 纪 之 交 读 者 阅读 习惯 的变 汪 世
用它 可 以从 互 联 网 上下 载 图书 ,进行 离线 和脱 机 阅
读。 有人 说 ,电 子 图书 的产 生 是 继 印 刷 术 和 纸 张 发
息得知 , 随着知 识经 济时代的来 临 , 国青少年的阅 美
读 方 式 和 内容 也 在 发 生 深 刻 的改 变 ,他 们 不 再 喜 欢 阅读 枯 燥 、 死板 的 印 刷 书 籍 , 再 热 衷 于 拜 读 名 人 名 不
立 起 来 。 此很 有 必 要 了 解 eB o 因 — ok的 现状 及 未 来 发 展趋势 。
论图书馆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论图书馆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入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迈入发展的新阶段,图书馆开始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更大的文献资料储存量、更便捷的储存保护方式、更多的信息资料来源、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更好的读者用户体验,这一切促使传统图书馆向着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
更充分地利用新技术,让图书馆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更为顺利,成为现阶段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1 图书馆电子化发展1.1 图书馆电子化发展现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也开始向电子化发展。
电子化馆藏文献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献具有易保存、占地空间小、易于校对更新、易于检索,易于获得附加信息等优势,因此发展速度很快。
近年来,借助数字化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和各高校图书馆都先后建立了电子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并开始将馆藏纸质文件电子化,以适应图书馆的电子化发展[1]。
1.2 图书馆电子化发展方向图书馆的电子化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
传统纸质文献书籍用纸作为载体,纸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纸质文献书籍沉重、易发霉虫蛀、纸张易老化、易污损等特点,对保存来说难度非常大,且保存空间占地较大;在读者对纸质文献书籍的借阅过程中,容易出现文献书籍的污损,而且读者就文献书籍内容寻找相关信息困难,更难以快速获得附加信息;纸质书籍文献还存在校对难、更新难的问题。
而电子化文献书籍可以用相对较小的机房代替图书馆庞大的书库,不需考虑书籍文献发霉虫蛀、纸张老化污损的问题,节约空间的同时简化了保存条件;读者借阅电子图书文献不会对图书文献本身造成损害,阅读使用时可以通过检索快速寻找相关信息,通过超链接获得所需附加信息;还能在增加馆藏书籍资料文献,丰富馆藏内容的同时,降低书籍文献的校对、更新难度。
图书馆将馆藏书籍文献电子化,进一步发展电子化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发展电子化图书馆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做好对珍贵纸质书籍文献资料原本的保护,对电子版图书资料也要做好备份工作,保护好书籍文献这一人类文化的重要财产。
论e—book发展带来的新思考
传 统 图书 并 存 发 行 的 状 态 。 美 国 从 事 市 场研 究 的 福 里 斯 特 公 司 就 电 子 图 书 做 的 报 告 也预测 说 , 2 0 到 0 5年 , 电 子图 书 为 以
家新 兴 公 司 几 乎 同 时 推 出 了 自 己 的 电 子 图书 阅读 器 。其 装 置 是 一 个 几 乎 能 从 任 何角 度 阋 读 的 定 制 精 美 屏 幕 和 一 个 可 以 2 0小 时 电池 充 电 , 并能 从个人 计 算机 上 下 载 文 章 的 部 件 。人 们 可 以 带 着 它 去 海 滩
专用 阅 读 器 推动 广 大 读者 对 e o k 来 —b o 内容 的购 买和 阅读 。但 是 这 种 专用 的 e — bo o k阅读 器在 国外发 展 到 3 ~4年 时 间 效
果并不 是 很好 。后来 随 着 互 联 网 的 发展 、 内容 的 不 断 丰 富 以 及 网 民 开 始 逐 渐 接 受
通 过 互动 与嫁 接 , 取 电子 图 书 与传 统 图 书 的 联 合 发 展 , 书馆 应做 好 充 分 的 准 备 。 谋 图 关 键 词 电 子 图 书 图 书馆
1 2 世 纪 电子 图 书 发 展 的 现 状 与 前 景 预 测 1
手持 式阅 览 器电 子图书 2 世 纪 9 0 0年
一
屏 幕 阅读 的 习惯 , —bo 的 发 展 在 2 a ok 0世
纪 8 0年 代 未 有 所 起 色 。 1 8 9 8年 , 国 两 美
e ok与 传 统 的 图 书 相 比 , 也 许 —bo 它
辩论:电子书能取代纸质书吗
实 实然上,电子书并没有完全取代纸 实然上,电子书取代了纸质书 然 质书 论 可以用数据说明:实然上,电子阅读占 证 直观上可以说明:当广播普遍时, 据了多大的市场份额。 人们开始相信广播终将取代书本; 当电视普遍时,人们有相信电视终 iBooks; Newsstand 将取代广播;当网络普遍时,人们相 信网络终将取代电视.结果怎样?
反方
谢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我能够为“电子阅读发展不会取代传统阅读”的阅读方式做总结。 我方认为,虽然电子阅读有着强大的媒体传播力量,但是新兴媒体并没有实力将纸质阅读媒体置于死地。传统出版业与电子 出版业各有各的空间,各有各的生存环境。电子阅读发展不会取代传统阅读。 一、对方辩友提到了,电子书更有利于收藏。 而且省钱。 不过,其实,电子阅读并非真正利于收藏,收藏书籍的同时收藏的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积淀。试想,未来某一天,如 果故宫博物院陈列的不再是一本本深沉的文化古籍,而是一枚枚优盘的时候,不知参观的人们会做何感想? 说道省钱,电子阅读所谓的免费大餐其实只不过是一场委婉的骗局而已,因为,网络上只有一些无名小卒的低俗小说才随便 下载赚取点击率,真正专业的论文一篇都贵达3-4元。出版社不能提供廉价的电子书和便捷的获取方式,盗版会大举侵占出版 社的领地。人们尤其是一些孩子们会说‘有了电子书我还要书干什么?’他们才不关心盗版书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考虑倒 电子阅读给我们的下一代传递了怎样一些信息。是天上可以掉馅饼吗,还是我们不应该为别人的劳动付费,抑或是我们对这 个社会本就没有责任! 二、电子图书市场增长非常强劲。 据统计,电子图书读者的年龄构成和学历构成中,低年纪读者和低学历读者的增长明显,高年纪的读者比例变化不大。由此 可以看出,电子阅读增长之所以强劲是因为其被关注的是那些肤浅易懂内容,而不是那些需要用心去细细体会的有着深刻文 化内涵的读物。那些纸质书中的灵魂与精髓所在,是不可能被电子阅读取代的。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总结为什么电子阅读发展不会取代传统阅读: 第一、传统阅读则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而相比之下,电子阅读传递的却只是一种快餐文化,缺乏思想深度和 回味。 第二、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看传统的书不仅是学习,更是种文化盛宴的享受。真正的读书人感受的不仅 是跃然于纸上的文字,更注重的是蕴藏于纸质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传统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深度阅读,而电子书需要阅读器,同时还需要电源。试想在没有电源的环境中,电子书那 岂不成了一种摆设了?难道说这就是电子书的便捷? 第四, 众所周知,阅读电子书时的辐射会影响读者健康,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头晕、恶心不良反应,影响人们的阅读质量和兴 趣。即使电子书再便捷,想必在座各位聪明的同学不会拿自己的健康做赌注去完全依赖电子阅读吧? 第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书籍的阅读习惯已经被社会所适应。越来越多的作家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出书,让传统 的书籍阅读方式来传承自己作品的文化。这对于对方“电子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不是一种讽刺吗? 综上,传统阅读来讲,电子阅读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书籍不仅仅是可见可触摸的实物的堆积,更是读书人不断 积淀知识、品味人生的历程见证,它象征的是一种真正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传递。电子书只是传统阅读的一种补充。发展很 明显是有限制的,由于电子阅读的快餐文化本质,决定了它只能承担传递信息性很强的资料;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严肃的、 或者是极具学术性的专业读物来说,它是不适宜作为其阅读工具的。 电子书流行,只不过是传统阅读的调味品,必定无法取代传统书籍。
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
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的新兴发展方向,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近年来,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发展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智慧图书馆的实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与此同时,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研究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特点智慧图书馆作为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其概念与特点体现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
智慧图书馆,简而言之,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集合,更是一个集成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智能信息服务系统。
在智慧图书馆中,读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图书馆员也可以借助智能系统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推荐系统等,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智慧图书馆注重读者体验的个性化。
借助大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还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通过数字化技术,图书馆可以将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来源和学习资源。
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概念与特点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图书馆将在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德国电子书与电子书阅读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亲爱 的同事们 . O1 85 %—— 对图书感
首先我想 感谢 陈院长和我亲 爱的同事 黄先蓉教授
的诚挚邀请 。 正如先前在 2 0 0 6年和 20 0 8年的会议 , 我
兴趣 “ 。在这里 ,我 们找到 了 ̄ , 书籍 和电子书 以及 P S J
音频 书籍在线 分销 的巨大潜 力。在 网上零售 贸易 中 ,
( 印刷 )图书甚至是最受欢迎 的产 品 :2 0 0 9年有 19 40 万人在线购 买图书 。
想谈一谈德 国图书市场现在的发展趋势 。 我今天 的演讲
主题是德 国电子书与电子书阅读器 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
1 德 国 人 在 线 行 为 分 析
【b t c】 T el tr v riws h urn tt fh — o kmak tnGema y s e il es ra f A sr t h cueo eve ec r t aeo eE B o re r n ,e p c l t pe do a e t e s t i ay h
E— a ig d vc s i r n n h Re dn e ie n Ge ma y a d t e mare olm e o Bo k . Ip ns o t h o ti p a tmare kt v u fE- o s t oit u e m s m o ̄ n t kt
参考文献
[] eI e n t n l i i l u l hn o u 1 h t r ai a D gt bi i F r m t n o aP s g []h o kId sr S u y u 2T eB o u t t d r p n y Go
[]A a sC mp u dA n a Grw hR t ey a— n y a w hrt v r sp cf dt . 3C GRme n o o n n u l o t aet e ro — e r r t eo e e i me h go a a i i e
试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0 0 2芷 第 3粕 第 1 8 期 0
图 书馆 工 作 与 研 充
Tu S u Gu n Go g Zu ( nJu h a n o Yu a i
N0.3
Se i 】No.1 ra 08
试 论 电 子 图 - 的 现 状 、 在 问 题 2, 展 趋 势 ' - I S 存 t发
惯 . 人 类 社 会 文 化 和 社 会 生 活 带 来 了 深 刻 的 变 革 。那 么 . 为 电 子 图 书 呢 ? 电子 图 书 ( b o ) 也 称 给 何 E ok .
数 字 图书 , 以数 字形 式 在互 联 网上 出版 、 行 , 者 通 过阅读 终 端 进行 下 载 的数 字 化书 籍 。一 般情 况 是 发 读 下, 阅读 电子 图 书 主要 有 两种 形 式 , 一种 是 在 线或 在 P 机上 阅 读 , C 即通 过 台 式 电脑 或笔 记 本 电脑直 接 阅读 网站 提供 的免 费或付 费 的 电子 图书 . 可 以下 载到 本地 计 算 机上 阅读 ; 也 另一 种是 离线 或 脱 机阅 读 , 即通 过使用 专用 的 手持 阅读 器阅读 持 阅读器 具有 体 积小 . 手 分量 轻 , 容易 携带 的特 点 , 受 时间 、 点 、 不 地 环 境 的限制 而且 , 随着 阅读 器材 技术 、 内容 、 式 的 日臻完 善 , 格 电子 图 书必将 展示其 更 为广 阔的发 展空
间。
1 电子 图书 的发展 现状
电子 图书的最 初 构 想源 于 2 0世纪 4 0年代 的一 部科 幻 d i , 中描 写 了 当时 的人们 就 幻 想未 来可 'f 书 a 在某种 特制 的 电子 设 备上 阅读 图书 。1 7 1年 . c a l r 先 生提 出 了“ 9 Mi e Hat h 古腾 堡计 划 ” 这一构 想变 把 为 现实 , 专门 收 录经 典文 学作 品并将 其输 人 电脑 , 置 在 网上 供人们 阅 读 , 一 次使 纸 质 图书规 模化 它 放 第 地转 化 为 电子 图书 . 开 了电子 图书 发 展的序 幕 。 1 8 揭 1年 出版的《 eRa d m H u eE eto i T e 9 Th n o o s lcrnc h —
浅析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及未来发展方向
的 发 展 方 向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词 : 高校数字图书馆 ; 高等教 育 ; 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28 G 5.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随着 2 世纪 以来 l 的迅猛发展 , l T业 对当代图书馆 的各 个方 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和 冲击 。如今各 国都 把数字图书馆建设
更为人性化 的服务 , 中第 三阶段 以清华 、 其 北大为 代表 的国内重 点 高校 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各地方普通高校 图书馆也 在逐 步地
●~ 、 ● ● ’ ‘ ● … … 一 、 ●一 … ‘ 、r 一 ● ● ^ - ● ● - … ’ ’ 一 一 + ’、 ’ 、 ● ' ● -
第 2卷 0
第8 期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12
浅析高校数 字 图书馆 的建设及未来发展 方 向
石 佳 灵
( 庆 交 通 大 学 网 书 馆 , 庆 ,00 4 重 重 407 )
摘
要: 分析 了高校数字 图书馆建设 中存在的 问题 , 出了相应的解决措 施 , 提 并对未来
.
●
●
● …
: …
●‘把学科化服 务推 向更 高 的层次。
参 考 文 献
[ ] 韩 宇. 国职业 生涯规划 激励 机制现状 研究 [] 4 我 J. 商场 现代 化 ,0 7 5 3 :7 2 . 20 ( 2 )2 — 8
我 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最早是 借鉴 了西方发达 国家的概 念、 模式 、 框架 、 发展方向等基础理论研究 , 而未能形成能 引导我 国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统一 的理 论 ,这就直接导致 高校
馆管理工作 自动化 ;第二 阶段是基 于互联 网的分布式海量 电子
论馆藏图书电子化的现状及前景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7 6 2 (0 1 2 — o 7— o 1 0 ~一9 1 2 1 ) O 0O 2 且 , 版 后 , 以 把 它 们 摆 在 书 架 上 作 为 炫 耀 自 己 学 出 可
人们 曾在 2 0世 纪 9 0年 代 就 预 测 : 2 到 1世 纪 初 , 即 使 电 子 图 书 在 那 时 不 占 绝 对 优 势 , 书 馆 将 普 遍 图 采用 电子 图书 。 那时 , 管是 参加 会议 、 读期 刊 , 在 不 阅
第 2 期 总第 26期 O 4
论 馆 藏 图书 电子化 的现 状 及 前景
孟 红 英
( 阳师 范 学 院 图书 馆 , 阳 湖 南 衡 衡 410) 2 01
摘 要 : 藏 图 书 的 电 子 化 存 在 诸 多 制 约 因 素 , 电 子 图 书 的 营销 模 式 、 书 馆 结 构 模 式 、 术 、 馆 如 图 技 人
1 电 子 图 书 的 供 求现 状
1 1 电 子 图 书 供 应 模 式 复 杂 且 面 临 纸 质 图 书 的 强 . 大 竞 争
1 2 2 个 体 需 求 严 重 不 足 。从 个 体 用 户 来 看 , 子 .. 电 图 书 的 市 场 也 不 容 乐 观 。 调 查 来 看 , 体 用 户 并 没 从 个 有 完 全 接 受 电子 图 书 替 代 纸 质 图 书 这 一 理 念 。伊 萨 卡 (t a a , 个 美 国 非 赢 利 性 的 组 织 , 2 0 Ih k ) 一 在 0 6年 做
电子 图 书 的 接 受 却 进 展 缓 慢 。 们 在 2 人 O世 纪 9 0年 代 后 期 对 电 子 图 书 寄 予 的 热 情 厚 望 与 目 前 电 子 图 书 的 现 实 不 免 反 差 太 大 。 读 者 对 电 子 图 书 的 兴 趣 和 对 电
是否应该废除电子书籍?
是否应该废除电子书籍?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电子书籍。
首先,电子书籍的普及给传统纸质书籍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导致纸质书籍的销量持续下降。
这不仅对出版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书店的关闭和大量的失业。
正如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所说,“电子书籍的兴起,让传统书店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出版业的发展,也对文化传承和人类的阅读习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电子书籍的普及也给人们的阅读习惯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比于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的阅读体验差别很大,人们在阅读电子书籍时容易分心,而且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对眼睛和身体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因此,废除电子书籍有利于恢复人们对纸质书籍的热爱,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电子书籍的普及也给知识产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由于电子书籍的便捷性和复制的容易性,盗版现象屡禁不止,给作家和出版商的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保护的。
”废除电子书籍可以有效遏制盗版现象,保护知识产权。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电子书籍。
首先,电子书籍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阅读方式。
相比于传统纸质书籍,电子书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正如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所说,“电子书籍让人们可以在地铁上、飞机上、甚至在床上进行阅读,这种便捷性是传统纸质书籍无法比拟的。
”。
其次,电子书籍的普及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比于纸质书籍,电子书籍不需要消耗大量的纸张和印刷工艺,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和环境的污染。
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纸张消耗量占森林砍伐量的约四分之一,废除电子书籍将会加剧这一现象。
最后,电子书籍的普及也为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电子书籍可以更便捷地传播和分享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文化和知识。
正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说,“电子书籍是现代社会传播文化和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们让知识更加普及。
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及未来
2013.01高虹红书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及介质的变化,书的形态也正发生革命性变化———从纸质图书到电子图书,从而带来了读者阅读方式、程序及习惯等的变化。
有人形容这是一场新的革命,图书形态的创新及其所带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变化,已经无所不及,值得深入研究。
一.电子图书源于人们享受阅读的需要纸张的发明是大众传播产生的物质前提,也使人类真正进入到了文明时代。
纸张的产生不仅改变了精神文明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物质生产的状况,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
我国作为纸张发明地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在西汉末东汉初纸书出现,晋朝时期纸书取代了此前的竹、帛书。
西晋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一书,其残卷是1924年在新疆鄯善县出土发现的,此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纸写的书。
从此人类进入到纸媒阅读时代,养成了优秀的纸媒接受文化传统,诸如书香门第、书生本色、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
读书成为人生的享受,成为有志者终生的大事,成为光宗耀祖的路径。
但是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纸张不再是储存信息、传播信息的唯一介质,出现了电子书,即以磁、光、电为介质储存、传播信息的载体。
电子书的产生源于人类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
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经验的丰富,带来了书籍的繁荣,也给人们处理信息带来了麻烦。
于是将人们从繁琐的书本阅读和查找中解脱出来,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1945年1月,美国科学家Vinegar Bush提出称之为memex电子书的设想———一种供个人存储、添加信息,同时具有快速运转和灵活性等机械性能的设备。
到1967年1月,Andriesvan Dam开发了超链接编辑系统———一种使文本信息能存储于电脑上并可供检索的系统。
到1971年4月,全球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古登堡工程(Gutenberg Project)启动。
到1985年1月,桌面出版系统AldusPagemaker1.0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及未来
内容摘要:电子图书方兴未艾,也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对发展千余年的纸质图书构成了威胁。
但是电子图书在内容、技术、标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接受者的需要。
电子图书将与纸质图书长期共存,形成互动互补的良性关系。
关键字:电子图书现状前景
书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及介质的变化,书的形态也正发生革命性变化——从纸质图书到电子图书,从而带来了读者阅读方式、程序及习惯等的变化。
有人形容这是一场新的革命,图书形态的创新及其所带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变化,已经无所不及,值得深入研究。
一.电子图书源于人们享受阅读的需要
纸张的发明是大众传播产生的物质前提,也使人类真正进入到了文明时代。
纸张的产生不仅改变了精神文明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物质生产的状况,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
我国作为纸张发明地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在西汉末东汉初纸书出现,晋朝时期纸书取代了此前的竹、帛书。
西晋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一书,其残卷是1924年在新疆鄯善县出土发现的,此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纸写的书。
从此人类进入到纸媒阅读时代,养成了优秀的纸媒接受文化传统,诸如书香门第、书生本色、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
读书成为人生的享受,成为有志者终生的大事,成为光宗耀祖的路径。
但是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纸张不再是储存信息、传播信息的唯一介质,出现了电子书,即以磁、光、电为介质储存、传播信息的载体。
电子书的产生源于人类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
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经验的丰富,带来了书籍的繁荣,也给人们处理信息带来了麻烦。
于是将人们从繁琐的书本阅读和查找中解脱出来,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1945年1月,美国科学家vinegar bush提出称之为memex电子书的设想——一种供个人存储、添加信息,同时具有快速运转和灵活性等机械性能的设备。
到1967年1月,andries van dam开发了超链接编辑系统——一种使文本信息能存储于电脑上并可供检索的系统。
到1971年4月,全球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古登堡工程(gutenberg project)启动。
到1985年1月,桌面出版系统aldus pagemaker1.0诞生。
1987年10月,迈克尔·乔伊斯(michael joyce)使用storyspace 软件编写的超文本格式世界上第一本电子书《下午》(afternoon)出版,这本电子书在acm会议上公之于众并通过5寸的软盘发行。
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子阅览器逐渐成熟,电子图书日益成长。
进入新世纪,电子书的在线订购阅读系统开发出来,电子书进入了人们日常视野,人们开始畅游于电子书的世界,享受电子书的便利所带来的快乐。
二.电子图书在纸质书的包围中突进
任何新事物的普及过程都是与传统习惯斗争的过程,电子书也不例外。
(一)书香犹存
经过一千多年积淀下来的纸质书的优势地位不是电子书一下就能撼动的。
人们虽然向往从纸质书的世界解脱,但是纸质书本身的优势却令人沉吟。
从收藏角度来说,电子出版物基本不具备收藏价值。
精装版书籍虽然价格比较贵,但看完之后还能收藏,这是电子出版物无法代替的。
从阅读方便性来说,纸质材料在模糊索引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电子出版物通常采取精确定位,但并不利于快速回顾前后内容,在把握内容逻辑性方面有所欠缺。
从阅读成就感来说,在阅读纸质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减少的页面可以为人带来一定的阅读成就感,更能增加人阅读的欲望,也有利于在阅读中把握内容进度。
从舒适程度来说,纸质材料在灯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
从共享性来说,虽然免费作品在网络上的共享速度前所未有,但设有电子密码锁的电子书籍不利于在朋友之间转借。
从差错程度来说,虽然网上的图书价格比较诱人,但网络下载的电子书有差错,所以很多人更加相信传统的纸质书。
这些优势虽然明显,但是人们力推电子书时绝非看不到这些优势,人们之所以乐见电子书的成长,恐怕更多是囿于纸质书的劣势存在:纸质书不利于环保纸质品,大量的纸张,大面积的树林,没
电子书环保。
携带不易,一个书架的书,电子书可以用一个笔记本大小的物件承载。
精确查找没有电子书快捷。
成品出版过程繁琐,耗费的人力物力大于电子书。
随着物价的上涨,纸质书的价格也在随着市场浪潮波动,纸质书比几乎等于一次性消费的电子书多了更高的代价。
(二)电子书的优势日益显现
电子书与纸质书有许多相同之处,或者说电子书是在纸质书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当然电子书就具备了纸质书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电子书环保,节省保存书本所需之空间。
电子书实现了产品零库存,全球同步发行购买方便快捷。
节省纸张,减轻地球负担,零树木砍伐量,真正的环保低碳。
其次,阅读方便。
电子书载体通常小巧方便,如现在的手机、mp3、mp4等终端都具有电子书功能,易于携带。
透过网络下载或很小的电子设备就能有大量的阅读资料。
传播快捷,不受地域限制,省去途中的印刷、搬运、发行等步骤。
表现形式多样。
可供阅读的平台越来越多源化。
第三,内容更丰富。
电子书具备多媒体功能,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符号,数字技术使电子书相较传统书籍而言容量更大。
第四,电子书具备互动功能。
电子书使用电子阅读器,读者可以单手翻页,在阅读整本书之前,读者可以在很多网络商店上翻阅免费章节,然后决定继续阅读或放弃。
技术的发展为电子书带来很
多纸质书籍没有的功能。
儿童文学作者林莉·多德(lynley dodd)将她的《毛毛狗maclary》系列中的一本当作ipad应用来销售,这个应用可以让父母或儿童在朗读时给自己录音,还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原始插图上色。
(三)电子书袭来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总收入为213亿,到2010年总收入已达1051.79亿,预计2011年和2012年总收入将分别达到1577.69亿和2208.76亿;截止2011年底国内数字阅读人群已经达到2.5亿,数字出版产业连续5年增长幅度接近或者超过50%。
业界认为:国内电子书正全面普及,新一轮的电子书冲击波正在向人们袭来。
三.电子书与纸质书将互动并存
面对电子书冲击波,传统纸质书受此挤压,电子书真会取代纸质书吗?目前电子书的内容生产还有待发展,解决盗版与版权问题是重中之重,由于电子出版的认可度度低,著作权人和读者仍旧以纸质书作为共同的版权认可,因此电子书大多是纸质书的电子化;另外由于目前电子出版物的生产、发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包括格式的标准、加密的标准、版权保护的标准等等,电子书的盗版会变得更加容易,而且与原版产品不会有任何的差别,这样一来,出版商能否“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来有效的遏制盗版,就是一个技术难题了。
电子书要取代纸质书其自身还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比如
索引不易的问题,在遇上需要前后索引注释的书时,电子书反而比纸质书更麻烦,因为电子书只在精确查找上快捷,在其他索引手段里,电子书局限性很大。
还有电子书伤眼睛的问题,电子书的载体无一例外,都是电子产品,无论手机也好,电脑也罢,或者什么e-book等专门的电子书阅读器,它们传达给我们信息的平面是屏幕,无论是液晶屏还是电子屏。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发光,且都带有一定辐射,长时间阅读电子书会觉得眼睛干涩,这和疲劳阅读不同,电子书更容易让人疲劳。
还有电子书格式杂乱的问题。
就市面上所销售的电子书阅读器,技术千差万别,文本格式更是pdf、exe、chm、umd、pdg、jar、pdb、txt、brm等千差万别,彼此间互不兼容,这无疑会造成电子书平台的“诸侯分裂”,制约着消费者的阅读和使用感受。
电子书与纸质书之间并非简单的并存,而是二者之间的一种互补关系。
今天,传统书籍仍然得到许多读者青睐,纸质书籍给读者身心带来的愉悦至今无法取代,正如信息技术永远无法取代课堂上谆谆教诲的老师一样。
将来很长一个时期内,电子书将与纸质书一道并存于世,人们在网络上便捷地阅读之后可以再找来一本翰墨书香的纸质书慢慢品味,将电子书的快与纸质书的醇完美结合起来。
据了解,随着技术的完善,大部分阅读器正悄悄添加了听书功能,如qq阅读、anyview阅读器等,移动mm等商城也推出了诸如“手机听书”“蘑菇听书”等软件。
将来纸质书与电子书结合将会
越来越紧密。
从传播史角度来看,一种新媒介的诞生并不标志原有媒介的消灭,而是新旧媒介长期共存,互为补充。
比如广播电视的诞生并没有使报纸消亡,网络的诞生也没有使报纸、广播电视消失。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之间会在取长补短中长期共存。
目前电子书正处于上升期,可能电子图书后来而居上,但是纸质书的消失却未必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
高虹红,女,荆楚理工学院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