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光曲》是选自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极富感染力。
二、说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本着这种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多种方式的自读、品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
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活跃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艺术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根据乐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本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以读代讲”、“ 语境创设”、“ 引导点拨”等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先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尝试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然后合作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六、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首先对艺术一词进行概括让学生有所了解,艺术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曲》。接着这个环节安排的是复习几个词语并解释“传说”一词,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达到复习检测的目的。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对故事的求知
欲,又为接下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了铺垫。
(二)调动情感,激发兴趣。
1、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历较远,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亲密接触故事内容,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来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对我来说是责无旁贷的。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让他为盲姑娘弹曲子?让同学们默读课文,去字里行间找原因,找出相关段落。从兄妹俩的对话中,贝多芬听出了什么?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去体会盲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有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而且她与哥哥是那么互相关爱,这一切都深深打动了贝多芬。再通过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情感体验。
3、通过文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此时此刻,你就是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当你听到这个姑娘如此热爱你的音乐,可是因为穷无法得到满足时,你会怎么做?对贝多芬做出评价。来解读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4、请学生读姑娘的话,体会。对比句子。
“弹得多纯熟啊(ua)!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里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了什么?(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
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两个您,分别应怎样读?
第一个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一个表肯定,读得坚决点。(再
齐读,读出激动,读出它蕴含的味道)
③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了什么?(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5、高山流水,知音难求,作为一个音乐家,当他面对如此热爱音乐,如此懂他音乐的人,面对他熟悉的琴键,他会怎样抒发他的情感呢?(再弹一曲)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在一次次的读文中能轻松地让学生认识到:贝多芬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愿意用音乐为穷苦人造福;同时他还是个意志顽强的人,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还能创作出那么震撼人心的巨作,这些作品曾经使许多人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在逆境中扬起生活的勇气。正因为认识的深入,学生在贝多芬高尚情操的熏陶下,个人情感的调动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教师再相机提问: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你知道这么优美的《月光曲》,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以此揭题,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三)再现情境,诵读内化。
这篇文章是写《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体描写月光曲的呢?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体学习课文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