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成形与连接理论基础-张鸿老师作业答案
第一章 金属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第一节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与流动性
0、什么是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1)定义:
液体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 成型件的能力,称为充型能力。
2)充型能力对成型的影响
充型能力不足时,会产生浇不足、冷隔、夹渣、气孔 等缺陷。
3)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性(流动能力),同 时又受铸型性质、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等因素影响。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一般存在三个区 域:固相区、凝固区和液相区。
1、分类
依据对铸件质量影响较大的凝固区的宽窄划分 铸件的凝固方式为如下三类:
(1)逐层凝固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凝固过程中不存在液、固并 存的凝固区,随着温度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不 断减少,直达铸件中心,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
机械应力
二、铸件的变形及其防止
1、变形的原因:
铸件内部残余内应力。 只有原来受拉伸部分产生压缩 变形、受压缩部分产生拉伸变 形,才能使铸件中的残余内应 力减小或消除。
平板铸件的变形
杆件的变形
床身铸件的变形
粱形铸件的弯曲变形
2、防止措施:
减小应力; 将铸件设计成对称结构,使其内应力互相平衡; 采用反变形法; 设置拉肋; 时效处理。
2、冷裂纹的特征
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裂缝内有金属光泽或轻 微氧化色。
3、防止措施
凡是能减少铸件内应力和降低合金脆性的因素 均能防止冷裂。 设置防裂肋亦可有效地防止铸件裂纹。
防裂肋
三、合金的吸气性
液态合金中吸入的气体,若在冷凝过程中不能溢 出,滞留在金属中,将在铸件内形成气孔。
一)气孔的危害
气孔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减少了其承载的有效 截面积,并在气孔附近引起应力集中,从而降低 了铸件的力学性能。 弥散性气孔还可促使显微缩松的形成,降低铸件 的气密性。
材料成形原理习题集及解答
6.3 Mg、S、O 等元素如何影响铸铁中石墨的生长。 7.1 界面作用对人工复合材料的凝固有何影响/ 7.2 任意一种共晶合金能制取自生复合材料吗?为什么? 8.1 铸件典型宏观凝固组织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它们的形成机理如何? 8.2 常用生核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条件和机理如何? 8.3 试分析影响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因素,列举获得细等轴晶的常用方法。 8.4 何谓“孕育衰退”,如何防止? 9.1 说明焊接定义,焊接的物理本质是什么?采取哪些工艺措施可以实现焊 接? 9.2 传统上焊接方法分为哪三大类?说明熔焊的定义。 9.3 如何控制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9.4 给出 HAZ 的概念。焊接接头由哪三部分组成? 10.1 何为快速凝固,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10.2 定向凝固技术有哪些应用?
=有一高为 H 的圆柱体,先均匀拉伸到 2H,再均匀压缩回 H,设在
变形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试分别求出这两个阶段的对数应变、等效
对数应变及最终的对数应变、等效对数应变?
3、设薄球壳的半径为 R,厚度为 t( t ����������������������������������������������������������������������������������������������������������������������������������������������������������������������������������������������������������������������������������������������������������������������������������������������������������������������������������������������
材料成型理论基础练习题上解读
第1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液体原子的分布特征为 无序、 有序,即液态金属原子团的结构更类似于 。
2.实际液态金属内部存在 起伏、 起伏和 起伏 。
3.物质表面张力的大小与其内部质点间结合力大小成 比,界面张力的大小与界面两侧质点间结合力大小成 比。
衡量界面张力大小的标志是润湿角θ的大小,润湿角θ越小,说明界面能越 。
4.界面张力的大小可以用润湿角来衡量,两种物质原子间的结合力 ,就润湿,润湿角 ;而两种物质原子间的结合力 ,就不润湿,润湿角 。
5.影响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是 , ,和 。
6.钢液中的MnO ,当钢液的温度为1550℃时,3/0049.0m s N⋅=η,3/81.97000m N g ⨯=液ρ,3/81.95400m N g ⨯=杂ρ,对于r=0.0001m 的球形杂质,其上浮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0.0071m/s7.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可归纳为 合金本身性质 、 铸型性质 、 浇注方面 、 铸件结构方面 四个方面的因素。
8.影响液态金属黏度的因素有 合金成分 、 温度 、 非金属夹杂物 。
9.合金流动性: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10.液态合金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有何异同?如何提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而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的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 要大;③比热、密度大,导热率小;④粘度、表面张力小。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小;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1第一章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液态成形--铸造 固态成形--锻造 固态连接--焊接21第一节 液态成形基础1、液态金属的结构液态金属在结构上更象固态而不是汽态,原子之间 仍然具有很高的结合能。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 液态金属内存在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这种原子集团是不稳定 的,瞬时出现又瞬时消失。
所以,液态金属结构具有如下特 点: l)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构成。
2)液态金属中的原子热运动强烈,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各不相 同,且瞬息万变,这种原子间能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 伏。
3)由于液态原子处于能量起伏之中,原子团是时聚时散,时 大时小,此起彼伏的,称为结构起伏。
3第一节 液态成形基础1、液态金属的性质液态金属是有粘性的流体。
粘度的物理本质是原子间作 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表面张力:在液体表面内产生的平行于液体表面、且各 向均等的张力421.2铸件的凝固组织合金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 或凝固。
当液态金属冷却至熔点以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孕 育,就会涌现一批小晶核,随后这些晶核按原子规则 排列的各自取向长大,与此同时又有另一批小晶核生 成和长大,直至液体全部耗尽为止。
51.2铸件的凝固组织合金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 或凝固。
一次结晶从物理化学观点出发,研究液态金属的 生核Formation of stable nuclei 、长大Growth of crystals、结晶组织的形成规律。
凝固从传热学观点出发,研究铸件和铸型的传热过 程、铸件断面上凝固区域的变化规律、凝固方式与 铸件质量的关系、凝固缺陷形成机制等。
631.2铸件的凝固组织凝固组织分宏观和微观。
宏观组织:铸态晶粒的形态、大小、取向、分布 微观组织:晶粒内部的亚结构的形状/大小/相 对分布/缺陷等 晶粒越细小均匀,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 性和韧性越好。
71.3铸件的凝固方式和控制铸件的工艺原则铸件的凝固方式逐层凝固方式(skin-forming solidification) 糊状凝固方式(mushy solidification) 中间凝固方式(middle solidification)。
材料成型基础第一章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29
防止和减小铸造应力的措施
①合理设计铸件结构 铸件的形状愈复杂,各部分 壁厚相差愈大,冷却时温度愈不均匀,铸造应力愈 大。因此,在设计铸件时应尽量使铸件形状简单、 对称、壁厚均匀。 ②尽量选用线收缩率小、弹性模量小的合金。 ③采用同时凝固的工艺 所谓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 些工艺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 行凝固,如下图所示。因各部分温差小,不易产生 热应力和热裂,铸件变形小。
凝固组织: 晶粒形态、大小、分布(宏观) 晶粒内部结构的形态、大小、分布(微观)
影响因素:炉料、铸件冷却速度、生产工艺
3
2、铸件的凝固方式
铸件的凝固一般存在3个区:固相、凝固、液相; 凝固区的宽度S决定了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
动画3
只发生在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 (2)糊状凝固
动画4
发生在结晶温度范围很宽的合金 (3)中间凝固
4
动画5
3、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主要因素: (1)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5
(2)铸件的温度梯度
(陡平程度)
6
铸件的温度梯度主要取决于: 1)铸造合金的性质。如铸造合金的导热性愈好、 结晶潜热愈大,则铸件均匀温度的能力愈强,温 度梯度就愈小。 2)铸型的蓄热能力好,对铸件的激冷能力愈强, 使铸件的温度梯度愈大。 3)提高浇注温度,会降低铸型的冷却能力,从 而降低铸件的温度梯度。 总之,合金的结晶温范围愈小,铸件断面的温 度梯度愈大,铸件愈倾向于逐层凝固方式,也愈 容易铸造;所以铸造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铸件 时,如锡青铜和球墨铸铁等,应采用适当的工艺 措施,减小其凝固区。
热应力 相变应力
24
热应力
铸件因壁厚不均匀,或铸件中存在着较大的温差,在同 一时间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同,先冷却的部位阻碍了后 冷却部位的收缩,在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第一章金属液态成形1.①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指熔融合金充满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完整的优质铸件的能力。
②流动性好,熔融合金充填铸型的能力强,易于获得尺寸准确、外形完整的铸件。
流动性不好,则充型能力差,铸件容易产生冷隔、气孔等缺陷。
③成分不同的合金具有不同的结晶特性,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纯金属次之,最后是固溶体合金。
④相比于铸钢,铸铁更接近更接近共晶成分,结晶温度区间较小,因而流动性较好。
2.浇铸温度过高会使合金的收缩量增加,吸气增多,氧化严重,反而是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夹杂等缺陷。
3.缩孔和缩松的存在会减小铸件的有效承载面积,并会引起应力集中,导致铸件的力学性能下降。
缩孔大而集中,更容易被发现,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将其移出铸件体外,缩松小而分散,在铸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于一般铸件来说,往往不把它作为一种缺陷来看,只有要求铸件的气密性高的时候才会防止。
4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后,在冷却凝固过程中,若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缩减的体积得不到补足,便会在铸件的最后凝固部位形成一些空洞,大而集中的空洞成为缩孔,小而分散的空洞称为缩松。
浇不足是沙型没有全部充满。
冷隔是铸造后的工件稍受一定力后就出现裂纹或断裂,在断口出现氧化夹杂物,或者没有融合到一起。
出气口目的是在浇铸的过程中使型腔内的气体排出,防止铸件产生气孔,也便于观察浇铸情况。
而冒口是为避免铸件出现缺陷而附加在铸件上方或侧面的补充部分。
逐层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固相和液相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
定向凝固中熔融合金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按照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
5.定向凝固原则是在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并同时采用其他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从而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位像冒口方向顺序地凝固。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材料成形原理》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2分)材料成形主要包括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塑性成形及粉末冶金成形。
A.错B.对2【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俗称铸造。
A.对B.错3【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是将液态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中冷却凝固,获得具有型腔形状铸件的成形方法。
A.对B.错4【判断题】(2分)铸件形成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特点不同。
A.对B.错5【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在材料成形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首要地位。
A.对B.错6【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的零件尺寸范围大。
A.错B.对7【判断题】(2分)铸造能采用的材料范围广。
A.错B.对8【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的零件壁厚范围大。
A.错B.对9【判断题】(2分)连接成形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使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A.对B.错10【判断题】(2分)连接成形俗称锻压。
A.错B.对11【判断题】(2分)焊接应用范围广,适用性强,但成本不低。
A.错B.对12【判断题】(2分)塑性成形是利用金属能够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成形方法。
A.对B.错13【判断题】(2分)塑性成形俗称锻压。
A.错B.对14【判断题】(2分)塑性成形应用范围很广。
A.对B.错15【判断题】(2分)材料成形在装备制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晶界产生粘性流动,固体熔化成液体。
A.错B.对2【判断题】(2分)偶分布函数是距离某一粒子r处,找到另一粒子的几率。
A.对B.错3【判断题】(2分)液体与非晶固体衍射特征不同。
A.对B.错4【判断题】(2分)能量起伏表现为原子团簇在游动过程中,能量也发生变化。
A.对B.错5【判断题】(2分)动力粘度η在凝固过程中补缩起主要作用。
A.对B.错6【判断题】(2分)表面非活性物质越多,粘度越低。
A.错B.对7【判断题】(2分)A.对B.错8【判断题】(2分)表面非活性元素,引起表面张力增加。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 . 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各有哪些异同点?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2)金属的熔化不是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说明:①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
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②金属熔化潜热∆H m约为气化潜热∆H b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 如何理解偶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液体的配位数N1、平均原子间距r1各表示什么?答: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子r=0)距离为r的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N1 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
r1 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3.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
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g(r)=1。
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g(r)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
而液体的g(r)出现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g(r)=1,表明液体存在短程有序的局域范围,其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
液态成形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匀熔体中的形核过程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者型壁面提供的衬底进行形核的过程异质形核速率的大小和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过冷度的大小,过冷度越大形核速率越快。
二是和界面有关界面和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果夹杂物的基底和晶核润湿,那么形核速率大。
形核速率: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者铸锭的方法复合材料: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一种多相固体定向凝固:使金属或者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方法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当中,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和液相侧溶质质量分数的比值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叫做流动性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金属本身的因素包括金属的密度、金属的比热容、金属的结晶潜热、金属的粘度、金属的外表张力、金属的热导率金属的结晶特点。
〔2〕铸型方面的因素包括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的温度、铸型的密度、铸型的比热容、铸型的涂料层、铸型的透气性和发气性、铸件的折算厚度〔3〕浇注方面的因素包括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液态金属的静压头、浇注系统中的压头总损失和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度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冶金处理〔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微合金化〕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有重要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当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密度差和凝固收缩引起的流动,由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成为浮力流。
凝固过程中由传热。
传质和溶质再分配引起液态合金密度的不均匀,密度小的液相上浮,密度大的下沉,称为双扩散对流,凝固以及收缩引起的对流主要主要产生在枝晶之间,强迫对流是由液体受到各种方式的驱动力产生的对流,例如压力头。
中南大学金属液态成性原理老师标记的课后题答案
中南大学金属液态成形原理老师标记的重点课后题答案P31.2.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答:实际液态金属合金的结构式及其复杂的,它有大量各种成分的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原子集团,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
三种起伏影响液态金属的结晶凝固过程,从而对铸件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11.某飞机制造厂的一牌号Al-Mg合金机翼因铸造常出现浇不足缺陷而报废,。
请问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成品率?答:机翼铸造常出现“浇不足”缺陷可能是由金属液的充型能力不足造成的,可采取以下工艺提高成品率:(1)调整铸型性质。
使用小蓄热系数的铸型来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采用预热铸型,减小金属与铸型的温差,提高金属液充型能力。
(2)改善浇注条件。
提高浇注温度,加大充型压头,改善浇注系统结构,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
P53.1. 凝固速度对铸件凝固组织、性能与凝固缺陷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试分析可以通过哪些工艺措施来改变或控制凝固速度?答:可以通过以下的工艺措施改变或控制凝固速度:①改变铸件的浇注温度、浇注方式以及浇注速度;②选用适当的铸型材料和预热温度;③在铸型中适当设置一些冒口、浇口等;④在铸型型腔内表面涂适当厚度与性能的材料。
3.何为凝固动态曲线?有何意义?答:根据凝固体断面各位置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在位置与时间的坐标图上绘制成的凝固体断面上,不同位置、不同时间达到同一温度的连线,称之为凝固动态曲线。
凝固动态曲线的意义:可以判断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两相区(凝固区)的宽窄,由两相区的宽窄判断凝固断面的凝固方式。
4.铸件凝固方式由哪些因素决定?凝固方式与铸件质量有何关系?答;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有合金凝固的温度区间和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两方面。
凝固方式分为三种:①逐层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流动性好,容易获得健全凝固体,液体补缩好,铸件组织致密,形成集中缩孔的倾向大;热裂倾向小,气孔倾向小,应力大,偏析严重。
《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技术》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简答题1.常用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方法有哪些答:常用的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方法有:熔模精密铸造、石膏型精密铸造、陶瓷型精密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差压铸造、真空吸铸、调压铸造、挤压铸造、离心铸造、壳型铸造、连续铸造、半固态铸造、喷射成形技术、石墨型铸造、电渣熔铸和电磁铸造等。
2.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对铸件生产有哪些影响特点:(1)特殊的铸型制造工艺与材料。
(2)特殊的液态金属充填方式与铸件冷凝条件。
对铸件生产的影响:由于铸型材料与铸型制作工艺的改变,对铸件表面粗糙度产生很大影响,不但尺寸精度很高,还可使铸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从而可实现近净成形。
在某些精密液态成形过程中,金属液是在外力(如离心力、电磁力、压力等)作用下完成充型和凝固的,因此提高了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有利于薄壁铸件的成形;液态金属在压力下凝固,有利于获得细晶组织,减少缩松缺陷,提高力学性能。
熔模:一、名词解释(1.硅溶胶:硅溶胶是由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微小颗粒分散在水中而形成的稳定胶体。
硅溶胶是熔模铸造常用的一种优质黏结剂。
2.硅酸乙酯水解:3.水玻璃模数:水玻璃中的SiO2与Na2O摩尔数之比。
4.树脂模料:是以树脂及改性树脂为主要组分的模料。
5.压型温度:6.涂料的粉液比:涂料中耐火材料与黏结剂的比例。
7析晶:石英玻璃在熔点以下处于介稳定状态,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开始转变为方石英,此转变过程称“析晶”。
\二、填空题1.熔模铸造的模料强度通常以抗弯强度来衡量。
2.硅溶胶型壳的干燥过程实质上就是硅溶胶的胶凝过程。
3.一般说来说:硅溶胶中SiO2含量越高、密度越大,则型壳强度越高。
4.涂料中最基本的两个组成耐火材料和黏结剂之间的比例,即为涂料的粉液比。
5.通常按模料熔点的高低将其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模料。
6.硅溶胶中Na20含量和PH值反映了硅溶胶及其涂料的稳定性。
7.模料的耐热性是指温度升高时模料的抗软化变形的能力。
第一章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浇不足:铸件形状不完整
返回
冷隔:铸件看似完整,实际上有未完全融合的接缝 冷隔形成示意图
返回
铁碳合金中的共晶合金是含碳量为4.3%的合金。C点为 共晶点,温度为1147C,当铁水温度降低到该温度时, 液体会结晶成共晶体----莱氏体。 A L t浇 L+A D L+Fe3C F C 1147°C
缩孔率
/% 6.45 5.70 2.56 1.65 5.50
金属基体组织
铁素体-珠光体 莱氏体-珠光体 铁素体-珠光体 铁素体 珠光体-铁素体
18
基本结论(conclusions) 形状特征:缩孔 缩松 容积较大,多呈倒圆锥形 分散而细小
凝固方式:逐层凝固合金,易形成缩孔; 糊状凝固合金易形成缩松 缺陷部位:缩孔总是出现在铸件最后凝固的 部位,一般在上部; 缩松常分散在铸件壁厚的轴线区 域、厚大部位、冒口根部及内浇口附近。
泥石流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
铸铁和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铝硅合金的次之,铸钢的最差。
11
常用合金的流动性
表1-1
(砂型,试样截面8㎜×8㎜)
铸型 浇注温度/℃
1300 砂型 1300
合 金
铸铁:w(C+Si)=6.2%
螺旋线长度/mm
1800 1300
w(C+Si)=5.9%
w(C+Si)=5.2%
w(C+Si)=4.2%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
任教 : 李卫珍 666001 办公室:B6-301
第一章 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1 液态金属的凝固 §2 常用铸造合金 §3 铸造方法及其发展 §4 铸件结构与工艺设计
§1 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汇总
材料成型原理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
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显然 r =21×0.1cm =0.05cm 则 ρ=410*5.05.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H =ρ/(ρ液*g )=10*75006000=0.08m 1.5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2(2v )12r r r -= r 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金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金属粘度γ1=g*ρ液=10*7500=75000γ2=g 2*ρMnO =10*5400=54000所以上浮速度 v =0049.0*95400075000(*10*1.0*223)-)(-=9.5mm/s 3.1解:(1)对于立方形晶核 △G 方=-a 3△Gv+6a 2σ①令d △G 方/da =0 即 -3a 2△Gv+12a σ=0,则临界晶核尺寸a *=4σ/△Gv ,得σ=4*a △Gv ,代入① △G 方*=-a *3△Gv +6 a *24*a △Gv =21 a *2△Gv 均质形核时a *和△G 方*关系式为:△G 方*=21 a *3△Gv (2)对于球形晶核△G 球*=-34πr *3△Gv+4πr *2σ 临界晶核半径r *=2σ/△Gv ,则△G 球*=32πr *3△Gv 所以△G 球*/△G 方*=32πr *3△Gv/(21 a *3△Gv) 将r*=2σ/△Gv ,a *=4σ/△Gv 代入上式,得△G 球*/△G 方*=π/6<1,即△G 球*<△G 方*3-7解: r 均*=(2σLC /L)*(Tm/△T)=319*6.618702731453*10*25.2*25)+(-cm =8.59*10-9m △G 均*=316πσLC 3*Tm/(L 2*△T 2) =316π*262345319*)10*6.61870(2731453*10*10*25.2()+()-=6.95*10-17J3.2答: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面与金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否则就不行。
液态成形工艺与原理作业与思考题答案(部分)
第二讲1、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答:以下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1)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均不大。
[注意:简答题此部分可略:如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m/V(多为增大)为3~5%左右,表明液体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2)金属熔化潜热比其汽化潜热小得多(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2、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是怎样的?3、名词解释:能量起伏、结构起伏、浓度起伏、粘度、运动粘度、雷诺数、层流、紊流、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答:雷诺数:流体流动时的惯性力Fg和粘性力(内摩擦力)Fm之比称为雷诺数。
用符号Re 表示。
Re是一个无因次量。
层流:流体流动时,如果流体质点的轨迹(一般说随初始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而变)是有规则的光滑曲线(最简单的情形是直线),这种流动叫层流。
紊流:在一定雷诺数下,流体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机脉动运动,流体中含有大量不同尺度的涡旋(eddy)。
4、分析粘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粘度的影响规律。
5、分析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表面张力的影响规律。
第三讲1、流动性与充型能力的联系和区别。
答:区别:①二者概念不同。
铸造工艺学中的流动性指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常用规定的铸型条件和浇注条件下的试样的长度或薄厚尺寸来衡量;而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并使铸件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能力。
②影响因素有区别。
流动性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而充型能力除了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外,还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联系: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
①流动性好的合金充型能力强;流动性差的合金充型能力亦差,但是,可以通过改善外界条件提高其充型能力。
②可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试样结构、铸型性质、浇注条件)下的充型能力。
材料成形原理(B)答案
课程名称:材料成形原理一、填空(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液体原子的分布特征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实际液态金属存在着能量、结构和成分三种起伏。
2、物质表面张力的大小与其内部质点间结合力大小成正比,界面张力的大小与界面两侧质点间结合力大小成反比。
衡量界面张力大小的标志是润湿角θ的大小,润湿角θ越小,说明界面能越小。
非均质形核过程,晶体与杂质基底的润湿角越小,非均质形核率越高;硫等杂质元素降低Fe液表面张力,所以增大凝固热裂纹倾向。
3、合金的液相线温度TL 及固相线温度TS之差越大,其浇注过程的充型能力越差,凝固过程越倾向于体积凝固方式,缩松形成倾向越大,热裂倾向越大。
4、根据“成分过冷”的判据,固液界面处的温度梯度GL 越小,合金原始成分C越高,平衡分配系数K(K<1情况下)越小,则成分过冷倾向越大。
5、对于气体在金属中溶解为吸热反应的情况,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降低。
氢在Fe液中溶解度随熔滴过渡频率的增大而降低,随焊接气氛氧化性的升高而降低。
6、熔炼钢时,根据脱磷反应原理,提高脱磷效率的原则是希望低温、高碱度、强氧化性(FeO)熔渣、熔渣的粘度低及足够的渣量。
7、影响钢焊缝冷裂纹的三大主要因素是约束力、氢的含量以及淬硬倾向。
8、铸件产生集中性缩孔及分散性缩松的根本原因是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之和大于固态收缩,对产生集中性缩孔倾向大的合金,通常采用“顺序凝固”的工艺原则。
二、概念(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1 表面张力: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
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匀所致。
2、铸型的蓄热系数-表示铸型从液态金属吸取并储存在本身中热量的能力。
3、温度梯度—是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率。
或沿等温面或等温线某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4、“成分过冷”:-液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引起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导致界面前沿熔体液相线的改变而可能产生所谓的“成分过冷”。
凝固科学基础 习题二答案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习题二(第四章 第六章)1)砂型铸造下图所示圆柱形铸钢件(单位为mm)。
根据工艺需要加设冒口。
如凝固系数为0.9cm/min1/2,分别估算计算和不计算冒口时,铸件凝固完毕所需的时间。
根据Chvorinov法则,τ= (V/S)2/K2,不计算冒口时:38.7 min.计算冒口时45.8 min.2)砂型铸造一个二元合金铸件。
成分为8%B。
其相图如下。
合金凝固时液相被充分搅拌,忽略固相扩散。
共晶温度时α中溶解11.3%B。
C E=66%B。
问1)最后锭中是否有共晶组织?若有,占多少?2)根据晶体生长理论,绘出其凝固组织(铸态)示意图。
3)说明凝固组织是否稳态结构,如何得到稳态结构,绘出稳态组织示意图,说明理由。
[1] 若有共晶组织, 则最后凝固的C L = C E, 重量%为f E; 根据Scheil方程,C L=C0f L(k-1),假设分配系数k为常数, k=11.3/66=0.171; 即有:f E= (C E/C0)1/(k-1) = (66/8)1/(0.171-1) =0.078 = 7.8%[2] 根据相图,在砂型铸造条件下,首先形成α枝晶。
由于合金凝固时液相充分搅拌,固相扩散不充分,不平衡凝固导致后凝固相溶质富集,最后7.8%液相达到C E,在初生α晶周形成共晶,如下左图示。
这种共晶组织可能是离异共晶,晶周形成单β,合金为α+β两相组织。
[3] 这种共晶组织为亚稳组织,高温退火可以得到下右图示稳态组织。
3)在确定合金成分后,能否从相图确定金属凝固组织?为什么?在确定合金成分后,不能仅仅根据相图确定金属凝固组织,理由如下:A.相图是平衡图,只能用于预测平衡凝固组织;B.在通常凝固条件下,由于动力学条件的限制,都是非平衡结晶;固、液相成分都偏离相图,常常出现亚稳相;工艺条件对凝固组织有强烈的影响。
4)生产需要分析下图示铸钢件的化学成分,请确定钻取化学分析试样的位置,说明原因。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全套试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习题一(第一章~第三章)1.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液态金属结构。
描述实际液态金属结构。
实验依据:1)多数金属熔化有约3-5%的体积膨胀,表明原子间距增加1-1.5%;2)熔化时熵增大,表明原子排列混乱程度增加,有序性下降;3)汽化潜热远大于熔化潜热, 比值=15-28,液态结构更接近固态;4)衍射图的特征可以用近程有序概括;仅在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质点的排列与固态相似,排列有序;液态金属结构:液体是原子或分子的均质的、密集的、“短程有序”的随机堆积集合体。
其中既无晶体区域,也无大到足以容纳另一原子的空穴。
与理想结构不同,实际金属含有杂质和合金元素,存在着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和成分起伏。
2.估计压力变化10kbar引起的铜的平衡熔点的变化。
已知液体铜的摩尔体积为8.0⨯10-6m3/mol,固态为7.6⨯10-6m3/mol,熔化潜热Lm=13.05kJ/mol,熔点为1085︒C。
41.56K3.推导凝固驱动力的计算公式,指出各符号的意义并说明凝固驱动力的本质。
本质:凝固驱动力是由过冷度提供的,过冷度越大,凝固驱动力越大。
4.在环境压力为100kPa下,在紧靠熔融金属的表面处形成一个直径为2μm的稳定气泡时,设气泡与液体金属的σ=0.84N/m,求气泡的内压力。
P=100kPa +( 2*0.84N/m)/(1*10-6m)=1780kPa5.如何区分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界面结构判据:Jackson因子α≤2,X=0.5时,∆G=min,粗糙界面;α≥3,X→ 0或1时,∆G=min,光滑界面;6.推导均质形核下临界晶核半径和临界形核功,并说明过冷度对二者的影响7.细化晶粒的目的?选择形核剂时的应遵循哪些原则?目的:增加晶粒数目,降低晶粒尺寸,增大晶界面积。
溶质和杂质等分布更加均匀,晶粒互相咬合紧密,使机械性能得到提高。
原则:1)应遵循共格对应原则,共格或半共格,润湿角越小越好;2)固体质点表面上原子的排列方式与新相中某一晶面上的原子排列方式相似,原子间距相近或成比例;3)形核剂本身或与合金液反应后的产物可作为生核剂;4)形核剂稳定,高温难熔、不溶解于金属液,不带入杂质。
材料成形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科技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材料成形主要包括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塑性成形及粉末冶金成形。
A:错B:对答案:B2.液态成形俗称铸造。
A:错B:对答案:B3.液态成形是将液态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中冷却凝固,获得具有型腔形状铸件的成形方法。
A:对B:错答案:A4.铸件形成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特点不同。
A:错B:对答案:A5.液态成形在材料成形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首要地位。
A:对B:错答案:A6.液态成形的零件尺寸范围大。
A:错B:对答案:B7.铸造能采用的材料范围广。
A:对B:错答案:A8.液态成形的零件壁厚范围大。
A:对B:错答案:A9.连接成形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使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A:错B:对答案:B10.连接成形俗称锻压。
A:错B:对答案:A11.焊接应用范围广,适用性强,但成本不低。
A:错B:对答案:B12.塑性成形是利用金属能够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成形方法。
A:对B:错答案:A13.塑性成形俗称锻压。
A:对B:错答案:A14.塑性成形应用范围很广。
A:错B:对答案:A15.材料成形在装备制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晶界产生粘性流动,固体熔化成液体。
A:错B:对答案:B2.偶分布函数是距离某一粒子r处,找到另一粒子的几率。
A:错B:对答案:B3.液体与非晶固体衍射特征不同。
A:错B:对答案:A4.能量起伏表现为原子团簇在游动过程中,能量也发生变化。
A:对B:错答案:A5.动力粘度η在凝固过程中补缩起主要作用。
A:错B:对答案:B6.表面非活性物质越多,粘度越低。
A:对B:错答案:B7.A:错B:对答案:B8.表面非活性元素,引起表面张力增加。
A:错B:对答案:B9.金属流动性好,有利于防止缩孔及热裂凝固缺陷。
A:对B:错答案:A10.充型能力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性。
《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技术》习题参考答案-(1)
一、简答题1.常用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方法有哪些?答:常用的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方法有:熔模精密铸造、石膏型精密铸造、陶瓷型精密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差压铸造、真空吸铸、调压铸造、挤压铸造、离心铸造、壳型铸造、连续铸造、半固态铸造、喷射成形技术、石墨型铸造、电渣熔铸和电磁铸造等。
2.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对铸件生产有哪些影响?特点:(1)特殊的铸型制造工艺与材料。
(2)特殊的液态金属充填方式与铸件冷凝条件。
对铸件生产的影响:由于铸型材料与铸型制作工艺的改变,对铸件表面粗糙度产生很大影响,不但尺寸精度很高,还可使铸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从而可实现近净成形。
在某些精密液态成形过程中,金属液是在外力(如离心力、电磁力、压力等)作用下完成充型和凝固的,因此提高了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有利于薄壁铸件的成形;液态金属在压力下凝固,有利于获得细晶组织,减少缩松缺陷,提高力学性能。
熔模:一、名词解释1.硅溶胶:硅溶胶是由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微小颗粒分散在水中而形成的稳定胶体。
硅溶胶是熔模铸造常用的一种优质黏结剂。
2.硅酸乙酯水解:3.水玻璃模数:水玻璃中的SiO2与Na2O摩尔数之比。
4.树脂模料:是以树脂及改性树脂为主要组分的模料。
5.压型温度:6.涂料的粉液比:涂料中耐火材料与黏结剂的比例。
7析晶:石英玻璃在熔点以下处于介稳定状态,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开始转变为方石英,此转变过程称“析晶”。
二、填空题1.熔模铸造的模料强度通常以抗弯强度来衡量。
2.硅溶胶型壳的干燥过程实质上就是硅溶胶的胶凝过程。
3.一般说来说:硅溶胶中SiO2含量越高、密度越大,则型壳强度越高。
4.涂料中最基本的两个组成耐火材料和黏结剂之间的比例,即为涂料的粉液比。
5.通常按模料熔点的高低将其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模料。
6.硅溶胶中Na20含量和PH值反映了硅溶胶及其涂料的稳定性。
7.模料的耐热性是指温度升高时模料的抗软化变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讲
1、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
答:以下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1)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均不大。
[注意:简答题此部分可略:如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m/V(多为增大)为3~5%左右,表明液体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2)金属熔化潜热比其汽化潜热小得多(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3、雷诺数: 流体流动时的惯性力Fg和粘性力(内摩擦力)Fm之比称为雷诺数。
用符号Re
表示。
Re是一个无因次量。
层流:流体流动时,如果流体质点的轨迹(一般说随初始空间坐标x、y、z和时间t而变)是有规则的光滑曲线(最简单的情形是直线),这种流动叫层流。
紊流:在一定雷诺数下,流体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机脉动运动,流体中含有大量不同尺度的涡旋(eddy)。
4、流动性与充型能力的联系和区别。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答: 区别:①二者概念不同。
铸造工艺学中的流动性指在规定的铸型条件和浇注条件下,试样的长度或薄厚尺寸;而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并使铸件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能力。
②影响因素有区别。
流动性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与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而充型能力除了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外,还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联系:①流动性好的合金充型能力强;流动性差的合金充型能力亦差,但是,可以通过改善外界条件提高其充型能力。
②可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试样结构、铸型性质、浇注条件)下的充型能力。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物理性质。
5、用同一种合金浇注同一批、同一种铸件,其中有一两件出现“浇不足”缺陷,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因为是用同一种合金浇注同一批、同一种铸件,所以合金性质、铸件结构相同,但可能由于一两件的铸型温度、浇注温度偏低(后浇的因为温降而温度略低)、或者浇注速度偏高、充型压头小等原因,都会造成“浇不足”缺陷。
6、用螺旋形试样测定合金的流动性时,为了使测得数据稳定和重复性好,应控制哪些因素?答:应控制的因素包括:合金成分、温度恒定,铸型温度保持不变,浇注温度、速度、充型压头保持恒定。
三讲
1、试述均质形核与异质形核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均质形核与异质形核是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核方式。
前者是依靠过冷液相中的结构起伏进行形核的方式,而后者则依靠外来质点进行形核。
均质形核需要很大的过冷度和更高的形核功,所以实际金属和合金中很难发生均质形核,而多是异质形核。
二者的临界形核半径相同,异质形核形核功△Ghe*与均质形核形核功△Gho*之间有如下关系:△Ghe*=f(θ) △Gho*,其中,θ为新生固相与基底的夹角。
θ<180°时,为异质形核;θ=180°时,为均质形核。
四讲
2、A-B二元合金原始成分为C0=C B=2.5%,k0=0.2,m L=5,自左向右单向凝固,固相无扩散而液相仅有有限扩散(D L=3×10-5cm2/s),达到稳定态凝固时,求:
(1)固液界面的C S *和C L *;
(2)固液界面保持平整界面的条件。
解:(1)C S *=C 0=2.5%,C L * =C 0/k 0=2.5%/0.2=12.5%
(2) 固液界面保持平整界面的条件是成分过冷度△T C 为0,成分过冷区宽度x 0为0,即满足条件:
△T C =0,x 0=0
则:
0)1(22200200=-+=R
k mC D G k R D x L L L 可得:
G L /R = 5×2.5%×(1-0.2)/(3×10-5×0.2)
G L /R = 1.67×104
4、说明成分过冷与热过冷的联系与区别。
答:热过冷是仅由熔体实际温度分布所决定的过冷状态,成分过冷则是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界面前方熔体成分及其凝固温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冷。
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仅受传热过程控制,后者则同时受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制约。
如令成分过冷判别式中的C 0=0,则成分过冷判据就变为热过冷判据。
因此,在晶体生长中,界面前方的热过冷只不过是成分过冷在C 0=0时的一个特例而已,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