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为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管理工作要努力实现降低、控制危害和风险的发生、防止事故和伤害、保证安全就医环境的目标。

教育所有护理人员了解如何降低风险、如何监测和报告引起风险的情况,特别是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对。

一、病房安全制度(1)病室通道要通畅,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证患者通行安全。

(2)各种物品、仪器、设备固定放置,便于清点、查找及检查。

(3)病房内一律禁止吸烟,禁止使用电炉、蜡烛及点燃明火时人员不能离开,以防失火。

(4)病房应按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及设备。

消防设施完好、齐全,消防设备上无杂物。

防火通道应通畅,不堆、堵杂物。

(5)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6)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

(7)病房晚9点应及时请探视人员离开病区。

(8)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对于特殊病人(绝症、精神异常、疾病痛苦折磨、久治不愈等病人)要重点看护,加强心理疏导,要求家属24小时全程陪护,并签字。

(9)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分子,及时通知保卫处。

(10)空病房要及时上锁。

二、病室规范要求(1)病房统一床号及病室门号,按统一位置粘贴。

①因为揭掉原床号,可能会破坏墙皮,因此,要换床号时应覆盖在原床号上。

②病房门上的床号位置要统一固定。

(2)病室窗帘保持完好。

(3)禁止在病室内随便粘贴宣传画、广告画、告示、通知及便条等。

(4)办公室干净、整齐、台布、窗帘无破损、无污迹。

(5)护士休息室床褥叠放整齐,不要放置白大衣,个人物品不要放置在表面。

(6)治疗室、训练室及杂用室物品按要求放置,做到干净、整齐。

(7)病室床单位无多余物品,禁止在输液架上悬挂毛巾、衣物等。

(8)开水炉上不要堆放饭盒、洗手间及卫生间地面保持干燥。

(9)病房走廊清洁,不要放置多余物品。

(10)紧急通道及公共阳台不要堆放杂物。

(11)护士站台面、水池及周围环境保持干净、整齐,不乱放物品。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患者权益的基本保障。

住院患者作为医疗机构服务的主体之一,其医疗安全尤为重要。

为了加强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二、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 组织管理(1)成立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组织,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等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

(2)明确各级职责,建立健全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定期召开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分析医疗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部署工作任务。

2. 制度建设(1)制定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准入制度、患者评估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患者病情观察制度、患者用药管理制度、患者护理管理制度等。

(2)建立健全住院患者医疗安全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患者自杀应急预案等。

(3)加强对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相关制度的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并遵守各项制度。

3. 医疗质量管理(1)加强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管理,确保诊疗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

(2)建立健全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对住院患者医疗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3)定期对住院患者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4. 护理管理(1)加强住院患者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工作规范、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护理交接制度、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处理制度等。

(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

5. 用药管理(1)加强住院患者用药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2)建立健全住院患者用药管理制度,包括用药审批制度、药品采购制度、药品储存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等。

(3)加强对医护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6篇)

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6篇)

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班护士和责任护士协助管理。

2、医护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帽,着装整洁,佩戴胸卡上岗。

病房内不准吸烟。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每月召开一次病人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定期向病员宣传讲解卫生知识,做好病员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

5、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6、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

出院时清点收回。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

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病房内不会客。

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接私人电话,病人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9、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

每日至少清扫两次,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分类放置、及时处理。

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2)是医院为了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的内容:1. 病区及病房管理机构:设立住院部病区管理机构,负责对病区及病房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

2. 病人入院管理:患者入院时需办理入院手续,包括填写入院登记表、缴纳押金或办理医保等相关手续。

3. 病区及病房安全管理:住院部病区及病房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障患者的安全。

4. 病区及病房卫生管理:住院部每日进行一次或多次全面清洁,保持病区及病房的清洁卫生。

5. 病区及病房用品管理:定期检查住院部的设备器材、床铺、餐具等用品,确保其完好无损。

6. 病区及病房病历管理:每位住院患者需有专门的病历,病历须真实、完整、规范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7. 病区及病房医嘱管理:严格执行医生的医嘱,合理配药、按时给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8. 病区及病房患者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加强入院患者的隔离管理,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住院患者医疗安全,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和使命。

住院患者长期接受医疗服务,其生命和健康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医疗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

为了保障住院患者的权益和健康,医疗机构应制定和严格执行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服务是医疗机构的核心业务,各项服务环节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医疗机构应该依据医学规范,制定完整的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明确医护人员职责和权限,规范服务行为,简化审核程序,降低医疗纠纷风险。

二、建立详实、规范的医疗记录医疗记录是医疗机构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生向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和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负责记录和管理医疗记录,保证记录科学、详实、规范。

医疗记录应当包括患者病历、各项医疗检查记录、医疗诊疗记录等。

三、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保证。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保障药物安全药品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物资之一,药物安全的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入库、配送、使用、销毁等各个环节。

医护人员应该对药品使用具有严格的审核、操作、监控、追溯等控制方式,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五、关注患者感染病例医院内感染是医疗机构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消除和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感染防控制度和相关政策,定期开展患者感染监测和评估,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病例,防止疾病扩散。

六、建立多元化的患者安全监测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多元化的患者安全监测机制,而不仅仅局限于医护人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管。

医疗机构应该设立独立的监测部门或委员会,开展患者医疗安全检查、抽样检验、医疗错误和医疗纠纷查处,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

入院、出院、转科管理制度和标准及保障措施

入院、出院、转科管理制度和标准及保障措施

清苑区中医医院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制度和标准一、入院入院制度:(一)病人住院持门诊、急诊医师签署的住院证、本人身份证、医疗保险证、医疗保险卡到入院处办理住院手续。

急、重、危病人优先收治,无床时护士应加床收治,不得拒收或推诿。

(二)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时,对再次入院患者应明确上次住院费用是否结算完毕。

(三)凡办理入院手续的病人应于当日入科,对未发生费用的患者予以“取消入院”;对已发生费用的患者按出院办理。

(四)危重病人入院时,应由医护人员用平车推送至病房,并于病区医护人员进行床旁病情交接;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应主动搀扶、护送至病房。

(五)病区护士对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详细介绍住院规则和病区环境,准备好住院病历,并于5分钟内通知医师进行检诊处理,同时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

入院标准:(一)符合本专业收治范围、标准;(二)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诊疗;(三)其他情况。

二、出院出院制度:(一)病人出院须经主治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并交代注意事项。

(二)病人出院需于出院前1日预约出院,如特殊情况需当日出院者,应请科主任批示后方可执行。

(三)出院前,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注销一切治疗、护理,核算住院各项处置治疗项目,认真核查收费项目,避免漏收或多收。

(四)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告科主任或医务科,并由病人本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署“自动出院”并签名。

应出院而不愿出院者,要耐心做工作,必要时通知其所在单位共同做工作。

(五)病人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换洗消毒。

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教育、征询病人意见。

出院标准:(一)达到临床治愈者;(二)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病情稳定者;(三)其他情况。

三、转科转科制度:(一)病人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

由转出科室医师下达转科医嘱,办公室护士按规定整理病历,注销各种治疗、护理、登记卡、床头牌。

(二)转科病人,必须在完成转科手续后,方可将病人送往所转科室。

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范文

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范文

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范文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基础。

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

本方案旨在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优化诊疗流程等手段,消除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减少患者受到的伤害。

二、组织架构1.成立医疗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方案、监督实施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2.设立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度建设、培训考核、不良事件报告等。

3.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小组,由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及医务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工作。

三、制度建设1.制定医疗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包括医疗质量控制、医疗风险防范、不良事件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操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要求,确保医疗安全。

3.定期对医疗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医疗实践的变化。

四、人员培训与考核1.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对医疗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素养。

3.建立医疗安全考核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医疗安全管理能力。

五、诊疗流程优化1.建立完善的就诊流程,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2.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优化药物管理流程,确保药品安全使用。

4.加强医疗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安全运行。

六、不良事件管理1.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2.设立不良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3.总结不良事件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持续改进1.定期对医疗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建立医疗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人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安全是人民医院实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的安全和权益,人民医院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安全相关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责任和义务•人民医院的院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医务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医疗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人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人民医院各科室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制,并定期进行医疗安全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人民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服务的特点,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的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应当覆盖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手术风险、药品误用风险、院内感染风险等。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应当以科学、客观和全面的方式进行,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和工具,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医疗安全培训•人民医院应当制定医疗安全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接受必要的医疗安全培训。

•医疗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安全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等。

•医疗安全培训形式可以是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等,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培训方式。

•医疗安全培训的效果应当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培训不足或存在的问题。

5. 医疗事故处理•人民医院应当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医疗事故处理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疗事故发生后应当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医疗安全监测和报告•人民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安全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医疗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

•医疗安全监测主要包括医疗事故的发生情况、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点等。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简答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简答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简答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医疗差错:医疗差错是造成患者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医疗技能和素质,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保障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医疗安全隐患,确保医疗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3. 强化患者教育:患者是医疗服务的主体,患者的参与和配合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工作,提高其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伤害。

4. 完善医疗过程管理:对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控,确保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纪律和规范,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补救和控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5. 建立医疗事故应急机制:即使在最严谨的管理制度下,医疗事故仍有可能发生。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应对机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总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确保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互利双赢。

加强患者住院管理制度

加强患者住院管理制度

加强患者住院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住院治疗。

然而,患者住院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患者信息保护不够严密、医患沟通不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加强患者住院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患者信息保护患者信息保护是患者住院管理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个人信息涉及病情、治疗方案、医疗费用等多个方面,一旦泄露将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首先,医院应严格保护患者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在患者入院时,医院应向患者说明收集信息的目的和范围,并征得患者同意。

患者信息的使用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披露患者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安全可控。

医院应制定信息保密管理规定,规范员工对患者信息的访问权限和使用权限,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最后,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隐私保护机制,保护患者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犯。

医院应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建立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隐私保护规定的行为。

二、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患者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患之间的沟通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效果和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因此,医院应加强医患沟通管理,改善医患沟通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首先,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促进医患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医院应建立患者投诉渠道和建议箱,鼓励患者及时向医院反馈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回复和解决患者的疑虑和困惑。

其次,医院应加强医师的沟通能力培训,提升医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医院可以开展医患沟通培训课程,教授医师如何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如何有效沟通和倾听患者的需求,提高医师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

医院住院病房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病房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病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住院病房的管理,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疗质量,维护医疗秩序和医院形象。

本制度的订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住院病房的管理,包含病房的设施、病床的使用、病情监护、病房卫生和患者行为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条管理原则医院住院病房的管理应遵从以下原则: 1. 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2. 符合医学伦理和专业规范,确保医疗质量; 3. 公开、公正、透亮的管理方式; 4. 相关工作人员应连续改进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章病房设施和病床使用第四条病房设施1.病房应布置在安静、通风良好的地方,距离噪音源、异味源等有害因素的距离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2.病房应配备充分数量的床位、床单、被褥、病床用具等设施;3.病房应配置紧急呼叫设备和灭火设备等安全设施;4.病房应设有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和卫生间。

第五条病床使用1.病床使用由医院住院部统一布置;2.患者应依据医院要求及时办理住院手续,按规定时间入住病房;3.在病床使用期间,患者应遵守医院规定的病房纪律和管理要求;4.患者离院前,应按规定办理出院手续,并清理床位,归还病床用具。

第三章病情监护第六条病情察看1.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订立相应的病情察看计划;2.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病情察看,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进展等信息;3.对于显现异常情况或变动较大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或上级。

第七条护理措施1.医护人员应依照医嘱和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必需的护理操作;2.医护人员应保持病房的乾净和安静,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人身安全;3.对于需要特殊护理或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防护。

第四章病房卫生第八条病房清洁1.病房应定期进行物理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地面干净、垃圾及时清理;2.病房卫生工作由特地的清洁人员负责,确保清洁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3.病房内严禁吸烟、饮食和乱倒垃圾,保持室内环境乾净。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认真履行《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五项义务。

二、严格遵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规定的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置的各项规定,严格做到本章所规定的一个必须,一个严禁和二十三个应当履行的职责。

三、牢固树立“医疗安全第一”的观念,坚持医疗管理中安全有效的原则,杜绝事故,减少差错和缺陷。

四、努力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强化观念。

严格执行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基本医疗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落实医疗安全责任目标。

五、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转诊制、危重病人抢救制、手术分级和手术审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病历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医疗管理制度。

六、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及时、真实、完整、正确书写病历。

严格执行知情同意的原则,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健全和执行患方签字制度,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

七、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定期门诊,主治、高年资医师门诊把关。

科室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医疗防范措施,强调岗位责任制,人人在岗在位,随叫随到。

八、急诊科按各科抢救常规进行抢救,抢救常规图表上墙。

做好急诊登记,保管好留观病历。

九、护理部、药房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发错药、配错药、用错药、打错针、搞错剂量、贴错标签、写错用法,不发配伍禁忌或不符合规定、皮试阳性或需做皮试而未经皮试的药物。

发现错误的处方或医嘱要退回,由医师更正后方能发药。

十、保障抢救药品供应。

急救器材、药品定量、定位、定人管理,使之处于应急状态。

十一、麻醉、剧毒、贵重药品按规定保管。

十二、严格执行院感的有关规定。

十三、严格执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发血、输血等相关规定,避免和减少医源性的事故发生。

十四、医技科室必须做好室内、室间质控。

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五篇)

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五篇)

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班护士和责任护士协助管理。

2、医护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帽,着装整洁,佩戴胸卡上岗。

病房内不准吸烟。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每月召开一次病人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定期向病员宣传讲解卫生知识,做好病员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

5、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6、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

出院时清点收回。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

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病房内不会客。

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接私人电话,病人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9、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

每日至少清扫两次,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分类放置、及时处理。

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二)是指对于住院患者的病区和病房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并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下面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住院部病区及病房管理制度中的内容:1. 病房分级: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将病房分为不同级别,例如一级病房、二级病房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护理和医疗服务。

2. 病房配置和设施:规定病房的床位数、布局、空间和设施等情况。

例如,病房应配置足够数量的床位、床头柜、床边灯、隔离设施等。

3. 病房清洁消毒:制定病房清洁消毒的标准和程序,包括定期消毒、清洁病房设施和床铺等。

4. 病区值班制度:确定病区医生和护士的值班制度,确保患者能够24小时获得医疗服务。

5. 病房访问控制:限制病房的访问,确保只有合适的人员进入。

例如,只允许家属和探视时间进入病房,并采取访客登记制度。

6. 安全管理:制定病区和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防火、防盗、防跌倒等安全措施。

7. 卫生管理: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垃圾分类、医疗废物处理、病区卫生检查等。

医院医保工作制度及管理措施

医院医保工作制度及管理措施

医院医保工作制度及管理措施医院医保工作制度及管理措施一、工作制度医院医保工作制度是医院为了规范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保障患者权益,合理安排医疗资源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下面是医院医保工作制度的内容:1.医疗保险申报流程:明确医院内各部门和人员在医疗保险申报过程中的职责和流程,确保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医保报销标准:规定不同医疗项目的报销标准,包括限额、报销比例及退费事项,确保患者享受到合理的医疗保险待遇。

3.门诊医保管理:规定门诊医疗保险的管理措施,包括费用结算、刷卡操作、费用报销等,确保门诊患者的医保待遇得到及时结算和报销。

4.住院医保管理:明确住院患者的医保管理流程,包括住院费用结算、医保直付、医保报销等,确保住院患者能够享受到医保待遇。

5.医疗保险欺诈处理:规定医院对于存在欺诈行为的医疗保险申报进行严查严处,确保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二、管理措施医院医保工作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医保工作团队:设立医保科或医保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医保工作人员,负责医保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

2.医保培训与指导:定期开展医保知识培训和操作指导,提高医护人员的医保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医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内部协作:医保科与其他科室、药房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医保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医保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和电子结算系统,方便医保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提高医保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5.加强医保审核:建立医保审核机制,对医保申报进行审查和审核,防止虚假报销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6.加强医保监管:定期对医保工作进行内审和外审,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益。

7.加强医保宣传:通过医院官方网站、公告栏、患者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提高患者对于医保政策的了解和理解。

8.优化医保服务: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一站式医保服务,降低患者的医保报销难度,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急诊住院日常管理制度

急诊住院日常管理制度

急诊住院日常管理制度一、总则急诊是一个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接收突发疾病的患者,并进行初步治疗和评估。

急诊医务人员的工作十分繁忙,需要高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医务人员在急诊住院工作中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部所有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等。

三、工作时间1. 医院急诊部24小时开放,医务人员需按照医院制定的班次值班。

2. 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需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3. 医务人员需保持通讯设备的畅通,确保在急情况下能及时联系到相关人员。

四、患者接待1. 患者抵达急诊部后,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评估,并及时安排治疗措施。

2. 患者需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医务人员在登记时需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

3. 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医务人员应立即联系相应科室,并做好转诊准备工作。

五、治疗流程1.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进行初步处理和抢救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院的治疗指南和操作规范,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3. 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解释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

六、住院管理1. 住院患者需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医务人员应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住院期间,医务人员需做好病案记录和护理记录,确保患者病情准确记录。

3. 医务人员需定期进行患者病情评估,及时上报患者病情变化给主治医生。

七、卫生消毒1. 医务人员需遵守医院的卫生消毒规范,保持住院病房的清洁卫生。

2.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后需及时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住院病区定期进行环境消毒,提高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八、后勤支持1. 医务人员需合理利用各类医疗设备和器材,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 医院应提供充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急诊医务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对于紧急情况下的人员调度和配合,医院应做好后勤支持,确保急诊工作顺利进行。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一、目的为确保住院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住院患者的医疗安全管理。

三、制度与措施1.严格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认真讲解入院须知、病房规章制度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确保患者和家属了解并遵守。

2.加强病房管理(1)患者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保持病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

禁止随地吐痰、在室内吸烟、私自使用电器等行为。

(2)患者如需进入医务人员办公室,应与主管医生联系,并履行相关手续。

(3)患者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动用医疗、护理设备以及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

(4)护士不得私自答应患者外宿。

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必须经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批准同意,并办理请假手续后方可离开。

(5)患者应尽量少带物品到病房,暂不用的物品由家属带回,贵重物品不要带入病房。

如有特殊需要,请注意保管,手机等随身携带。

(6)患者应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7)患者休养期间,不要串房间,不要自行更换床位。

如遇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更换房间,请服从值班医务人员的安排。

(8)患者看病时应采用实名制。

(9)患者需留陪护者严格按医嘱执行。

(10)患者应爱护公物,自觉节约水电。

尤其是室内开空调时请关好门窗,开窗通风时请关闭空调。

3.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4)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住院病人安全管理,保障病人身心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病人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住院病人安全管理组织,负责住院病人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住院病人安全管理组织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住院病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住院病人安全教育和培训;(三)开展住院病人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处理住院病人安全事件,提出整改措施;(五)定期报告住院病人安全管理情况。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住院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一)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二)住院病人安全操作规程;(三)住院病人安全监测与评估;(四)住院病人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五)住院病人安全教育与管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住院病人安全管理组织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章病人评估与告知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心理状态、生活能力等方面。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病人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在病人入院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病情、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的情况,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更新病人信息,确保病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章病人安全防护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病区安全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医院住院静默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静默管理制度

医院住院静默管理制度一、前言住院静默是指医院对于需要长期住院病人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保持安静的管理措施。

住院静默是医院对病人的一种爱护措施,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和休息。

本制度是为了规范住院静默管理,提高病人的住院体验,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保障医院的正常秩序和工作效率而制定。

二、管理目的1、有效减少环境噪音,提高病人的住院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

2、保障医院正常秩序和工作效率。

3、避免病人间的交流影响治疗效果。

4、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保护患者个人隐私,确保患者个人信息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

四、管理原则1、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让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2、提倡文明住院,共同维护医院的秩序。

3、遵守规定,服从医护人员的管理和安排。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住院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五、管理措施1、住院病人在入院时将被告知住院静默管理制度,并要求服从医护人员的管理和安排。

2、医院严格控制住院环境的噪音,避免不必要的声音干扰病人的休息。

3、医护人员在工作时要注意用语和音量,保持一定的谨言慎行。

4、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得随意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

5、病房内不得随意交谈,尤其在夜间要保持安静,不得影响其他病人的休息。

6、医院将视情况对需要保持绝对安静的病人进行单间隔离管理。

7、医院鼓励家属陪护病人,但要求家属在病人休息时间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8、医院将设立专门的巡查人员,定期检查病人住院静默的执行情况。

六、制度执行1、医院将对制度进行全员培训,确保所有医护人员了解并遵守住院静默管理制度。

2、医院将对病人进行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住院静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对于违反住院静默管理的医护人员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4、病人对于住院静默管理有异议的,可以向医院提出意见,医院将认真调查并及时处理。

七、总结住院静默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住院体验、保障医院的正常秩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住院管理制度及流程依据

住院管理制度及流程依据

住院管理制度及流程依据一、前言住院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加强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设立的。

合理的住院管理制度及流程可以使医院办公效率更高、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二、住院管理制度住院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住院流程,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以及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而建立的。

住院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住院申请流程:患者或家属向医生提出住院申请,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并填写住院申请表。

医生还需要向有关部门提出住院申请。

2. 住院安排流程:医院接到住院申请后,将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床的使用情况等制定住院安排计划。

3. 住院核对流程:患者到医院后,需要对住院申请书、病历以及费用等进行核对,并在系统中登记。

4. 住院护理流程: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护理等进行登记,并定期进行评估。

5. 住院出院流程:医生决定患者出院后,需要向有关部门提出出院申请,核实费用等事项,并安排出院日期。

6. 住院费用管理流程:医院需要对住院患者的费用情况进行管理。

如住院押金、住院费用等。

三、住院管理流程住院管理流程是指医院对患者的住院治疗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并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和护理。

住院管理流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住院申请与安排:患者或家属向医生提出住院申请,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医生填写住院申请表,并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

2. 住院登记与核对:患者到院后,医院需要对患者的住院申请书、病历等资料进行核对,并在系统中进行登记。

3. 住院护理与治疗:患者住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

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等进行记录。

4. 住院费用管理:医院需要对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管理,包括住院押金、住院费用等费用的核对、管理等。

5. 住院安全管理:医院需要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进行全面的保障,包括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患者的人身安全等。

住院科室管理制度

住院科室管理制度

住院科室管理制度住院科室是医院中承担重要治疗任务的部门,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将介绍一套完善的住院科室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室人员管理1. 人员编制:科室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人员编制,确保科室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岗位职责:对科室内各类岗位进行明确划分,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3.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科室人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4. 评价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科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激励优秀,督促改进。

二、科室资源管理1. 设备管理:科室设备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及时更新更新设备。

2. 药品管理: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采购、存储、使用等环节,确保用药安全。

3. 床位管理:合理安排住院病人床位,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进行科学分配,提高床位利用率。

三、病案管理1. 病历书写: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书写病历,确保病历内容完整准确,便于医生随时查阅。

2. 病案归档:对患者出院后的病案进行归档管理,确保病案的安全保存和随时取阅。

3. 病案质控:建立病案质控制度,对病案进行审核和评价,修正不合规范的病案,提高病案质量水平。

四、医疗质量管理1. 临床路径管理:制定科学的临床路径,规范患者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果。

2. 医疗巡查:定期进行医疗巡查,监督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提高医疗质量。

3.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科研教学管理1. 科研项目管理:鼓励科室人员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2. 教学培训管理:组织临床技能培训、学术讲座等活动,提高科室人员专业素养和培养新人才。

六、患者满意度管理1. 环境舒适:科室要注重环境整洁、舒适,提供良好的治疗空间,给患者舒适的感觉。

2. 人文关怀: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注重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质量。

疫情住院患者管理制度

疫情住院患者管理制度

疫情住院患者管理制度一、疫情住院患者管理制度的意义疫情期间,住院患者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疫情期间,住院患者本身就处于身体健康状态不佳的情况下,需要得到更加有效的医疗照顾和管理。

在疫情期间,患者可能会感染其他疾病或被感染病毒,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密切的接触,因此容易被感染。

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需要建立严格的患者管理制度,确保病房和医院的清洁和卫生。

另外,住院患者也有可能感染其他患者,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和管理,以减少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3. 维护医疗秩序和医院正常运转:疫情期间,医院可能会面临患者数量激增的情况,为了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需要建立健全的住院患者管理制度,提高住院病房的利用效率,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二、疫情住院患者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在疫情期间,住院患者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的患者入院管理制度:患者入院前需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和询问,确保患者没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患者需提供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等相关证明,确保其无感染风险。

2. 分区管理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风险,进行分区管理,对病情较重或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实施隔离管理,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3. 住院病房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住院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对病房和床铺进行消毒,确保病房的环境卫生。

4. 医疗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 出院管理制度:患者出院前需进行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确保患者没有感染风险,同时提供患者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康复工作。

6. 信息管理制度:建立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位住院患者的信息进行管理,做到及时记录和汇总,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8、无菌物品存放柜保持清洁,除治疗室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打开柜门,其他时间应保持关闭状态。一次性医疗用品放入无菌柜时必须拆去中包装。
9、各种消毒灭菌剂根据其性能及产品说明与要求配置,并按要求定时测试浓
度,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10、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必须及时标明打开时间,并在规定时限内使用。
六、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将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在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七、请爱护公共财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八、休养期间,不要串房间,不要自行更换床位,如遇抢救危重病人需要更换房间,请服从值班医务人员的安排。
九、看病要采用实名制。
十、需留陪护者严格按医嘱执行。
十一、请爱护公物,自觉节约水电,尤其是做到室内开空调请关好门窗,开窗通风时请关闭空调。
十二、患者住院期间须留陪护。
8、如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要采取减少污染扩散的紧急措施。(四)加强自身防护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的人员要加强防护,工作时应戴帽子、口罩,穿工衣裤和手套。(五)检查监督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进行全程监管,相关科室和病区要高度重视予以协作,院感管科负责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八、用药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三)备用药品的检查1、科室护士长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管理药品,指定责任感强的护士专门管理科内药品,明确职责,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检查频率:护士每天对科室所有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并每月全面检查1次,总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2、建立《药品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者对检查情况如实记录。药房人员每月不定期下病区抽查药品管理情况,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做到层层把关。(2)检查内容:包括药品数量、药物有无变质、变色等质量问题及有效期,任何药品贮存盒上都标有有效期限,便于检查者核对。对于效期<6月且科内使用量少的药品,及时提醒更换。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手术(麻醉)室与病房、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二、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
(一)、医疗废弃物的分类
1、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管、注射器。
2、各类敷料,使用后不回收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引流袋、引流管、包装袋,以及外科、妇产科使用后的纱布等。
3、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生活废物。
4、检验科、手术室、传染科等使用后的一次性皮管及注射器。
5、锋利物,包括使用后的针头、刀片、安培、青霉素瓶等。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确保住院患者安全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知的医嘱。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要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3.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四、病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场所;不得动用医疗、护理设备以及进行任何护理技术操作。
五、护士不得私自答应病人外宿,若有特殊情况需外出时,必须经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批准同意,并办理请假手续后方可离开。
六、尽量少带物品到病房,暂不用的物品,由家属带回,贵重物品不要带入病房,如有特殊需要,请注意保管,手机等随身携带。
6.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污染物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7.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①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5cfu/cm2。I类和II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②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0cfu/cm2。。III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③IV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5cfu/cm2IV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4、在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手术病人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3、医疗废物按指定的暂存处存放,运送工具和容器专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和清洁,用1000mg/1有效的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半小时后清洗。
4、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废物处置。
(三)医疗废物的处置
1、总务科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院感管科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
7、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重危病人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病人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2)门诊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病人: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病人对接记录单。(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病人: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5)病房与ICU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病人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6)病房与产房转接病人: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病人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7)产房与病房转接病人: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病人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
4.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