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东莞茶山镇食品产业集.

合集下载

食品产业园案例

食品产业园案例

食品产业园案例食品产业园是指集中了一定数量的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销售等相关企业的园区。

它以提高食品产业集聚度、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为食品企业提供了统一的生产环境和配套服务,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下面列举了一些食品产业园的案例。

1. 重庆渝北食品产业园:该园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占地面积2000亩,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食品产业园之一。

园区内集聚了上百家食品企业,涵盖了肉类加工、粮食加工、糖果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

2. 江苏苏州食品产业园:该园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占地面积1000亩。

园区内设有食品研发中心、食品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检测服务。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饼干、巧克力、速冻食品等食品加工领域。

3. 广东东莞食品产业园:该园区位于东莞市,占地面积1500亩。

园区内设有标准化厂房、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服务。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蔬菜加工、豆制品生产等食品领域。

4. 山东青岛食品产业园:该园区位于青岛市,占地面积800亩。

园区内设有食品科技研发中心、食品产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项目孵化服务。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海产品加工、调味品制造等食品领域。

5. 湖南长沙食品产业园:该园区位于长沙市,占地面积1200亩。

园区内设有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食品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为企业提供质量监控和物流配送服务。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米面制品加工、肉类加工等食品领域。

6. 浙江宁波食品产业园:该园区位于宁波市,占地面积500亩。

园区内设有食品研发中心、食品展示中心等功能区域,为企业提供研发和展示平台。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饮料生产、乳制品加工等食品领域。

7. 北京通州食品产业园:该园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占地面积2000亩。

园区内设有食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等创新平台和监测设施。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休闲食品制造、粮油加工等食品领域。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一、主要发展产业及目标按照“服务优先、高端带动、适度重化、新兴培育、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突出建设国际重要现代产业制造中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大重点,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东莞制造”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传统制造业:重点打造虎门服装、大朗毛织、长安模具、厚街家具、中堂造纸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整体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石化、船舶制造等行业。

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为核心,建设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五大组团:1.市区组团:发展软件、数字创意、数字传媒等信息服务业和精密装备制造业等;2.石龙组团,发展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数码办公设备、光学电子、消费电子、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及电脑配件、电子元器件等;3.塘厦组团,发展电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业链,以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4.长安组团,发展移动通讯终端、电脑周边设备等;5.东部组团,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LED节能灯、液晶显示器等。

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车用轴承、车用电机、车身/底盘电子装备、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导航系统,完善汽配产业配套体系,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战略新兴产业: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龙头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

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民用核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整体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东莞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东委发[2009]7号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16•【字号】东府办[2013]59号•【施行日期】2013.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促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3〕5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促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4月16日东莞市促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11〕14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我市食品饮料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健康、稳步、较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十二五”实施意见》以及《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

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坚持“企业是转型主体,市场是主要手段,政府必须有所作为”的工作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和配套政策,着力提升食品产业层次,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延伸食品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模式、拓展内销市场,充分发挥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社会民生方面的作用。

(一)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国内市场,辐射国际市场,突出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产业覆盖面广、产品附加值高的食品加工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粮油食品制造业,提高我市食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山湖片区六个统筹指导意见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山湖片区六个统筹指导意见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山湖片区六个统筹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3.05•【字号】东府办〔2018〕29号•【施行日期】2018.03.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山湖片区六个统筹指导意见的通知东府办〔2018〕2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松山湖片区规划融合统筹指导意见》《松山湖片区城市公共服务布局统筹指导意见》《松山湖片区土地开发统筹指导意见》《松山湖片区招商共享统筹指导意见》《松山湖片区交通基础设施统筹指导意见》《松山湖片区环境治理统筹指导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3月5日松山湖片区规划融合统筹指导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我市将以六大片区推动园区统筹组团发展。

松山湖与周边石龙、寮步、茶山、大朗、大岭山、石排六个镇(以下简称周边六镇)共同构成松山湖片区,承担了探索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的重要使命。

为进一步发挥规划在推动片区园镇统筹发展中的统筹引领作用,根据《松山湖片区“1+6”统筹联动组团发展工作推进方案》要求,结合松山湖片区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明确目标。

围绕松山湖片区园镇统筹发展目标及统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规划融合的思路方向、目标任务与行动抓手,指导片区下一阶段规划融合工作。

(二)突出重点。

突出规划融合的重点领域与重点区域。

强化园镇在产业、功能、交通、配套、空间、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融合。

将重要战略节点地区、园镇接壤区域等重点区域划定为特别政策地区,作为园镇融合的重点区域。

(三)有序推进。

规划融合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应结合松山湖片区实际,根据轻重缓急有序推进,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专项与系统的关系。

特别政策地区作为园镇融合的先行示范区,先行先试开展规划融合试点工作,探索规划融合的经验做法,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

发展创新产业集群 加快东莞转型升级

发展创新产业集群 加快东莞转型升级
2 东莞发 展创 新产 业集群 的可 行性 2 1 有 大量传 统 产业 集群 的雄 厚基 础 . 创新 产业 集 群 并 不 是 与 生俱 来 ,是从 传 统 产 业
者 .如果 仪仅 发挥 市场 机 制 的基 础 作 用 ,传 统 产 业 集群 是很 难演 化 为 创新 产业 集 群 为促 进 产 业 集 群 的发 展和 升级 ,东莞 市政 府制 定 了 一系列政 策 措施 , 例 如 ,20 东莞 编制 了 《 莞 市产 业集 群 发 展 规 06年 东 划》 。确定 l 产业 集群 发展 的战 略部 署 、重 点 布局 和 I , 实施 措施 。再 如 ,2 0 0 8年 东莞 市 又 出台 了 《 莞 市 东 重 点扶持 发展 产业集 群认 定管理 暂行 办法 》 ,通 过 组 织认 定一 批市 重 点 发 展产 业 集 群 ,促 进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东莞 市有 关产 业 集 群 的政 策 为创 新 产 业 集 群 的 健康 发展 提供 了强有 力 的支撑 。 2 3 有 财政 资金 的可 靠保 证 . 创新 集群 的培 育 和 发 展需 要 地 方 政 府 对 共 性 技 术和关键 技 术 的 创 新 以及 创 新 平 台进 行 资 金 扶 持 、 没有 雄厚 的地 方 财 政 资金 作 保 障 ,创 新 产 业 集 群 的 发展 无疑 是空 中楼 阁 ,难 以实 现 。2 1 0 0年 东 莞 财政 总收入达 到 75 1亿 元 ,市 财 政 一 般 预算 收 入 达 到 8. 28亿 元 ,2 1 6 0 东 莞 可 支 配 财 力 为 4 13亿 元 1年 3. 、 充足 的财政 资金 为 东莞 创 新 产 业 集群 的发 展 提 供 了 坚 实 的经济 基础 。地 方 政 府 科 研 经 费 的大 量 投 入 和 不断增 长更 是对 创新 产 业集 群 的直 接 支持 。从 2 1 0 1 年开 始 ,东莞 将 继 续 大 力 实施 “ 技 东 莞 ” 一 翌, 科 每年投 入 2 O亿元 ,连续 5年投 入 至 少 10亿 元 人 民 0 币 支持科 技创 新 ,并 将 产业 集 群 升 级纳 入 “ 技 东 科 莞 ” 工程 。东莞 巨额 的科 技 经 费投 入 必将 结 出创 新 产业 集群 的丰硕 成果 。 2 4 有创 新 支持 体 系的初 步 支撑 . 创新 支持 体 系既 是 创 新 产业 集 群 的重 要 引 导 力 量 ,又是 创新 产业 集 群 将 技术 创 新 潜 力 转 化 为 实 际 创 新能力 的 强 大 推动 力 。近年 来 ,东莞 突 出抓 好 产 业 集群 公共 服 务平 台 建 设 ,建 立 健全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东莞市茶山镇--打造城市新门户 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东莞市茶山镇--打造城市新门户 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会,还建立了食品检测中心,食品企业在这里就可以完成食品检测程序,不用多个部门来回跑。


“华美是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之一,市、镇两级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度预计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6.4亿元,同
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亿
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
亿元,增长40%,税收总额5.6亿元,增
长47.2%。

落,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为茶山
乃至东莞的古村落,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
现已成为东莞假日旅游热点之一。

南社村以“保护优先,科学利用,深
挖文化,提升南社”为原则,探索出了一随着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东莞市茶山镇的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图/茶山镇宣传办。

东莞IT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视角

东莞IT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视角
d n u o c n i e a l e ra i gf r in o d r i c h n ca r i f 9 7.Th a e ,tr u h t e p rp ci eo n w n u t a o e ,a — ig d e t o sd r b y d c e sn o eg r e ssn e t e f a i l i so 9 in cs 1 ep p r h o g h e s e t f e i d sr z n s n v i l l z st e p e o n n o p ta a go r t f Do g u n I id srl cu tr a d ma e e e r h o h s e t fe t r r e n t r ay e h h n me o ft e s ai g l me a in o n g a T n u t a l se n k s a r s a c n t e a p c s o n ep s ewo k, h l o i i l x b e p o u to n e u r n e r i g b t e n e p e n a t fe il r d ci n a d r c re tla n n ewe n e tr rs sa d me n i u sfr r e i me p t o wad c  ̄mn c u t r a u e d s g e t n ri o n eme s r sa u g si s f s ̄ n o o t t n a d u ga i g a d d v lp n . i n n r d n n e e o me t o Ke r s: o g u n I n u t e ;t n f r a in a d u g a i g e n u t a o e y wo d D n g a T i d sr s r so i a m t n p r d n ;n w i d sr z n s o i l ¥o ma fr -

产业集群跨区域合作模式研究——以东莞产业集群镇域合作为例

产业集群跨区域合作模式研究——以东莞产业集群镇域合作为例
产 业 集 群 镇 域 合 作 的 四种 模 式 。

关键词 : 东莞; 产业集群 ; 跨 区域 ; 合 作 模 式
中图 分 类 号 : F 0 6 2 .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8 0 7 ( 2 0 1 3 ) 0 2 —0 0 3 6 —0 5



∞ 和 y
产 d
产业 集群跨 镇 域 合作 , 提 升 区域 经 济 竞争 力 , 是 东莞 产业 转型 升级 的一项 重 要 内容 。 由于各 镇 ( 街) 产业 集群 发展 水平 和条件 存在 较大 差异 , 而在 目前 已 有 的产业 集 聚 、 产业 块 状 良好 的基 础 上 , 使 得 东莞 产 业集 群 的跨镇域 合作 可 以有 四种 合作 模式 选择 , 即供 应链 延长 型 、 资源共 享型 、 蛛 网辐射 型及优 势互 补型 。
群 之 间的镇 际合作 会越来 越广 泛 , 联 结 的 网络 也会 越
来 越 复杂 。
合 于劳动 力 、 土 地等 传 统 资 源 密集 型 产业 , 专 业 的分
工和 相互 的依赖 性强 , 并且 以终 端产 品生产 的产 业为 佳 。东莞 这种模 式 的合 作 以 毛织 业 为 例 。该 产业 涵 盖 了最 终 商 品( 如服装 ) 、 其 它元 件 ( 各 种毛线 、 合 成纤 维材料 ) 、 相 关 的专业 机 械 ( 毛织 机 、 后 缝 整 理 机 等) , 以及 支持性 服务 ( 如服 装 设计 ) 等 多 个 环节 。而这 些 分散 的产业 环节 , 就 是 在 流行 、 时 尚、 设计 、 生产 等 环 节 的穿 针 引线下 , 形成 强大 的关 联 。这种 配合完 整 的 产业链 模 式 , 是 东莞 产业集 群获 得竞 争优势 的关 键 因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届二次第20230267号提案答复的函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届二次第20230267号提案答复的函

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届二次第2023026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17•【字号】茂府函〔2024〕55号•【施行日期】2024.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机构组织正文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届二次第20230267号提案答复的函茂府函〔2024〕55号林思诚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化橘红产业人才建设的提案》收悉。

经综合各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我市赞同您提出的意见。

茂名化州是“中国化橘红之乡”,是化橘红的道地产区。

化橘红是茂名最有价值、最具潜力的“土特产”之一,有望发展成为“千亿产业”。

目前,我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鲜果6万多吨,干果1.2万多吨。

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一是坚持人才赋能,推动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

印发《中共茂名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茂发〔2022〕4号)、《茂名市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茂人才发〔2023〕2号)等文件,为我市引进和培养化橘红领域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建立化橘红产业人才库,入库专家32人。

进一步推动力量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用好“百校联百县”“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百会帮百镇”、建筑企业结对帮扶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等方面力量,引导乡贤能人推动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通过政府聘请、项目引进等方式,招聘了专业人才400多人,引进参与化橘红新产品研发团队达70多人。

二是坚持技术赋能,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服务。

建设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推动高校科研单位、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上山下乡”,根据化橘红产业技术需求,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科技服务工作,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技能培训、技术咨询、科技咨询等服务。

如去年4月份,陆燕、曹建平专家团队在化州长岐镇指导农户进行化橘红圈枝育苗;今年6月21日,何勤勤、马玉刚专家团队在化州播扬镇开展化橘红病害取样并提供防治方案。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6.02•【字号】东府办〔2016〕53号•【施行日期】2016.06.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东府办〔2016〕53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粤府办〔2015〕54号),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科学规划布局,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行业标准,营造良好环境,将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手段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化分工,拓展市场空间。

——坚持创新驱动。

依托各类创新载体,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态。

——坚持突出重点。

以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质量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一、主要发展产业及目标按照“服务优先、高端带动、适度重化、新兴培育、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突出建设国际重要现代产业制造中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大重点,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东莞制造”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传统制造业:重点打造虎门服装、大朗毛织、长安模具、厚街家具、中堂造纸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整体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石化、船舶制造等行业。

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为核心,建设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五大组团:1.市区组团:发展软件、数字创意、数字传媒等信息服务业和精密装备制造业等;2.石龙组团,发展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数码办公设备、光学电子、消费电子、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及电脑配件、电子元器件等;3.塘厦组团,发展电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业链,以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4.长安组团,发展移动通讯终端、电脑周边设备等;5.东部组团,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LED节能灯、液晶显示器等。

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车用轴承、车用电机、车身/底盘电子装备、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导航系统,完善汽配产业配套体系,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战略新兴产业: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龙头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

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民用核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整体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东莞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总目次

《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总目次
— —
新兴 市场 国家内部资本市场研 究成果与启 示 …………… 王峰娟,安国俊 总需求 冲击下的 国际货 币政策协调研 究 …………………………… 李增来
第 4期
中国现代制造业体 系的构建 ・ ………………………………………- .李金 华 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 阶段 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 郭天配 跨国公 司 在华战略演进分析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和摩托罗拉实践……范黎波,王 肃,张 菲菲
— — — —
三亚女性 高尔夫参与者消费行为实证研 究 ……………… 田言付,付 业勤
第 5期
流动性过剩 、利率期限结构与最优 利率规 则 ………・ …” 艾洪德 .郭 凯 城 市低碳经济的治理体 系 来 自澳 大 利 亚 与 中国 台 湾 的 经验 和 借 鉴 … … … … … … … 姚德 文 城 市化 、贸易开放与地区经济差距 变动 ………………… 胡 兵 ,张 明 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因素研 究 ……………………… 宋建波,李爱华 东北地 区制造业生产率变动分析:19 —2 0 年 ……… 叶振宇 ,叶素云 93 O7 中国轿 车业 x效率研 究 基 于三阶段 D A模型的分析 ……… 庞 晓波 ,刘延昌 ,彭 波 E 以产 业集群推动地 区经济转型升级研 究 以东莞茶山镇食品产业集群 为例 ………………………… 刘 斌 中国寿险业效率变动实证研 究 刘 璐 基 于数据 包络分析 ( E ) 方法 ……………… 孙 刚 DA 股东 利益冲突、投资者情绪与新股增发折价 …… 刘 力,李广子 周 铭 山 自愿性信 息拄露的价值效应检验 … ……………………… 陈国辉 韩 海 文 资本 充足监 管与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 分析 ……………… 陈冠华 杨晓奇 我 国股票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的关联性研 究 ……………………- 刘萍萍 . 基本教 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 崔惠玉 刘 国 辉 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 负荷关 系 实 的 证研究 …… 蒋云 霞,刘冬荣 肖新 华 辽宁省 沿海经济带战略 中的 自主创 新问题研 究 ………… 王 志 武献华 影响在 华跨 国子公 司知识转移的因素研 究 ……………… 宋亚非 徐 雯 日本技 术性 贸易壁 垒的应对 以辽 宁省动植物食品类产品为例 ……………・ …………- ・王绍媛

以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东莞茶山镇食品产业集群为例

以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东莞茶山镇食品产业集群为例
级的策略。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 业转型;金 融风暴 中图分类号 :F 2 . 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X(0 0 0 -0 10 00 16 2 1 )50 4 -4
产业 集 群 (nuta c s r) 指 以地 理 区 idsil l t s 是 r ue 位、 价值链 为核 心 , 其概 括为在 特 定 的地 理 区域 将 内 , 有关 联性 的公 司及 机构 的集 合 。它 是 介 于 具 企业 与市场 之 间 的一 种新 型 的空 间 组织 形 态 … ,
单下降 , 业务量减少 。同时由于两头在外 的企业 境外融资难度加大以及 欧美采购商付款期加长 , 导致东莞 的很多企业 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 , 生存
Hale Waihona Puke 空间变窄 , 这使得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更为迫切。
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乘改革开放之风, 迅速 成长 为著 名 的全 球 制 造 业 基地 , 在这 里 聚 集 了大
发展产业集群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 自 20 0 8年 以来 , 国金 融 风暴 愈演 愈烈 , 美 东
莞的外 向型经济受到波及 , 增速放缓 , 工厂普遍订
收稿 日 :2 1-1 6 期 00 - 0 2 作者筒介 :刘 斌 (9 8一) 16 ,男 ,湖 北 浠水 人 ,讲 师 ,主 要从 事 电子 商 务、信 息 系统 和 产业 集 群等 方 面 的研 究。E m r -a l
高产业竞争力, 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问题 的提 出


随着经 济全球 化 的不 断发 展 和我 国改革 开放
来致力于建设该镇 的食品产业集群 , 希望通过食 品产业集群 , 提升该镇的产业竞争力 , 促进经济社 会 的进 一步 发展 , 现全镇 产业 的转 型升级 。 实

食品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食品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食品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食品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针对某地食品产业集群的调研活动。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和观察。

首先,调研显示该地食品产业集群在产业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该地区的食品产业集群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资源,如原材料供应链、生产设备供应链等,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同时,这里的食品加工企业以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其次,调研发现该地食品产业集群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虽然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大多数企业更愿意通过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

合作可以帮助企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再次,调研还发现该地食品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方面投入不足。

尽管该地区的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领先,但在新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食品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以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调研显示该地食品产业集群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视程度较高。

该地区的企业普遍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积极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优秀人才的工作。

这种重视人才的做法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有助于提高企
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该地食品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建议加大对该地食品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和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

通过这些措施,相信该地食品产业集群能够更好地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莞市茶山镇“三重”建设显成效

东莞市茶山镇“三重”建设显成效

东莞市茶山镇“三重”建设显成效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3年第26期朱世林黄书明从2012年开始,我国实体经济遭遇严峻挑战。

广东东莞,这块曾经开启了“三来一补”模式的改革前沿阵地再次被寄予了新的希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新路。

2012年以来,东莞把“三重”建设,即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引进大项目、打造大园区、培育大产业,构筑“星月争辉”的新格局。

茶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北部,地处东莞中心城区、同沙生态园、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生态产业园区的“四位一体”核心圈层之内,是东莞城市副中心、进出东莞的重要门户。

茶山抢抓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迅速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先后获得了中国食品名镇、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卫生镇等称号。

茶山镇按照东莞市“三重”建设的决策部署,以“诚心保企业,用心上项目,真心促增收”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三重”建设。

推出“十大客户经理”和“五大营销经理”等制度,为企业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全面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服务客商在茶山投资创业置业。

截至目前,已正式纳入市三重项目的有总投资4.5亿元的生态食品城中转仓库及配套设施项目、投资8.3亿元的雀巢美极分厂增资扩产项目、投资6亿元的东莞市糖酒集团有限公司时捷(茶山)物流中心和投资6000万美元的迪卡侬华南区物流配送中心,正在办理手续的有苏宁电器东莞地区管理总部及物流中心、光正实验学校。

茶山镇“三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其中东莞市“三重”项目之一的东莞时捷(茶山)物流中心于今年8月在茶山镇举行奠基仪式。

作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零售物流中心,该项目的奠基将对茶山镇物流产业乃至全镇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东莞时捷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集物流规划、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企业,同时也是全国同行信息化程度和运作效率最高的物流公司之一。

发展创新产业集群加快东莞转型升级

发展创新产业集群加快东莞转型升级

发展创新产业集群加快东莞转型升级
彭桂芳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2(032)012
【摘要】阐述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的意义,论证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分析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总页数】4页(P183-186)
【作者】彭桂芳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F263
【相关文献】
1.转型升级急先锋创新发展谱新篇——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改革创新纪实 [J],
2.转型升级促发展开拓创新惠民生——东莞市塘厦镇清湖头社区改革创新发展纪实[J],
3.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工业强省 [J], ;
4.东莞市横沥镇:加快创新资源整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J], 横沥镇人民政府
5.科技创新加速东莞中堂造纸产业集群化发展创新中心即将投入使用造纸博物馆建设提上日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西部地区产业区位转移与就业和经济增长研究——以东莞大朗镇羊毛衫产业区位转移为例

东西部地区产业区位转移与就业和经济增长研究——以东莞大朗镇羊毛衫产业区位转移为例

东西部地区产业区位转移与就业和经济增长研究——以东莞大朗镇羊毛衫产业区位转移为例唐靖廷;吴铁雄;马小琴【摘要】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加速了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由东南向中西部集中转移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的东莞大朗羊毛衫产业集群面临着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建立产业区位转移理论模型,提出大朗羊毛衫产业必须加快将生产加工环节向西部地区转移;形成资本密集型产业总部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分部的产业集群,可产生产业区位叠加效应,实现产业聚集下的就业与经济效益双重提升.【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7(016)018【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羊毛衫产业;产业集群;产业成熟区位;产业转移目标区位;产业叠加【作者】唐靖廷;吴铁雄;马小琴【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科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有效承接海外产业转移,其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在38年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东部沿海地区在有效承接海外产业转移的同时,产生产业协同发展效应,形成了图1中有明显产业区位特征的三大经济区域:珠三角经济区域;长三角经济区域;环渤海经济区域。

到2016年底这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总量约40万亿,占全国经济总量74.40万亿的53.76%[1]。

其产业转移逻辑流程如图1所示。

东莞作为2014年上半年公布的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城市,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目标,关键在于有效实现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调整经济结构。

东莞市传统产业中的羊毛衫服装产业与家具产业,都曾经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近年的经营业绩不断下滑,政府与企业都在努力寻求改变这一不利局面的对策。

(一)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产业区位转移的文献可以归为三类。

第一类文献是从区域经济理论视角研究产业合理布局问题。

东莞茶山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升级版“中国食品名镇”

东莞茶山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升级版“中国食品名镇”

-176-新经济 NEW ECONOMY 食品产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饮食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及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而且,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工业体系中的首位产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全球第一大食品产业。

近年来,食品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由吃饱、吃好向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转变。

面对这一变化和市场需求,我国食品工业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升级发展。

面对这种新的大好形势和发展前景,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勇立潮头,把食品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该镇先后被评为“中国食品名镇”和“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食品类)”。

据了解,茶山镇目前拥有食品行业市场主体3141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有全球著名的烹调品生产企业雀巢美极,香港最大的休闲食品制造商嘉顿,也培育出了一批知名的本土食品企业,如全国最大的苏打饼生产企业新盟食品,全国最大的月饼生产企业华美食品等。

镇内设有集食品研发与培训中心、电商创业服务中心、食品集中采购中心、食品检测中心于一体的食品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并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共建食品智能化加工与检测协同创新中心。

2019年东莞市市场监管局与茶山镇签订《共同推进茶山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茶山镇聚焦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动工作落实落细,用3年时间加快推进全镇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食品名镇”升级版。

为此,茶山镇加大创新力度,高位统筹强化党政领导作用,成立了推进茶山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班子成员任常务副组长,构建统筹有力、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为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坚强保障。

同时,该镇成立了茶山镇食品产业招商引资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强茶山镇村集体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的指导意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升级版“中国食品名镇”东莞茶山:食品企业生产车间食品企业生产车间专页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77-DEC 2020见》、《茶山镇盘活厂房资源工作方案》、《茶山镇“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奖励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通过统筹土地资源、镇村税收分成、奖励资金等措施,着力招引食品行业优质企业落户茶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东莞市统计局东莞统计年鉴2005 2006
6.吴瑾;刘会武;王胜光欧美产业集群政策的比较研究与思考[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8(01
7.张红;陈剑荣;叶飞产业集群经济2007(07
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2002
9.东莞市统计局东莞统计年鉴2006 2007
10.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5(09
万方数以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东莞茶山镇食
品产业集群为例
作者:刘斌, LIU Bin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东莞,511700
刊名:
财经问题研究
英文刊名: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年,卷(期:2010(5
参考文献(13条
1.梁文玲基于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品牌效应探究[期刊论文]-经济经纬2007(03
2.东莞市经贸局东莞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6-2010
3.东莞市统计局200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吕文栋;张辉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5(02
11.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2005(05
12.胡宇辰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4(11
13.Michael E.Porter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199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jwtyj20100500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