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
初一下册语文导学案

初一下册语文导学案一、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幽默、悲剧个故事情节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情世故。
其中著名的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可以说,《三国演义》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词义的推测、句子的分析,这对于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非常有帮助。
三、现代散文现代散文是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抒发真情实感、描写生活为主要特点。
现代散文可以是散文随笔、散文诗、散文小品等形式。
著名的散文家有鲁迅、巴金、沈从文等。
通过阅读现代散文,我们可以了解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音韵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和启迪。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学习古代的诗词,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意图,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欣赏古诗词,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五、作文写作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的类型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要求。
在写作文时,要注意逻辑性、条理性和表达清晰,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六、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考查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文段或文章,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事实细节、作者意图等。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七、诗歌鉴赏诗歌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以抒情、抒发思想为主要特点。
通过鉴赏诗歌,可以领略诗人的才华和意境,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要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表达,这对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非常重要。
以上是初一下册语文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认真阅读相关文本,积极思考,勤加练习,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
2018部编人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
![2018部编人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8332e6fbe23482fb5da4c24.png)
2018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1 邓稼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
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随着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邓稼.先(jià)元勋.(xūn) 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人教部编版】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师:何谓“两弹一星”?
生 4:“两弹”就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
师:看来这两位科学家都非常杰出,认识他们很荣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杨振宁饱含深情的笔墨,一起
去追忆他的挚友——邓稼先。(板书课题)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是要学习运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解读文本,
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透过细节掌握人物性格特征;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有关奉献牺牲的诗文名句
*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 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张爱萍《踏遍戈壁共草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新制布裘》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病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课后作业 1.抄写重点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练习二、三题。 3、小作文: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2·1·c·n 教学反思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学家,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他写邓稼先大气磅礴,始终以一百多年的中国 近代史为背景,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来写,显示作者博大深远的视野,并且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一个立体的 光芒四射的邓稼先的形象。邓稼先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因此,精心设计导语 就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 “两弹元勋”的距离。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 知规律,更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该课的教学流程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 目标来设计,并将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可操作性较强,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诵读课文,品味语 言,从中感悟,受到熏陶,进而上升为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鲜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识,注重过程,同时还十分注 重方法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这正 是当前语文新课改革应大力倡导的一种做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67页).doc

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丑小鸭学案4。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案未选择的路学案5。
伤仲永学案第二单元6.黄河颂学案7。
最后一课学案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9。
土地的誓言学案10。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11.邓稼先学案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15。
孙权劝学学案第四单元16.社戏学案17。
安塞腰鼓学案18。
竹影学案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学案20。
口技学案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
在沙漠中心学案23。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24。
真正的英雄学案25。
短文两篇学案第六单元26.珍珠鸟学案27。
斑羚飞渡学案28。
华南虎学案29。
马学案30。
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勤学过程:1、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4、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5、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
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
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9、“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第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2018精编版)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 的特点。
2
14
18、一棵小桃树
2
15 第五单元 19、外国诗二首
2
16
20、古代诗歌五首
2
周
写作:文从字顺
2
21、伟大的悲剧
2
22、太空一日
2
第
23、带上她的眼睛
2
17
24、河中石兽
2
18 第六单元
写作:语言简明
2
19
综合性学习
2
周
名著导读
2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第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7
20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2
周
3
采用讨论法,每个学生 先在组里发表自己的看 法,再通过讨论整合小 组中每个人的意见,形 成小组意见,当然也可 保留个人意见,然后每 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 就不同的看法,展开辩 论,最后形成班级意见
(1)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 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 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 [学法指导] 歌颂,赞叹;泣:流泪。
最新2018年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套全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七年级强调与小学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指点学习语文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知识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踏入七年级已经一个学期,但大多数学生在小学的接受式学习还没有完全改变,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不强。
因而,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继续进行师友团捆绑评价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1.学习下册的语文教材,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掌握七年级下学期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指导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并初步具有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一)关于课堂教学首先,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预习—导入—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展示—点评—总结—拓展训练—评价小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 鲁迅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 林海音三丑小鸭(二课时)........................................................................................................... . ....................... 安徒生四诗两首二课时.................................................................................................................... . . .普希金、弗罗斯特五伤仲永(二课时)....................................................................................................................... . . ........王安石六黄河颂(两课时)............................................................................................................... . ...................光未然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都德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李大钊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端木蕻良十木兰诗(二课时)................................... . . ........................................................................................《汉乐府》十一邓稼先(二课时).............................. . . ..............................................................................................杨振宁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臧克家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何为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莫泊桑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资治通鉴》一六社戏(二课时).............................. . . ..................................................................................................鲁迅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刘成章十八竹影............................................. . .......................................................................................................丰子恺一九观舞记........................................ . . .......................................................................................................冰心二十口技..................................... . . . ............................................................................................................林嗣环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茨威格二二在沙漠中心(二课时)......... . . .........................................................................................圣埃克絮佩里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郭超人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里根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山海经》《淮南子》二六猫(一课时)........... . . ............................................................................................................... 郑振铎二七斑羚飞度........................... . . . ............................................................................................................沈石溪二八《华南虎》..................... . . ..................................................................................................................牛汉二九马(二课时)............... . . . . .................................................................................................................布封三十狼(二课时)............. . . . . ...................................................................................................................蒲松龄预习—导入—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展示—点评—总结—拓展训练—评价小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2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本

课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总第(1)教时
课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2)课时总第(2)教时
课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题:2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1)课时总第(4)教时
课题:2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2)课时总第(5)教时
课题:2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3)课时总第(6)教时
课题:3丑小鸭
第(1)课时总第(7)教时
课题:3丑小鸭
第(2)课时总第(8)教时
4、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
课题:4.诗两首
第(1)课时总第(9)教时
课题:4.诗两首
第(2)课时总第(10)教时
课题:5伤仲永
课题:5伤仲永
第(2)课时总第(12)教时
课题:5伤仲永
第(3)课时总第(13)教时
课题:成长的烦恼
课题:成长的烦恼
第(2)课时总第(15)教时
课题:7最后一课
课题:7最后一课
第(2)课时总第(17)教时
课题:7最后一课
第(3)课时总第(18)教时
课题:6 黄河颂
第(1)课时总第(19)教时
课题:6 黄河颂
第(2)课时总第(20)教时
课题:8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第(2)课时总第(21)教时
课题:9土地的誓言
第(1)课时总第(22)教时
课题:10木兰诗
第(1)课时总第(24)教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精品资料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2.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知识链接】 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主要作品有:
徘 huái( )
花 pǔ( )
玉 zān( ) 花 p ú( ) 公英
》,作者
,台湾作家。
(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个题目语带双关, 含义丰富, 既指
还包含有
的意思。文中关于“迟到”的回忆属于记叙中的
叙顺序)。
3.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又指
, (记
(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你觉得文段中哪个字词句段写的好?请用“我觉得 ,, 因为 ,, ”的句式,把你的阅读感受 表达出来。
4.你认为爸爸的教育方法对不对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总结反思】
三 丑小鸭(二课时)
5.过渡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表现了封建教育的哪些局限?
8.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9.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45页)

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邓稼先学案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4。
孙权劝学学案第二单元5.黄河颂学案6。
最后一课学案7。
土地的誓言学案8。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10.老王学案11.台阶学案12.卖油翁学案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14.驿路梨花学案15.最苦与最乐学案16。
短文两篇学案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学案18.一颗小桃树学案19.外国诗两首学案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太空一日学案23.带上她的眼睛学案24.河中石兽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勤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背景:二、积累字词:三、解决以下问题: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大意。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合作探究: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研读赏析: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4.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67页)

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丑小鸭学案4。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案未选择的路学案5。
伤仲永学案第二单元6.黄河颂学案7。
最后一课学案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9。
土地的誓言学案10。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11.邓稼先学案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15。
孙权劝学学案第四单元16.社戏学案17。
安塞腰鼓学案18。
竹影学案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学案20。
口技学案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
在沙漠中心学案23。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24。
真正的英雄学案25。
短文两篇学案第六单元26.珍珠鸟学案27。
斑羚飞渡学案28。
华南虎学案29。
马学案30。
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勤学过程:1、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4、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5、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
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
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9、“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第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精品导学案全套

一单元1 邓稼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
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随着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邓稼.先(jià)元勋.(xūn)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 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1.简介作者和作品。
二、题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
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三、检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竹筛.秕.谷系.,传授.,书塾.,渊.博蟋蟀.宿儒.蝉蜕.四、整体把握1.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2.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
(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五.布置作业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67页).doc

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丑小鸭学案4。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案未选择的路学案5。
伤仲永学案第二单元6.黄河颂学案7。
最后一课学案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9。
土地的誓言学案10。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11.邓稼先学案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15。
孙权劝学学案第四单元16.社戏学案17。
安塞腰鼓学案18。
竹影学案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学案20。
口技学案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
在沙漠中心学案23。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24。
真正的英雄学案25。
短文两篇学案第六单元26.珍珠鸟学案27。
斑羚飞渡学案28。
华南虎学案29。
马学案30。
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勤学过程:1、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4、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5、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
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
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9、“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第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67页)

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丑小鸭学案4。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案未选择的路学案5。
伤仲永学案第二单元6.黄河颂学案7。
最后一课学案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9。
土地的誓言学案10。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11.邓稼先学案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15。
孙权劝学学案第四单元16.社戏学案17。
安塞腰鼓学案18。
竹影学案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学案20。
口技学案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
在沙漠中心学案23。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24。
真正的英雄学案25。
短文两篇学案第六单元26.珍珠鸟学案27。
斑羚飞渡学案28。
华南虎学案29。
马学案30。
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勤学过程:1、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4、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5、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
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
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9、“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第二、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