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的课程理论ppt
泰勒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三、受过教育的人应该适应社会还是改进社会?
若学校相信他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生适应社会,那学校就十分重视顺应现实的权威、忠于目前的形式与传统, 以及把当今生活的方法延续下去。
反之,学校如重视改革的职能,他就会更多地关注批判性分析、应付新问题的能力、独立性和自我指导、 自由和自律等。
四、社会中不同阶级是否应该有和不同的教育?
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不要让学生去学习在50年前重要的、但现在已不再有意义的内容。
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批判:学科专家制定的目标太专业
报告中获得的提示
英语的功能 文学领域 科学功能 艺术功能 建议:阅读至少一份感兴趣的学科的报告,记下委员会认为这门学科所起的功能,以及对其他学科贡献的 解释,你退到出来的教育目标,将使你对各学科团体撰写的报告提出各种教育目标有所了解。
两个筛子
为了选择少量非常重要而又互相一致的目标,必须对大量庞杂的目标进行筛选以便提出那些不重要的和 互相矛盾的目标。
1. 2.
教育哲学(办学宗旨)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
教育哲学
哲学的陈述实质上旨在界说一种良好生活和良好社会的性质。教育哲学中有一部分,就是要勾划一种令 人满意的和有效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观。
第一章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的来源:
1. 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2.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3. 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教育目标的选择依据:
1. 教育哲学(办学宗旨) 2.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
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需要、兴趣
学生的需要:
I. 普雷斯科特对“需要”的解释: a. 生理的需要 b. 社交的需要 c. 整合的需要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评价的基本概念
评价的基本概念: 泰勒指出, 评价是一个确定实 际发生的行为变化程度的过程。这个概念有两 个重要方面。 一是它寓意评价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 二是寓意评价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包括一种以上 的评估。所以, 教育评估至少包括两种评估: 一 次是在教育计划的早期进行; 另一次是在后期 进行, 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
2、组织学习经验的一般程序
组织的结构——在探讨学习经验的组织原则后, 还需要探 讨组织在学习经验之中的一些重要的结构要素。结 构要素有若干个层次: 1.在最高层次, 组织结构可以由下列任何一种组成, 如 具体的科目、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一种完全未加分 化的结构; 2.在中间层次, 各种可能的结构, 如按顺序组织的学程、 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 3.在最低层次, 有若干种可能的结构, 如课、课题、单 元。
4、评价结果的使用
从评价手段得出的结果, 不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一个单一的描 述性术语, 而是表明学生目前成绩的一个分析图, 或者是一组 综合的描述术语。 对于评价结果, 先要分析结果, 提出假设,再对假设进行检验。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课程设计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当编制材 料和程序时, 要对它们进行试验, 评价它们的结果, 发现它们的 缺陷, 提出改进的措施。课程设计是一个重新设计、重新编制 和重新评价的过程。只有在这种连环中, 课程与教学计划才能 年复一年地得到改进。
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1)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1、学生的需要 第一,了解学生的现状;第二,把学生的现 状和公认的常模做比较,以确认差距和需要。 2、学生的兴趣 教育是一种主动地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学习者 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3、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测验,社区所保留 的记录(所有的社会调查的方法)
数学分析-Taylor公式与科学计算PPT课件
03 Taylor公式在科学计算中 的应用
多项式逼近
多项式逼近
利用Taylor公式,可以将复杂的函数展开 为多项式形式,从而实现对复杂函数的 近似计算。这种多项式逼近方法在数值 分析和科学计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VS
逼近精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阶数和节点,可以控制多 项式逼近的精度。高阶多项式逼近能够更 好地逼近函数,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计算 资源和时间。
总结词
通过Taylor展开,可以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从 而简化求解过程。
详细描述
在求解微分方程时,有时可以利用Taylor展开将微分方 程转化为差分方程,从而简化求解过程。这种方法在数 值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处理偏微分方程时非 常有效。
05 结论
Taylor公式的意义与价值
1 2
精确近似
数学分析-Taylor公式与科学计算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Taylor公式简介 • Taylor公式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 实例演示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是研究函数的极限、连 续性、可微性、可积性和实数完 备性的学科,是数学专业的重要
基础课程之一。
Taylor公式
算过程。
求解微分方程
要点一
初值问题
在求解微分方程时,可以利用Taylor公式对微分方程进行 离散化,从而转化为数值求解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步长 和阶数,可以控制数值解的精度和稳定性。
要点二
边值问题
对于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可以利用Taylor公式将问题转 化为有限元方法或边界元方法等数值方法进行求解。这种 方法在科学计算和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02 Taylor公式简介
-第四节-教育评价的演示课件.ppt
泰勒《方案评价原则》,第257
bjhk
3
为何而教?
教得如何?
教什么?
怎么教?
bjhk
4
常模参照测验。以对学生进行区分为目的 的,而对于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改进教育计 划并无多大价值
目标参照测验。 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 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但是,鉴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指人们发生的变 化。也就是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指望在学 生行为模式中产生某种所期望的变化,因此, 评价是一种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程度的过 程。(泰勒,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效用,263)
bjhk
19
bjhk
20
教师:“在这幅国中你看到了什么颜 色?”……一共有多少种颜色?……你最喜欢 这幅画上的那种颜色?为什么?
米罗爷爷的画有个特点,他喜欢把简单的图形 组合在一起便成一幅漂亮的画。小朋友,你在 这幅画中看到了哪些图形?(幼儿:三角形、 梯形、圆形……)米罗爷爷有双神奇的手,把 这些简单的图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一幅很有趣的 画一、目标达成模式
也称行为目标模式 代表人物:泰勒(R. Tyler)
bjhk
2
(一)泰勒的课程理论与评价思想
课程和教学计划编制必须回答的4个基本问题: 应当帮助学生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目标,应当提供什么学
习经验? 怎样组织学习经验以使这些经验的累积效果最
bjhk
17
为了获取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可靠信息, 测验必须建立在一个有代表性的、可靠的情 景样本之上。为了取得某些东西的代表性样 本,必须规定这些东西的范围,然后从中随 机或分层抽样。
例如,为了取得关于六年级理解测验的 阅读情景的代表性样本,首先要规定六年级 学生的阅读材料,如教科书、故事、报纸、 说明等,从中选出用作测验的样本。
泰勒的课程理论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1.目标的三个来源(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2.两个筛选器一是教育和社会哲学;二是学习心理学。
3.目标的陈述仅仅有合理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目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1)对已有陈述方式的批判①“把教育目标当作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
如介绍进化论,介绍杜威的教育思想;讲解一元一次议程的概念;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它内容要素”。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应用;或以概括以形式来陈述,“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
③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或概括。
例如:“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二维图表陈述法在分析批评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之后,泰勒提出了自己关于目标表述的主张:“最为有效地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这样的措辞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的内容。
”(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1.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1)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具有实践可能)(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如何组织课程内容: 首先,必须确定作为课程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泰勒认 为课程要素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P24 其次,在确定课程要素之后,还需确定把这些要素组织 起来的原则。P25
精品课件
泰勒对美国课程组织结构的分层: 高层次:1,学科课程,2,广域课程,3,核心课程,4, 完全未分化的课程 中间层次:1,按顺序组织的学程,2,以学期或学年 为单位组织的学程, 最低层次:1,课,2,课题,3,单元。P25
精品课件
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吧课程编制过程归 纳为: 1,对人类的经验进行分析。 2,工作分析。 3,推导出目标。 4,选择目标。 5,制定详细计划。P8
精品课件
查特斯认为课程目标是 克服达到目标时所遇到的困难,而不是达到目标。P9
精品课件
查特斯的课程编制过程: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 要目的。P9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个钟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 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P9 3,按其重要性的程度加以排列。P9 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但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 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P9 5,删除在校外能学得更好的内容,然后确定在学校 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容。P10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和活动的最佳做法。P10 7,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内容,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 学顺序获得它们。P10 精品课件
拉格的课程编制的三个阶段: 1,确定基本目标 2,选择活动和其它教学材料。 3,发现最有效的材料组织方式。P11
精品课件
八年研究的结果: 1,总的平均分略高一些。 2,在大学四个年级中没一年级接受的学术荣誉略多些。 3,具有更强的理智好奇心和动机。 4,在思维方面表现的更精密,更系统,更客观。 5,对教育的意义更有清晰的看法。 6,在遇到新情境时,显示出更强的应变能力。 7,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提出的解决办法更有效。 8,常常的等多参加有组织的学生团体。 9,获得非学术性荣誉更多些。 10,对职业选择更有好的定向。 11,更积极的关注全国和全世界的事务。P14
泰勒的课程理论
“泰勒原理”(de)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de)讨论展开(de):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de)基本内容.泰勒(de)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de)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de)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de)思路和方法.(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1.目标(de)三个来源(1)对学习者自身(de)研究.(2)对当代生活(de)研究.(3)学科专家(de)建议.2.两个筛选器一是教育和社会哲学;二是学习心理学.3.目标(de)陈述仅仅有合理(de)目标是不够(de),还必须把目标用恰当(de)方式表达出来.(1)对已有陈述方式(de)批判①“把教育目标当作教师要做(de)事情来陈述”.如介绍进化论,介绍杜威(de)教育思想;讲解一元一次议程(de)概念;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涉及(de)课题、概念、概括或其它内容要素”.例如:一元一次方程(de)概念、解法、应用;或以概括以形式来陈述,“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三角形(de)内角和等于180度”等.③目标(de)陈述过于笼统或概括.例如:“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de)能力”等等.(2)二维图表陈述法在分析批评常用(de)目标表述方式之后,泰勒提出了自己关于目标表述(de)主张:“最为有效地陈述目标(de)形式,是以这样(de)措辞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de)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de)生活领域(de)内容.”(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1.选择学习经验(de)五条原则(1)给学生提供(de)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de)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de)内容.(具有实践可能)(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de)行为(de)过程中获得满足.(使学生获得满足)(3)所期望(de)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de)范围之内(de).(力所能及)(4)有许多特定(de)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de)教育目标.(多种经验→同一目标)(5)同样(de)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同一经验→多个目标)2.有助于达到目标(de)学习经验所必备(de)四个特征:(1)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2)有助于获得信息;(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4)有助于培养兴趣.(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1.学习经验组织(de)两种方式(1)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或时期)(de)学习经验之间(de)联系.(2)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de)学习经验之间(de)联系.2.学习经验组织(de)主要准则(1)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复主要(de)课程要素”.(2)顺序性:或称序列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de)基础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广泛、更深入(de)探讨”.(3)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de)横向联系3.学习经验组织(de)三个层次(1)最高层次:①具体(de)科目(specific subjects).②广域课程(broad fields).即将一个广泛(de)知识领域视为一个整体,并以此来设计课程.如社会学科、语言艺术、普通理科、保健体育.③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即以问题为中心(de)一种课程设计.④未加分化(de)课程.类似我们现在所讲(de)经验课程,把整个教学计划视为一个整体,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课程.(2)中间层次:①按序列组织(de)学程,如社会科学Ⅰ、社会科学Ⅱ、社会科学Ⅲ;②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de)学程.如四年级(de)中国历史,五年级(de)世界历史.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但较少考虑其联系和关系,合起来并不构成一个整体(de)历史学科.(3)最低层次:①课;②课题;③单元.4.学习经验组织(de)一般步骤(1)确定课程组织(de)一般框架.即采用分科课程、广域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2)确定每一课程领域(de)组织原则.即考虑学习经验组织(de)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3)确定低层次组织(de)方式.即采用课、课题还是单元(de)方式.(4)制定灵活(de) “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使用.(5)师生共同设计活动.这是课程(de)最终实现状态.(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评价(de)含义评价过程实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de)程度(de)过程.泰勒认为,评价有两个重要(de)方面,第一,它寓意评价必须评估学生(de)行为.第二,它寓意评价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包括一次以上(de)评估.否则,我们无法了解变化是否发生.•※泰勒(de)贡献:用评价代替了测验.2.评价(de)一般程序•①先说教育目标;②确认评价情境;③设计评价手段;④利用评价结果.一是了解课程(de)实际结果,二是提出改进课程(de)各种假设.泰勒原理(de)意义首先,它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de)范式,泰勒本人也因此获得现代课程理论之父(de)美誉.其次,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这具有极高(de)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评价不断搜集有关(de)各种信息,及时地改进和完善课程.第三,建立了课程编制(de)目标模式.泰勒将学生、社会生活、学科专家三个方面共同作为目标来源,使得目标模式获得了合理地基础.将目标贯彻于课程编制(de)各个环节之中,使得目标具有极强(de)可操作性.因此有人将泰勒称为课程编制模式(de)行为目标之父另外,也有许多人对目标模式提出了置疑和批评,认为现实中(de)课程操作远远复杂于泰勒(de)直线式课程编制等问题.但无论如何,泰勒对课程(de)贡献都是无庸置疑(de).正如有人所言:“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de)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de)四个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汇报112014308000568秦思梦一、本书结构•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共五章)•附录(课程编制的新尺度;课程编制中的两个新重点;课程编制的具体方法;20世纪五项最有意义的课程事件;计划评价的基本原理)二、主要内容•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如何选择有可能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3、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5、学校或学院的教师如何从事课程编制的工作•行为•在泰勒原理中, “行为”一直是被强调的核心概念。
这里的“行为”是广义的,它“包括人的思维、情感以及外显的行动。
”泰勒一方面非常强调行为目标, 另一方面他也重视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把“思维和情感”作为行为的表现形式。
这是由于“思维和情感”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 需要借助行为外显出来, 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目标•在泰勒原理中, “目标”是“人们有意识追求的对象,即学校教职人员想实现的宗旨”, “目标”归根到底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学校的目标就是“提供有助于人们明智处理这些当代问题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等”。
泰勒提出, 目标要尽量具体化、清晰化, 具有可操作性, 最好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部分。
这样不但限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 而且还规定了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的结果。
在泰勒的模式中, 行为目标是学校在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时, 根据学生的外显行为、思维、感情、心理等特点来设置的使学生行为发生改变的教育目标。
该教育目标的评估, 是根据学生外显行为的改变来确定。
所以泰勒的整个课程过程就是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以及以此作为教育目标评估的标准。
确定目标三个来源(目标来源)两道筛子(过滤目标)•最有效的四种目标陈述(陈述目标)①把教育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要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他内容要素③采用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④最为有效的陈述目标的形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又说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选择经验从实质上说, 学习是通过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而发生的, 因此, 教育的手段是学习者已有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为什么说解释学生资料室容易混淆的原因是什么? 1,收集有关学生的信息本身并不会自然而然的确定教 育目标。 2,是没有区别两种需求,教育能予以适当的满足的需 要与之有通过其他社会机构才能予以适当的满足需求。
P10
教育目标的来源: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通过吧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个论点是,鉴于当代的生活如此复杂鉴于生活是 连续不断的变化着的,因此,把教育上的努力集中在 这种复杂的生活的决定从部分,集中在当今生活中这 些部分的最重要的方面,是极为必要的。P12 第二个论点是起自有关训练迁移的研究结果。只有教 育工作者相信对学生心智和各种官能进行一般训练是 可能的,而且相信学生能在任何条件下使用这些官能 的说法是合适的。P13
目标最有效的形式是什么?
是既能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能言明这种 行为能在其中的生活领域或内容。P22
什么是学习经验? 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P23
选择经验的五条原则: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 这个目标的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P23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的所隐含的那 种行为而活动满足感。P23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 的范围之内。P23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如何组织课程内容:
首先,必须确定作为课程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泰勒认 为课程要素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P24 其次,在确定课程要素之后,还需确定把这些要素组织 起来的原则。P25
泰勒对美国课程组织结构的分层: 高层次:1,学科课程,2,广域课程,3,核心课程,4, 完全未分化的课程 中间层次:1,按顺序组织的学程,2,以学期或学年 为单位组织的学程, 最低层次:1,课,2,课题,3,单元。P25
泰勒《课程原理》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作者:R.W.Tyler導讀者:王秀玲壹、泰勒生平簡介泰勒(R.W.Tyler)在1902年4月22日,誕生於芝加哥。
1904年因父親返回內布拉卡斯州(Nebraska)擔任牧師,泰勒便在內州成長並接受教育。
雖然家庭經濟較差,但泰勒的學業表現優異,而且對數學與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1921年泰勒畢業於道恩學院(Doane College),其後至高中教書,擔任生物、物理、化學、數學與幾何的教師,此一教學經驗是泰勒進入教育領域的開始。
為了成為一位更優秀的教師,泰勒繼續進修,1923年獲得內州林肯大學(Nebraska-Lincoln)教育碩士學位,並擔任該校科學講師。
1926年泰勒赴芝加哥大學,在賈德(C.H. Judd)指導下以一年時間完成博士學位。
此間並曾參與查特斯(W.W.Charters)的「聯邦師資訓練研究」方案,擔任統計研究助理的職務。
此一教育科學的訓練研究經驗,深深影響泰勒日後的課程研究工作。
1927年泰勒完成博士學位之後,應聘到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擔任副教授,同時負責教育研究中心指導州立高中的考試方案,經常到當地的中小學授課,並與教師研討有關課程與測驗的問題外,又參與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的工作。
1929年泰勒前往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服務,擔任教育系副教授與教育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
由於泰勒經常與教師們討論教學問題,並且提供建議與解決途徑,因此被尊稱為「教育的家庭醫師」(Educational Family Doctor)。
後來泰勒擔任該中心成就測驗部門的主管,乃發展出成就測驗以測量教學目標,此概念與理論基礎替代了當時的測驗與考試,同時採用行為術語定義教育方案的目標。
泰勒的课程理论
专题泰勒地课程论教育泰勒: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地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地集大成者.“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课程与教学地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地圣经”.“泰勒原理”地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地讨论展开地: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地基本内容.泰勒地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地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地思路和方法.b5E2R。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地出发点.课程开发地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地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地灵魂.p1Ean。
.目标地三个来源()对学习者自身地研究.教育目标表征着教育机构试图在学生身上所引起变化,因此,对学习者自身地研究自然是确认这种变化地前提.泰勒认为,对学习者地研究是经由两个步骤实现地:一是了解学生地现状;二是把学生地现状与可接受地常模作比较,从中找出差距.这种差距既是学生地需要,也是教育地需要,也即教育所要达成地目标.DXDiT。
()对当代生活地研究.对当代生活地研究之所以成为教育目标地来源,这是由现代社会地特点决定地.工业革命之后适应数量地迅速增长,使得教育目标已不能再局限于原来地文化遗产.为使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和为成人生活作准备,学校必须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地方面.RTCrp。
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确定教育目标?总结泰勒地论述,可以得到如下建议:一是通过“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等方法,分析出复杂地当代生活地决定性及其中地重要方面;二是通过分析当代生活,揭示出使学生有机会在其中运用地知识领域;三是致力于使学生理智地理解当代生活问题中地基本原理;四是研究当代生活以确定教育目标地方向时,要考虑特定年龄阶段儿童地需要与兴趣;五是通过研究当代生活所制定地教育目标,要经过可接受地教育哲学地选择.5PCzV。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正式版PPT文档
1、当代社会生活本身并不一定合理 2、现世主义崇拜 3、本身不一定是儿童感兴趣和关心的
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 在泰勒看来, 大多数学校都把学科专家的看法作为教育 目标的主要来源,因为教科书是学科专家编的。
• 缺点: • 1、学科专家提出的目标太专门化,与学生的需要不合 • 2、学科专家往往把学生看作是未来在该邻域从事高深研
• 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涉及所持的价值观,以及对 社会的态度。
由于达到教育目标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需要选择少量能达到的、真正重要的目标。
2、对学生心智和官能进行一般训练,随着生活的进展,学 1、教育目标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泰勒认为,上述每一种来源都具有其某些价值 ,但任何单一的信息都不足以为明智地选择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生能运用受过训练的心智进行应对。而训练迁移研究表明 ”这些教育目标是选择材料、勾划内容、编写教学程序,以及制定测验和考试的准则。
学习心理学的另一种用途,是与为各年级安排的、在教育上可达到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
,只有遇到的情境与学习情境相似时,才能运用所学的。 而训练迁移研究表明,只有遇到的情境与学习情境相似时,才能运用所学的。
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涉及所持的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态度。
➢ 批评 在这里,泰勒相当详细地探讨了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区别。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简介
• “八年研究”的主要的主要负责人泰勒在对“八年研究” 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 法,其基本原理全部囊括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 书中。泰勒围绕着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展开他的阐述,即 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泰 勒并不试图直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答案因教育阶段 与学校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 题的程序和方法。
泰勒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汇报PPT
感谢您的观看!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阅后汇报——
(三)实践背景 八年研究
1934-1942美国对30所实验中学展开实验 研究即“八年研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 对美国中学课程进行尝试性的课程改革。
(三)实践背景
八年研究
成就
1.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2.促进未达到学科要求的学生取得成就 3.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4.以教育评价代替测验的观点被广泛接受
(二)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景
1.寻根:
泰勒在杜威、桑代克、贾德以 及博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
1
依据。
4.创造:
4
创造性的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用于课程理论等。
2.借鉴:
2
吸收借鉴现代课程理论先驱 博比特及课程研究专家查特
斯的观点。
3
3.训练:
接受系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
训练。
(二)理论背景
2.借鉴:
2.1补充说明
教育本质
(二) 选择学习经验
1. 一般原则
01 需具有实践目标所隐含行为的经验 02 使学生因实践目标所隐含的行为而获满足感
03 所期望的反应在学生能力范围内 04 许多特定经验可用于达至相同目标
05 同样学习经验可产生几种结果
三、内容分享
(二)选择学习经验
2. 必备特征
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
01
有助于培养兴趣
(一)出生闻道:
泰勒1902.04.22出生 于芝加哥,随后在内 布拉斯加州成长并接 受教育。
(三)一举成名:
1938年开始闻名全国, 受友人之邀,泰勒带 着“八年研究成果” 从俄亥俄大学转到芝 加哥大学任教。
(四)终生授教: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于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论述: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如图1表示。
泰勒指出, 这些原理并不能回答实际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它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回答的程序的阐释, 本身就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指出, 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 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因此, 在设计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 应该对信息的每一种来源都给予考虑。
关于教育目标的来源可用图2来表示。
从图2 可以看出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来源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指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
因此,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教育目标显然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学习者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
故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对于如何才能从对学习者的研究中提示出教育目标的问题,泰勒指出,只有把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某些理想的标准以及对公认常模的某些看法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的常模之间的差别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可能提示出教育目标。
这种差别就是通常所讲的“需要”。
来源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校要在课程中包容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已不再可能,因此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来选择知识、技能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在对校外生活进行研究时,就像在对学习者进行研究时一样,必须把生活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以便对各个领域进行调查。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三个重要的实验PPT课件
秒表测 试实验
要把各个工作的操作标准化,即对工作进 行认真研究,找出最合理的工作方法,通
过训练后,工人应该按照这种方法工作
第3页/共13页
四大实验
科学管理理 论
搬运铁块实验 实验背景 原来每个工人每天搬运量: 12T 实验后每个工人每天搬运量:47.5T 原来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15 实验后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85
• 泰勒的成长经历
泰勒其人
科学管理理 论
第2页/共13页
工时研究实验
多干活会
提高失业 的风险.
不知道工 人一天应 该干多少 活?
工人想干多少活就干多少活!
故意加 一些不 必要的 动作, 或故意 放慢工 作节奏。
将每一个工作分解 为若干个基本动作, 用秒表测工人干每 一件活的时间,然 后适当地多留一点 时间,就能精确确 定每个工人一天能 干多少活。
85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金属切削实验定了人动时间也应该定机动时间进行了26月切削了80万吨钢铁进行了三万次实验发明了高速钢获得了与利用与利的收入宣传科学管理金属切削实验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泰勒的科学实践精神贡献认为人是经济只重视技术的因素丌重视人群的社会因素
主要容
四大实验
谢谢您的观看!
第13页/共13页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 论
第9页/共13页
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贡献 管理中运用科学 方法
弊端 认为人是“经济 人”
泰勒的科学实践 精神
只重视技术的因 素,不重视人群 的社会因素。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 问题,但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经营和管 理的问题。
第10页/共13页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A
38
需要的用法:
需要第一种用法:是指理想常模的某种概念(即某种 哲学价值的标准)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就这个意 义来说,需要即是指应该是什么,与是什么之间的差 距。一些心理学家对需要有另一种用法,他们把需要 看做是有机体内部的张力,为了保持有机体处于正常, 健康的状态,必须是这些张力回复平衡。P5
A
43
为什么说解释学生资料室容易混淆的原因是什么? 1,收集有关学生的信息本身并不会自然而然的确定教 育目标。 2,是没有区别两种需求,教育能予以适当的满足的需 要与之有通过其他社会机构才能予以适当的满足需求。
P10
A
44
教育目标的来源: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通过吧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的依据是什么?
A
20
如何组织课程内容:
首先,必须确定作为课程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泰勒认 为课程要素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P24 其次,在确定课程要素之后,还需确定把这些要素组织 起来的原则。P25
A
21
泰勒对美国课程组织结构的分层: 高层次:1,学科课程,2,广域课程,3,核心课程,4, 完全未分化的课程 中间层次:1,按顺序组织的学程,2,以学期或学年 为单位组织的学程, 最低层次:1,课,2,课题,3,单元。P25
A
22
组织课程时一般有三个步骤: 1,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的看法 2,对以确定的,每一科学领域要遵循一般的组织原 则,取得一致的看法。 3,对采用何种教学单元,取得一致的看法。P26
A
23
什么是评价的目的?
评价是查明学习经验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 评价过程的实质上是一个却思念过课程与教学实际达 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P26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二维图表陈述法
• 在分析批评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之后,泰勒提出了自己关 于目标表述的主张:“最为有效地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 这样的措辞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 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的内容。”
• 1.学习经验组织的两种方式
• (1)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或时期)的学习经验之 间的联系。
• (2)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 2.学习经验组织的主要准则
• (1)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
• (2)顺序性:或称序列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 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广泛、更 深入的探讨”。
• 4.学习经验组织的一般步骤
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具有实践 可能) • (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使学生获得满足) • (3)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力所能及) •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多种经验 →同一目标) • (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同一经验→多个目标)
• (3)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
• 3.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 • (1)最高层次:①具体的科目(specific subjects)。②广域课程
(broad fields)。即将一个广泛的知识领域视为一个整体,并以此 来设计课程。如社会学科、语言艺术、普通理科、保健体育。③核心 课程(core curriculum)。即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课程设计。④未 加分化的课程。类似我们现在所讲的经验课程,把整个教学计划视为 一个整体,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课程。 • (2)中间层次:①按序列组织的学程,如社会科学Ⅰ、社会科学Ⅱ、 社会科学Ⅲ;②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如四年级的中国历 史,五年级的世界历史。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但较少考虑其联系和 关系,合起来并不构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学科。 • (3)最低层次:①课;②课题;③单元。
• 泰勒的课程理论 • 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 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 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 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 • 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被誉为 “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 “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 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 史阶段。
•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 •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What
edu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 •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 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 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 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What edu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n?) • 1.目标的三个来源 •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 (3)学科专家的建议。 • 2.两个筛选器 • 一是教育和社会哲学; • 二是学习心理学。
•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 1.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 (1)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
• 3.目标的陈述
• 仅仅有合理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目标用恰当的方式 表达出来。
• (1)对已有陈述方式的批判
• ①“把教育目标当作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如介绍 进化论,介绍杜威的教育思想;讲解一元一次议程的概念;
• 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 其它内容要素”。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应 用;或以概括以形式来陈述,“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
• 2.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四个特征: • (1)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 • (2)有助于获得信息; • (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 • (4)有助于培养兴趣。
SUCCESS
THANK YOU
2020/1/3
•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