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离平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到达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特点:CH 33COO - + H +NH 3·H 24+ + OH -②将弱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向弱电解质电离的方向移动.此时,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增多,但电解质的分子数减少,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降低.③由于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因此,升高温度,可使电离平衡向弱电解质电离的方向移动.此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多,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④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参加与弱电解质电离出一样的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响方向移动.例如,在0.1mol ·L -1〞滴有氨水的溶液(显浅红色)中,存在电离平衡NH 3·H 24++OH -.当向其中参加少量以下物质时:a . NH 4Cl 固体.由于增大了c(NH 4+),使NH 3·H 2O 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 -)减小,溶液红色变浅.b .NaOH 固体.NaOH 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OH -抑制了NH 3·H 2O 的电离,从而使平衡逆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的电离到达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电离产生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弱酸的电离常数用K a 表示,弱碱的电离常数用K b 表示. (1)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①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电离常数表达式: 例如,一定温度下CH 3COOH 的电离常数为:CH 33COO - + H +)()()(33COOH CH c COO CH c H c Ka -+⋅=H 2O 的电离常数为:NH 3·H 24+ + OH -)()()(234O H NH c OH c NH c Kb ⋅⋅=-+②多元弱酸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常数表达式:a .分步电离.是几元酸就分几步电离.每步电离只能产生一个H +,每一步电离都有其相应的电离常数.b .电离程度逐渐减小,且K 1?K 2?K 3,故多元弱酸溶液中平衡时的H +主要来源于第一步.所以,在比较多元弱酸的酸性强弱时,只需比较其K1即可.例如25℃时,H 3PO 4的电离;H 3PO2PO 4- + H +343421105.7)()()(-+-⨯=⋅=PO H c H c PO H c K H 2PO 442- + H +842242102.6)()()(--+-⨯=⋅=PO H c H c HPO c KHPO4243- + H +132********.2)()()(--+-⨯=⋅=HPO c H c PO c K注意 a .电离常数表达式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b .多元弱酸溶液中的c(H +)是各步电离产生的c(H +)的总和,在每步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中的c(H +)是指溶液中H +的总浓度而不是该步电离产生的c(H +).(2)电离常数的特征.同一弱电解质的稀溶液的电离常数的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无关,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K 值不变;温度不同,K 值也不同.但由于电离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在室温时,可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 (3)电离常数的意义:①说明弱电解质电离的难易程度.K 值越大,离子浓度越大,该电解质越易电离;反之,电解质越难电离.②比较弱酸或弱碱相对强弱.例如在25℃时,HNO 2的K =4.6×10-4,CH 3COOH 的K =1.8×10-5,因此HNO 2的酸性比CH 3COOH 的酸性强. 6.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方程式.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像酸一样电离出极少量的H +,又能像碱一样电离出少量的OH -(这叫做水的自偶电离).水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H 2O + H3O + + OH - 简写为:H 2+ + OH - (2)水的离子积K W .一定温度下,水的电离常数为:)()()(2O H c OH c H c K -+⋅=即c(H +)·c(OH -)=K ·c(H 2O)设水的密度为1 g ·cm3,那么1 L H 2O =1 000 mL H 2O =1 000 gH 20=55.6 mol ,即H 2O 的起始浓度为55.6 mol ·L -1.由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它电离时消耗的水与电离前相比,可忽略不计.例如,25℃时,1 LH 2O 中已电离的H 2O 为10-7mol ,所以c(H 2O)≈55.6 mol ·L -1,即K ·c(H 2O)为一常数,这个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表示为:c(H +)·c(OH -)=K W说明 ①一定温度下,由于K W 为一常数,故通常不写单位,如25℃时K W =1×10-14.②K W 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温度不变,K W 不变;温度变化,K W 也发生变化.③由于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因此温度升高时,纯水中的c(H +)、c(OH -)同时增大,K W 也随着增大.例如: 25℃时,c(H ’)=(OH -)=1×10-7 mol ·L -1 ,K W =1×10-14 100℃时,c(H ’)=(OH -)=1×10-6 mol ·L -1 ,K W =1×10-12 但由于c(H +)与c(OH -)始终保持相等,故仍显中性.④在任何以水为溶剂的溶液中都存在H +和OH -,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当溶液中的c(H +)增大时,c(OH -)将减小;反之,当溶液中的c(OH -)增大时,c(H +)那么必然减小.但无论在中性、酸性还是碱性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c(H +)与c(OH -)的乘积(即K W )仍是不变的,也就是说,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的稀溶液.只要温度一样,不管是在纯水中,还是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K W 都是一样的. ⑤一定温度下,不管是纯水中,还是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由H 2O 电离产生的c(H +)与c(OH -)总是相等的.如25℃时,0.1 mol ·L-1的盐酸中,c 水(H +)=c(OH -)=1.010114-⨯=1×10-13 mol ·L -1.⑥水的电离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例如,向纯水中参加酸或碱,均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即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向水中投入活泼金属如钠等,由于金属与水电离产生的H +直接作用而促进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的实质]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因此都含有H +和OH -.一种溶液是显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是由该溶液中的c(H +)与c(OH -)的相对大小来决定的. 酸性溶液:c(H +)>c(OH -) 中性溶液:c(H +)=c(OH -)碱性溶液:c(H+)<c(OH-)例如:25℃时,因为K W=1×10-14,所以: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1酸性溶液:c(H+)>1×10-7mol·L-1,c(OH-)<1×10-7mol·L-1碱性溶液:c(H+)<1×10-7mol·L-1,c(OH-) >1×10-7mol·L-1100℃时,因为K W=1×10-12,所以:中性溶液:c(H+)=c(OH-)=1×10-6mol·L-1酸性溶液:c(H+)>1×10-6mol·L-1,c(OH-)<1×10-6mol·L-1碱性溶液:c(H+)<1×10-6mol·L-1,c(OH-) >1×10-6mol·L-1[溶液的pH](1)溶液的pH的概念:在c(H+)≤1 mol·L-1的水溶液中,采用c(H+)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2)数学表达式:pH=-1g[c(H+)]假设c(H+)=10-n mol·L-1,那么pH=n.假设c(H+) =m×10-n mol·L-1,那么pH=n-lgm.(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①常温(25℃)时:pH=7,溶液呈中性,c(H+)=c(OH-)=1×10-7 mol·L-1.Ph<7,溶液呈酸性,pH小(大+)大(小(弱).PH>7,溶液呈碱性,pH大(小-)大(小(弱).②pH围为0~14之间.pH=0的溶液中并非无H+,而是c(H+)=1mol·L-1;pH=14的溶液中并非没有OH-,而是c(OH-)=1 mol·L-1.pH减小(增大)n倍,那么c(H+)增大为原来的10n倍(减小为原来的1/10n倍),相应的c(OH-)减小为原来1/10n倍(增大为原来的10n倍).③当溶液中的c(H+)>1mol·L-1时,pH<0;c(OH-)>1mol·L-1时,pH>14.因此,当溶液中的c(H+)或c(OH-)大于mol·L-1时,一般不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c(H+)或c(OH-)来表示.所以,pH只适用于c(H+)或c(OH-)≤1 mol·L-1的稀溶液.④也可以用pO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是OH-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OH=一lg[c(OH-)].因为25℃时,c(H +)·c(OH-)=1×10-14,所以:pH + pOH =14.[溶液中pH的计算](1)根本关系式:①pH=-1g[c(H+)]②c(H+)=10-pH mol·L-1③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与c(OH-)总是相等的,即:c水(H+)=c水(OH-).④常温(25℃)时,c(H+)·c(OH-)=1×10-14⑤n元强酸溶液中c(H+)=n·c酸;n元强碱溶液中c(OH-)=n·c碱·(2)强酸与弱酸、强碱与弱碱溶液加水稀释后pH的计算.①强酸与弱酸分别加水稀释一样倍数时,由于弱酸中原来未电离的弱酸分子进一步电离出离子,故弱酸的pH变化小.设稀释10n倍,那么:强酸:pH稀=pH原+ n弱酸:pH稀<pH原+ n当加水稀释至由溶质酸电离产生的c酸(H+)<10-6mol·L-1时,那么必须考虑水的电离.如pH=5的盐酸稀释1 000倍时,pH稀=6.98,而不是等于8.因此,酸溶液无论如何稀释,溶液的pH都不会大于7.②强碱与弱碱分别加水稀释一样倍数时,弱碱的pH变化小.设均稀释10n倍,那么:强碱:pH稀=pH原—n弱碱:pH稀>pH原—n当加水稀释至由溶质碱电离产生的c(OH-)<10-6mol·L-1时,那么必须考虑水的电离.如pH=9的NaOH溶液稀释1 000倍时,pH稀≈7,而不是等于6.因此,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溶液的pH都不会小于7.(3)两强酸或两强碱溶液混合后pH的计算.①两强酸溶液混合.先求出:212211V V V H c V H c H c ++=+++)()()(酸 再求;pH混=-1g[c 混(H +)]注:V 1、V 2的单位可为L 或mL ,但必须一致.②两强碱溶液混合.求算两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时,不能直接根据题中给出的碱的pH 求算混合液的pH ,而必须先分别求出两强碱溶液中的c(OH -),再依下式求算c 混(OH -):212211V V V OH c V OH c OH c ++=---)()()(混然后求出c 混(H +)、pH 混.例如:将pH =8的Ba(OH)2溶液与pH =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c(H +)应为2×10-10mol ·L -1,而不是(10-10 + 10-8)/2 mol ·L -1.(4)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解题步骤:分别求出酸中的n(H +)、碱中的n(OH -)→依H ++ OH -=H 2O 比较出n(H +)与n(OH -)的大小.①n(H +)=n(OH -)时,恰好中和,混合液显中性;pH =7.[反之,假设混合液的pH =7,那么必有n(H +)=n(OH -)]②n(H +)>n(OH -)时,酸过量,那么:碱酸余碱酸酸)()()()(V V H n V V OH n H n H c +=+-=+-++再求出pH 混(求得的pH 混必小于7).注:假设pH 混<7,那么必须利用上式进展相关计算.⑧ n(H +)< n(OH -)时,碱过量.那么:碱酸余碱酸酸)()()()(V V OH n V V H n OH n OH c +=+-=-+--然后求出c 混(H +)、pH 混.注:假设pH 混>7,那么必须利用上式进展相关计算.(5)强酸与强碱混合反响后溶液呈中性时,强酸的pH 酸、强碱的pH 碱与强酸溶液体积V 酸、强碱溶液体积V 碱之间的关系:当溶液呈中性时:n(H +) =n(OH -) 即:c(H +)·V 酸=c(OH -)·V 碱25℃时,有c 酸(H +)·V 酸=1×10-14/c 碱(H +)·V 碱,整理得: c 酸(H +)·c 碱(H +)=1×10-14 V 碱/V 酸,两边取负对数得:{-1g[c 酸(H +)]} + {-lg[ c 碱(OH -)]}={-lg(1×10-14)} + {-lg (V 碱/V 酸)} 故 pH 酸 + pH 碱 =14 + lg(V 酸/V 碱)①假设pH 酸+pH 碱=14,那么V 酸∶V 碱=1∶1,即强酸与强碱等体积混合. ②假设pH 酸+pH 碱>14,那么:V 酸∶V 碱=14)(10-+碱酸pH pH ∶1③假设pH 酸+pH 碱<14,那么:V 酸∶V 碱=1∶)(1410碱酸pH pH +-7.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1)盐类水解的概念: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响,叫做盐类的水解.说明 盐类的水解反响与中和反响互为可逆过程:盐 + 水酸 + 碱 - 热量(2)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弱碱阳离子(如NH 4+、A13+、Fe 3+等)或者弱酸阴离子(如CH 3COO -、CO 32-、S 2-等)与水电离产生的OH -或H +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弱碱、弱酸(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引起水电离产生的c(H +)与c(OH -)的大小发生变化. 盐的类型 强酸强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弱酸强碱盐 弱酸弱碱盐 水解情况 不水解 水解 水解 水解 参与水解的离子弱碱阳离子 弱酸阴离子 弱酸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溶液的酸碱性正盐显中性;酸式盐因电离产生H ’而显酸性酸性[弱碱阳离子与H 2O 电离产生的OH-结合而碱性[弱酸阴离子与H 2O 电离产生的OH-结合而依组成盐对应的酸、碱的电离常数尺的相对大小而定K 酸>K①判断某盐是否水解的简易口诀:不溶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 ②判断盐溶液酸碱性的简易口诀: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都弱具体定(比较等温时K 酸与K 碱的大小). (4)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原那么:方程式左边的水写化学式“H 2O “↑〞符号.整个方程式中电荷、质量要守恒. ①强酸弱碱盐: 弱碱阳离子: M n + + nH 2n + nH +如CuSO 4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Cu 2+ + 2H 22 + 2H+ 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为:c(SO 42-)>c(Cu 2+)>c(H +)>c(OH -) ②弱酸强碱盐:a . 一元弱酸对应的盐.如CH 3COONa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CH 3COO - + H 23COOH + OH - 说明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为:c(Na +)>c(CH 3COO -)>c(OH -)>c(H +) 根据“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可知: c(Na +) + c(H +) = c(CH 3COO -) + c(OH -)b.多元弱酸对应的盐.多元弱酸对应的盐发生水解时,是几元酸就分几步水解,且每步水解只与1个H 2O 分子结合,生成1个OH -离子.多元弱酸盐的水解程度是逐渐减弱的,因此,多元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由第一步水解决定. 例如K 2CO 3的水解是分两步进展的: 第一步:CO 32- + H 23- + OH - 第二步:HCO 3- +H 22CO 3 + OH -水解程度:第一步>第二步.所以K 2CO 3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的顺序为: c(K +)>c(CO 32-)>c(OH -)>c(HCO 3-)>c(H 2CO 3)>c(H +) 根据“任何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c(K +) + c(H +) =2×c(CO 32-) + c(OH -) + c(HCO 3-) ⑧弱酸弱碱盐:如CH 3COONH 4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H 3COO - + NH 4+ + H 23COOH + NH 3·H 2O因为K(CH 3COOH)=K(NH 3·H 2O)=1.8×10-5,所以CH 3COONH 4溶液呈中性.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1)盐本身的组成决定盐是否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大小.对于强碱弱酸盐来说,组成盐的阴离子对应的酸越弱(强),那么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小),溶液中的c(OH -)越大(小),pH 也越大(小).例如:一样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 3COONa 溶液与NaClO 溶液相比,由于酸性CH 3COOH >HClO ,故pH 较大<碱性较强)的是NaClO 溶液.又如:一样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 、NaB 、NaC 三种溶液的pH 的大小顺序为:NaA >NaB >NaC ,那么三种酸HA 、HB 、HC 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A <HB <HC . (2)盐类的水解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①温度.因为盐水解时吸热,所以升温,盐的水解程度增大,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增强.②浓度.盐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故加水稀释能促进盐的水解.但因为溶液体积增大得更多,所以盐溶液中的c(H +)或c(OH -)反而减小(即酸性或碱性减弱).③向能水解的盐溶液中参加与水解产物一样的离子,水解被抑制;假设将水解产物反响掉,那么促进盐的水解.例如,在FeCl 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 3+ + 3H 2O Fe(OH)3 + 3H +.假设参加少量的NaOH 溶液,那么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促进了Fe 3+的水解;假设参加少量盐酸,那么水解平衡向左移动,Fe 3+的水解受到抑制. [盐类水解的应用](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或pH 围).如A12(SO 4)3。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1.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电离平衡的原理;2. 掌握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的关系;3. 应用电离平衡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吗?电离平衡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15分钟)结合实例,讲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解释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思考不同浓度、温度或压强条件下电离平衡的变化情况。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离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理解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常数吗?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讲解(15分钟)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解释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和酸碱常数,并讨论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或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与水或其他溶剂反应,形成离子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以下是电离平衡的关键知识点总结:1. 电离反应:电离反应是指将化学物质转变为离子的反应。

例如,强酸在水中电离成氢离子(H+)和相应的阴离子,强碱在水中电离成氢氧离子(OH-)和相应的阳离子。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用于描述电离反应中产生的离子。

例如,HCl(氢氯酸)在水中电离成H+ 和Cl-,反应方程式为HCl(aq)→ H+(aq) + Cl-(aq)。

3. 离子浓度:离子浓度指的是溶液中离子的数量。

在电离平衡中,离子浓度对于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至关重要。

4. 平衡常数(K值):平衡常数用于描述电离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

平衡常数越大,生成物浓度越高,反应越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5. 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指的是电离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平衡位置可以根据平衡常数和离子浓度来确定。

6. 影响电离平衡的 factors: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对气相反应)、浓度(对溶液反应)和催化剂。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平衡常数,而压力和浓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离子浓度,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7. Le Chatelier 原理:Le Chatelier 原理可以用来预测电离平衡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时的响应。

根据该原理,当系统受到扰动时,系统将倾向于通过改变离子浓度或平衡位置来抵消这种扰动。

以上是电离平衡的关键知识点总结,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初三化学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初三化学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初三化学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化学中,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理解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酸碱反应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实例。

一、概念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是指酸或碱溶液中溶解了的酸、碱分子与其对应的离子之间的平衡状态。

在酸碱溶液中,酸分子会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氢离子(H+)离子,碱分子会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OH-)。

而酸、碱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酸、碱溶液的电离度有关。

二、影响因素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

1. 温度:温度的升高能够促进酸、碱溶液中分子离解,增加溶液的电离度。

2. 浓度:酸、碱溶液中物质的浓度越高,溶液的电离度越高。

3. 溶液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酸、碱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也会影响电离平衡。

4. 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存在:某些物质的存在可以促进或抑制酸、碱的电离。

三、应用实例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酸碱中和反应:根据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原理,我们可以实现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

例如,当我们需要中和胃酸时,可以给予适量的碱溶液,使其与胃酸中的酸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和盐。

2. 控制pH值:了解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酸碱的浓度来调节溶液的pH值。

这在水处理、生物体内环境维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3. 工业生产: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便获得所需的产物或控制反应速率。

例如,某些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反应或某些生物制药中的发酵过程。

总结: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是酸碱溶液中酸、碱分子与其对应离子之间的平衡状态。

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受温度、浓度、相互作用和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酸碱中和反应、pH值控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通过了解和应用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的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反应及其应用。

化学物质的电离平衡

化学物质的电离平衡

化学物质的电离平衡在化学中,电离平衡是指溶液中酸碱和盐的离子溶解度达到一定平衡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平衡状态下,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保持稳定,不断存在着离子的生成和反应消失。

电离平衡的研究对于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实验方法进行探讨。

一、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电离是指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溶解在水中的盐、酸和碱会在一定程度上电离成正离子和负离子,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化学方程式。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可以表示为NaCl(s) →Na+(aq) + Cl-(aq)。

在电离过程中,正离子与负离子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关系,也就是电离度。

电离平衡是指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状态。

当溶解物质开始溶解时,它们会不断电离生成离子,同时溶解的离子也会与溶剂中的原子、分子反应生成溶解物质。

在电离平衡达到后,离子的生成速率与反应速率相等,溶解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电离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s 原理,温度升高通常会促进反应的进行,因此在一些反应中,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增大。

但对于某些反应,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放热或吸热反应,从而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

2. 浓度: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对电离平衡也有影响。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浓度增加会使得离子浓度增加,从而促使反应向右移动,增加了物质的电离度。

相反,浓度减小则会导致反应向左移动,减小电离度。

3. 压强:对于气体溶解度平衡,压强对其影响较大。

根据Henry定律,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

因此,增加气体的压强会增加其溶解度。

4. 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也会影响溶解度平衡。

例如,如果离子之间存在静电斥力,那么溶解度就会降低。

而如果离子之间存在静电吸引力,溶解度就会增加。

三、电离平衡的实验方法1. 测定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定溶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化学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其离子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分子会发生电离成离子,而离子又会重新结合成溶质分子。

化学电离平衡的理论是化学反应平衡及其相关概念的延伸,是化学反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以下方面对化学电离平衡进行全面的总结:化学电离的概念,强酸强碱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化学电离平衡的因素。

一、化学电离的概念化学电离是指分子或原子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

当溶质分子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发生电离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的方向不同,电离反应可分为正向电离和逆向电离两种类型。

正向电离是指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而逆向电离则是指溶质离子再次结合成溶质分子的过程。

二、强酸强碱的电离平衡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平衡是化学电离平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强酸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酸,而强碱则是指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碱。

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平衡是通过众多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来描述的,实验发现,强酸在水中的电离程度非常高,几乎可以完全电离成离子;而强碱也具有相似的性质,可以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

由于强酸和强碱的电离程度极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类比为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三、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电离平衡,它是指水分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过程。

在水的电离平衡中,水分子会以一个平衡常数Kw的形式发生电离反应,Kw描述了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实验发现,水的电离平衡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平衡,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压力等。

另外,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与酸碱度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pH值的变化也会对水的电离平衡造成影响。

四、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等离子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它是由气体分子或原子在高温或高能状态下发生电离形成的。

在等离子体的电离平衡中,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Kp描述了等离子体中离子的电离程度。

在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电离程度一般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但是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特殊性质,它的电离平衡受到温度、压力、外界电场等因素的极大影响。

高二化学-电离平衡

高二化学-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概念与定义?答:具有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例如部分弱酸、弱碱)溶于水时,其分子可以微弱电离出离子;同时,溶液中的相应离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

一般地,自上述反应开始起,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的速率不断降低,而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不断升高,当两者的反应速率相等时,溶液便达到了电离平衡。

此时,溶液中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与离子的浓度分别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发生变化。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电离平衡的定义,即: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等于其分子化速率。

2.水的离子积定义是什么?溶液酸碱性与PH有什么样的关系?(1)水的离子积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水中[H+]和[OH-]的乘积(Kw)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曾用名:离子积常数),水的离子积又叫水的自电离常数。

水是纯液体,[H2O]可看作是一个常数,所以Kw=[H+][OH-]。

Kw值跟温度有关,在25℃,Kw=[H+][OH-]=1×10-7×1×10-7=1×10-14。

为了计算简化,常常把这个值作为室温下水的离子积。

在物质的稀水溶液中,[H2O]和纯水的[H2O]几乎相同,因此Kw 也几乎相等。

这就是说,在任何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同时存在H+和OH-,只不过[H+]和[OH-]的相对大小不同而已。

在常温下,[H+]和[OH-]的乘积等于1×10-14。

因此,水溶液的酸碱性只要用一种离子(H+或OH-)的浓度表示。

(2)常温下,溶液的酸碱性跟pH的关系:中性溶液 c(H+)=c(OH-)=1×10-7mol/L PH=7酸性溶液 c(H+)>c(OH-), c(H+) >1×10-7mol/L pH<7碱性溶液c(H+)<c(OH-), c(H+) <1×10-7mol/L pH>73.盐类水解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哪些(1)定义:在溶液中,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与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水解。

高三化学教案 电离平衡9篇

高三化学教案 电离平衡9篇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9篇电离平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

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

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什么是电离平衡?

什么是电离平衡?

什么是电离平衡?一、电离平衡的定义及基本概念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在离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正负离子浓度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电离平衡中,正负离子的生成速率和消失速率相等,使得浓度保持稳定。

该平衡状态对于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离平衡与离子活度在电离平衡中,离子活度起到关键作用。

离子活度是指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有效浓度,与浓度不同的是,离子活度还和离子在溶液中的活性系数有关。

离子活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电离平衡的位置和强度。

三、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变化会导致反应速率的改变,从而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和强度。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增加,平衡向反应生成物的一侧移动。

2.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到电离平衡。

根据莱-沙特利亚原理,浓度增加会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从而提高生成物的浓度。

3.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而言,压力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反应物的分子碰撞次数,从而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

增大压力会使平衡移动至分子数较少的一侧。

四、电离平衡的应用电离平衡的理论不仅在化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在其他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 酸碱中和反应电离平衡的理论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至关重要。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会发生电离平衡,生成相应的离子。

了解电离平衡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酸碱强弱、找出适合的中和剂等。

2.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过程中,电离平衡的理论也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配位反应的电离平衡,我们可以探索配位反应的动力学和平衡位置,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配位配合物。

3. 生物化学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电离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离子活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信号传导。

总结:电离平衡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的是物质在离子化过程中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的核心是离子活度,而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到电离平衡。

化学选修一电离平衡知识点

化学选修一电离平衡知识点

化学选修一电离平衡知识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化学选修一的电离平衡知识点呀!
你想想看,就像一场拔河比赛,电解质分子和离子就在那里较着劲呢!比如说盐酸在水里吧,那盐酸分子就跟要散伙似的,一个个地变成氢离子和氯离子,这不就是电离嘛!
电离平衡又是什么呢?哎呀,这就好比是拔河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呀!当电离出来的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和分子电离的速度一样时,这不就达到平衡了嘛。

就像在水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有时候相遇又会变成水分子,就是这么神奇!
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呢?温度就很关键呀!就像天气热了,大家活动也更活跃了一样,温度升高很多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会增大呢!浓度也重要呀,离子多了自然就会相互影响嘛。

总之呢,电离平衡知识点可重要了,咱们一定要好好掌握呀!大家说是不是!我的观点就是,电离平衡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用心去理解,肯定能搞明白的啦!。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状态及特征归纳与分析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状态及特征归纳与分析

电离平衡状态及特征归纳与分析要点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当溶液的温度、浓度以及离子浓度改变时,电离平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其规律是: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会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因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温时平衡向右移动。

3、同离子效应: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增大了CH3COO-浓度,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稀HCl,平衡也会左移,电离程度也减小。

4、能反应的物质: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要点诠释:使弱酸稀释和变浓,电离平衡都向右移动,这二者之间不矛盾。

我们可以把HA的电离平衡HA H++A-想象成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化学平衡:A(g)B(g)+C(g),稀释相当于增大体积,A、B、C的浓度同等程度地减小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B、C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浓度减小,A的转化率增大;变浓则相当于只增大A的浓度,v(正)加快使v(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C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均增大,但A的转化率降低了,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了而B、C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了。

A的转化率即相当于弱酸的电离程度。

要点二、电离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用K表示。

2.数学表达式。

对一元弱酸(HA):HA H++A-。

对一元弱碱(BOH):BOH B++OH-。

3.K的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强。

从K a和K b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H2SO3(K a1=1.5×10-2)>H3PO4(K a1=7.5×10-3)>HF(K a=3.5×10-4)>H2S(K a1=9.1×10-8)。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1. 介绍在化学中,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或气体中,离子与非离子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电离平衡中,溶液中的某种物质可以分解为离子,并与同样数量的离子重新结合,形成原物质的过程。

电离平衡的研究对于理解溶液中的反应过程和平衡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2. 电离平衡的条件电离平衡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2.1 反应在封闭系统中进行封闭系统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量保持不变,离子之间的转化不会引起总量的变化。

这意味着在封闭系统中反应进行时,离子的生成和消耗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2.2 反应组成达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组成达到平衡状态时,离子与非离子形式之间的转化速率相等,反应组成不再发生改变。

在平衡状态下,离子和非离子形式的浓度比例将始终保持恒定。

3. 电离平衡常数在电离平衡中,我们可以用电离平衡常数来描述平衡状态下离子与非离子形式的浓度比例。

电离平衡常数(K)的定义为反应物浓度乘积与生成物浓度乘积之比。

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如下所示:A ⇌ B+ + C-它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B+][C-]/[A]在平衡状态下,电离平衡常数的值是恒定的。

具体数值与温度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4.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电离平衡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电离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因此,随着温度的变化,电离平衡位置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也会发生改变。

4.2 浓度离子的浓度对电离平衡的位置和常数都有影响。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而增加生成物浓度则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4.3 压力对于气体相的电离平衡,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压力较低的一侧移动。

4.4 原料纯度原料的纯度会对电离平衡起到影响。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它是化学反应和分子动态过程中的重要原理。

电离平衡是指物质在气态溶液中发生电离过程的平衡状态。

通常情况下,该电离过程由可以将六个离子形成一个离子对而不影响总电流的氧化还原平衡式来描述,即溶液中无限接近最终的一个均衡水平作为均衡状态,在这一点上,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数目既不增加也不减少,释放出来的电子以及它们所反应的离子形成的离子对数量均恒定的状态,这种电离动力学的均衡,称之为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电离反应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当一种溶液中的反应物产生的离子的比例确定的时候,就会发生电离平衡。

这种现象是由于溶液中的活性离子数量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之间会发生平衡,即:
① 电荷平衡:在气态溶液中,不同电荷量的氧化物和还原物在水中会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此时活性离子的数量在两个物质之间是不同的,活性离子将在这两种物质间运动,直到活性离子的数量在两种物质间完全相同。

② 平衡倾向:当离子态的反应物过量时,气态溶液中的活性离子就会增多,这时物质的平衡倾向是使活性离子减少并且使反应物还原;当离子态反应物不足时,气态溶液中的活性离子就会减少,这时物质的平衡倾向是使活性离子增加并且使反应物氧化。

③ 活性离子数量平衡:气态溶液中的活性离子数量总是会自动调整,使活性离子数量始终保持不变,直到发生物质运动才会发生变化并达到均衡状态。

以上就是电离平衡的知识点以及它的原理、基本规律。

它是化学反应的指导原则,因此,学习电离平衡的知识点与原理非常重要。

只有熟练掌握及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规律,才能保障人们正确运用它,进行恰当的化学反应。

电离平衡的定义及其应用

电离平衡的定义及其应用

电离平衡是指电离反应的反应速率和电离反应的合成速
率相等,即电离反应的反应产物和反应前物质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电离平衡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它可以解释许多化学反应的结果。

电离平衡的定义是:当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合成速率
相等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这种状态称为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的存在可以解释许多化学反应的结果,例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水的电离反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水的pH
值是7。

电离平衡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解释许多化学反
应的结果,例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水的电离反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水的pH值是7。

此外,电离平衡也可以用来解释溶
液的电导率,以及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此外,电离平衡还可以用来解释溶液的pH值,以及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电离平衡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化学现象,它可以解释许多
化学反应的结果,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电离平衡的定义和应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结果和实际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反应中的电离平衡

化学反应中的电离平衡

化学反应中的电离平衡在化学反应中,电离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溶液中离子和非离子形成之间的平衡状态。

了解电离平衡对于理解物质溶解、弱酸弱碱平衡和酸碱中和反应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离平衡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电离平衡的定义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的离子和溶质的不离子形成之间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溶液中,当溶质物质溶解时,会发生电离,即化合物分解为离子和非离子的过程。

电离平衡是指离子的生成速率与逆过程的生成速率相等的状态。

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于电离平衡有着显著的影响。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会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溶质的电离程度增加。

反之,当温度下降时,则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少。

2. 浓度/压力:溶质的浓度或气体反应物的分压对电离平衡的位置也有影响。

当浓度或分压增加时,平衡会向生成更多离子的方向移动,以消除浓度或压力的增加。

类似地,当浓度或分压减少时,平衡反应会移动到生成更多溶质分子的方向。

3.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溶质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

当离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时,平衡会倾向于向离子形成的方向移动。

相反,当离子之间存在相互排斥力时,平衡会倾向于向非离子形成的方向移动。

三、电离平衡的应用电离平衡在化学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酸碱反应和溶解反应中。

1. 酸碱反应:在酸碱中,电离平衡描述了酸和碱的离子化程度。

酸是能够释放质子(H+离子)的物质,而碱则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离子)的物质。

电离平衡在酸碱反应中决定了酸和碱的强弱程度,以及酸碱中性化反应(酸和碱中和)的进行。

2. 溶解反应:在溶解反应中,电离平衡描述了离子和非离子溶质之间的动态平衡。

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可以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与电离平衡息息相关,电离平衡的位置决定了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小。

四、总结电离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离子和非离子形成之间的平衡状态。

化学物质的电离与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物质的电离与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物质的电离与电离平衡常数电离是指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电离平衡常数是描述电离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和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物质的电离现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电离的概念及类型电离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过程,指化学物质在溶液或气体中,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离子的现象。

根据化学物质电离的方式和程度,可以将电离分为完全电离和部分电离。

1. 完全电离当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时,所有的分子都会转化为离子形式,此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最大值。

常见的例子是强酸和强碱的电离反应,例如HCl溶于水生成H+和Cl-。

2. 部分电离当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发生电离时,称为部分电离。

此时溶液中既存在电离产物离子,又存在未电离的分子,离子浓度小于完全电离时的最大值。

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反应属于部分电离,例如乙酸在水中部分电离成CH3COO-和H+。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电离平衡常数是描述电离反应的平衡状态的一个定量指标。

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 +B ⇌C + D电离平衡常数K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K = ([C][D]) / ([A][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中物质A、B、C、D的浓度。

三、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电离平衡常数可以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来计算。

在反应过程中,浓度的变化受到化学平衡定律的限制,即质量守恒定律。

对于电离反应A + B ⇌ C + D,当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下面以部分电离的乙酸为例,展示如何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乙酸在水中的电离反应可以表示为:CH3COOH ⇌ CH3COO- + H+假设加入的乙酸的初始浓度为C,电离平衡时,乙酸电离成CH3COO-的浓度为α,H+的浓度也为α。

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K = ([CH3COO-] [H+]) / ([CH3COOH])考虑到乙酸电离程度较小,可以假设电离速度远小于浓度,因此乙酸浓度几乎不变,可以将其视为初始浓度C。

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精选3篇)教案一: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教学目标: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问题: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在给出足够时间的情况下,会发生全部反应吗?二、概念解释(10分钟)1.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恒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生成和消耗速率相等。

可以通过示意图来解释电离平衡的概念。

2.讲解电离平衡的意义:了解电离平衡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工业应用的重要性。

三、条件解释(15分钟)1.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温度升高时,电离平衡会向可逆反应的生成物方向移动。

2.压力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如果可逆反应涉及到气体的生成或消耗,增加压力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3.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如果可逆反应涉及到溶液的生成或消耗,增加浓度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四、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来说明电离平衡的条件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总结电离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教案二: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和位置教学目标:了解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和位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和位置。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和位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和位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平衡常数的概念: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乘积的定值。

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三、平衡位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平衡位置的概念: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浓度。

2.平衡位置的计算方法:根据平衡常数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平衡位置的值。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电离平衡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电离平衡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电离平衡化学反应是指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其中涉及许多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反应产物与反应物的浓度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而这个状态称为化学反应的平衡。

化学反应的平衡由一个重要的原理所控制,即“质量作用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恒温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称为反应的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相对浓度。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的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表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大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反应向右进行,反应的正向进程占优势。

而平衡常数小于1时,表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小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反应向左进行,反应的逆向进程占优势。

为了维持化学反应的平衡,系统需要根据“Le Chatelier定理”进行调整。

根据该定理,系统受到外界的影响后,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来抵消这种影响,以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例如,当在平衡状态下添加了额外的反应物,系统会倾向于消耗这些反应物以减少其浓度。

反之,当在平衡状态下减少了反应物的浓度,系统会倾向于生成更多的反应物来增加其浓度,以达到平衡。

与化学反应的平衡相伴随的是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弱电解质(酸、碱和盐)完全电离时所达到的平衡状态。

当弱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会分解成离子,同时水的自离也会产生离子。

在电离平衡状态下,离子的生成速率和消失速率相等,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电离平衡的关键在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液中的离子会相互吸引,形成一个密集的离子云。

这种离子云的形成使得离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促进了离子反应的进行。

同时,溶液中的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参数也会对电离平衡产生影响。

当这些参数发生变化时,电离平衡也会借助Le Chatelier定理的原理进行调整。

总之,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电离平衡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

化学电离平衡

化学电离平衡

电离,就是指物质(分子:如醋酸、NH3·H2O、H2S、HCl等或晶体,如NaCl、NH4NO3、BaSO4等)在水中变成离子的一种过程。

平衡这个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说AgCl溶于水,当AgCl放入纯水中,虽然它难溶,但仍然有一部分溶解了,因此水中就有了Ag离子和Cl离子,并开始增多,当然这两种离子不可能一直增加,事实上,一旦水中有了Ag离子和Cl离子后,二者就可能碰撞(沉淀),又变成AgCl,这两个过程是同时的。

开始时,溶解占优势,随着溶解的进行,沉淀反应也在增速,最终会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单位时间内溶解的AgCl量等于生成AgCl的量,这种状态就是平衡。

平衡状态的特点:1、从表面看,溶液中各种组分浓度不再发生变化;2、从内部来看,反应并未停止,只是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

所以,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其他平衡类似。

物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所谓强电解质就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如H2SO4、HCl、NaCl、BaSO4等),又可分为可溶强电解质和难溶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如HCl,溶解的NaCl、溶解的AgCl等),对于可溶性的强电解质一般不考虑其平衡问题,即认为水中不存在HCl分子或NaCl“分子”。

而对于难溶强电解质则需考虑其电离平衡问题。

如前面所讲的AgCl溶解。

2、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物质(如醋酸、氨水等),它们在水中大多以分子形式存在。

它们溶于水后,最终会达到平衡。

可参照前面讲的AgCl溶解平衡来理解。

3、非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能电离的物质(或者说电离程度非常非常弱,以至于可以忽略),如蔗糖、葡萄糖等。

所以不考虑其电离,更谈不上电离平衡了。

4、总结:所以,讲电离平衡的移动通常是针对于难溶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而言的。

平衡是一切变化最终达到的状态,所以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最终仍会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点非常重要)达到平衡后就稳定的处于该状态了。

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

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

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在化学领域中,电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电离度和电离平衡是描述化学物质在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参数。

本文将探讨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并解释它们在化学反应和溶液动力学中的重要性。

一、电离度的定义和意义电离度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电离程度。

化学物质在溶液中电离形成的离子可以导电,因此电离度可以用于表征溶液的导电性质。

电离度的大小一般用离子浓度或溶质的电离度系数来表示。

对于一元电离,电离度可以通过计算溶质电离态的浓度与总浓度之比得到。

例如,对于强酸HCl的电离度,可以根据以下方程式计算:α = [H+]/[HCl]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H+离子浓度,[HCl]表示溶液中HCl的浓度。

根据这个定义,电离度的范围在0到1之间。

电离度对于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进程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情况,从而预测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位置。

二、电离平衡的概念和特点电离平衡是指溶液中化学反应内外部的电离速度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电离平衡中,溶液中反应物的电离速率与反应生成物的电离速率相等。

电离平衡可以通过离子浓度或电离度的变化来描述。

电离平衡的特点包括:1. 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离速率相等,成立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恒定;2. 不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在特定条件下,电离平衡的位置与温度和浓度无关,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3. 倾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在电离平衡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趋势更大。

这是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得出的结论。

三、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电离平衡的位置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对气态反应)和催化剂等。

1. 温度: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温度会使平衡位置朝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对于具有放热反应的电离平衡,温度升高会使电离度降低;而对于具有吸热反应的电离平衡,温度升高会使电离度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影响因素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升温, K 值⑥________。
① cH+cA- ② cOH-cB+
cHA
cBOH
⑤Ka1≫Ka2≫Ka3 ⑥增大
③越易
④越强
考点一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和浓度
等因素的影响,其规律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思考 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一定减小
吗?离子的浓度一定增大吗?
【提示】
都不一定。如对于
CH3COOH CH3COO-+H+达到平衡后,加入冰醋酸, c(CH3COOH)增大,平衡右移,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只 能“减弱”而不能消除,再次平衡时,c(CH3COOH)比 原平衡时大;加水稀释或加少量 NaOH 固体,都会引起 平衡右移,但 c(CH3COOH)、c(H+)都比原平衡时要小。
化学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 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本节重点知识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主要考点有四 个:一是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二是外界条件对电 离平衡的影响,常结合图像进行考查,同时考查溶液 pH 变化及导电性;三是电离平衡常数,这是高考新增考点, 主要考查有关计算。预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生物酸碱 平衡相结合的命题在今后的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应 予以重视。
①电离 ②离子结合成分子 ③= ④≠ ⑤一定 ⑥移动 ⑦升高 ⑧增大 ⑨减小 ⑩降低 ⑪减小 ⑫ 增大
二、电离平衡常数
1.表达式 (1)对于一元弱酸 HA:HA
H++A-,平衡常数
Ka=①________ (2)对于一元弱碱 BOH:BOH
B++OH-,平衡常
数 Kb=②________
2.意义 相同条件下,K 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③________ 电离,所对应的酸性或碱性相对④________。 3.特点 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 ⑤________,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定义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 ①______的速率和②______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 达到了平衡状态.
2.特征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以弱电解质 AB 的电离为例:AB A++B- ⑦______ 温 度 、 加 水 稀 释 、 ⑧______c(AB) 、 ⑨________c(A+)或 c(B-),均可使平衡右移。 ⑩______温度、⑪______c(AB)、⑫________c(A+) 或 c(B-),均可使平衡左移。
(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配制成pH=1 的两种溶液,取相同体积加入足量的锌,用排水法收集 生成的氢气。现象:两溶液中生成的氢气体积:醋酸> 盐酸。
(3)把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 入醋酸钠固体,然后分别加入形状相同、质量相同的 锌,观察产生氢气的快慢。现象:产生氢气的快慢不相 同,不加醋酸钠的一份快。

Ka KW
,Ka、KW在一定温度下均为
常数,所以,
Ka KW
为一常数;D项,两溶液混合,醋酸过
量,所以,混合后溶液呈酸性,pH<7。
答案 B
互动训练1 对氨水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 NH3·H2O NH+ 4 +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水后,溶液中n(OH-)增大 B.加入少量浓盐酸,溶液中c(OH-)增大 C.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 D.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减小
(3)配制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测定两溶 液的pH。现象:盐酸的pH小,醋酸溶液的pH大。
(4)配制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取相同体 积,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以氢氧化钠溶液为标准溶液 进行滴定。现象:两溶液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醋酸>盐酸。
(5)同体积等浓度盐酸与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 应,比较一开始产生氢气的快慢。现象:盐酸>醋酸。
以 CH3COOH CH3COO-+H+ (ΔH>0)为例:
弱酸或弱碱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即加水稀释弱 酸、弱碱的电离程度增大。
例1 (2011·山东)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 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cCHc3CCOHO3CHOO·c-O H-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 =7
角度二 从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外界因素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除与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受 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常见方案如下: (1)配制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取1 mL上述盐 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再 测定稀释后两溶液的pH。现象:盐酸的pH变化大,醋 酸的pH变化小。
解析 醋酸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度增大,同
时溶液的体积也增大,所以c(H+)、c(CH3COO-)均减 小,但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大,所以,A项、C项错
误;B项,Ka=
cCH3COO-·cH+ cCH3COOH
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
数,把该温度下的KW=c(H+)·c(OH-)代入Ka得:
cCH3COO- cCH3COOH·cOH-
解析 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右移动,n(OH-) 增大,A正确;加入盐酸中和OH-,虽平衡向右移动, 但c(OH-)减小,B错误;加入浓NaOH溶液,使c(OH-) 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加入少量NH4Cl固 体,平衡向左移动,但溶液中c(NH+ 4 )增大,D错误。
答案 A
考点二
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弱电解质的判断是电解质溶液部分的重要内容,也
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现以醋酸为例进行分析。
角度一 从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彻底的,即其不能完全电离。
常见方案如下:
(1)称取一定量的无水醋酸配制0.1mol/L的醋酸溶
液,测定该溶液的pH。现象:测出的pH>1。
(2)配制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取相同体积分 别加入烧杯并联,接通电源,观察灯泡亮度。现象:插 在盐酸中的灯泡亮度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