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遗传分析(双因子杂交实验)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果蝇的交配与基因传递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变异的机制。
本实验报告旨在阐述果蝇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概述: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繁殖力强、短寿命和基因多样性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和基因组成,以了解遗传传递的规律和基因的分离与联合。
正文内容:一、实验设计1.选择适合的果蝇品系2.选择合适的交配模式3.标记果蝇的基因型4.记录并统计实验数据5.设计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二、果蝇杂交基础1.果蝇基因的遗传定律2.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4.分离比和连锁比的计算方法5.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三、果蝇杂交实验的常见模式1.单因素杂交2.双因素杂交3.多因素杂交4.杂交断裂分析5.回交和自交的应用四、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1.收集交配后果蝇的数据2.观察和分析后代的表型3.使用分离比和连锁比计算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4.判断基因型的遗传方式(隐性、显性、共显性等)5.通过遗传分析进行基因组定位和识别五、果蝇杂交实验的意义和展望1.果蝇杂交实验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果蝇杂交实验在基因突变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3.果蝇杂交实验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4.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探索5.果蝇杂交实验在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方面的未来挑战总结: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机制。
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揭示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果蝇模型生物在遗传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杂交前19-20天按杂交组合数量,计划和 培养好亲本。
2.收集处女蝇: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钟把亲本 (种蝇)全部活的成虫转出处死(一个都不能 剩),第二天9点钟前(12小时内,最好8- 10小时内)把培养瓶里羽化的成虫转出,并 按♀、♂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3.按各杂交组合需选的果蝇品系,每瓶放入3 -5对,塞好瓶塞,贴好标签,置于25℃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2. 挑处女蝇时, 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 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 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
出处死,才能进行第 二次挑选
3.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 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 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 消毒,同时必须凉干才能使用。
5. 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 2-3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 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 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
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 好后,放回培养箱。
6. 培养箱温度保持在25℃, 不要随意更改或调整其他旋
钮,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
1.把各杂交组合的果蝇成虫分别倒出试管, 并逐个组合麻醉,观察性状,做好记录。
2.样本自由度为n-1
4.根据实际观察数计算理论值。 5.计算2 值,结果必须与显著平准作比较
系列杂交实验内容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正交) 2#♀ x 18#♂(反交)
2.果蝇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的杂交组合
e♀ x 2#♂ (正交)
2#♀ x e#♂ (反交)
3.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18#♀ x 22#♂ (正交) 22#♀ x 18#♂ (反交)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
它拥有短的世代间隔、易于繁殖和培养,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工具和资源,因此被用来研究多种生命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对果蝇的基因互作进行研究,揭示其遗传规律。
通过交叉杂交基因型不同的果蝇并观察后代群体的表型分布,我们可以推断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材料与方法:1.果蝇培养器;2.采集的野生型果蝇;3.各种突变型果蝇(例如白眼果蝇、翅脉丧失果蝇等);4.容器和培养基(用于培养果蝇);5.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
实验步骤:1.建立草果蝇的基因库:分别捕捉野生型和各种突变型果蝇,建立其基因库以保证实验的供给;2.选定两个突变型果蝇:从基因库中选出两个具有突变表型的果蝇,例如白眼果蝇和翅脉丧失果蝇;3.进行双因子交叉杂交:将白眼果蝇和翅脉丧失果蝇进行交叉杂交,产生F1代杂交种;4.分析F1代杂交种的表型分布:观察F1代杂交种群体的表型分布,统计白眼和翅脉丧失的个体数量;5.分离F1代个体:将F1代个体分离并进行单独培养;6.分析F2代个体的表型分布:观察F2代个体的表型分布,统计白眼和翅脉丧失的个体数量;7.统计与推断:根据F2代个体的表型分布,进行数据统计和推断双因子的遗传关系。
结果与讨论:在进行双因子实验后,观察到F2代果蝇群体中白眼果蝇占比为25%,翅脉丧失果蝇占比为25%,白眼和翅脉正常的果蝇各占比25%。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断果蝇的白眼和翅脉丧失是由两个基因的双重显性突变所导致。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可以揭示果蝇基因的互作关系,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此外,通过观察果蝇表型的变异,我们还可以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胚胎发育等生命过程。
总结:通过果蝇的双因子实验,我们可以揭示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果蝇作为经典的遗传学模型生物,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基因的工具和资源。
实验四 果蝇的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
实验四果蝇的单/双因子杂交实验(6学时)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蝇单/双因子的杂交方法和杂交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验证并加深理解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原理.2 记录单/双因子杂交结果,掌握数据统计处理方法.二.实验原理按照孟德儿第一定律,即分离定律,基因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基因完整地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有该基因的显隐性决定其在下一代的形状表现.一队杂合状态的等位基因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继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配到不同的配子衷曲。
理论上配子的分离比是1∶1,即产生带A和a基因的配子数相等,因此,等位基因杂合体的自交后代表现为基因型分离比AA:Aa:aa是1:2:1,如果显性完全,其表型分离比为3:1,这就是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
通过果蝇一队因子的杂技哦啊实验,即可以验证它.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可以自由组合;又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自由组合的.一对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二代是3:1之比,两对不相互连锁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二代就呈9:3:3:1之比.三.材料与用品1.材料饲养的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突变型果蝇。
单因子杂交实验可选用黑腹果蝇的长翅纯合体、残翅纯合体作为实验材料.双因子杂交实验可选用黑腹果蝇的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作为实验材料.2.用具及药品⑴.用具双筒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小镊子、麻醉瓶、培养瓶、白瓷板、毛笔、棉塞、软木塞或橡胶塞、恒温培养箱、小滴瓶、载片、盖片、吸水纸、纱布等.⑵.药品琼脂、蔗糖、乙醇、氯仿、丙酸、玉米粉、酵母粉.四.实验步骤(一)⑴.选择处女蝇将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培养瓶内已羽化的成蝇全部杀死,此后凡羽化后未超过8h的雌营即是处女蝇.⑵.杂交正交:长翅果蝇(母)×残翅(公);反交:残翅果蝇(母):长翅果蝇(公).各做两瓶,每瓶性培养基中各移入3~5对种蝇.贴好标签,注明杂交组合、杂交日期及实验者姓名.⑶.移去亲本7~8天后移去亲本⑷.观察F14~5天后F1成虫出现,观察其翅膀形态后处死.连续观察记录3d,各自记录正、反交.⑸.F1在新培养瓶内,每瓶各放入3~5对F1果蝇,培养.⑹.移去F17~8天后,移去F1成蝇,麻醉致死,放入废蝇盛留瓶.⑺观察F24~5天后F2成蝇出现,观察翅膀形态后处死,隔天记录一次,连续观察统计4次正、反交的结果并记录.⑻数据处理及χ2测验χ2=Σ (O-E) 2/E式中,O是观察值,E是预期值根据χ2自由度,查表,若P≥5%,说明观察值与理论值相符合.可以认为观察值是符合实验步骤(二)1 选择处女蝇将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培养瓶内已羽化的成蝇全部杀死,此后凡羽化后未超过8h的雌蝇即是处女蝇.选取野生型处女蝇和突变型处女蝇,分别放于含新鲜培养基的培养瓶内保存备用.2.杂交正交:野生处女蝇(母)×黑檀体、残翅雄蝇(公);反交:黑檀体、残翅处女蝇(母)×野生型雄蝇.各做2瓶,每瓶中分别移入3~5对种蝇.贴好标签,注明杂交组合、杂交日期及实验者姓名.3.移去亲本7~8d后移去亲本果蝇处死.4.观察F14~5d后F1成蝇出现,观察其性状后处死.连续观察并记录正、反交3d5.F1互交按原来的正、反交各选3~5对F1成蝇,移入新培养瓶中,继续培养.6.移去F17~8d后移去F1成蝇.7.观察F2及实验结果记录4~5d后F2成蝇出现,观察F2性状后处死,隔天观⑻数据处理及χ2测验χ2=Σ (O-E) 2/E式中,O是观察值,E是预期值根据χ2自由度,查表,若P≥5%,说明观察值与理论值相符合.可以认为观察值是符合分离五实验报告1 统计分析果蝇实验结果,并用χ2测验验证实验结果是否与分离/自由组合规律相符?2 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记录,对所做杂交过程作一遗传分析,对所研究的性状及基因可得出哪些结论?3 果蝇杂交时,为什么要选择处女蝇?F1代是否要选择处女蝇,为什么?4 在做果蝇杂交时会出现表型分离比不符合3:1的比例.为什么?分析此次实验成败原因5 果蝇麻醉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6 在进行亲本杂交和F1自交后一定时间为什么要倒去杂交亲本?。
实验七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
03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 生物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掌握果蝇杂交实验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 果蝇杂交实验中的遗 传规律。
了解双因子杂交实验 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 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数据分析
统计杂交后代的表现型
统计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包括长翅/短 翅、红眼/白眼等,记录每个表现型的 数量。
对于不符合预期的表现型比例,分析 可能的原因,如基因互作、基因突变 等。
分析表现型比例,判断是否符合预期 的1:1或3:1的分离比。
计算基因型比例
1
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推算出各个基因型 的比例。
繁殖果蝇
将雌雄果蝇放入培养皿中, 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繁殖。
观察记录
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记 录繁殖结果,如雌蝇数量、 雄蝇数量等。
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果蝇进行杂交
选择杂交组合
观察杂交结果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果 蝇品种进行杂交。
观察杂交后代的生长情况,记录杂交 结果,如后代数量、表型特征等。
配对杂交
将选定的雌雄果蝇进行配对杂交,以 获得杂交后代。
记录杂交结果
数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录
01
详细记录杂交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杂交组合、后代数量、表
型特征等。
结果分析
02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的差异,得出
实验结论。
撰写实验报告
03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结果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实验二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一:目的1: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习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2:通过双因子杂交,验证和加深理解遗传学基本规律---------自由组合规律3:验证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现象和遗传规律 二:原理1)、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
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
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在遗传,发育,生理, 和行为等的研究方面,果蝇是最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
原因是它易于培养, 繁殖快,使用经济: 它在室温条件下,十天就可以繁殖一代; 且只有四对染色体, 易于遗传操作; 还有它有很多突变体可以利用。
中文学名: 黑腹果蝇 拉丁学名: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别称: fruit fly 二名法: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目: 双翅目 Diptera亚目: 长角亚目、短角亚目 科: 果蝇科Drosophilidae属: 果蝇属Drosophila 亚属: Sophophora种: 果蝇分布区域: 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2)、果蝇的生态学特性果蝇又称小果蝇(Drosophilidae 科,Drosophila 属),英文全名 fruit fly 。
它和危害农作物的果实蝇(Trypetidae 科,Bactocera 属)不同,果实蝇危害瓜果类果实非常严重,是农业技术上的一大隐忧.刚形成的蛹呈微黄色,之后颜色逐渐加深,羽化前呈深褐色。
果蝇类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以腐烂的瓜果等为食,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及许多植物的多汁器官,甚至连甜酒也成为取食对象n]。
研究表明,果蝇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嗅到水果发出的气味就会飞来取食、交尾和产卵[7]。
果蝇对不同水果嗜好程度有差异,该试验表明,黑腹果蝇对几种水果嗜好性顺序依次是葡萄、苹果、香蕉、桃、梨。
实验二_果蝇杂交大实验(单、双因子杂交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遗传学
实验二果蝇杂交大实验(单、双因子杂交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一、原种的扩大培养
1.品系四个品系果蝇:野生果蝇(红眼、灰身、全翅);残翅果蝇(红眼、灰
身、残翅);黑檀体果蝇(红眼、黑身、全翅)、白眼(白眼、灰身、全翅)
2.数量根据杂交需要扩大培养原种,每个品系原种至少分成2管。
二、杂交亲本的准备
1.亲本的挑出:从扩大培养的原种中,随机选择10对果蝇,放入装有的培养
基的大试管中,每组每个品系各1瓶,共准备4瓶(原种);
2.处女蝇的准备策略:各品系亲本果蝇在培养的第10天晚上10点(pm10:00)
弃去老果蝇(此时有很多没孵化出幼虫和蛹),接着每天按照①am6:00,pm2:00,pm10:00的方法连续(2-3天)分别收集分离♀♂成蝇,放入杂交瓶中每瓶培养基放置10对亲本果蝇,雌雄分开(见附录一,P63)(取一正方形白纸,沿对角线对折然后展平,平置于桌面,将麻醉之果蝇倒于对角线折痕上,用尺、尖头镊子或解剖针拨弄果蝇使其均匀分散于对角线的折痕上,然后沿对角线将雌雄果蝇分类拨入各侧)。
- 1 -
2
注:每个杂交组合至少10对,F1代自交时可以15对,每次统计杂交后代形状分离分化时,后代数越多越好,统计更准确!实验结果分析参照书上P28。
遗传学实验五 果蝇的二因子自由组合实验
实验方法
7. 杂交及测交示意图
P vgvg++(♀) × ++ee(♂) (纯合灰体残翅处女蝇)(纯合黑体长翅雄蝇)
F1
+vg+e(灰体长翅)
♀♂相互交配,无须处女蝇
F2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黑体残翅=9:3:3:1
[+][+] [+][vg] [b][+] [b][vg]
测交: +vg+e(♀) × ++ee(♂)
性状不符,表明实验有差错,不能进行下去。发生差错的原因可能是亲 本雌果蝇不是处女蝇;地F1幼虫出现后亲本未倒干净;杂交时雄蝇选择 有误;以及亲本原种不纯等等。. 5. 按原来的正、反交各选5-6对F1成蝇(♀、♂),换新的培养瓶,继续饲 养(此时不需要处女蝇)。 6. 6-7天后,除去F1亲本。再过3-4天,F2代成蝇出现,麻醉后(可以 深麻醉)倒在白瓷板上,进行统计,每隔两天统计一次,连续统计6-7 天(当F3出现就失去意义了)。
结果及分析
3. X2测验及结果分析
长灰
长黑
残灰
残黑
合计
实验观察数(O)
预期数(9:3: 3:1)(c) 偏差(O-C) (O-C)2/C
自由度=n—1=4—1=3 X2=∑(O-C)2/C P所在范围,即查表可得P值。
作业
1. 总结二因子自由组合的遗传特点。 2. 如果统计测验结果与预期的不相符合,试分析
实验方法
1. 收集雌果蝇品系的处女蝇。 2. 准备好培养基,把已麻醉的残翅♀、♂果蝇和黑檀体♀、♂果蝇,按正、
反交方式,分别放入不同培养瓶内,进行杂交,贴好标签。 3. 6-7天后,见到有F2幼虫出现,可除去亲本(除干净)。 4. 再过3-4天,检查F1成蝇性状,应该是灰体、长翅(正、反相同)。若
遗传学实验实验五果蝇的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
试剂
01
培养基
用于果蝇的培养和繁殖。
酶
用于处理果蝇组织,以便分离和观 察染色体。
03
02
染色剂
用于染色体染色,以便在显微镜下 观察。
其他试剂
根据实验需求,可能需要使用其他 特定的化学试剂和缓冲液。
04
03
实验步骤
准备果蝇
收集果蝇
01
从野外或实验室获取果蝇样本,确保果蝇品种纯正。
培养果蝇
02
将果蝇放置在恒温、恒湿、无菌的环境中,提供适宜的食物和
果蝇杂交实验的意义
生物模型
果蝇作为生物模型在遗传学研究 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染色体数目 少、繁殖快、易饲养等特点使其 成为研究遗传现象的理想材料。
实验价值
果蝇杂交实验对于理解遗传规律、 验证遗传理论、探索基因功能等方 面具有重要价值。
实际应用
果蝇杂交实验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 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广泛的 应用,如育种、疾病研究等。
对基因型和表型的理解
01
基因型
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包括来自父母的遗传信 息。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可以了解个体的基因型组成,分 析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02 03
表型
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是基因型与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观察果蝇杂交实验的表型特征 ,可以深入理解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02
在果蝇的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中,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 基因型果蝇的性状表现,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03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包括比较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型 比例、分析基因型的组合方式和计算基因型的频率等。通 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基因之间的独立性和自由组合情况 ,进一步揭示基因的遗传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
实验十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
,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三、实验仪器设备药品
体视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培养瓶、麻醉 瓶、毛笔、滤纸、培养皿等。 乙醚、玉米粉、琼脂、红塘、酵母粉、丙 酸等。
四、实验原理
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 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 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
六、实验结果
x2表
六 作 业
1.交实验报告,完成各种统计表格内容。
2.为什么要选择处女蝇做杂交?
七、思考题
1.基因间发生自由组合的前提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两个基因是连锁遗传还是自由组合?
反交
3/4长 2/4红雌 6/16 红长雌 1/4红雄 3/16红长雄 1/4白雌 3/16白长雄 1/4残 2/16红残雌 1/16红残雄 1/16白残雄
五、实验步骤
1.选处女蝇:每组做正交1瓶,正交选白眼长翅为母本 , 红眼残翅为父本,将旧瓶中的果蝇麻醉全部处死 ,在8h内收集处女蝇至少5只,雌雄分开培养,可 提前2-3天收集。 2.杂交:将处女蝇5只和5只红眼残翅雄蝇麻醉、转移到 新的杂交瓶中,确保杂交瓶中各只果蝇完全苏醒, 没有死蝇。贴好标签,于25℃培养; 3.处死亲本:7d后,处死杂交亲本。 4.观察F1: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连续观察2—3天 ,或在处死亲本7天后,集中观察记录F1表型。
五、实验步骤
4.F1互交:选取5对F1果蝇,分别转入一新培养瓶
(不需处女蝇),贴好标签,于25℃培养。 5.处死亲本:7d后,杀死F1代亲本果蝇 6.观察F2: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F2 , 连续统计7-8d。 注意:(统计过的果蝇放入酒精瓶中,杀死)
实验十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
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了一些新的遗传现象,如基因互作和修饰。这 些现象在理解生物体的复杂遗传行为和进化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意义
理论意义
本实验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果蝇中的应用,为遗传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支持。同时,实验结果也揭示了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体 的遗传机制。
应用前景
随着对果蝇遗传行为的深入了解,未来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 的果蝇育种方法,为农业和医学领域提供更加优质的生物资 源。同时,也可以利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研究其他生物体 的遗传行为和进化机制。
THANKS.
果蝇的染色体上携带基因,基因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双因子杂交实验是通过杂交实验,将两个基因的杂合子与两个基因的纯合子进行杂 交,分析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验证基因的独立分配定律。
实验步骤
培养果蝇
在培养瓶中培养果蝇,控制温 度和湿度,让果蝇正常生长和 繁殖。
观察杂交后代
记录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 型,分析结果。
对数据进行整理,确保准确无误。
结果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 ,推断基因型。
利用统计方法,检验实验结果是否符 合预期,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04
杂交结果展示
01
杂交结果
通过双因子杂交实验,成功获得 了果蝇杂交后代,并观察到了明 显的表型差异。
杂交组合
02
03
杂交后代表现型
实验中采用了不同基因型的果蝇 进行杂交,包括显性基因型和隐 性基因型。
杂交后代表现出了与亲本不同的 表型特征,如体型、颜色、行为 等。
结果分析
基因型分析
通过基因型分析,确定了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组成,并 计算了基因型频率。
果蝇的遗传分析(双因子杂交实验)
果蝇的遗传分析(双因子杂交试验)一、实验目的:的分离现象及其比例,了解两对非等位基通过两对性状个体杂交,观察F2因间的自由组合。
同时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二、实验材料:灰体残翅 EEvgvg黑檀体长翅 eeVgVg三、实验原理: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ⅢR70.7位置,而长翅(Vg)与残翅(vg)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位于ⅡR67.0位置。
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根据非等位基因分离的自由组合定律,在F1代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它们彼此自由组合,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EVg,Evg,eVg,evg),且它们的比例相同。
这四种配子自由结合,因此在F2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的后代,若显性完全,就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 9:3:3:1。
正交:灰体残翅EEvgvg(♀)×黑檀体长翅(♂)eeVgVg P↓灰体长翅EeVgvg F1↓自交四、实验内容:1、选处女蝇:每组做正交1瓶,正交选灰体残翅为母本,黑檀体长翅为父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黑檀体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2、 7d后,释放杂交亲本;3、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在处死亲本7天后,集中观察记录F1表型;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培养,其余F1代果蝇处死;5、 7d后,处死F1亲本;6、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连续统计7d;五、备注:1、保证杂交所用的亲本雌果蝇一定是处女蝇;2、杂交后倒掉亲本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回交产生实验误差。
同样在F1自交后,倒掉F1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F1和F2的混杂产生实验误差。
六、实验结果x2=∑(O-E)2/E=0.767七、分析讨论1.果蝇的杂交实验中,为什么要收集处女蝇?简单描述如何收集处女蝇?因为雌性果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保存交配所用的大量的精子,能使大量的卵细胞受精。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分析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分析引言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在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果蝇性状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与原理。
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1. 杂交配对:选取纯合的黑色果蝇(基因型:BB)与纯合的白色果蝇(基因型:WW)进行交配,得到所有子代的F1代果蝇。
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为黑色,表现出显性性状。
2. F1代后代配对:将F1代果蝇杂交繁殖,选取纯合的黑色果蝇与纯合的白色果蝇再次交配,得到所有子代的F2代果蝇。
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有黑色和白色两种表型,黑色果蝇数量较多,白色果蝇数量较少。
3. F2代观察结果分析:- 出现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两种表型,符合复等位基因的基本规律。
- 黑色果蝇与白色果蝇的比例约为3:1,符合孟德尔第二定律中的基因分离规律。
- 分析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的基因型,根据孟德尔定律和复等位基因原理,推测黑色果蝇为纯合子(基因型:BB),白色果蝇为纯合子(基因型:WW)。
- 推测F1代果蝇是黑色基因(B)与白色基因(W)的单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基因型:BW)。
4. 基因型比例分析:根据孟德尔第二定律,F2代果蝇的表型比例符合1:2:1的分离比例。
从实际观察结果来看,黑色果蝇的数量约为白色果蝇数量的三倍,符合约为3:1的比例关系。
结论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复等位基因的表现。
在本实验中,黑色果蝇为显性基因型,白色果蝇为隐性基因型。
F1代果蝇是由纯合的黑色果蝇与纯合的白色果蝇杂交得到的,表现出了显性性状(全为黑色)。
而在F2代果蝇中,黑色果蝇和白色果蝇的比例符合3:1的分离比例,推测黑色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BB),白色果蝇也是纯合子(基因型:WW)。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测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杂合子(基因型:BW)。
这个实验展示了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复等位基因的表现。
遗传实验实验三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专业班级:生物2班学号:20120322234 姓名:刘显号同组人:关德红、林星龙、莽斌、李玉圣、杨伏东、郄凯鑫、桤正富实验日期:2014年04月09日——2014年05月07日平均室温:27.3 平均大气压:82.52Kpa实验三、果蝇的双因子实验一、目的1.1、通过双因子杂交验证遗传学基本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1.2、验证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现象和遗传规律。
1.3、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习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二、原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自由组合的。
根据孟德尔定律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两对不相互连锁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二代就呈现9:3:3:1之比。
本实验以黑檀体长翅与灰体残翅为杂交实验果蝇的长翅(+)和残翅(vg)是一对相对性状,灰体(+)与黑檀体(e)也是一对相对性状。
正交P: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F1:灰体长翅(+e/+vg)↓F2:灰体长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残翅9:3:3:1反交P: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F1:灰体长翅(+e/+vg)↓♀.♂相互交配F2:灰体长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残翅9:3:3:1三、材料与方法3.1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突变品系灰体残翅:++vgvg,黑檀体长翅:ee++3.2试剂:乙醚3.3仪器设备:双筒显微镜,大指管,麻醉瓶,白瓷板,解剖针,毛笔,海绵板,滤纸,培养皿,体视显微镜,玉米粉,琼脂,干酵母,丙酸等,葡萄糖,及由上述材料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3.4、方法3.4.1培养基的配制A:糖6.2克,加琼脂0.62克,再加水40ml煮沸溶解;B:玉米粉8.25克,加水40ml,加热搅拌均匀,再加0.7克酵母粉;A和B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加0.5ml丙酸,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遗传实验实验三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专业班级:生物2班学号:20120322234 姓名:刘显号同组人:关德红、林星龙、莽斌、李玉圣、杨伏东、郄凯鑫、桤正富实验日期:2014年04月09日——2014年05月07日平均室温:27.3 平均大气压:82.52Kpa实验三、果蝇的双因子实验一、目的1.1、通过双因子杂交验证遗传学基本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1.2、验证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现象和遗传规律。
1.3、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习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二、原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杂种第二代是自由组合的。
根据孟德尔定律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两对不相互连锁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种二代就呈现9:3:3:1之比。
本实验以黑檀体长翅与灰体残翅为杂交实验果蝇的长翅(+)和残翅(vg)是一对相对性状,灰体(+)与黑檀体(e)也是一对相对性状。
正交P: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F1:灰体长翅(+e/+vg)↓F2:灰体长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残翅9:3:3:1反交P: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F1:灰体长翅(+e/+vg)↓♀.♂相互交配F2:灰体长翅: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残翅9:3:3:1三、材料与方法3.1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突变品系灰体残翅:++vgvg,黑檀体长翅:ee++3.2试剂:乙醚3.3仪器设备:双筒显微镜,大指管,麻醉瓶,白瓷板,解剖针,毛笔,海绵板,滤纸,培养皿,体视显微镜,玉米粉,琼脂,干酵母,丙酸等,葡萄糖,及由上述材料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3.4、方法3.4.1培养基的配制A:糖6.2克,加琼脂0.62克,再加水40ml煮沸溶解;B:玉米粉8.25克,加水40ml,加热搅拌均匀,再加0.7克酵母粉;A和B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加0.5ml丙酸,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双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双因子杂交实验,观察和记录果蝇的性状分离比,验证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并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实验材料:1. 纯合红眼、长翅果蝇(基因型为BBWW)2. 纯合白眼、残翅果蝇(基因型为bbww)3. 实验室培养的果蝇培养箱4. 显微镜、解剖针、培养皿、酒精、盐酸、清水等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原理,通过观察果蝇的性状分离比来分析基因的遗传规律。
果蝇的红眼(W)为显性,白眼(w)为隐性;长翅(B)为显性,残翅(b)为隐性。
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步骤:1. 将纯合红眼、长翅果蝇与纯合白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BbWw)。
2. 将F1代果蝇进行自交,得到F2代。
3. 观察并记录F2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4.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1. F1代果蝇均为红眼、长翅(BbWw)。
2. F2代果蝇性状分离比为9红眼长翅:3红眼残翅:3白眼长翅:1白眼残翅。
数据分析: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学原理,F2代果蝇的性状分离比应为9:3:3:1。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说明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结论:1.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在果蝇双因子杂交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2. 红眼、长翅和残翅、白眼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操作误差,如统计误差、观察误差等。
2.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增加实验样本量,同时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在果蝇双因子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果蝇的性状表现,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杂交实验
遗传学实验报告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实验目的:学习果蝇杂交方法、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通过三点测交学习遗传作图。
实验原理: 1. 双因子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和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其中黑檀体对灰体为隐性,残翅对长翅为隐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14♂ 14♀ × 18♂双因子杂交遗传图解 2. 伴性遗传杂交本实验使用18号野生型果蝇与纯合白眼果蝇杂交,其中白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正交 反交18♀ × w ♂ w ♀ × 18♂伴性遗传图解F 1⊗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P灰长黑残F1⊗ F 2: 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灰长P 黑残P X +X + X w YP X w X w X+YF 1: X +X w X +YF 1: X +X w Xw Y⊗ ⊗F 2: X + X + X +X + Y X w Y ♀红眼 ♀红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 F 2: X +X w X w X X + Y X w 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1 : 1 : 1 : 1♀红眼♂白眼 ♂白眼♀红眼3. 三点测交本实验使用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获得F 1代后再自由交配即可获得具有8种表型的测交F 2代。
白眼、卷刚毛、小翅均为X 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
P 6号♀(wsnm/wsnm ) × 18号♂(+++/Y)白卷小红直实验材料:18号野生型果蝇 ,14号纯合黑檀体、残翅果蝇,白眼果蝇,6号纯合白眼、卷刚毛、小翅果蝇;麻醉瓶、酒精灯、玻璃板、毛笔、培养管、酒精棉球、乙醚、解剖镜 实验步骤:1. 杂交前提前将装有不同表型果蝇培养管中的成年果蝇全部放出,确保8-10小时后培养管中的雌果蝇都是刚刚孵化的处女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的遗传分析(双因子杂交试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两对性状个体杂交,观察F2的分离现象及其比例,了解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同时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二、实验材料:
灰体残翅EEvgvg 黑檀体长翅eeVgVg
三、实验原理:
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川R70.7位置,而长翅(Vg)与残翅(vg)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位于U R67.0位置。
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根据非等位基因分离的自由组合定律,在F1代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
分离是独立的,它们彼此自由组合,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EVg Evg, eVg, evg),且它们的比例相同。
这四种配子自由结合,因此在F2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的后代,若显性完全,就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 : 3: 3: 1。
正交:灰体残翅EEvgvg (早)x黑檀体长翅($)eeVgVg P
灰体长翅EeVgvg F1
J 自交
四、实验内容:
1、选处女蝇:每组做正交1瓶,正交选灰体残翅为母本,黑檀体长翅为父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 只黑檀体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C培养;
2、7d后,释放杂交亲本;
3、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在处死亲本7天后,集中观察记录F1表型;
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C培养,其余F1代果蝇处死;
5、7d后,处死F1亲本;
6 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连续统计7d;
五、备注:
1、保证杂交所用的亲本雌果蝇一定是处女蝇;
2、杂交后倒掉亲本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回交产生实验误差。
同样在F1 自交后,倒掉F1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F1和F2的混杂产生实验误差。
六、实验结果
F1:
对F2代的统计结果做X测验:
自由度=n— 1 = 3
X2=E (O-E)2/E = 0.767
七、分析讨论
1.果蝇的杂交实验中,为什么要收集处女蝇?简单描述如何收集处女蝇?
因为雌性果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保存交配所用的大量的精子,能使大量的卵细胞受精。
因此,在做果蝇杂交实验的时候,雌果蝇必须是处女蝇,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雌蝇羽化出来10h 内一般不会交配,
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内收集雌蝇,均属处女蝇。
2.对杂交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说明其遗传学意义;或计算遗传图距及基因顺序。
由df (自由度)=4-1=3,当p=0.05时,查x2表得X2=7.82.实验所求得的x2值与查表所得
X2相比较时,0.767<7.82,统计学上认为在5%显著水准上差异不显著,观察频数与理论频数间的差异属于随机误差。
遗传学上则可认为该次果蝇杂交实验结果符合孟德尔第二定律:两对基因之间的遗传是自由组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