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合集下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引流管的开口高出侧脑室水平的10〜15 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观察引流速度,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 ml。

3.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是否透明,有无沉淀。

4.保持引流管通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拔管护理:拔管前ld,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管,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立即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切口处有脑脊液漏出,应通知医师缝合。

7.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8.观察引流管的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外出检查时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移位,若患者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可进行适当的保护性约束。

9.观察引流液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患者引流瓶内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可能是由于颅内再次出血。

10.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外出检査时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先对引流管夹管,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感染。

1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进行通风,紫外线消毒;绝对卧床休息,可适当抬高床头;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及生活、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12.注意水封瓶必须低于患儿胸腔,搬动患儿时不可高举瓶子,应夹闭胸引管.13.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14.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15.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16.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 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每日分泌400~500 ml,特殊情况如 颅内感染患者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 流量可适量增加。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4
观察记录
术后早期要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
1
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
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
脑室引流管的位置:必须高于侧脑室也就是
它的出口10~15 cm,引流袋过高超出颅内压力高度时,脑脊液引流受阻就起不到降 低颅内压的作用;引流袋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快,可致颅内压骤降,易引起脑室内出血
或小脑幕裂孔疝,因此每班必须加强巡视及严格床头交按班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3
观察记录
正常脑脊液无 色透明,无沉淀
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6
预防感染
1
减少室内人员流 动,限制探视, 保持空气清新
2
6
保持伤口敷料干 燥、清洁,搬动 患者时可暂夹闭 引流管,防止引 流液逆流,在进 行各项操作时严 格遵照无菌操作
原则
倾倒引流液时避免 抬高引流袋以免反 流,要严格无菌操
作。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9
术前准备及护理
(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 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 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 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10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利静 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 及空气流通。加强对患者生活护理及心理护 理以及口腔、皮肤等的护理。对于小儿、神 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 使用约束带。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脑室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疾病,是神经外科患者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之一。

然而,由于脑室引流管使用范围广泛,且需要长期留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下面介绍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希望对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脑组织、血块、脑脓等物质堵塞,导致引流不畅,甚至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并定期更换引流管。

二、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收集脑脊液的器具,定期更换引流袋可以避免细菌感染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引流袋需每天更换一次,如引流量大可增加更换次数。

三、保持引流管口干燥引流管口的湿度容易滋生细菌,因此需要保持引流管口干燥。

护理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应将引流管口处擦干净,并用干纱布包裹引流管口,以保持其干燥。

四、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引流管的位置不正确,容易引起脑组织损伤、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

五、注意感染预防脑室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感染预防,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管口干燥、勤洗手等都是预防感染的措施。

六、注意患者体位患者体位的改变会影响脑脊液引流的畅通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体位的调整。

患者体位的改变应逐渐进行,以避免引起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七、注意患者情绪患者在使用脑室引流管时,可能会出现精神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护理要点进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干燥,定期更换引流袋,注意感染预防等,以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体位、情绪等方面的护理,以全面保障患者的康复。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后引流监测:术后的成人患者需每小时测量引流液的量,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浑浊度和血液的有无。

婴幼儿或小儿患者每4-8小时测量引流液,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

2.引流装置的维护:保持引流装置的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更换。

在更换之前,用无菌盐水清洁引流管皮肤穿刺口周围,然后用无菌消毒剂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

更换引流装置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其被拉扯或移动。

3.引流管的悬挂和固定:引流管一般通过帽子或脚手架固定在患者头部。

引流管应该保持无扭曲或拉力,确保引流管畅通。

悬挂的高度应使引流液能顺利流入收集器。

4.皮肤的护理:引流管穿刺口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每天用无菌盐水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无菌棉球涂抹透明创可贴或防水敷料保护创口,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穿刺口和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

5.防止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更换引流装置或进行护理时都要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在引流管的穿刺口周围使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清洁,防止感染发生。

6.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意识水平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

7.引流液的管理:将引流液放入透明收集器中,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和性状的变化。

注意观察引流液中是否有血液或其他异常成分的出现。

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浑浊度和气味,以便及时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或出血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8.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并告知他们需要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引流装置的清洁与干燥,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护理教育。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是什么一般以脑室外引流管、Omaya治疗管、脑室腹腔分流管等三种比较常用;一、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前准备:常规备皮,除紧急情况外,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0.1g。

2、脑室引流袋的固定:术后早期,引流袋先置于颅骨钻孔水平,后期再放置予床头的下面,引流管的最高点仍应高于脑室15~20cm。

保持颅内压在200~250mmH2O。

防止过度引流,颅内压骤降引起硬膜下血肿。

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四肢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变化及生命体征,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以判断颅内压情况。

4、观察引流装置⑴病人头部活动应适应受限,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打折、脱出。

⑵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

如有颅内感染,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应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⑶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颜色。

如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由浅变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如引流液由清亮变浑浊,伴体温升高,可能发生颅内感染,及时报告医生。

⑷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⑴脑室内感染: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暴露在头皮外端的导管及接头,每天用75%乙醇消毒3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敷料若有渗湿,应立即更换;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波动。

防止脑室外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处脱落。

若有脱落者,应严格消毒后再连接;④定期行脑脊液检查,做细菌培养。

⑵出血和移位:①限制头部活动,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②对躁动者用约束带约束四肢;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癫痫发生,立即行CT检查;④必要时需手术重置导管。

6、拔管⑴拔管指征:脑室引流时间为3~7日。

拔管前应先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时,可予拔管。

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引流管继续引流,并告知医生。

⑵拔管方法:先夹闭引流管,防止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而引起感染。

脑室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管护理脑室引流:是经过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1、部位: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

2、目的:①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的病人,如枕骨大孔疝;②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注入同位素核素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③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预防脑膜脑粘连和蛛网膜粘连,以保持日后脑脊液正常循环及吸收功能;此外,引流术后早期还可起到控制颅内压的作用。

3、护理要点:①引流管的位置:待病人回病房后,立即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②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因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度,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

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水电解质平衡。

③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④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在无菌条件下接引流袋,并将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口应高出脑室平面10-15厘米;适当限制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护理操作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2、控制引流速度: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过多过快。

伴有脑积水者,可因快速引出大量脑脊液,使脑室塌陷,在硬脑膜与脑或颅骨内板之间产生负压吸附力,引起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脑室系统肿瘤者,可因一侧脑室的突然减压,使脑室系统压力的不平衡,引起肿瘤内出血;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者,可因幕上压力的突然减低,诱发小脑中央叶向上疝入小脑幕切迹。

因此,引流量应控制在每日500毫升以内,若有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的因素(如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同时注意预防水、电介质失衡。

3、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引流液可略为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引流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表示存在颅内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

4、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给予处理。

常见原因有:Ⅰ颅内压过低:若将引流瓶放低,有脑脊液流出则可证实,仍将引流瓶放回原位即可。

Ⅱ关口吸附于脑室壁:试将引流管轻轻旋转,即可有脑脊液流出。

Ⅲ小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堵塞:可在应该消毒后试用无菌注射器轻轻抽吸,切不可高压注入液体冲洗,以防管内堵塞物冲入脑室系统狭窄处,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

Ⅳ引流管位置不当,应请医生确认(摄X线片),调整引流管的位置,直到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

5、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每日定时按无菌原则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6、按期拔管:开颅术后一般引流3-4日,不宜超过5-7天,因引流时间过长,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拔管前1日,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入病人无头痛、呕吐等症状,即可拔管,否则,重新放开引流。

拔管后,应观察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刘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刘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刘好发表时间:2013-09-25T10:15:40.10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好[导读] 脑室引流是造成颅内感染的途径之一,医护人员在做任何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洗手。

刘好河南省人民医院 450003摘要;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或锥孔行脑室穿刺后,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 将脑脊液或血性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急救手术。

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测。

2008 年8 月~2011 年6 月我院行脑室引流术82 例,效果明显。

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关键词】脑室引流护理1 一般资料82 例病人中,男59 例,女23 例;年龄21~79 岁,平均年龄50 岁,平均住院天数17 天。

2.护理2.1 保持引流管通畅:完全畅通的引流管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液面,波动幅度为10mm 左右,如波动幅度减小,则可能为部分畅通;如波动停止,则表示完全不通,高度为距侧脑室(即平耳屏处)向上抬高10~15cm 妥善固定,侧卧位时距额头矢状缝向上抬高10~15cm。

护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引流瓶高度,保证有效的引流速度。

过高引流速度过慢则不能达到引流的目的,过低引流速度过快,则出现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幕裂孔疝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换引流瓶和引流调节瓶高度时应避免引流瓶幅度升降,以防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

患者绝对卧床,抬高床头15~30 度,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受压、扭曲、折角或脱出,导致脑脊液外漏或倒流。

病人较烦躁时要防止抓引流管并适当给予约束。

复查CT 需搬动患者时,暂夹闭引流管,保持头部与躯体成一直线。

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扭曲,受压应及时纠正。

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一旦引流管脱出切不可将其插回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室引流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等。

并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2.术后仪器安装:根据医生的嘱咐,将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脑室中。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患者头部的活动,以防引起引流管的脱位。

3.引流管位置监测:引流管的位置监测非常重要,一般通过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引流管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以及是否发生脱位。

4.引流管引流正常功能:根据医生的嘱咐设置引流管的引流速度和引流压力,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阻塞。

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进行引流管的引流疏通。

5.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至少两次对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6.监测引流管的颜色和质地:如果引流液呈现混浊、黄色、出现异味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7.引流管换药: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期更换引流管及相关垫料,通常每3-7天更换一次。

8.定期进行引流管引流检查:每天定期观察引流量,记录引流量以及引流液的性状,一旦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9.引流管固定:为了避免引流管因患者的不小心或意外引起脱位,需要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

10.监测患者症状和体征:不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发热、颅内压增高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11.定期患者洗头:定期给患者洗头,保持头部清洁。

在洗头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力过大而导致脱位。

12.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保持引流通畅,并定期进行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室及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脑室及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性状及量
引流液量过多或过少时,应调整引流管的位置或更换 引流袋。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有异常应及时 通知医生。
定期测量并记录引流液的量,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 情变化。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流管的重要性
1 2 3
解释脑室及腰大池引流管的作用
脑室及腰大池引流管主要用于治疗颅内压增高、 脑积水等疾病,通过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 解患者症状。
鼓励患者表达情感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增 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在引流管插入、更换、维护等 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引流装置
根据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定期 更换引流装置,保持引流系统 清洁。
保持引流通畅
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液积聚导致颅内 压升高。
及时报告医生
发现颅内压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 遵医嘱处理。
其他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引流管堵塞
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打折或扭曲引流管。
预防引流管脱落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或意外拔管;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提高其对引流管的保护意识。
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扭曲
02
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其受压或扭曲,以免影
响引流效果。
定期更换引流袋
03
指导患者及家属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对引流管及治疗的担忧和焦虑情绪。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脑室引流管是一种用于脑室积液引流的医疗器械,适用于脑积水等病情。

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 术后第一天至少每2小时检查引流管状态,包括引流液颜色、量和压力。

引流液颜色应为清亮无色或淡黄色,量稳定,压力正常。

2. 定期更换引流袋,一般情况下每天更换一次。

更换引流袋前,先关闭引流管的止血夹,然后将新的引流袋连接到引流管上,再打开止血夹,确保引流畅通。

3. 注意观察引流液量的变化。

如引流液量明显减少或停液,应及时报告医生,以免引起脑室压力过高。

4. 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每次更换引流袋时,应用无菌纱布擦拭连接处,保持干净。

5. 定期检查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感染扩散。

6. 引流管固定要牢固可靠,避免引流管脱出或拔管。

定期检查引流管固定带的松紧程度,确保引流管固定带不松脱,但也不要过紧,以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7. 引流管的位置要正确,一般位于耳屏下方1-2cm处。

每天检查引流管的位置,确保其没有脱出或移位。

8. 定期清洁头皮周围的引流管周围皮肤。

可以使用无菌纱球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避免刺激头皮。

9.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10. 引流管拔除时,需要医生操作。

在拔除引流管前,应观察引流液量是否稳定,脑室压力是否正常,避免引起并发症。

11. 引流管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头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12. 引流管护理结束后,及时记录引流液量、颜色、压力等信息,以供医生参考。

总结: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包括定期检查引流管状态、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清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

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同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关心,帮助患者渡过难关,早日康复。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室引流管已成为脑部手术后常用的治疗方式。

脑室引流管是一种通过手术置入患者脑室内的管子,用于排出脑室内过多的脑脊液,从而减轻脑压力,保护脑组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脑室引流管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排出脑室内过多的脑脊液,因此,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检查引流管是否有阻塞、积液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二、避免引流管被拉扯引流管的位置非常重要,过度拉扯可能导致引流管脱落或者引起感染。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要注意避免引流管被拉扯,尤其是在患者移动时,要特别小心。

三、保持引流管口干燥清洁引流管口处是一个容易感染的部位,因为引流管口处直接与外界接触。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引流管口干燥清洁,避免引流管口处受到污染和感染。

四、定时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排出脑脊液的最终容器,过期的引流袋可能导致引流管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更换引流袋,避免引流袋使用过期。

五、避免过度活动脑室引流管患者需要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引起引流管脱落或者引起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活动,保持休息和放松。

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脑室引流管患者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术后并发症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病情恶化。

七、做好营养和心理护理脑室引流管患者需要做好营养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有营养的饮食,及时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对待,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以上七个要点是脑室引流管护理的重点,希望护理人员能够认真执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护理
⑥拔管护理 夹闭引流管:拔管前一天夹闭引流管 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颅内压是否再次升高 夹管后初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判断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 若有可暂缓行拔管 拔管后: 观察有无脑脊液漏 必要时给予缝合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思 考 题?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注意事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护理措施
(4)脑室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放置长度成人:4—5cm儿童:3—4cm ⊙引流管放置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 危急状态,如枕骨大孔疝。 ★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量进行脑室系统检查 同位素行核素检查,明确诊断和定位抗生素 控制感染
护理措施
(4)脑室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放置目的: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7.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引流量,更换 时 夹管防止脑脊液逆流。 8.引流管一般不超过 5~7天,开颅术后不超 过3~4天,拔管前试行夹管试验,抬高引 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征象,拔管 后如有脑脊液漏,应缝合以免引起颅内 感染。
• ⑤ 观察并记录引流脑脊液的颜色、性质 及量,脑室引流管放臵一般3-4天,不 超过5-7天。
脑室引流管护理
脑脊液的观察与判断 • 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无沉淀。 • 术后1-2天脑脊液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 •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鲜红色血液,提示脑室内出 血。 • 感染的脑脊液为混浊、絮状物或毛玻璃样。
脑室引流管护理
引流不通畅的处理 ◆引流袋放臵正常高度 ◆在X线下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 ◆轻轻旋转引流管,管口离开脑室壁 ◆ 严格消毒,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 ﹡切记:不可高压注入 必要时拔除脑室引流管
பைடு நூலகம்
脑室引流管护理
④ 严格遵守严格无菌操作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46-02脑室引流是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方法,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内积血,减低病死率。

在脑室穿刺引流的护理中,保证真正、有效引流,注意观察脑脊液引流速度、引流量及性状,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0例,男28例,女12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0例,颅脑外伤术后10例,基本治愈38例,死亡2例。

2护理体会2.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吸氧、心电监护。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建立危重护理记录单,特殊用药班班交接,并有书面告知2.2调节引流袋的高度: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防止引流过度,过高可致引流不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过低致引流过畅,易致低颅压或硬膜下血肿,因此,引流袋的位置很重要。

2.3调节引流速度: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导致头痛、呕吐,严重可诱发颅内出血或血肿形成。

2.4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在引流过程中出现鲜红色新鲜血,并出现血压波动,提示有脑室出血;脑脊液呈黄色混浊或絮状物,并且临床上出现发热、呕吐、抽搐等症状,可为脑室内感染,应将脑室引流袋降至正常脑压的低界,保持通畅,送检脑脊液,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引流量每天不超过200ml为宜,引流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5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引流装置,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脱落或自行拔管。

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躁动患者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并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并加床栏;做检查之前倾倒引流液,并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引流管牵拉、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1、术前常规备皮,除紧急情况外,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0.1g。

2、脑室引流袋的固定
术后早期,引流袋先置于颅骨钻孔水平,后期再放置予床头的下面,引流管的最高点仍应高于脑室15~20cm。

保持颅内压在200~250mmH2O。

防止过度引流,颅内压骤降引起硬膜下血肿。

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四肢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变化及生命体征,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以判断颅内压情况。

4、观察引流装置
⑴病人头部活动应适应受限,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打折、脱出。

⑵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

如有颅内感染,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应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⑶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颜色。

如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由浅变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如引流液由清亮变浑浊,伴体温升高,可能发生颅内感染,及时报告医生。

⑷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⑴脑室内感染: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暴露在头皮外端的导管及接头,每天用75%乙醇消毒3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敷料若有渗湿,应立即更换;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波动。

防止脑室外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处脱落。

若有脱落者,应严格消毒后再连接;④定期行脑脊液检查,做细菌培养。

⑵出血和移位:①限制头部活动,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②对躁动者用约束带约束四肢;
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癫痫发生,立即行CT检查;④必要时需手术重置导管。

6、拔管
⑴拔管指征:脑室引流时间为3~7日。

拔管前应先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时,可予拔管。

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引流管继续引流,并告知医生。

⑵拔管方法:先夹闭引流管,防止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而引起感染。

注意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要挤出皮下积液,待引流管完全拔除后,立即缝合伤口,最后用消毒敷料覆盖。

7、拔管后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及体温的变化。

伤口处按时换药,并保持头部敷料干燥及床单、
枕套的清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