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7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2017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2016级第二期5月阶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2.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
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C.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D.国内外市场的需求3.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机器制造业D.家庭手工业4.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B.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5.《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6.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
【高一】辽宁省阜新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7-2018上高一第二次考试历史科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
这实质上反映出A.周王地位衰落 B.中原地区经济发达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政治制度发生变化2.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
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A. 丞相B. 太尉C.御史大夫D. 军机大臣3.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批人才补充官僚机构,这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4.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
”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5.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遂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 科举制B. 察举制C. 郡县制D. 九品中正制6. 皇帝下达给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通称为“廷寄”。
“廷寄”制度反应出A.军机大臣掌握行政决策权 B.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C.军机处直接统领兵部 D.军机处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7.《历史中的英雄》一文中说“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希腊民主政治中体现这一思想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 B.实行陶片放逐法C.实行五百人会议 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8.“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说,德在上文中的的那个年代有图腾“生性”之意,故“同性则同德意,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意为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崇拜相同的图腾有同样的生性,因为生性相同血缘相同故而心性想法相同,因为有同样的心性想法,才会有相同的志向。
“同志”的基础是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因此选择A。
B主要事分封诸侯的制度;C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
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
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
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考点:史学研究·史学理论·史料3.“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
可见,争霸战争是 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霸”字的含义可知,春秋争霸是争夺首领地位,必然冲击当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会促进制度变革,社会转型,故A项正确,BC与史实相反;D项错误,本质上是分封制度的瓦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
山西省太原市17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 (1)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世界史•近代史》记载: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由此可知①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形成②新航路促进物种交流③新航路加剧了殖民扩张④新航路促进世界贸易发展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2. 《英荷战争》中记述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发生三次战争。
……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表明战争A. 是日不落帝国形成的开始B. 证明商业资本主义不敌工业资本主义C. 使英国成为新一代世界霸主 D. 使英国占有荷兰全部海外殖民地3.《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C.现代工厂制度产生D.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4. 以下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从本质上反映出3317A.中国茶叶加工技术提升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 D.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邢台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洪薇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31、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32、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面积,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
”当时管理这一地区的中央机构是A .中书省B .西藏行省C .巡检司D .宣政院33.励志中学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 .《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 .《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C .《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 .《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34、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
这一地区指的是A .中央革命根据地B .左右江根据地C .陕甘宁根据地D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35、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次子 ④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南京大屠杀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④太平天国定都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36、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
右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37、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38、有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假如你认为该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39、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铜梁一中2020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第一卷一、选择题: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并涂在机读卡上。
每题2分,30*2分,共计60分。
1.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
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2.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
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3.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4.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
这反映宋代()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C.商帮势力崛起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5.《吕氏春秋·重己篇》记载大力士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尽),而牛不可行,逆也。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与之大致同时代的是()A.田庄手工业发达B.铁农具的使用C.曲辕犁得到推广D.郡县制普遍确立6.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7.“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7年春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西平高中2017年春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赵连梅注意事项: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试卷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
请将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A.中朝制度B.刺史制度C.郡国并行制度D.察举制度2.“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惯 B.纪念庆典C.祭祀祖先D.农业生产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抑制了土地兼并4.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特点,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的影响B.父权制度的存在C.佛教文化的浸润D.小农经济的制约5.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
”这反映了当时该地A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 B.私营纺织作坊的兴起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 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6.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C.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D. 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7.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
2022~2023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
选择题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B. 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C.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D. 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答案】C【解析】无论是“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还是萨拉热窝事件,都是大国侵略巴尔干半岛的行为,故当时机成熟时,这些行为就是大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故C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战争爆发是历史必然,故A项错误;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只是对一战爆发的表象的分析,不能体现出一战爆发的根源,故D项错误。
选择题“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盟国任何会员国,皆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该盟约所体现的原则是A. “集体安全”和“大国一致”B. “集体安全”和“委任统治”C. “维护和平”和“大国一致”D. “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答案】D【解析】材料“皆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可以看出,原则是“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故D正确。
大国一致、委任统治在材料没有体现,故ABC三项错误。
选择题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都由帝国主义大国主导;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华盛顿会议中确立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侵犯了中国主权;两次会议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八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24.《三国志·陈武传》记载:“(陈表)字文奥.武庶子也。
……兄修亡后,表母不肯事修母,表谓其母曰:‘兄不幸早亡,表统家事,当奉嫡母。
母若能为表屈情,承顺嫡母者,是至愿也;若母不能,直当出别居耳’。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陈表对其母的要求不合礼制 B.陈表的做法符合宗法制的要求C. 陈氏兄弟问嘀庶之分不明显 D.陈表在兄长陈修死后继为嫡子25.开元十七年(729 年)国子祭洒杨玚上言曰:“伏闻承前之例,每年应举常有千教,及第两监不过一二十人。
……臣窃见人仕诸色出身,每岁尚二千余人,方於明经进士多十余倍”这主要反映了A.庸代科举考试竟争激烈,录取人教少B. 科举制并非当时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 科举制并未扩大官员人才来源D.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26.《宋史·郭咨传》记载:“洛州肥乡县田赋不平,岁久莫治,转运使杨偕遗咨摄令以往。
既至,闭阁数日,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活,遂得其数,除无地之租者四百家,正无租之地者百家,收逋赋八十万,流民乃复。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代“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B. 郭咨创立的千步方田法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C.千步方田法减轻了无地农民的赋税负D.千步方田法的主要目的是平摊赋税负担27.中国古代夷夏之辨分明,至于如何区分夷夏,有这样一个原则:“诸候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据此可知A. 夷夏的主要区分标准是血统 B.夷夏的主要区分标准是文化C. 夷夏之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形成D. 古代中国有非常清晰的民族界限28. 《冯婉贞》记述的是1860年北京近郊谢庄村民打败英军的故事。
现代学者杨天石先生发现这答小说最早见于1915年3月19日的《申报》,作者为陆士愕。
据此,下列符合《冯挽贞》创作背景的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内部兴起了洋务运动B. 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号召发动了反对帝制的护国运动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当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D.日本逼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激起爱国救亡热潮29. 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水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50余元。
2017高一历史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题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传说中“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的人物是: ( ) A .有巢氏 B .伏羲氏 C .神农氏 D .燧人氏 2. 中国农耕经济带,最早形成于: A .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 B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C .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D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它是指( ) A .土地高度集中 B .水利灌溉技术发达C .纺织技术发达 D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4. 生肖纪年的出现反映了: ( ) A .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 .我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C .我国动物种类繁多 D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 5. 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依然泽惠于成都平原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 A .漕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白渠 6.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历史现象反映的是:( ) A .分封制 B .井田制 C .均田制 D .代田法 7. “春天春天春天,终于来到田野上,红的黄的蓝的紫的,无数花儿吐芳……田野上的新农村,春天改变了旧模样”由宋祖英演唱的《田野的春天》为我们描绘了取消了农业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右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8. 不属于汉朝四大经济区的是:( ) A .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 .山东 C .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南 D .山西 9. 以下不属于中原向南方迁移人口大量迁移的原因是: ( ) A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B .北方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定C .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D .南方有较先进的生产工具10. 我国古代经济南方强于北方局面完成,南方成为经济中心是在:( )A .南宋B .元朝C .明朝D .清朝 11.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武胜中学高2017届第一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武胜中学高2017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杨渝 审题:张家明)第Ⅰ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 (共30题,每题2分,满分60分)1.温家宝总理谈辛亥百年时曾说:“今天最好的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方式就是发扬其‘天下为公’精神”。
“天下为公”原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后被“家天下”取代。
这一变局出现于( ) A .大禹——禅让 B .周武王——分封 C .夏启——世袭 D .秦始皇——皇帝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 .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 .财产B .地域C .信仰D .血缘 4. 教育信息网:我国有15个省份男女出生比例在115∶100以上,其中有9个省份高达126∶100,还有部分家庭因此破裂。
右图现象考究其观念因素应根源于 ( )A .中央集权制的存在B .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C .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D .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56.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7.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B. 封建社会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度8.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同姓亲族 B .功臣 C. 奴隶 D .先代贵族 9. 西周分封的诸侯不能享受的权利是( )A.建立武装B.征派赋役C.推荐自己的继承人D.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10.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秩序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1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 A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 .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 .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12.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吉林省延边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35小题,每题2分。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因为王位世袭制A.代表先进阶级的利益 B.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 D.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C.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性D. 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3.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社会等级森严D. 音乐发展迅速4.《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 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B. 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C.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D. 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5.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了A. 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 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 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6.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某某,一部分迁到巴蜀、某某、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废除分封制B. 增强地方权力C. 加强中央集权D. 打破世袭特权7.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8.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地改革B.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9.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南康三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马文婷审题人:刘宗平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了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3.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是A.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 B.淡化了“国”和“家”的结合C.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D.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权4.“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炉灰筑不了墙,女儿供养不了爹和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2400万。
导致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郡县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宗法制6.周王离世后,按照当时的理法,能够继承王位的是()妻妾子女正妻A.大女儿 37岁,B.儿子 15岁妾一C.儿子28岁妾二D.儿子34岁7.《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主要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统一的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9.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配套K12】[学习]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南昌十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说明: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
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
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许姓来源于周武王分封许国,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袭制,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故D项错误。
2.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根据家谱记载,到祖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的“台湾人”很多……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井田制【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认祖归宗、祭祖扫墓、修家谱等等都是宗法制的影响,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故A项错误;郡县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B项错误;井田制是西周的土地制度,故D项错误。
3.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这条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B.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C.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答案】C【解析】题目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D项正确;A项中“遏止”、B项中“严密”、C项中“有效”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选项中的程度词。
4. 以下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使权利时受中央的节制;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A. ①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行省制是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行使权利时受中央的节制;而且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对行省官员加以控制;行省最高长官拥有较大权力,但是不能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等。
武威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武威五中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
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来《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 )A. 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
巩固了分封制度C。
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 D. 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不符合材料。
点睛:材料“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2.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C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3.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 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C。
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
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历史现象能力.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6级第二期5月阶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2.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
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C.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D.国内外市场的需求3.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机器制造业D.家庭手工业4.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B.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5.《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6.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
”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的农村()A.存在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7.“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A.传统纺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8.如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9.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
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
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
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
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
材料主要说明()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24.25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1.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12.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3.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1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25%,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15.下图是建国后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A.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程度 B.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 D.是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A.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文革”的“左”倾错误严重干扰农业生产17.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1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说明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20.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21.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22.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贸易量则锐减65%以上。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了商业危机C.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D.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23.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24.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C.工业革命,近代科技进步 D.海外贸易迅速发展26.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在1850年由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计238人,到1910年降至118人。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 B.人口流动的频繁C.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7.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49年英国废除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国与法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材料主要呈现的是()A.近代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建立 B.近代国际经济交流道德标准的规范C.晚晴与民国被纳入国际市场的背景 D.关税条约逐渐在欧美以及亚洲扩展28.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棉纺织机器的发明 B.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C.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D.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29.如图为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中关于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变化示意图。
出现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婚育观念更新影响人口出生率 B.医疗水平提高降低人口死亡率C.技术革命改善了国民生存条件 D.社会转型促进了人口结构改变30.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31.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
……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垄断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32.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